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9191U - 一种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9191U
CN215809191U CN202121935954.3U CN202121935954U CN215809191U CN 215809191 U CN215809191 U CN 215809191U CN 202121935954 U CN202121935954 U CN 202121935954U CN 215809191 U CN215809191 U CN 215809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lectric cabinet
heat exchanger
central ai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359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忠杰
仰小平
喻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359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9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9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9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循环回路,主体为外部换热器,一端为冷凝器冷却水进水口,另一端为冷却水出水口;外部换热器上还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内循环回路,其中:补水罐进水口与风机盘管的出水口连通,风机盘管的进水口与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外部换热器的进水口与板式换热器出水口连通,外部换热器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连通;内循环回路与外部换热器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可以解决传统冷却系统容易结垢、后期维护复杂、冷却水停水时有安全隐患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央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能效问题和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节能减排,追求能效比,中央空调越来越趋向变频化,变频柜的应用越来越多。而变频柜由于使用功率元件较多,发热量较大,一般占电柜功率的3%,所以变频柜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关注变频柜的冷却问题。一般功率350KW以下变频器使用风冷冷却,功率在350KW以上变频器使用水冷冷却,而市面上的冷却装置对现场水质要求高,且换热效率不高,在突然停水时容易造成变频器高温报警。
如图1传统冷水装置示意图所示,传统冷水装置通常包含:循环水泵、混水三通阀、控制器、出水电磁阀、温度传感器;传统水冷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现场冷却水容易结垢影响换热效果,时间长了管路及散热器需要更换。
现场冷却水温度需要稳定,如果冷却水温度过低进入电柜后,电柜换热装置容易凝露,如果冷却水温度过高进入电柜后,换热差,电柜容易高温
现场冷却水在机组运行期间停水,电柜温升急剧上升容易发生高温报警机组停机,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冷却系统容易结垢、后期维护复杂、冷却水停水时有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循环回路(220),主体为外部换热器(4),一端为冷凝器冷却水进水口,另一端为冷却水出水口;外部换热器(4)上还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内循环回路(110),由补水罐(1)、循环水泵(2)、风机盘管(3)、板式换热器(5)连接而成冷却换热管路,其中:补水罐(1)进水口与风机盘管(3)的出水口连通,风机盘管的进水口与循环水泵(2)的出水口连通,外部换热器(4)的进水口与板式换热器(5)出水口连通,外部换热器(4)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2)的进水口连通;内循环回路(110)与外部换热器(4)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补水罐(1)设置在电柜壳体(6)背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机盘管(3)设置在电柜壳体(6)内,且靠近电柜壳体(6)的顶部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板式换热器(5)内嵌设置在在电柜壳体(6)背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板式换热器(5)位于风机盘管(3)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循环水泵(2)固定安装在电柜壳体(6)底板上,并位于外部换热器(4)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循环水泵(2)固定在循环水泵安装架(7)上,循环水泵安装架(7)固定在电柜壳体(6)底板上,循环水泵安装架(7)横跨于外部换热器(4)上方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均通过软管(8)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柜壳体(6)内设置柜内控制器(9),柜内控制器(9)与循环水泵(2)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柜内控制器(9)和板式换热器(5)内置的温度传感器(10)信号端电连接。
内循环回路将电柜内器件损耗通过板式换热器以及风机盘管与外循环回路中的外部循环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运行中的电柜功率器件以及柜内环境温度进行双换热冷却降温。
系统上电后,内循环回路中循环水泵将补水罐内冷却液先送入风机盘管冷却,再流经板式换热器换热后将热量带出。进入板式散热器的冷却液经内置温度传感器测温,温度信号会上传至柜内控制器,柜内控制器处理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后,控制循环水泵的开启与停止,达到控制进入板式散热器的冷却液温度恒定的目的,从而保证电柜稳定带载运行时,电柜本体运行温度保持相对稳定。
相对于已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装置将换热系统分为外循环和内循环,外循环水不参与电柜换热,使用内循环水与电柜换热解决客户现场水质不好更换电柜换热装置问题,后期维护方便。
2.本装置设计外部换热装置,让外循环冷却水在外部换热器中充分与内循环交换热量,提高整个系统的换热效率。
3、本装置的外循环回路采用外循环冷却水,其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系统无需混水阀装置,可有效避免柜内冷凝的风险。
4、本装置内循环水温稳定,换热效果好,对电柜温度控制稳定。
5、本装置对柜内环境温度换热以及主要发热元器件同时换热设计,大大提高换热效率,大幅度降低柜内器件温升,对柜内器件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
6、本装置的风机盘管用于柜内环境温度冷却,对柜内发热器件换热有利。
7、本装置补水罐,当外循环水温度变化或者紧急停水情况下,补水罐中的冷却水可以保持一定的冷却效果,不会造成电柜温度急剧上升而报警或者引起安全问题。
8、整个系统无需额外混水阀三通阀调温等装置,使系统更加简化,可靠性及成本更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传统冷水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电柜壳体6内外设置有补水罐1、循环水泵2、风机盘管3、外部换热器4、板式换热器5、循环水泵安装架7。板式换热器5中内置的温度传感器10。壳体6中还包括电柜原有的柜内控制器9。。
具体地,补水罐1安装在壳体6背部,风机盘管3安装在壳体6内(图2局部剖视),循环水泵2固定在循环水泵安装架7上,外部换热器4安装在壳体6背部。板式换热器5内嵌安装在壳体6背部;循环水泵安装架7固定在壳体6底板上。
补水罐1右侧进水口通过软管8连接在风机盘管3的右侧风机盘管出水管32上;风机盘管进水管31通过软管8连接在循环水泵2的出水口上。
循环水泵2的进水口通过软管类循环水泵进水管21与外部换热器4左侧的外部换热器出水口连通。
外部换热器进水口通过软管类换热器进水管41与板式换热器5下部出水口连通,用于将内循环水引出而后经过外部换热器4排走。
板式换热器5的进水口通过板式换热器进水管51与补水罐1底部出水口连通。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为液冷两回路换热系统,液冷两回路分别为虚线框所框的内循环回路110和外循环回路220。
内循环回路110:补水罐1、循环水泵2、风机盘管3、板式换热器5连接而成后的管路分别与外部换热器4外部侧进出水口连接,构成内循环管路;
外循环回路220:冷凝器冷却水进水口水路进入外部换热器4,外部换热器4出口到冷凝器冷却水出水口,构成外循环管路。
内循环回路110将电柜内器件损耗通过板式换热器5以及风机盘管3与外循环回路220中的外部循环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运行中的电柜功率器件以及柜内环境温度进行双换热冷却降温。
系统上电后,内循环回路110中循环水泵2将补水罐1内冷却液先送入风机盘管3冷却,再流经板式换热器5换热后将热量带出。进入板式散热器5的冷却液经内置温度传感器10测温,温度信号会上传至柜内控制器9,柜内控制器9处理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后,控制循环水泵2的开启与停止,达到控制进入板式散热器5的冷却液温度恒定的目的,从而保证电柜稳定带载运行时,电柜本体运行温度保持相对稳定。
外循环回路220为外部冷却水回路,冷凝器冷却水由冷却水进水口2201进水,再从冷却水出水口2202出水,将外部换热器4内的载热液体热量带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装置将换热分为外循环和内循环,外循环水不参与电柜换热,使用内循环水与电柜换热解决客户现场水质不好更换电柜换热装置问题,后期维护方便;
2.本装置设计了外部换热装置,让外循环冷却水在外部换热器中充分与内循环交换热量,提高整个系统的换热效率。
3.外循环回路220采用外循环冷却水,其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系统无需混水阀装置,可有效避免柜内冷凝的风险。
4.本装置设置循环水泵作为内循环水动力源,保持内循环水流速均匀,换热效果好。
5.本装置设置风机盘管用于柜内环境温度冷却,对柜内发热器件换热有利。
6.本装置设置补水罐用于内部换热,当外循环水温度变化或者紧急停水情况下,补水罐中的冷却水可以保持一定的冷却效果,不会造成电柜温度急剧上升而报警或者引起安全问题。
其他实施例不再赘述。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循环回路(220),主体为外部换热器(4),一端为冷凝器冷却水进水口,另一端为冷却水出水口;外部换热器(4)上还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内循环回路(110),由补水罐(1)、循环水泵(2)、风机盘管(3)、板式换热器(5)连接而成冷却换热管路,其中:补水罐(1)进水口与风机盘管(3)的出水口连通,风机盘管的进水口与循环水泵(2)的出水口连通,外部换热器(4)的进水口与板式换热器(5)出水口连通,外部换热器(4)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2)的进水口连通;内循环回路(110)与外部换热器(4)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补水罐(1)设置在电柜壳体(6)背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机盘管(3)设置在电柜壳体(6)内,且靠近电柜壳体(6)的顶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板式换热器(5)内嵌设置在电柜壳体(6)背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板式换热器(5)位于风机盘管(3)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水泵(2)固定安装在电柜壳体(6)底板上,并位于外部换热器(4)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水泵(2)固定在循环水泵安装架(7)上,循环水泵安装架(7)固定在电柜壳体(6)底板上,循环水泵安装架(7)横跨于外部换热器(4)上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均通过软管(8)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柜壳体(6)内设置柜内控制器(9),柜内控制器(9)与循环水泵(2)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柜内控制器(9)和板式换热器(5)内置的温度传感器(10)信号端电连接。
CN202121935954.3U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 Active CN215809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5954.3U CN215809191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5954.3U CN215809191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9191U true CN215809191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32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35954.3U Active CN215809191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9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00423U (zh) 一种直流大功率充电站变频液冷设备
CN104501648A (zh) 一种数据机房机柜冷却系统
CN204359196U (zh) 一种数据机房机柜冷却系统
CN103900251A (zh) 即热式热水器
CN203190623U (zh) 具有取暖功能的双热源热水器
CN105430998A (zh) 一种氟泵内循环式服务器机柜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3900247A (zh) 即热式热水器
CN215809191U (zh) 一种两回路双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
CN105430997A (zh) 一种热管内循环式二次冷媒环路服务器机柜散热系统
CN212409111U (zh) 一种气液混合供冷装置
CN212538113U (zh) 一种水冷空调及系统、双冷源空调系统
CN203052987U (zh) 即热式热水器
CN216204188U (zh) 一种双回路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冷媒冷却装置
CN218936802U (zh) 一种储能电池用一体式冷水机
CN201532057U (zh) 太阳能热水空调装置
CN113154553A (zh) 一种内置末端二次泵的水冷空调
CN102853490B (zh) 管道冷热循环系统
CN203052984U (zh) 即热式热水器
CN205448405U (zh) 一种空气源水源双热源机组
CN211345656U (zh) 间接蒸发空调机
CN204854070U (zh) 空气能热泵三联供机组
CN213244767U (zh) 一种二次换热的中央空调变频电柜用水冷装置
CN203533777U (zh) 一种空调加湿器预热装置
CN202092250U (zh) 复叠式冰蓄冷空调系统
CN205102460U (zh) 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