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50743U - 折叠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折叠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50743U
CN207550743U CN201721727993.8U CN201721727993U CN207550743U CN 207550743 U CN207550743 U CN 207550743U CN 201721727993 U CN201721727993 U CN 201721727993U CN 207550743 U CN207550743 U CN 207550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olding
line
linkage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279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希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sheng (xiamen) Color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sheng (xiamen) Color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sheng (xiamen) Color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sheng (xiamen) Color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279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50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50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50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包装盒,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下底、折痕连接于下底前侧的前板、折痕连接于下底后侧的后板、分别折痕连接于下底两侧的侧板和折痕连接于后板远离下底一侧的上盖;两侧的所述侧板分别和后板、前板之间折痕连接有联动折板;所述联动折板包括倾斜于侧板与下底的折痕线且分隔联动折板的斜折线、设置于斜折线一侧且折痕连接侧板的第一联动部和设置于斜折线另一侧且折痕连接前板或后板的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部与侧板平行贴合且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折叠快速,成型后牢固、能够提供较大的容置空间的效果。

Description

折叠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折叠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盒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收纳仓储工具,按材料的类型可以分为:木盒、纸盒、布盒、金属盒等等。其中的纸盒相较于其他材料的盒子具有诸多的优点:纸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较为低廉、加工性能好、容易形成大批量生产;纸质材料开发相对成熟,拥有较好的强度和弹性;且纸质材料有良好的印刷性能及回收利用空间,是目前用途最广泛的包装材料。
公告号为CN102673858A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可折叠包装盒,包括底板和面板,所述底板上前后位置设有两条长折痕,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的上方均覆盖有短边折板,直角三角形,所述每个直角三角形包括斜折痕、直折痕Ⅰ和直折痕Ⅱ,所述斜折痕与长边折板相连接,直折痕Ⅰ为短边折板上的一部分,所述底板通过其中一条长边折板的长边与面板的一边相连接,所述面板的另一边设有盖板。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可折叠包装盒,其虽然可折叠能够在不使用时,通过折叠节省包装盒的放置空间;但是其为了便于侧板的联动翻转,侧板的高度一般设置交底;因此其一般容纳的空间有限,对一些需要提供较大容量的运输状况无法满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包装盒,其优点在于折叠方便,且在折叠成盒体状态下时,能够提供较大的容置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包装盒,包括:下底、折痕连接于下底前侧的前板、折痕连接于下底后侧的后板、分别折痕连接于下底两侧的侧板和折痕连接于后板远离下底一侧的上盖;两侧的所述侧板分别和后板、前板之间折痕连接有联动折板;所述联动折板包括倾斜于侧板与下底的折痕线且分隔联动折板的斜折线、设置于斜折线一侧且折痕连接侧板的第一联动部和设置于斜折线另一侧且折痕连接前板或后板的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部与侧板平行贴合且固定连接;
当两侧的侧板向远离下底一侧翻转至与下底平行,所述前板联动搭接于下底上,所述后板联动搭接于前板上;
当两侧的侧板向下底一侧翻转至与下底垂直,所述后板和前板翻转至垂直于下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折叠包装盒包括侧板向远离下底一侧翻转至与下底平行的收叠状态和侧板向下底一侧翻转至与下底垂直的容置状态。当快递员需要包装盒运输至客户处,对客户产品打包时,通过将包装盒翻转至收叠状态,节省运输折叠包装盒的空间,而当包装货物时,将包装盒翻转至容置状态快速实现,对物品的包装。
由于联动折板分别连接在两侧的侧板与前板和后板之间。联动折板均设置有斜折线,因此侧板在向垂直下底一侧转动的过程中,前联动折板和后联动折板会被带动沿斜折线翻折,翻折过程中第一联动部和第二联动部之间的夹角会逐渐变小,第一联动部和第二联动部逐渐从两者与下底平行且相互之间夹角为180度,转变为两者与下底垂直且相互之间夹角为0度。而由于第二联动部连接在前板或后板的折痕和斜折线之间,使第二联动部翻转必将会带动前板或后板翻转。而通过将后联动折板的第一联动部与侧板贴合且固定连接,以提高侧板转动带动后板同步转动的稳定性。因此在真正的实际折叠中,只需要折叠人员的两只双手分别带动两侧侧板翻折至垂直于下底状态,就能快速的实现将前板、后板和两侧侧板翻转至与下底向垂直的容置状态。
另外,处在收叠状态时,侧板向远离下底一侧翻转,前板和后板相互抵接在下底上;因此在加长侧板的长度后,依然能够通过翻转侧板带动前板和后板翻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容置状态下的放置空间。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有收叠状态下节省空间,方便运输。折叠快速,具有加大的容置空间,适用于需要盒体多次使用且要求有较大空间的快递行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远离下底的一侧折痕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侧板两侧的联动折板平行贴合且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向内翻折贴合加强板和侧板,加强了侧板强度,使得处在侧板向远离下底一侧翻转至与下底平行的收叠状态时,不易被翻折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板呈贴合于第一联动部且短边远离加强板与侧板之间折痕线的等腰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加强板为贴合于第一联动部的等腰梯形,因此在侧板向下底一侧翻转至与下底垂直的容置状态时,加强板不会阻挡第二联动部翻折,从而减少了加强板对第二联动部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盖远离后板的一侧折痕连接有前沿,所述上盖临近前沿的两侧折痕连接有侧沿,所述侧沿与前沿固定连接且侧沿面向前沿的一侧设置有倾斜连接于前沿与上盖之间折痕线的对折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通过翻折后将盒体密封,而在上盖密封盒体后,侧沿贴合于侧板外侧,前沿贴合于前板外侧;更能够提升上盖盖合后盒体的稳定性,防止盒体向收叠状态翻转。另外由于侧沿面向前沿的一侧设置有倾斜连接于前沿与上盖之间折痕线的对折线。通过前沿与上盖之间的折痕线和对折线将前沿向上盖一侧翻转,能够将侧沿翻转至上盖外侧翻转至与上盖平行,前沿翻转至上盖内侧贴合上盖;从而较为方便地节省上盖的在折叠时占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沿面向前沿的一侧设置有向前沿内壁一侧翻折且贴合连接在前沿的内壁上的贴合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贴合部将侧沿和前沿连接在一起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大了侧沿和前沿之间的连接面积,使得侧沿和前沿连接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沿面向后板的一侧向远离后板一侧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侧沿面向后板的一侧向远离后板一侧倾斜,在包装盒从容置状态翻转至收叠状态时,无需将上盖翻转至与侧板平行的状态下,侧板就能向外侧翻转,方便包装盒从容置状态翻转至收叠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板沿下底至上盖方向的内壁中部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后板与下底之间折痕线的翻折切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收叠状态下,通过沿翻折切线转动翻转后板,将上盖与后板之间的折痕线翻转至后板与下底之间的折痕线上方。而后再翻转上盖,由于上盖的长度和下底的长度相同,能够保证上盖能够完全贴合在下底上方,从而实现在收叠状态下,包装盒的截面形状近似于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折线上均等间隔设置有线形的切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线形的切口,使得斜折线更易翻折,进一步便于实现纸盒从收叠状态向盒体状体的翻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叠包装盒的材质为瓦楞纸板、卡纸板和中空板其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瓦楞纸板、卡纸板和中空板便于加工和翻折,且便于翻折,以进行多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半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收叠状态下上盖向外侧翻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容置状态下上盖向外侧翻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收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容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下底;2、前板;3、后板;4、侧板;5、上盖;6、联动折板;7、斜折线;8、第一联动部;9、第二联动部;10、加强板;11、翻折切线;12、前沿;13、侧沿;14、贴合部;15、对折线;16、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折叠包装盒,如图1所示,包括下底1、折痕连接于下底1前侧的前板2、折痕连接于下底1后侧的后板3、分别折痕连接于下底1两侧的侧板4和折痕连接于后板3远离下底1一侧的上盖5。
如图1所示,两侧的侧板4分别和后板3、前板2之间折痕连接有联动折板6;联动折板6包括倾斜于侧板4与下底1的折痕线且分隔联动折板6的斜折线7、设置于斜折线7一侧且折痕连接侧板4的第一联动部8和设置于斜折线7另一侧且折痕连接前板2或后板3的第二联动部9;第一联动部8与侧板4平行胶接贴合连接。
如图1所示,当侧板4向垂直下底1一侧转动的过程中,联动折板6会被带动沿斜折线7翻折,翻折过程中第一联动部8和第二联动部9之间的夹角会逐渐变小,第一联动部8和第二联动部9逐渐从两者与下底1平行且相互之间夹角为180度,转变为两者与下底1垂直且相互之间夹角为0度。而由于第二联动部9连接在前板2的折痕和斜折线7之间,使第二联动部9翻转将会带动前板2翻转。
如图1、2所示,且本实施例中前板2和后板3的高度略小于下底1的长度,因此当两侧的侧板4向远离下底1一侧翻转至与下底1平行,前板2联动搭接于下底1上,后板3联动搭接于前板2上,呈收叠状态;结合图3,当两侧的侧板4向下底1一侧翻转至与下底1垂直,后板3和前板2翻转至垂直于下底1,呈容置状态。
如图2所示,其中斜折线7与前联动板与侧板4之间折痕的角度为40至50度。前板2与后板3两侧略小于下底1的宽度,因此前板2与后板3略处于下底1与侧板4之间的折痕的内侧。以便于侧板4带动前板2和后板3同步翻折。
如图2、3所示,侧板4远离下底1的一侧折痕连接有加强板10,加强板10向侧板4一侧翻转平行贴合且胶接固定在侧板4两侧的联动折板6的第一联动部8上。进一步的,加强板10呈短边远离加强板10与侧板4之间折痕线的等腰梯形。因此加强板10提升了侧板4强度,使得侧板4不易被翻折损坏。同时在侧板4向下底1一侧翻转至与下底1垂直的容置状态时,加强板10的斜边和第二联动部9相错开,不会阻挡第二联动部9翻转,从减少了第二联动部9转动的影响。
如图2、3所示,后板3沿下底1至上盖5方向的内壁中部设置有平行于后板3与下底1之间折痕线的翻折切线11。在收叠状态下,通过沿翻折切线11转动翻转后板3,将上盖5与后板3之间的折痕线翻转至后板3与下底1之间的折痕线上方。而后再翻转上盖5,由于上盖5的长度和下底1的长度相同,能够保证上盖5能够完全贴合在下底1上方。结合图4,从而在收叠状态下使包装盒的截面形状近似于长方形,便于放置。
如图2、3所示,上盖5远离后板3的一侧折痕连接有前沿12,上盖5临近前沿12的两侧折痕连接有侧沿13,侧沿13面向前沿12的一侧设置有向前沿12内壁一侧翻折且胶接贴合在前沿12的内壁上的贴合部14。因此在上盖5通过翻折后将容置状态下的包装盒密封,而在上盖5密封盒体后,侧沿13贴合于侧板4外侧,前沿12贴合于前板2外侧;更能够提升上盖5盖合后包装盒的稳定性,防止包装盒向收叠状态翻转。
如图2、3所示,进一步的,侧沿13面向前沿12的一侧设置有倾斜连接于前沿12与上盖5之间折痕线的对折线15。通过前沿12与上盖5之间的折痕线和对折线15将前沿12向上盖5一侧翻转,能够将侧沿13翻转至上盖5外侧翻转至与上盖5平行,前沿12翻转至上盖5内侧贴合上盖5;从而较为方便地节省上盖5的在收叠状态下占用的空间。
如图2、3所示,侧沿13面向后板3的一侧向远离后板3一侧倾斜,且侧沿13远离与上盖5连接的一侧向后板3一侧倾斜;因此在便于侧沿13向上盖5一侧翻转,同时当包装盒从容置状态翻转至收叠状态时,无需将上盖5翻转至与侧板4平行的状态下,侧板4就能向外侧翻转,方便包装盒从容置状态翻转至收叠状态。
其中折叠包装盒的材质为瓦楞纸板、卡纸板和中空板其中的一种。折痕连接为在一体连接的板体上制造折痕,并以折痕为分界线将分为多个部分。
如图2、3所示,另外本实施例中,下底1和后板3之间、下底1和两侧的侧板4之间、下底1和前板2之间、联动折板6和侧板4之间、联动折板6和前板2之间、联动折板6和后板3之间、加强板10和侧板4之间、前沿12和上盖5之间与上盖5和两侧的侧沿13之间的折线先均仅通过弯折形成。而后板3与上盖5之间的折痕线和翻折切线11除了通过弯折外,并对板体进行了半切,半切为沿折痕线切割板体的部分厚度。斜折线7和对折线15除了通过弯折外,还在斜折线7和对折线15均等间隔设置有线形的切口16。切口16完全贯穿板体,且切口16之间的间距略小于切口16的长度。
折叠包装盒从收叠状态向容置状态的成型折叠方法,依次观看图4、图2、图1、图3和图5,包括
S1、向远离下底1的一侧翻转上盖5,至上盖5与下底1平行;
S2、同时向上盖5一侧翻转侧沿13,使前沿12在侧沿13的带动下共同翻折至与上盖5垂直;
S3、沿翻折切线11将后板3面向上盖5的一侧向下底1一侧翻转,同时向下底1一侧翻转侧板4,使得前板2和后板3在侧板4的带动下共同翻折至与下底1垂直;
S4、向前板2一侧翻转上盖5,并将前沿12抵接在前板2的外侧,侧沿13抵接侧板4的外侧。
因此当快递员需要包装盒运输至客户处,通过将包装盒翻转至收叠状态,节省运输折叠包装盒的空间,而对客户产品打包时,将包装盒翻转至容置状态快速实现,对物品的包装。
综上,本技术方案具有收叠状态下节省空间,方便运输。折叠快速,具有加大的容置空间,适用于需要盒体多次使用且要求有较大空间的快递行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1)、折痕连接于下底(1)前侧的前板(2)、折痕连接于下底(1)后侧的后板(3)、分别折痕连接于下底(1)两侧的侧板(4)和折痕连接于后板(3)远离下底(1)一侧的上盖(5);两侧的所述侧板(4)分别和后板(3)、前板(2)之间折痕连接有联动折板(6);所述联动折板(6)包括倾斜于侧板(4)与下底(1)的折痕线且分隔联动折板(6)的斜折线(7)、设置于斜折线(7)一侧且折痕连接侧板(4)的第一联动部(8)和设置于斜折线(7)另一侧且折痕连接前板(2)或后板(3)的第二联动部(9);所述第一联动部(8)与侧板(4)平行贴合且固定连接;
当两侧的侧板(4)向远离下底(1)一侧翻转至与下底(1)平行,所述前板(2)联动搭接于下底(1)上,所述后板(3)联动搭接于前板(2)上,呈收叠状态;
当两侧的侧板(4)向下底(1)一侧翻转至与下底(1)垂直,所述后板(3)和前板(2)翻转至垂直于下底(1),呈容置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4)远离下底(1)的一侧折痕连接有加强板(10),所述加强板(10)与侧板(4)两侧的联动折板(6)平行贴合且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0)呈贴合于第一联动部(8)且短边远离加强板(10)与侧板(4)之间折痕线的等腰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5)远离后板(3)的一侧折痕连接有前沿(12),所述上盖(5)临近前沿(12)的两侧折痕连接有侧沿(13),所述侧沿(13)与前沿(12)固定连接且侧沿(13)面向前沿(12)的一侧设置有倾斜连接于前沿(12)与上盖(5)之间折痕线的对折线(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沿(13)面向前沿(12)的一侧设置有向前沿(12)内壁一侧翻折且贴合连接在前沿(12)的内壁上的贴合部(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沿(13)面向后板(3)的一侧向远离后板(3)一侧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3)沿下底(1)至上盖(5)方向的内壁中部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后板(3)与下底(1)之间折痕线的翻折切线(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折线(7)上均等间隔设置有线形的切口(16)。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包装盒的材质为瓦楞纸板、卡纸板和中空板其中的一种。
CN201721727993.8U 2017-12-12 2017-12-12 折叠包装盒 Active CN207550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27993.8U CN207550743U (zh) 2017-12-12 2017-12-12 折叠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27993.8U CN207550743U (zh) 2017-12-12 2017-12-12 折叠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50743U true CN207550743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62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27993.8U Active CN207550743U (zh) 2017-12-12 2017-12-12 折叠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507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2946A (zh) * 2017-12-12 2018-05-01 联盛(厦门)彩印有限公司 折叠包装盒及其成型折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2946A (zh) * 2017-12-12 2018-05-01 联盛(厦门)彩印有限公司 折叠包装盒及其成型折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826350A (en) End closing carton
US2881946A (en) Foldable carrier for bottles and the like
US3040958A (en) Carton
CN107972946A (zh) 折叠包装盒及其成型折叠方法
CN207550743U (zh) 折叠包装盒
US20190225365A1 (en) Shipping and display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JP4775008B2 (ja) 注出口付き液体容器
CN202912041U (zh) 四件商品集合包装纸盒
CN208813687U (zh) 一种可折叠盒子
JP6024951B2 (ja) 二次曲面カートン
CN205916499U (zh) 筷子及筷架的组合包装展示盒
US2391639A (en) Container
CN209112592U (zh) 一种折叠包装盒
CN105947348A (zh) 一种多隔间棱柱型包装盒
CN208963542U (zh) 一种包装盒
CN208007481U (zh) 一种用于圆柱形商品的包装盒
CN206624113U (zh) 双向翻盖式一次成型纸质包装盒和组合包装盒
CN205972157U (zh) 一种多隔间棱柱型包装盒
CN206511267U (zh) 包装盒
CN205602283U (zh) 一种不对称翻盖卡纸盒
US2626095A (en) Consumer type container
CN106395062A (zh) 一种即刻上架式新型包装纸箱
CN214452649U (zh) 一种可折叠包装盒
CN209209261U (zh) 一种防滑并防腐的折叠展示罩盒
CN209258588U (zh) 一种可持续折叠展示功能性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