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3521U - 光学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13521U
CN215813521U CN202122051235.1U CN202122051235U CN215813521U CN 215813521 U CN215813521 U CN 215813521U CN 202122051235 U CN202122051235 U CN 202122051235U CN 215813521 U CN215813521 U CN 215813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focal length
imaging system
variable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512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台渊
金学哲
郑弼镐
赵镛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13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13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12Fluid-filled or evacuated lenses
    • G02B3/14Fluid-filled or evacuated lenses of variable focal leng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 beam-folding prism or mirr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7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n element with variable 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9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having zoom fun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87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index gradi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12Fluid-filled or evacuate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多个透镜,沿着光轴设置;第一反射构件,设置在多个透镜的物侧处;以及多个反射构件,设置在多个透镜的像侧处。多个透镜中的至少一个是具有可变焦距的可变透镜,并且多个反射构件中的每个配置成随着可变透镜的焦距改变而移动。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2月19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21-0022588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以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下面的描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近来,在包括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已经采用了相机模块。
此外,为了间接地实现光学变焦效果,已经提出了一种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安装具有不同焦距的多个相机模块的方法。
然而,该方法可能需要具有不同焦距的多个相机模块以用于光学变焦效果,其结构可能是复杂的。
实用新型内容
提供本概述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概述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各种示例提供了可以通过改变焦距来实现变焦功能的光学成像系统。
在一个一般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多个透镜,沿着光轴设置;第一反射构件,设置在多个透镜的物侧处;以及多个反射构件,设置在多个透镜的像侧处。多个透镜中的至少一个是具有可变焦距的可变透镜,并且多个反射构件中的每个配置成随着可变透镜的焦距改变而移动。
可变透镜可以配置成随着焦距改变而具有第一焦距或第二焦距,第一焦距可以是正的,第二焦距可以是负的。
可变透镜可以包括液体透镜和附接到液体透镜的像侧表面的平面透镜。
液体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是可变的,并且液体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可以是可变的。
可变透镜可以配置成随着焦距改变而具有第一焦距或第二焦距,第一焦距可以是正的,以及第二焦距可以是负的。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液体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是正的,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液体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是负的,并且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液体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可以小于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的厚度。
多个透镜可以包括从物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并且可变透镜可以是第二透镜或第六透镜。
可变透镜可以是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可以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可以具有负屈光力,以及第六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
可变透镜可以是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可以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可以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以及第六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
多个反射构件可以包括第二反射构件和第三反射构件,第二反射构件可以包括配置成在垂直于多个透镜的光轴的方向上反射光的反射表面,以及第三反射构件可以包括配置成在平行于多个透镜的光轴的方向上反射由第二反射构件反射的光的反射表面。
第二反射构件和第三反射构件可以配置成一起移动。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10<fv_1/D6R_1,其中,fv_1是可变透镜的第一焦距,以及D6R_1是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从多个透镜中的最后透镜到多个反射构件之中最邻近最后透镜的反射构件在光轴上的距离。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15<fv_2/D6R_2<-3,其中,fv_2是可变透镜的第二焦距,以及D6R_2是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从多个透镜中的最后透镜到多个反射构件之中最邻近最后透镜的反射构件在光轴上的距离。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7<(fv_1×D6R_2)/(fv_2×D6R_1)<-1,其中,fv_1是可变透镜的第一焦距,fv_2是可变透镜的第二焦距,D6R_1是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从多个透镜中的最后透镜到多个反射构件之中最邻近最后透镜的反射构件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D6R_2是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从最后透镜到最邻近最后透镜的反射构件在光轴上的距离。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3<fv_2/fv_1<0,其中,fv_1是可变透镜的第一焦距,fv_2是可变透镜的第二焦距,第一焦距是正的,以及第二焦距是负的。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3<D6R_2/D6R_1<6,其中,D6R_1是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从多个透镜中的最后透镜到多个反射构件之中最邻近最后透镜的反射构件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D6R_2是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从最后透镜到最邻近最后透镜的反射构件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其中,第一焦距是正的并且第二焦距是负的。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0<L1/TTL1<1,其中,L1是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从多个透镜中的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的线性距离,以及TTL1是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从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0<L2/TTL2<1,其中,L2是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从多个透镜中的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的线性距离,以及TTL2是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从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1<(L1×TTL2)/(L2×TTL1)<3,其中,L1是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从多个透镜中的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的线性距离,L2是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从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的线性距离,TTL1是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从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TTL2是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从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从以下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中,其它特征和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示例的图,在第一示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设置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位置处。
图2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曲线。
图3是示出第一示例的图,在第一示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设置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二位置处。
图4是表示图3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曲线。
图5是示出第二示例的图,在第二示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设置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位置处。
图6是表示图5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曲线。
图7是示出第二示例的图,在第二示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设置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二位置处。
图8是表示图7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曲线。
图9是示出第三示例的图,在第三示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设置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位置处。
图10是表示图9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曲线。
图11是示出第三示例的图,在第三示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设置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二位置处。
图12是表示图11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曲线。
图13是示出第四示例的图,在第四示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设置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位置处。
图14是表示图13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曲线。
图15是示出第四示例的图,在第四示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设置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二位置处。
图16是表示图15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曲线。
图17是示出第五示例的图,在第五示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设置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位置处。
图18是表示图17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曲线。
图19是示出第五示例的图,在第五示例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设置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二位置处。
图20是表示图19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曲线。
图21是根据示例的多个反射构件的修改示例。
在整个附图和详细描述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详细描述以帮助读者获得对本文中描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本文中描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对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如对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本文中阐述的顺序,而是可以改变,除了必须以一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此外,为了增加清楚性和简洁性,可以省略对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将公知的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本文中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描述的示例。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本文中描述的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公开的范围。
在本文中,将注意的是,关于实施方式或示例使用术语“可以”,例如关于实施方式或示例可以包括或实现什么,意指存在其中包括或实现这种特征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同时所有实施方式和示例不限于此。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诸如层、区域或衬底的元件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联接到”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联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它元件。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任一个以及任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尽管本文中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本文中描述的示例中提及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为了便于描述,本文中可以使用诸如“上方”、“上部”、“下方”和“下部”的空间相对术语来描述如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除了图中描绘的定向之外,这种空间相对术语旨在也包括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在“上方”或“上部”的元件将随之相对于所述另一元件在“下方”或“下部”。因此,术语“上方”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定向两者,这取决于设备的空间定向。该设备也可以以其它方式定向(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定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关术语将被相应地解释。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而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冠词“一个”、“一种”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数字、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图中所示的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本文中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发生的形状上的变化。
如在获得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之后将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此外,尽管本文中描述的示例具有多种配置,但是如在获得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它配置也是可能的。
附图可以不是按比例绘制的,并且为了清楚、说明和方便,附图中的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述可以被夸大。
在示出透镜的图中,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以示出示例,并且图中示出的透镜的球形或非球形形状是示例,并且形状不限于此。
各种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是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相机模块的组件。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以实现为诸如移动通信终端、智能电话或平板PC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多个透镜。多个透镜可以以预定距离彼此间隔开。
作为示例,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至少六个透镜。然而,透镜的数量不限于此,并且透镜的数量可以小于或大于六个。
第一透镜(或最前透镜)可以指沿着光轴最邻近物侧(或第一反射构件)的透镜,以及最后的透镜(或最后透镜)指沿着光轴最邻近成像表面(或第二反射构件)的透镜。
此外,在每个透镜中,第一表面可以指与物侧相邻的表面(或物侧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可以指与像侧相邻的表面(或像侧表面)。此外,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镜的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可以表示为mm,并且视场(FOV)的单位可以是度。
成像表面可以指由光学成像系统在其上形成焦点的虚拟表面。替代地,成像表面可以指图像传感器的一个表面,通过该表面接收光。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至少六个透镜。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从物侧(或第一反射构件)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
如果需要,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七个或更多个透镜。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将对象的入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图像传感器。
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具有可以改变光路的反射表面的多个反射构件。例如,多个反射构件中的每个可以是反射镜或棱镜。
多个反射构件中的一个可以设置在多个透镜的前侧处。例如,第一反射构件可以设置在第一透镜的前侧处(设置成比第一透镜邻近物侧)。其它反射构件可以设置在多个透镜的后侧处。作为示例,另一反射构件可以沿着光轴设置在第六透镜和图像传感器(或成像表面)之间。
通过在多个透镜和图像传感器之间布置多个反射构件而多次反射光路,可以在相对窄的空间中形成长的光路。
因此,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具有减小的尺寸和长焦距。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阻挡红外线的红外截止滤光器(在下文中,称为滤光器)。滤光器可以设置在多个反射构件之中最邻近图像传感器设置的反射构件与图像传感器之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包括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全部透镜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
多个透镜中的一个可以配置为其焦距改变的透镜(在下文中,称为“可变透镜”)。可变透镜可以包括液体透镜和附接到液体透镜的平面透镜。
除了可变透镜之外的透镜可以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除了可变透镜之外的透镜中的每个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非球面表面。
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可以由方程式1表示。
[方程式1]
Figure BDA0003233320770000081
在方程式1中,c是透镜的曲率(曲率半径的倒数),K是圆锥常数,以及Y是从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上的任意点到光轴的距离。此外,常数A至E是指非球面系数。Z表示从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上的任意点到非球面表面的顶点的距离(SAG)。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布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二透镜或第六透镜可以是可变透镜。
例如,当焦距改变时,第二透镜或第六透镜可以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
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由于多个透镜中的一个的焦距可以改变,因此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也可以改变。
因此,即使当透镜不直接移动时,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也可以改变,使得可以容易地实现变焦效果。
当通过直接移动透镜来改变焦距时,可能需要确保透镜的移动距离,并且因此,可能增加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度。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实现变焦效果并且可以具有减小的尺寸。
可变透镜可以包括液体透镜和平面透镜。
在液体透镜中,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和厚度可以改变。因此,液体透镜的焦距可以改变。厚度可以指光轴上的厚度。
当可变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时,液体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是正的。当可变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时,液体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是负的。
当可变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时,液体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可以小于当可变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时的厚度。
平面透镜可以联接到液体透镜的像侧表面以支承液体透镜。例如,液体透镜和平面透镜可以彼此结合。在平面透镜中,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两者可以是平面的。
多个反射构件可以设置在多个透镜和图像传感器之间。例如,多个反射构件可以设置在多个透镜之中的最后透镜与图像传感器之间。光轴可以通过设置在最后透镜和图像传感器之间的多个反射构件来折叠。
设置在最后透镜和图像传感器之间的多个反射构件可以移动。因此,最后透镜和图像传感器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可以改变,使得即使当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改变时,也可以容易地在图像传感器(或成像表面)上形成焦点。
因此,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具有光学变焦功能和焦点调节功能。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具有远摄透镜的特性,该远摄透镜具有相对窄的视场和长焦距。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满足如以下条件方程式中的至少一个:
[条件方程式1]10<fv_1/D6R_1
[条件方程式2]-15<fv_2/D6R_2<-3
[条件方程式3]-7<(fv_1×D6R_2)/(fv_2×D6R_1)<-1
[条件方程式4]-3<fv_2/fv_1<0
[条件方程式5]3<D6R_2/D6R_1<6
[条件方程式6]0<L1/TTL1<1
[条件方程式7]0<L2/TTL2<1
[条件方程式8]1<(L1×TTL2)/(L2×TTL1)<3
在条件方程式中,fv_1是可变透镜的第一焦距,以及fv_2是可变透镜的第二焦距。
可变透镜的焦距可以改变。因此,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也可以改变。例如,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具有第一焦距,而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具有第二焦距。
可变透镜的第一焦距可以是正的,以及第二焦距可以是负的。
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焦距可以大于第一焦距。
D6R_1是当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一焦距(或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从最后透镜到第二反射构件在光轴上的距离。
D6R_2是当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二焦距时(或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从最后透镜到第二反射构件在光轴上的距离。
当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六个透镜时,最后透镜可以是第六透镜。
L1是当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一焦距时(或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从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的线性距离。
L2是当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二焦距时(或当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从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的线性距离。L1和L2可以相同。
TTL1是当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一焦距(或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从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如图1所示,TTL1=a+b+c,其中a是当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一焦距时从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到第二反射构件R2在光轴上的距离,b是当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一焦距时从第二反射构件R2到第三反射构件R3在光轴上的距离,c是当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一焦距时从第三反射构件R3到成像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TTL2是当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二焦距(或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从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如图3所示,TTL2=a’+b’+c’,其中a’是当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二焦距时从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到第二反射构件R2在光轴上的距离,b’是当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二焦距时从第二反射构件R2到第三反射构件R3在光轴上的距离,c’是当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二焦距时从第三反射构件R3到成像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将参考图1至图4描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示例。
图1是示出其中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一焦距的状态的图,以及图3是示出其中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二焦距的状态的图。
第一示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和第六透镜160。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在成像表面180上形成焦点。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滤光器170和图像传感器IS。此外,光阑可以设置在第三透镜130和第四透镜140之间。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反射构件R1,第一反射构件R1设置在第一透镜110的前侧(物侧)处并且具有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表面。第一反射构件R1可以由棱镜来实现,或者可以设置为反射镜。
在图1和图3中,棱镜,即第一反射构件R1,可以具有平板形状,但是实际的棱镜可以具有三角形柱状形状。
入射到第一反射构件R1的光可以由第一反射构件R1反射并且可以穿过第一透镜110至第六透镜160。例如,沿着第一光轴入射到第一反射构件R1上的光可以朝向垂直于第一光轴的第二光轴反射。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它们设置在第六透镜160的后侧(像侧)处,并且各自具有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表面。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设置在第六透镜160和图像传感器IS之间。
在第一示例中,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实现为反射镜,或者可以设置为棱镜。此外,如图21中所示,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设置成具有两个反射表面的单个棱镜R2'的形式。
穿过第一透镜110至第六透镜160的光可以由第二反射构件R2反射。例如,穿过第一透镜110至第六透镜160的光可以由第二反射构件R2朝向垂直于第二光轴的第三光轴反射。第二反射构件R2可以具有用于将光反射到垂直于第二光轴的第三光轴的反射表面。
由第二反射构件R2反射的光可以由第三反射构件R3再次反射。例如,由第二反射构件R2朝向第三光轴反射的光可以由第三反射构件R3朝向垂直于第三光轴的第四光轴反射,并且可以接收在图像传感器IS中。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具有用于将光反射到垂直于第三光轴的第四光轴的反射表面。
第二光轴和第四光轴可以彼此平行。
滤光器170可以设置在第三反射构件R3和图像传感器IS之间。
第一透镜110至第六透镜16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具有可以改变的焦距的可变透镜。例如,第二透镜120可以是可变透镜。第二透镜120可以包括液体透镜121和附接到液体透镜121的像侧表面的平面透镜123。
液体透镜121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和厚度可以改变。因此,液体透镜121的焦距可以改变。厚度可以指光轴上的厚度。
当第二透镜120的焦距改变时,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也可以改变。
即使当第一透镜110至第六透镜160不移动时,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二透镜120的焦距来改变,使得可以容易地实现变焦效果。
由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改变,因此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移动以在成像表面180上形成焦点。例如,当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移动时,第六透镜160和第二反射构件R2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并且第三反射构件R3和图像传感器IS(或成像表面18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改变。
这里,“距离”可以指两个构件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
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一起移动。因此,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可以不改变。
光路的长度可以通过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的移动而改变。
第一反射构件R1和第一透镜110至第六透镜160可以是其位置可以被固定的固定构件,以及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是其位置可以改变的可移动构件。
每个透镜的特性(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或透镜之间的距离、折射率和阿贝数)可以在表1中列出。
在表1中,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的折射率可以由负数表示,这可以表示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具有用于反射光的反射表面。
[表1]
Figure BDA0003233320770000131
Figure BDA0003233320770000141
[表2]
在第一焦距的情况下 在第二焦距的情况下
r3 10.8963 -22.0525
D12 0.7278 1.1606
T2 2.2907 1.8578
D6R 3 17.0064
DR3F 5.0347 19.0410
r3是第二透镜120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D12是从第一透镜110的像侧表面到第二透镜120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2是第二透镜120中液体透镜121在光轴上的厚度,D6R是从第六透镜160的像侧表面到第二反射构件R2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DR3F是第三反射构件R3和滤光器170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
[表3]
在第一焦距的情况下 在第二焦距的情况下
f 16.2019 31.7632
f1 129.4498 129.4498
f2 36.5646 -74.0016
f3 -7.9005 -7.9005
f4 12.0602 12.0602
f5 -12.1492 -12.1492
f6 7.5529 7.5529
f是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焦距,f5是第五透镜的焦距,以及f6是第六透镜的焦距。
在第一示例中,第一透镜11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11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以及第一透镜11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二透镜120可以是其焦距可以改变的可变透镜。例如,第二透镜120可以具有第一焦距和第二焦距。第二透镜120可以包括液体透镜121和附接到液体透镜121的像侧表面的平面透镜123。
当第二透镜120具有第一焦距时,第二透镜12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此外,第二透镜120的第一表面(例如,液体透镜121的物侧表面)可以具有凸面,以及第二透镜120的第二表面(例如,平面透镜123的像侧表面)可以是平面。
当第二透镜120具有第二焦距时,第二透镜12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此外,第二透镜12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以及第二透镜12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平面。
第三透镜13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13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
第四透镜14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14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以及第四透镜14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五透镜15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15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以及第五透镜15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
第六透镜16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16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一透镜110和第三透镜130至第六透镜160的每个表面可以具有如表4中所示的非球面系数。例如,第一透镜110和第三透镜130至第六透镜160的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可以是非球面。
[表4]
Figure BDA0003233320770000151
Figure BDA0003233320770000161
此外,如上所述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具有图2至图4中所示的像差特性。
将参考图5至图8描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示例。
图5是示出其中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一焦距的状态的图,以及图7是示出其中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二焦距的状态的图。
第二示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和第六透镜260。
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在成像表面280上形成焦点。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滤光器270和图像传感器IS。此外,光阑可以设置在第三透镜230和第四透镜240之间。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反射构件R1,第一反射构件R1设置在第一透镜210的前侧处并且具有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表面。第一反射构件R1可以由棱镜来实现,或者可以设置为反射镜。
在图5和图7中,棱镜,即第一反射构件R1,可以具有平板形状,但是实际的棱镜可以具有三角形柱状形状。
入射到第一反射构件R1的光可以由第一反射构件R1反射并且可以穿过第一透镜210至第六透镜260。例如,沿着第一光轴入射到第一反射构件R1的光可以朝向垂直于第一光轴的第二光轴反射。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它们设置在第六透镜260的后侧处,并且各自具有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表面。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设置在第六透镜260和图像传感器IS之间。
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实现为反射镜,或者可以设置为棱镜。此外,如图21中所示,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设置成具有两个反射表面的单个棱镜R2'的形式。
穿过第一透镜210至第六透镜260的光可以由第二反射构件R2反射。例如,穿过第一透镜210至第六透镜260的光可以由第二反射构件R2朝向垂直于第二光轴的第三光轴反射。第二反射构件R2可以具有用于将光反射到垂直于第二光轴的第三光轴的反射表面。
由第二反射构件R2反射的光可以由第三反射构件R3再次反射。例如,由第二反射构件R2朝向第三光轴反射的光可以由第三反射构件R3朝向垂直于第三光轴的第四光轴反射,并且可以接收在图像传感器IS中。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具有用于将光反射到垂直于第三光轴的第四光轴的反射表面。
第二光轴和第四光轴可以彼此平行。
滤光器270可以设置在第三反射构件R3和图像传感器IS之间。
第一透镜210至第六透镜26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具有可以改变的焦距的可变透镜。例如,第二透镜220可以是可变透镜。第二透镜220可以包括液体透镜221和附接到液体透镜221的像侧表面的平面透镜223。
液体透镜221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和厚度可以改变。因此,液体透镜221的焦距可以改变。厚度可以指光轴上的厚度。
当第二透镜220的焦距改变时,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也可以改变。
即使当第一透镜210至第六透镜260不移动时,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二透镜220的焦距来改变,使得可以容易地实现变焦效果。
由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改变,因此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移动以在成像表面280上形成焦点。例如,当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移动时,第六透镜260和第二反射构件R2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并且第三反射构件R3和图像传感器IS(或成像表面28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改变。
这里,“距离”可以指两个构件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
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一起移动。因此,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可以不改变。
光路的长度可以通过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的移动而改变。
第一反射构件R1和第一透镜210至第六透镜260可以是其位置可以被固定的固定构件,以及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是其位置可以改变的可移动构件。
每个透镜的特性(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或透镜之间的距离、折射率和阿贝数)可以在表5中列出。
在表5中,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的折射率可以由负数表示,这可以表示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具有用于反射光的反射表面。
[表5]
Figure BDA0003233320770000181
[表6]
Figure BDA0003233320770000182
Figure BDA0003233320770000191
r3、D12、T2、D6R和DR3F的限定可以与第一示例中的相同。
[表7]
在第一焦距的情况下 在第二焦距的情况下
f 16.58 28.55
f1 250 250
f2 47.6 -54.5168
f3 -7.42 -7.42
f4 9 9
f5 -12.651 -12.651
f6 8.4 8.4
f、f1、f2、f3、f4、f5和f6的限定可以与第一示例的限定相同。
在第二示例中,第一透镜21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21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以及第一透镜21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二透镜220可以是其焦距可以改变的可变透镜。例如,第二透镜220可以具有第一焦距和第二焦距。第二透镜220可以包括液体透镜221和附接到液体透镜221的像侧表面的平面透镜223。
当第二透镜220具有第一焦距时,第二透镜22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此外,第二透镜220的第一表面(例如,液体透镜221的物侧表面)可以是凸面,以及第二透镜220的第二表面(例如,平面透镜223的像侧表面)可以是平面。
当第二透镜220具有第二焦距时,第二透镜22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此外,第二透镜22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以及第二透镜22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平面。
第三透镜23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23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
第四透镜24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24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以及第四透镜24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五透镜25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25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以及第五透镜25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
第六透镜26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26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一透镜210和第三透镜230至第六透镜260的每个表面可以具有如表8中所示的非球面系数。例如,第一透镜210和第三透镜230至第六透镜260的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可以是非球面。
[表8]
圆锥常数(K) 第四系数(A) 第六系数(B) 第八系数(C) 第十系数(D) 第十二系数(E)
S4 0 0.001045263 6.30E-05 -2.11E-05 1.92E-06 -7.83E-08
S5 0 0.001497638 -1.86E-05 -1.21E-06 -5.65E-07 3.85E-08
S9 0 0.005401982 -4.42E-04 1.54E-08 6.99E-06 -1.24E-06
S10 0 -0.000320078 1.01E-05 -9.72E-06 -4.50E-06 -6.99E-07
S12 0 -0.000949189 -5.73E-05 -1.06E-05 -1.84E-06 -7.99E-08
S13 0 0.002971337 5.63E-07 2.15E-06 1.99E-06 -2.66E-07
S14 0 8.08E-04 2.22E-04 9.59E-06 -2.39E-06 -5.87E-07
S15 0 -0.000245536 -1.15E-04 -1.22E-05 -8.45E-07 1.66E-08
S16 0 -0.002447921 -1.19E-04 -6.54E-06 1.03E-06 6.85E-08
S17 0 -0.001864786 4.16E-05 1.19E-05 -1.68E-06 1.50E-07
此外,如上所述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具有图6和图8中所示的像差特性。
将参考图9至图12描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三示例。
图9是示出其中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一焦距的状态的图,以及图11是示出其中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二焦距的状态的图。
第三示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和第六透镜360。
第三示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在成像表面380上形成焦点。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滤光器370和图像传感器IS。此外,光阑可以设置在第三透镜330和第四透镜340之间。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反射构件R1,第一反射构件R1设置在第一透镜310的前侧处并且具有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表面。第一反射构件R1可以由棱镜来实现,或者可以设置为反射镜。
在图9和图11中,棱镜,即第一反射构件R1,可以具有平板形状,但是实际的棱镜可以具有三角形柱状形状。
入射到第一反射构件R1的光可以由第一反射构件R1反射并且可以穿过第一透镜310至第六透镜360。例如,沿着第一光轴入射到第一反射构件R1的光可以朝向垂直于第一光轴的第二光轴反射。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它们设置在第六透镜360的后侧处,并且各自具有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表面。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设置在第六透镜360和图像传感器IS之间。
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实现为反射镜,或者可以设置为棱镜。此外,如图21中所示,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设置成具有两个反射表面的单个棱镜R2'的形式。
穿过第一透镜310至第六透镜360的光可以由第二反射构件R2反射。例如,穿过第一透镜310至第六透镜360的光可以由第二反射构件R2朝向垂直于第二光轴的第三光轴反射。第二反射构件R2可以具有用于将光反射到垂直于第二光轴的第三光轴的反射表面。
由第二反射构件R2反射的光可以由第三反射构件R3再次反射。例如,由第二反射构件R2朝向第三光轴反射的光可以由第三反射构件R3朝向垂直于第三光轴的第四光轴反射,并且可以接收在图像传感器IS中。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具有用于将光反射到垂直于第三光轴的第四光轴的反射表面。
第二光轴和第四光轴可以彼此平行。
滤光器370可以设置在第三反射构件R3和图像传感器IS之间。
第一透镜310至第六透镜36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具有可以改变的焦距的可变透镜。例如,第二透镜320可以是可变透镜。第二透镜320可以包括液体透镜321和附接到液体透镜321的像侧表面的平面透镜323。
液体透镜321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和厚度可以改变。因此,液体透镜321的焦距可以改变。厚度可以指光轴上的厚度。
当第二透镜320的焦距改变时,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也可以改变。
即使当第一透镜310至第六透镜360不移动时,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二透镜320的焦距来改变,使得可以容易地实现变焦效果。
由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改变,因此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移动以在成像表面380上形成焦点。例如,当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移动时,第六透镜360和第二反射构件R2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并且第三反射构件R3和图像传感器IS(或成像表面38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改变。
这里,“距离”可以指两个构件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
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一起移动。因此,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可以不改变。
光路的长度可以通过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的移动而改变。
第一反射构件R1和第一透镜310至第六透镜360可以是其位置可以被固定的固定构件,以及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是其位置可以改变的可移动构件。
每个透镜的特性(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或透镜之间的距离、折射率和阿贝数)可以在表9中列出。
在表9中,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的折射率可以由负数表示,这可以表示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具有用于反射光的反射表面。
[表9]
Figure BDA0003233320770000221
Figure BDA0003233320770000231
[表10]
在第一焦距的情况下 在第二焦距的情况下
r3 17.709 -16.505
D12 1.0147 1.3824
T2 2.1774 1.8096
D6R 3 13.9994
DR3F 6.1990 17.1984
r3、D12、T2、D6R和DR3F的限定可以与第一示例中的相同。
[表11]
在第一焦距的情况下 在第二焦距的情况下
f 16.8083 28.9971
f1 127.387693 127.387693
f2 59.4261745 -55.38590604
f3 -7.40568 -7.40568
f4 8.7946 8.7946
f5 -12.01742 -12.01742
f6 8.50535 8.50535
f、f1、f2、f3、f4、f5和f6的限定可以与第一示例的限定相同。
在第三示例中,第一透镜31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31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以及第一透镜31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二透镜320可以是其焦距可以改变的可变透镜。例如,第二透镜320可以具有第一焦距和第二焦距。第二透镜320可以包括液体透镜321和附接到液体透镜321的像侧表面的平面透镜323。
当第二透镜320具有第一焦距时,第二透镜32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此外,第二透镜320的第一表面(例如,液体透镜321的物侧表面)可以是凸面,以及第二透镜320的第二表面(例如,平面透镜323的像侧表面)可以是平面。
当第二透镜320具有第二焦距时,第二透镜32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此外,第二透镜32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以及第二透镜32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平面。
第三透镜33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33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
第四透镜34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34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五透镜35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35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以及第五透镜35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
第六透镜36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36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一透镜310和第三透镜330至第六透镜360的每个表面可以具有如表12中所示的非球面系数。例如,第一透镜310和第三透镜330至第六透镜360的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可以是非球面。
[表12]
圆锥常数(K) 第四系数(A) 第六系数(B) 第八系数(C) 第十系数(D) 第十二系数(E)
S4 0 0.000966697 3.73E-05 1.18E-05 -1.31E-06 3.00E-08
S5 0 0.001076464 3.37E-05 3.97E-06 -2.54E-07 -6.51E-09
S9 0 0.003884349 2.92E-05 4.69E-06 -1.96E-06 2.03E-08
S10 0 0.000156127 3.51E-05 2.73E-06 -2.26E-07 -4.52E-08
S12 0 -0.000928506 -7.13E-05 -4.84E-06 -4.12E-07 -2.81E-08
S13 0 0.001521104 3.09E-05 7.87E-07 -7.52E-07 -1.77E-07
S14 0 -2.14E-07 7.58E-05 5.53E-06 -1.58E-07 -9.24E-08
S15 0 -0.000186781 -6.07E-05 -6.72E-06 -5.12E-08 6.80E-08
S16 0 -0.000727204 -4.63E-05 -3.13E-06 3.59E-07 1.51E-09
S17 0 -0.000664569 2.93E-05 -7.26E-07 1.17E-06 -9.47E-08
此外,如上所述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具有图10至图12中所示的像差特性。
将参考图13至图16描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四示例。
图13是示出其中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一焦距的状态的图,以及图15是示出其中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二焦距的状态的图。
第四示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和第六透镜460。
第四示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在成像表面480上形成焦点。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滤光器470和图像传感器IS。此外,光阑可以设置在第三透镜430和第四透镜340之间。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反射构件R1,第一反射构件R1设置在第一透镜410的前侧处并且具有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表面。在第四示例中,第一反射构件R1可以由棱镜来实现,或者可以设置为反射镜。
在图13和图15中,棱镜,即第一反射构件R1,可以具有平板形状,但是实际的棱镜可以具有三角形柱状形状。
入射到第一反射构件R1的光可以由第一反射构件R1反射并且可以穿过第一透镜410至第六透镜460。例如,沿着第一光轴入射到第一反射构件R1的光可以朝向垂直于第一光轴的第二光轴反射。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它们设置在第六透镜460的后侧处,并且各自具有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表面。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设置在第六透镜460和图像传感器IS之间。
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实现为反射镜,或者可以设置为棱镜。此外,如图21中所示,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设置成具有两个反射表面的单个棱镜R2'的形式。
穿过第一透镜410至第六透镜460的光可以由第二反射构件R2反射。例如,穿过第一透镜410至第六透镜460的光可以由第二反射构件R2朝向垂直于第二光轴的第三光轴反射。第二反射构件R2可以具有用于将光反射到垂直于第二光轴的第三光轴的反射表面。
由第二反射构件R2反射的光可以由第三反射构件R3再次反射。例如,由第二反射构件R2朝向第三光轴反射的光可以由第三反射构件R3朝向垂直于第三光轴的第四光轴反射,并且可以接收在图像传感器IS中。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具有用于将光反射到垂直于第三光轴的第四光轴的反射表面。
第二光轴和第四光轴可以彼此平行。
滤光器470可以设置在第三反射构件R3和图像传感器IS之间。
第一透镜410至第六透镜46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具有可以改变的焦距的可变透镜。例如,第二透镜420可以是可变透镜。第二透镜420可以包括液体透镜421和附接到液体透镜421的像侧表面的平面透镜423。
液体透镜421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和厚度可以改变。因此,液体透镜421的焦距可以改变。厚度可以指光轴上的厚度。
当第二透镜420的焦距改变时,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也可以改变。
即使当第一透镜410至第六透镜460不移动时,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二透镜420的焦距来改变,使得可以容易地实现变焦效果。
由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改变,因此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移动以在成像表面480上形成焦点。例如,当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移动时,第六透镜460和第二反射构件R2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并且第三反射构件R3和图像传感器IS(或成像表面48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改变。
这里,“距离”可以指两个构件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
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一起移动。因此,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可以不改变。
光路的长度可以通过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的移动而改变。
第一反射构件R1和第一透镜410至第六透镜460可以是其位置可以被固定的固定构件,以及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是其位置可以改变的可移动构件。
每个透镜的特性(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或透镜之间的距离、折射率和阿贝数)可以在表13中列出。
在表13中,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的折射率可以由负数表示,这可以表示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具有用于反射光的反射表面。
[表13]
Figure BDA0003233320770000271
[表14]
在第一焦距的情况下 在第二焦距的情况下
r3 19.55 -14.52
D12 1.0514 1.4288
T2 2.1605 1.7832
D6R 3 14.054
DR3F 7.3284 18.3824
r3、D12、T2、D6R和DR3F的限定可以与第一示例中的相同。
[表15]
在第一焦距的情况下 在第二焦距的情况下
f 16.8032 29.1086
f1 113.20688 113.20688
f2 65.60402685 -48.72483221
f3 -7.419199 -7.419199
f4 8.840524 8.840524
f5 -12.352182 -12.352182
f6 8.549017 8.549017
f、f1、f2、f3、f4、f5和f6的限定可以与第一示例的限定相同。
在第四示例中,第一透镜41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41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以及第一透镜41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二透镜420可以是其焦距可以改变的可变透镜。例如,第二透镜420可以具有第一焦距和第二焦距。第二透镜420可以包括液体透镜421和附接到液体透镜421的像侧表面的平面透镜423。
当第二透镜420具有第一焦距时,第二透镜42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此外,第二透镜420的第一表面(例如,液体透镜421的物侧表面)可以是凸面,以及第二透镜420的第二表面(例如,平面透镜423的像侧表面)可以是平面。
当第二透镜420具有第二焦距时,第二透镜42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此外,第二透镜42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以及第二透镜42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平面。
第三透镜43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三透镜43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
第四透镜44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44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五透镜45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45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凸面,以及第五透镜45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
第六透镜46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46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一透镜410和第三透镜430至第六透镜460的每个表面可以具有如表16中所示的非球面系数。例如,第一透镜410和第三透镜430至第六透镜460的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可以是非球面。
[表16]
圆锥常数(K) 第四系数(A) 第六系数(B) 第八系数(C) 第十系数(D) 第十二系数(E)
S4 0 0.000652593 5.35E-05 -3.79E-06 6.02E-07 -3.07E-08
S5 0 0.000813573 2.75E-05 -6.85E-07 1.72E-07 -8.27E-09
S9 0 0.001658673 -4.07E-05 5.82E-06 -6.04E-07 2.16E-08
S10 0 -0.000244908 -1.22E-05 2.25E-07 -3.68E-07 8.88E-08
S12 0 -0.000306098 -2.19E-05 -3.21E-06 -2.10E-07 -1.01E-08
S13 0 0.000438819 -1.06E-05 1.78E-06 -3.17E-07 -7.66E-08
S14 0 -1.13E-04 2.32E-05 5.83E-07 -1.35E-07 2.95E-08
S15 0 -3.06757E-05 -3.47E-05 -5.57E-06 -6.93E-08 1.84E-08
S16 0 -0.000336051 -2.57E-05 -2.82E-06 7.91E-08 -3.23E-08
S17 0 5.02056E-06 5.45E-05 -7.66E-06 1.59E-06 -1.21E-07
此外,如上所述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具有如图14和图16中所示的像差特性。
将参考图17至图20描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五示例。
图17是示出其中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一焦距的状态的图,以及图19是示出其中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第二焦距的状态的图。
第五示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包括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和第六透镜560。
第五示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在成像表面580上形成焦点。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滤光器570和图像传感器IS。此外,光阑可以设置在第二透镜520和第三透镜530之间。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反射构件R1,第一反射构件R1设置在第一透镜510的前侧处并且具有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表面。在第五示例中,第一反射构件R1可以由棱镜来实现,或者可以设置为反射镜。
在图17和图19中,棱镜,即第一反射构件R1,可以具有平板形状,但是实际的棱镜可以具有三角形柱状形状。
入射到第一反射构件R1的光可以由第一反射构件R1反射并且可以穿过第一透镜510至第六透镜560。例如,沿着第一光轴入射到第一反射构件R1的光可以朝向垂直于第一光轴的第二光轴反射。
此外,光学成像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它们设置在第六透镜560的后侧处,并且各自具有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表面。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设置在第六透镜560和图像传感器IS之间。
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实现为反射镜,或者可以设置为棱镜。此外,如图21中所示,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设置成具有两个反射表面的单个棱镜R2'的形式。
穿过第一透镜510至第六透镜560的光可以由第二反射构件R2反射。例如,穿过第一透镜510至第六透镜560的光可以由第二反射构件R2朝向垂直于第二光轴的第三光轴反射。第二反射构件R2可以具有用于将光反射到垂直于第二光轴的第三光轴的反射表面。
由第二反射构件R2反射的光可以由第三反射构件R3再次反射。例如,由第二反射构件R2朝向第三光轴反射的光可以由第三反射构件R3朝向垂直于第三光轴的第四光轴反射,并且可以接收在图像传感器IS中。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具有用于将光反射到垂直于第三光轴的第四光轴的反射表面。
第二光轴和第四光轴可以彼此平行。
滤光器570可以设置在第三反射构件R3和图像传感器IS之间。
第一透镜510至第六透镜56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具有可以改变的焦距的可变透镜。例如,第六透镜560可以是可变透镜。第六透镜560可以包括液体透镜561和附接到液体透镜561的像侧表面的平面透镜563。
液体透镜561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和厚度可以改变。因此,液体透镜561的焦距可以改变。厚度可以指光轴上的厚度。
当第六透镜560的焦距改变时,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也可以改变。
即使当第一透镜510至第六透镜560不移动时,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也可以通过改变第六透镜560的焦距来改变,使得可以容易地实现变焦效果。
由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改变,因此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移动以在成像表面580上形成焦点。例如,当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移动时,第六透镜560和第二反射构件R2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并且第三反射构件R3和图像传感器IS(或成像表面58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改变。
这里,“距离”可以指两个构件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
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一起移动。因此,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可以不改变。
光路的长度可以通过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的移动而改变。
第一反射构件R1和第一透镜510至第六透镜560可以是其位置可以被固定的固定构件,以及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是其位置可以改变的可移动构件。
每个透镜的特性(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或透镜之间的距离、折射率和阿贝数)可以在表17中列出。
在表17中,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的折射率可以由负数表示,这可以表示第二反射构件R2和第三反射构件R3可以具有用于反射光的反射表面。
[表17]
Figure BDA0003233320770000311
Figure BDA0003233320770000321
[表18]
在第一焦距的情况下 在第二焦距的情况下
R11 18.5 -42.86
D56 1.7982 2.2484
T6 1.8151 1.3649
D6R 3 13.1809
DR3F 7.5469 17.7278
R11是第六透镜560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D56是从第五透镜550的像侧表面到第六透镜560的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6是第六透镜560的液体透镜561在光轴上的厚度,D6R是从第六透镜560的像侧表面到第二反射构件R2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DR3F是第三反射构件R3和滤光器570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
[表19]
在第一焦距的情况下 在第二焦距的情况下
f 16.1726 31.755
f1 48.216963 48.216963
f2 -7.503543 -7.503543
f3 12.38179 12.38179
f4 -8.47084 -8.47084
f5 7.339655 7.339655
f6 62.10051479 -143.871787
f、f1、f2、f3、f4、f5和f6的限定可以与第一示例的限定相同。
在第五示例中,第一透镜51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51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以及第一透镜51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二透镜52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二透镜52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
第三透镜53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53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以及第三透镜53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四透镜54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四透镜54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凹面。
第五透镜55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55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凸面。
第六透镜560可以是其焦距可以改变的可变透镜。例如,第六透镜560可以具有第一焦距和第二焦距。第六透镜560可以包括液体透镜561和附接到液体透镜561的像侧表面的平面透镜563。
当第六透镜560具有第一焦距时,第六透镜560可以具有正屈光力。此外,第六透镜560的第一表面(例如,液体透镜561的物侧表面)可以是凸面,以及第六透镜560的第二表面(例如,平面透镜563的像侧表面)可以是平面。
当第六透镜560具有第二焦距时,第六透镜560可以具有负屈光力。此外,第六透镜560的第一表面可以是凹面,以及第六透镜560的第二表面可以是平面。
第一透镜510至第五透镜550的每个表面可以具有如表20中所示的非球面系数。例如,第一透镜510至第五透镜550的物侧表面和像侧表面可以是非球面。
[表20]
圆锥常数(K) 第四系数(A) 第六系数(B) 第八系数(C) 第十系数(D) 第十二系数(E)
S4 0 0.000635779 -3.37E-05 -3.03E-06 -1.12E-06 (1.1)0E(-07)
S5 0 0.000954221 -1.28E-06 -9.04E-06 -1.29E-07 4.93E-08
S6 0 0.000729294 6.23E-06 4.76E-06 -3.62E-06 4.47E-07
S7 0 -2.54065E-05 -1.60E-05 7.30E-07 7.67E-07 2.38E-07
S9 0 -0.000446111 -1.80E-05 -2.82E-06 -9.16E-07 3.34E-08
S10 0 0.000274266 -1.60E-05 -4.55E-07 -4.24E-07 -1.59E-07
S11 0 -3.61E-04 -1.95E-05 -2.95E-06 -6.71E-07 8.96E-08
S12 0 -7.11911E-06 -2.15E-05 -5.05E-06 8.04E-08 -7.97E-09
S13 0 -1.57883E-05 -3.65E-06 -1.12E-06 5.44E-08 3.74E-09
S14 0 8.26479E-05 2.76E-05 -1.17E-06 2.36E-07 4.49E-09
此外,如上所述配置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具有图18和图20中所示的像差特性。
根据上述示例,光学成像系统可以通过改变焦距来实现变焦功能。
虽然本公开包括特定的示例,但是对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这些示例中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本文中描述的示例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而不是出于限制的目的。每个示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被认为可应用于其它示例中的类似特征或方面。如果所描述的技术以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如果所描述的系统、架构、设备或电路中的组件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由其它组件或其等同物替换或补充,则可以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是由详细描述来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并且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将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公开中。

Claims (18)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透镜,沿着光轴设置;
第一反射构件,设置在所述多个透镜的物侧处;以及
多个反射构件,设置在所述多个透镜的像侧处;
其中,所述多个透镜中的至少一个是具有可变焦距的可变透镜,以及
其中,所述多个反射构件中的每个配置成随着所述可变透镜的焦距改变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透镜配置成随着所述焦距改变而具有第一焦距或第二焦距,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焦距为正且所述第二焦距为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透镜包括液体透镜和附接到所述液体透镜的像侧表面的平面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是可变的,并且所述液体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是可变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透镜配置成随着所述焦距改变而具有第一焦距或第二焦距,所述第一焦距为正,并且所述第二焦距为负,
其中,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所述第一焦距时,所述液体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正,
其中,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所述第二焦距时,所述液体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负,以及
其中,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所述第二焦距时,所述液体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小于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所述第一焦距时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透镜包括从所述物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以及
其中,所述可变透镜是所述第二透镜或所述第六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透镜是所述第二透镜,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以及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透镜是所述第六透镜,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以及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反射构件包括第二反射构件和第三反射构件,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反射构件包括配置成在垂直于所述多个透镜的光轴的方向上反射光的反射表面,以及所述第三反射构件包括配置成在平行于所述多个透镜的光轴的方向上反射由所述第二反射构件反射的光的反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构件和所述第三反射构件配置成一起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10<fv_1/D6R_1,其中,fv_1是所述可变透镜的第一焦距,以及D6R_1是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所述第一焦距时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最后透镜到所述多个反射构件之中最邻近所述最后透镜的反射构件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15<fv_2/D6R_2<-3,其中,fv_2是所述可变透镜的第二焦距,以及D6R_2是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所述第二焦距时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最后透镜到所述多个反射构件之中最邻近所述最后透镜的反射构件的在所述光轴上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7<(fv_1×D6R_2)/(fv_2×D6R_1)<-1,其中,fv_1是所述可变透镜的第一焦距,fv_2是所述可变透镜的第二焦距,D6R_1是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所述第一焦距时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最后透镜到所述多个反射构件之中最邻近所述最后透镜的反射构件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以及D6R_2是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所述第二焦距时从所述最后透镜到最邻近所述最后透镜的所述反射构件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3<fv_2/fv_1<0,其中,fv_1是所述可变透镜的第一焦距,fv_2是所述可变透镜的第二焦距,所述第一焦距为正,并且所述第二焦距为负。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3<D6R_2/D6R_1<6,其中,D6R_1是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最后透镜到所述多个反射构件之中最邻近所述最后透镜的反射构件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以及D6R_2是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从所述最后透镜到最邻近所述最后透镜的所述反射构件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焦距为正且所述第二焦距为负。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0<L1/TTL1<1,其中,L1是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的线性距离,以及TTL1是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所述第一焦距时从所述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所述成像表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0<L2/TTL2<1,其中,L2是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的线性距离,以及TTL2是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所述第二焦距时从所述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所述成像表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1<(L1×TTL2)/(L2×TTL1)<3,其中,L1是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第一焦距时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从所述多个透镜中的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成像表面的线性距离,L2是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第二焦距时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从所述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所述成像表面的线性距离,TTL1是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所述第一焦距时从所述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所述成像表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以及TTL2是当所述可变透镜具有所述第二焦距时从所述最前透镜的物侧表面到所述成像表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CN202122051235.1U 2021-02-19 2021-08-27 光学成像系统 Active CN21581352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22588 2021-02-19
KR1020210022588A KR102597158B1 (ko) 2021-02-19 2021-02-19 촬상 광학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13521U true CN215813521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528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4091.5A Pending CN114967046A (zh) 2021-02-19 2021-08-27 光学成像系统
CN202122051235.1U Active CN215813521U (zh) 2021-02-19 2021-08-27 光学成像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4091.5A Pending CN114967046A (zh) 2021-02-19 2021-08-27 光学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68971A1 (zh)
KR (1) KR102597158B1 (zh)
CN (2) CN114967046A (zh)
TW (1) TWI7923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7046A (zh) * 2021-02-19 2022-08-3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62866B1 (ko) * 2022-11-11 2024-05-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4560A (ja) * 1992-12-25 1994-07-15 Ricoh Co Ltd 変倍撮影光学系
JP2004198636A (ja) * 2002-12-17 2004-07-15 Olympus Corp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装置
WO2010103948A1 (ja) * 2009-03-10 2010-09-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TW201632949A (zh) * 2014-08-29 2016-09-16 伊奧克里公司 捕捉在一可攜式電子器件上之影像之影像轉向
JP2017003810A (ja) * 2015-06-11 2017-01-05 ソニー・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気レンズ、光学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WO2018066675A1 (ja) * 2016-10-06 2018-04-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変倍投影光学系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7493409B (zh) * 2017-07-18 2020-05-1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变焦的摄像模组和移动终端
TWI637207B (zh) * 2017-09-22 2018-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WO2019074361A1 (en) * 2017-10-09 2019-04-18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REFOCUSING DEVICE
CN113287049A (zh) * 2019-01-07 2021-08-2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图像捕获透镜
TWI704389B (zh) * 2019-08-14 2020-09-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0879454A (zh) * 2019-12-25 2020-03-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KR102597158B1 (ko) * 2021-02-19 2023-1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7046A (zh) * 2021-02-19 2022-08-3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68971A1 (en) 2022-08-25
TW202323897A (zh) 2023-06-16
KR102597158B1 (ko) 2023-11-02
CN114967046A (zh) 2022-08-30
KR20220118762A (ko) 2022-08-26
TWI792397B (zh) 2023-02-11
TW202234110A (zh) 2022-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4950B (zh)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CN215340513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5813521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133821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4779451B (zh) 相机模块及包括相机模块的电子设备
CN216310394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3703130B (zh) 相机模块及终端设备
CN112444951B (zh)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TWI839063B (zh) 光學成像系統
CN220526088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8866201U (zh) 成像透镜系统、相机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CN218181197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20491110U (zh)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CN219302748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6661112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4994870A (zh) 成像透镜系统、相机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CN118068548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6300013A (zh) 光学成像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6953894A (zh) 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15437119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6165776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5598813A (zh) 光学成像系统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