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6931U - 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 - Google Patents

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6931U
CN215826931U CN202121829006.1U CN202121829006U CN215826931U CN 215826931 U CN215826931 U CN 215826931U CN 202121829006 U CN202121829006 U CN 202121829006U CN 215826931 U CN215826931 U CN 215826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go tank
tank
bulkhead
shallow water
s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290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越星
赵寅
陆晟
刘文华
温保华
李勇跃
刘昊天
刘洪亮
胡坚
王磊
傅鑫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218290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6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6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6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涉及运输船的技术领域,包括货物维护系统和动力系统;货物维护系统包括液货舱,液货舱采用铝合金制成且液货舱设置有隔舱壁,隔舱壁设置于液货舱内部,隔舱壁将液货舱分隔为多个腔室;隔舱壁上至少设置有一个通孔,相邻的腔室导通;动力系统包括两个螺旋桨。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船舶吃水量大、液货舱限制装载、操纵性差及运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船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船舶因吃水量大导致无法在浅水域航行,且存在液货舱限制装载、操纵性差及运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船舶吃水量大、液货舱限制装载、操纵性差及运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包括:货物维护系统和动力系统;
所述货物维护系统包括液货舱,所述液货舱采用铝合金制成且所述液货舱设置有隔舱壁,所述隔舱壁设置于所述液货舱内部,所述隔舱壁将所述液货舱分隔为多个腔室;所述隔舱壁上至少设置有一个通孔,相邻的所述腔室导通;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两个螺旋桨。
更进一步地,所述隔舱壁设置有纵向隔舱壁和横向隔舱壁;
以所述运输船的船底为水平面;
所述纵向隔舱壁沿所述液货舱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水平面;
所述横向隔舱壁沿所述液货舱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水平面。
所述横向隔舱壁平行于所述水平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液货舱包括第一液货舱和第二液货舱;
所述纵向隔舱壁设置于所述第一液货舱和所述第二液货舱之间,且所述第一液货舱和所述第二液货舱之间导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隔舱壁将所述第一液货舱和/或所述第二液货舱分割为两个子液货舱。
更进一步地,所述液货舱外壁包括主屏蔽和加强结构;
所述加强结构的外表面与所述主屏蔽的内表面贴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货物维护系统还包括有次屏蔽,所述次屏蔽围设于所述主屏蔽的外表面,且所述次屏蔽与所述主屏蔽之间设置有空隙。
更进一步地,所述空隙内设置有惰性气体。
更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设置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发动机分别与两个所述螺旋桨连接。
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螺旋桨并列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总长为225-235m;
所述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吃水量小于等于8.5m;
所述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总所述液货舱的舱体容积为70000立方米 -85000立方米。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包括:货物维护系统和动力系统;货物维护系统包括液货舱,液货舱采用铝合金制成且液货舱设置有隔舱壁,隔舱壁设置于液货舱内部,隔舱壁将液货舱分隔为多个腔室;隔舱壁上至少设置有一个通孔,相邻的腔室导通;动力系统包括两个螺旋桨。
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包括货物维护系统和动力系统,其中货物维护系统的液货舱采用铝合金材质,铝合金材质密度低,所以同样体积的液货舱重量低,较现有技术吃水量小,可以实现在浅水域航行;液货舱内设置有隔舱壁,隔舱壁上设置有通孔,对液体进行导通,减小液体晃动时产生的冲击力,实现船舶无装载限制;动力系统设置有两个螺旋桨,实行双桨推进布置,提高船舶操纵灵活性,且排除单桨故障无法航行的异常,且提高了螺旋桨的效率,降低船舶油气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货物维护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舱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货舱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机双桨布置示意图。
图标:100-货物维护系统;200-动力系统;300-液货舱;310-隔舱壁; 210-螺旋桨;311-通孔;320-第一液货舱;330-第二液货舱;350-外壁;351- 主屏蔽;352-加强结构;400-次屏蔽;500-空隙;600-绝缘层;220-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现有技术中的船舶因吃水量大导致无法在浅水域航行,且存在液货舱 300限制装载、操纵性差及运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包括:货物维护系统100和动力系统200;货物维护系统100包括液货舱300,液货舱300 采用铝合金制成且液货舱300设置有隔舱壁310,隔舱壁310设置于液货舱 300内部,隔舱壁310将液货舱300分隔为多个腔室;隔舱壁310上至少设置有一个通孔311,相邻的腔室导通;动力系统200包括两个螺旋桨210。
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包括货物维护系统100和动力系统200,其中货物维护系统100的液货舱300采用铝合金材质,铝合金材质密度低,所以同样体积的液货舱300重量低,较现有技术吃水量小,可以实现在浅水域航行;液货舱300内设置有隔舱壁310,隔舱壁310上设置有通孔311,对液体进行导通,减小液体晃动时产生的冲击力,实现船舶无装载限制;动力系统200设置有两个螺旋桨210,实行双桨推进布置,提高船舶操纵灵活性,且排除单桨故障无法航行的异常,且提高了螺旋桨210的效率,降低船舶油气耗。
以下对隔舱壁310的形状和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2,图2为隔舱壁310的示意图。隔舱壁310上至少设置有一个通孔311,用于液体导通。较为优选地,通孔311设置为椭圆形,当然,其他形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3,图3为液货舱300的示意图。隔舱壁310包括纵向隔舱壁,以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的船底为水平面,纵向隔舱壁垂直于水平面,液货舱300在部分装载的状态下,运输过程中会产生晃荡载荷,当液体晃荡的自然频率与运输船的纵摇频率接近时,液体的晃动和纵摇运动发生谐振,自由液面产生破碎和翻卷现象,局部产生涡旋,对液货舱300产生巨大的冲击力,纵向隔舱壁因为其上设置有通孔311,可以减少液货舱300舱内液体摇晃所产生的冲击力。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纵向隔舱壁设置于液货舱300内部且将液货舱300分割为第一液货舱320和第二液货舱330,第一液货舱320和第二液货舱330之间导通。第一液货舱320和第二液货舱330的横截面积均小于液货舱300的横截面积,且第一液货舱320和第二液货舱330之间导通,第一液货舱320和第二液货舱330内液体的晃动量低,对液货舱300的冲击力小。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隔舱壁310还包括横向隔舱壁,以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的船底为水平面,横向隔舱壁沿液货舱300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液货舱300在部分装载的状态下,运输过程中会产生晃荡载荷,液体晃荡的自然频率与运输船的横摇频率接近时,液体的晃动和横摇运动发生谐振,产生液体飞溅、翻卷等现象,对液货舱300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设置横向隔舱壁可以阻滞了液体晃荡引起的大幅度流动,提高了液货舱300 的最低水位高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横向隔舱壁将第一液货舱320和/或第二液货舱330分割为两个子液货舱,即横向隔舱壁可仅设置于第一液货舱320或第二液货舱330内,并将其分割为两个子液货舱;也可设置于第一液货舱 320和第二液货舱330内,将第一液货舱320和第二液货舱330分别分割为两个子液货舱。子液货舱通过横向隔舱壁分隔,横向隔舱壁阻滞了液体晃荡引起的流动,提高了液货舱300的最低水位高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液货舱300采用铝合金制成,铝合金的密度仅为不锈钢的三分之一,采用铝合金材质可以大幅减小运输船的空重,实现比现有技术的运输船有更小的吃水量,适应浅水域的航行。其中,吃水量是指水线面与船底基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吃水量的大小与运输船的空重息息相关。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4。液货舱300外壁350包括主屏蔽 351和加强结构352,加强结构352的外表面与主屏蔽351的内表面贴合,材质选用密度低的铝合金,铝合金材料不是抗裂纹扩展的,建造成本低。主屏蔽351对液货舱300形成第一层防护,而加强结构352对主屏蔽351 起到支撑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1。货物维护系统100还包括次屏蔽 400,次屏蔽400围设于主屏蔽351的外表面,且次屏蔽400与主屏蔽351 之间设置有空隙500。更进一步地,次屏蔽400由两层玻璃丝布中间夹一层铝箔构成,具有液体密封效果。若液货舱300的主屏蔽351意外破损失效产生泄露时,次屏蔽400可以允许至少10天的泄露存留,对运输船船体的钢板形成保护。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次屏蔽400是完整的,当液货舱300主屏蔽351破损失效时,次屏蔽400可以直接容纳低温液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次屏蔽400与主屏蔽351之间的空隙500内充注惰性气体,以防止主屏蔽351泄露时产生爆照,且惰性气体可保持干燥。在必要时,工作人员可以进入空隙500内对液货舱300等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液货舱300对船体线型适应性好,运输船内部空间利用率高,设计简单、成本低廉且能够装载更多液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货物维护系统100还包括绝缘层600,绝缘层 600直接敷设于运输船船体内甲板表面,采用预制POF泡沫绝缘板的形式安装。次屏蔽400贴合于绝缘层600内壁。更进一步地,由于绝缘层600 直接敷设于运输船船体内甲板,主屏蔽351外表面不敷设绝缘物质,便于对液货舱300的故障检查和维修保养。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5,图5为双机双桨布置的示意图。动力系统200设置有发动机220,所述发动机22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发动机220分别与两个螺旋桨210连接,实现双机双桨驱动,从而实现运输船操纵的灵活性,更适于浅水域水流方向复杂的情况。并且双机双桨驱动,当运输船需要转向、掉头、靠离码头时均较单机单桨灵活。更进一步地,在某一螺旋桨210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运输船也能安全行驶。更进一步地,双机双桨突破了浅吃水下的螺旋桨210限制,提高螺旋桨210 的效率,从而降低运输船的油气耗,提高经济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两个螺旋桨210并列设置,节省空间且两个螺旋桨210不会互相影响。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浅水域运输船总长为225-235m;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吃水量小于8.5m;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总所述液货舱300的舱体容积为70000立方米-85000立方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货物维护系统(100)和动力系统(200);
所述货物维护系统(100)包括液货舱(300),所述液货舱(300)采用铝合金制成且所述液货舱(300)设置有隔舱壁(310),所述隔舱壁(310)设置于所述液货舱(300)内部,所述隔舱壁(310)将所述液货舱(300)分隔为多个腔室;所述隔舱壁(310)上至少设置有一个通孔(311),相邻的所述腔室导通;
所述动力系统(200)包括两个螺旋桨(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纵向隔舱壁和横向隔舱壁;
以所述运输船的船底为水平面;
所述纵向隔舱壁沿所述液货舱(30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水平面;
所述横向隔舱壁沿所述液货舱(300)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货舱(300)包括第一液货舱(320)和第二液货舱(330);
所述纵向隔舱壁设置于所述第一液货舱(320)和所述第二液货舱(330)之间,且所述第一液货舱(320)和所述第二液货舱(330)之间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隔舱壁将所述第一液货舱(320)和/或所述第二液货舱(330)分割为两个子液货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货舱(300)外壁(350)包括主屏蔽(351)和加强结构(352);
所述加强结构(352)的外表面与所述主屏蔽(351)的内表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维护系统(100)还包括有次屏蔽(400),所述次屏蔽(400)围设于所述主屏蔽(351)的外表面,且所述次屏蔽(400)与所述主屏蔽(351)之间设置有空隙(5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500)内设置有惰性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200)设置有发动机(220),所述发动机(22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发动机(220)分别与两个所述螺旋桨(21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旋桨(210)并列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总长为225-235m;
所述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吃水量小于等于8.5m;
所述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总所述液货舱(300)的舱体容积为70000立方米-85000立方米。
CN202121829006.1U 2021-08-06 2021-08-06 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 Active CN215826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29006.1U CN215826931U (zh) 2021-08-06 2021-08-06 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29006.1U CN215826931U (zh) 2021-08-06 2021-08-06 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6931U true CN215826931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94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29006.1U Active CN215826931U (zh) 2021-08-06 2021-08-06 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6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9842B (zh) 气体燃料推进集装箱运输船
JP6381872B2 (ja) 長大海上浮体設備
JP5785118B2 (ja) 船舶、洋上浮体式設備、及び液化天然ガス貯蔵方法
KR20070115240A (ko) 액화천연가스 슬러싱 감소 기능을 갖는 화물창
CN103764494A (zh) Lng船
JP2015013494A5 (zh)
KR20180011343A (ko) 액화가스 저장설비를 구비한 부체 구조물 및 그 설계 방법
WO2010059059A1 (en) Device for floating production of lng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a lng-carrier to such a device
CN110099843B (zh) 气体燃料推进集装箱运输船
CN113619734B (zh) 一种氨燃料运输与加注船
CN111634372A (zh) 独立液货舱围护系统及液化气船
CN111746725A (zh) 液化气体运输船
US3422779A (en) Tankship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low-temperature liquefied gases
CN112061306A (zh) 液化气船的液货舱布置方法及液化气船
CN215826931U (zh) 可适于浅水域运输船
US9132892B2 (en) Floating vessel with tunnel
KR100802584B1 (ko) 상갑판에 연료유 저장탱크를 갖는 선박
CN205440828U (zh) 液化天然气lng动力平台作业支持船
JP2018138436A (ja) 船舶
CN220996655U (zh) 甲醇燃油双燃料船舶
WO2015082628A1 (en) Floating vessel with trough deck
CN218198698U (zh) 一种散货船lng燃料加注管系的布置结构
CN213948699U (zh) 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舶和液化天然气运输系统
CN219134422U (zh) 双燃料船舶甲醇燃料储存舱布置
KR20210120189A (ko) 컨테이너 선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