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1692U - 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1692U
CN215801692U CN202120579941.0U CN202120579941U CN215801692U CN 215801692 U CN215801692 U CN 215801692U CN 202120579941 U CN202120579941 U CN 202120579941U CN 215801692 U CN215801692 U CN 215801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double
layer
assembly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799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宾
卢葵
边兴宇
曾浩哲
张涛
吴洁云
刘通
龙啸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t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gt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t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gt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5799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1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1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1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装配式框格梁和锚杆。所述装配式框格梁包括固定件、连接件、装配式梁构件以及弹性件。利用装配式的特点,可以在现场进行快速干法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在框格梁中加入弹性件,解决膨胀土边坡大面积膨胀变形的问题,有效减轻边坡工程的施工压力,有效保持膨胀土边坡稳定性。本系统的装配式框格梁支护结构采取了新型拼接节点及拼接方式和嵌入式的弹性件设计,改善了边坡的变形对装配式框格梁稳定性的影响,提高了框格梁防护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防护工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属于边坡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膨胀土是一种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易诱发灾害的土壤。因其具有胀缩性、超固结性和裂隙性,其工程性质与一般黏性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边坡的稳定计算和治理方案的选取也区别于其他类型土质边坡,特别是其具有明显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容易对边坡工程防护设备的使用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国内常用的膨胀土边坡滑坡整治的方案包括:利用抗滑桩,抗滑挡墙,预应力锚杆等。抗滑桩可灵活选择桩位,滑动体扰动小,整体运营线路上的滑坡和处于缓慢滑动阶段的滑坡治理特别有利,工程中如发现问题易于补救。抗滑挡墙的优势结构设计简单,但由于影响滑坡的因素很多,抗滑挡墙设置位置有一定局限性;预应力锚杆的优势在于投资较少,布置灵活,但是对地质条件有要求,锚固段应置于稳定岩层并且岩层适于灌浆。当遇到膨胀土地质条件的边坡整治时,这些方案也并没有从膨胀土的特性出发以从根本上防止边坡失稳,因此只能满足短期的防护要求,其防治效果和经济性不理想。
如今,随着施工技术和经济发展,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逐渐成为工程的主旋律,所以具有强度高、工期短、消耗少等优点的装配式结构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传统边坡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采取的是全湿法作业,建设较为麻烦,需要在现场对边坡进行开挖刻槽,在槽内进行钢筋施工,浇筑混凝土,再进行养护,具有工期长,成本高的特点,且受天气影响较大,所以对于上述边坡工程的痛点我们考虑如何缩短工期,因此装配式预制化就成为突破口。但是装配构件的精度要求很高,所以解决边坡装配式框格梁的拼接问题和解决膨胀土边坡大面积变形导致边坡防护工程压力大变形甚至损毁的问题逐渐成为焦点。而业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基本采取的是全钢制拼接,虽然保证了其拼接的精度要求,但对于其可靠性及维护成本没有做到控制。
中国专利文件CN111270693A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锚索框格梁及施工方法,装配式锚索框格梁由交点预制件与连接预制件连接组成,交点预制件按行列方式排列,并且交点预制件与交点预制件之间经连接预制件相互连接;每个位于行列边缘并未与连接预制件连接的交点预制件的端头上均连接有封头预制件;锚索端头通过锚索卡件与交点预制件连接。通过将预制构件在专业预制场中集中预制,然后运至开挖好的边坡安装即可。虽然该方法采用装配式锚索框格梁替代现有整体浇筑式框格梁,有效提高防护工效,并在短时间内完成边坡的防护施工。但是其并没有解决膨胀土边坡膨胀变形导致边坡防护工程压力大而变形甚至损毁的问题。
中国专利CN104863162A公开了一种种用于膨胀土地区的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铺设在基坑边坡上的柔性防渗层和铺设在所述柔性防渗层上的束缚层,所述束缚层由多个纵向束缚带和多个横向束缚带交错布设构成,所述纵向束缚带和横向束缚带的交错处固定安装有穿过所述柔性防渗层且伸入基坑边坡的土钉。其通过在基坑边坡上设置一层柔性防渗层,当基坑遇降雨时,柔性防渗层可有效阻止雨水浸入基坑边坡的坡体,有效防止基坑边坡的坡体产生膨胀力,即便雨水浸入基坑边坡的坡体,柔性防渗层的存在使得基坑边坡的坡体可以在柔性防渗层的束缚作用和柔性变形作用的双重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够使基坑边坡的坡体急剧增加的膨胀力得以有效的释放,有效的降低土钉承担的荷载,从而保证基坑的稳定。其柔性防渗层直接设置在坡面上,由于膨胀土和柔性防渗层均是柔性的,柔性防水层对膨胀土膨胀产生的压力的缓释有限(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边坡进水膨胀,顺带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膨胀土和柔性防渗层整体产生的膨胀压力绝大部分最终还是作用在束缚层和锚杆上,使得束缚层和锚杆还是需要承受巨大压力。进一步地,膨胀土边坡不仅仅产生膨胀压力,还具有沿坡面滑动产生向下的势力,直接设置在坡面的柔性防渗层对该部分力几乎没有缓解作用。边坡产生的下行滑动势力几乎完全作用在束缚层和锚杆上,极易对防护工程造成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极其施工方法,针对膨胀土边坡的特性,采用具有水平弹性结构和/或竖直弹性结构的装配式框格梁支护结构,通过干法施工,可有效加快施工进程,解决膨胀土边坡大面积膨胀变形的问题,有效减轻边坡工程的施工压力,有效保持膨胀土边坡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
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该系统包括装配式框格梁和锚杆。所述装配式框格梁包括固定件、连接件以及装配式梁构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件以及装配式梁构件在垂直于边坡坡面的方向上均为多层式设计,并且多层所述固定件的层与层之间、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的层与层之间以及多层所述连接件的层与层之间均设置有水平弹性件。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通过多层所述连接件与多层所述固定件进行连接后构成多层所述装配式框格梁。所述锚杆通过多层所述固定件对多层所述装配式框格梁进行锚固。
作为优选,多层所述固定件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固定件包括上固定组件和下固定组件。所述上固定组件设置在下固定组件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双层所述固定件的上表面还开设有预留锚孔,并且所述预留锚孔自上而下依次贯穿上固定组件、水平弹性件以及下固定组件。优选,所述上固定组件和下固定组件为上下对称式的刚性构件。
作为优选,双层所述固定件的所有侧面上均开设有拼接凹槽。所述拼接凹槽包括上凹槽和下凹槽。所述上固定组件所有侧面的下端均设置有上凹槽。所述下固定组件所有侧面的上端均设置有下凹槽。上固定组件任意一侧面的上凹槽与其同侧的下固定组件侧面的下凹槽共同构成拼接凹槽。
作为优选,双层所述固定件的所有侧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预留固定孔。若干个所述预留固定孔均匀分布在拼接凹槽的四周。
作为优选,多层所述连接件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所述上连接组件设置在下连接组件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优选,所述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为上下对称式的刚性构件。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组件包括上连接板、上连接筒以及上筋肋。所述上连接筒为长筒形结构,并且在上连接筒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上连接板。所述上筋肋设置在上连接筒与上连接板的连接处,并且上筋肋的一端固定在上连接筒上,其另一端固定在上连接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下连接组件包括下连接板、下连接筒以及下筋肋。所述下连接筒为长筒形结构,并且在下连接筒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下连接板。所述下筋肋设置在下连接筒与下连接板的连接处,并且下筋肋的一端固定在下连接筒上,其另一端固定在下连接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共同构成双层所述连接件的两个端面。在双层所述连接件其中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拼接凸头,其另一个端面上则设置有预留连接栓钉。所述拼接凸头与拼接凹槽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拼接凸头包括上拼接凸头和下拼接凸头。在双层所述连接件的一个端面上,所述上拼接凸头设置在上连接板的下端,所述下拼接凸头设置在下连接板的上端。在双层所述连接件的另一个端面上,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均设置有预留连接栓钉。
作为优选,双层所述连接件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预留连接孔。若干个预留连接孔均匀分布在拼接凸头和预留连接栓钉的四周。其中,和拼接凸头位于同一个端面上的预留连接孔与预留固定孔相对应。
作为优选,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包括上梁组件和下梁组件。所述上梁组件设置在下梁组件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
作为优选,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还包括预留钢筋。所述预留钢筋包括上钢筋和下钢筋。所述上梁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条上钢筋。所述下梁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条下钢筋。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任意一端的预留钢筋与双层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预留连接栓钉的端面上的预留连接孔相对应。
作为优选,上钢筋和下钢筋的端头均设置有螺纹。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有竖直弹性件,所述竖直弹性件沿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在装配式梁构件的中部,并将装配式梁构件分隔为左构件和右构件。所述竖直弹性件与水平弹性件垂直相交并一体成型构成一个整体(竖直弹性件的长度方向与水平弹性件的长度方向是一致的)。
作为优选,装配式梁构件为双层结构时,所述左构件包括上左构件和下左构件。所述右构件包括上右构件和下右构件。所述竖直弹性件与水平弹性件一体形成构成垂直相交的“十”字形弹性件。所述十”字形弹性件位于上左构件、下左构件、上右构件以及下右构件的中间。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有防水土工膜。所述防水土工膜设置在装配式框格梁与边坡坡面之间。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开设在边坡的坡顶处和/或边坡的坡底处。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弹性件和竖直弹性件均为高强弹性橡胶片。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和连接件均为全钢材质的刚性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
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或一种如第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系统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边坡进行修整和测量,确定锚杆的安装孔位。
2)根据边坡的测量数据,确定装配式框格梁的规格。
3)根据装配式框格梁的规格向工厂预制获得固定件、连接件、装配式梁构件、水平弹性件以及竖直弹性件。
4)在所有锚杆的安装孔位上放置固定件,并使得预留锚孔与安装孔位相对应。然后通过连接件和装配式梁构件将各个固定件进行连接后形成网格状的配式框格梁,最后将锚杆穿过固定件的预留锚孔后将固定件固定在膨胀土边坡上,同时对裸露的刚性连接部件进行防腐蚀处理。
作为优选,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5)确定锚杆的安装孔位后,对所述安装孔位进行打孔形成钻孔,然后对所述钻孔进行注浆操作,最后将锚杆固定在注浆后的钻孔内。
6)在安装装配式框格梁之前,需先在边坡的表面铺设防水土工膜。
7)在边坡的坡顶处和坡底处预先开挖排水槽。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连接件、装配式梁构件均至少为双层结构,并且在三者各自的层与层之间均安装有水平弹性件。优选,安装在双层所述固定件层与层之间、双层所述连接件层与层之间以及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层与层之间的水平弹性件是一个整体的弹性件。
作为优选,当双层所述固定件、双层所述连接件以及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中还需预制安装有竖直弹性件时,所述竖直弹性件沿长度方向将双层所述固定件、双层所述连接件以及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均分隔为左右两列。所述竖直弹性件与水平弹性件垂直相交并构成一个“十”形弹性件整体。
作为优选,双层所述连接件和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在工厂需预先分层通过螺栓连接,并且将裸露的钢筋通过混凝土进行浇筑后形成一个组合整体。浇筑完成后的组合整体上需预留有安装“十”形弹性件的缝隙,或者所述“十”形弹性件、双层所述连接件和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在工厂预先浇筑形成一个组合整体。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在工厂预制时,需在其预留锚孔内预先填充有粘性物质。
在现有技术中,边坡防护工程基本上采取的是全湿法作业,建设较为麻烦,需要在现场对边坡进行开挖刻槽,在槽内进行钢筋施工,浇筑混凝土,再进行养护,具有工期长,成本高的特点,且受天气影响较大。而装配式构件则对其精度要求较高,如何较好的解决边坡装配式框格梁的拼接精确性问题是一个焦点。而业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基本采取的是全钢制拼接,虽然保证了其拼接的精度要求,但对于其可靠性及维护成本没有做到控制。而少部分采用预制混凝土浇筑的装配式框格梁,保证了装配效率和精度,但是无法有效解决在施由于膨胀土边坡大面积变形导致施工难度变大以及框格梁防护工程容易被破坏的问题,无法有效保持膨胀土边坡稳定性。膨胀土边坡的膨胀变形,往往会施加给框格梁防护结构以向外的轴向压力(垂直于边坡坡面向外的压力)和向下的下行压力(平行于坡面向下的滑动压力);这两种力对网格状的框格梁破坏性极大,一直以来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改善,极大的提高了框格梁防护工程的维护成本以及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增大了山体滑坡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中,针对膨胀土边坡的特性,采用具有水平弹性结构和/或竖直弹性结构的多层装配式框格梁支护结构(优选为预制的双层装配式框格梁);一方面利用预制装配式的特点,可以在现场进行快速干法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在双层梁中加入水平弹性件和/或竖直弹性件(弹性件优选为高强橡胶片),可以在膨胀土膨胀时储存其产生的弹性势能,当其收缩时再将力进行释放,起到了减小膨胀土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这一特性对边坡稳定性的破坏。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框格梁支护结构采取了新型拼接节点及拼接方式,提高了此结构的可靠性,针对于膨胀土边坡的膨胀特性也有设计有相应的防治措施,改善了边坡的变形(膨胀及滑动)对装配式框格梁的影响,提高了膨胀土边坡的整体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为多层的装配式框格梁支护结构,该多层装配式框格梁支护结构包括多层所述固定件(中心节点)、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以及多层所述连接件(连接节点)以及弹性件(优选为高强弹性橡胶片)。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设置在膨胀土边坡的坡面,因本系统采用的基本是干法施工,故施工前一般需对边坡进行先期处理,且该双层装配式梁构件需要根据边坡的实测数据进行设计(确定层数及各个配件单层的相应规格),然后通过工厂进行预制后在运送现场进行预埋件处理,此过程需要采用一定规格的钢筋和混凝土来保证该构件的设计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针对装配式框格梁的构建提出了一种新的连接方式,通过工厂预制获得均为多层(一般为双层)的固定件、连接件以及装配式梁构件。其中,固定件大体形状为正方形的全钢结构,其朝向为水平面(平行于边坡坡面)的四个方向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拼接凹槽来满足与其连接件的连接需求。所述连接件为格构式的组合刚性连接节点(也优选为全钢材质),并由连接板、加强筋肋、预留连接栓钉、拼接凸头等焊接或一体浇注成型构成。连接件需要在其与固定件相连接的一端的连接板(为了便于描述,将靠近固定件一端的连接板称为前端连接板,反之则为后端连接板,下同)上设置有与拼接凹槽相吻合的拼接凸头,并且该前端连接板与固定件的相应的侧面还需要通过高强螺栓进行固定(一般地,固定件和连接件的规格高度应一致,以提高连接精度的可靠性,且连接件、固定件以及多层装配式梁构件层数及高度均应一致,一般为同层的不同构件的单层与单层相连形成多个整体单层,多个整体单层再组合成多层装配式框格梁结构)。所述装配式梁构件为预制的且两端均预留有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组合件(一般为长方体结构,且针对于不同类型边坡,可做出相对应的尺寸设计,其长度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并且其两端预留的钢筋的端头设滚轧直螺纹。在连接件的后端连接板上,同时设置有预留连接栓钉和预留连接孔,装配式梁构件的任意一端与连接件的后端连接板进行连接时,只需将装配式梁构件端部带螺纹的钢筋穿过预留连接孔后通过高强螺栓进行固定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工厂预制时,单层的连接件和单层的装配式梁构件需要先行固定,然后将拼接处裸露的钢筋和栓钉进行二次浇筑,称为钢-混凝土组合梁件(可以减少构件节点的连接数目,提高施工效率),然后运输到现场,只需将装配式梁构件两端的连接件与固定件通过高强螺栓进行连接固定即可,进而实现网格状的多层装配式框格梁的快速精确装配,并选择避开塑性铰区域,且便于施工的截面位置进行连接,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连接件将装配式梁构件与固定件进行连接,一方面可提高装配式框格梁的安装效率和精度。另一方面,当膨胀土边坡膨胀时,其膨胀力主要作用在装配式梁构件上(固定件和连接件与边坡的接触面较小,因此受力较小),垂直于坡面的膨胀压力施加在装配式框格梁上,然后再由装配式框格梁将力传递给连接件,最后再由连接件传递给固定件并作用在锚杆上。在这一过程中,垂直于坡面的轴向压力由装配式框格梁将力传递给连接件时变成了径向力,然后再由连接件传递给固定件时又变成了轴向力;也就说,膨胀土边坡直接施加在装配式框格梁上的轴向力最后作用在固定件(包括锚杆)的过程中,力的传递经历了以下转变:轴向力→径向力→轴向力;在此过程中,最初的力经历连接件的一次转换后被极大的消耗释放了,使得最终作用在固定件(包括锚杆)上的力较小,降低了固定件(包括锚杆)的压力,维护了框格梁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多层装配式框格梁的各个组件(固定件、连接件以及装配式梁构件)的层与层之间均设置有水平弹性件(预选为高强弹性橡胶),为了提高装配效率,固定件、连接件以及装配式梁构件之间的水平弹性件为一个整体;同时为了确保水平弹性件的整体弹性,该水平弹性件具有一定的厚度,针对于不同的膨胀土边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平弹性件的厚度设计,来保证本系统抑制膨胀土变形的能力进而提高本系统支护结构的可靠性。通过在多层装配式框格梁的层间设置有水平弹性件(一般情况下,其在工厂进行预制时,就需要预先与连接件以及装配式梁构件进行组装为一个组合整体,只需在该组合整体的两端预留需填充在固定件层间的部分水平弹性件即可,通过预先进行组合成整体,可以有效提高现场施工效率,而且还能有助于提高安装精确性,同时还可避免在现场进行安装水平弹性件需要容易导致水平弹性件铺设不平整的问题)做缓冲与吸能结构,当膨胀土膨胀变形时,挤压下层框格梁使得在多层装配式框格梁层间的水平弹性件受到上、下层框格梁变形差的影响而产生小范围变形,从而缓冲和吸收膨胀土产生的能量,当膨胀土收缩之后,产生变形的水平弹性件恢复原有状态,将储存的能量释放,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又传回边坡土层,减少了膨胀土边坡由膨胀到收缩时能量的损失,相较于传统装置,本实用新型使得膨胀土边坡的能量损失大大减小,提高了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与本系统的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将水平弹性件设置在多层装配式的层间,还能够起到膨胀土膨胀产生压力时,使得上、下层刚性装配式梁构件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避免二者直接作用无法卸力而形成挤压碰撞(严重时会导致梁构件断裂,进而大大降低框格梁的防护效果),即水平弹性件还起到了保护装配式梁构件的作用。而将水平弹性件设置在框格梁和边坡之间,则无法获得上述效果,因为柔性的水平弹性件和柔性的土层相贴合,二者形成了一个柔性整体,其吸收膨胀土边坡膨胀产生的压力的效果有限,最终只能顺势将大部分的力作用在刚性的框格梁上(水平弹性件相对于整个膨胀土边坡而言,类似于随波逐流的小船,只能“随波逐流”,贴合在边坡表面的水平弹性件这一小柔性体会被膨胀土边坡这一特大柔性体同化,二者共同将力施加给框格梁),框格梁中间没有水平弹性件的保护,导致传递给梁构件的力得不到吸收消耗,极易造成梁构件的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中,装配式梁构件中还设置有竖直弹性件,所述竖直弹性件沿装配式梁构件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在装配式梁构件的中部,将装配式梁构件分隔为左构件和右构件。所述竖直弹性件与水平弹性件垂直相交(十字形)并一体成型构成一个整体。当装配式梁构件为双层结构时,竖直弹性件与水平弹性件将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分隔为四个小的且具有相同规格的长方体梁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时,竖直弹性件的长度与装配式梁构件的长度一致,而水平弹性件的长度等于两个固定件、两个连接件、一个装配式梁构件串联之后的长度。同时,在工厂预制的过程,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双层所述连接件、竖直弹性件和水平弹性件均需预先连接和浇筑为一个整体(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的两端均需连接一个双层所述连接件)。在网格状的装配式框格梁结构中,主要受力部件为装配式梁构件,而装配式梁构件包括了横向设置的横梁和竖向设置的竖梁。在实际工程中,膨胀土边坡均为具有一定倾斜坡度的斜面坡,并且该边坡还具有下滑趋势。安装在该类边坡的装配式框格梁主要受到两种力的冲击,一种力是膨胀土边坡膨胀形成的垂直于坡面向外的压力(称为轴向力),该轴向力整体作用在多层所述装配式框格梁上,由水平弹性件对装配式梁构件进行缓冲保护(详细见前序所述)。另一种力是膨胀土边坡下滑趋势产生的平行于坡面的的滑动压力(下行压力),由于边坡下滑趋势的方向是不确定的,但是总体是向下的趋势,因此下行压力则可分解为平行于坡面指向坡面两侧的横向水平力和平行于坡面指向朝下的竖向水平力。其中,横向水平力主要作用在竖梁上,竖向水平力主要作用在横梁上。由于这两种力的方向均是平行于坡面的,因此同样平行于坡面设置的水平弹性件对这两种力起不到缓解吸收的作用,因此通过在横梁和竖梁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垂直于水平弹性件的竖直弹性件就能很好的实现对这两种力的缓解吸收(横梁中的竖直弹性件缓解吸收竖向水平力,竖梁的竖直弹性件缓解吸收横向水平力),进而实现对横梁和竖梁的缓冲保护作用,提高多层所述装配式框格梁的整体防护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装配式梁构件是框格梁的受力关键部件,它的强度、刚度及延性等直接影响着整个结构的性能,单层装配式梁构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呈长方体结构,且在单层装配式梁构件的两端最少装有四根或四的倍数根主筋(预留钢筋),优选为四根主筋,如果是双层装配式梁构件,则该构件最少需要八根及以上主筋,与此同时,对此构件进行钢筋预留处理,且主筋端头设滚扎直螺纹,方便与连接件进行拼合连接(一般采用高强螺栓进行栓接,并对连接完成后裸露的钢筋进行浇筑,使得单层的连接件与单层的装配式梁构件形成一个钢-混凝土组合节点,该组合节点用于连接两个单层固定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水平弹性件的厚度为1-1000mm,优选为10-500mm,更优选为30-200mm。需要说明的是,所叙述的水平弹性件,需填充在整个框格梁中,而图4是为方便展示说明而作,整个实用新型装置需要整体水平弹性件才会更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件(双层)为正方体结构,其任意一条棱边的长度为10-1000cm,优选为30-800cm,更优选为50-500cm,再优选为80-300c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件(双层)为长方体结构,其横截面为与固定件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截面;其长度为30-2000cm,优选为50-1000cm,更优选为80-500cm,再优选为100-300c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装配式梁构件(双层)为长方体结构,其横截面为与固定件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截面;其长度为0.5-100m,优选为0.8-80m,更优选为1-50m,再优选为1.5-30m,还有选为2-15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件、连接件、装配式梁构件的长度比为1:1-50:1-300,优选为1:1.2-40:10-200,更优选为1:1.5-30:30-100。
在本实用新型中,各个部件的连接都是通过高强螺栓进行相互连接,其中对与中心节点(固定件)与连接节点(连接件)是通过对两节点分别设计螺栓和螺纹孔,然后通过一定数量的螺栓将进行连接;而连接节点与多层装配式梁构件连接,是通过在主筋(预留钢筋)端头设滚扎直螺纹,与连接钢板(设有预留连接孔)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固定。其中各个部件采用螺栓连接时,栓钉和螺母规格根据设计要求可进行自由选择组合,优选选用与主筋直径相匹配的10.9级加厚螺母,栓钉优先选用铆螺钢材质的M16*120圆柱头焊钉。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膨胀土变形次数较多后,当装置连接节点与装配式梁整体失效后,可以将失效部分整体重新更换使用。因为本装置采取预制装配式施工,所以本装置整体性与部件的个体功能都能得到完整的体现,故本装置可以对失效的不同部位进行多次更换与替代,对其整体作用影响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中,锚杆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多种类型,为配合本系统所述装配式框格梁支护结构采取的全干法施工,故优选伞形锚杆进行施工。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边坡施工前,需对工程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锚杆规格及多层装配式框格梁整体规格。根据勘探结结果并结合国家规范确定固定件,连接件,装配式梁构件的详细规格和层数要求以及确定水平弹性件、竖直弹性件的厚度,同时对防水土工膜和排水槽进行合理设计和空间位置的确定,确保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在工厂预制好所需要的各个部件,最终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运载工具将其搬运到施工现场备用。施工过程中,可对各个部件进行拼接,对于裸露拼接节点钢筋,可以对其周围进行防腐蚀处理(例如采用混凝土的填充,来防止其生锈)以提高本系统的可使用年限,并重新检查各个部分的连接情况,确保整个支护结构成功作用与边坡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采用新型节点连接方式,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与钢构件的性能,解决连接的精度与用料问题,相较于业内的全钢制装配式框格梁,提高了装置的养护能力,并大大降低了成本,增强了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商业推广潜力。
2、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采取了多层装配式梁构件与一定厚度高强橡胶片(弹性件)的组合,针对于膨胀土边坡变形问题做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水平弹性件缓解和释放了膨胀土边坡膨胀压力,同时缓解了多层装配式框格梁竖向刚性层与层之间的轴向压力;通过竖直弹性件缓解和释放了膨胀土边坡滑动趋势产生的横向水平力和竖向水平力,缓解了多层装配式框格水平向刚性层与层之间的水平向压力;通过水平弹性件和竖直弹性件实现了多层装配式框格梁刚性构件与刚性构件之间的冲击保护,提高了多层装配式框格梁的稳定性和对膨胀土边坡的防护效果。
3、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采用预制装配式框格梁支护结构,当使用达到一定周期后,如果一部分构件失效,便于拆卸后的调整维修以及更换,节约了维护和翻新成本,有利于维持边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的节点单元连接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的节点单元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层所述固定件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层所述连接件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具有竖直弹性件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装配式框格梁;11:固定件;1101:上固定组件;1102:下固定组件;1103:预留锚孔;1104:拼接凹槽;110401:上凹槽;110402:下凹槽;1105:预留固定孔;12:连接件;1201:上连接组件;120101:上连接板;120102:上连接筒;120103:上筋肋;1202:下连接组件;120201:下连接板;120202:下连接筒;120203:下筋肋;1203:拼接凸头;120301:上拼接凸头;120302:下拼接凸头;1204:预留连接栓钉;1205:预留连接孔;13:装配式梁构件;1301:上梁组件;1302:下梁组件;1303:预留钢筋;130301:上钢筋;130302:下钢筋;13A:左构件;13B:右构件;1301A:上左构件;1301B:上右构件;1302A:下左构件;1302B:下右构件;14:水平弹性件;15:竖直弹性件;2:锚杆;3:防水土工膜;4:排水槽;5: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该系统包括装配式框格梁1和锚杆2。所述装配式框格梁1包括固定件11、连接件12以及装配式梁构件13。所述固定件11、连接件12以及装配式梁构件13在垂直于边坡坡面的方向上均为多层式设计,并且多层所述固定件11的层与层之间、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的层与层之间以及多层所述连接件12的层与层之间均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通过多层所述连接件12与多层所述固定件11进行连接后构成多层所述装配式框格梁1。所述锚杆2通过多层所述固定件11对多层所述装配式框格梁1进行锚固。所述水平弹性件14的厚度为1-1000mm,优选为10-500mm,更优选为30-200mm。所述固定件11、连接件12、装配式梁构件13的长度比为1:1-50:1-300,优选为1:1.2-40:10-200,更优选为1:1.5-30:30-100
作为优选,多层所述固定件11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固定件11包括上固定组件1101和下固定组件1102。所述上固定组件1101设置在下固定组件1102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双层所述固定件11的上表面还开设有预留锚孔1103,并且所述预留锚孔1103自上而下依次贯穿上固定组件1101、水平弹性件14以及下固定组件1102。优选,所述上固定组件1101和下固定组件1102为上下对称式的刚性构件。
作为优选,双层所述固定件11的所有侧面上均开设有拼接凹槽1104。所述拼接凹槽1104包括上凹槽110401和下凹槽110402。所述上固定组件1101所有侧面的下端均设置有上凹槽110401。所述下固定组件1102所有侧面的上端均设置有下凹槽110402。上固定组件1101任意一侧面的上凹槽110401与其同侧的下固定组件1102侧面的下凹槽110402共同构成拼接凹槽1104。
作为优选,双层所述固定件11的所有侧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预留固定孔1105。若干个所述预留固定孔1105均匀分布在拼接凹槽1104的四周。
作为优选,多层所述连接件12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连接件12包括上连接组件1201和下连接组件1202。所述上连接组件1201设置在下连接组件1202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优选,所述上连接组件1201和下连接组件1202为上下对称式的刚性构件。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组件1201包括上连接板120101、上连接筒120102以及上筋肋120103。所述上连接筒120102为长筒形结构,并且在上连接筒12010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上连接板120101。所述上筋肋120103设置在上连接筒120102与上连接板120101的连接处,并且上筋肋120103的一端固定在上连接筒120102上,其另一端固定在上连接板120101上。
作为优选,所述下连接组件1202包括下连接板120201、下连接筒120202以及下筋肋120203。所述下连接筒120202为长筒形结构,并且在下连接筒12020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下连接板120201。所述下筋肋120203设置在下连接筒120202与下连接板120201的连接处,并且下筋肋120203的一端固定在下连接筒120202上,其另一端固定在下连接板120201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板120101和下连接板120201共同构成双层所述连接件12的两个端面。在双层所述连接件12其中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拼接凸头1203,其另一个端面上则设置有预留连接栓钉1204。所述拼接凸头1203与拼接凹槽1104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拼接凸头1203包括上拼接凸头120301和下拼接凸头120302。在双层所述连接件12的一个端面上,所述上拼接凸头120301设置在上连接板120101的下端,所述下拼接凸头120302设置在下连接板120201的上端。在双层所述连接件12的另一个端面上,所述上连接板120101和下连接板120201上均设置有预留连接栓钉1204。
作为优选,双层所述连接件12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预留连接孔1205。若干个预留连接孔1205均匀分布在拼接凸头1203和预留连接栓钉1204的四周。其中,和拼接凸头1203位于同一个端面上的预留连接孔1205与预留固定孔1105相对应。
作为优选,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包括上梁组件1301和下梁组件1302。所述上梁组件1301设置在下梁组件1302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
作为优选,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还包括预留钢筋1303。所述预留钢筋1303包括上钢筋130301和下钢筋130302。所述上梁组件1301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条上钢筋130301。所述下梁组件1302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条下钢筋130302。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任意一端的预留钢筋1303与双层所述连接件12上设置有预留连接栓钉1204的端面上的预留连接孔1205相对应。
作为优选,上钢筋130301和下钢筋130302的端头均设置有螺纹。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有竖直弹性件15,所述竖直弹性件15沿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在装配式梁构件13的中部,并将装配式梁构件13分隔为左构件13A和右构件13B。所述竖直弹性件15与水平弹性件14垂直相交并一体成型构成一个整体(竖直弹性件15的长度方向与水平弹性件14的长度方向是一致的)。
作为优选,装配式梁构件13为双层结构时,所述左构件13A包括上左构件1301A和下左构件1302A。所述右构件13B包括上右构件1301B和下右构件1302B。所述竖直弹性件15与水平弹性件14一体形成构成垂直相交的“十”字形弹性件。所述十”字形弹性件位于上左构件1301A、下左构件1302A、上右构件1301B以及下右构件1302B的中间。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有防水土工膜3。所述防水土工膜3设置在装配式框格梁1与边坡坡面之间。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有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开设在边坡的坡顶处和/或边坡的坡底处。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弹性件14和竖直弹性件15均为高强弹性橡胶片。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11和连接件12均为全钢材质的刚性构件。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该系统包括装配式框格梁1和锚杆2。所述装配式框格梁1包括固定件11、连接件12以及装配式梁构件13。所述固定件11、连接件12以及装配式梁构件13在垂直于边坡坡面的方向上均为多层式设计,并且多层所述固定件11的层与层之间、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的层与层之间以及多层所述连接件12的层与层之间均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通过多层所述连接件12与多层所述固定件11进行连接后构成多层所述装配式框格梁1。所述锚杆2通过多层所述固定件11对多层所述装配式框格梁1进行锚固。所述水平弹性件14的厚度为8mm。所述固定件11、连接件12、装配式梁构件13的长度比为1:1:200。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如图5所示,只是多层所述固定件11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固定件11包括上固定组件1101和下固定组件1102。所述上固定组件1101设置在下固定组件1102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双层所述固定件11的上表面还开设有预留锚孔1103,并且所述预留锚孔1103自上而下依次贯穿上固定组件1101、水平弹性件14以及下固定组件1102。优选,所述上固定组件1101和下固定组件1102为上下对称式的刚性构件。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2,只是双层所述固定件11的所有侧面上均开设有拼接凹槽1104。所述拼接凹槽1104包括上凹槽110401和下凹槽110402。所述上固定组件1101所有侧面的下端均设置有上凹槽110401。所述下固定组件1102所有侧面的上端均设置有下凹槽110402。上固定组件1101任意一侧面的上凹槽110401与其同侧的下固定组件1102侧面的下凹槽110402共同构成拼接凹槽1104。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3,只是双层所述固定件11的所有侧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预留固定孔1105。若干个所述预留固定孔1105均匀分布在拼接凹槽1104的四周。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4,如图6所示,只是多层所述连接件12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连接件12包括上连接组件1201和下连接组件1202。所述上连接组件1201设置在下连接组件1202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优选,所述上连接组件1201和下连接组件1202为上下对称式的刚性构件。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5,只是所述上连接组件1201包括上连接板120101、上连接筒120102以及上筋肋120103。所述上连接筒120102为长筒形结构,并且在上连接筒12010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上连接板120101。所述上筋肋120103设置在上连接筒120102与上连接板120101的连接处,并且上筋肋120103的一端固定在上连接筒120102上,其另一端固定在上连接板120101上。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6,只是所述下连接组件1202包括下连接板120201、下连接筒120202以及下筋肋120203。所述下连接筒120202为长筒形结构,并且在下连接筒12020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下连接板120201。所述下筋肋120203设置在下连接筒120202与下连接板120201的连接处,并且下筋肋120203的一端固定在下连接筒120202上,其另一端固定在下连接板120201上。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7,只是所述上连接板120101和下连接板120201共同构成双层所述连接件12的两个端面。在双层所述连接件12其中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拼接凸头1203,其另一个端面上则设置有预留连接栓钉1204。所述拼接凸头1203与拼接凹槽1104相匹配。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8,只是所述拼接凸头1203包括上拼接凸头120301和下拼接凸头120302。在双层所述连接件12的一个端面上,所述上拼接凸头120301设置在上连接板120101的下端,所述下拼接凸头120302设置在下连接板120201的上端。在双层所述连接件12的另一个端面上,所述上连接板120101和下连接板120201上均设置有预留连接栓钉1204。
实施例10
重复实施例9,只是双层所述连接件12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预留连接孔1205。若干个预留连接孔1205均匀分布在拼接凸头1203和预留连接栓钉1204的四周。其中,和拼接凸头1203位于同一个端面上的预留连接孔1205与预留固定孔1105相对应。
实施例11
重复实施例10,如图7所示。只是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包括上梁组件1301和下梁组件1302。所述上梁组件1301设置在下梁组件1302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
实施例12
重复实施例11,只是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还包括预留钢筋1303。所述预留钢筋1303包括上钢筋130301和下钢筋130302。所述上梁组件1301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条上钢筋130301。所述下梁组件1302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条下钢筋130302。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任意一端的预留钢筋1303与双层所述连接件12上设置有预留连接栓钉1204的端面上的预留连接孔1205相对应。
实施例13
重复实施例12,只是上钢筋130301和下钢筋130302的端头均设置有螺纹。
实施例14
重复实施例13,如图8所示,只是该系统还包括有竖直弹性件15,所述竖直弹性件15沿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在装配式梁构件13的中部,并将装配式梁构件13分隔为左构件13A和右构件13B。所述竖直弹性件15与水平弹性件14垂直相交并一体成型构成一个整体。
实施例15
重复实施例14,只是装配式梁构件13为双层结构时,所述左构件13A包括上左构件1301A和下左构件1302A。所述右构件13B包括上右构件1301B和下右构件1302B。所述竖直弹性件15与水平弹性件14一体形成构成垂直相交的“十”字形弹性件。所述十”字形弹性件位于上左构件1301A、下左构件1302A、上右构件1301B以及下右构件1302B的中间。
实施例16
重复实施例15,如图1所示,只是该系统还包括有防水土工膜3。所述防水土工膜3设置在装配式框格梁1与边坡坡面之间。
实施例17
重复实施例16,只是该系统还包括有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开设在边坡的坡顶处和/或边坡的坡底处。
实施例18
重复实施例17,只是所述水平弹性件14和竖直弹性件15均为高强弹性橡胶片。
实施例19
重复实施例18,只是所述固定件11和连接件12均为全钢材质的刚性构件。
实施例20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水平弹性件14的厚度为10mm。
实施例21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水平弹性件14的厚度为15mm。
实施例22
重复实施例19,只是所述固定件(11)、连接件(12)、装配式梁构件(13)的长度比为1:1.2:150。
实施例23
重复实施例19,只是所述固定件(11)、连接件(12)、装配式梁构件(13)的长度比为1:1.5:100。

Claims (29)

1.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装配式框格梁(1)和锚杆(2);所述装配式框格梁(1)包括固定件(11)、连接件(12)以及装配式梁构件(13);所述固定件(11)、连接件(12)以及装配式梁构件(13)在垂直于边坡坡面的方向上均为多层式设计,并且多层所述固定件(11)的层与层之间、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的层与层之间以及多层所述连接件(12)的层与层之间均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通过多层所述连接件(12)与多层所述固定件(11)进行连接后构成多层所述装配式框格梁(1);所述锚杆(2)通过多层所述固定件(11)对多层所述装配式框格梁(1)进行锚固;所述水平弹性件(14)的厚度为1-1000mm;所述固定件(11)、连接件(12)、装配式梁构件(13)的长度比为1:1-50:1-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弹性件(14)的厚度为10-500mm;所述固定件(11)、连接件(12)、装配式梁构件(13)的长度比为1:1.2-40:10-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弹性件(14)的厚度为30-200mm;所述固定件(11)、连接件(12)、装配式梁构件(13)的长度比为1:1.5-30:30-1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固定件(11)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固定件(11)包括上固定组件(1101)和下固定组件(1102);所述上固定组件(1101)设置在下固定组件(1102)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双层所述固定件(11)的上表面还开设有预留锚孔(1103),并且所述预留锚孔(1103)自上而下依次贯穿上固定组件(1101)、水平弹性件(14)以及下固定组件(11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组件(1101)和下固定组件(1102)为上下对称式的刚性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双层所述固定件(11)的所有侧面上均开设有拼接凹槽(1104);所述拼接凹槽(1104)包括上凹槽(110401)和下凹槽(110402);所述上固定组件(1101)所有侧面的下端均设置有上凹槽(110401);所述下固定组件(1102)所有侧面的上端均设置有下凹槽(110402);上固定组件(1101)任意一侧面的上凹槽(110401)与其同侧的下固定组件(1102)侧面的下凹槽(110402)共同构成拼接凹槽(11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双层所述固定件(11)的所有侧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预留固定孔(1105);若干个所述预留固定孔(1105)均匀分布在拼接凹槽(1104)的四周。
8.根据权利要求1-3、5-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连接件(12)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连接件(12)包括上连接组件(1201)和下连接组件(1202);所述上连接组件(1201)设置在下连接组件(1202)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连接件(12)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连接件(12)包括上连接组件(1201)和下连接组件(1202);所述上连接组件(1201)设置在下连接组件(1202)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组件(1201)和下连接组件(1202)为上下对称式的刚性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组件(1201)和下连接组件(1202)为上下对称式的刚性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组件(1201)包括上连接板(120101)、上连接筒(120102)以及上筋肋(120103);所述上连接筒(120102)为长筒形结构,并且在上连接筒(12010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上连接板(120101);所述上筋肋(120103)设置在上连接筒(120102)与上连接板(120101)的连接处,并且上筋肋(120103)的一端固定在上连接筒(120102)上,其另一端固定在上连接板(120101)上;
所述下连接组件(1202)包括下连接板(120201)、下连接筒(120202)以及下筋肋(120203);所述下连接筒(120202)为长筒形结构,并且在下连接筒(12020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下连接板(120201);所述下筋肋(120203)设置在下连接筒(120202)与下连接板(120201)的连接处,并且下筋肋(120203)的一端固定在下连接筒(120202)上,其另一端固定在下连接板(120201)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20101)和下连接板(120201)共同构成双层所述连接件(12)的两个端面;在双层所述连接件(12)其中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拼接凸头(1203),其另一个端面上则设置有预留连接栓钉(1204);所述拼接凸头(1203)与拼接凹槽(1104)相匹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凸头(1203)包括上拼接凸头(120301)和下拼接凸头(120302);在双层所述连接件(12)的一个端面上,所述上拼接凸头(120301)设置在上连接板(120101)的下端,所述下拼接凸头(120302)设置在下连接板(120201)的上端;在双层所述连接件(12)的另一个端面上,所述上连接板(120101)和下连接板(120201)上均设置有预留连接栓钉(120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双层所述连接件(12)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预留连接孔(1205);若干个预留连接孔(1205)均匀分布在拼接凸头(1203)和预留连接栓钉(1204)的四周;其中,和拼接凸头(1203)位于同一个端面上的预留连接孔(1205)与预留固定孔(1105)相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3、5-7、9-11、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包括上梁组件(1301)和下梁组件(1302);所述上梁组件(1301)设置在下梁组件(1302)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包括上梁组件(1301)和下梁组件(1302);所述上梁组件(1301)设置在下梁组件(1302)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为双层结构;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包括上梁组件(1301)和下梁组件(1302);所述上梁组件(1301)设置在下梁组件(1302)的上方,并且在二者之间的叠合处设置有水平弹性件(14)。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还包括预留钢筋(1303);所述预留钢筋(1303)包括上钢筋(130301)和下钢筋(130302);所述上梁组件(1301)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条上钢筋(130301);所述下梁组件(1302)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条下钢筋(130302);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任意一端的预留钢筋(1303)与双层所述连接件(12)上设置有预留连接栓钉(1204)的端面上的预留连接孔(1205)相对应。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还包括预留钢筋(1303);所述预留钢筋(1303)包括上钢筋(130301)和下钢筋(130302);所述上梁组件(1301)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条上钢筋(130301);所述下梁组件(1302)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条下钢筋(130302);双层所述装配式梁构件(13)任意一端的预留钢筋(1303)与双层所述连接件(12)上设置有预留连接栓钉(1204)的端面上的预留连接孔(1205)相对应。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钢筋(130301)和下钢筋(130302)的端头均设置有螺纹。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钢筋(130301)和下钢筋(130302)的端头均设置有螺纹。
23.根据权利要求1-3、5-7、9-11、13-15、17-19、2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有竖直弹性件(15),所述竖直弹性件(15)沿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在装配式梁构件(13)的中部,并将装配式梁构件(13)分隔为左构件(13A)和右构件(13B);所述竖直弹性件(15)与水平弹性件(14)垂直相交并一体成型构成一个整体。
2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有竖直弹性件(15),所述竖直弹性件(15)沿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在装配式梁构件(13)的中部,并将装配式梁构件(13)分隔为左构件(13A)和右构件(13B);所述竖直弹性件(15)与水平弹性件(14)垂直相交并一体成型构成一个整体。
2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有竖直弹性件(15),所述竖直弹性件(15)沿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在装配式梁构件(13)的中部,并将装配式梁构件(13)分隔为左构件(13A)和右构件(13B);所述竖直弹性件(15)与水平弹性件(14)垂直相交并一体成型构成一个整体。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装配式梁构件(13)为双层结构时,所述左构件(13A)包括上左构件(1301A)和下左构件(1302A);所述右构件(13B)包括上右构件(1301B)和下右构件(1302B);所述竖直弹性件(15)与水平弹性件(14)一体形成构成垂直相交的“十”字形弹性件;所述十”字形弹性件位于上左构件(1301A)、下左构件(1302A)、上右构件(1301B)以及下右构件(1302B)的中间。
27.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装配式梁构件(13)为双层结构时,所述左构件(13A)包括上左构件(1301A)和下左构件(1302A);所述右构件(13B)包括上右构件(1301B)和下右构件(1302B);所述竖直弹性件(15)与水平弹性件(14)一体形成构成垂直相交的“十”字形弹性件;所述十”字形弹性件位于上左构件(1301A)、下左构件(1302A)、上右构件(1301B)以及下右构件(1302B)的中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有防水土工膜(3);所述防水土工膜(3)设置在装配式框格梁(1)与边坡坡面之间;和/或
该系统还包括有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开设在边坡的坡顶处和/或边坡的坡底处;和/或
所述水平弹性件(14)和竖直弹性件(15)均为高强弹性橡胶片;和/或
所述固定件(11)和连接件(12)均为全钢材质的刚性构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有防水土工膜(3);所述防水土工膜(3)设置在装配式框格梁(1)与边坡坡面之间;和/或
该系统还包括有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开设在边坡的坡顶处和/或边坡的坡底处;和/或
所述水平弹性件(14)和竖直弹性件(15)均为高强弹性橡胶片;和/或
所述固定件(11)和连接件(12)均为全钢材质的刚性构件。
CN202120579941.0U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 Active CN215801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79941.0U CN215801692U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79941.0U CN215801692U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1692U true CN215801692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62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79941.0U Active CN215801692U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16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8187A (zh) * 2022-07-26 2022-11-04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加筋土挡墙施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8187A (zh) * 2022-07-26 2022-11-04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加筋土挡墙施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2514B (zh) 组合型的预制混凝土衬砌的和桥接的建筑本体
KR101671123B1 (ko) 선지보와 후지보를 이용한 터널 공법 및 이에 적합한 장치
CN204112504U (zh) 一种采用顶底角钢和外伸端板连接的新型钢结构梁柱节点
CN108331365B (zh) 一种压型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楼板方法
CN112761253A (zh) 一种钢绞线单跨通长布置的全装配式自复位框架结构
CN215801692U (zh) 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
CN111705795A (zh) 一种边坡加固的预制锚墩及后浇格构梁装配整体施工方法
CN110453813A (zh) 一种可更换的内置型钢斜撑装配式预应力耗能剪力墙
CN110924552A (zh) 一种预制双钢板混凝土组合耗能连梁
CN113585805A (zh) 一种加层钢柱柱脚的连接结构
KR20170061061A (ko) 선지보와 후지보를 이용한 터널 공법 및 이에 적합한 장치
CN114622481A (zh) 一种带防屈曲支撑的双柱式自复位桥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056128B (zh) 轻质装配式加劲箱槽型frp型材海砂混凝土梁
CN101550727B (zh) 一种柱与梁连接的结点
CN113529944A (zh) 一种梁柱耗能连接件及其施工方法
KR20170061060A (ko) 선지보와 후지보를 이용한 터널 공법 및 이에 적합한 장치
CN113322986A (zh) 一种桩-锚-梁复合消能减震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2000571U (zh)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的连接结构
CN113026773A (zh) 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框格梁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1851737A (zh)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干式连接节点
CN210369312U (zh) 钢柱柱脚连接结构
CN203066986U (zh) 一种用于煤岩巷顶板支护的复合型桁架
CN210685070U (zh) 一种可更换的内置型钢斜撑装配式预应力耗能剪力墙
CN210685071U (zh) 一种可更换的内置型钢斜撑的装配式耗能剪力墙
CN113790066A (zh) 高应力碎岩巷道卸压支护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