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42704U - 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42704U
CN215742704U CN202121920185.XU CN202121920185U CN215742704U CN 215742704 U CN215742704 U CN 215742704U CN 202121920185 U CN202121920185 U CN 202121920185U CN 215742704 U CN215742704 U CN 2157427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ondenser
condensation
outlet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201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欢波
刘荣芬
谢锄
刘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anhao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anhao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anhao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anhao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201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427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427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427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其中,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包括冷凝净化装置和油气检测装置,冷凝净化装置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气口;油气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器、排气管、回气管、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检测器具有检测腔和均连接于检测腔的检测入口和检测出口,检测入口与出气口连通,排气管和回气管均连通于检测出口,第一电磁阀设于排气管,第二电磁阀设于回气管。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提升对油气的净化回收的效率。

Description

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回收及净化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油品装卸过程中会产生油气,油气的主要成分是油品挥发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不进行回收处理会造成油品的逸散,不仅导致油品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逸散出的高浓度油气不断在周围积累,还会增加燃烧甚至爆炸的风险。环境保护部要求有机废气的净化效率≥95%,同时对于苯系物的排放要求比以前更加严格。目前采用的吸附法或膜脱离法等常规工艺流程处理过后的油气无法满足排放的标准,油气净化后无法直接进行排放,导致油气回收装置的净化回收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旨在提升对油气的净化回收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包括冷凝净化装置,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气口;以及
油气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器、排气管、回气管、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检测器具有检测腔和均连接于所述检测腔的检测入口和检测出口,所述检测入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回气管均连通于所述检测出口,所述第一电磁阀设于所述排气管,所述第二电磁阀设于所述回气管;
当所述检测器检测到从所述出气口排出的排放气体符合排放标准时,关闭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以将排放气体从所述排气管排出;当所述检测器检测到从所述出气口排出的排放气体不符合排放标准时,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以将排放气体从所述回气管回流至所述冷凝净化装置再次进行冷凝处理。
可选地,所述冷凝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凝器、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二冷凝器、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三冷凝器和第三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冷凝器远离所述第二冷凝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远离所述第三冷凝器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回气口与所述第三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凝温度低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冷凝温度,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冷凝温度低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凝温度。
可选地,所述冷凝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一制冷机,所述第一制冷机具有第一冷端和第二冷端,所述第二冷端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冷端的温度,所述第一冷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热传导连接,所述第二冷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热传导连接。
可选地,所述冷凝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二制冷机,所述第二制冷机设有第三冷端,所述第三冷端与所述第三冷凝器热传导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0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5摄氏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零下41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零下46摄氏度。
可选地,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零下81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零下86摄氏度。
可选地,所述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还包括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均连通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和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
可选地,所述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还包括多个开关阀门,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和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处均单独设有一个开关阀门。
可选地,所述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还包括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安装盒体和吸附板,所述安装盒体设有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所述吸附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盒体内,并位于所述气体进口和所述气体出口之间,所述气体进口与所述排气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吸附装置还包括送气管,所述送气管与所述气体出口连接,所述送气管具有导热段,所述导热段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热传导连接。
可选地,所述吸附板为活性炭吸附板。
可选地,所述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还包括空气泵,所述空气泵的出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以将油气泵入所述冷凝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油气检测装置,并将使油气检测装置与冷凝净化装置的出气口连通,如此通过冷凝净化装置对废气进行净化后,可以通过油气检测装置对净化后的排放气体进行检测,如果油气检测装置的检测器31检测到从出气口排出的排放气体符合排放标准时,关闭第二电磁阀314,打开第一电磁阀313,以将排放气体从排气管311排出。而如果检测器31检测到从出气口排出的排放气体不符合排放标准时,关闭第一电磁阀313,打开第二电磁阀314,以将排放气体从回气管312回流至冷凝净化装置再次进行冷凝处理。如此循环,直至净化后的排放气体满足排放标准再排出。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排出的排放气体都符合排放标准,且都能够进行最大程度的回收与净化,提升了油气净化回收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214038470000031
Figure BDA000321403847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包括冷凝净化装置以及油气检测装置,冷凝净化装置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气口;油气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器31、排气管311、回气管312、第一电磁阀313和第二电磁阀314,检测器31具有检测腔和均连接于检测腔的检测入口和检测出口,检测入口与出气口连通,排气管311和回气管312均连通于检测出口,第一电磁阀313设于排气管311,第二电磁阀314设于回气管312;当检测器31检测到从出气口排出的排放气体符合排放标准时,关闭第二电磁阀314,打开第一电磁阀313,以将排放气体从排气管311排出;当检测器31检测到从出气口排出的排放气体不符合排放标准时,关闭第一电磁阀313,打开第二电磁阀314,以将排放气体从回气管312回流至冷凝净化装置再次进行冷凝处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油气检测装置,并将使油气检测装置与冷凝净化装置的出气口连通,如此通过冷凝净化装置对废气进行净化后,可以通过油气检测装置对净化后的排放气体进行检测,如果油气检测装置的检测器31检测到从出气口排出的排放气体符合排放标准时,关闭第二电磁阀314,打开第一电磁阀313,以将排放气体从排气管311排出。而如果检测器31检测到从出气口排出的排放气体不符合排放标准时,关闭第一电磁阀313,打开第二电磁阀314,以将排放气体从回气管312回流至冷凝净化装置再次进行冷凝处理。如此循环,直至净化后的排放气体满足排放标准再排出。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排出的排放气体都符合排放标准,且都能够进行最大程度的回收与净化,提升了油气净化回收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冷凝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凝器11、第一气液分离器14、第二冷凝器12、第二气液分离器15、第三冷凝器13和第三气液分离器16,第一冷凝器11远离第二冷凝器12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第三气液分离器16远离第三冷凝器13的一端与出气口连通,回气口与第三冷凝器13连通,第二冷凝器12的冷凝温度低于第一冷凝器11的冷凝温度,第三冷凝器13的冷凝温度低于第二冷凝器12的冷凝温度。
具体来说,油气按顺序通过三个冷凝器,这三个冷凝器的冷凝温度逐渐减小,油气经过三次冷凝后能够将油气中的油冷凝成液态进行回收,每一次冷凝都能够分离出部分液态的油,当冷凝器的冷凝温度越低,油气的冷凝效果就越好,就能够从油气中分离出更多液态的油,液态的油被分离后进入气液分离器储存,油气中其他的气体经过冷凝器时不会被冷凝成液态,如此能够分离并排出。第三冷凝器13与回气口连通,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排放气体回到第三冷凝器13进行再一次冷凝分离。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油气在冷凝时能够分离出更多的液态油进行回收,提升了冷凝净化装置的冷凝回收效果。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凝器11、第一气液分离器14、第二冷凝器12和第二气液分离器15,第一冷凝器11远离第二冷凝器12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回气口与第二冷凝器12连通,第二冷凝器12的冷凝温度低于第一冷凝器11的冷凝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冷凝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一制冷机21,第一制冷机21具有第一冷端211和第二冷端212,第二冷端212的温度低于第一冷端211的温度,第一冷端211与第一冷凝器11热传导连接,第二冷端212与第二冷凝器12热传导连接。
具体来说,第一制冷机21通过冷媒管与第一冷端211连接,第一制冷机21通过冷媒管与第二冷端212连接,由于第二冷端212的冷凝温度需要比第一冷端211低,所以第一制冷机21需要提供更多的冷媒介质到第二冷端212处。在第一制冷机21与第二冷端21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调节阀门,在第一制冷机21与第一冷端21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调节阀门,通过增加第二调节阀门的开度来增加进入第二冷端212的冷媒介质数量,从而降低第二冷端212的冷凝温度,通过减小第一调节阀门的开度来减少进入第一冷端211的冷媒介质数量,从而降低第一冷端211的冷凝温度,这样能够控制第二冷端212的冷凝温度低于第一冷端211。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制冷机21通过冷媒管与第一冷端211连接,第一制冷机21通过冷媒管与第二冷端212连接,由于第二冷端212的冷凝温度需要比第一冷端211低,所以第一制冷机21需要提供更多的冷媒介质到第二冷端212处。通过增大第一制冷机21与第二冷端212连接所用的冷媒管的面积,来增大第一制冷剂21流入第二冷端212的冷媒介质的数量,同时增加的冷媒管面积使得冷媒管与第二冷端212处的油气接触面积更大,如此能够使第二冷端212的冷凝速度提高,这样能够使得第二冷端212的冷凝温度低于第一冷端211。
通过一台制冷机控制两处换热器的温度,这样设置能够节约成本,只需要一台制冷机就能实现两处换热器的制冷。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一制冷机21和第二制冷机22,第一制冷机21具有第一冷端211,第二制冷机22设有第二冷端212,第二冷端212的温度低于第一冷端211的温度,第一冷端211与第一冷凝器11热传导连接,第二冷端212与第二冷凝器12热传导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冷凝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二制冷机22,第二制冷机22设有第三冷端221,第三冷端221与第三冷凝器13热传导连接。
具体来说,第三冷凝器13所需的冷凝温度最低,所以第三制冷机独立为第三冷端221提供冷量,这样设置使得第三冷凝器13内的冷凝温度足够低,有利于第三次冷凝的进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冷凝器11的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0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5摄氏度。
具体来说,当第一冷凝器11的冷凝温度小于0摄氏度的时候,需要消耗电量较大,因为制冷过程中,制冷到越低的温度所要消耗的电量越多,因此成本较高;当冷凝温度大于5摄氏度时第一冷凝器11对于油气的冷凝效果较差;综上所述,当采用大于或等于0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5摄氏度的冷凝温度时,能够得到好的冷凝效果。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凝器11的冷凝温度可以小于0摄氏度,或者是大于5摄氏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冷凝器12的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零下41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零下46摄氏度。
具体来说,当第二冷凝器12的冷凝温度大于零下46摄氏度的时候,需要消耗电量较大,因为制冷过程中,制冷到越低的温度所要消耗的电量越多,因此成本较高;当冷凝温度小于41摄氏度时第二冷凝器12对于油气的冷凝效果较差;综上所述,当采用大于或等于零下41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零下46摄氏度的冷凝温度时,能够得到好的冷凝效果。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凝器12的冷凝温度可以小于零下41摄氏度,或者是大于零下46摄氏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冷凝器13的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零下81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零下86摄氏度。
具体来说,当第三冷凝器13的冷凝温度大于零下86摄氏度的时候,需要消耗电量较大,因为制冷过程中,制冷到越低的温度所要消耗的电量越多,因此成本较高;当冷凝温度小于零下81摄氏度时第三冷凝器13对于油气的冷凝效果较差;综上所述,当采用大于或等于零下81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零下86摄氏度的冷凝温度时,能够得到好的冷凝效果。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冷凝器13的冷凝温度可以小于零下81摄氏度,或者是大于零下86摄氏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凝器11的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0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5摄氏度;第二冷凝器12的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零下41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零下46摄氏度;第三冷凝器13的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零下81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零下86摄氏度。
具体来说,油气冷凝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所需的冷凝温度不同,因为油气在冷凝过程中自身的温度下降速度较慢,所以设置多级冷凝能够保证冷凝净化装置对油气的净化回收效果,第一阶段的冷凝温度可以是0、1、2、3、4或5摄氏度;第二阶段的冷凝温度可以是零下41、零下42、零下43、零下44、零下45或零下46摄氏度;第三阶段的冷凝温度可以是零下81、零下82、零下83、零下84、零下85或零下86摄氏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阶段的冷凝温度采用5摄氏度,第二阶段的冷凝温度采用零下5摄氏度,第三阶段的冷凝温度采用零下86摄氏度,冷凝温度越低冷凝效果越好,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油气经过每一处换热器时有较好的冷凝效果,从而保证冷凝净化装置对油气的净化回收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还包括油水分离器41,油水分离器41设有进液口,进液口均连通第一气液分离器14的排液口、第二气液分离器15的排液口和第三气液分离器16的排液口。
具体来说,油水分离器41能够将油气中分离出来的液态的油分离成油液和水,油水分离器41通过离心法将油液和水分离,液态的油从第一气液分离器14的排液口、第二气液分离器15的排液口和第三气液分离器16的排液口排出并汇聚到一起,汇聚到一起的液态的油通过进液口排进油水分离器41,再由油水分离器41进行分离并将油液和水分别单独回收储存。这样设置能够将每处气液分离器储存的液态的油收集到一起进行分离,完全分离油液中的水分后再将油液回收,提升了油液的回收效率。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一油水分离器41、第二油水分离器41和第三油水分离器41,每个油水分离器41设有进液口,均第一气液分离器14的排液口与第一油水分离器41的进液口连通,第二气液分离器15的排液口与第二油水分离器41的进液口连通,第三气液分离器16的排液口与第三油水分离器41的进液口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还包括多个开关阀门42,第一气液分离器14的排液口、第二气液分离器15的排液口和第三气液分离器16的排液口处均单独设有一个开关阀门42。
具体来说,每一阶段的冷凝结束后,分离出来的液态的油储存在相应的气液分离器中,每个气液分离器均单独设有一个开关阀门42,当正在进行油气的冷凝时所有的阀门关闭,如此能够防止未经过冷凝的油气从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跟随液态的油排出;当所有的油气净化完成后再打开所有的阀门使液态的油排出。这样设置能够使得每阶段冷凝的液态的油更加纯净,提升冷凝净化的效果。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液分离器14的排液口、第二气液分离器15的排液口和第三气液分离器16的排液口处均不设有开关阀门42。
在一实施例中,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还包括吸附装置61,吸附装置61包括安装盒体611和吸附板612,安装盒体611设有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吸附板612设置在安装盒体611内,并位于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之间,气体进口与排气管311连通。
具体来说,当油气完成了净化过程后,排出净化装置的排放气体中可能带有部分有毒或者有害的成分,在排气管311处连接有一个吸附装置61,吸附装置61中的吸附板612能够对排放气体中的有毒有害成分进行吸附。这样设置能够减少排出净化装置的排放气体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还包括焚烧装置,焚烧装置包括安装盒体611和焚烧器,安装盒体611设有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焚烧器设置在安装盒体611内,并位于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之间,气体进口与排气管311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吸附装置61还包括送气管62,送气管62与气体出口连接,送气管62具有导热段621,导热段621与第一冷凝器11热传导连接。
具体来说,进入吸附装置61的排放气体是从第三冷凝器13排出,再经过检测器31送入到吸附装置61中,排放气体的温度较低,将排放气体通过送气管62通入到第一冷凝器11中,送气管62具有一段导热段621,导热段621为易发生热传导的材质,导热段621与第一冷凝器11热传导连接,此时导热段621中的这些气体能够将冷量带到第一冷凝器11中辅助第一冷凝器11进行冷凝净化,再从第一冷凝器11排出到外界。这样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冷凝器11的出冷凝效果更好。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吸附装置61还包括送气管62,送气管62与外界空气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吸附板612为活性炭吸附板612。具体来说,活性炭吸附板612无毒无害并且也没有异味,它是一种比较绿色环保的吸附板612,相较于其他的吸附板612来说,活性炭吸附板612的吸附能力强,能够吸附气体中多种有毒有害的成分,这样设置吸附装置61能够起到更好的吸附效果,使得排出的空气更干净。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吸附板612为硅藻泥吸附板612。
在一实施例中,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还包括空气泵51,空气泵51的出口与进气口连通,以将油气泵入冷凝净化装置。
具体来说,在冷凝净化装置前设置有一个空气泵51,空气泵51的出口与进气口连通,空气泵51将外界的油气泵入到冷凝净化装置。这样设置能够使油气更快速地进入冷凝净化装置。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不包括空气泵51,进气口与外界连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凝净化装置,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气口;以及
油气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器、排气管、回气管、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检测器具有检测腔和均连接于所述检测腔的检测入口和检测出口,所述检测入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回气管均连通于所述检测出口,所述第一电磁阀设于所述排气管,所述第二电磁阀设于所述回气管;
当所述检测器检测到从所述出气口排出的排放气体符合排放标准时,关闭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以将排放气体从所述排气管排出;当所述检测器检测到从所述出气口排出的排放气体不符合排放标准时,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以将排放气体从所述回气管回流至所述冷凝净化装置再次进行冷凝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凝器、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二冷凝器、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三冷凝器和第三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冷凝器远离所述第二冷凝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远离所述第三冷凝器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回气口与所述第三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凝温度低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冷凝温度,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冷凝温度低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凝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一制冷机,所述第一制冷机具有第一冷端和第二冷端,所述第二冷端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冷端的温度,所述第一冷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热传导连接,所述第二冷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热传导连接;和/或,
所述冷凝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二制冷机,所述第二制冷机设有第三冷端,所述第三冷端与所述第三冷凝器热传导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0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5摄氏度;和/或,
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零下41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零下46摄氏度;和/或,
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冷凝温度大于或等于零下81摄氏度且小于或等于零下86摄氏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还包括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均连通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和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还包括多个开关阀门,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和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处均单独设有一个开关阀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还包括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安装盒体和吸附板,所述安装盒体设有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所述吸附板设置在所述安装盒体内,并位于所述气体进口和所述气体出口之间,所述气体进口与所述排气管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还包括送气管,所述送气管与所述气体出口连接,所述送气管具有导热段,所述导热段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热传导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板为活性炭吸附板。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还包括空气泵,所述空气泵的出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以将油气泵入所述冷凝净化装置。
CN202121920185.XU 2021-08-16 2021-08-16 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 Active CN2157427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0185.XU CN215742704U (zh) 2021-08-16 2021-08-16 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0185.XU CN215742704U (zh) 2021-08-16 2021-08-16 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42704U true CN215742704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75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20185.XU Active CN215742704U (zh) 2021-08-16 2021-08-16 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427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18509B2 (en)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0584431C (zh) 气体状烃的处理、回收方法
CN103394267B (zh) 一种结合冷凝和吸附的油气回收装置
US6863711B2 (en) Temperature swing humidity collector using powerplant waste heat
GB2044115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evaporation of water from water-containing substances
CN208003479U (zh) 一种VOCs回收系统
CN107321337B (zh) 一种吸附剂再生系统以及吸附剂再生的方法
CN108043064A (zh) 一种VOCs回收工艺及系统
JP6015132B2 (ja) 複合型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6895617A (zh) 用于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中不凝性气体的分离装置
CN210764423U (zh) 一种热泵真空废液浓缩处理装置
CN215742704U (zh) 油气吸附冷凝回收净化系统
KR102160586B1 (ko) 다중 냉각식 콜드트랩
CN102407059A (zh) 高沸点有机气体的回收装置
JP2004181373A (ja) エアードライヤー
CN109589696B (zh) 一种废气处理过滤冷却系统
CN202538604U (zh) 高沸点有机气体的回收装置
CN2873282Y (zh) 一种有机废气冷凝法回收装置
CN101747966A (zh) 一种冷却除湿燃气处理流程
CN105749723B (zh) 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碳的净化回收系统
CN211476391U (zh) 一种废水制冰机
CN220003457U (zh) 惰性气体回收及深度除油系统
CN220801993U (zh) 一种处理1,3-环己二酮尾气的设备
CN218033808U (zh) 自复叠制冷系统
CN215822704U (zh) 烟气净化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