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41064U - 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41064U
CN215741064U CN202120651615.6U CN202120651615U CN215741064U CN 215741064 U CN215741064 U CN 215741064U CN 202120651615 U CN202120651615 U CN 202120651615U CN 215741064 U CN215741064 U CN 215741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one
shell
air
atomizer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16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洪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oj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oj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oj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oj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516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41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41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410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送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包括注射器、气旋器、雾化器及插入器,注射器用于输出气流,插入器的内端与雾化器的一端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插入器的外端用于插入动物体内,雾化器具有样品仓,样品仓用于放置粉状样品;气旋器的两端分别与雾化器的另一端和注射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气旋器与样品仓呈连通布置。将粉状样品放在样品仓,再将注射器、气旋器、雾化器和插入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将插入器的外端插入动物体内,注射器输出气流,输送至气旋器进入样品仓,气流带动粉状样品一起运动并扩散形成干粉气溶胶,最终将干粉气溶胶输入至动物的体内,被动物的肺部吸收,实现真实模拟了人体日常呼吸的吸入物质状态。

Description

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推送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呼吸道疾病(口腔,鼻腔,咽喉)和肺部疾病,病率的增加,可吸入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愈发得到关注;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针对动物吸入药物以及毒性物质实验以评价其安全性。
目前,吸入实验常用的两种方法分别是动物口鼻吸入法和动物气管滴注法;口鼻吸入法存在的问题有样品消耗量大,难以对可吸入物的动物实际吸入剂量进行准确定量,样品的有效利用率相对较低,而气管滴注法又难以模拟人日常对可吸入物质的实际呼吸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推送装置难以模拟人对可吸入物质的实际呼吸状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包括注射器、气旋器、雾化器以及插入器,所述注射器用于输出气流,所述插入器的内端与所述雾化器的一端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插入器的外端用于插入动物体内,所述雾化器具有样品仓,所述样品仓用于放置粉状样品;所述气旋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雾化器的另一端和所述注射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气旋器与所述样品仓呈连通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气旋器包括气旋壳和中置块,所述中置块处于所述气旋壳的内部,且所述气旋壳环绕包围所述中置块,所述气旋壳与所述中置块之间形成输气通道;所述气旋壳具有气旋腔,所述输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注射器呈连通布置,所述输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旋腔呈连通布置,所述气旋腔与所述样品仓呈连通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输气通道呈环状布置,所述注射器具有输气头,所述输气头与所述气旋壳呈连接布置,所述输气通道的横截面小于所述输气头的横截面。
进一步的,所述气旋器包括气旋壳和中置板,所述气旋壳的外端套设所述雾化器,所述气旋壳的内端套设所述注射器;所述气旋壳具有气旋腔,所述中置板分隔所述气旋腔,且所述中置板处于所述雾化器和所述注射器之间,所述中置板具有多个气孔,所述注射器输出气流通过各个所述气孔输送至所述样品仓。
进一步的,所述气旋壳具有旋壳壁,所述旋壳壁呈环绕围合布置;所述气孔的横截面呈倾斜布置,且所述气孔朝向所述旋壳壁方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气旋器包括第一单向模块和外延段,所述外延段的内端与所述气旋壳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外延段的外端与外部呈连通布置,所述第一单向模块用于控制外部空气通过所述外延段进入所述气旋壳,或阻隔所述气旋壳与所述外延段。
进一步的,所述气旋器包括第二单向模块,所述气旋器与所述雾化器连接形成对接部,所述第二单向模块安设所述对接部;所述第二单向模块用于控制气旋器的气流进入所述雾化器,或阻隔所述气旋壳与所述雾化器。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壳,所述雾化壳形成所述样品仓;所述雾化壳的外壁形成外螺纹,所述气旋器的内壁形成内螺纹,所述气旋器的内壁与所述雾化壳的外壁呈螺纹连接布置;所述雾化壳的内壁设有多个引流壁,所述引流壁呈弧形布置,所述引流壁的内端与所述雾化壳呈连接布置,所述引流壁的外端沿背离所述气旋器方向呈弧形延伸布置。
进一步的,各个所述引流壁沿中心呈环绕间隔布置;各个所述引流壁的外端汇合形成注入口,所述注入口与所述样品仓呈连通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插入器包括针头和针管,所述针头的内端与所述雾化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针头的外端与所述针管的内端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针管的外端用于插入动物体内;所述针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呈一体成型布置,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呈弯折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进行实验时,首先,将粉状样品放置在样品仓,再将注射器、气旋器、雾化器和插入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然后,将插入器的外端插入动物体内,通过注射器输出气流,气流输送至气旋器,在气旋器的作用下形成气流,气流进入样品仓,气流带动粉状样品一起运动并扩散形成干粉气溶胶,最终通过插入器,将干粉气溶胶输入至动物的体内,进而被动物的肺部吸收,从而实现真实模拟了人体日常呼吸的吸入物质状态,便于数据的分析以及提高实验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的气旋器和雾化器的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的气旋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的气旋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的中置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的雾化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包括注射器1、气旋器2、雾化器3以及插入器4,注射器1用于输出气流,插入器4的内端与雾化器3的一端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插入器4的外端用于插入动物体内,雾化器3具有样品仓31,样品仓31用于放置粉状样品;气旋器2的两端分别与雾化器3的另一端和注射器1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气旋器2与样品仓31呈连通布置。
上述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进行实验时,首先,将粉状样品放置在样品仓31,再将注射器1、气旋器2、雾化器3和插入器4呈连接且连通布置,然后,将插入器4的外端插入动物体内,通过注射器1输出气流,气流输送至气旋器2,在气旋器2的作用下形成气流,气流进入样品仓31,气流带动粉状样品一起运动并扩散形成干粉气溶胶,最终通过插入器4,将干粉气溶胶输入至动物的体内,进而被动物的肺部吸收,从而实现真实模拟了人体日常呼吸的吸入物质状态,便于数据的分析以及提高实验的精准性。
注射器1包括注射壳11和活塞杆12,活塞杆12嵌入注射壳11,通过活塞杆12相对注射壳11移动,实现气流的补充和供给。
插入器4将干粉气溶胶输入至动物的体内,是输入至动物的气管中,然后动物气管的干粉气溶胶被动物的肺部吸收。
粉状样品的粒径要求小于100um,且粉状样品为干燥粉末样品。
单次雾化粉状样品量范围为0-500mg。
雾化操作时,需快速将活塞杆12朝内移动,且快速按压到底。
气旋器2包括第一单向模块23和外延段,外延段的内端与气旋壳21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外延段的外端与外部呈连通布置,第一单向模块23用于控制外部空气通过外延段进入气旋壳21,或阻隔气旋壳21与外延段。
这样,当注射器1的压力降低时,第一单向模块23控制外部空气通过外延段进入气旋壳21,再进入注射器1,以便后续注射器1进行气流的供给;当注射器1进行输出空气时,即注射器1进行加压,此时,第一单向模块23使气旋壳21与外延段呈阻隔布置,使气流只能输送至旋流器,以便于后续干粉气溶胶的形成。
也就是说,补充时,活塞杆12相对注射壳11朝后移动,此时,注射壳11的压力降低,外部空气通过外延段进入气旋壳21,再进入注射壳11,使气压保持在一定状态;当进行注入,活塞杆12相对注射壳11朝前移动,注射壳11的压力提高,第一单向模块23使气旋壳21与外延段呈阻隔布置,使气流只能输送至旋流器,以便于后续干粉气溶胶的形成。
第一单向模块23包括封闭珠和弹簧件,弹簧件一端呈固定布置,弹簧件的另一端与封闭珠呈连接布置;外延段具有进气口,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气旋壳21,封闭珠与进气口呈对应布置,封闭珠用于封闭或开启进气口,当进气口呈开启状态时,弹簧件呈压缩状态,当注射器1的气压变化不大时,弹簧件在弹力的作用下,控制封闭珠封闭进气口;当需要进气时,气压大于弹簧件的弹力,封闭珠压缩弹簧,此时弹簧呈压缩状态,且此时进气口呈开启状态,实现外部空气进入气旋壳21。
气旋器2包括第二单向模块24,气旋器2与雾化器3连接形成对接部,第二单向模块24安设对接部;第二单向模块24用于控制气旋器2的气流进入雾化器3,或阻隔气旋壳21与雾化器3。
这样,当施加压力增大时,第二单向模块24控制气旋器2的气流进入雾化器3,实现干粉气溶胶的形成;当施加压力降低时,第二单向模块24使气旋器2与雾化器3呈阻隔布置,避免雾化器3中的粉状样品倒吸至气旋器2。
雾化器3包括雾化壳,雾化壳形成样品仓31;雾化壳的外壁形成外螺纹,气旋器2的内壁形成内螺纹,气旋器2的内壁与雾化壳的外壁呈螺纹连接布置;便于雾化器3与气旋器2的连接和拆卸。
雾化壳的内壁设有多个引流壁,引流壁呈弧形布置,引流壁的内端与雾化壳呈连接布置,引流壁的外端沿背离气旋器2方向呈弧形延伸布置;这样,在各个引流壁的作用下,使进入雾化壳的气体碰撞雾化壳的内壁,从而改变流向,形成环形气流或螺旋形气流,提高后续气流与粉状样品的混合效果。
各个引流壁沿中心呈环绕间隔布置;各个引流壁的外端汇合形成注入口,注入口与样品仓31呈连通布置;这样,通过注入口,实现粉状样品的注入;同时,在各个引流壁的作用下,起到阻挡作用,避免干粉气溶胶反向输出。
插入器4包括针头和针管,针头的内端与雾化器3呈连接且连通布置,针头的外端与针管的内端呈连接且连通布置,针管的外端用于插入动物体内;这样,干粉气溶胶通过针头和针管,输送至动物体内。
针管包括第一管段41和第二管段42,第一管段41与第二管段42呈一体成型布置,第一管段41与第二管段42呈弯折布置;这样,便于实验的操作需求,且有助于降低对动物的伤害。
实施例一:
气旋器2包括气旋壳21和中置块25,中置块25处于气旋壳21的内部,且气旋壳21环绕包围中置块25,气旋壳21与中置块25之间形成输气通道26,气旋壳21具有气旋腔22,输气通道26的一端与注射器1呈连通布置,输气通道26的另一端与气旋腔22呈连通布置,气旋腔22与样品仓31呈连通布置;注射器1输入空气通过输气通道26,再输送至气旋腔22,再输送至样品仓31,形成干粉气溶胶。
输气通道26呈环状布置,实现全方位输送空气。
注射器1具有输气头,输气头与气旋壳21呈连接布置,输气通道26的横截面小于输气头的横截面;这样,气流从注射器1转移至输气通道26时,由于截面的缩小,增大了空气的流速,便于后续气流的搅动效果,提高干粉气溶胶的形成效果。
实施例二:
气旋器2包括气旋壳21和中置板27,气旋壳21的外端套设雾化器3,气旋壳21的内端套设注射器1;气旋壳21具有气旋腔22,中置板27分隔气旋腔22,且中置板27处于雾化器3和注射器1之间,中置板27具有多个气孔271,注射器1输出气流通过各个气孔271输送至样品仓31。
这样,注射器1输入空气通过气旋腔22时,经过中置板27的气孔271,再输送至样品仓31,增强气流的搅动效果,提高干粉气溶胶的性效果。
气旋壳21具有旋壳壁,旋壳壁呈环绕围合布置;气孔271的横截面呈倾斜布置,且气孔271朝向旋壳壁方向布置;这样,当气流通过中置板27的各个气孔271时,气孔271起到导向作用,使气流沿旋壳壁输送,使气流沿旋壳壁绕流,便于形成环形气流或螺旋形气流,提高干粉气溶胶的形成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器、气旋器、雾化器以及插入器,所述注射器用于输出气流,所述插入器的内端与所述雾化器的一端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插入器的外端用于插入动物体内,所述雾化器具有样品仓,所述样品仓用于放置粉状样品;所述气旋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雾化器的另一端和所述注射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气旋器与所述样品仓呈连通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器包括气旋壳和中置块,所述中置块处于所述气旋壳的内部,且所述气旋壳环绕包围所述中置块,所述气旋壳与所述中置块之间形成输气通道;所述气旋壳具有气旋腔,所述输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注射器呈连通布置,所述输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旋腔呈连通布置,所述气旋腔与所述样品仓呈连通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通道呈环状布置,所述注射器具有输气头,所述输气头与所述气旋壳呈连接布置,所述输气通道的横截面小于所述输气头的横截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器包括气旋壳和中置板,所述气旋壳的外端套设所述雾化器,所述气旋壳的内端套设所述注射器;所述气旋壳具有气旋腔,所述中置板分隔所述气旋腔,且所述中置板处于所述雾化器和所述注射器之间,所述中置板具有多个气孔,所述注射器输出气流通过各个所述气孔输送至所述样品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壳具有旋壳壁,所述旋壳壁呈环绕围合布置;所述气孔的横截面呈倾斜布置,且所述气孔朝向所述旋壳壁方向布置。
6.如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器包括第一单向模块和外延段,所述外延段的内端与所述气旋壳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外延段的外端与外部呈连通布置,所述第一单向模块用于控制外部空气通过所述外延段进入所述气旋壳,或阻隔所述气旋壳与所述外延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器包括第二单向模块,所述气旋器与所述雾化器连接形成对接部,所述第二单向模块安设所述对接部;所述第二单向模块用于控制气旋器的气流进入所述雾化器,或阻隔所述气旋壳与所述雾化器。
8.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壳,所述雾化壳形成所述样品仓;所述雾化壳的外壁形成外螺纹,所述气旋器的内壁形成内螺纹,所述气旋器的内壁与所述雾化壳的外壁呈螺纹连接布置;所述雾化壳的内壁设有多个引流壁,所述引流壁呈弧形布置,所述引流壁的内端与所述雾化壳呈连接布置,所述引流壁的外端沿背离所述气旋器方向呈弧形延伸布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引流壁沿中心呈环绕间隔布置;各个所述引流壁的外端汇合形成注入口,所述注入口与所述样品仓呈连通布置。
10.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器包括针头和针管,所述针头的内端与所述雾化器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针头的外端与所述针管的内端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针管的外端用于插入动物体内;所述针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呈一体成型布置,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呈弯折布置。
CN202120651615.6U 2021-03-30 2021-03-30 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 Active CN215741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1615.6U CN215741064U (zh) 2021-03-30 2021-03-30 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1615.6U CN215741064U (zh) 2021-03-30 2021-03-30 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41064U true CN215741064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94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1615.6U Active CN215741064U (zh) 2021-03-30 2021-03-30 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410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2466B2 (en) Intra-oral nebulizer
CN1956745B (zh) 用于压力辅助型呼吸系统的气雾剂输送装置
CN101262901B (zh) 自密封t形接头和带阀的t形接头
CN101146517B (zh) 用于操作气雾剂发生器的方法和系统
US8245705B2 (en) Inhaler
US20080135047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ssisting Drug Delivery to the Lungs
US20070107725A1 (en) Intra-Oral Nebulizer With Rainfall Chamber
US20070137648A1 (en) Intraoral Nebulizer Providing Air Curtains
CN201012211Y (zh) 药物雾化吸入装置
CN105597209B (zh) 具有气流导向器的无创呼吸帮助装置
CN104870038A (zh) 具有一体式呼吸刺激件的雾化器
CN103930145A (zh) 用于将雾化药剂输送到受治疗者的气管的吹口以及方法
JP2019520925A (ja) 患者の人工呼吸または呼吸補助の際の粉末エアロゾルの呼吸制御への適用
CN215741064U (zh) 粉气混合式推送装置
CN100548402C (zh) 吸入型药物释放装置
US20180236189A1 (en) Metered dose inhaler and spacer with airflow and handicap assist structures for maximizing medication delivery effectiveness
CN109745142A (zh) 新型大、小鼠定量气雾给药装置
CN209848044U (zh) 适于连接成品气雾剂管状喷嘴的正压通气气道喷药连接器
CN103055387A (zh) 一种与呼吸时相同步的雾化装置
CN201064600Y (zh) 呼吸道给药电子雾化器
CN215351311U (zh) 一种可持续性湿化使用的管式雾化面罩
CN219921774U (zh) 一种用于雾化给药的雾化接头
CN2627861Y (zh) 按需吸氧排毒面罩
JP3245439U (ja) 医療用霧化装置
CN114364421A (zh) 用于以新生儿cpap装置优化吸入剂量的气溶胶室和接口的设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