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3498U - 一种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13498U
CN215813498U CN202121235581.9U CN202121235581U CN215813498U CN 215813498 U CN215813498 U CN 215813498U CN 202121235581 U CN202121235581 U CN 202121235581U CN 215813498 U CN215813498 U CN 215813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pacer
support
equal
imag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355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斌全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355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13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13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13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设置在所述镜筒(1)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件(2);所述透镜组件(2)包括:支撑隔圈(21)和与所述支撑隔圈(21)同轴设置的透镜(22);所述透镜(22)周向外侧的第一透镜配合面(221)与所述支撑隔圈(21)周向内侧的第一隔圈配合面(211)相贴合或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通过设计包含有镜片和支撑隔圈的透镜组件,通过这些透镜组件、镜筒等部件的配合设置显著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的组装安定性和特殊环境下的服役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成像产品向着集成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要求与其相匹配的成像镜头在保证成像品质的前提下总体高度尽可能地小,以减小整个成像模组的空间占比。同时,对于搭载在手机等数码产品上的主摄摄像头,大像面、高像素的成像技术也愈发成为各终端厂家竞争的核心战场之一。
为匹配更大的像面要求和更小的镜头高度要求,则要求设计时需重点关注TTLRatio这一重要参数,TTL Ratio=TTL/H,其中,TTL为镜头高度、H为芯片对角尺寸,并且当TTL Ratio越小,设计和制造难度也会越高,往往需要设计成某相邻镜片的口径差异较大的镜头才能满足镜头高解像力的要求,这种相邻镜片口径差明显大于传统镜头,在组装性能、特殊环境下的服役性能(如:湿度85%、温度85℃放置1000小时等环境下镜头性能还能满足设计要求)常常表现不佳,严重影响镜头的成像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解决镜头性能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设置在所述镜筒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件;
所述透镜组件包括:支撑隔圈和与所述支撑隔圈同轴设置的透镜;
所述透镜周向外侧的第一透镜配合面与所述支撑隔圈周向内侧的第一隔圈配合面相贴合或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透镜组件的轴向,所述支撑隔圈的一侧支撑环面上与所述支撑隔圈同轴的设置有连接凸台,所述第一隔圈配合面位于所述连接凸台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凸台为环形凸台或者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凸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凸台的轴向高度h满足:0.08mm≤h≤1.5mm;
所述连接凸台的径向宽度d满足:d≥0.08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凸台采用多个等间隔角度的设置的弧形凸台构成,所述弧形凸台至少为三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透镜与所述支撑隔圈满足:r≥R,其中,r为所述透镜的半口径,R为所述连接凸台上第一隔圈配合面的半口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撑环面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透镜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沿所述支撑隔圈的径向,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凸台的两侧;
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隔圈配合面相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连接凸台周向外侧的第二隔圈配合面相连接;
沿所述透镜的轴向,所述透镜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抵靠的第二透镜配合面;
所述第一透镜配合面在子午截面上的宽度为d1,所述第二透镜配合面在子午截面上的宽度为d2,所述第一隔圈配合面在子午截面上的宽度为D1,所述第一支撑部在子午截面上的宽度为D2,其满足:D1≥d1≥0.05mm,0.5d2<D2<3d2,D2≥0.06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撑隔圈的周向外侧还设置有第三隔圈配合面;
所述镜筒设置有与所述支撑隔圈相连接的配合柱面;
所述第三隔圈配合面与所述配合柱面相贴合或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隔圈配合面的最大半口径为r1,所述配合柱面的最大半口径为R1,其满足:r1≥R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镜筒的轴向,在所述镜筒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承靠面,以及用于辅助承靠所述支撑隔圈的辅助承靠面;
所述第一承靠面与所述辅助承靠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为y,所述第一承靠面与所述支撑隔圈上所述连接凸台的凸台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为x,则满足:x≥y。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承靠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轴向距离为k,所述第一承靠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轴向距离为m,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隔圈远离所述连接凸台的一侧的第四隔圈配合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为n,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四隔圈配合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为L,则满足:m+n+0.001mm<k+L≤m+n。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透镜的轴向,所述透镜远离所述第二透镜配合面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透镜配合面;
所述第三透镜配合面的子午截面宽度为d3,所述第四隔圈配合面的子午截面宽度为D3,其满足:D3≥0.05mm,d3≥0.07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透镜包括光学有效部分和连接所述光学有效部分的非光学有效部分;
所述第一透镜配合面、所述第二透镜配合面和所述第三透镜配合面设置于所述非光学有效部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有效部分对波段在420nm-750nm的光的通过率满足:T≥8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有效部分对波段在420nm-750nm的光的通过率满足:T≥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有效部分的表面镀有至少一层增透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隔圈配合面为圆柱面或圆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通过设计包含有镜片和支撑隔圈的透镜组件,通过这些透镜组件、镜筒等部件的配合设置显著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的组装安定性和特殊环境下的服役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在镜筒中安装由支撑隔圈和透镜构成的透镜组件既保证了透镜的稳定安装,又保证了透镜组件与镜筒的稳定安装,保证了镜头整体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透镜与支撑隔圈之间采用贴合或过盈配合的方式保证了透镜与支撑隔圈的固定连接,以保证透镜与支撑隔圈的同轴精度,进一步有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像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若通过将透镜的半口径与第一隔圈配合面的半口径设置为一致的,这样有利于透镜的第一透镜配合面与支撑隔圈周向内侧的第一隔圈配合面的贴合,并且能够有效保证贴合过程的同轴精度。若将透镜的半口径设置为大于第一隔圈配合面的半口径,这样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透镜与支撑隔圈的机械固定,可有效节省粘接等的过程,不仅能够节省安装步骤,还能有效保证连接后的同轴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采用贴合或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实现支撑隔圈与镜筒的连接,有效保证了连接的稳定和同轴精度,对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成像质量有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若通过将第三隔圈配合面的半口径与配合柱面的半口径设置为一致的,这样有利于支撑隔圈与镜筒的贴合,并且能够有效保证贴合过程的同轴精度。若将第三隔圈配合面的半口径设置为大于配合柱面的半口径,这样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支撑隔圈与镜筒的机械固定,可有效节省粘接等的过程,不仅能够节省安装步骤,还能有效保证连接后的同轴精度。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的主视图;
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镜组件的主视图;
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镜组件的结构图;
图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撑隔圈的结构图;
图5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撑隔圈的立体图;
图6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撑隔圈的结构图;
图7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撑隔圈的剖视图;
图8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镜组件的拆分结构图;
图9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镜的结构图;
图10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镜筒的结构图;
图1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的结构图;
图1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的结构图;
图1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镜的组成结构图;
图1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镜的镀膜结构图;
图15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图;
图16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结构图;
图17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结构图;
图18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结构图;
图19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结构图;
图20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设置在镜筒1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件2。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组件2包括:支撑隔圈21和与支撑隔圈21同轴设置的透镜22。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22周向外侧的第一透镜配合面221与支撑隔圈21周向内侧的第一隔圈配合面211相贴合或过盈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在镜筒中安装由支撑隔圈和透镜构成的透镜组件既保证了透镜的稳定安装,又保证了透镜组件与镜筒的稳定安装,保证了镜头整体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上述设置,透镜与支撑隔圈之间采用贴合或过盈配合的方式保证了透镜与支撑隔圈的固定连接,以保证透镜与支撑隔圈的同轴精度,进一步有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像效果。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透镜组件2的轴向,支撑隔圈21的一侧支撑环面212上与支撑隔圈21同轴的设置有连接凸台213,第一隔圈配合面211位于连接凸台213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接凸台213为环形凸台(参见图5)或者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凸台(参见图6)。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接凸台213的轴向高度h满足:0.08mm≤h≤1.5mm;连接凸台213的径向宽度d满足:d≥0.08mm。
通过上述设置,在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精度的情况下,还有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高质量成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接凸台213采用多个等间隔角度的设置的弧形凸台构成,弧形凸台至少为三个。参见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弧形凸台设置有四个,四个弧形凸台分别设置在以中心角为90°的区域内。当然,弧形凸台还可以设置为三个,这三个弧形凸台分别设置在以中心角为120°的区域内。此外,弧形凸台的数量还可以是五个、六个等,这样可以以不同的中心角度进行区域划分,以实现各弧形凸台的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弧形凸台的设置参数(如宽度、高度、半径等)均为一致的。
结合图2、图3、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透镜22与支撑隔圈21满足:r≥R,其中,r为透镜22的半口径,R为连接凸台213上第一隔圈配合面211的半口径。
通过上述设置,若通过将透镜的半口径与第一隔圈配合面的半口径设置为一致的,这样有利于透镜的第一透镜配合面221与支撑隔圈21周向内侧的第一隔圈配合面211的贴合,并且能够有效保证贴合过程的同轴精度。若将透镜的半口径设置为大于第一隔圈配合面的半口径,这样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透镜与支撑隔圈的机械固定,可有效节省粘接等的过程,不仅能够节省安装步骤,还能有效保证连接后的同轴精度。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撑环面212包括用于支撑透镜22的第一支撑部2121和第二支撑部2122。在本实施方式中,沿支撑隔圈21的径向,第一支撑部2121和第二支撑部2122分别位于连接凸台213的两侧;第一支撑部2121与第一隔圈配合面211相连接;第二支撑部2122与连接凸台213周向外侧的第二隔圈配合面214相连接。
结合图3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沿透镜22的轴向,透镜22设置有与第一支撑部2121相抵靠的第二透镜配合面222。
结合图3、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配合面221在子午截面上的宽度为d1,第二透镜配合面222在子午截面上的宽度为d2,第一隔圈配合面211在子午截面上的宽度为D1,第一支撑部2121在子午截面上的宽度为D2,其满足:D1≥d1≥0.05mm,0.5d2<D2<3d2,D2≥0.06mm。
通过上述设置,在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精度的情况下,还有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高质量成像。
如图4和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撑隔圈21的周向外侧还设置有第三隔圈配合面215。在本实施方式中,镜筒1设置有与支撑隔圈21相连接的配合柱面11;第三隔圈配合面215与配合柱面11相贴合或过盈配合。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三隔圈配合面215的最大半口径为r1,配合柱面11的最大半口径为R1,其满足:r1≥R1。
通过上述设置,采用贴合或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实现支撑隔圈与镜筒的连接,有效保证了连接的稳定和同轴精度,对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成像质量有益。
通过上述设置,若通过将第三隔圈配合面的半口径与配合柱面的半口径设置为一致的,这样有利于支撑隔圈与镜筒的贴合,并且能够有效保证贴合过程的同轴精度。若将第三隔圈配合面的半口径设置为大于配合柱面的半口径,这样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支撑隔圈与镜筒的机械固定,可有效节省粘接等的过程,不仅能够节省安装步骤,还能有效保证连接后的同轴精度。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镜筒1的轴向,支撑隔圈21的第二支撑部2122与镜筒1内的主承靠面14相抵靠。沿镜筒1的轴向,在镜筒1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承靠面12,用于辅助承靠支撑隔圈21的辅助承靠面13,以及用于主承靠支撑隔圈21的主承靠面14。参见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承靠面12与辅助承靠面13之间的轴向距离为y,第一承靠面12与支撑隔圈21上连接凸台213的凸台面2131之间的轴向距离为x,则满足:x≥y。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承靠面12、辅助承靠面13、主承靠面14的环宽大于0.05mm。
通过上述设置,在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精度的情况下,还有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高质量成像。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承靠面12与第二支撑部2122之间的轴向距离为k,第一承靠面12与第一支撑部2121之间的轴向距离为m,第一支撑部2121与支撑隔圈21远离连接凸台213的一侧的第四隔圈配合面216之间的轴向距离为n,第二支撑部2122与第四隔圈配合面216之间的轴向距离为L,则满足:m+n+0.001mm<k+L≤m+n。
通过上述设置,在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精度的情况下,还有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高质量成像。
结合图3、图8和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透镜22的轴向,透镜22远离第二透镜配合面222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透镜配合面22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配合面223的子午截面宽度为d3,第四隔圈配合面216的子午截面宽度为D3,其满足:D3≥0.05mm,d3≥0.07mm。
通过上述设置,在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精度的情况下,还有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高质量成像。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透镜22包括光学有效部分和连接光学有效部分的非光学有效部分。参见图9所示,第一透镜配合面221、第二透镜配合面222和第三透镜配合面223设置于非光学有效部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光学有效部分对波段在420nm-750nm的光的通过率满足:T≥85%。进一步的,光学有效部分对波段在420nm-750nm的光的通过率满足:T≥90%。其中,光学有效部分的表面镀有至少一层增透膜(参见图14所示)。
通过上述设置,有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高质量成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中包含至少一个透镜组件2。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举例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设置在镜筒1中的一个透镜组件2,以及多个独立透镜。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组件2中的支撑隔圈21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在支撑隔圈21上设置的连接凸台213为直凸台(即连接凸台在径向的第一隔圈配合面211和第二隔圈配合面214均为圆柱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镜筒1的辅助承靠面13与透镜组件2之间设置有隔片,连接凸台213的凸台面2131与隔片相抵靠,同时透镜22的第三透镜配合面223与隔片相抵靠。在镜筒1内的透镜组件2的前后均设置有独立的透镜,进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
实施例2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设置在镜筒1中的一个透镜组件2,以及多个独立透镜。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组件2中的支撑隔圈21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在支撑隔圈21上设置的连接凸台213为斜凸台(即连接凸台在径向的第一隔圈配合面211为圆柱面,第二隔圈配合面214为圆锥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镜筒1的辅助承靠面13与透镜组件2之间设置有隔片,连接凸台213的凸台面2131与隔片不接触,同时透镜22的第三透镜配合面223与隔片相抵靠。在镜筒1内的透镜组件2的前后均设置有独立的透镜,进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
实施例3
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设置在镜筒1中的一个透镜组件2,以及多个独立透镜。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组件2中的支撑隔圈21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在支撑隔圈21上设置的连接凸台213为直凸台(即连接凸台在径向的第一隔圈配合面211和第二隔圈配合面214均为圆柱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镜筒1的辅助承靠面13与透镜组件2之间设置有隔片,连接凸台213的凸台面2131与隔片不接触,同时透镜22的第三透镜配合面223与隔片相抵靠。在镜筒1内的透镜组件2的前后均设置有独立的透镜,进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
实施例4
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设置在镜筒1中的一个透镜组件2,以及多个独立透镜。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组件2中的支撑隔圈21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在支撑隔圈21上设置的连接凸台213为直凸台(即连接凸台在径向的第一隔圈配合面211和第二隔圈配合面214均为圆柱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镜筒1的辅助承靠面13与透镜组件2之间设置有隔片,连接凸台213的凸台面2131与隔片相抵靠,同时透镜22的第三透镜配合面223与隔片相抵靠。在镜筒1内的透镜组件2的前后均设置有独立的透镜,进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
实施例5
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设置在镜筒1中的一个透镜组件2,以及多个独立透镜。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组件2中的支撑隔圈21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在支撑隔圈21上设置的连接凸台213为斜凸台(即连接凸台在径向的第一隔圈配合面211为圆柱面,第二隔圈配合面214为圆锥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镜筒1的辅助承靠面13与透镜组件2之间设置有隔片,连接凸台213的凸台面2131与隔片不接触,同时透镜22的第三透镜配合面223与隔片相抵靠。在镜筒1内的透镜组件2的前后均设置有独立的透镜,进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
实施例6
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设置在镜筒1中的一个透镜组件2,以及多个独立透镜。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组件2中的支撑隔圈21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在支撑隔圈21上设置的连接凸台213为直凸台(即连接凸台在径向的第一隔圈配合面211和第二隔圈配合面214均为圆柱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镜筒1的辅助承靠面13与透镜组件2之间设置有隔片,连接凸台213的凸台面2131与隔片不接触,同时透镜22的第三透镜配合面223与隔片相抵靠。在镜筒1内的透镜组件2的前后均设置有独立的透镜,进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的例子,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1),设置在所述镜筒(1)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组件(2);
所述透镜组件(2)包括:支撑隔圈(21)和与所述支撑隔圈(2 1)同轴设置的透镜(22);
所述透镜(22)周向外侧的第一透镜配合面(221)与所述支撑隔圈(21)周向内侧的第一隔圈配合面(211)相贴合或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透镜组件(2)的轴向,所述支撑隔圈(21)的一侧支撑环面(212)上与所述支撑隔圈(21)同轴的设置有连接凸台(213),所述第一隔圈配合面(211)位于所述连接凸台(2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台(213)为环形凸台或者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台(213)的轴向高度h满足:0.08mm≤h≤1.5mm;
所述连接凸台(213)的径向宽度d满足:d≥0.08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台(213)采用多个等间隔角度的设置的弧形凸台构成,所述弧形凸台至少为三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22)与所述支撑隔圈(21)满足:r≥R,其中,r为所述透镜(22)的半口径,R为所述连接凸台(213)上第一隔圈配合面(211)的半口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面(212)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透镜(22)的第一支撑部(2121)和第二支撑部(2122);
沿所述支撑隔圈(21)的径向,所述第一支撑部(2121)和第二支撑部(2122)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凸台(213)的两侧;
所述第一支撑部(2121)与所述第一隔圈配合面(211)相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部(2122)与所述连接凸台(213)周向外侧的第二隔圈配合面(214)相连接;
沿所述透镜(22)的轴向,所述透镜(2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21)相抵靠的第二透镜配合面(222);
所述第一透镜配合面(221)在子午截面上的宽度为d1,所述第二透镜配合面(222)在子午截面上的宽度为d2,所述第一隔圈配合面(211)在子午截面上的宽度为D1,所述第一支撑部(2121)在子午截面上的宽度为D2,其满足:D1≥d1≥0.05mm,0.5d2<D2<3d2,D2≥0.06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隔圈(21)的周向外侧还设置有第三隔圈配合面(215);
所述镜筒(1)设置有与所述支撑隔圈(21)相连接的配合柱面(11);
所述第三隔圈配合面(215)与所述配合柱面(11)相贴合或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圈配合面(215)的最大半口径为r1,所述配合柱面(11)的最大半口径为R1,其满足:r1≥R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镜筒(1)的轴向,在所述镜筒(1)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承靠面(12),以及用于辅助承靠所述支撑隔圈(21)的辅助承靠面(13);
所述第一承靠面(12)与所述辅助承靠面(13)之间的轴向距离为y,所述第一承靠面(12)与所述支撑隔圈(21)上所述连接凸台(213)的凸台面(2131)之间的轴向距离为x,则满足:x≥y。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靠面(1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122)之间的轴向距离为k,所述第一承靠面(12)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21)之间的轴向距离为m,所述第一支撑部(2121)与所述支撑隔圈(21)远离所述连接凸台(213)的一侧的第四隔圈配合面(216)之间的轴向距离为n,所述第二支撑部(2122)与所述第四隔圈配合面(216)之间的轴向距离为L,则满足:m+n+0.001mm<k+L≤m+n。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透镜(22)的轴向,所述透镜(22)远离所述第二透镜配合面(222)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透镜配合面(223);
所述第三透镜配合面(223)的子午截面宽度为d3,所述第四隔圈配合面(216)的子午截面宽度为D3,其满足:D3≥0.05mm,d3≥0.07m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22)包括光学有效部分和连接所述光学有效部分的非光学有效部分;
所述第一透镜配合面(221)、所述第二透镜配合面(222)和所述第三透镜配合面(223)设置于所述非光学有效部分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有效部分对波段在420nm-750nm的光的通过率满足:T≥8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有效部分对波段在420nm-750nm的光的通过率满足:T≥9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有效部分的表面镀有至少一层增透膜。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圈配合面(214)为圆柱面或圆锥面。
CN202121235581.9U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成像镜头 Active CN215813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5581.9U CN215813498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5581.9U CN215813498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13498U true CN215813498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75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35581.9U Active CN215813498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134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0623B2 (en) Connecting method or lenses for an imaging-device, lens unit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connection method and imaging-device comprising the lens unit
US9507118B2 (en) Lens module
CN208636520U (zh) 镜头模组
US11029481B2 (en) Lens module
US20170139173A1 (en) Lens Module
CN111522115B (zh) 一种大通光长焦距高清定焦镜头及其成像方法
CN208636521U (zh) 镜头模组
CN215813498U (zh) 一种成像镜头
CN209387979U (zh) 镜头模组
WO2020108104A1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113296222A (zh) 成像镜头
CN113296219A (zh) 一种成像镜头
US8351140B2 (en) Lens barrel and lens module
CN111999839A (zh) 镜筒、光学成像镜头和电子装置
CN218298627U (zh) 一种中置液体镜头的光学成像镜头
CN212111945U (zh) 成像镜头
CN216351485U (zh) 一种超广角鱼眼镜头
CN212379630U (zh) 一种大通光长焦距高清定焦镜头
CN210351355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0090781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960768A (zh) 一种超广角鱼眼镜头
CN215067481U (zh) 隔圈和成像镜头
CN215813496U (zh) 成像镜头
CN215575872U (zh) 成像镜头
CN101526655A (zh) 镜片及镜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