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7651U - 供电电路、电池组件和电器 - Google Patents

供电电路、电池组件和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17651U
CN215817651U CN202122296723.9U CN202122296723U CN215817651U CN 215817651 U CN215817651 U CN 215817651U CN 202122296723 U CN202122296723 U CN 202122296723U CN 215817651 U CN215817651 U CN 215817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ort
power
circuit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967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万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967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17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17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17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供电电路、电池组件和电器。其中,供电电路包括第一输电端口;第二输电端口;转接电路,转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电端口相连,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电端口相连;其中,转接电路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的通电状态,调整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与不同电源连接时,对不同电源进行选择。通过转接电路实现了不同供电方式的兼容,提高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供电电路、电池组件和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电电路、电池组件和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小家电均采用市电供电或电池供电的供电方案,两种供电均为两套独立的供电方案,导致小家电的设计灵活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供电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池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供电电路,包括:第一输电端口;第二输电端口;转接电路,转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电端口相连,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电端口相连;其中,转接电路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的通电状态,调整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电电路包括第一输电端口、第二输电端口和转接电路。其中,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用于与不同电源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连接的电源为不同的电源。转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转接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能,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相连。转接电路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通电状态,将第一输入端与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进行调整,实现自动对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的选择的效果。
具体来说,第一输电端口与储能器件相连,第二输电端口与市电相连,转接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相连通,转接电路根据储能器件和市电对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的供电状态选择通过转接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储能器件提供的电能或市电提供的电能。
在储能器件对第一输电端口进行供电的同时,市电也对第二输电端口进行供电,转接电路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即通过市电对负载供电,在市电供电的过程中,第二输电端口断电,则转接电路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即通过储能器件继续对负载供电,实现了在市电掉电的情况下负载依然能够保持运行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相连,并且转接电路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的通电状态,对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进行选择,实现了在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与不同电源连接时,对不同电源进行选择。通过转接电路实现了不同供电方式的兼容,提高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供电电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转接电路包括:开关组件,开关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输电端口相连,开关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输电端口相连,开关组件的第三端为转接电路的输出端;其中,开关组件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输入的电压值与第二输电端口输入的电压值,调整开关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至第三端的通断状态。
在该设计中,转接电路包括开关组件,开关组件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其中,开关组件的第一端作为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电端口相连接。开关组件的第二端作为转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电端口相连接。开关组件的第三端作为转接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能。开关组件能够根据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值,对开关组件的第一端和开关组件的第二端至开关组件的第三端的通断状态进行调整。在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分别与不同的电源相连时,开关组件能够根据不同电源输出的电压值不同,选择将第一输电端口或第二输电端口与开关组件的第三端相连。
具体来说,在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分别与不同的电源相连时,第一输电端口与第二输电端口分别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相连。开关组件能够检测到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位置的电压值,其中,第一输电端口处为第一电压值,第二输电端口处为第二电压值。开关组件能够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的数值关系,选择将第一电源的电流通过输出端输出。例如:第一电压值大于第二电压值,则输出第一电压值的第一电源作为供电电源,将第一电源输出的电能通过输出端传输至负载,以对负载进行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中存在一个未进行供电的电源,则处于未进行供电状态的电源输出的电压值小于处于进行供电状态的电源输出的电压值,故开关组件能够对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进行自动选择,即对供电电路中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口进行选择。
本申请通过在转接电路中设置开关组件,通过开关组件实现根据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处的电压值,选择第一输电端口或第二输电端口与转接电路的输出端相连通,实现了对电源的自动选择。通过将供电电路设置在小家电产品中,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供电方式对小家电产品进行供电,提高了小家电产品使用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件,第一开关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输电端口相连,第一开关件配置为第一开关件的第一端至第一开关件的第二端导通;第二开关件,第二开关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输电端口相连,第二开关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件的第二端相连,第二开关件配置为第二开关件的第一端至第二开关件的第二端导通;其中,第一开关件与第二开关件的公共端为转接电路的输出端。
在该设计中,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第一开关件与第一输电端口相连通,第二开关件与第二输电端口相连通,第一开关件与第二开关件相连通。第一开关件与第二开关件的公共端为输出端,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均选为单向导通器件,通过第一输电端口的电流能够流经第一开关件后,经过输出端输出至负载,通过第二输电端口的电流能够流经第二开关件,经过输出端输出至负载。由于第一开关件为单向导通器件,则能够保证经过第二输电端口的电流无法通过第一开关件,流向第一输电端口,避免了电流对连接至第一输电端口的电源产生冲击。由于第二开关件为单向导通器件,则能够保证经过第一输电端口的电流无法通过第二开关件流向第二输电端口,避免了电流对连接至第二输电端口的电源产生冲击。
在第一输电端口连接的第一电源和第二输电端口连接的第二电源均处于供电状态,第一电源输出的电流经过第一输电端口流入转接电路中,第二电源输出的电流经过第二输电端口流入转接电路中,由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输出的电压值不同,电压值较大的电流流经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的公共端后,通过转接电路的输出端传输至负载,以对负载进行供电。
本申请通过在开关组件中设置单向导通的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在实现根据电压值对第一输电端口连接的电源和第二输电端口连接电源进行选择,同时还能够避免转接电路中的电流对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连接的电源产生冲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选为二极管。
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件为第一二极管,第二开关件为第二二极管。第一二极管设置在第一输电端口与第二二极管之间,第二二极管设置在第一二极管与第二输电端口之间,第一二极管能够避免第二输电端口流入的电流对第一输电端口处的电源进行冲击,第二二极管能够避免第一输电端口流入的电路对第二输电端口处的电源进行冲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电路还包括: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的第一端与外接电源相连,电源适配器的第二端与第二输电端口相连。
在该设计中,供电电路还包括用于连接至外接电源的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与第二输电端口相连,电源适配器能够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并且能够对外接电源输出的电压值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中包括整流器和变压器,整流器的一端与外接电源相连,整流器的另一端与变压器的一端相连,变压器的另一端与第二输电端口相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二输电端口用于市电相连接,市电为交流电,市电流经整流器进行整流形成直流电流,直流电流流经变压器进行变压,从而得到所需电压值的电流。
本申请通过在第二输电端口设置电源适配器,使第二输电端口能够与交流电源相连,并通过电源适配器能够将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化为所需电压值的直流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输电端口连接至储能器件,以接收储能器件输出的电能;转接电路的输出端与储能器件相连,以对储能器件充能。
在该设计中,第一输电端口与储能器件相连接,在通过储能器件供电的过程中,储能器件能够通过第一输电端口将电能输送至转接电路的输出端。储能器件还包括充电端,储能器件的充电端连接至转接电路的输出端,在通过第二输电端口处的电源进行供电时,输出端输出的电流能够对连接至第一输电端口的储能器件进行充电。
具体来说,第一输电端口与储能器件相连接,第二输电端口通过电源适配器与市电相连接,市电经过电源适配器后输出的电压值大于储能器件输出的电压值,故通过电源适配器进行转化的电流经过转接电路的输出端对负载进行供电,同时还将电流输送至储能器件,以对储能器件进行充电。在市电掉电的情况下,储能器件输出的电流流经转接电路的输出端对负载进行供电,并且转接电路的输出端的电流不再向储能器件内部供电。
本申请通过将第一输电端口与储能器件相连接,在市电通过电源适配器进行供电的过程中,储能器件保持充电状态,在市电断电时,储能器件能够及时进行供电,避免供电电路所连接的负载断电。用户还能够主动控制第二输电端口与市电的通断状态,在用户需要没有市电供电的环境使用负载的情况下,储能器件能够提供电能,以驱动负载处于运行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储能元件;如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设计中的供电电路,储能元件与第一输电端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组件包括储能元件和供电电路,供电电路为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设计中的电路。
供电电路包括第一输电端口、第二输电端口和转接电路。其中,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用于与不同电源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连接的电源为不同的电源。转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转接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能,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相连。转接电路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通电状态,将第一输入端与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进行调整,实现自动对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的选择的效果。
储能元件与供电电路中的第一输电端口相连接,供电电路的第二输电端口与其他电源相连,转接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相连通,转接电路根据储能器件和其他电源对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的供电状态选择通过转接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储能器件提供的电能或其他电源提供的电能。
在储能元件对第一输电端口进行供电的同时,其他电源也对第二输电端口进行供电,转接电路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即通过其他电源对负载供电,在其他电源供电的过程中,第二输电端口断电,则转接电路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即通过储能元件继续对负载供电,实现了在其他电源掉电的情况下负载依然能够保持运行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相连,并且转接电路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的通电状态,对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进行选择,实现了在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与不同电源连接时,对不同电源进行选择。通过转接电路实现了不同供电方式的兼容,提高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池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池组件还包括:充能管理电路,充能管理电路的第一端与转接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充能管理电路的第二端与储能元件的输入端相连。
在该设计中,电池组件还包括充能管理电路,充能管理电路与储能元件相连,能够检测储能元件的充电情况,在储能元件处于满电状态下,则充能管理电路能够对储能元件的充电状态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池组件还包括:保护电路,保护电路的第一端与充能管理电路的第二端相连,保护电路的第二端与储能元件的输入端相连。
在该设计中,电池组件还包括保护电路,保护电路设置在充能管理电路与储能元件之间。保护电路用于对储能元件进行充电保护,避免过大电流对储能元件造成冲击,导致储能元件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电路选为电阻组件,电阻组件中包括多个串联和/或并联的电阻器。
在这些实施例中,电阻组件能够避免过大的电流电压对储能元件造成冲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池组件与供电电路集成设置。
在该设计中,电池组件与供电电路集成设置,能够减少电池组件与供电电路所占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件与供电电路集成在一起设置,转接电路的第一输电端口与电池组件相连,转接电路的第二输电端口与电源适配器相连,电源适配器与市电相连。转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负载和电池组件中的充能管路电路。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外接的市电供电的情况下,市电经过电源适配器输出第一电压值,电池组件中的储能元件输出第二电压值,在第一电压值大于第二电压值的情况下,通过电源适配器进入到转接电路中的电流,经过转接电路的输出端的电流的一部分流经充能管理电路和保护电路对储能元件进行充能,电流的另一部分直接输出至负载,以对负载进行供电。在对储能元件充电的过程中,充能管路电路对储能元件的充电进行控制,在检测到储能元件充满电的情况下,停止继续对储能元件进行供电,避免对储能元件过度充电导致其损坏。
在第二输电端口与外接市电断开,或外接市电停止供电的情况下,充能管理电路控制停止对储能元件的充电。此时储能元件输出的电流经过第一输电端口,经过转接电路的输出端对负载进行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器,包括:负载;如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设计中的供电电路,转接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器包括负载和供电电路,供电电路选为上述任一可能设计中的供电电路。
供电电路包括第一输电端口、第二输电端口和转接电路。其中,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用于与不同电源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连接的电源为不同的电源。转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转接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能,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相连。转接电路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通电状态,将第一输入端与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进行调整,实现自动对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的选择的效果。
具体来说,第一输电端口与储能器件相连,第二输电端口与市电相连,转接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相连通,转接电路根据储能器件和市电对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的供电状态选择通过转接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储能器件提供的电能或市电提供的电能。
在储能器件对第一输电端口进行供电的同时,市电也对第二输电端口进行供电,转接电路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即通过市电对负载供电,在市电供电的过程中,第二输电端口断电,则转接电路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即通过储能器件继续对负载供电,实现了在市电掉电的情况下负载依然能够保持运行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相连,并且转接电路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的通电状态,对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进行选择,实现了在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与不同电源连接时,对不同电源进行选择。通过转接电路实现了不同供电方式的兼容,提高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器还包括:壳体,负载设置于壳体;储能器件,可拆卸连接于壳体,与第一输电端口相连。
在该设计中,电器还包括壳体、负载和储能器件,负载和储能器件均设置于壳体,储能器件与壳体可拆卸相连。在通过市电对负载进行供电的过程中,可以将储能器件从壳体中进行拆卸,避免储能器件长时间处于充电状态导致的储能器件的储能量降低。
本申请通过将储能器件与电器可拆卸相连,能够对储能器件进行单独维修养护。实现了在储能器件需要更换维修的情况下,无需对电器整机进行拆卸,不影响用户对电器的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器还包括:输电组件,设置于壳体,与第二输电端口相连。
在该设计中,电器还包括输电组件,输电组件与第二输电端口相连,输电组件用于与外接市电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电组件选为电连接线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输电组件包括:输电接口,设置于壳体;输电接头,输电接头的一端插设于输电接口,输电接头与输电接口可拆卸相连;输电线路,与输电接头的另一端相连接。
在该设计中,输电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输电接口,以及与输电接口可拆卸相连的输电接头,输电接头与输电线路相连。实现了在电器不需要市电供电的情况下,能够将输电接头和输电线路从电器上拆卸,单独进行保存,使用户在无线状态下使用电器的情况下,不会受到输电线的影响,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器,包括:壳体;负载,设置于壳体;如上述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设计中的电池组件,转接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器包括壳体、负载和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为上述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设计中的电池组件。
电池组件包括储能元件和供电电路,供电电路为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设计中的电路。
供电电路包括第一输电端口、第二输电端口和转接电路。其中,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用于与不同电源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连接的电源为不同的电源。转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转接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能,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相连。转接电路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通电状态,将第一输入端与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进行调整,实现自动对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的选择的效果。
储能元件与供电电路中的第一输电端口相连接,供电电路的第二输电端口与其他电源相连,转接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相连通,转接电路根据储能器件和其他电源对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的供电状态选择通过转接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储能器件提供的电能或其他电源提供的电能。
在储能元件对第一输电端口进行供电的同时,其他电源也对第二输电端口进行供电,转接电路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即通过其他电源对负载供电,在其他电源供电的过程中,第二输电端口断电,则转接电路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即通过储能元件继续对负载供电,实现了在其他电源掉电的情况下负载依然能够保持运行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相连,并且转接电路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的通电状态,对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进行选择,实现了在第一输电端口和第二输电端口与不同电源连接时,对不同电源进行选择。通过转接电路实现了不同供电方式的兼容,提高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池组件与壳体可拆卸相连。
在该设计中,电池组件与壳体可拆卸相连。在通过市电对负载进行供电的过程中,可以将电池组件从壳体中进行拆卸,避免电池组件长时间处于充电状态导致的电池组件的储能量降低。
本申请通过将电池组件与电器可拆卸相连,能够对电池组件进行单独维修养护。实现了在电池组件需要更换维修的情况下,无需对电器整机进行拆卸,不影响用户对电器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供电电路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供电电路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供电电路的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组件的示意图之一;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组件的示意图之二;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组件对负载供电的示意图之一;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组件对负载供电的示意图之二;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电器的结构框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电器的结构框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供电电路,110第一输电端口,120第二输电端口,130转接电路,132开关组件,134第一开关件,136第二开关件,140电源适配器,200电池组件,202储能元件,204充能管理电路,206保护电路,300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供电电路、电池组件和电器。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100,包括:第一输电端口110、第二输电端口120和转接电路130。转接电路130,转接电路130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
其中,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电端口110相连,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其中,转接电路130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的通电状态,调整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
以上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为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电电路100包括第一输电端口110、第二输电端口120和转接电路130。其中,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用于与不同电源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连接的电源为不同的电源。转接电路130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能,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转接电路130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通电状态,将第一输入端与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进行调整,实现自动对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的选择的效果。
具体来说,第一输电端口110与储能器件相连,第二输电端口120与市电相连,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与负载300相连。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通,转接电路130根据储能器件和市电对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的供电状态选择通过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输出储能器件提供的电能或市电提供的电能。
在储能器件对第一输电端口110进行供电的同时,市电也对第二输电端口120进行供电,转接电路130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即通过市电对负载300供电,在市电供电的过程中,第二输电端口120断电,则转接电路130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即通过储能器件继续对负载300供电,实现了在市电掉电的情况下负载300依然能够保持运行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并且转接电路130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的通电状态,对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进行选择,实现了在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与不同电源连接时,对不同电源进行选择。通过转接电路130实现了不同供电方式的兼容,提高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供电电路100,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转接电路130包括开关组件132。
其中,开关组件132的第一端与第一输电端口110相连,开关组件132的第二端与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开关组件132的第三端为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其中,开关组件132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110输入的电压值与第二输电端口120输入的电压值,调整开关组件13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至第三端的通断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转接电路130包括开关组件132,开关组件132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其中,开关组件132的第一端作为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电端口110相连接。开关组件132的第二端作为转接电路130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接。开关组件132的第三端作为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能。开关组件132能够根据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值,对开关组件132的第一端和开关组件132的第二端至开关组件132的第三端的通断状态进行调整。在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分别与不同的电源相连时,开关组件132能够根据不同电源输出的电压值不同,选择将第一输电端口110或第二输电端口120与开关组件132的第三端相连。
具体来说,在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分别与不同的电源相连时,第一输电端口110与第二输电端口120分别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相连。开关组件132能够检测到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位置的电压值,其中,第一输电端口110处为第一电压值,第二输电端口120处为第二电压值。开关组件132能够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的数值关系,选择将第一电源的电流通过输出端输出。例如:第一电压值大于第二电压值,则输出第一电压值的第一电源作为供电电源,将第一电源输出的电能通过输出端传输至负载300,以对负载300进行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中存在一个未进行供电的电源,则处于未进行供电状态的电源输出的电压值小于处于进行供电状态的电源输出的电压值,故开关组件132能够对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进行自动选择,即对供电电路100中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进行选择。
本申请通过在转接电路130中设置开关组件132,通过开关组件132实现根据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处的电压值,选择第一输电端口110或第二输电端口120与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相连通,实现了对电源的自动选择。通过将供电电路100设置在小家电产品中,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供电方式对小家电产品进行供电,提高了小家电产品使用的灵活性。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开关组件132包括:第一开关件134和第二开关件136。
第一开关件134的第一端与第一输电端口110相连。
第二开关件136的第一端与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第二开关件136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件134的第二端相连;
第一开关件134配置为第一开关件134的第一端至第一开关件134的第二端导通,第二开关件136配置为第二开关件136的第一端至第二开关件136的第二端导通;
其中,第一开关件134与第二开关件136的公共端为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
在该实施例中,开关组件132包括第一开关件134和第二开关件136。第一开关件134与第一输电端口110相连通,第二开关件136与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通,第一开关件134与第二开关件136相连通。第一开关件134与第二开关件136的公共端为输出端,第一开关件134和第二开关件136均选为单向导通器件,通过第一输电端口110的电流能够流经第一开关件134后,经过输出端输出至负载300,通过第二输电端口120的电流能够流经第二开关件136,经过输出端输出至负载300。由于第一开关件134为单向导通器件,则能够保证经过第二输电端口120的电流无法通过第一开关件134,流向第一输电端口110,避免了电流对连接至第一输电端口110的电源产生冲击。由于第二开关件136为单向导通器件,则能够保证经过第一输电端口110的电流无法通过第二开关件136流向第二输电端口120,避免了电流对连接至第二输电端口120的电源产生冲击。
在第一输电端口110连接的第一电源和第二输电端口120连接的第二电源均处于供电状态,第一电源输出的电流经过第一输电端口110流入转接电路130中,第二电源输出的电流经过第二输电端口120流入转接电路130中,由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输出的电压值不同,电压值较大的电流流经第一开关件134和第二开关件136的公共端后,通过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传输至负载300,以对负载300进行供电。
本申请通过在开关组件132中设置单向导通的第一开关件134和第二开关件136,在实现根据电压值对第一输电端口110连接的电源和第二输电端口120连接电源进行选择,同时还能够避免转接电路130中的电流对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连接的电源产生冲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件134和第二开关件136选为二极管。
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件134为第一二极管,第二开关件136为第二二极管。第一二极管设置在第一输电端口110与第二二极管之间,第二二极管设置在第一二极管与第二输电端口120之间,第一二极管能够避免第二输电端口120流入的电流对第一输电端口110处的电源进行冲击,第二二极管能够避免第一输电端口110流入的电路对第二输电端口120处的电源进行冲击。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供电电路100还包括电源适配器140。
电源适配器140的第一端与外接电源相连,电源适配器140的第二端与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供电电路100还包括用于连接至外接电源的电源适配器140。电源适配器140与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电源适配器140能够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并且能够对外接电源输出的电压值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140中包括整流器和变压器,整流器的一端与外接电源相连,整流器的另一端与变压器的一端相连,变压器的另一端与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二输电端口120用于市电相连接,市电为交流电,市电流经整流器进行整流形成直流电流,直流电流流经变压器进行变压,从而得到所需电压值的电流。
本申请通过在第二输电端口120设置电源适配器140,使第二输电端口120能够与交流电源相连,并通过电源适配器140能够将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转化为所需电压值的直流电。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输电端口110与储能器件相连接,第一输电端都能够接收储能器件输出的电能,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与储能器件相连,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能够对储能器件进行充能。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输电端口110与储能器件相连接,在通过储能器件供电的过程中,储能器件能够通过第一输电端口110将电能输送至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储能器件还包括充电端,储能器件的充电端连接至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在通过第二输电端口120处的电源进行供电时,输出端输出的电流能够对连接至第一输电端口110的储能器件进行充电。
具体来说,第一输电端口110与储能器件相连接,第二输电端口120通过电源适配器140与市电相连接,市电经过电源适配器140后输出的电压值大于储能器件输出的电压值,故通过电源适配器140进行转化的电流经过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对负载300进行供电,同时还将电流输送至储能器件,以对储能器件进行充电。在市电掉电的情况下,储能器件输出的电流流经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对负载300进行供电,并且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的电流不再向储能器件内部供电。
本申请通过将第一输电端口110与储能器件相连接,在市电通过电源适配器140进行供电的过程中,储能器件保持充电状态,在市电断电时,储能器件能够及时进行供电,避免供电电路100所连接的负载300断电。用户还能够主动控制第二输电端口120与市电的通断状态,在用户需要没有市电供电的环境使用负载300的情况下,储能器件能够提供电能,以驱动负载300处于运行状态。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200,包括:储能元件202和供电电路100,储能元件202与供电电路100中的第一输电端口110相连。
如图1所示,其中,供电电路100选为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任一实施例中的供电电路1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组件200包括储能元件202和供电电路100,供电电路100为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设计中的供电电路100。
供电电路100包括第一输电端口110、第二输电端口120和转接电路130。其中,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用于与不同电源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连接的电源为不同的电源。转接电路130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能,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转接电路130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通电状态,将第一输入端与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进行调整,实现自动对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的选择的效果。
储能元件202与供电电路100中的第一输电端口110相连接,供电电路100的第二输电端口120与其他电源相连,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与负载300相连。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通,转接电路130根据储能元件202和其他电源对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的供电状态选择通过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输出储能元件202提供的电能或其他电源提供的电能。
在储能元件202对第一输电端口110进行供电的同时,其他电源也对第二输电端口120进行供电,转接电路130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即通过其他电源对负载300供电,在其他电源供电的过程中,第二输电端口120断电,则转接电路130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即通过储能元件202继续对负载300供电,实现了在其他电源掉电的情况下负载300依然能够保持运行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并且转接电路130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的通电状态,对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进行选择,实现了在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与不同电源连接时,对不同电源进行选择。通过转接电路130实现了不同供电方式的兼容,提高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池组件200,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池组件200还包括充能管理电路204。
充能管理电路204的第一端与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相连,充能管理电路204的第二端与储能元件202的输入端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组件200还包括充能管理电路204,充能管理电路204与储能元件202相连,能够检测储能元件202的充电情况,在储能元件202处于满电状态下,则充能管理电路204能够对储能元件202的充电状态进行控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池组件200还包括保护电路206。
保护电路206的第一端与充能管理电路204的第二端相连,保护电路206的第二端与储能元件202的输入端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组件200还包括保护电路206,保护电路206设置在充能管理电路与储能元件202之间。保护电路206用于对储能元件202进行充电保护,避免过大电流对储能元件202造成冲击,导致储能元件202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电路206选为电阻组件,电阻组件中包括多个串联和/或并联的电阻器。
在这些实施例中,电阻组件能够避免过大的电流电压对储能元件202造成冲击。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池组件200与供电电路100集成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组件200与供电电路100集成设置,能够减少电池组件200与供电电路100所占用的空间。
图6示出了电池组件200通过第二输电端口120对负载300供电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电池组件200通过第一输电端口110对负载300供电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件200与供电电路100中的转接电路130集成在一起设置,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电端口110与电池组件200相连,转接电路130的第二输电端口120与电源适配器140相连,电源适配器140与市电相连。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连接至负载300和电池组件200中的充能管路电路。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外接的市电供电的情况下,市电经过电源适配器140输出第一电压值,电池组件200中的储能元件202输出第二电压值,在第一电压值大于第二电压值的情况下,通过电源适配器140进入到转接电路130中的电流,经过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的电流的一部分流经充能管理电路204和保护电路206对储能元件202进行充能,电流的另一部分直接输出至负载300,以对负载300进行供电。在对储能元件202充电的过程中,充能管路电路对储能元件202的充电进行控制,在检测到储能元件202充满电的情况下,停止继续对储能元件202进行供电,避免对储能元件202过度充电导致其损坏。
在第二输电端口120与外接市电断开,或外接市电停止供电的情况下,充能管理电路204控制停止对储能元件202的充电。此时储能元件202输出的电流经过第一输电端口110,经过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对负载300进行供电。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器800,包括:负载300和供电电路100,供电电路100为上述实施例一的任一实施例中的供电电路10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器800包括负载300和供电电路100,供电电路100选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供电电路100。
供电电路100包括第一输电端口110、第二输电端口120和转接电路130。其中,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用于与不同电源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连接的电源为不同的电源。转接电路130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能,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转接电路130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通电状态,将第一输入端与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进行调整,实现自动对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的选择的效果。
具体来说,第一输电端口110与储能元件202相连,第二输电端口120与市电相连,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与负载300相连。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通,转接电路130根据储能元件202和市电对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的供电状态选择通过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输出储能元件202提供的电能或市电提供的电能。
在储能元件202对第一输电端口110进行供电的同时,市电也对第二输电端口120进行供电,转接电路130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即通过市电对负载300供电,在市电供电的过程中,第二输电端口120断电,则转接电路130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即通过储能元件202继续对负载300供电,实现了在市电掉电的情况下负载300依然能够保持运行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并且转接电路130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的通电状态,对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进行选择,实现了在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与不同电源连接时,对不同电源进行选择。通过转接电路130实现了不同供电方式的兼容,提高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器800,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器800还包括:壳体,负载300设置于壳体;储能器件,可拆卸连接于壳体,与第一输电端口110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电器800还包括壳体、负载300和储能器件,负载300和储能器件均设置于壳体,储能器件与壳体可拆卸相连。在通过市电对负载300进行供电的过程中,可以将储能器件从壳体中进行拆卸,避免储能器件长时间处于充电状态导致的储能器件的储能量降低。
本申请通过将储能器件与电器800可拆卸相连,能够对储能器件进行单独维修养护。实现了在储能器件需要更换维修的情况下,无需对电器800整机进行拆卸,不影响用户对电器800的使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器800还包括:输电组件,设置于壳体,与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电器800还包括输电组件,输电组件与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输电组件用于与外接市电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电组件选为电连接线组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输电组件包括:输电接口,设置于壳体;输电接头,输电接头的一端插设于输电接口,输电接头与输电接口可拆卸相连;输电线路,与输电接头的另一端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输电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输电接口,以及与输电接口可拆卸相连的输电接头,输电接头与输电线路相连。实现了在电器800不需要市电供电的情况下,能够将输电接头和输电线路从电器800上拆卸,单独进行保存,使用户在无线状态下使用电器800的情况下,不会受到输电线的影响,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四:
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器900,包括:壳体、负载300和电池组件200。
如图1和图4所示,其中,负载300和电池组件200设置于壳体,电池组件200选为上述实施例二的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组件2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器900包括壳体、负载300和电池组件200,电池组件200选为上述实施例二的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组件200。
电池组件200包括储能元件202和供电电路100,供电电路100为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设计中的电路。
供电电路100包括第一输电端口110、第二输电端口120和转接电路130。其中,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用于与不同电源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连接的电源为不同的电源。转接电路130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能,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转接电路130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通电状态,将第一输入端与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进行调整,实现自动对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的选择的效果。
储能元件202与供电电路100中的第一输电端口110相连接,供电电路100的第二输电端口120与其他电源相连,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与负载300相连。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通,转接电路130根据储能元件202和其他电源对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的供电状态选择通过转接电路130的输出端输出储能元件202提供的电能或其他电源提供的电能。
在储能元件202对第一输电端口110进行供电的同时,其他电源也对第二输电端口120进行供电,转接电路130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即通过其他电源对负载300供电,在其他电源供电的过程中,第二输电端口120断电,则转接电路130控制第一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通路,第二输入端至输出端之间断路,即通过储能元件202继续对负载300供电,实现了在其他电源掉电的情况下负载300依然能够保持运行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接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相连,并且转接电路130能够根据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的通电状态,对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进行选择,实现了在第一输电端口110和第二输电端口120与不同电源连接时,对不同电源进行选择。通过转接电路130实现了不同供电方式的兼容,提高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器900,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池组件200与壳体可拆卸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组件200与壳体可拆卸相连。在通过市电对负载300进行供电的过程中,可以将电池组件200从壳体中进行拆卸,避免电池组件200长时间处于充电状态导致的电池组件200的储能量降低。
本申请通过将电池组件200与电器900可拆卸相连,能够对电池组件200进行单独维修养护。实现了在电池组件200需要更换维修的情况下,无需对电器900整机进行拆卸,不影响用户对电器900的使用。
需要明确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电端口;
第二输电端口;
转接电路,所述转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电端口相连,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电端口相连;
其中,所述转接电路能够根据所述第一输电端口和所述第二输电端口的通电状态,调整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的通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电路包括:
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电端口相连,所述开关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电端口相连,所述开关组件的第三端为所述转接电路的输出端;
其中,所述开关组件能够根据所述第一输电端口输入的电压值与所述第二输电端口输入的电压值,调整所述开关组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三端的通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包括:
第一开关件,所述第一开关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电端口相连,所述第一开关件配置为所述第一开关件的第一端至所述第一开关件的第二端导通;
第二开关件,所述第二开关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电端口相连,所述第二开关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件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件配置为所述第二开关件的第一端至所述第二开关件的第二端导通;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件与所述第二开关件的公共端为所述转接电路的所述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
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的第一端与外接电源相连,所述电源适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输电端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电端口连接至储能器件,以接收所述储能器件输出的电能;
所述转接电路的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器件相连,以对所述储能器件充能。
6.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能元件;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所述储能元件与所述第一输电端口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
充能管理电路,所述充能管理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转接电路的所述输出端相连,所述充能管理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元件的输入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
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充能管理电路的第二端相连,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元件的输入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供电电路集成设置。
10.一种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载;
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供电电路,所述转接电路的所述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还包括:
壳体,所述负载设置于所述壳体;
储能器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输电端口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还包括:
输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输电端口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组件包括:
输电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
输电接头,所述输电接头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输电接口,所述输电接头与所述输电接口可拆卸相连;
输电线路,与所述输电接头的另一端相连接。
14.一种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负载,设置于所述壳体;
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所述转接电路的所述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相连。
CN202122296723.9U 2021-09-23 2021-09-23 供电电路、电池组件和电器 Active CN215817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6723.9U CN215817651U (zh) 2021-09-23 2021-09-23 供电电路、电池组件和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6723.9U CN215817651U (zh) 2021-09-23 2021-09-23 供电电路、电池组件和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17651U true CN215817651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65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96723.9U Active CN215817651U (zh) 2021-09-23 2021-09-23 供电电路、电池组件和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17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2781B2 (en) Charger control circuit with automatic polarity selection
RU2507661C2 (ru) Универсальное заря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AU2009299110B2 (en) Personal portable power distribution apparatus
RU2533574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питаемый батарейным блоком и адаптер для него
KR101520988B1 (ko)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CN102113192B (zh) 多功能便携式储存及供应系统
CN201966628U (zh) 逆变器
US20130093242A1 (en) Smart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minimizing power consumption during device standby
JP2004180397A (ja) 複数の電圧差を有する電源の蓄放電装置充電回路
CN103532179A (zh) 电源装置
CN107370168B (zh) 电能存储设备
SE542381C2 (sv) Elektiskt driven demoleringsrobot och dess kraftförsörjningssystem
JP6331112B2 (ja) 蓄電装置
KR101689222B1 (ko)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및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의 기동 방법
EP3787145A1 (en) Multi-battery power system
WO2019114547A1 (zh) 可扩展式充换电设备及其充放电单元
WO2012132376A2 (en) Charger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N111987791A (zh) 电池模组控制装置和方法、电源设备和系统
AU2010202975A1 (en) Power supply for charging high energy capacitor
CN103248100B (zh) 一种后备电源充放电控制电路
CN215817651U (zh) 供电电路、电池组件和电器
WO2011042780A1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212258490U (zh) 电池充放电电路和料理机
JP6252927B2 (ja) 配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配線器具
CN100472930C (zh) 换流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