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4248U - 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及智能门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及智能门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14248U CN215814248U CN202121932249.8U CN202121932249U CN215814248U CN 215814248 U CN215814248 U CN 215814248U CN 202121932249 U CN202121932249 U CN 202121932249U CN 215814248 U CN215814248 U CN 2158142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era
- face recognition
- recognition device
- lock
- cover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锁技术领域,公开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及智能门锁。其中人脸识别装置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处理芯片、主板和子板,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和第三摄像头均安装在子板上,处理芯片安装在主板上,主板和子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包括三个摄像头,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更丰富,例如,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可以采集用于进行活体检测所需的图像信息,第三摄像头可以用于采集颜色、亮度等图像信息,能够提高活体检测后的图像对比精度,提高识别准确性。可以应用于智能门锁中,具有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泛、功能全面、有助于提高智能门锁的安全性及开锁效率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及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智能门锁、门禁、考勤、支付等领域。一般地,传统人脸识别模组普遍采用双摄像头进行活体检测以确保安全性。然而,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有限,对于人脸识别精度要求高、图像信息需求量大的应用场景,传统双摄像头结构的人脸识别模组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所以,亟需一种人脸识别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及智能门锁,识别准确性高、功能全面、适用范围广。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包括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处理芯片、主板和子板,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三摄像头均安装在所述子板上,所述处理芯片安装在所述主板上,所述主板和所述子板电连接。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补光灯,所述补光灯设置在所述子板上,所述补光灯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补光灯还包括补光灯排线,所述补光灯通过所述补光灯排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补光灯包括至少一个红外补光灯;或,
所述补光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红外补光灯和至少一个LED补光灯。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紧泡棉,所述第一压紧泡棉设置在所述补光灯和所述子板之间。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均为红外摄像头,所述第三摄像头为RGB摄像头。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子板上。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板间排线,所述主板和所述子板通过所述板间排线电连接。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处理芯片包括处理器芯片和存储器芯片,所述处理器芯片和所述存储器芯片均与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三摄像头通讯连接。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子板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孔,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三摄像头的安装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开孔。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隔光泡棉,所述隔光泡棉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及所述第三摄像头之间。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防护透明光学层,所述防护透明光学层贴合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防护透明光学层覆盖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三摄像头。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后盖板,所述主壳体和所述后盖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主壳体包括安装部和固定部,所述安装部上安装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三摄像头,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固定部呈台阶状分布,且所述固定部的前表面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前表面的后方。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压紧泡棉,所述第二压紧泡棉设置在所述子板和所述后盖板之间。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后盖板,所述主壳体上设有开孔,所述主壳体的后侧具有倾斜安装面,所述倾斜安装面与所述主壳体的前表面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后盖板安装在所述倾斜安装面上,所述子板与所述后盖板贴合,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三摄像头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开孔内。
作为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倾斜安装面与所述主壳体的前表面的夹角不大于24度。
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锁体和设置于所述锁体内的如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内部。
作为一种智能门锁的优选方案,所述锁体包括锁盖板,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贴合在所述锁盖板上。
作为一种智能门锁的优选方案,所述锁盖板上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处安装有透明防护板,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透明防护板对应处。
作为一种智能门锁的优选方案,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前表面贴合在所述锁盖板的后表面。
作为一种智能门锁的优选方案,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嵌入所述锁盖板中。
作为一种智能门锁的优选方案,所述锁盖板为直盖板。
作为一种智能门锁的优选方案,所述锁盖板的上段为倾斜段。
作为一种智能门锁的优选方案,所述子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大于24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人脸识别装置包括三个摄像头,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更丰富,例如,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可以采集用于进行活体检测所需的图像信息,第三摄像头可以用于采集颜色、亮度等图像信息,能够提高活体检测后的图像对比精度,提高识别准确性。或者,还可以通过第三摄像头采集视频信息,实现监控等功能。上述的人脸识别装置与传统人脸识别模组相比,具有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泛、功能全面、有助于提高智能门锁的安全性及开锁效率的有益效果。进一步地,上述的人脸识别装置不仅限于应用于智能门锁中,还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装置隐藏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装置隐藏壳体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人脸识别装置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正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人脸识别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人脸识别装置一个方向的结构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另一个方向的结构分解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智能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智能门锁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门锁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再一种智能门锁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再另一种智能门锁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
11、第一摄像头;12、第二摄像头;13、第三摄像头;
21、处理器芯片;22、存储器芯片;23、主板;231、安装孔;24、子板;
31、板间排线;321、第一压紧泡棉;322、第二压紧泡棉;33、接近传感器;341、灯座;342、红外补光灯;343、LED补光灯;344、补光灯排线;35、防护透明光学层;
4、壳体;41、主壳体;411、倾斜安装面;412、安装部;413、固定部;42、后盖板;431、固定孔;441、紧固螺钉;
5、锁盖板;51、倾斜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智能门锁的人脸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第三摄像头13、处理芯片、主板23和子板24,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和第三摄像头13均安装在子板24上,处理芯片安装在主板23上,主板23和子板24电连接。具体地,主板23和子板24均可以但不局限于为PCB板。
上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包括三个摄像头,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更丰富,例如,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可以采集用于进行活体检测所需的图像信息,第三摄像头13可以用于采集颜色、亮度等图像信息,能够提高活体检测后的图像对比精度,提高识别准确性。或者,还可以通过第三摄像头13采集视频信息,实现监控等功能。上述的人脸识别装置与传统人脸识别模组相比,具有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泛、功能全面、有助于提高智能门锁的安全性及开锁效率的有益效果。进一步地,上述的人脸识别装置不仅限于应用于智能门锁中,还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适用范围广泛。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均为红外摄像头,第三摄像头13为RGB摄像头。具体地,基于两个红外摄像头获取的图像,利用双目视觉原理获取待检测对象的深度图像,进行活体检测,能够提高活体检测精度。并且,设置RGB摄像头能够获取待检测对象的颜色、亮度等信息,有助于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间隔设置,第三摄像头13设置在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摄像头13也可以不设置于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之间,可以设置于子板24的其他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之间的间距不大于60cm。具体地,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之间的间距具体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设置,如人脸识别装置应用于智能门锁时,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之间的间距为几十毫米;当人脸识别装置应用于车载时,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为几十厘米。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具体设置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之间的间距,本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芯片可以但不局限于为包括处理器芯片21和存储器芯片22。其中,处理器芯片21用于对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和第三摄像头13采集的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及活体检测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操作。例如,人脸识别模组应用于智能门锁,处理器芯片21根据验证结果控制锁芯进行操作,如控制锁芯开启或关闭等。
处理器芯片21可以通过专用硬件电路实现,也可以通过通用处理硬件如CPU或单片机结合可执行逻辑指令实现,本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存储器芯片22用于存储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和第三摄像头13采集的图像及处理器芯片21的识别验证结果,存储器芯片22可以但不局限于为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芯片。进一步地,处理器芯片21上设置有接口模块,接口模块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电源接口、排线接口及USB接口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接近传感器33,接近传感器33安装在子板24上。接近传感器33用于检测被拍摄对象是否在各个摄像头的图像采集范围内,如果接近传感器33检测到被拍摄对象,处理器芯片21接收到接近传感器33的检测信号则控制开启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和第三摄像头13进行拍摄,当接近传感器检测到图像采集范围内没有被拍摄对象时,各个摄像头不工作,各个摄像头只在有拍摄对象进入图像采集范围内时开启,不需要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能有效节省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板间排线31,主板23和子板24通过板间排线31电连接。具体地,板间排线31可以但不局限于为软排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补光灯,补光灯设置在子板24上,补光灯与主板23电连接。具体地,补光灯设置在第三摄像头13和对应的第一摄像头11或第二摄像头12之间,设置补光灯能够保证各个摄像头在复杂光照环境或无光环境下正常工作。补光灯也可以设置在子板24的周边或其他位置。当补光灯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补光灯可以呈阵列排列。
本实施例中,第三摄像头13靠近第一摄像头11设置,补光灯设置在第三摄像头13和第二摄像头12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摄像头13还可以靠近第二摄像头12设置,此时,补光灯设置在第三摄像头13和第一摄像头11之间,本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补光灯包括至少一个红外补光灯342,或,包括至少一个红外补光灯342和至少一个LED补光灯343。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均为红外摄像头,第三摄像头13为RGB摄像头,补光灯包括一个红外补光灯342和一个LED补光灯343。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补光灯包括灯座341、红外补光灯342和LED补光灯343,灯座341设置在子板24上,红外补光灯342和LED补光灯343均安装在灯座341上。其中,红外补光灯342能够保证均为红外摄像头的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在复杂光照环境或无光环境下正常工作,LED补光灯343能够保证为RGB摄像头的第三摄像头13在复杂光照环境或无光环境下正常工作。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红外补光灯342可以但不局限于为红外泛光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补光灯还包括补光灯排线344,补光灯通过补光灯排线344与主板23电连接。具体地,红外补光灯342和LED补光灯343均通过补光灯排线344与主板23电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单独的补光灯排线344实现补光灯与主板23电连接,通电电流大、信号干扰小,补光灯运行稳定可靠。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补光灯排线还可以与板间排线31集成在一起,补光灯直接通过板间排线31与主板23电连接。该种方式装配简单、少接口、装配稳定性及可靠性高,有助于降低成本。进一步地,补光灯排线344可以但不局限于为柔性排线,更进一步地,补光灯排线344可以为可伸缩的S型,便于调节板间距离,适配更灵活。
在一个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隔光泡棉,隔光泡棉分别设置在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及第三摄像头13周围。具体地,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安装主体上后会在安装主体与对应的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及第三摄像头13之间存在空隙,设置隔光泡棉能够填补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及第三摄像头13与安装主体之间的空隙,避免补光灯的光线透过空隙对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及第三摄像头13等造成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板23上开设有安装孔231,主板23通过安装孔231采用紧固件安装在锁具上以实现安装固定。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孔231为螺纹孔,紧固件为螺栓或螺钉。
如图3-图9所示,进一步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壳体4,壳体4与子板24连接,壳体4上设有开孔,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和第三摄像头13的安装位置分别对应于开孔。上述隔光泡棉分别设置在壳体4与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及第三摄像头13之间,以分别避免补光灯的光线透过空隙对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及第三摄像头13等造成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4包括主壳体41和后盖板42,主壳体41和后盖板42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后盖板42和主壳体41连接围设形成用于容置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第三摄像头13、子板24及补光灯的腔体,主壳体41和后盖板42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对壳体4内的部件进行维护,主壳体41上分别设有用于容置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和第三摄像头13的开孔,并且,主壳体41上还开设有通光孔和传感器孔,补光灯位于通光孔内,接近传感器33位于传感器孔内。
本实施例中,主壳体41和后盖板42之间通过紧固螺钉441实现可拆卸连接,主壳体41上开设有螺纹孔,后盖板42上开设有通孔,紧固螺钉441穿过通孔后与通过螺纹孔与主壳体41螺纹连接将后盖板42锁紧固定在主壳体41上。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壳体41和后盖板42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防护透明光学层35,防护透明光学层35贴合在壳体4上,防护透明光学层35覆盖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和第三摄像头13。具体地,防护透明光学层35采用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防护透明光学层35设置在主壳体41的前表面上,防护透明光学层35分别与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和第三摄像头13位置相对应并覆盖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和第三摄像头13。在主壳体41的前表面上设置防护透明光学层35能够避免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和第三摄像头13的镜头在使用过程中被误碰出现污痕或磨损,且具有防尘、防水效果,能够有效保护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和第三摄像头13。
在一个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紧泡棉321,第一压紧泡棉321设置在补光灯和子板24之间。具体地,第一压紧泡棉321设置在灯座341和子板24之间,在灯座341和子板24之间设置第一压紧泡棉321能够实现灯座341和子板24柔性连接,可以避免灯座341和子板24直接硬连接出现磨损松动,有助于提高灯座341的安装稳定性且能够保护子板24不受磨损。
在一个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二压紧泡322,第二压紧泡棉322设置在子板24和后盖板42之间。在子板24和后盖板42之间设置第二压紧泡棉322能够实现子板24和后盖板42柔性连接,可以避免后盖板42和子板24直接硬连接出现磨损,能够保护子板24不受磨损。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4上开设有固定孔431。具体地,壳体4的主壳体41上开设有固定孔431,主壳体41通过固定孔431采用紧固件安装在锁具上以实现安装固定。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孔431为螺纹孔,紧固件为螺栓或螺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壳体41包括安装部412和固定部413,安装部412上开设有开孔、通光孔及传感器孔等,固定部413上开设有固定孔431,安装部412和固定部413呈台阶状分布,且固定部413的前表面位于安装部412的前表面的后方。本实施例中,安装部412和固定部413呈台阶状分布,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安装主体(如锁壳体)上时,安装部412插入锁壳体上的安装通孔后固定部413刚好与锁壳体的表面贴合,从而可以实现人脸识别装置紧贴锁壳体安装,人脸识别装置安装稳定可靠,且人脸识别装置与锁壳体之间无间隙,不会对摄像头造成光路影响,有助于提高人脸识别装置的成像质量。
由于受人脸识别装置安装高度和摄像头视场角的限制,人脸识别装置竖直安装时,能够采集的人脸高度范围不合理,不能覆盖各种身高的人群,限制了人脸识别装置的应用。进一步地,如图10-图12所示,壳体4包括主壳体41和后盖板42,主壳体41的后侧具有倾斜安装面411,倾斜安装面411与主壳体41的前表面之间存在夹角α,后盖板42安装在倾斜安装面411上,子板24与后盖板42贴合。
主壳体41具有倾斜安装面411,后盖板42安装在倾斜安装面411上,从而使位于主壳体41和后盖板42之间的摄像头模组安装后呈倾斜状态,第一摄像头21、第二摄像头22和第三摄像头23均倾斜设置,能够使各个摄像头的图像采集范围与不同身高的人群适配,用户使用方便、图像采集效率高,有助于提高开锁效率,能够有效解决智能门锁应用于直板智能门锁时摄像头的图像采集受限的技术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倾斜安装面411与主壳体41的前表面的夹角α不大于24度。优选的,夹角α为15度,摄像头模组采集的身高范围可以达到1.2m-2m,人体与人脸识别装置之间的水平距离0.3-1.5m。本实施例中,倾斜安装面411由主壳体41的顶面至底面逐渐由外向内倾斜,适用于安装位置偏低的场景使用。在其它实施例中,倾斜安装面411还可以由主壳体41的顶面至底面逐渐由内向外倾斜,可以应用于安装位置偏高的场景,具体倾斜安装面411的倾斜角度值及倾斜方向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置,本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3-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还公开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锁体和位于锁体内的如上述的人脸识别装置。智能门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是兼具安全性及便利性的复合型锁具,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旅店/酒店、智能建筑等系统中。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门锁领域,一般地,传统人脸识别模组普遍采用双摄像头进行活体检测以确保安全性。然而,双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有限,对于人脸识别精度要求高、图像信息需求量大的应用场景,传统双摄像头结构的人脸识别模组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锁体包括锁盖板5,人脸识别装置贴合在锁体的锁盖板5上,具体地,人脸识别装置的前表面贴合在锁盖板5的后表面,或,人脸识别装置部分或者完全嵌入锁盖板5中,人脸识别装置的前表面与锁盖板5平行。人脸识别装置贴合在锁体的锁盖板5上,人脸识别装置与锁盖板5之间不存在空隙,能够避免外部光线对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和第三摄像头13造成光路干涉,有助于提高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和第三摄像头13的图像质量。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锁盖板5上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处安装有透明防护板,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安装通孔处与透明防护板对应。具体地,透明防护板可以但不局限于为防护玻璃,能起到防尘、防水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智能门锁的防水、防尘性能,保护锁体内部的零部件。如果锁盖板5上没有设置透明防护板,需要在主壳体41上设置防护透明光学层35,如果锁盖板5上设置有透明防护板,则不需要再在主壳体41上设置防护透明光学层35,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具体的摄像头保护结构,上述的实施例均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4上开设有用于容置防护透明光学层35的贴片槽,防护透明光学层35于贴片槽内与壳体4粘接连接。具体地,贴片槽开设于主壳体41上。
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锁体为斜板锁体。在一个实施例中,锁盖板5的上段为倾斜段51,倾斜段51的倾斜角度不大于24度。具体地,倾斜段51的倾斜角度β为倾斜段51与锁盖板5的主体部前表面的夹角,倾斜段51的倾斜角度β不大于24度,子板2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大于24度。优选的,倾斜角度β为15度,子板2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度,摄像头模组采集的身高范围可以达到1.2m-2m,人体与人脸识别装置之间的水平距离0.3-1.5m。
如图15和图16所示,另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门锁中的锁体还可以为直板锁体,锁体安装后锁盖板5相对于门体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锁盖板5为直盖板,其他结构及组成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7所示,另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门锁中的锁体还可以为直板锁体,锁体安装后锁盖板5相对于门体平行设置,通过后盖板42倾斜安装能够使摄像头模组安装后呈倾斜状态,从而使第一摄像头21、第二摄像头22和第三摄像头23均相对于锁盖板5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各个摄像头的图像采集范围与不同身高的人群适配。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倾斜安装面411与主壳体41的前表面的夹角α的角度不大于24度,子板2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大于24度。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夹角α为15度,子板2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度,摄像头模组安装后倾斜15度,采集的身高范围可以达到1.2m-2m,人体与人脸识别装置之间的水平距离0.3-1.5m。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锁盖板5为直盖板,相应地,倾斜安装面411与主壳体41的前表面的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与上述实施例有如上述差异,其他结构及组成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锁体为斜板锁体,锁盖板5的上段为倾斜段51,倾斜段51的倾斜角度不大于24度;主壳体41的后侧具有倾斜安装面411,倾斜安装面411与主壳体41的前表面之间存在夹角α,夹角α的角度不大于24度;此时,子板24与竖直方向之间存在夹角γ,夹角γ的角度不大于24度。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倾斜角度为7.5度,夹角α为7.5度,夹角γ为15度,摄像头模组安装后倾斜15度,采集的身高范围可以达到1.2m-2m,人体与人脸识别装置之间的水平距离0.3m-1.5m。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26)
1.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第三摄像头(13)、处理芯片、主板(23)和子板(24),所述第一摄像头(11)、所述第二摄像头(12)和所述第三摄像头(13)均安装在所述子板(24)上,所述处理芯片安装在所述主板(23)上,所述主板(23)和所述子板(2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补光灯,所述补光灯设置在所述子板(24)上,所述补光灯与所述主板(2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还包括补光灯排线(344),所述补光灯通过所述补光灯排线(344)与所述主板(23)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灯包括至少一个红外补光灯(342);或,
所述补光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红外补光灯(342)和至少一个LED补光灯(34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一压紧泡棉(321),所述第一压紧泡棉(321)设置在所述补光灯和所述子板(2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摄像头(11)和所述第二摄像头(12)均为红外摄像头,所述第三摄像头(13)为RGB摄像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摄像头(11)和所述第二摄像头(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摄像头(13)设置在所述第一摄像头(11)和所述第二摄像头(1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接近传感器(33),所述接近传感器(33)安装在所述子板(24)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还包括板间排线(31),所述主板(23)和所述子板(24)通过所述板间排线(31)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芯片包括处理器芯片(21)和存储器芯片(22),所述处理器芯片(21)和所述存储器芯片(22)均与所述第一摄像头(11)、所述第二摄像头(12)和所述第三摄像头(13)通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与所述子板(24)连接,所述壳体(4)上设有开孔,所述第一摄像头(11)、所述第二摄像头(12)和所述第三摄像头(13)的安装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开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光泡棉,所述隔光泡棉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4)与所述第一摄像头(11)、所述第二摄像头(12)及所述第三摄像头(13)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透明光学层(35),所述防护透明光学层(35)贴合在所述壳体(4)上,所述防护透明光学层(35)覆盖所述第一摄像头(11)、所述第二摄像头(12)和所述第三摄像头(13)。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包括主壳体(41)和后盖板(42),所述主壳体(41)和所述后盖板(42)可拆卸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41)包括安装部(412)和固定部(413),所述安装部(412)上安装所述第一摄像头(11)、所述第二摄像头(12)和所述第三摄像头(13),所述固定部(413)上开设有固定孔(431),所述安装部(412)和所述固定部(413)呈台阶状分布,且所述固定部(413)的前表面位于所述安装部(412)的前表面的后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压紧泡棉(322),所述第二压紧泡棉(322)设置在所述子板(24)和所述后盖板(42)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包括主壳体(41)和后盖板(42),所述主壳体(41)上设有开孔,所述主壳体(41)的后侧具有倾斜安装面(411),所述倾斜安装面(411)与所述主壳体(41)的前表面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后盖板(42)安装在所述倾斜安装面(411)上,所述子板(24)与所述后盖板(42)贴合,所述第一摄像头(11)、所述第二摄像头(12)和所述第三摄像头(13)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开孔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安装面(411)与所述主壳体(41)的前表面的夹角不大于24度。
19.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和设置于所述锁体内的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人脸识别装置,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内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包括锁盖板(5),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贴合在所述锁盖板(5)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盖板(5)上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处安装有透明防护板,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透明防护板对应处。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前表面贴合在所述锁盖板(5)的后表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嵌入所述锁盖板(5)中。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盖板(5)为直盖板。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盖板(5)的上段为倾斜段(51)。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板(24)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大于24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32249.8U CN215814248U (zh) | 2021-08-17 | 2021-08-17 | 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及智能门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32249.8U CN215814248U (zh) | 2021-08-17 | 2021-08-17 | 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及智能门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14248U true CN215814248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32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32249.8U Active CN215814248U (zh) | 2021-08-17 | 2021-08-17 | 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及智能门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1424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65993A (zh) * | 2022-02-24 | 2022-05-31 | 深圳福鸽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人脸识别和猫眼的智能锁系统 |
CN115909578A (zh) * | 2022-09-27 | 2023-04-04 | 南通市国盾门业有限公司 | 基于人脸五官特征识别技术的防盗门智能系统 |
-
2021
- 2021-08-17 CN CN202121932249.8U patent/CN21581424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65993A (zh) * | 2022-02-24 | 2022-05-31 | 深圳福鸽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人脸识别和猫眼的智能锁系统 |
CN114565993B (zh) * | 2022-02-24 | 2023-11-17 | 深圳福鸽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人脸识别和猫眼的智能锁系统 |
CN115909578A (zh) * | 2022-09-27 | 2023-04-04 | 南通市国盾门业有限公司 | 基于人脸五官特征识别技术的防盗门智能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814248U (zh) | 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及智能门锁 | |
CN109074769A (zh) | 平铺的显示设备和自供电显示设备 | |
US20220146283A1 (en) | Monitoring device of water meter | |
CN215450279U (zh) | 一种人脸识别测温门禁装置 | |
CN217767512U (zh) | 人车核检一体设备 | |
CN209958938U (zh) | 一种多功能家用防盗门电子锁 | |
CN216792907U (zh) | 一种智能读码器 | |
CN215219714U (zh) | 三目人脸识别模组 | |
CN114169479A (zh) | 一种智能读码器 | |
CN213637942U (zh) | 一种户外用的打猎相机 | |
CN211506496U (zh) | 一种人脸识别一体机 | |
CN209992590U (zh) | 多功能的安全用电监控装置 | |
KR101026301B1 (ko) | 컴팩트형 무인촬영장치 | |
CN216143482U (zh) | 人脸虹膜多模态面部识别一体机 | |
CN218214212U (zh) | 一种防拆卸门禁装置 | |
CN217007456U (zh) | 一种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反窃电装置 | |
CN214098527U (zh) | 门禁系统一体机 | |
CN213987614U (zh) | 一种交互式多功能门禁装置 | |
CN219891701U (zh) | 一种复合型门禁设备 | |
CN209590944U (zh) | 一种门禁机 | |
CN215495177U (zh) | 一种人脸识别模组、电子设备以及门 | |
CN215642822U (zh) | 多模态面部识别一体机 | |
CN210955276U (zh) | 一种人脸识别门禁装置 | |
JP3240170U (ja) | 顔認証式ドア錠前装置の改良構造 | |
CN217400789U (zh) | 智能猫眼及智能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