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6654U - 一种解锁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解锁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16654U
CN215816654U CN202121228156.7U CN202121228156U CN215816654U CN 215816654 U CN215816654 U CN 215816654U CN 202121228156 U CN202121228156 U CN 202121228156U CN 215816654 U CN215816654 U CN 215816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locking
unlocking
groove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281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窦丹风
钱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an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an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an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an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281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16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16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16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解锁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端的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本体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口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外壁面上;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的第一锁扣件,所述第一锁扣件包括至少一个锁扣凸起,所述锁扣凸起位于所述限位孔内且凸伸出所述限位孔;第二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锁扣件配合的第二锁扣件,所述第二锁扣件为与所述锁扣凸起配合的锁扣槽,其包括入口槽;所述限位孔的在所述第一本体部周向上的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入口槽在所述第二本体部周向上的最大弧长,可实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的解锁或锁紧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解锁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气线路传输过程中使用到的解锁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大电流连接器中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固定于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保险丝,由于保险丝是易耗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时常需要更换保险丝。
现有技术中若要实现更换保险丝,常规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对插的部分设置解锁装置实现两者旋转解锁或锁紧,但是由于使用者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一次性就将解锁装置准确定位,需要多次旋转才能实现锁紧或解锁,操作不便,且锁紧或解锁过程中也会由于误插造成某一个连接器的解锁装置因硬干涉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锁连接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解锁、锁紧因无法直接对位引起的操作不便和损坏连接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解锁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
所述第一本体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口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外壁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
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的第一锁扣件,所述第一锁扣件包括至少一个锁扣凸起,所述锁扣凸起位于所述限位孔内且凸伸出所述限位孔;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口对插的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锁扣件配合的第二锁扣件,所述第二锁扣件为与所述锁扣凸起配合的锁扣槽,其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入口槽;其中,所述限位孔的在所述第一本体部周向上的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入口槽在所述第二本体部周向上的最大弧长。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口相对的第一插接口;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口暴露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锁扣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一锁扣件可在所述限位孔内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周向转动。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部连接的第一端子底座,所述第一端子底座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远离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锁扣件与所述第一端子底座固定连接。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锁扣件包括至少一个锁扣凸起,所述锁扣凸起凸设于所述第一端子底座的外壁面,且沿着所述第一端子底座的周向分布。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锁扣件包括基座,以及沿着所述基座的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端子底座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基座的内壁面固定;所述第一锁扣件还包括与所述基座外壁面连接且凸设于所述基座的外壁面的至少一个锁扣凸起。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连接所述锁扣凸起的基座外壁面为悬臂,所述悬臂与其相邻的外壁面之间存在间隙。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凸设有固定部,所述第一端子底座设有与所述固定部配合的限位部,所述固定部为凸起,所述限位部为凹槽;或者所述固定部为凹槽,所述限位部为凸起。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本体部包括第三容纳腔和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二插接口与所述第二安装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第二端子,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所述锁扣槽设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内壁面,且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设置。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锁扣槽还包括位于所述入口槽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口一侧的锁紧槽,所述入口槽与所述锁紧槽之间设有阻隔凸起,所述阻隔凸起位于所述入口槽的侧面为第一导引斜面,所述第一导引斜面自所述阻隔凸起的顶面向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与所述入口槽的槽底连接;所述锁紧槽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周向间隔排列的两第一侧面,以及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轴向间隔排列的两第二侧面;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面为解锁导引斜面,所述解锁导引斜面与所述锁紧槽的底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90°。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还包括解锁槽,所述解锁槽位于所述锁紧槽的一侧,且与所述锁紧槽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周向排列,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的一侧与所述解锁槽连接,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的另一侧与所述锁紧槽连接,所述解锁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锁紧槽的深度。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入口槽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斜面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一侧的导斜面,所述导斜面可将所述锁扣凸起推入所述第一导引斜面处。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入口槽在所述第二本体部周向上的最大弧长,具体为:所述锁紧槽中与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相对的第一侧面,其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口的虚拟延伸线与所述导斜面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一端之间的弧长为最大弧长。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限位孔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所述锁扣凸起在所述限位孔内转动,且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安装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安装口对插时,所述锁扣凸起起始位置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边时,所述锁扣凸起与所述锁紧槽相对;若所述锁扣凸起的起始位置位于第二限位边或第二限位边与第一限位边之间时,可通过所述导斜面将所述锁扣凸起复位至第一限位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锁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
所述第一本体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口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外壁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
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的第一锁扣件,所述第一锁扣件包括至少一个锁扣凸起,所述锁扣凸起位于所述限位孔内且凸伸出所述限位孔;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口对插的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锁扣件配合的第二锁扣件,所述第二锁扣件为与所述锁扣凸起配合的锁扣槽,其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入口槽;其中,所述限位孔的在所述第一本体部周向上的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入口槽在所述第二本体部周向上的最大弧长。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锁紧或解锁,只需要限制锁扣凸起在第一连接器上的旋转距离就可以实现与第二连接器的准确定位解锁或锁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解锁、锁紧因无法直接对位引起的操作不便和损坏连接器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申请解锁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解锁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拆解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解锁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的拆解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解锁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锁扣件与第一本体部之间转动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解锁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锁扣件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解锁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解锁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拆解爆炸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解锁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申请,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本申请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锁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本体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口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外壁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的第一锁扣件,所述第一锁扣件包括至少一个锁扣凸起,所述锁扣凸起位于所述限位孔内且凸伸出所述限位孔;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口对插的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锁扣件配合的第二锁扣件,所述第二锁扣件为与所述锁扣凸起配合的锁扣槽,其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入口槽;其中,所述限位孔的在所述第一本体部周向上的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入口槽在所述第二本体部周向上的最大弧长。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锁紧或解锁,只需要限制锁扣凸起在第一连接器上的旋转距离就可以实现与第二连接器的准确定位解锁或锁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解锁、锁紧因无法直接对位引起的操作不便和损坏连接器的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还可以通过工具插入第一连接器作用于第一端子,带动固定于第一端子的第一锁扣件在所述第一本体部内实现转动,即可实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锁紧或解锁。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器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器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器远离第二连接器的另一端与外部设备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需要解锁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可先将第一连接器从外部设备上拔出,此时第一连接器断电,只需要采用工具插入第一插接口中,并作用力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插接部,即可带动与第一端子固定的第一锁扣件转动,即可实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解锁或锁紧,解锁方式简单,且安全系数高。另外,若第一连接器不与外部设备直接连接而是通过第二连接器与外部设备连接,此时可不必先拔出第一连接器,而可以通过外部工具直接插入第一连接器的插接口内作用于第一端子即可实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解锁,解锁方式简单。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为了清楚的示出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结构,图中对一些公知的结构进行了隐藏或透明绘制。
下面结合图1-图8详细介绍锁紧连接器的具体结构,具体如下:
参考视图1-图2所述的一种解锁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1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配合的第二连接器2,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 之间的保险丝3,为了便于更换保险丝3,所述第一连接器1与所述第二连接器 2之间可实现锁紧或解锁,以便于拆解后更换保险丝。
参考图3-图6所示的第一连接器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连接器1包括第一本体部10,所述第一本体部10包括第一容纳腔100和第一插接口11,所述第一插接口11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0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00连通。所述第一本体部1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口11相对的第一安装口12,所述第一本体部10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口11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13,多个所述限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0的外壁面上,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10的周向分布;所述限位孔13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00连通。所述限位孔13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10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限位边130,和第二限位边131,以止位位于所述限位孔13内的第一锁扣件在所述第一限位边与第二限位边的范围内转动。
第一端子20,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00内。所述第一端子20包括第一插接部21,所述第一插接口11暴露所述第一插接部21。所述第一插接部21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口11的一侧设有解锁部210,所述解锁部210为凹槽或通孔,所述解锁部210自所述第一插接部21向远离所述第一插接口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插接口暴露所述解锁部210。便于外部工具插入所述第一插接口11内与所述解锁部210进行作用。所述第一端子2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部21连接的第一端子底座22,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21远离所述插接口11一侧。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用于与所述第一本体部1固定。
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子20固定的第一锁扣件30,所述第一锁扣件30与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固定连接。旋转所述第一端子20即可带动所述第一锁扣件 30的转动,所述第一锁扣件30与所述第一端子20即可实现两者的同步、同向转动,使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在锁紧或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第一锁扣件30与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锁扣件30包括至少一个锁扣凸起32,所述锁扣凸起32 与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的外壁面连接,凸设于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的外壁面,并沿着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的周向分布。所述锁扣凸起32的数量与所述限位孔的数量相同,均为两个,且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锁扣凸起32可以与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的外壁面一体式结构,所述锁扣凸起直接固定设于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的外壁面上。具体的,所述锁扣凸起32自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的外壁面沿着所述第一端子底座的径向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端子底座的外壁面的一侧延伸形成的凸起结构。这样可以无需单独设置额外的第一锁扣件,只需要在第一端子20的第一端子底座的外壁面上设置凸起结构即可,需要解锁或锁紧时,通过旋转第一端子即可实现锁紧或解锁功能,工艺简单,解锁、锁紧方便。
较佳地,所述第一锁扣件30也可以单独设置,再与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 固定连接,这样组合也可以实现第一端子20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锁扣件30的转动。所述第一锁扣件30包括基座31,以及沿着所述基座31的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二容纳腔310,所述第二容纳腔310贯穿所述基座31设置。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容纳腔310的内径,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固定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310内,且与所述基座31的内壁面固定。所述第一锁扣件30 还包括与所述基座31外壁面连接且凸设于所述基座31的外壁面的至少一个锁扣凸起32,所述锁扣凸起3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本体部10上的限位孔13的数量对应,且位于所述限位孔13内,可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周向转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一端子底座22与所述第一锁扣件30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容纳腔310内凸设有固定部314,即在所述第一锁扣件30 的基座内壁面设有固定部314。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设有与所述固定部314配合的限位部220。所述固定部314为凸起,所述限位部220为凹槽;或者所述固定部314为凹槽,所述限位部220为凸起。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锁扣凸起32具有弹性。具体的,与所述锁扣凸起 32连接且与所述基座外壁面311连接的壁为悬臂312,所述悬臂312与其相邻的外壁面311之间存在间隙313。
将固定有所述第一锁扣件30的第一端子20从所述第一本体部10的第一安装口12插入所述第一容纳腔100内。由于连接所述锁扣凸起32的壁面为悬臂,所述第一安装口12的内壁面按压所述锁扣凸起32,以便于所述锁扣凸起可移动至所述限位孔内。当所述锁扣凸起32位于所述限位孔13时,第一安装口12的内壁面施加给所述锁扣凸起32的力消失,此时所述锁扣凸起32回弹后凸伸出所述限位孔13,且在所述第一端子底座的轴向方向上止位于所述限位孔13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口12的内径小于包含有锁扣凸起的所述第一锁扣件 30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尺寸,所述第一方向为第一端子底座的径向方向。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将所述锁扣凸起32插入所述限位孔13中,所述锁扣凸起32还包括一导引面327,所述导引面327位于所述锁扣凸起32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口的一端,且所述导引面327与所述锁扣凸起32的悬臂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如此设计可以使得所述锁扣凸起32在插入所述第一本体部10的第一安装口12时,所述第一安装口12的内壁面优先与所述导引面327接触,通过与所述悬臂形成锐角的导引面,逐步按压所述导引面327,以缓冲对所述锁扣凸起的按压力,防止两者之间硬干涉对所述锁扣凸起造成的损伤。
本申请的所述锁扣凸起32在所述限位孔13内可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10的周向旋转,且当所述锁扣凸起3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 13的第二限位边131;当所述锁扣凸起32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13的第一限位边130。如此可以实现所述限位凸起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锁紧或者解锁。
参考图5所示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锁扣件的结构示意图。以详细介绍第一锁扣件的锁扣凸起。
所述锁扣凸起32自所述悬臂312的外壁面沿着所述基座31的径向方向向远离所述悬臂312的外壁面的一侧凸伸而成。所述锁扣凸起32包括与所述悬臂 312相对的外侧面320、以及分别连接所述悬臂312的第一纵向侧面321,第二纵向侧面322、第三纵向侧面323,所述第一纵向侧面321,第二纵向侧面322、第三纵向侧面323分别与所述悬臂312的外壁面和所述外侧面320垂直。
下面以所述锁扣凸起32位于所述限位孔13内,且以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第一安装口12做为参考。所述第一纵向侧面321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口12设置,所述第二纵向侧面322与所述第三纵向侧面323相对设置。所述锁扣凸起32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纵向侧面321以及外侧面320的第一凸起导向斜面324,连接所述外侧面320与所述第二纵向侧面322的第二凸起导向斜面325,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纵向侧面322与所述第三纵向侧面323的第三凸起导向斜面326。所述第一凸起导向斜面324与第一纵向侧面321以及外侧面320分别形成钝角;第二凸起导向斜面325与所述外侧面320与所述第二纵向侧面322分别形成钝角;第三凸起导向斜面326与第二纵向侧面322与所述第三纵向侧面323分别形成钝角。上述钝角的设置,便于所述锁扣凸起32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中,可以更加顺畅地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实现锁紧或解锁动作,消除硬干涉,减少对连接器的损伤。
所述导引面327位于所述锁扣凸起32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口12的一侧,且所述导引面327相较于所述悬臂312的外壁面的最大高度小于所述外侧面相较所述悬臂312的外壁面的高度。以使所述外侧面320与所述导引面327之间形成高度差,便于所述锁扣凸起与第二连接器的锁紧。
参考图7-图8所示的第二连接器2。所述第二连接器2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 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器2包括与所述第一锁扣件30配合的第二锁扣件41;所述第一端子20带动所述第一锁扣件30转动,使所述第一锁扣件30相对于所述第二锁扣件41转动,以实现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之间的解锁或锁紧。
所述第二连接器2包括第二本体部40,所述第二本体部40包括第三容纳腔 400、第二插接口402以及第二安装口401,所述第二插接口402与所述第二安装口40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40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第三容纳腔400连通。
所述第二锁扣件41设于所述第二本体部40的内壁面,且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401设置。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相互对插时,可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安装口12设置的限位孔中的限位凸起32就近干涉。
所述第二锁扣件41为与所述锁扣凸起32配合的锁扣槽,其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401的入口槽42,以及位于所述入口槽42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口401 一侧的锁紧槽43。所述入口槽42与所述锁紧槽43之间设有阻隔凸起44,所述阻隔凸起44位于所述入口槽42的侧面为第一导引斜面440,所述第一导引斜面 440自所述阻隔凸起44的顶面向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401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与所述入口槽42的槽底连接。所述阻隔凸起44的顶面是指,所述阻隔凸起44中靠近所述第三容纳腔400的面。
所述锁紧槽43包括沿着所述第二本体部40周向间隔排列的两相对的第一侧面430,以及沿着所述第二本体部40轴向间隔排列的两相对的第二侧面431。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面430为解锁导引斜面,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三容纳腔400的内壁面连接,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的另一侧与所述锁紧槽43的底面连接,且所述解锁导引斜面与所述锁紧槽43的底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90°,便于将锁扣凸起32从所述锁紧槽43内移除以实现解锁,或将锁扣凸起32移入所述锁紧槽以实现锁紧。
一较佳实施例,还可以包括解锁槽45,所述解锁槽45位于所述锁紧槽43 的一侧,且与所述锁紧槽43沿着所述第二本体部40的周向排列。所述解锁导引斜面430的一侧与所述解锁槽45连接,所述解锁导引斜面430的另一侧与所述锁紧槽43连接,所述解锁槽45的深度小于所述锁紧槽43的深度,便于将所述锁扣凸起移出所述锁紧槽或者移入锁紧槽内。
当需要解锁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只需要通过旋转第一端子以带动第一锁扣件从所述锁紧槽43内通过所述解锁导引斜面滑入所述解锁槽内,实现解锁。
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入口槽42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斜面440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401一侧的导斜面421。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实现锁紧连接时,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三收容腔内400时,所述锁扣凸起32位于所述入口槽42内,当锁扣凸起32与所述导斜面421接触时,随着第一连接器进一步往入口槽42内运动时,所述导斜面421可将所述锁扣凸起32 推入所述第一导引斜面440处,以便于将所述锁扣凸起引入所述锁紧槽43内,实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锁紧功能。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三收容腔内400时,所述锁扣凸起32位于所述入口槽42内,与所述锁紧槽正对时。随着第一连接器进一步往入口槽42内运动时,通过所述第一导引斜面440以便于将所述锁扣凸起引入所述锁紧槽43内,实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锁紧功能。
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器的限位孔13的在所述第一本体部10周向上的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入口槽42在所述第二本体部41周向上的最大弧长。这里的入口槽42在所述第二本体部周向上的最大弧度是指导斜面和第一导引斜面加总后的总弧长(如图8所示的括号中标记的弧长)。具体为:所述锁紧槽43 中与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相对的第一侧面,其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口的虚拟延伸线与所述导斜面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一端之间的弧长为最大弧长。这部分限制限位孔的弧长实际上是限制限位凸起32在所述限位孔内的可旋转的弧长。本实施例,不管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孔内的任意一个位置,都可以实现与锁紧槽的锁紧功能,或者实现解锁功能。
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安装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安装口对插时,所述锁扣凸起起始位置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边时,所述锁扣凸起与所述锁紧槽相对;若所述锁扣凸起的起始位置位于第二限位边或第二限位边与第一限位边之间时,可通过所述导斜面将所述锁扣凸起复位至第一限位边。
具体的,将组装好第一端子20以及第一锁扣件30的第一连接器1与组装好第二端子50的第二连接器进行组装,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安装口12与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安装口401对插时,凸伸出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部的锁扣凸起 32可在限位孔内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周向转动,且在周向上止位于第一限位边130或第二限位边131。锁扣凸起位于第一限位边130时,所述锁扣凸起刚好与第二连接器的锁紧槽43正对设置,此时只需要施加作用力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即可将锁扣凸起通过第一凸起导向斜面324推入锁紧槽43中,实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锁紧。若第一连接器插入第二连接器时,锁扣凸起位于第一限位边130以外的其它位置时,此时的锁扣凸起32的第三凸起导向斜面326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入口槽42的导斜面421干涉,通过导斜面421反作用力于所述锁扣凸起,使得所述锁扣凸起在所述限位孔内发生转动,以转动至第一限位边的位置,以实现于第二连接器的锁紧。本申请实施例只要可以满足所述第一连接器的限位孔13的在所述第一本体部10周向上的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入口槽 42在所述第二本体部41周向上的最大弧长,就可以实现锁扣凸起位于限位孔内的任意位置,均可以实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锁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锁紧或解锁,只需要限制锁扣凸起在第一连接器上的旋转距离就可以实现与第二连接器的准确定位解锁或锁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解锁、锁紧因无法直接对位引起的操作不便和损坏连接器的问题。
保险丝3固定于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之间。具体的,所述第二端子50包括第二端子底座以及与所述第二端子底座连接的第二端子插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底座为中空的圆环结构,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为中空的圆环结构。保险丝3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底座22的中空圆环内,所述保险丝3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底座的中空圆环内。当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安装口12与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安装口401对插时,所述保险丝被固定于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若想要更换保险丝,则需要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进行拆解,才能将保险丝取出。实际应用过程中两个连接器中必有一个带电,这样就不能直接通过常规的外部解锁来拆解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本申请实用新型通过将带电的一端连接器先从外部设备中拔出,以消除带电干扰。或者不必将连接器从外部设备拔出,采用工具解锁不直接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器。本申请的第一连接器可以直接与外部设备电连接,此时的第一连接器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也可以是不直接与外部设备电连接,而是通过第二连接器与外部设备电连接。
当第一连接器直接与外部设备电连接时,解锁时,需要先将第一连接器与外部设备分离。并通过外部工具插入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插接口内作用于第一端子的解锁部即可带动第一端子和第一锁扣件转动,实现第一锁扣件与第二连接器的解锁,解锁简单,且安全系数高。当第一连接器通过第二连接器与外部设备连接时,此时无需将第二连接器与外部设备分离,只需要采用外部工具插入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插接口内作用于第一端子即可实现第一锁扣件与第二连接器的解锁,解锁简单,且安全系数高。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为了彻底防止使用者从外部直接旋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引起的触电隐患,本申请还设置了止转结构,防止外部解锁。具体的,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外壁面靠近第一安装口的一侧设有相对的两个第一止转面 14,两个所述第一止转面14与所述限位孔13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周向分布,且错开设置。所述第二本体部40的第二容纳腔400内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一侧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一止转面14相对的两个第二止转面46,两个所述第二止转面与所述入口槽沿着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周向分布,且错开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本体部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止转面14与所述第二止转面46相对,以限制所述第一本体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部旋转。
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锁紧或解锁,只需要采用工具插入第一插接口中,并作用力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插接部,即可带动与第一端子固定的第一锁扣件转动,即可实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解锁或锁紧,解锁方式简单,且安全系数高。
依照本实用新型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解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
所述第一本体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口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外壁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
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的第一锁扣件,所述第一锁扣件包括至少一个锁扣凸起,所述锁扣凸起位于所述限位孔内且凸伸出所述限位孔;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口对插的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锁扣件配合的第二锁扣件,所述第二锁扣件为与所述锁扣凸起配合的锁扣槽,其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入口槽;其中,所述限位孔的在所述第一本体部周向上的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入口槽在所述第二本体部周向上的最大弧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口相对的第一插接口;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口暴露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锁扣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一锁扣件可在所述限位孔内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周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部连接的第一端子底座,所述第一端子底座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远离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锁扣件与所述第一端子底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件包括至少一个锁扣凸起,所述锁扣凸起凸设于所述第一端子底座的外壁面,且沿着所述第一端子底座的周向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件包括基座,以及沿着所述基座的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端子底座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基座的内壁面固定;所述第一锁扣件还包括与所述基座外壁面连接且凸设于所述基座的外壁面的至少一个锁扣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锁扣凸起的外壁面为悬臂,所述悬臂与其相邻的外壁面之间存在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凸设有固定部,所述第一端子底座设有与所述固定部配合的限位部,所述固定部为凸起,所述限位部为凹槽;或者所述固定部为凹槽,所述限位部为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解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部包括第三容纳腔和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二插接口与所述第二安装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第二端子,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所述锁扣槽设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内壁面,且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解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槽还包括位于所述入口槽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口一侧的锁紧槽,所述入口槽与所述锁紧槽之间设有阻隔凸起,所述阻隔凸起位于所述入口槽的侧面为第一导引斜面,所述第一导引斜面自所述阻隔凸起的顶面向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与所述入口槽的槽底连接;所述锁紧槽包括沿着所述第二本体部周向间隔排列的两第一侧面,以及沿着所述第二本体部轴向间隔排列的两第二侧面;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面为解锁导引斜面,所述解锁导引斜面与所述锁紧槽的底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9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解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解锁槽,所述解锁槽位于所述锁紧槽的一侧,且与所述锁紧槽沿着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周向排列,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的一侧与所述解锁槽连接,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的另一侧与所述锁紧槽连接,所述解锁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锁紧槽的深度;
所述入口槽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斜面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一侧的导斜面,所述导斜面可将所述锁扣凸起推入所述第一导引斜面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解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槽在所述第二本体部周向上的最大弧长,具体为:所述锁紧槽中与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相对的第一侧面,其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口的虚拟延伸线与所述导斜面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口的一端之间的弧长为最大弧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解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所述锁扣凸起在所述限位孔内转动,且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解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安装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安装口对插时,所述锁扣凸起起始位置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边时,所述锁扣凸起与所述锁紧槽相对;若所述锁扣凸起的起始位置位于第二限位边或第二限位边与第一限位边之间时,可通过所述导斜面将所述锁扣凸起复位至第一限位边。
CN202121228156.7U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解锁连接器 Active CN215816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28156.7U CN215816654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解锁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28156.7U CN215816654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解锁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16654U true CN215816654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74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28156.7U Active CN215816654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解锁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16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31542B2 (ja) プラグ誤脱防止機構
US712859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sitive lock
CN101317304A (zh) 连接器
RU2006108521A (ru) Защелкивающийся надеж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приборов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медицинских параметров пациентов и способ
WO2021227447A1 (zh) 一种光缆连接装置
US4425704A (en) Extraction tool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latch
JP5690534B2 (ja) プラガブル・モジュール・ソケットを機械的にキー付けするキーアセンブリ
CN215816654U (zh) 一种解锁连接器
CN216569790U (zh) 一种地刷机构及洗地机
CN215732488U (zh) 一种解锁连接器
US6692287B2 (en) Connector
WO2011125955A1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2003516606A (ja) 同軸プラグコネクタのためのカプラ
US20110201224A1 (en) Releasably engaging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plug
CN215732487U (zh) 一种对插锁紧连接器
WO2022227279A1 (zh) 连接器
US8777649B2 (en) Lock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CN209949322U (zh) 一种卡锁机构、可插拔模块和通信设备
WO2022093217A1 (en) Receptacles with sliders to release connectors
CN220138872U (zh) 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延长线插座
JPH0312232Y2 (zh)
CN111326903B (zh) 一种电气设备usb连接线缆拔插系统
CN218632675U (zh) 锁止机构、连接器、转接线及连接组件
CN217009749U (zh) 端子台总线装置
CN220456697U (zh) 一种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