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1727U - 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1727U
CN215761727U CN202220017190.8U CN202220017190U CN215761727U CN 215761727 U CN215761727 U CN 215761727U CN 202220017190 U CN202220017190 U CN 202220017190U CN 215761727 U CN215761727 U CN 215761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circular tube
rib plates
frame
j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171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东坡
安小龙
陈政琦
李全
温爱明
袁川贵
汪梨园
张立玉
李煜
陈进明
刘春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engxin Youyua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China Railway 17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7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engxin Youyua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China Railway 17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7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engxin Youyua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China Railway 17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7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engxin Youyua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171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1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1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1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塌方救援技术,具体是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该设备包括顶进轨道、顶进反力架、顶进机头;所述顶进反力架包括箱形框架、支撑圆管;箱形框架的前下横梁前侧面与顶进轨道的后端面对接固定;所述顶进机头包括圆管形机壳、周向肋板A、四道周向肋板B、圆环形滑座、四个液压千斤顶、液压泵站;圆管形机壳一方面可滑动地支撑于顶进轨道上,另一方面可滑动地套设于支撑圆管的外侧面。其不仅大幅提升了救援效率,而且开挖过程在圆管形机壳的保护下进行,减小了对周围土体的扰动,稳定性能较高,由此充分保证了救援过程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施作精度较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塌方救援技术,具体是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塌方是隧道施工、矿山作业等常见的事故,一旦发生塌方事故,有人员被困在内,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被困人员救出是救援的首要任务。为了将被困人员救出,目前国内常用的救援方法是小导坑救援法。此种救援法是在塌方体中开挖矩形或三角形断面的小导坑,利用木箱架或液压支撑做支护,形成救援通道的方法,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耗费时间长,塌体比较松散时,往往进深1m需要3-4小时,遇到大石头时,用风镐或人工打钎破碎,极易造成支护棚架垮塌,危及救援人员;二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支撑木、扒钉、背柴板都要随时具备且现量现锯,受条件限制,施作精度低,棚架稳定性差;三是前方开挖人员因没有超前支护的条件和时间,安全风险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塌方救援技术易垮塌、施作精度低、安全风险大、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包括顶进轨道、顶进反力架、顶进机头;
所述顶进反力架包括箱形框架、支撑圆管;箱形框架的前下横梁前侧面与顶进轨道的后端面对接固定;支撑圆管的后端面分别与箱形框架的左前立柱前侧面、右前立柱前侧面、前上横梁前侧面、前下横梁前侧面固定为一体;
所述顶进机头包括圆管形机壳、周向肋板A、四道周向肋板B、圆环形滑座、四个液压千斤顶、液压泵站;圆管形机壳一方面可滑动地支撑于顶进轨道上,另一方面可滑动地套设于支撑圆管的外侧面;圆管形机壳的前端管口为朝向前下方的斜切管口;周向肋板A为圆环形结构,且周向肋板A的外侧面与圆管形机壳的内侧面中前部固定为一体;四道周向肋板B均为扇环形结构,且四道周向肋板B的外侧面均与圆管形机壳的内侧面中后部固定为一体;四道周向肋板B围绕圆管形机壳的中心线等角距分布,且相邻两道周向肋板B之间留设有一个安装豁口;圆环形滑座可滑动地装配于圆管形机壳的内侧面,且圆环形滑座位于四道周向肋板B的后方;四个液压千斤顶的座体均垂直固定于周向肋板A的后端面,且四个液压千斤顶的座体一一对应地贯穿四个安装豁口;四个液压千斤顶的顶头均与圆环形滑座的前端面固定;液压泵站固定于圆管形机壳的内侧面,且液压泵站分别与四个液压千斤顶连通。
使用时,预制若干组支护管片(每组支护管片均包括一个底部支护管片、两个侧部支护管片、一个顶部支护管片)。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对塌方体进行反压加固,并在塌方体的后方选定作业位置,然后在作业位置布置作业平台。然后,将本实用新型吊运至作业平台上。然后,利用挖掘机的链板向前抵住箱形框架,由此提供顶进反力。然后,利用液压泵站驱动四个液压千斤顶同步伸长,四个液压千斤顶向后推动圆环形滑座。待圆环形滑座向后抵住支撑圆管后,四个液压千斤顶向前推动周向肋板A,使得圆管形机壳在塌方体中切土前进,由此使得土体进入圆管形机壳内。待四个液压千斤顶完成一个顶程后,利用液压泵站驱动四个液压千斤顶同步回缩,四个液压千斤顶向前带动圆环形滑座,使得圆环形滑座与支撑圆管之间形成安装空隙。然后,利用一组支护管片在安装空隙内拼接形成一个支护管节,并将该支护管节的后端面与支撑圆管的前端面对接固定。然后,人工开挖圆管形机壳内的土体,并利用出土小车将土体运出。待圆管形机壳内的土体全部运出后,利用液压泵站驱动四个液压千斤顶同步伸长,四个液压千斤顶向后推动圆环形滑座。待圆环形滑座向后抵住前次拼接形成的支护管节后,四个液压千斤顶向前推动周向肋板A,使得圆管形机壳在塌方体中切土前进,由此使得土体进入圆管形机壳内。待四个液压千斤顶完成一个顶程后,利用液压泵站驱动四个液压千斤顶同步回缩,四个液压千斤顶向前带动圆环形滑座,使得圆环形滑座与前次拼接形成的支护管节之间形成安装空隙。然后,利用下一组支护管片在安装空隙内拼接形成下一个支护管节,并将该支护管节的后端面与前次拼接形成的支护管节的前端面对接固定。然后,人工开挖圆管形机壳内的土体,并利用出土小车将土体运出。如此反复,直至圆管形机壳向前顶穿塌方体。此时,各个支护管节共同连接形成圆管形救援通道,救援人员利用圆管形救援通道救出被困人员。
基于上述过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基于全新的自进式原理,实现了快速省力且安全地救出被困人员,由此克服了现有塌方救援技术易垮塌、施作精度低、安全风险大、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不仅大幅提升了救援效率,而且开挖过程在圆管形机壳的保护下进行,减小了对周围土体的扰动,稳定性能较高,由此充分保证了救援过程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施作精度较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箱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右视图。
图6是图4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右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顶进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A-A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B-B剖视图。
图中:1-顶进轨道,201-箱形框架,202-支撑圆管,203-加固斜撑,204-加固横梁,205-加固纵梁,206-支撑平板,301-圆管形机壳,302-周向肋板A,303-周向肋板B,304-圆环形滑座,305-液压千斤顶,306-液压泵站,307-纵向肋板A,308-纵向肋板B,401-底部支护管片,402-侧部支护管片,403-顶部支护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包括顶进轨道1、顶进反力架、顶进机头;
所述顶进反力架包括箱形框架201、支撑圆管202;箱形框架201的前下横梁前侧面与顶进轨道1的后端面对接固定;支撑圆管202的后端面分别与箱形框架201的左前立柱前侧面、右前立柱前侧面、前上横梁前侧面、前下横梁前侧面固定为一体;
所述顶进机头包括圆管形机壳301、周向肋板A302、四道周向肋板B303、圆环形滑座304、四个液压千斤顶305、液压泵站306;圆管形机壳301一方面可滑动地支撑于顶进轨道1上,另一方面可滑动地套设于支撑圆管202的外侧面;圆管形机壳301的前端管口为朝向前下方的斜切管口;周向肋板A302为圆环形结构,且周向肋板A302的外侧面与圆管形机壳301的内侧面中前部固定为一体;四道周向肋板B303均为扇环形结构,且四道周向肋板B303的外侧面均与圆管形机壳301的内侧面中后部固定为一体;四道周向肋板B303围绕圆管形机壳301的中心线等角距分布,且相邻两道周向肋板B303之间留设有一个安装豁口;圆环形滑座304可滑动地装配于圆管形机壳301的内侧面,且圆环形滑座304位于四道周向肋板B303的后方;四个液压千斤顶305的座体均垂直固定于周向肋板A302的后端面,且四个液压千斤顶305的座体一一对应地贯穿四个安装豁口;四个液压千斤顶305的顶头均与圆环形滑座304的前端面固定;液压泵站306固定于圆管形机壳301的内侧面,且液压泵站306分别与四个液压千斤顶305连通。
箱形框架201的上边框和下边框均为前窄后宽的等腰梯形边框;箱形框架201的前边框内固定有四根加固斜撑203;箱形框架201的后边框内固定有一根加固横梁204;箱形框架201的上边框内设置有两根左右对称分布的加固纵梁205;箱形框架201的下边框内设有支撑平板206,且箱形框架201的前下横梁上侧面、支撑平板206的上表面、箱形框架201的后下横梁上侧面共同开设有沿纵向设置的弧形豁槽A。
支撑圆管202的底部为单层结构;支撑圆管202的左右两侧部和顶部均为双层中空结构;支撑圆管202的左右两侧部与底部之间形成有弧形豁槽B;支撑圆管202的前端壁开设有一组对接通孔。
圆环形滑座304的内侧面底部开设有沿纵向设置的弧形豁槽C。
所述顶进机头还包括四对纵向肋板A307、四对纵向肋板B308;四对纵向肋板A307一一对应地位于四个液压千斤顶305的两侧,且四对纵向肋板A307围绕圆管形机壳301的中心线等角距分布;四对纵向肋板A307的前端均与周向肋板A302固定为一体;四对纵向肋板A307的后端与四道周向肋板B303的首尾两端一一对应地固定为一体;四对纵向肋板B308围绕圆管形机壳301的中心线等角距分布,且四对纵向肋板B308的后端均与周向肋板A302固定为一体。
圆管形机壳301的内侧面固定有照明装置。
箱形框架201为钢质框架;支撑圆管202为钢质圆管;圆管形机壳301为锰钢机壳,其厚度为20mm、内径为1200mm、最大长度为2800mm、最小长度为2600mm;周向肋板A302和四道周向肋板B303均为锰钢肋板;圆环形滑座304为锰钢滑座;四个液压千斤顶305的顶推力均为15t、压力均为30Mpa、顶程均为600mm。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顶进轨道(1)、顶进反力架、顶进机头;
所述顶进反力架包括箱形框架(201)、支撑圆管(202);箱形框架(201)的前下横梁前侧面与顶进轨道(1)的后端面对接固定;支撑圆管(202)的后端面分别与箱形框架(201)的左前立柱前侧面、右前立柱前侧面、前上横梁前侧面、前下横梁前侧面固定为一体;
所述顶进机头包括圆管形机壳(301)、周向肋板A(302)、四道周向肋板B(303)、圆环形滑座(304)、四个液压千斤顶(305)、液压泵站(306);圆管形机壳(301)一方面可滑动地支撑于顶进轨道(1)上,另一方面可滑动地套设于支撑圆管(202)的外侧面;圆管形机壳(301)的前端管口为朝向前下方的斜切管口;周向肋板A(302)为圆环形结构,且周向肋板A(302)的外侧面与圆管形机壳(301)的内侧面中前部固定为一体;四道周向肋板B(303)均为扇环形结构,且四道周向肋板B(303)的外侧面均与圆管形机壳(301)的内侧面中后部固定为一体;四道周向肋板B(303)围绕圆管形机壳(301)的中心线等角距分布,且相邻两道周向肋板B(303)之间留设有一个安装豁口;圆环形滑座(304)可滑动地装配于圆管形机壳(301)的内侧面,且圆环形滑座(304)位于四道周向肋板B(303)的后方;四个液压千斤顶(305)的座体均垂直固定于周向肋板A(302)的后端面,且四个液压千斤顶(305)的座体一一对应地贯穿四个安装豁口;四个液压千斤顶(305)的顶头均与圆环形滑座(304)的前端面固定;液压泵站(306)固定于圆管形机壳(301)的内侧面,且液压泵站(306)分别与四个液压千斤顶(30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箱形框架(201)的上边框和下边框均为前窄后宽的等腰梯形边框;箱形框架(201)的前边框内固定有四根加固斜撑(203);箱形框架(201)的后边框内固定有一根加固横梁(204);箱形框架(201)的上边框内设置有两根左右对称分布的加固纵梁(205);箱形框架(201)的下边框内设有支撑平板(206),且箱形框架(201)的前下横梁上侧面、支撑平板(206)的上表面、箱形框架(201)的后下横梁上侧面共同开设有沿纵向设置的弧形豁槽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撑圆管(202)的底部为单层结构;支撑圆管(202)的左右两侧部和顶部均为双层中空结构;支撑圆管(202)的左右两侧部与底部之间形成有弧形豁槽B;支撑圆管(202)的前端壁开设有一组对接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圆环形滑座(304)的内侧面底部开设有沿纵向设置的弧形豁槽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进机头还包括四对纵向肋板A(307)、四对纵向肋板B(308);四对纵向肋板A(307)一一对应地位于四个液压千斤顶(305)的两侧,且四对纵向肋板A(307)围绕圆管形机壳(301)的中心线等角距分布;四对纵向肋板A(307)的前端均与周向肋板A(302)固定为一体;四对纵向肋板A(307)的后端与四道周向肋板B(303)的首尾两端一一对应地固定为一体;四对纵向肋板B(308)围绕圆管形机壳(301)的中心线等角距分布,且四对纵向肋板B(308)的后端均与周向肋板A(302)固定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圆管形机壳(301)的内侧面固定有照明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箱形框架(201)为钢质框架;支撑圆管(202)为钢质圆管;圆管形机壳(301)为锰钢机壳,其厚度为20mm、内径为1200mm、最大长度为2800mm、最小长度为2600mm;周向肋板A(302)和四道周向肋板B(303)均为锰钢肋板;圆环形滑座(304)为锰钢滑座;四个液压千斤顶(305)的顶推力均为15t、压力均为30Mpa、顶程均为600mm。
CN202220017190.8U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 Active CN215761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7190.8U CN215761727U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7190.8U CN215761727U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1727U true CN215761727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95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17190.8U Active CN215761727U (zh) 2022-01-06 2022-01-06 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17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5239B (zh) 一种用于狭小空间的移动式盾构始发装置
WO2018133743A1 (zh) 一种用于顶管法的掘进装置及其施工法
CN110552709B (zh) 适用于大直径盾构机的自进式整体过站方法及装置
US4095435A (en) Method of advancing a 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ly arranged movable constructional units forwardly successively in a self-running manner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ame
CN203769796U (zh) 隧道多功能作业平台
CN109403987B (zh) 盾构端头水平冻结与短钢箱联合接收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14033477B (zh) 一种快速省力的安全救援方法
JP2005048382A (ja) 作業台車、及び該作業台車を備えたトンネル掘削装置
CN215761727U (zh) 一种自进式救援通道安全救援设备
CN108756902B (zh) 一种用于盾构机转场过站的辅助装置及盾构机转场方法
CN108361037B (zh) 一种竖井快速施工方法及设备
CN100425802C (zh) 用于地下管涵直线暗挖的对拉方法
CN114086618B (zh) 一种在地下进行地连墙施工的模块化铣槽装置
CN113187500B (zh) 一种松散围岩扩张网支护快速施工方法及扩张设备
CN213234931U (zh) 一种履带式冲击钻机
CN115823349A (zh) 一种外置环切顶进的顶管施工方法
CN214695701U (zh) 一种桩基清障用两次体系转换桩基托换结构
CN210829276U (zh) 一种盾构无负环始发结构
KR101022383B1 (ko) 비개착식 터널 시공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널 시공 방법
CN210829277U (zh) 一种盾构始发用钢环结构
CN211623488U (zh) 一种步进式液压顶进小导坑救援设备
CN210086776U (zh) 伸缩移动式脚手架
CN214741325U (zh) 新型可调节管壁支撑小车
CN220081443U (zh) 一种盾构注浆加固装置
CN210195788U (zh) 一种综合机械化掘进内伸缩顶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