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0395U - 改良型集液槽及多流道液冷排 - Google Patents

改良型集液槽及多流道液冷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10395U
CN215810395U CN202120356694.8U CN202120356694U CN215810395U CN 215810395 U CN215810395 U CN 215810395U CN 202120356694 U CN202120356694 U CN 202120356694U CN 215810395 U CN215810395 U CN 215810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alandria
liquid collecting
plat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5669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崇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35669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10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10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10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良型集液槽及多流道液冷排,改良型集液槽包括槽体和装设于槽体内的隔液板;槽体具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端面板和周侧板,端面板和周侧板围构形成有集液腔室,周侧板具有位于端面板一对侧的两个侧板部,沿一侧板部、端面板、另一侧板部的内壁面依次延伸形成有U形凸条,U形凸条间距设两个为一组形成插槽;隔液板自开口处正对插槽插入,隔液板密封连接于U形凸条,将集液腔室隔设成多个分集液腔室;其集液槽结构强度好,表面一致性佳,分隔密封性好,使各分集液腔室的液体不会相互混合,且易于生产制作,适于推广应用;以及,多流道液冷排,延长了液体在液冷排中的流动行程,使液体能够有效充分降温散热,产品整体散热效果非常好。

Description

改良型集液槽及多流道液冷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改良型集液槽及多流道液冷排。
背景技术
液冷散热器是指使用液体在泵的带动下强制循环带走散热器的热量,与风冷相比具有安静、降温稳定、对环境依赖小等优点。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与其中散热液(液或其它液体)流速成正比,制冷液的流速又与制冷系统液泵功率相关。而且液的热容量大,这就使得液冷制冷系统有着很好的热负载能力。
目前的液冷散热器通常由液冷排、液冷头和液管组成,液管连接于液冷排和液冷头之间,利用液管使得液冷排和液冷头内的液循环流动,液在液冷头上吸收热量后,进入液冷排上进行散热,散热后的液回流至液冷头内。
现有技术中,液冷散热器的液冷排其流道呈U形,使得液在液冷排中的流动行程较短,使液不能有效降温散热。因此,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多流道液冷排技术方案,同时,针对多流道液冷排的集液槽也需改进,如何提供一种分隔密封性好、表面一致性佳、各分集液腔室的液体不会相互混合、易于生产制作的集液槽,也成为了亟需研究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流道液冷排,其集液槽结构强度好,表面一致性佳,分隔密封性好,使各分集液腔室的液体不会相互混合,且易于生产制作,适于推广应用;
其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流道液冷排,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液冷排不能对液体进行有效降温散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型集液槽,包括有槽体和装设于槽体内的隔液板;其中:
所述槽体具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端面板和周侧板,所述周侧板自端面板周缘一体同向延伸设置,所述端面板和周侧板围构形成有集液腔室,所述周侧板的延伸末端形成集液腔室的开口;所述周侧板具有位于端面板一对侧的两个侧板部,沿一侧板部、端面板、另一侧板部的内壁面依次延伸形成有U形凸条,所述U形凸条间距布置两个为一组,该两个U形凸条之间形成有插槽;
所述隔液板自开口处正对插槽插入,且,所述隔液板密封连接于U形凸条,以将集液腔室隔设成位于隔液板两侧的分集液腔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液板插入插槽内后,通过铆压两个U形凸条的外侧使两者对隔液板相向夹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槽体为散热金属材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液板插入插槽内后,通过过炉高温焊接使两个U形凸条紧固于隔液板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液板为可焊接的复合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液板具有3003不锈铝底材和复合于3003不锈铝底材表面的4343铝合金介质层;过炉高温时,所述隔液板通过表面的4343铝合金介质层与插槽内壁面形成焊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槽体为冷锻成型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液板密封连接于U形凸条后,隔液板于开口处凸露于周侧板的延伸末端。
一种多流道液冷排,包括有并排布置的复数组排管,于复数组排管的两端分别组装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为前面任一项所述的改良型集液槽;在槽体的集液腔室开口处密封装设有槽盖,所述隔液板密封连接于槽盖内壁面,所述槽盖上对应各分集液腔室分别设置有安装孔,复数组排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相应安装孔以连通相应分集液腔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管布置有六组,分别定义为第一排管、第二排管、第三排管、第四排管、第五排管及第六排管;
于复数组排管的两端组装的集液槽分别定义为第一集液槽、第二集液槽;所述第一集液槽设置有三组U形凸条、插槽及隔液板,以将第一集液槽分隔形成有第一分集液腔室、第二分集液腔室、第三分集液腔室及四分集液腔室,所述第一集液槽的槽体设置有对应连通第一分集液腔室的进液口、设置有对应连通第四分集液腔室的出液口;所述第二集液槽设置有两组U形凸条、插槽及隔液板,以将第二集液槽分隔形成有第五分集液腔室、第六分集液腔室及第七分集液腔室,所述第一集液槽的隔液板与第二集液槽的隔液板彼此错位布置;
该第一至第六排管上均设置有散热鳍片;该第一排管的一端部第一分集液腔室连通,第一排管的另一端部与第五分集液腔室连通;该第二排管的一端部与第二分集液腔室连通,第二排管的另一端部与第五分集液腔室连通;该第三排管的一端部与第二分集液腔室连通,第三排管的另一端部与第六分集液腔室连通;该第四排管的一端部与第三分集液腔室连通,第四排管的另一端部与第六分集液腔室连通;该第五排管的一端部与第三分集液腔室连通,第五排管的另一端部与第七分集液腔室连通;该第六排管的一端部与第四分集液腔室连通,第六排管的另一端部与第七分集液腔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其主要是通过在槽体内壁面依次延伸形成有U形凸条,将U形凸条间距布置两个为一组,该两个U形凸条之间形成有插槽;将隔液板自开口处正对插槽插入,且,所述隔液板密封连接于U形凸条,以将集液腔室隔设成位于隔液板两侧的分集液腔室。该种集液槽结构强度好,表面一致性佳,分隔密封性好,使各分集液腔室的液体不会相互混合,且易于生产制作,适于推广应用;
以及,多流道液冷排应用了改良型集液槽,使得本产品中的流道呈多个依次连接的多个迂回结构,有效延长了液体在液冷排中的流动行程,使液体能够有效充分降温散热,产品整体散热效果非常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集液槽立体示图;图2是图1中K向视图;
图3是图2中A-A截面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集液槽分解示图;
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图;
图6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多流道液冷排立体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多流道液冷排分解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槽体1、隔液板2、端面板21、侧板部22、U形凸条23、插槽24、第一排管31、第二排管32、第三排管33、第四排管34、第五排管35、第六排管36、第一集液槽100、第一分集液腔室101、第二分集液腔室102、第三分集液腔室103、四分集液腔室104、进液口1011、出液口1041、第二集液槽200、第五分集液腔室201、第六分集液腔室202、第七分集液腔室203、复数组排管30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介绍一种改良型集液槽,包括有槽体1和装设于槽体1内的隔液板2;其中:
所述槽体1具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端面板21和周侧板,所述周侧板自端面板21周缘一体同向延伸设置,所述端面板21和周侧板围构形成有集液腔室,所述周侧板的延伸末端形成集液腔室的开口;所述周侧板具有位于端面板21一对侧的两个侧板部22,沿一侧板部22、端面板21、另一侧板部22的内壁面依次延伸形成有U形凸条23,所述U形凸条23间距布置两个为一组,该两个U形凸条23之间形成有插槽24;
所述隔液板2自开口处正对插槽插入,且,所述隔液板2密封连接于U形凸条,以将集液腔室隔设成位于隔液板2两侧的分集液腔室。所述隔液板2密封连接于U形凸条23后,隔液板2于开口处凸露于周侧板的延伸末端。
所述隔液板2密封连接于U形凸条23的实际加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将隔液板2插入插槽内后,通过铆压两个U形凸条23的外侧使两者对隔液板2相向夹紧,优选地,在铆压操作时,两个U形凸条23的外侧(也指两者的背向侧)受到相向挤压力,同时,在开口处对两个U形凸条23进行挤压;也可以采用高温焊接方式,将隔液板2插入插槽24内后,通过过炉高温焊接使两个U形凸条23紧固于隔液板2两侧,该种加工方式下,所述隔液板2为可焊接的复合材料,此处,优选隔液板2具有3003不锈铝底材和复合于3003不锈铝底材表面的4343铝合金介质层;过炉高温时,所述隔液板2通过表面的4343铝合金介质层与插槽24内壁面形成焊接。
在制作槽体1时,优选采用冷锻成型而成,采用散热金属材质为佳,例如:其可以选择不锈铝、铁或不锈钢等材质。
接着,请参照图7和图8所示,介绍一种多流道液冷排,包括有并排布置的复数组排管300,于复数组排管300的两端分别组装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为前述的改良型集液槽。在槽体1的集液腔室开口处密封装设有槽盖3,所述隔液板2密封连接于槽盖3内壁面,所述槽盖3上对应各分集液腔室分别设置有安装孔31,复数组排管300的两端分别连接相应安装孔31以连通相应分集液腔室。由于隔液板2于开口处凸露于周侧板的延伸末端,这样,在其组装于复数组排管的两端后,更好地确保密封组装,隔液板2的凸露端可以与复数组排管的两端形成密闭接触,可以更好地兼容集液槽、复数组排管的两端的制作尺寸误差。优选地,所述槽体1的周侧板伸入槽盖3内形成紧密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管布置有六组,分别定义为第一排管31、第二排管32、第三排管33、第四排管34、第五排管35及第六排管36;
于复数组排管的两端组装的集液槽分别定义为第一集液槽100、第二集液槽200;所述第一集液槽100设置有三组U形凸条23、插槽24及隔液板2,以将第一集液槽100分隔形成有第一分集液腔室101、第二分集液腔室102、第三分集液腔室103及四分集液腔室104,所述第一集液槽100的槽体1设置有对应连通第一分集液腔室101的进液口1011、设置有对应连通第四分集液腔室104的出液口1041;所述第二集液槽200设置有两组U形凸条23、插槽24及隔液板2,以将第二集液槽200分隔形成有第五分集液腔室201、第六分集液腔室202及第七分集液腔室203,所述第一集液槽100的隔液板2与第二集液槽200的隔液板2彼此错位布置;
该第一排管31、第二排管32、第三排管33、第四排管34、第五排管35及第六排管36上均设置有散热鳍片;该第一排管31的一端部第一分集液腔室101连通,第一排管31的另一端部与第五分集液腔室201连通;该第二排管32的一端部与第二分集液腔室102连通,第二排管32的另一端部与第五分集液腔室201连通;该第三排管33的一端部与第二分集液腔室102连通,第三排管33的另一端部与第六分集液腔室202连通;该第四排管34的一端部与第三分集液腔室103连通,第四排管34的另一端部与第六分集液腔室202连通;该第五排管35的一端部与第三分集液腔室103连通,第五排管35的另一端部与第七分集液腔室203连通;该第六排管36的一端部与第四分集液腔室104连通,第六排管36的另一端部与第七分集液腔室203连通。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如图7所示,温度较高的液体从进液口1011进入第一分集液腔室101,然后依次流经第一排管31、第五分集液腔室201、第二排管32、第二分集液腔室102、第三排管33、第六分集液腔室202、第四排管34、第三分集液腔室103、第五排管35、第七分集液腔室203、第四分集液腔104,最后从出液口1041输出,液体在流经第一分集液腔室101,然后依次流经第一排管31、第五分集液腔室201、第二排管32、第二分集液腔室102、第三排管33、第六分集液腔室202、第四排管34、第三分集液腔室103、第五排管35、第七分集液腔室203、第四分集液腔104的过程中温度逐步降低,从出液口1041输出的液体温度较低,达到很好的降温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在槽体内壁面依次延伸形成有U形凸条,将U形凸条间距布置两个为一组,该两个U形凸条之间形成有插槽;将隔液板自开口处正对插槽插入,且,所述隔液板密封连接于U形凸条,以将集液腔室隔设成位于隔液板两侧的分集液腔室。该种集液槽结构强度好,表面一致性佳,分隔密封性好,使各分集液腔室的液体不会相互混合,且易于生产制作,适于推广应用;
以及,多流道液冷排应用了改良型集液槽,使得本产品中的流道呈多个依次连接的多个迂回结构,有效延长了液体在液冷排中的流动行程,使液体能够有效充分降温散热,产品整体散热效果非常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改良型集液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槽体和装设于槽体内的隔液板;其中:
所述槽体具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端面板和周侧板,所述周侧板自端面板周缘一体同向延伸设置,所述端面板和周侧板围构形成有集液腔室,所述周侧板的延伸末端形成集液腔室的开口;所述周侧板具有位于端面板一对侧的两个侧板部,沿一侧板部、端面板、另一侧板部的内壁面依次延伸形成有U形凸条,所述U形凸条间距布置两个为一组,该两个U形凸条之间形成有插槽;
所述隔液板自开口处正对插槽插入,且,所述隔液板密封连接于U形凸条,以将集液腔室隔设成位于隔液板两侧的分集液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集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液板插入插槽内后,通过铆压两个U形凸条的外侧使两者对隔液板相向夹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型集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为散热金属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型集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液板插入插槽内后,过炉高温焊接使两个U形凸条紧固于隔液板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型集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液板为可焊接的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型集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液板具有3003不锈铝底材和复合于3003不锈铝底材表面的4343铝合金介质层;过炉高温时,所述隔液板通过表面的4343铝合金介质层与插槽内壁面形成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型集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为冷锻成型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集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液板密封连接于U形凸条后,隔液板于开口处凸露于周侧板的延伸末端。
9.一种多流道液冷排,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并排布置的复数组排管,于复数组排管的两端分别组装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改良型集液槽;在槽体的集液腔室开口处密封装设有槽盖,所述隔液板密封连接于槽盖内壁面,所述槽盖上对应各分集液腔室分别设置有安装孔,复数组排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相应安装孔以连通相应分集液腔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流道液冷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管布置有六组,分别定义为第一排管、第二排管、第三排管、第四排管、第五排管及第六排管;
于复数组排管的两端组装的集液槽分别定义为第一集液槽、第二集液槽;所述第一集液槽设置有三组U形凸条、插槽及隔液板,以将第一集液槽分隔形成有第一分集液腔室、第二分集液腔室、第三分集液腔室及四分集液腔室,所述第一集液槽的槽体设置有对应连通第一分集液腔室的进液口、设置有对应连通第四分集液腔室的出液口;所述第二集液槽设置有两组U形凸条、插槽及隔液板,以将第二集液槽分隔形成有第五分集液腔室、第六分集液腔室及第七分集液腔室,所述第一集液槽的隔液板与第二集液槽的隔液板彼此错位布置;
该第一至第六排管上均设置有散热鳍片;该第一排管的一端部第一分集液腔室连通,第一排管的另一端部与第五分集液腔室连通;该第二排管的一端部与第二分集液腔室连通,第二排管的另一端部与第五分集液腔室连通;该第三排管的一端部与第二分集液腔室连通,第三排管的另一端部与第六分集液腔室连通;该第四排管的一端部与第三分集液腔室连通,第四排管的另一端部与第六分集液腔室连通;该第五排管的一端部与第三分集液腔室连通,第五排管的另一端部与第七分集液腔室连通;该第六排管的一端部与第四分集液腔室连通,第六排管的另一端部与第七分集液腔室连通。
CN202120356694.8U 2021-02-09 2021-02-09 改良型集液槽及多流道液冷排 Active CN215810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6694.8U CN215810395U (zh) 2021-02-09 2021-02-09 改良型集液槽及多流道液冷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6694.8U CN215810395U (zh) 2021-02-09 2021-02-09 改良型集液槽及多流道液冷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10395U true CN215810395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61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56694.8U Active CN215810395U (zh) 2021-02-09 2021-02-09 改良型集液槽及多流道液冷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10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0540B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熱水冷排
CN105823360A (zh) 含错排热管阵列的板式换热器
CN215418156U (zh) 一种微通道铜铝复合铲齿液冷散热器
CN209930775U (zh) 一种复合式水冷散热器
CN105509513A (zh) 间壁式换热器
CN215810395U (zh) 改良型集液槽及多流道液冷排
CN112762752A (zh) 改良型集液槽及多流道液冷排
CN205537257U (zh) 一种含错排热管阵列的板式换热器
CN216288626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11702804U (zh)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
CN202602082U (zh) 半导体激光器液体制冷装置
CN110779371B (zh) 一种流体进出口优化分布的水冷管板式换热器
CN210537201U (zh) 一种基于相变液冷的液冷板及应用其的相变液冷散热系统
CN210224020U (zh) 一种集成微流道的末级功放散热结构
CN109520353B (zh) 应用于联合收割机的新型板翅式冷却器
CN210664082U (zh) 冷却器和具有其的空压机组
CN112408310A (zh) 一种圆形凹腔和水滴型肋柱结合的微通道散热器
CN214407068U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热水冷排
CN209896179U (zh) 一种液冷散热器
CN214307695U (zh) 一种串联式制冷换热器
CN220672682U (zh) 一种高效钎焊式口琴管冷板
CN221226366U (zh) 冷却板及供电设备
CN214223857U (zh) 一种带均配结构的空调换热器
CN219435958U (zh) 一种电池组液冷装置
CN114649280B (zh) 一种鱼鳃仿生结构微通道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