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59174U - 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59174U
CN215759174U CN202122131720.XU CN202122131720U CN215759174U CN 215759174 U CN215759174 U CN 215759174U CN 202122131720 U CN202122131720 U CN 202122131720U CN 215759174 U CN215759174 U CN 215759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ter
permeable
inspection well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317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森
杨楠
董文博
陈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221317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59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59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59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包括土体部分和井体部分;土体部分包括鹅卵石层、素混凝土封底层、碎石填充层、粗砂回填层、透水土工布;粗砂回填层和碎石填充层位于原状土层的安装坑内,并且由透水土工布隔离;鹅卵石层和素混凝土封底层覆盖在土体部分表层;井体部分包括井篦、截污框、透水井筒、收集桶;透水井筒均匀布置有透水孔并放置在碎石填充层内,井篦和截污框安装在透水井筒上部;收集桶在使用时放置于透水井筒内部,用于收集融雪水。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对雨水进行渗透,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减轻雨水对河道的污染,还能够收集融雪水,避免其对河道水质及道路侧分带植物产生不利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检查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扩张及人口聚集度的不断增加,部分城市缺水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道和明渠,导致水质恶化,使地表水不能成为新城居民生活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另外,对有限的可用水资源缺少科学合理的调度与分配,从而存在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情况。这些原因都造成了水资源严重匮乏。
雨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对于水资源匮乏地区,充分利用雨水不但可以减缓甚至解决缺水问题,而且在改善环境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对于雨水的处理利用率较低,以修建雨水管道,排放水体为主,不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初期雨水入河还会对河道污染河道,降低河道水质。
对于寒冷地区,例如东北地区,冬季持续时间长、降雪量大,并且由于气温较低降雪难以快速融化,因此降雪后,为了保证道路畅通,往往大量使用融雪剂。融雪剂的使用,导致气温升高后融化的雪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这些含盐雪水部分进入雨水管道,最终进入河道,对河道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部分进入道路侧分带,对侧分带内植物产生严重危害甚至导致植物枯萎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阶段雨水利用率较低,造成水资源浪费和污染河道的技术问题;和寒冷地区融雪剂的使用,对河道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以及对道路侧分带内的植物形成危害等不足;提供了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不但能够对雨水进行渗透,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减轻雨水对河道的污染,还能够对融雪水进行收集,避免其对河道水质及道路侧分带植物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包括土体部分和井体部分;
所述土体部分包括鹅卵石层、素混凝土封底层、碎石填充层、粗砂回填层、透水土工布;所述粗砂回填层位于原状土层的安装坑内,所述碎石填充层位于所述粗砂回填层内,所述碎石填充层与所述粗砂回填层之间由所述透水土工布隔离;所述鹅卵石层覆盖在所述土体部分表层,所述鹅卵石层下部采用所述素混凝土封底层封底;
所述井体部分包括井篦、截污框、透水井筒、收集桶;所述透水井筒均匀布置有透水孔,所述透水井筒放置在所述碎石填充层内,所述截污框放置在所述透水井筒上部,所述井篦安装在所述截污框顶部;所述收集桶在使用时放置于所述透水井筒内部,用于收集融雪水。
进一步地,该检查井位于道路绿化带内。
进一步地,所述粗砂回填层的厚度大于100mm。
进一步地,所述碎石填充层的厚度为100-150mm。
进一步地,所述碎石填充层所用碎石粒径为
Figure BDA0003246051190000021
进一步地,所述鹅卵石层铺设厚度大于50mm。
进一步地,所述素混凝土封底层的厚度为150-300mm。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井筒的透水孔孔径为10-15mm。
进一步地,所述井篦标高低于道路地面标高15-20cm。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桶与所述透水井筒之间缝隙小于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井体部分和土体部分的合理设计,实现以不同的运行方式分别面对降雨情景及融雪情景,可以达到多效倍增的效果:
(一)降雨情景时,本实用新型能够使雨水可通过层层过滤渗透进入原状土层,既有利于处理后的雨水通过检查井快速进入土壤,而且不易在检查井内形成堵塞,最终起到补充地下水的作用,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同时也减少入河雨水量,减轻雨水对河道的污染。
(二)融雪情景时,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融雪水进行有效收集,使含有大量盐类的融雪水不再进入雨水管道和土壤内部,既能够避免融雪水对河道水质产生不利影响,也能够防止对道路侧分带植物产生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1—井体部分;2—土体部分;3—原状土层;4—粗砂回填层;5—透水土工布;6—碎石填充层;7—透水井筒;8—收集桶;9—井篦;10—截污框;11—鹅卵石层;12—素混凝土封底层;13—道路;14—齿状侧石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效果,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位于道路绿化带内,包括井体部分1和土体部分2。
井体部分1包括井篦9、截污框10、透水井筒7、收集桶8。
透水井筒7侧壁和底面均匀布置有透水孔,透水孔的孔径通常为10-15mm。截污框10放置在透水井筒7上部,井篦9安装在截污框10顶部。一般地,井篦9标高低于道路地面标高15-20cm。收集桶8在需要收集雪水情况下放置在透水井筒7内部,收集桶8与透水井筒7之间的缝隙小于5mm。
土体部分2包括鹅卵石层11、素混凝土封底层12、碎石填充层6、粗砂回填层4、透水土工布5。
粗砂回填层4位于原状土层3的安装坑内,碎石填充层6位于粗砂回填层4内,碎石填充层6包围在透水井筒7的侧部和底部。优选地,粗砂回填层4厚度需大于100mm;碎石填充层6的厚度为100-150mm,其所用碎石粒径为
Figure BDA0003246051190000031
粗砂回填层4与碎石填充层6之间采用透水土工布5进行隔离。鹅卵石层11和素混凝土封底层12位于碎石填充层6、粗砂回填层4和原状土层3以上。鹅卵石层11在井篦9周围全覆盖于土体部分2表层,铺设厚度大于50mm。素混凝土封底层12在鹅卵石层11下部,厚度为150-300mm。
施工过程中,原状土层3内首先回填粗砂形成粗砂回填层4,然后铺设透水土工布5,再回填碎石形成碎石填充层6。碎石填充层6内放置透水井筒7,透水井筒7上部放置截污框10,截污框10顶部安装井篦9。收集桶8根据使用情景选择放置或者不放置在透水井筒7内部。土体部分2表层用鹅卵石层11全覆盖,鹅卵石层11下采用C20素混凝土封底形成素混凝土封底层12。
如无特殊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设备可采用所属领域中的常规设备或参照所述领域的现有技术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在使用过程中主要面临两种使用情景,分别为降雨情景及融雪情景。面对以上两种使用情景,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主要区别为是否放置收集桶8。以下分别对上述两种情景的控制过程进行介绍。
(1)降雨情景,检查井中不放置收集桶8。
降雨过程中,道路雨水通过齿状侧石开口14进入道路绿化带内,首先雨水流经鹅卵石层11,通过鹅卵石层11阻隔树叶等粗大污染物,避免其堵塞井篦9或进入检查井内。雨水流经鹅卵石层11后通过井篦9首先落入截污框10中,可进一步去除雨水中携带的较小的污染物,同时泥沙等可沉淀于截污框10底部。透过截污框10的雨水,其含有的悬浮物已经大部分去除,当其落入透水井筒7后,可通过透水井筒7的透水孔,并依次透过碎石填充层6、透水土工布5、粗砂回填层4,最终进入原状土层3中,用于补充地下水。透水井筒7外层填充不同粒径的碎石填充层6和粗砂回填层4,同时设置透水土工布5,既有利于检查井内雨水快速进入土壤,而且不易堵塞。当进入检查井内的雨水流量较大时,检查井内部空间还可存储一部分雨水,待降雨停止后缓慢渗入土层中。经过一段时间,养护人员对鹅卵石层11以及截污框10内截流的固体进行清理,避免检查井因堵塞降低其使用效能。
(2)融雪情景,检查井中放置收集桶8。
融雪过程中,当使用融雪剂时,其融雪水中含有大量盐类,若其通过检查井进入土壤,不但会引起土壤板结,而且还会堵塞检查井,因此应防止含有融雪剂的融雪水进入土壤,此时需在检查井中放置收集桶8。融雪水进入检查井的过程与雨水进入检查井的过程相同,只是当其透过截污框10后,进入检查井中放置的收集桶8中,在收集桶8中存积。当道路使用融雪剂时,养护人员需及时将收集桶8中的融雪水及时清除,避免融雪水积满收集桶8而外溢。
由于使用融雪剂的道路上残留有融雪剂,因此融雪后的第一场降雨冲刷路面后,雨水中也含有融雪剂,因此检查井内收集桶8直至使用融雪剂后的第一场降雨结束后方可移走。
当降雪但是未使用融雪剂时,视为降雨情景,检查井中不放置收集桶8。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通过不同的运行方式分别面对降雨情景及融雪情景,可以达到多效倍增的效果。降雨情景时,雨水可通过渗透检查井进入土壤,补充地下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同时减少入河雨水量,减轻雨水对河道的污染。融雪情景时,可对融雪水进行收集,避免其对河道水质及道路侧分带植物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土体部分和井体部分;
所述土体部分包括鹅卵石层、素混凝土封底层、碎石填充层、粗砂回填层、透水土工布;所述粗砂回填层位于原状土层的安装坑内,所述碎石填充层位于所述粗砂回填层内,所述碎石填充层与所述粗砂回填层之间由所述透水土工布隔离;所述鹅卵石层覆盖在所述土体部分表层,所述鹅卵石层下部采用所述素混凝土封底层封底;
所述井体部分包括井篦、截污框、透水井筒、收集桶;所述透水井筒均匀布置有透水孔,所述透水井筒放置在所述碎石填充层内,所述截污框放置在所述透水井筒上部,所述井篦安装在所述截污框顶部;所述收集桶在使用时放置于所述透水井筒内部,用于收集融雪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该检查井位于道路绿化带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砂回填层的厚度大于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填充层的厚度为100-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填充层所用碎石粒径为
Figure FDA00032460511800000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鹅卵石层铺设厚度大于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混凝土封底层的厚度为150-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井筒的透水孔孔径为10-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篦标高低于道路地面标高15-2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桶与所述透水井筒之间缝隙小于5mm。
CN202122131720.XU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 Active CN215759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1720.XU CN215759174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1720.XU CN215759174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59174U true CN215759174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84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31720.XU Active CN215759174U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591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5316B (zh) 一种具有排水及截污功能的路缘石
CN206752614U (zh) 一种海绵型道路下沉式绿化分隔带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1539012U (zh) 一种雨水综合利用渗排水管渠
CN108729326A (zh)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CN106192665A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入渗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6219935U (zh) 一种高强度、高渗透性的透水路面结构
CN208649827U (zh)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CN109797839A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及截污操作方法
CN109518789A (zh) 一种道路穿越水环境敏感区的集水、汇水及排水处理系统
CN106544941A (zh)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透水路面
CN109338839B (zh) 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城市渗蓄系统
CN106088684B (zh)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的下沉式广场及其施工方法
CN208650225U (zh) 一种渗透式排水沟
CN213114892U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功能型雨水花园
CN215759174U (zh) 一种多效倍增渗透检查井
CN108374477B (zh) 一种用于道路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的装置
CN111501948A (zh) 用于住宅楼屋顶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7469190U (zh) 一种高效排水的渗渠结构
CN109160677A (zh) 路面径流生态净化系统
CN113243281B (zh) 一种海绵城市盐碱地生态旱溪系统
CN214301074U (zh) 一种用于调控雨水径流的缝隙式结构型透水系统
CN214116117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CN212865490U (zh)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Van Seters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ermeable pavement and a bioretention swale
CN113863465A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