CN215827173U - 包装箱板及包装箱 - Google Patents

包装箱板及包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7173U
CN215827173U CN202121998897.3U CN202121998897U CN215827173U CN 215827173 U CN215827173 U CN 215827173U CN 202121998897 U CN202121998897 U CN 202121998897U CN 215827173 U CN215827173 U CN 215827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box
folding
packing box
box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988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秀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988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7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7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7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领域,提供一种包装箱板及包装箱。该包装箱板包括包装箱板本体,在所述包装箱板本体上设有第一折叠压线,所述第一折叠压线将所述包装箱板划分为外层箱板和内层箱板,在所述内层箱板或所述外层箱板的一者上靠近所述第一折叠压线的位置处裁切有摇盖,所述摇盖通过所述第一折叠压线翻折连接所述内层箱板或所述外层箱板的另一者;所述包装箱板本体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折叠压线折叠形成双层箱板,所述双层箱板适于折叠组装形成箱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箱本体,能够降低装配包装箱所用的材料使用成本,装配过程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包装箱板及包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包装箱板及包装箱。
背景技术
冰箱、冰柜等电器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受环境、路况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产品破损的问题。为了避免运输过程中产品破损的发生,现有技术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包装方式;其一,通过增加包装箱内部的泡沫厚度来解决产品破损的问题,然而针对外销产品而言,需要放在集装箱内进行长途运输,增加泡沫厚度的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装柜数量。其二,通过套用两层包装箱来解决产品破损的问题,这种包装方式虽然不会影响装柜数量,但是会造成包装箱材料的浪费,而且装配过程较为复杂,进而影响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包装箱板,能够降低装配包装箱所用的材料使用成本,装配过程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装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包装箱板,包括:包装箱板本体,在所述包装箱板本体上设有第一折叠压线,所述第一折叠压线将所述包装箱板本体划分为外层箱板和内层箱板;在所述内层箱板或所述外层箱板的一者上靠近所述第一折叠压线的位置处裁切有摇盖,所述摇盖通过所述第一折叠压线翻折连接所述内层箱板或所述外层箱板的另一者;所述包装箱板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折叠压线折叠形成双层箱板,所述双层箱板适于折叠组装形成箱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箱,将包装箱板本体沿第一折叠压线进行折叠,以使外层箱板和内层箱板相重合,从而能够形成双层箱板,将摇盖从内层箱板或外层箱板上裁切翻折,然后再将双层箱板进行折叠组装,从而能够形成两端开口的箱体结构,通过翻折摇盖能够对箱体结构的端口进行封堵,由此能够形成一端封堵且另一端开口的包装箱。由于该包装箱采用双层箱板折叠而成,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包装箱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产品破损的发生,而且由于该包装箱的摇盖是由内层箱板或外层箱板裁切翻折而成,因此能够在保证包装箱具有良好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包装箱的材料使用成本,而且包装箱的装配过程更加简单,从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内层箱板或所述外层箱板的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摇盖相适配的裁切孔,在各所述裁切孔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内层箱板和所述外层箱板的连接段。当将摇盖从内层箱板或外层箱板上翻折后,会在内层箱板或外层箱板上形成与其对应的裁切孔,通过在各裁切孔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连接段,用于实现内层箱板和外层箱板之间的有效连接,从而防止由于裁切摇盖而导致的内层箱板和外层箱板分离断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包装箱板本体上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为第一装订边和第二装订边,所述第一折叠压线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装订边和所述第二装订边;在所述第一装订边设有可折叠的装订翻边,所述第一装订边适于通过所述装订翻边与所述第二装订边相连。通过在包装箱板本体的第一装订边设置装订翻边,能够在双层箱板进行折叠组装形成箱体结构后,能够使第一装订边通过装订翻边实现与第二装订边的连接,从而实现对箱体结构的组装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包装箱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两道第二折叠压线,各所述第二折叠压线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各所述第二折叠压线均与所述第一折叠压线相垂直,各所述第二折叠压线将所述外层箱板划分为多个外层侧板,各所述第二折叠压线将所述内层箱板划分为多个内层侧板,多个所述外层侧板和多个所述内层侧板适于折叠形成筒状结构。当包装箱板本体沿第一折叠压线进行折叠形成双层箱板后,再将该双层箱板沿各第二折叠压线分别进行折叠,从而能够形成具有多边形的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便于与待包装的产品外形相适配,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至少一个所述内层侧板上裁切有所述摇盖,通过所述摇盖能够封堵所述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通过在至少一个内层侧板上裁切摇盖,能够在双层箱板沿各第二折叠压线进行折叠形成多边形的筒状结构后,通过翻折该摇盖能够对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进行封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包装箱的防护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包装箱板本体上设有三道所述第二折叠压线,所述双层箱板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折叠压线折叠形成矩形筒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其中一个所述内层侧板上裁切有所述摇盖,所述摇盖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矩形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相适配,以使所述摇盖能够完全封堵所述矩形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这种单一摇盖的设置方式,能够在确保包装箱具有良好防护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省包装箱的材料使用量,进而降低包装箱制作成本,而且装配过程更加简单,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各所述内层侧板上均裁切有所述摇盖,其中一个所述摇盖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矩形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相适配,其余各所述摇盖的尺寸均小于所述矩形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的尺寸。这种多个摇盖的设置方式,能够对包装箱的第一端口处各个侧边的缝隙分别进行有效封堵,从而有效增强了包装箱在第一端口处的防护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各所述内层侧板上均裁切有所述摇盖,各所述摇盖分别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外摇盖和间隔设置的两个内摇盖,两个所述外摇盖适于相互对接并封堵所述矩形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所述内摇盖的尺寸小于所述外摇盖的尺寸。这种两两对应的摇盖设置方式,不仅能够对包装箱的第一端口处各个侧边的缝隙分别进行有效封堵,有效增强了包装箱在第一端口处的防护效果,而且装配简单方便,装配后的包装箱整体更加美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至少一个所述外层侧板上设有可折叠的翻盖,所述翻盖设置于所述外层侧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折叠压线的一侧,所述翻盖适于封堵所述筒状结构的第二端口。通过在至少一个外层侧板上设置翻盖,能够在双层箱板沿各第二折叠压线进行折叠形成多边形的筒状结构后,通过该翻盖对筒状结构的第二端口进行有效封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包装箱的防护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包装箱,由包装箱板折叠组装成型,该包装箱板为上述实施例的包装箱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箱板,通过在包装箱板本体上设置第一折叠压线,该第一折叠压线能够将包装箱板本体划分为外层箱板和内层箱板,通过在内层箱板或外层箱板的一者上裁切摇盖,将该摇盖通过第一折叠压线与内层箱板或外层箱板的另一者进行翻折连接,由此,将包装箱板本体沿第一折叠压线进行折叠后,能够形成双层箱板,然后将该双层箱板进行折叠组装能够形成箱体结构,通过翻折摇盖能够对箱体结构的端口进行封堵。也即,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箱板装配包装箱,不仅提高了包装箱的整体结构强度,增强了包装箱的整体防护效果,而且降低包装箱的材料使用成本,同时包装箱的装配过程简单,装配操作方便,进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通过在包装箱板的第一装订边设置装订翻边,能够在双层箱板进行折叠组装形成箱体结构后,将该装订翻边与包装箱板的第二装订边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对包装箱的组装固定。
更进一步的,通过在包装箱板上设置至少两道第二折叠压线,能够在包装箱板沿第一折叠压线折叠形成双层箱板后,再将该双层箱板沿各第二折叠压线进行折叠形成具有多边形的双层筒状结构,从而能够更好地与待包装的产品外形相适配,进而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再进一步的,通过在至少一个内层侧板上设置可折叠的摇盖,能够使双层箱板沿各第二折叠压线进行折叠形成具有多边形的双层筒状结构后,再通过对摇盖的折叠,以实现对双层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进行有效封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包装箱的防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板的第一种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板的第二种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板的第三种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板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板折叠形成双层箱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板折叠形成矩形箱体结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板折叠组装形成包装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箱板中翻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包装箱板;2:第一折叠压线;3:外层箱板;4:内层箱板;5:摇盖;6:装订翻边;7:第二折叠压线;8:翻盖;5A:外摇盖;5B:内摇盖;A1:第一外层侧板;A2:第二外层侧板;A3:第三外层侧板;A4:第四外层侧板;B1:第一内层侧板;B2:第二内层侧板;B3:第三内层侧板;B4:第四内层侧板;9:裁切孔;10: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箱板的具体实施例。其中附图中的箭头方向表示折叠方向。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箱板1,在折叠组装形成包装箱之前,包装箱板1呈展开状态。该包装箱板1包括包装箱板本体,在该包装箱板本体上设有第一折叠压线2,该第一折叠压线2能够将包装箱板本体划分为外层箱板3和内层箱板4两部分。如图4所示,压住外层箱板3为水平状态,然后将内层箱板4沿着第一折叠压线2进行翻折后,能够形成如图5所示的双层箱板,然后再通过对该双层箱板进行折叠组装,能够围合形成双层的箱体结构。
其中,在外层箱板3或内层箱板4的一者上裁切有摇盖5,该摇盖5设置在靠近第一折叠压线2的位置处,并且该摇盖5通过第一折叠压线2与外层箱板3或内层箱板4的另一者翻折连接。也即,既可以在外层箱板3上设置摇盖5,使得该摇盖5能够通过第一折叠压线2与内层箱板4进行翻折连接;也可以在内层箱板4上设置摇盖5,使得该摇盖5能够通过第一折叠压线2与外层箱板3进行翻折连接。
具体来说,该摇盖5在外层箱板3或内层箱板4上的裁切方式为:将该摇盖5沿其外部轮廓线在外层箱板3或内层箱板4上进行裁切,在确保摇盖5与第一折叠压线2相连接的前提下,以使该摇盖5能够从外层箱板3或内层箱板4上进行翻折分离。当该摇盖5从外层箱板3或内层箱板4上翻折分离后,则会在外层箱板3或内层箱板4上形成与该摇盖5的外形相适配的裁切孔9。在本实施例中,摇盖5设置在内层箱板4上。
当需要通过包装箱板1装配成型包装箱时,首先将包装箱板1沿第一折叠压线2进行折叠,以使外层箱板3和内层箱板4相重合,从而形成双层箱板。如图4所示,在包装箱板1进行折叠的过程中,需要将摇盖5从内层箱板4上进行翻折分离,然后压住摇盖5保持水平状态,然后单独翻折内层箱板4。当内层箱板4与外层箱板3重叠形成双层箱板后,摇盖5和双层箱板均水平放置,且摇盖5位于双层箱板的一侧。然后将双层箱板进行折叠组装以形成两端开口的双层箱体结构,折叠组装时,应当将双层箱板从与摇盖5相邻的一侧进行折叠围合,以使双层箱板上具有摇盖5的一侧能够形成双层箱体结构的开口端。然后通过翻折摇盖5,即可对双层箱体结构上与摇盖5对应的其中一个端口进行封堵,由此能够形成一端封堵、另一端开口的双层结构包装箱。
其中,双层箱板进行折叠组装时,应当使外层箱板3位于外侧,使内层箱板4位于内侧,也即,摇盖5从内层箱板4上分离后形成的孔洞位于双层结构包装箱的内侧,从而使得包装箱在整体上更加美观。
在使用时,可以将该双层结构包装箱沿其开口端从上至下套装至产品外部,也即,包装箱的开口端位于产品底部,具有摇盖5的封堵端位于产品顶部,从而能够对产品的外周及顶部进行有效遮挡和防护。
由于该包装箱板1能够折叠形成双层箱板,再通过双层箱板折叠形成包装箱,从原有包装箱的单层保护变为双层保护,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包装箱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有效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出现产品破损的问题。又由于包装箱的摇盖5是由内层箱板4上裁切而成,因此无需在包装箱板1的外侧设置额外的摇盖结构,因此能够在保证包装箱整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了装配包装箱所用的材料使用量,节省了包装箱的制作材料,从而降低了包装箱的制作成本,而且该该包装箱板1装配形成包装箱的过程更加简单,装配操作更加方便,因此有效缩短了包装箱的装配成型时间,进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来说,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可以对双层箱板进行折叠组装,以形成不同形状的双层筒状箱体结构。例如,可以折叠组装形成圆筒状的箱体结构,也可以形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箱体结构,也可以形成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箱体结构,还可以形成横截面为四边以上的多边形箱体结构。
如图1所示,当需要将包装箱板1折叠组装形成圆筒状的箱体结构时,可以在内层箱板4裁切出与圆筒状的箱体结构的端口相适配的圆形摇盖5,并使该摇盖5通过第一折叠压线2与外层箱板3折叠连接。由此,当包装箱板1沿第一折叠压线2进行折叠形成双层箱板后,再将双层箱板折叠成圆筒状,然后再通过折叠摇盖5对圆筒的一端开口进行封堵即可。
具体来说,在内层箱板4或外层箱板3的一者上设有与摇盖5相适配的裁切孔9,在各裁切孔9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内层箱板4和外层箱板3的连接段10。也即,当将摇盖5从内层箱板4或外层箱板3上翻折后,会在内层箱板4或外层箱板3上形成与摇盖5对应的裁切孔9,通过在各裁切孔9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连接段10,用于实现内层箱板4和外层箱板3之间的有效连接,从而防止由于裁切摇盖5而导致的内层箱板4和外层箱板3分离断裂。
具体来说,设定包装箱板本体沿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为第一装订边和第二装订边,第一折叠压线2分别垂直于第一装订边和第二装订边,且第一折叠压线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装订边和第二装订边对应连接。通过在第一装订边设置可折叠的装订翻边6,能够在双层箱板进行折叠组装形成箱体结构后,将该装订翻边6与包装箱板本体的第二装订边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对包装箱的组装固定。
也即,在装配时,将双层箱板从第二装订边折叠至第一装订边,然后将装订翻边6与双层箱板上对应第一装订边的外表面进行贴合,然后再将装订翻边6固定在双层箱板的外表面上即可。
其中,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装订翻边6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封装钉连接,也可以采用粘接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包装箱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两道第二折叠压线7,各第二折叠压线7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各第二折叠压线7均与第一折叠压线2相垂直,各第二折叠压线7能够将外层箱板3划分为多个外层侧板,各第二折叠压线7能够将内层箱板4划分为多个内层侧板。也即,各第二折叠压线7分别从外层箱板3延伸至内层箱板4,使得各外层侧板之间以及各内层侧板之间共用第二折叠压线7。
当包装箱板1沿第一折叠压线2进行折叠形成双层箱板后,各外层侧板将与各内层侧板对应重合,然后将该双层箱板沿各第二折叠压线7分别进行折叠,能够形成具有多个侧边的筒状结构,从而便于与待包装的产品外形进行更好的匹配,以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其中,第二折叠压线7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设定。
例如,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在包装箱板本体上设置两道第二折叠压线7,通过这两道第二折叠压线7能够将外层箱板3划分为三个外层侧板,分别为第一外层侧板A1、第二外层侧板A2和第三外层侧板A3;同时将内层箱板4划分为三个内层侧板,分别为第一内层侧板B1、第二内层侧板B2和第三内层侧板B3。在装配时,将包装箱板1沿第一折叠压线2进行折叠形成双层箱板后,再将双层箱板沿各第二折叠压线7分别进行折叠,从而能够形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筒状结构。
再例如,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可以在包装箱板本体上设置三道第二折叠压线7,通过这三道第二折叠压线7能够将外层箱板3划分为四个外层侧板,分别为第一外层侧板A1、第二外层侧板A2、第三外层侧板A3和第四外层侧板A4;同时将内层箱板4划分为四个内层侧板,分别为第一内层侧板B1、第二内层侧板B2、第三内层侧板B3和第四内层侧板B4。
在装配时,先将包装箱板1沿第一折叠压线2进行折叠形成双层箱板,如图4和图5所示。然后将双层箱板沿各第二折叠压线7分别进行折叠,从而能够形成矩形筒状结构,如图6所示。然后通过装订翻边6对矩形筒状结构进行固定,再通过折叠摇盖5对成矩形筒状结构的一端开口进行封堵,即可形成如图7所示的一端封堵、另一端开口的双层结构的矩形包装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至少一个内层侧板上裁切摇盖5,通过摇盖5能够对箱体结构的第一端口进行封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包装箱的防护效果。
下面以包装箱板本体上设置三道第二折叠压线7为例,对摇盖5的设置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种实施中,可以在其中任意一个内层侧板上裁切摇盖5,该摇盖5的形状和尺寸应当与矩形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相适配,以使该摇盖5能够完全封堵矩形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这种单个摇盖的设置方式,能够在确保包装箱具有良好防护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省包装箱的材料使用量,进而降低包装箱制作成本,而且装配过程更加简单,装配操作更加方便,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另一种实施中,如图8所示,在各内层侧板上均裁切有摇盖5,其中一个摇盖5的形状和尺寸均与矩形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相适配,其余各摇盖5的尺寸均小于矩形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的尺寸。在装配时,将尺寸较小的各摇盖5分别设置于内侧,将尺寸较大的摇盖5设置于外侧。这种多个摇盖的设置方式,能够对包装箱在第一端口处的各个侧边缝隙分别进行有效封堵,从而能够有效增强包装箱在第一端口处的防护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中,如图3所示,在各内层侧板上均裁切有摇盖,各摇盖分别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外摇盖5A和间隔设置的两个内摇盖5B,两个外摇盖5A相互对接并能够完全封堵矩形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各内摇盖5B的尺寸均小于外摇盖5A的尺寸。在装配时,将两个内摇盖5B分别设置于内侧,将两个外摇盖5A分别设置于外侧。这种将摇盖进行两两对应的设置方式,不仅能够对包装箱在第一端口处的各个侧边缝隙分别进行有效封堵,从而增强了包装箱在第一端口处的防护效果,而且装配简单方便,装配后的包装箱整体更加美观。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当在各内层侧板上均裁切有摇盖时,可以在各内摇盖5B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连接段10,各连接段10分别位于与各内摇盖5B相对应的内层侧板上,以使相邻的两个外摇盖5A和内摇盖5B之间共用连接段10,从而确保内层箱板4和外层箱板3之间的有效连接。其中,位于最左侧的外摇盖5A,其左侧的连接段10设置在装订翻边6上,不仅能够确保与该外摇盖5A对应的第一外层侧板A1和第一内层侧板B1之间进行有效连接,而且使得该外摇盖5A具有更大的封堵面积。
当然,也可以将装订翻边6设置于包装箱板1的右侧,然后在各外摇盖5A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连接段10,使各连接段10分别位于与各外摇盖5A相对应的外层侧板上,以使相邻的两个外摇盖5A和内摇盖5B之间共用连接段10,从而确保内层箱板4和外层箱板3之间的有效连接。其中,位于最右侧的内摇盖5B,其右侧的连接段10设置在装订翻边6上,不仅能够确保与该内摇盖5B对应的第四外层侧板A4和第四内层侧板B4之间进行有效连接,而且使得该内摇盖5B具有更大的封堵面积。也即,连接段10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设定。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至少一个外层侧板上设有可折叠的翻盖8,该翻盖8设置于外层侧板上与第一折叠压线2相对的一侧,通过该翻盖8能够对筒状结构的第二端口进行封堵,从而形成封闭的包装箱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包装箱的防护效果。
具体来说,可以在其中一个外层侧板上设置翻盖8,该翻盖8的尺寸和形状应当与筒状结构的第二端口相适配。这种结构形式,能够在确保包装箱具有良好防护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省包装箱的材料使用量,进而降低包装箱制作成本。
具体来说,还可以在各外层侧板上均设置翻盖8,各翻盖8进行折叠装配后,能够对包装箱在第二端口处的各个侧边缝隙分别进行有效封堵,从而能够有效增强包装箱在第二端口处的防护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包装箱板本体可以采用瓦楞纸板、蜂窝纸板、泡沫纸板或塑料板,以确保该包装箱板1折叠形成包装箱后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防护效果。当然,包装箱板本体也可以采用其他可折叠,且可用于外包装的材质制成。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装箱,该包装箱由上述实施例的包装箱板折叠组装成型。由于该包装箱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包装箱板折叠组装成型,使得该包装箱具有上述实施例中包装箱板的全部优点,进而提高了该包装箱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箱,将包装箱板本体沿第一折叠压线进行折叠,以使外层箱板和内层箱板相重合,从而能够形成双层箱板,将摇盖从内层箱板或外层箱板上翻折分离,然后再将双层箱板进行折叠组装,从而能够形成两端开口的箱体结构,通过翻折摇盖能够对箱体结构的端口进行封堵,由此能够形成一端封堵且另一端开口的包装箱。由于该包装箱采用双层箱板折叠而成,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包装箱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产品破损的发生,而且由于该包装箱的摇盖是由内层箱板或外层箱板翻折分离而成,因此能够在保证包装箱具有良好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包装箱的材料使用成本,而且包装箱的装配过程更加简单,从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包装箱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装箱板本体,设有第一折叠压线,所述第一折叠压线将所述包装箱板本体划分为外层箱板和内层箱板;
在所述内层箱板或所述外层箱板的一者上靠近所述第一折叠压线的位置处裁切有摇盖,所述摇盖通过所述第一折叠压线翻折连接所述内层箱板或所述外层箱板的另一者;
所述包装箱板本体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折叠压线折叠形成双层箱板,所述双层箱板适于折叠组装形成箱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层箱板或所述外层箱板的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摇盖相适配的裁切孔,在各所述裁切孔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内层箱板和所述外层箱板的连接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板本体上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为第一装订边和第二装订边,所述第一折叠压线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装订边和所述第二装订边;
在所述第一装订边设有可折叠的装订翻边,所述第一装订边适于通过所述装订翻边与所述第二装订边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包装箱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两道第二折叠压线,各所述第二折叠压线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各所述第二折叠压线均与所述第一折叠压线相垂直,各所述第二折叠压线将所述外层箱板划分为多个外层侧板,各所述第二折叠压线将所述内层箱板划分为多个内层侧板,多个所述外层侧板和多个所述内层侧板适于折叠形成筒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箱板,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内层侧板上裁切有所述摇盖,所述摇盖适于封堵所述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箱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包装箱板本体上设有三道所述第二折叠压线,所述双层箱板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折叠压线折叠形成矩形筒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箱板,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所述内层侧板上裁切有所述摇盖,所述摇盖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矩形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箱板,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内层侧板上均裁切有所述摇盖,其中一个所述摇盖的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矩形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相适配,其余各所述摇盖的尺寸均小于所述矩形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箱板,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内层侧板上均裁切有所述摇盖,各所述摇盖分别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外摇盖和间隔设置的两个内摇盖,两个所述外摇盖适于相互对接并封堵所述矩形筒状结构的第一端口,所述内摇盖的尺寸小于所述外摇盖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箱板,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外层侧板上设有可折叠的翻盖,所述翻盖设置于所述外层侧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折叠压线的一侧,所述翻盖适于封堵所述筒状结构的第二端口。
11.一种包装箱,由包装箱板折叠组装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板为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箱板。
CN202121998897.3U 2021-08-23 2021-08-23 包装箱板及包装箱 Active CN215827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8897.3U CN215827173U (zh) 2021-08-23 2021-08-23 包装箱板及包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8897.3U CN215827173U (zh) 2021-08-23 2021-08-23 包装箱板及包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7173U true CN215827173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96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98897.3U Active CN215827173U (zh) 2021-08-23 2021-08-23 包装箱板及包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7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L211719A (en) Flexible container packaging with extra bag
CN215827173U (zh) 包装箱板及包装箱
CN111689023A (zh) 纸箱及纸箱坯料
CN208775213U (zh) 水果包装盒
CN214357273U (zh) 一种二次使用的包装盒
CN207550743U (zh) 折叠包装盒
CN209064555U (zh) 一种抽屉式包装组合件
CN206624113U (zh) 双向翻盖式一次成型纸质包装盒和组合包装盒
CN216916638U (zh) 包装箱半摇盖结构
CN216509727U (zh) 电视包装箱
CN214165591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6887642U (zh) 改进的纸盒片材结构
CN214325627U (zh) 一种易成型的包装盒
CN212638268U (zh) 一种易成型包装盒
CN213566934U (zh) 包装盒及纸板
CN218506397U (zh) 一种包装盒
CN209777016U (zh) 一种抗震易开的折叠式包装盒
CN216469816U (zh) 底推自翻开香烟盒
CN215285722U (zh) 一种易成型的包装盒
CN219565811U (zh) 一种环保易回收的包装纸箱
CN215476323U (zh) 基于纸箱生产的可拆分式存储盒
CN220616521U (zh) 一种固定缓冲包装盒
CN206087634U (zh) 八角纸箱
CN218594783U (zh) 一种包装容器
CN217348673U (zh) 一种纸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