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5880U - 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以及包含其的电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以及包含其的电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5880U
CN215765880U CN202122019819.0U CN202122019819U CN215765880U CN 215765880 U CN215765880 U CN 215765880U CN 202122019819 U CN202122019819 U CN 202122019819U CN 215765880 U CN215765880 U CN 215765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ontrol valve
liquid refrigerant
liqui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198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戎耀鹏
倪毅
傅英胜
薛寒冬
李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20198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5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5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5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以及包含其的电器系统。其中,在多联机系统等电器系统的原有制冷循环系统中设置用于实现冷媒迁移的多条管路,以及在管路上设置控制阀,并通过控制阀的打开和关闭状态控制多条管路的通断,从而可以将气液分离器中积存的液态冷媒迁移到制冷循环系统的液管中,也即使得气液分离器内积存的液态冷媒快速参与到系统的冷媒循环过程中,进而避免系统运行出现异常。

Description

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以及包含其的电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多联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以及包含其的电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传统的单功能型的电器已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针对别墅类的高端建筑。而目前多联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除了普通的多联机系统,还包括变频变容多联机、恒温除湿多联机、多联热水机、低温多联热风机等,其各个系统功能不同、特点不同,适用环境也不同。基于此,由于模块化多功能多联机系统整合了多种功能于一体,既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又能够实现建筑节能,且安装维护简单方便,因此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生活中。
不过,由于模块化多功能多联机系统整合了多种功能,相应的,相比普通家用多联机,其系统总连管长度较长,冷媒灌注量较多。基于此,若用户只开启小部分室内机或者只开一台室内机时,所需的冷媒循环量在系统总冷媒量中占比很低,大部分冷媒不参与循环,但是在系统整体运行回油或化霜模式后,大部分液态冷媒会积存在气液分离器内,而此时因系统冷媒循环量小,压缩机运行频率较低,这些液态冷媒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重新回到系统中,在这段时间内,压缩机很难建立排气过热度,容易出现排气低温保护,同时油温过热度无法建立,还会导致压缩机排油率增加且压缩机内的冷冻油容易被冷媒稀释,降低润滑及密封效果。
也就是说,现有的模块化多功能多联机系统容易出现大量液态冷媒积存在气液分离器内不能参与循环,从而导致系统运行出现异常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以及包含其的电器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模块化多功能多联机系统因大量液态冷媒积存在气液分离器内不能参与循环,从而导致系统运行出现异常的问题。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其包括:
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
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压缩机的出口,第二端连接至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入口;
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第二端连接至系统的液管;
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系统的低压侧,第二端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入口;
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第二端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入口;
所述第五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系统的低压侧,第二端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入口;
在不进行冷媒迁移时,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为断路,所述第四管路和所述第五管路为通路;在进行液态冷媒的迁移时,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为通路,所述第四管路和/或所述第五管路为断路;各管路的通断由设置在对应管路上的控制阀控制。
可选的,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所述第四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或所述第五管路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均采用电磁阀。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为常闭电磁阀,所述第四控制阀为常开电磁阀。
可选的,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四通阀;
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
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并通过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连接至系统的低压侧;
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并通过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至压缩机的入口;
所述第五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并通过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连接至系统的低压侧;
在不进行冷媒迁移时,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内部连通,第三端和第四端内部连通;在进行冷媒迁移时,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四端内部连通,第二端和第三端内部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均采用电磁阀。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均为常闭电磁阀。
可选的,所述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各控制阀的通电与断电。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二端的管路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从气液分离器迁移出的液态冷媒的温度,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液态冷媒的温度确定是否结束液态冷媒迁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器系统,其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
可选的,所述电器系统为多联机系统。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多联机系统等电器系统的原有制冷循环系统中设置用于实现冷媒迁移的多条管路,以及在管路上设置控制阀,并通过控制阀的打开和关闭状态控制多条管路的通断,从而可以将气液分离器中积存的液态冷媒迁移到制冷循环系统的液管中,也即使得气液分离器内积存的液态冷媒快速参与到系统的冷媒循环过程中,进而避免系统运行出现异常。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包含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的多联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包含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的多联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且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处于不进行冷媒迁移的状态;
图4为图3中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包含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的多联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且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处于进行冷媒迁移的状态;
图6为图5中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采用的四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以及包含其的电器系统,通过在原有制冷循环系统中增加多个控制阀,并通过控制阀的打开和关闭状态,可以将气液分离器中积存的液态冷媒迁移到制冷循环系统的液管中,从而使得气液分离器内积存的液态冷媒快速参与到制冷循环中,进而避免系统运行出现异常。以下通过实施例对具体实现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3和5,一种包含本申请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的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内侧和室外侧,室内侧主要包括毛细管地暖、水箱、三管制内机和普通内机等模块化功能部件,室外侧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过冷器、四通阀和气液分离器等部件。
在此基础上,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
其中,第一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压缩机的出口,第二端连接至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入口;
第二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第二端连接至系统的液管;
第三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系统的低压侧,第二端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入口;
第四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第二端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入口;
第五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系统的低压侧,第二端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入口;
在不进行冷媒迁移时,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为断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为通路;在进行液态冷媒的迁移时,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为通路,第四管路和/或第五管路为断路;各管路的通断由设置在对应管路上的控制阀控制。
上述系统的整体运行原理是:
在平常的制冷模式(制冷工况)或者制热模式(制热工况)下,由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为断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为通路,则系统低压侧(比如图1中第三控制阀K3左侧的管路)的冷媒(以气态为主,但也包含少量液态),只能正常经过第五管路,从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入口进入气液分离器实现气液分离,其中,液态冷媒积存在气液分离器中,而气态冷媒从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经由第四管路回到压缩机的入口(吸气口),再经压缩机压缩后从出口(排气口)排出,参与下一次循环。
而当大量液态冷媒积存在气液分离器无法参与循环后,需要将积存的液态冷媒从气液分离器中迁移出,使其能够正常参与循环,此时,可通过设置在各管路上控制阀使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为通路,第四管路和/或第五管路为断路,如此,一方面,由于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其中之一为断路或者二者均为断路,则系统低压侧的冷媒不会再通过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入口进入气液分离器,而只能通过第三管路直接回到压缩机入口(吸气口),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管路为通路,因此压缩机出口排出的高压气态冷媒会有一部分通过第一管路,从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入口进入气液分离器(另一部分正常循环),从而使得气液分离器内部的压力升高,而由于第二管路为通路,因此气液分离器内部积存的液态冷媒会因高压挤压而通过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和第二管路离开气液分离器,进入系统的液管,也即积存的液态冷媒会回到正常的循环中,从而避免系统长时间在冷媒循环量不足的状态下运行而出现异常。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6是以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设置在多联机系统中为例,但是应当理解的是,这并不表示上述迁移装置只能应用于多联机系统,相反,只要是可能出现大量液态冷媒积存在气液分离器中的电器系统(比如单室内机的空调系统),都可以应用上述迁移装置来实现冷媒的迁移。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多联机系统等电器系统的原有制冷循环系统中设置用于实现冷媒迁移的多条管路,以及在管路上设置控制阀,并通过控制阀的打开和关闭状态控制多条管路的通断,从而可以将气液分离器中积存的液态冷媒迁移到制冷循环系统的液管中,也即使得气液分离器内积存的液态冷媒快速参与到系统的冷媒循环过程中,进而避免系统运行出现异常。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的冷媒迁移原理,本申请通过实施例一和二提供两种具体实现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K1、第二控制阀K2、第三控制阀K3和第四控制阀K4;
其中,第一控制阀K1设置在第一管路上,第二控制阀K2设置在第二管路上,第三控制阀K3设置在第三管路上,第四控制阀K4设置在第四管路上。
在不进行冷媒迁移时,第一控制阀K1、第二控制阀K2和第三控制阀K3均处于关闭状态,以使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为断路,第四控制阀K4处于打开状态,以使第四管路为通路,以此冷媒进行正常的制冷或者制热循环。
而当需要进行冷媒迁移时,第一控制阀K1、第二控制阀K2和第三控制阀K3均切换为打开状态,以使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为通路,第四控制阀K4切换为关闭状态,以使第四管路为断路,以此实现冷媒迁移。
并且,虽然上述实施例中,第四控制阀K4设置在第四管路上,但是基于上述的冷媒迁移原理,容易理解的是,将第四控制阀K4设置在第五管路上也能实现相同的目的。
此外,在具体实现时,第一控制阀K1、第二控制阀K2、第三控制阀K3和第四控制阀K4均可以采用电磁阀,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各电磁阀的通断电状态而控制其打开和关闭状态。相应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迁移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第一控制阀K1、第二控制阀K2、第三控制阀K3和第四控制阀K4均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各控制阀的通电与断电。
作为优选,第一控制阀K1、第二控制阀K2和第三控制阀K3均采用常闭电磁阀,而第四控制阀K4采用常开电磁阀。具体的,由于第一控制阀K1、第二控制阀K2和第三控制阀K3大部分时间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在进行冷媒迁移时才处于打开状态),而第四控制阀K4则相反,因此通过该优选方案可以节省各电磁阀所消耗的电能。
实施例二
如图3-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K1、第二控制阀K2和四通阀X;
第一控制阀K1设置在第一管路上,第二控制阀K2设置在第二管路上;
第三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四通阀X的第四端(E口),并通过四通阀X的第一端(D口)连接至系统的低压侧;
第四管路的第二端连接至四通阀X的第三端(S口),并通过四通阀X的第四端(E口)连接至压缩机的入口;
第五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四通阀X的第二端(C口),并通过四通阀X的第一端(D口)连接至系统的低压侧;
在不进行冷媒迁移时,第一控制阀K1和第二控制阀K2均处于关闭状态,且如图3所示,四通阀X的第一端(D口)和第二端(C口)内部连通,第三端(S口)和第四端(E口)内部连通,以使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为断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为通路,以此冷媒进行正常的制冷或者制热循环;
在进行冷媒迁移时,第一控制阀K1和第二控制阀K2切换为打开状态,且如图5所示,四通阀X的第一端(D口)和第四端(E口)内部连通,第二端(C口)和第三端(S口)内部连通,以使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为通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为断路,以此实现冷媒迁移。
此外,在具体实现时,第一控制阀K1和第二控制阀K2均可以采用电磁阀,而四通阀X也为电磁阀,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各电磁阀的通断电状态而控制其打开和关闭状态。相应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迁移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第一控制阀K1、第二控制阀K2和四通阀X均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各控制阀的通电与断电。
作为优选,第一控制阀K1和第二控制阀K2均采用常闭电磁阀,且四通阀X断电状态下保持第一端(D口)与第二端(C口)内部连通。由于第一控制阀K1和第二控制阀K2大部分时间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在进行冷媒迁移时才处于打开状态),且四通阀X大部分时间处于第一端(D口)与第二端(C口)内部连通的状态,因此通过该优选方案可以节省各电磁阀所消耗的电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二的迁移装置中的四通阀X的结构与常规不同,如图7所示,其先导阀的导向毛细管e和c和常用四通阀一样连接主阀的两端,导向毛细管d和s分别连接压缩机排气侧(出口)和吸气侧(入口),以此来保证该四通阀X能够正常换向。
进一步的,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1-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迁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控制阀K2的第二端的管路上的温度传感器T;所述温度传感器T与上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T用于采集从气液分离器迁移出的液态冷媒的温度,并发送至控制器,以使控制器基于液态冷媒的温度确定是否结束液态冷媒迁移。
具体的,由于在冷媒迁移过程中,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会不断进入气液分离器,导致气液分离器中的液态冷媒的温度升高,当气液分离器中积存的液态冷媒量较多时,液态冷媒温度升高不明显,而随着迁移的不断进行,气液分离器中的液态冷媒逐渐减少,液态冷媒的温度逐渐升高,当迁移出的液态冷媒的温度升高到特定值时,即表示积存的液态冷媒量已经很少,此时可以结束冷媒迁移的动作。
此外,具体实现时,由于通过第一管路进入气液分离器的冷媒是气态冷媒,因此优选为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入口位于气液分离器的顶部。同理,由于通过第二管路离开气液分离器的冷媒是液态冷媒,因此优选为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位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时,第一控制阀K1、第二控制阀K2、第三控制阀K3和第四控制阀K4均采用手动阀,或部分采用手动阀,也可以实现上述冷媒迁移的目的,只是不能由电器系统自动控制实现,而需要用户进行更多操作,比较繁琐。
将本申请上述各实施例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应用到电器系统,比如多联机系统后,即可实现对应的冷媒迁移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
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压缩机的出口,第二端连接至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入口;
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第二端连接至系统的液管;
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系统的低压侧,第二端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入口;
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第二端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入口;
所述第五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系统的低压侧,第二端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入口;
在不进行冷媒迁移时,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为断路,所述第四管路和所述第五管路为通路;在进行液态冷媒的迁移时,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为通路,所述第四管路和/或所述第五管路为断路;各管路的通断由设置在对应管路上的控制阀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所述第四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或所述第五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均采用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三控制阀为常闭电磁阀,所述第四控制阀为常开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四通阀;
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
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并通过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连接至系统的低压侧;
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并通过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连接至压缩机的入口;
所述第五管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并通过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连接至系统的低压侧;
在不进行冷媒迁移时,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内部连通,第三端和第四端内部连通;在进行冷媒迁移时,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和第四端内部连通,第二端和第三端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均采用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均为常闭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3、4、6或7所述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各控制阀的通电与断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二端的管路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从气液分离器迁移出的液态冷媒的温度,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液态冷媒的温度确定是否结束液态冷媒迁移。
10.一种电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系统为多联机系统。
CN202122019819.0U 2021-08-25 2021-08-25 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以及包含其的电器系统 Active CN215765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9819.0U CN215765880U (zh) 2021-08-25 2021-08-25 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以及包含其的电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9819.0U CN215765880U (zh) 2021-08-25 2021-08-25 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以及包含其的电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5880U true CN215765880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79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19819.0U Active CN215765880U (zh) 2021-08-25 2021-08-25 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以及包含其的电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5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5174A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20362B (zh) 一种低温强热型多联机系统
CN103277949B (zh) 分流控制装置及方法、多联机空调系统和空调机
CN109520170A (zh) 一种具有双级过冷和液体脉冲融霜功能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8931069B (zh) 空调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20814B (zh) 一种改进的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07372B (zh) 热水空调机组
CN212457525U (zh) 节流装置、制冷剂循环系统和除湿机
CN215765880U (zh) 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以及包含其的电器系统
CN211233143U (zh) 智能比例调节型多功能调温除湿机组
CN110207273B (zh) 室外换热器、制冷系统、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727570A (zh) 一种模块化自平衡空气源热泵热回收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13983785U (zh) 一种三管制直流变频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CN212481747U (zh) 一种空气源热水地暖变频空调装置
CN213020428U (zh) 一种冷凝器热回收系统
CN212481748U (zh) 一种空气源地暖变频空调装置
CN110806037B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热水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050131U (zh) 一种空调
CN1195185C (zh) 一种能提供热水的地热空调系统
CN113606819A (zh) 液态冷媒的迁移装置、电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器
CN111397241A (zh) 一种空气源热水地暖变频空调装置
CN207035543U (zh) 制冷装置和热泵装置
CN211146996U (zh) 一种多联风机控制系统
CN218672358U (zh) 多联机空调及其空调系统
CN114517959B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