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8528U - 一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8528U
CN215778528U CN202121320676.0U CN202121320676U CN215778528U CN 215778528 U CN215778528 U CN 215778528U CN 202121320676 U CN202121320676 U CN 202121320676U CN 215778528 U CN215778528 U CN 215778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fixing
screw
connecting plat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206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瑞
张群
邵晨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ation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Aviation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ation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Aviation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13206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8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8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852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包括: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尾端椎弓根螺钉组、纵向牵开装置、成角牵开装置、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可以通过纵向牵开装置和成角牵开装置对压缩椎体逆损伤机制进行复位,科学有效;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术后复查情况对本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随时进行调节,不用担心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生物力学曲度恢复后再次丢失的并发症;目前手术适应症可逐渐扩大到无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压缩椎体头尾端多对椎弓根螺钉的植入会有效减少骨质切割;并且本固定装置拆除方便,门诊即可拆卸,无需住院,患者经济负担小。

Description

一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为创伤所致,大部分为稳定骨折,少有脊髓神经损伤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脊柱正常生理曲度丢失,患者主要表现为背部疼痛、活动受限、卧床状态、翻身痛、骨折压缩处背部叩痛,治疗的原则是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和脊柱的曲度,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有限切开外固定术是治疗的可靠方法之一,通过纵向牵开和成角牵开恢复椎体的高度和脊柱的曲度,适用于胸腰椎压缩骨折无脊髓神经压迫的患者,并且要求患者无明显骨质疏松,现有的固定装置以内固定为主,不能根据患者的复查情况随时调控,当椎体高度丢失及脊柱生物力学曲度丢失后无法恢复,且拆除固定装置必须住院,患者经济负担较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包括: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尾端椎弓根螺钉组、纵向牵开装置、成角牵开装置、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
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包括纵向牵开装置头端和纵向牵开装置尾端,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头端和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尾端连接,
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头端上,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尾端上,
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尾端上,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头端上,所述第三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上,
所述成角牵开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垫片和两个第一活动孔;所述第一活动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垫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活动孔;
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五通孔、第二垫片和两个第三活动孔;所述第三活动孔设置在所述第五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二垫片设置在所述第五通孔内,
所述第三活动孔内设置有第三连接组,所述第三连接组包括第二固定块和螺纹柱;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固定槽和所述螺纹柱,所述螺纹柱设置在所述第三活动孔内,并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三活动孔连接固定,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槽内;
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尾端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组,所述第一连接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孔内,所述第一连接组上设置有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
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头端包括两个第二连接组,所述第二连接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孔内,所述第二连接组上设置有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组包括第一单向轴、第一连接柱和若干个第一固定组;
所述第一连接柱贯穿所述第一活动孔,并且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一活动孔连接固定,
所述第一连接柱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单向轴,
所述第一连接柱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固定组,
所述第一固定组上设置有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螺钉、调节螺母、调节垫片和固定套筒;
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侧壁上设置有第四通孔,并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连通;
所述第一固定块顶部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开口处对称设置有调节块,
所述调节块的顶面设置有齿痕,
所述调节垫片设置在所述调节块的上方,
所述调节垫片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调节块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调节块的顶面相对应的齿痕;
所述固定套筒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开口,
所述固定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螺母相适应的外螺纹,
所述固定套筒贯穿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调节垫片,并且所述固定套筒通过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
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内。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接组包括第二单向轴、第二连接柱、第一旋拧螺管和若干个第二固定组;
所述第二连接柱贯穿所述第二活动孔,所述第二连接柱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柱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二单向轴,所述第二单向轴通过第二固定螺钉与所述第一单向轴连接,
所述第一旋拧螺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柱上,
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旋拧螺管的内部设置有螺母,
所述第一旋拧螺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固定组,
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组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固定组包括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固定螺栓;
所述固定螺栓贯穿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通过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第二夹具连接,
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凸片、第一凹片、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垫圈和第一固定槽;
所述第一凹片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螺栓孔,
所述第一螺栓孔内设置有所述垫圈,
所述第一凸片的顶面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二螺栓孔,
所述第一凸片的顶面和所述第一凹片的底面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槽,
所述第一凸片的顶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一凹片的底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一凸片的底面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的配合与所述第一凹片的顶面连接,
所述固定螺栓贯穿所述第一螺栓孔和所述第二螺栓孔,
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第二凸片、第二凹片、第三螺栓孔、第四螺栓孔和第二固定槽;
所述第三螺栓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片的顶面,
所述第二凹片的顶面与所述第三螺栓孔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所述第四螺栓孔,
所述第二凸片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凹片的顶面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二固定槽,
所述第二凸片的底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二凹片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二凸片的底面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的配合与所述第二凹片的顶面连接,
所述固定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三螺栓孔和所述第四螺栓孔,
所述第二固定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旋拧螺管的外侧壁上。
优选的是,所述成角牵开装置包括第一凹字螺杆、第一凸字螺杆、连接架;所述第一凹字螺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所述第一通孔内,并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凸字螺杆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的所述第五通孔内,并螺母与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字螺杆和所述第一凹字螺杆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二旋拧螺管、第二凸字螺杆和第二凹字螺杆;
所述第二凸字螺杆和所述第二凹字螺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旋拧螺管的两端,
所述第二旋拧螺管上设置有档位旋钮,
所述第二凸字螺杆与所述第一凹字螺杆连接,
所述第二凹字螺杆与所述第一凸字螺杆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包括1-2对椎弓根螺钉;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包括1-2对椎弓根螺钉。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可以通过纵向牵开装置和成角牵开装置对压缩椎体逆损伤机制进行复位,科学有效;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术后复查情况对本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随时进行调节,不用担心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生物力学曲度恢复后再次丢失的并发症;目前手术适应症可逐渐扩大到无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压缩椎体头尾端多对椎弓根螺钉的植入会有效减少骨质切割;并且本固定装置拆除方便,门诊可拆卸,无需住院,患者经济负担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中纵向牵开装置尾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中第一固定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中纵向牵开装置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中第二固定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中第三连接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中第三连接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中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中第一单向轴和第二单向轴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接板、11第一通孔、12第一垫片、13第一活动孔、100第一连接组、131第一单向轴、132第一连接柱、133第一固定组、400第一固定块、401第一固定螺钉、402调节螺母、403调节垫片、404固定套筒、405第二通孔、406第三通孔、407第四通孔、408调节块、2第二连接板、21第二活动孔、200第二连接组、201第二单向轴、202第二连接柱、203第一旋拧螺管、204第二固定组、500第一夹具、501第一凸片、502第一凹片、503第一螺栓孔、504第二螺栓孔、505垫圈、506第一固定槽、700第二夹具、701第二凸片、702第二凹片、703第三螺栓孔、704第四螺栓孔、705第二固定槽、600固定螺栓、3第三连接板、31第五通孔、32第二垫片、33第三活动孔、300第三连接组、331第二固定块、332螺纹柱、333第三固定槽、5第一凹字螺杆、6第一凸字螺杆、4连接架、41第二旋拧螺管、42第二凸字螺杆、43第二凹字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包括: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尾端椎弓根螺钉组、纵向牵开装置、成角牵开装置、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和第三连接板3;
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包括纵向牵开装置头端和纵向牵开装置尾端,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头端和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尾端连接,
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头端上,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尾端上,
所述第一连接板1设置在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尾端上,所述第二连接板2设置在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头端上,所述第三连接板3设置在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上,
所述成角牵开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第一连接板1设置在纵向牵开装置的尾端用来对纵向牵开装置尾端进行固定和限位的作用,纵向牵开装置尾端部分安装尾端椎弓根螺钉组,第二连接板2设置在在纵向牵开装置的头端用来对纵向牵开装置头端进行固定和限位的作用,在治疗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时,首先让患者呈俯卧位,并通过手法复位压缩椎体,然后在压缩椎体的近端和远端分别植入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之后将纵向牵开装置与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进行连接,对压缩椎体采取逆损伤机制复位,纵向牵开并固定,再调节第一连接板1和第三连接板3之间的成角牵开装置对压缩椎体成角牵开并固定,直到压缩椎体高度和脊柱生理力学曲度恢复满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可以通过纵向牵开装置和成角牵开装置对压缩椎体进行逆损伤机制复位,科学有效;并且可以根据患者术后复查情况对本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随时进行调节,不用担心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生物力学曲度恢复后再次丢失的并发症;目前手术适应症可逐渐扩大到无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压缩椎体头尾端多对椎弓根螺钉的植入会有效减少骨质切割;并且本固定装置拆除方便,门诊可拆卸,无需住院,患者经济负担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第一垫片12和两个第一活动孔13;所述第一活动孔13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1的两侧,所述第一垫片12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1内,
所述第二连接板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活动孔21;
所述第三连接板3上设置有第五通孔31、第二垫片32和两个第三活动孔33;所述第三活动孔33设置在所述第五通孔31的两侧,所述第二垫片32设置在所述第五通孔31内,
所述第三活动孔33内设置有第三连接组300,所述第三连接组300包括第二固定块331和螺纹柱332;所述第二固定块331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固定槽333和所述螺纹柱332,所述螺纹柱332设置在所述第三活动孔33内,并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三活动孔33连接固定,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槽333内;
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尾端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组100,所述第一连接组100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孔13内,所述第一连接组100上设置有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
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头端包括两个第二连接组200,所述第二连接组200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孔21内,所述第二连接组200上设置有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和第三连接板3横跨脊椎,第一连接板1通过两个第一活动孔13使得纵向牵开装置尾端设置在脊椎两侧的两个第一连接组100可以连接为一整体,同理第二连接板2通过两个第二活动孔21将纵向牵开装置头端的设置在脊椎两侧的两个第二连接组200连接为一整体,第一连接组100和第二连接组200连接组成纵向牵开装置,因为第一连接组100和第二连接组200分别位于纵向牵开装置尾端和纵向牵开装置头端,所以在患者植入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之后,在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上安装第一连接组100,在头端椎弓根螺钉组上安装第二连接组200,安装好第二连接组200之后,在第二连接组200的头端椎弓根螺钉组上安装第三连接组300,将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安装在第三固定槽333内,然后将第二固定块331上的螺纹柱332插入到第三活动孔33中并通过螺母将第三连接组300固定,成角牵开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通孔11和第五通孔31内,并通过第一垫片12和第二垫片32在连接处提供支撑。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和第三连接板3将纵向牵开装置固定为梯形结构,使得脊椎两侧的第一连接组100和第二连接组200得以横向锁定并可以将压缩椎体纵向牵开,同时第一连接板1、第三连接板3和成角牵开装置组成工形结构,使得第一连接板1和第三连接板3可以通过成角牵开装置的伸缩来调节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之间的角度,以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和脊柱的曲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100包括第一单向轴131、第一连接柱132和若干个第一固定组133;
所述第一连接柱132贯穿所述第一活动孔13,并且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一活动孔13连接固定,
所述第一连接柱132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单向轴131,
所述第一连接柱132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固定组133,
所述第一固定组133上设置有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第一单向轴131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柱132连接的第一螺纹孔,并且第一单向轴13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单向轴131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纵向牵开装置头端连接,第一连接柱132设置在在第一活动孔13内并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并且在第一连接柱132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固定组133,患者压缩椎体的远端植入尾端椎弓根螺钉组后将第一固定组133安装在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上,调整好第一固定组133的安装角度后进行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第一单向轴131和纵向牵开装置头端连接可以使纵向牵开装置的纵向牵开装置头端和纵向牵开装置尾端处在同一直线上,并且通过第一单向轴131和纵向牵开装置头端连接后可以在成角牵开装置的作用下调整纵向牵开装置头端和纵向牵开装置尾端的角度,从而改变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之间的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组133包括第一固定块400、第一固定螺钉401、调节螺母402、调节垫片403和固定套筒404;
所述第一固定块40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405和第三通孔406,
所述第一固定块40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四通孔407,并且所述第二通孔405与所述第四通孔407连通;
所述第一固定块400顶部位于所述第三通孔406的开口处对称设置有调节块408,
所述调节块408的顶面设置有齿痕,
所述调节垫片403设置在所述调节块408的上方,
所述调节垫片403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调节块408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调节块408的顶面相对应的齿痕;
所述固定套筒404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开口,
所述固定套筒40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螺母402相适应的外螺纹,
所述固定套筒404贯穿所述第三通孔406和所述调节垫片403,并且所述固定套筒404通过所述调节螺母402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00连接,
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404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第一固定组133通过第四通孔407安装在第一连接柱132上,并且可以以第一连接柱132为轴进行旋转,在安装时可以根据尾端椎弓根螺钉组的角度对第一固定块400进行角度调节,将尾端椎弓根螺钉组通过固定套筒404插在第三通孔406中,并安装调节垫片403,使调节垫片403的凹槽放置在调节块408上,然后安装调节螺母402将固定套筒404拧紧固定,同时拧紧第二通孔405内的第一固定螺钉401,将第一固定块400也进行固定,因为固定套筒404的底部略大于第三通孔406,所以在调节螺母402拧紧后固定套筒404的底部会收缩,从而将固定套筒404内部的尾端椎弓根螺钉组夹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首先将纵向牵开装置尾端椎弓根螺钉植入到压缩椎体的远端,之后在安装时先将第一固定块400通过第四通孔407与第一连接柱132进行安装,然后将固定套筒404安装到第三通孔406中,并将尾端椎弓根螺钉组通过固定套筒404插入到第三通孔406中这样可以使第一固定组133的安装角度和位置都能配合尾端椎弓根螺钉组,最后将第一固定螺钉401和调节螺母400同时拧紧固定,至此便完成了纵向牵开装置的纵向牵开装置尾端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的安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组200包括第二单向轴201、第二连接柱202、第一旋拧螺管203和若干个第二固定组204;
所述第二连接柱202贯穿所述第二活动孔21,所述第二连接柱202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柱202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二单向轴201,所述第二单向轴201通过第二固定螺钉与所述第一单向轴131连接,
所述第一旋拧螺管203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柱202上,
所述第二连接柱202位于所述第一旋拧螺管203的底部设置有螺母,
所述第一旋拧螺管20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固定组204,
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组204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第二单向轴201的结构与第一单向轴131一致,第二单向轴201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柱202连接的第二螺纹孔并且第二单向轴20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单向轴131和第二单向轴201通过第二固定螺钉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螺钉贯穿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单向轴131和第二单向轴201可以以第二固定螺钉为轴进行旋转,至此第二连接组200和第一连接组100便完成了可转动的连接,第二连接柱202的一端与第二单向轴201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活动孔21之后与第一旋拧螺管203连接,第一旋拧螺管203设置在第二连接柱202的外侧,第一旋拧螺管203的顶部设置有旋拧螺头,通过旋拧螺头的转动可以实现第一旋拧螺管203在第二连接柱202上移动,因为第一旋拧螺管203的移动主要靠旋拧螺头带动,所以第一旋拧螺管203自身并不会旋转,因此通过第一旋拧螺管203的移动,可以将第二固定组204固定的头端椎弓根螺钉组进行移动牵开。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第二活动孔21将脊椎两侧的第二连接柱202连接起来进行固定和位置限定,同时可以通过第一旋拧螺管203来延长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之间的间距,从而解除压缩骨折椎体的纵向受力,成角牵开装置可以使第二单向轴201和第一单向轴131可以以第二固定螺钉为轴进行旋转形成夹角,由此可以实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之间的角度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组204包括第一夹具500、第二夹具700和固定螺栓600;
所述固定螺栓600贯穿所述第一夹具500和所述第二夹具700,所述第一夹具500通过所述固定螺栓600与所述第二夹具700连接,
所述第一夹具500包括第一凸片501、第一凹片502、第一螺栓孔503、第二螺栓孔504、垫圈505和第一固定槽506;
所述第一凹片502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螺栓孔503,
所述第一螺栓孔503内设置有所述垫圈505,
所述第一凸片501的顶面与所述第一螺栓孔50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二螺栓孔504,
所述第一凸片501的顶面和所述第一凹片502的底面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槽506,
所述第一凸片50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一凹片502的底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一凸片501的底面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的配合与所述第一凹片502的顶面连接,
所述固定螺栓600贯穿所述第一螺栓孔503和所述第二螺栓孔504,
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槽506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第二固定组204包括第一夹具500和第二夹具700,第一夹具500的第一凸片501和第一凹片502将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夹在第一固定槽506内,并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一限位槽对第一凸片501和第一凹片502进行位置限定,防止在拧紧固定螺栓600的时候发生位置偏移,使头端椎弓根螺钉组未能和第一固定槽506的内壁完全贴合导致头端椎弓根螺钉组晃动造成压缩椎体骨折牵开失效。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将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夹在第一固定槽506内,通过固定螺栓600将第一凸片501和第一凹片502拧紧,以对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实现固定作用,同时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一限位槽对第一凸片501和第一凹片502进行位置限定,防止二者发生位移导致头端椎弓根螺钉组移动造成压缩椎体骨折牵开失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具700包括第二凸片701、第二凹片702、第三螺栓孔703、第四螺栓孔704和第二固定槽705;
所述第三螺栓孔703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片701的顶面,
所述第二凹片702的顶面与所述第三螺栓孔703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所述第四螺栓孔704,
所述第二凸片701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凹片702的顶面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二固定槽705,
所述第二凸片701的底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二凹片702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二凸片701的底面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的配合与所述第二凹片702的顶面连接,
所述固定螺栓600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螺栓孔503、所述第二螺栓孔504、所述第三螺栓孔703和所述第四螺栓孔704,
所述第二固定槽705设置在所述第一旋拧螺管203的外侧壁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第二夹具700的基本原理和第一夹具500一致,通过第二凸片701和第二凹片702上的第二固定槽705与第一旋拧螺管203的外侧壁贴合并夹紧,从而实现第二夹具700的固定,第二夹具700和第一夹具500通过固定螺栓600连接起来,可以使第二固定组204的结构更加牢固同时通过第二夹具700和第一夹具500的配合,可以根据头端椎弓根螺钉组的角度和位置对第二固定组204进行调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固定螺栓600将第一夹具500和第二夹具700连接为一个完成的第二固定组204,根据患者压缩椎体近端植入的头端椎弓根螺钉组的位置和角度可以对第二固定组204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角牵开装置包括第一凹字螺杆5、第一凸字螺杆6、连接架4;所述第一凹字螺杆5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所述第一通孔11内,并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连接,所述第一凸字螺杆6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3的所述第五通孔31内,并螺母与所述第三连接板3连接,所述连接架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字螺杆6和所述第一凹字螺杆5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成角牵开装置通过第一凹字螺杆5和第一凸字螺杆6与连接架4的两端进行连接,可以在调节连接架4的时候调节第一凹字螺杆5和第一凸字螺杆6之间的距离,因为第一凹字螺杆5是安装在第一通孔11内的,第一凸字螺杆6是安装在第五通孔31内的,所以在第一凹字螺杆5和第一凸字螺杆6之间的距离缩小的时候,会带动第一连接板1和第三连接板3之间的距离缩短,进而使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改变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之间的角度,以恢复压缩椎体前缘的高度和脊柱的生物力学曲线。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第一凹字螺杆5设置在第一通孔11内使得成角牵开装置在第一连接板1上具有受力点,同时第一凸字螺杆6设置在第五通孔31内使得成角牵开装置在第三连接板3上具有受力点,由此在调节连接架4的时候可以带动第一凹字螺杆5和第一凸字螺杆6相对移动,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板1和第三连接板3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而使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改变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之间的角度,以恢复压缩椎体前缘的高度和脊柱的生物力学曲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4包括第二旋拧螺管41、第二凸字螺杆42和第二凹字螺杆43;
所述第二凸字螺杆42和所述第二凹字螺杆4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旋拧螺管41的两端,
所述第二旋拧螺管41上设置有档位旋钮,
所述第二凸字螺杆42与所述第一凹字螺杆5连接,
所述第二凹字螺杆43与所述第一凸字螺杆6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第二旋拧螺管41上的档位旋钮旋转的时候,可以改变第二凸字螺杆42和第二凹字螺杆43在第二旋拧螺管41两端的相对位置,第二凸字螺杆42在位置发生变化时,和其对应连接的第一凹字螺杆5的受力方向也会随着变化,因为第二凸字螺杆42和第一凹字螺杆5之间通过销轴进行连接,所以可以保证第二凸字螺杆42和第一凹字螺杆5之间可以转动,因此可以保证受力均匀避免因为受力不均而导致结构变形的情况出现,同理第二凹字螺杆43和第一凸字螺杆6之间也是一样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当转动档位旋钮的时候第二旋拧螺管41会使第二凸字螺杆42和第二凹字螺杆43发生相对位移,从而拉动第一凹字螺杆5和第一凸字螺杆6进行位移,并且可以保证在任何时候第一凹字螺杆5和第一凸字螺杆6的受力方向都和连接架4在同一轴线上,从而可以保证第一连接板1和第三连接板3之间的受力的稳定性,并可以通过稳定的受力方向,调节第一连接板1和第三连接板3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之间的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包括1-2对椎弓根螺钉;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包括1-2对椎弓根螺钉。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头端椎弓根螺钉组一般为1-2对椎弓根螺钉,植入在压缩脊椎的近端,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一般为1-2对椎弓根螺钉,植入在压缩脊椎的远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在安装本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的时候需要提前在患者的压缩脊柱的近端和远端植入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之后再安装纵向牵开装置和成角牵开装置等,以对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和尾端椎弓根螺钉组进行调节固定,通过对压缩脊椎近端和远端的纵向牵开和成角牵开复位,来完成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后的逆损伤机制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尾端椎弓根螺钉组、纵向牵开装置、成角牵开装置、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和第三连接板(3);
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包括纵向牵开装置头端和纵向牵开装置尾端,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头端和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尾端连接,
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头端上,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尾端上,
所述第一连接板(1)设置在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尾端上,所述第二连接板(2)设置在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头端上,所述第三连接板(3)设置在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上,
所述成角牵开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第一垫片(12)和两个第一活动孔(13);所述第一活动孔(13)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1)的两侧,所述第一垫片(12)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1)内,
所述第二连接板(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活动孔(21);
所述第三连接板(3)上设置有第五通孔(31)、第二垫片(32)和两个第三活动孔(33);所述第三活动孔(33)设置在所述第五通孔(31)的两侧,所述第二垫片(32)设置在所述第五通孔(31)内,
所述第三活动孔(33)内设置有第三连接组(300),所述第三连接组(300)包括第二固定块(331)和螺纹柱(332);所述第二固定块(331)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固定槽(333)和所述螺纹柱(332),所述螺纹柱(332)设置在所述第三活动孔(33)内,并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三活动孔(33)连接固定,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槽(333)内;
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尾端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组(100),所述第一连接组(100)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孔(13)内,所述第一连接组(100)上设置有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
所述纵向牵开装置头端包括两个第二连接组(200),所述第二连接组(200)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孔(21)内,所述第二连接组(200)上设置有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100)包括第一单向轴(131)、第一连接柱(132)和若干个第一固定组(133);
所述第一连接柱(132)贯穿所述第一活动孔(13),并且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一活动孔(13)连接固定,
所述第一连接柱(132)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单向轴(131),
所述第一连接柱(132)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固定组(133),
所述第一固定组(133)上设置有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133)包括第一固定块(400)、第一固定螺钉(401)、调节螺母(402)、调节垫片(403)和固定套筒(404);
所述第一固定块(40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405)和第三通孔(406),
所述第一固定块(40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四通孔(407),并且所述第二通孔(405)与所述第四通孔(407)连通;
所述第一固定块(400)顶部位于所述第三通孔(406)的开口处对称设置有调节块(408),
所述调节块(408)的顶面设置有齿痕,
所述调节垫片(403)设置在所述调节块(408)的上方,
所述调节垫片(403)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调节块(408)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调节块(408)的顶面相对应的齿痕;
所述固定套筒(404)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开口,
所述固定套筒(40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螺母(402)相适应的外螺纹,
所述固定套筒(404)贯穿所述第三通孔(406)和所述调节垫片(403),并且所述固定套筒(404)通过所述调节螺母(402)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00)连接,
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404)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200)包括第二单向轴(201)、第二连接柱(202)、第一旋拧螺管(203)和若干个第二固定组(204);
所述第二连接柱(202)贯穿所述第二活动孔(21),所述第二连接柱(202)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柱(202)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二单向轴(201),所述第二单向轴(201)通过第二固定螺钉与所述第一单向轴(131)连接,
所述第一旋拧螺管(203)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柱(202)上,
所述第二连接柱(202)位于所述第一旋拧螺管(203)的内部设置有螺母,
所述第一旋拧螺管(20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固定组(204),
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组(20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204)包括第一夹具(500)、第二夹具(700)和固定螺栓(600);
所述固定螺栓(600)贯穿所述第一夹具(500)和所述第二夹具(700),所述第一夹具(500)通过所述固定螺栓(600)与所述第二夹具(700)连接,
所述第一夹具(500)包括第一凸片(501)、第一凹片(502)、第一螺栓孔(503)、第二螺栓孔(504)、垫圈(505)和第一固定槽(506);
所述第一凹片(502)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螺栓孔(503),
所述第一螺栓孔(503)内设置有所述垫圈(505),
所述第一凸片(501)的顶面与所述第一螺栓孔(50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二螺栓孔(504),
所述第一凸片(501)的顶面和所述第一凹片(502)的底面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槽(506),
所述第一凸片(50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一凹片(502)的底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一凸片(501)的底面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的配合与所述第一凹片(502)的顶面连接,
所述固定螺栓(600)贯穿所述第一螺栓孔(503)和所述第二螺栓孔(504),
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槽(506)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具(700)包括第二凸片(701)、第二凹片(702)、第三螺栓孔(703)、第四螺栓孔(704)和第二固定槽(705);
所述第三螺栓孔(703)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片(701)的顶面,
所述第二凹片(702)的顶面与所述第三螺栓孔(703)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所述第四螺栓孔(704),
所述第二凸片(701)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凹片(702)的顶面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二固定槽(705),
所述第二凸片(701)的底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二凹片(702)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二凸片(701)的底面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的配合与所述第二凹片(702)的顶面连接,
所述固定螺栓(600)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螺栓孔(503)、所述第二螺栓孔(504)、所述第三螺栓孔(703)和所述第四螺栓孔(704),
所述第二固定槽(705)设置在所述第一旋拧螺管(203)的外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角牵开装置包括第一凹字螺杆(5)、第一凸字螺杆(6)、连接架(4);所述第一凹字螺杆(5)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所述第一通孔(11)内,并通过螺母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连接,所述第一凸字螺杆(6)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3)的所述第五通孔(31)内,并螺母与所述第三连接板(3)连接,所述连接架(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字螺杆(6)和所述第一凹字螺杆(5)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包括第二旋拧螺管(41)、第二凸字螺杆(42)和第二凹字螺杆(43);
所述第二凸字螺杆(42)和所述第二凹字螺杆(4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旋拧螺管(41)的两端,
所述第二旋拧螺管(41)上设置有档位旋钮,
所述第二凸字螺杆(42)与所述第一凹字螺杆(5)连接,
所述第二凹字螺杆(43)与所述第一凸字螺杆(6)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椎弓根螺钉组包括1-2对椎弓根螺钉;所述尾端椎弓根螺钉组包括1-2对椎弓根螺钉。
CN202121320676.0U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778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0676.0U CN215778528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0676.0U CN215778528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8528U true CN215778528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76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2067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778528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8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39325E1 (en) Spinal fix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901433B2 (en) Occipito-cervical stabi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0290756A (zh) 外科系统
EP1152705A1 (en) Spinal fixation system
US20120226277A1 (en) Orthopedic external fixator and method of use
KR20100054713A (ko) 척추 고정용 연결 로드
CN202932996U (zh) 脊柱矫形装置
CN203677225U (zh) 一种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急诊复位的外固定器具
US20200129211A1 (en) Anterior spinal implants for reducing spinal malalignment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963462A (zh) 用于脊椎手术的外固定装置
CN215778528U (zh) 一种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外固定装置
CN219700232U (zh) 一种脊柱后路旋转撑开加压矫形装置
US20200289165A1 (en) A screw-rod instrument specially used for posterior atlantoaxial vertebrae fixation
CN216221617U (zh) 脊柱骨折椎体解剖复位并椎体内植骨的内固定系统
CN113693697B (zh) 骨块提拉系统及骨块提拉辅助器械、椎体固定板
CN111529146A (zh) 一种零切迹可调式人工椎体
CN113827330A (zh) 脊柱骨折椎体解剖复位并椎体内植骨的内固定系统
CN212281786U (zh) 一种零切迹可调式人工椎体
CN108095812B (zh) 高强度脊柱棘突固定装置
CN219207245U (zh) 一种用于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的撑开装置
CN207928362U (zh) 用于脊椎手术的外固定装置
CN218305078U (zh) 脊柱棘突临时稳定装置
CN220967337U (zh) 一种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撑开复位装置
CN221730851U (zh) 侧位扭转式生长友好型脊柱矫形棒
CN212037611U (zh)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牵拉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