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51884U -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51884U
CN215751884U CN202121917416.1U CN202121917416U CN215751884U CN 215751884 U CN215751884 U CN 215751884U CN 202121917416 U CN202121917416 U CN 202121917416U CN 215751884 U CN215751884 U CN 215751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lanet
motor
sun gea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174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焱开
黎健文
胡明杰
谷小武
陈绪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174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51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51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51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行星排,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一齿圈和多个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轮与第一太阳轮和第一齿圈啮合,第一行星架和发动机连接;第二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第二齿圈和多个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轮与第二太阳轮和第二齿圈啮合,第二行星架和第一齿圈连接,第二太阳轮和第一太阳轮连接,第二太阳轮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第二齿圈连接;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系统具有连接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对第一电机的转速要求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混合动力系统,通常设置有双行星排,发动机和电机通过双星排传动连接,这样混合动力系统能够在纯电动模式、燃油模式、混合无级变速驱动模式下切换,但是由于双行星排之间连接关系不合理,导致混合动力系统的连接复杂,制造成本高且对电机的要求高,再次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合动力系统,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连接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对第一电机的转速要求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发动机输出轴;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一齿圈和多个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齿圈围绕所述第一太阳轮设置,每个所述第一行星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齿圈啮合,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沿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第二齿圈和多个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齿圈围绕所述第二太阳轮设置,每个所述第二行星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二齿圈啮合,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沿所述第二太阳轮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行星架和所述第一齿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一太阳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具有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与所述第二齿圈传动连接;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具有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与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系统具有连接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对第一电机的转速要求低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行星排设于所述第二行星排和所述发动机之间,所述第二行星排设于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一电机之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二行星排和所述发动机之间;所述第一行星架位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背向所述第二行星排的一侧,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空套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齿圈之间通过第一构造件连接,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通过第二构造件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二太阳轮之间通过第三构造件连接,所述第二构造件位于所述第三构造件的外侧,所述第一构造件位于所述第二构造件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差速装置,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有减速主动齿轮,所述差速装置连接有减速从动齿轮,所述减速主动齿轮与所述减速从动齿轮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三行星排,所述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架、第三齿圈和多个第三行星轮,所述第三齿圈围绕所述第三太阳轮设置,每个所述第三行星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行星架且分别与所述第三太阳轮和所述第三齿圈啮合,多个所述第三行星轮沿所述第三太阳轮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太阳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差速装置,所述第三行星架与所述差速装置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电机同轴布置且与所述第二电机异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轴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且通过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轴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传动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单向锁止机构,所述单向锁止机构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配合,所述单向锁止机构仅允许所述发动机输出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锁止器,所述锁止器连接于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架,用于控制是否向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架施加制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具有连接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对第一电机的转速要求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杠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处于纯电动模式的动力学特性杠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处于混合驱动模式的动力学特性杠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输出轴连接有单向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输出轴连接有单向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的第一电机轴连接有单向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的第一电机轴连接有单向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的从动齿轮和差速装置通过第三行星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具有锁止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混合动力系统1、
发动机100、发动机输出轴110、
第一行星排200、第一太阳轮210、第一行星架220、第一齿圈230、第一行星轮240、第一构造件250、
第二行星排300、第二太阳轮310、第二行星架320、第二齿圈330、第二行星轮340、第二构造件350、第三构造件360、
第一主动齿轮400、从动齿轮500、差速装置600、减速主动齿轮610、减速从动齿轮620、
第三行星排630、第三太阳轮631、第三行星架632、第三行星轮633、第三齿圈634、
第一电机700、第一电机轴710、
第二电机800、第二电机轴810、第二主动齿轮820、
单向锁止机构910、锁止器920、单向制动器9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1。
如图1-图11所示,混合动力系统1包括发动机100、第一行星排200、第二行星排300、从动齿轮500、第一电机700和第二电机800。
发动机100具有发动机输出轴110,第一行星排200包括第一太阳轮210、第一行星架220、第一齿圈230和多个第一行星轮240,第一齿圈230围绕第一太阳轮210设置,每个第一行星轮240可旋转地安装于第一行星架220且分别与第一太阳轮210和第一齿圈230啮合,多个第一行星轮240沿第一太阳轮210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行星架220 和发动机输出轴110传动连接。
第二行星排300包括第二太阳轮310、第二行星架320、第二齿圈330和多个第二行星轮340,第二齿圈330围绕第二太阳轮310设置,每个第二行星轮340可旋转地安装于第二行星架320且分别与第二太阳轮310和第二齿圈330啮合,多个第二行星轮340 沿第二太阳轮310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行星架320和第一齿圈230传动连接,第二太阳轮310和第一太阳轮210传动连接,第二太阳轮310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400。
从动齿轮500与第一主动齿轮400啮合,第一电机700具有第一电机轴710,第一电机轴710与第二齿圈330传动连接,第二电机800具有第二电机轴810,第二电机轴 810与从动齿轮500传动连接。
举例而言,第一电机700和第二电机800均可以为具有发电功能的电动机,第一电机700和第二电机800之间可以互相传递电能。第一行星排200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行星排300的中心轴线可以重合。
设置第一齿圈230的齿数与第一太阳轮210的齿数的比值为K1、第二齿圈330的齿数与第二太阳轮310的齿数的比值为K2、第一电机700的转速为N1、第一主动齿轮400 的转速为N2、发动机100的转速为N3,第一电机700的扭矩T1,第一主动齿轮400的扭矩为T2,发动机100的扭矩为T3。
其中,
Figure BDA0003213422030000051
Figure BDA0003213422030000052
K1和K2大于1,一般K1和K2为1.6~4。混合动力系统1的动力学特性如图2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系统1,通过将发动机100连接有发动机输出轴110,发动机输出轴110与第一行星排200传动连接,第一电机700连接有第一电机轴710,第一电机轴710与第二行星排300传动连接,且第一行星排200与第二行星排300传动连接,第二行星排300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400,第一主动齿轮400与从动齿轮500啮合,第二电机轴810与从动齿轮500传动连接。
在第一电机700和发动机100不工作时,第二电机800可以单独驱动从动齿轮500转动,进而驱动车辆移动,此时混合动力系统1处于纯电动模式,混合动力系统1的动力学特性如图3所示。
在第一电机700、第二电机800和发动机100工作时,发动机100输出的动力经过双行星排分别传递到从动齿轮500和第一电机700,第一电机700能够受力转动以进行发电,第一电机700产生的电能可以用于为第二电机800供电,第二电机800输出的动力也传动到从动齿轮500,这样发动机100和第二电机800共同驱动车辆移动,通过双行星排,可以调节发动机100输出的动力输出到第一电机700和从动齿轮500的比例,因此,混合动力系统1处于混合驱动无级变速模式(ECVT),混合动力系统1的动力学特性如图4所示。
在第一电机700和发动机100工作,第二电机800不工作时,发动机100输出的动力经过双行星排分别传递到从动齿轮500和第一电机700,第一电机700能够受力转动进行发电,第一电机700产生的电能可以存储在车辆的电池内,通过双行星排,可以调节发动机100输出的动力输出到第一电机700和从动齿轮500的比例,因此,混合动力系统1处于燃油无级变速模式。
通过第一行星排200和第二行星排300的设置,发动机100输出的动力可以由两个行星排共同承担,相比相关技术中仅设置一个行星排的动力系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1的每个行星排的承担载荷更小,因此不仅可以减小每个行星排的尺寸,达到降低体积和成本的目的,还能够减小每个行星排的磨损速度,延长每个行星排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混合动力系统1的使用寿命。
并且,由于第二太阳轮310和第一太阳轮210的距离较近,因此,第二太阳轮310 和第一太阳轮210之间需要构造的连接结构的长度较短,由此可知,第二太阳轮310和第一太阳轮210之间连接更为简单,能够降低了制造成本。
Figure BDA0003213422030000061
Figure BDA0003213422030000062
两个关系式可知,第一齿圈230的齿数与第一太阳轮210的齿数的比值K1可以为1.6,第二齿圈330的齿数与第二太阳轮310的齿数的比值K2可以为1.6,这样每个行星排的外径都比较小,能够减小混合动力系统1 的体积,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K1和K2均为1.6的时候,T1:T2:T3=3.2:5.25:8.45,即TI=37.9%T3,TI=62.1%T3,这表明分配到第一主动齿轮400的扭矩占发动机100输出的总扭矩的62%以上,用于驱动车辆;分配到第一电机700的扭矩占发动机100输出的总扭矩的38%以下,用于发电。由此可知,双行星排能够提高发动机100分配至第一电机700的扭矩比例,需要说明的是,与相关技术的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发动机分配至第一电机的扭矩比例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1的发动机100分配至第一电机700的扭矩比例有所提高。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电机700的发电功率相同时,第一电机700的转速更低,即降低了混合动力系统1对第一电机700的转速要求,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且提高了第一电机700的发电效率。
另外,第一齿圈230的齿数与第一太阳轮210的齿数比值和第二齿圈330的齿数与第二太阳轮310的齿数的比值相同,从而两个行星排可以采用同样的制造工艺制造,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系统1具有连接简单、制造成本低、对第一电机700的转速要求低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5-图11所示,第一行星排200设于第二行星排300和发动机100之间,第二行星排300设于第一行星排200和第一电机700 之间,第一主动齿轮400位于第二行星排300和发动机100之间。第一行星架220位于第一行星排200的背向第二行星排300的一侧,第一太阳轮210、第二太阳轮310和第一主动齿轮400空套于发动机输出轴110。
如此,第一行星排200、第二行星排300和发动机输出轴110之间不会发生干涉,且能够减小混合动力系统1的体积,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
具体地,第一电机轴710和第二齿圈330之间通过第一构造件250连接,第一齿圈230和第二行星架320之间通过第二构造件350连接,第一太阳轮210和第二太阳轮310 之间通过第三构造件360连接,第二构造件350位于第三构造件360的外侧,第一构造件250位于第二构造件350的外侧。
举例而言,第一电机轴710和第二齿圈330可以通过第一构造件250成型为一体,第一齿圈230和第二行星架320可以通过第二构造件350成型为一体,第一太阳轮210 和第二太阳轮310可以通过第三构造件360成型为一体。
这样第一电机轴710和第二齿圈330之间、第一齿圈230和第二行星架320之间和第一太阳轮210和第二太阳轮310之间连接强度高且动力传递损耗低,并且第一行星排 200、第二行星排300和第一电机轴710之间不会发生干涉,提高混合动力系统1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8所示,混合动力系统1还包括差速装置600,从动齿轮500传动连接有减速主动齿轮610,差速装置600连接有减速从动齿轮 620,减速主动齿轮610与减速从动齿轮620啮合。其中,差速装置600与车轮连接,以便于车辆的转弯。
通过设置减速从动齿轮620和减速主动齿轮610,能够使差速装置600的转速小于从动齿轮500的转速,且使差速装置600的扭矩大于从动齿轮500的扭矩,另外,减速从动齿轮620和减速主动齿轮610加工简单,便于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混合动力系统1还包括第三行星排630和差速装置600。其中,差速装置600与车轮连接,以便于车辆的转弯。
第三行星排630包括第三太阳轮631、第三行星架632、第三齿圈634和多个第三行星轮633,第三齿圈634围绕第三太阳轮631设置,每个第三行星轮633可旋转地安装于第三行星架632且分别与第三太阳轮631和第三齿圈634啮合,多个第三行星轮633 沿第三太阳轮631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三太阳轮631与从动齿轮500传动连接,第三行星架632与差速装置600传动连接。
这样,从动齿轮500和差速装置600之间动力传递更为平稳,且第三行星排630具有减速和提升扭矩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9所示,发动机100和第一电机700同轴布置且与第二电机800异轴布置,第二电机轴810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820且通过第二主动齿轮820与从动齿轮500传动连接。
具体地,第一行星排200和第二行星排300设于发动机100和第一电机700之间,第二电机800和第一电机700位于第一行星排200和第二行星排300的同一侧。
如此,第一电机700的中心轴线与第二电机800的中心轴线平行且不重合,能够减小混合动力系统1整体的轴向尺寸,以便于混合动力系统1布置。且由于第二电机800 和第一电机700的工作时发热量较小,第二电机800和第一电机700对散热要求较低,因此将第二电机800和第一电机700布置于混合动力系统1的轴向的一端,发动机100 布置于混合动力系统1的轴向的另一端,有利于优化发动机100的散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发动机100、第一电机700和第二电机800同轴布置,第二电机轴810与第一主动齿轮400传动连接且通过第一主动齿轮 400与从动齿轮500传动连接。其中,第一电机700可以位于发动机100和第二行星排 300之间。
例如,发动机100的中心轴线、第一电机700的中心轴线、第二电机800的中心轴线、第一行星排200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行星排300的中心轴线可以重合。这样,一方面能够减小混合动力系统1整体在第一电机700的径向的尺寸,另一方面第二电机800无需额外设置与从动齿轮500连接的齿轮,从而减少了混合动力系统1的零件数量,以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混合动力系统1还包括单向锁止机构910,单向锁止机构910与发动机输出轴110配合,单向锁止机构910仅允许发动机输出轴110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旋转。
单向锁止机构910可以为单向离合器或者制动器,例如,发动机1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为发动机100的正常旋转方向,即发动机1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可以驱动车辆移动,以及带动第一电机700发电。
单向锁止机构910为单向离合器时,单向离合器套设于发动机输出轴110,发动机输出轴11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单向离合器的内周面可以随着发动机输出轴110转动;发动机输出轴11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单向离合器的内周面固定不动以阻止发动机输出轴110转动。
单向锁止机构910为制动器时,发动机输出轴11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制动器断开而允许发动机输出轴110转动;发动机输出轴11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制动器闭合而阻止发动机输出轴110转动。
第一电机700输出动力时,由于单向锁止机构910可以制动发动机输出轴110,因此发动机100不会出现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出现。如此,在发动机100不工作时,第一电机700能够单独驱动车辆移动,或者第一电机700和第二电机800共同驱动车辆移动。
下面举例描述上述两种工作模式的动力传递方式:
1、第一电机700单独驱动车辆移动,第一电机700能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发动机输出轴110和第一行星架220受到单向锁止机构910的限制而无法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电机700的动力经过双星排传递到差速装置600,驱动车辆前进。
2、第一电机700和第二电机800共同驱动移动车辆移动,第一电机700能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发动机输出轴110和第一行星架220受到单向锁止机构910限制而无法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电机700的动力经过双行星排传递到差速装置600,第二电机800 的动力也可以传递到从动齿轮500,上述两个电机共同驱动车辆前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电机轴710也可以设置单向制动器930,单向制动器930与第一电机轴710配合,单向制动器930仅允许第一电机轴710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旋转。例如,第一电机轴71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电机700可以发电。
具体地,单向制动器930可以为单向离合器或者制动器,单向制动器930为单向离合器时,单向离合器套设于第一电机轴710,第一电机轴71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单向离合器的内周面可以随着第一电机轴710转动;第一电机轴71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单向离合器的内周面固定不动以阻止第一电机轴710转动。
单向制动器930为制动器时,第一电机轴71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制动器断开而允许第一电机轴710转动;第一电机轴71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制动器闭合而阻止第一电机轴710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1所示,混合动力系统1还包括锁止器920,锁止器920连接于第一齿圈230和第二行星架320,用于控制是否向第一齿圈230 和第二行星架320施加制动。其中,锁止器920可以位于第二行星排300和发动机100 之间。
举例而言,第一齿圈230和第二行星架320可以成型为一体,锁止器920闭合时,阻止第一齿圈230和第二行星架320发生转动,锁止器920断开时,允许第一齿圈230 和第二行星架320发生转动。
第一电机700工作,且第二电机800和发动机100不工作时,锁止器920闭合对第一齿圈230和第二行星架320施加制动,第一电机700的动力经第二行星排300传递到第一主动齿轮400和从动齿轮500,第一电机700的转速和从动齿轮500的转速之比为固定值,此时为新的纯电动模式。
发动机100工作,且第一电机700和第二电机800不工作时,锁止器920闭合对第一齿圈230和第二行星架320施加制动,发动机100的动力经第一行星排200传递到第一主动齿轮400和从动齿轮500,此时第一主动齿轮400的转向和发动机100的转向相同,且发动机100的转速和从动齿轮500的转速之比为固定值,此时为新的燃油模式。
由此可知,通过设置锁止器920,混合动力系统1新增一个纯电动模式和燃油模式,提高了混合动力系统1的多样性,适应性更高。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1,具有连接简单、制造成本低、对第一电机700的转速要求低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系统1和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发动机输出轴;
第一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一齿圈和多个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一齿圈围绕所述第一太阳轮设置,每个所述第一行星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齿圈啮合,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沿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传动连接;
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第二齿圈和多个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二齿圈围绕所述第二太阳轮设置,每个所述第二行星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二齿圈啮合,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沿所述第二太阳轮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行星架和所述第一齿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一太阳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
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具有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与所述第二齿圈传动连接;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具有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与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设于所述第二行星排和所述发动机之间,所述第二行星排设于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一电机之间,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二行星排和所述发动机之间;
所述第一行星架位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背向所述第二行星排的一侧,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空套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二齿圈之间通过第一构造件连接,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通过第二构造件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二太阳轮之间通过第三构造件连接,所述第二构造件位于所述第三构造件的外侧,所述第一构造件位于所述第二构造件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差速装置,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有减速主动齿轮,所述差速装置连接有减速从动齿轮,所述减速主动齿轮与所述减速从动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行星排,所述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架、第三齿圈和多个第三行星轮,所述第三齿圈围绕所述第三太阳轮设置,每个所述第三行星轮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三行星架且分别与所述第三太阳轮和所述第三齿圈啮合,多个所述第三行星轮沿所述第三太阳轮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太阳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
差速装置,所述第三行星架与所述差速装置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电机同轴布置且与所述第二电机异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轴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且通过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同轴布置,所述第二电机轴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传动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单向锁止机构,所述单向锁止机构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配合,所述单向锁止机构仅允许所述发动机输出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止器,所述锁止器连接于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架,用于控制是否向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架施加制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
CN202121917416.1U 2021-08-16 2021-08-16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5751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7416.1U CN215751884U (zh) 2021-08-16 2021-08-16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7416.1U CN215751884U (zh) 2021-08-16 2021-08-16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51884U true CN215751884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75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17416.1U Active CN215751884U (zh) 2021-08-16 2021-08-16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51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2238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CN101992679B (zh) 双行星排四轴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US7963874B2 (en) Dual mode EVT with input split reverse mode
EP2738029A1 (en) Drive device for hybrid vehicle
CN106926682B (zh) 履带车辆串并联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201506247U (zh) 双行星排四轴混合动力变速器
CN104175857B (zh) 履带车辆双电机动力耦合混合动力装置
CN110962572B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15751884U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5751886U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033726U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033727U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5751885U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5703343A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5703344A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3602075A (zh) 车辆的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CN213261950U (zh) 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CN215435980U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3602076A (zh) 车辆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113602074A (zh) 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CN216969325U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4001309U (zh) 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CN218228634U (zh) 车辆的混动系统和车辆
CN214240423U (zh) 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CN213261949U (zh) 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