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4385U - 夹持装置和云台 - Google Patents

夹持装置和云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4385U
CN215734385U CN202122407292.9U CN202122407292U CN215734385U CN 215734385 U CN215734385 U CN 215734385U CN 202122407292 U CN202122407292 U CN 202122407292U CN 215734385 U CN215734385 U CN 215734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base
pressing block
arm
clamp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72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康宁
唐昌辉
苏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shen Information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shen Informatio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shen Information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shen Informatio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72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4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4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43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和云台。夹持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第一锁紧释放机构;第一锁紧释放机构包括第一定位锁紧组件和第一释放组件,第一定位锁紧组件用于将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锁紧于底座,并记录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锁紧于底座的位置,第一释放组件用于释放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与底座的锁紧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不仅可实现对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的定位,还可在同一款或同一型号的拍摄设备取下后再次安装时,使得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的位置能够与第一次安装时的位置相同,从而无需再次调节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的位置,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夹持装置和云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和云台。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拍摄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以手机作为拍摄设备为例,当需要将手机作为拍摄设备时,通常会将手机固定在云台的夹持装置上,然后再进行调平,使得手机摆放各个方向都能保持或趋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当将手机取下后再固定在云台的夹持装置上时,还需要再次进行调平,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和云台,以解决现有云台的夹持装置每次拍摄设备取下后都需要再次调平,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第一锁紧释放机构,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均能相对所述底座滑动且能够弹性夹持;所述第一锁紧释放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锁紧释放机构包括第一定位锁紧组件和第一释放组件,所述第一定位锁紧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锁紧于所述底座,并记录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锁紧于所述底座的位置,所述第一释放组件用于释放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底座的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夹持件上设有可在所述底座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定位锁紧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释放组件外;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锁紧组件在所述第一滑槽内锁紧于所述底座或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释放组件在所述第二滑槽内锁紧于所述滑块或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锁紧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旋钮和第一定位压块,所述第一定位旋钮和所述第一定位压块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定位压块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定位旋钮位于所述底座的外部,所述第一定位旋钮穿过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定位压块连接,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旋钮带动所述第一定位压块压紧于所述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开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燕尾槽在所述底座的内部向所述底座的外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且相互贯通,所述第一燕尾槽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尺寸,所述第一燕尾槽的尺寸从所述底座的内部向所述底座的外部逐渐变小;所述第一定位压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燕尾槽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所述第一定位旋钮靠近所述底座的端面抵接于所述底座,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旋钮带动所述第一定位压块卡接于所述第一燕尾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上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二燕尾槽位于所述滑块上远离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一释放组件包括第一释放压块、第一释放按钮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释放按钮位于所述底座的外部;所述第一释放压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释放按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释放压块相对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定位锁紧组件后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释放压块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旋钮和所述第一释放按钮;所述第一释放压块远离所述第一释放按钮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燕尾槽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释放压块包括第一头部和第一杆部,所述第一杆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释放按钮,所述第一杆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后与所述第一头部连接,所述第一头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燕尾槽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云台,包括手柄、电机臂、调整臂、第二锁紧释放机构以及如前述的夹持装置,所述电机臂设于所述手柄,所述调整臂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臂滑动连接,所述调整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装置的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锁紧释放机构连接所述调整臂和电机臂;其中,所述第二锁紧释放机构包括第二定位锁紧组件和第二释放组件,所述第二定位锁紧组件用于将所述调整臂锁紧于所述电机臂,并记录所述调整臂锁紧于所述电机臂的位置,所述第二释放组件用于释放所述调整臂与所述电机臂的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臂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调整臂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槽相对应的第四滑槽;所述第二定位锁紧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二释放组件外;其中,所述第二定位锁紧组件在所述第三滑槽内锁紧于所述电机臂或在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释放组件在所述第四滑槽内锁紧于所述调整臂或在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锁紧组件包括第二定位旋钮和第二定位压块,所述第二定位旋钮和所述第二定位压块分别位于所述电机臂的两侧,所述第二定位压块位于所述电机臂靠近所述调整臂的一侧且滑动设于所述第三滑槽内,所述第二定位旋钮位于所述电机臂远离所述调整臂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旋钮穿过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二定位压块连接,旋转所述第二定位旋钮带动所述第二定位压块压紧于所述电机臂。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臂还开设有第三燕尾槽,所述第三燕尾槽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三滑槽的尺寸;在所述电机臂靠近所述调整臂的一侧向所述电机臂远离所述调整臂的一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三燕尾槽依次设置且相互贯通,且所述第三燕尾槽的尺寸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定位压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燕尾槽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旋转所述第二定位旋钮带动所述第二定位压块卡接于所述第三燕尾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臂上远离所述夹持装置的一端开设有第四燕尾槽,所述第四燕尾槽位于所述调整臂上远离电机臂的一端;所述第二释放组件包括第二释放压块、第二释放按钮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释放压块在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释放按钮包括第二头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二头部位于所述电机臂远离所述调整臂的一侧,所述第二杆部穿过所述第二定位锁紧组件后与所述第二释放压块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杆部靠近所述第二头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旋钮和所述第二头部;所述第二释放压块远离所述第二释放按钮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燕尾槽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部与所述第二释放压块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释放组件还包括防脱螺钉,所述第二释放压块上开设有中心孔,所述第二杆部靠近所述第二释放压块的一端对应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防脱螺钉的螺杆穿过所述中心孔连接于所述第二杆部的所述螺纹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臂靠近所述调整臂的一侧设置为燕尾槽结构,所述调整臂靠近所述电机臂的一侧容置于所述燕尾槽结构中的梯形台。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臂上远离所述夹持装置的一端设有挡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定位锁紧组件将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锁紧于底座,并记录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锁紧于底座的位置,不仅可以实现对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的定位,使得拍摄设备夹紧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还可以在同一款拍摄设备或同一型号的拍摄设备取下后再次安装时,使得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的位置能够与第一次安装时的位置相同,从而无需再次调节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的位置,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与第一定位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持件处于锁紧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持件处于收纳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云台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云台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电机臂、调整臂和第二锁紧释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臂和调整臂处于锁紧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夹持装置;1-底座;11-第一滑槽;12-第一燕尾槽;2-第一夹持件;21-滑块;211-第二滑槽;212-第二燕尾槽;3-第二夹持件;4-第一锁紧释放机构;41-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1-第一定位旋钮;412-第一定位压块;42-第一释放组件;421-第一释放压块;4211-第一头部;4212-第一杆部;422-第一释放按钮;423-第一弹性件;20-手柄;30-电机臂;301-第三滑槽;302-第三燕尾槽;40-调整臂;401-第四滑槽;402-第四燕尾槽;403-梯形台;404-挡板;5-第二锁紧释放机构;51-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2-第二定位旋钮;513-第二定位压块;52-第二释放组件;521-第二释放压块;5211-中心孔;522-第二释放按钮;5221-第二头部;5222-第二杆部;5223-螺纹孔;523-第二弹性件;524-防脱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10进行说明,该夹持装置10包括底座1、第一夹持件2、第二夹持件3以及第一锁紧释放机构4,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相对设置于底座1的两侧,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均能相对底座1滑动且能够弹性夹持;第一锁紧释放机构4设于底座1,且位于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之间;其中,第一锁紧释放机构4包括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和第一释放组件42,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用于将第一夹持件2和/或第二夹持件3锁紧于底座1,并记录第一夹持件2和/或第二夹持件3锁紧于底座1的位置,第一释放组件42用于释放第一夹持件2和/或第二夹持件3与底座1的锁紧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该夹持装置10可以用于夹持手机、平板或相机等拍摄设备,以下描述中,均以该夹持装置10夹持手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夹持装置10夹持其他拍摄设备的情况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能分别靠近或远离底座1,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也可以同步靠近或远离底座1。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可以只将第一夹持件2锁紧于底座1,记录第一夹持件2锁紧于底座1的位置;也可以将第二夹持件3锁紧于底座1,记录第二夹持件3锁紧于底座1的位置;还可以将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都锁紧于底座1,记录第一夹持件2锁紧于底座1的位置和第二夹持件3锁紧于底座1的位置。以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只将第一夹持件2锁紧于底座1,记录第一夹持件2锁紧于底座1的位置为例进行说明,使用时,将手机放置于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之间,调整好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的位置后,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将第一夹持件2锁紧于底座1,并记录第一夹持件2锁紧于底座1的位置,当需要将手机取下时,通过第一释放组件42释放第一夹持件2与底座1的锁紧状态,使得第一夹持件2能够相对底座1滑动;当需要再次将同一个手机或同一型号的手机放置于夹持装置10中时,由于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记录了第一夹持件2之前锁紧于底座1的位置,拉动第一夹持件2到达锁紧位置后,第一夹持件2锁紧于底座1,然后再拉动第二夹持件3的位置,使得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对手机进行夹持即可,无需再次调节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的位置,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同理,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只将第二夹持件3锁紧于底座1,以及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将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都锁紧于底座1的情况也是类似,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10,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将第一夹持件2和/或第二夹持件3锁紧于底座1,并记录第一夹持件2和/或第二夹持件3锁紧于底座1的位置,不仅可以实现对第一夹持件2和/或第二夹持件3的定位,使得拍摄设备夹紧于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之间,还可以在同一款拍摄设备或同一型号的拍摄设备取下后再次安装时,使得第一夹持件2和/或第二夹持件3的位置能够与第一次安装时的位置相同,从而无需再次调节第一夹持件2和/或第二夹持件3的位置,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1上设有第一滑槽11,第一夹持件2上设有可在底座1内滑动的滑块21,滑块21上设有与第一滑槽11相对应的第二滑槽211;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套设于第一释放组件42外;其中,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在第一滑槽11内锁紧于底座1或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第一释放组件42在第二滑槽211内锁紧于滑块21或在第二滑槽211内滑动。具体实施时,当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均处于活动状态时,第一释放组件42锁紧于滑块21,由于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套设于第一释放组件42外,当第一夹持件2相对底座1滑动时,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和第一释放组件42会跟随滑块21一起移动,将手机放置于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之间,调整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的位置后,将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锁紧于底座1,使得第一释放组件42相对底座1固定,进而将滑块21与第一夹持件2固定;由于第二夹持件3能够弹性夹持,当需要将手机取下后,第二夹持件3能够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自动收纳,再将第一释放组件42与滑块21松开,使得滑块21与第一夹持件2处于活动状态,第一夹持件2能够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自动收纳;当需要再次将同一款手机或同一型号的手机放置于夹持装置10时,拉动第一夹持件2,由于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始终保持与底座1锁紧的状态,当拉动第一夹持件2到上次锁紧于底座1的位置时,第一释放组件42会锁紧于滑块21,将第一夹持件2锁紧,使得第一夹持件2的位置能够与第一次安装时的位置相同,再拉动第二夹持件3,将手机放置于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之间,即可使得手机的安装位置与第一次安装时的位置相同,无需再次对调节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的位置。在第一夹持件2处于活动状态时,通过第一释放组件42锁紧于滑块21,使得第一释放组件42与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能跟随第一夹持件2一起移动,当第一夹持件2移动到一定距离后,通过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将第一夹持件2锁紧于底座1,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能够记录第一夹持件2锁紧于底座1的位置;将第一释放组件42与滑块21松开,第一释放组件42和滑块21可相对滑动,第一夹持件2能够自动收纳;当再次拉动第一夹持件2移动至第一次安装时的位置时,第一释放组件42与滑块21固定,使得第一夹持件2锁紧于第一次安装时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3和图4,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包括第一定位旋钮411和第一定位压块412,第一定位旋钮411和第一定位压块412分别位于底座1的两侧,第一定位压块412滑动设于第一滑槽11内,第一定位旋钮411位于底座1的外部,第一定位旋钮411穿过第一滑槽11与第一定位压块412连接,旋转第一定位旋钮411带动第一定位压块412压紧于底座1。具体实施时,第一定位旋钮411和第一定位压块41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由于第一定位旋钮411和第一定位压块412分别位于底座1的两侧,旋转第一定位旋钮411使得第一定位旋钮411和第一定位压块412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一定位旋钮411和第一定位压块412将底座1压紧,实现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与底座1的锁紧。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2,底座1还开设有第一燕尾槽12,第一滑槽11和第一燕尾槽12在底座1的内部向底座1的外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且相互贯通,第一燕尾槽12的尺寸小于第一滑槽11的尺寸,第一燕尾槽12的尺寸从底座1的内部向底座1的外部逐渐变小;第一定位压块412上设有与第一燕尾槽12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第一定位旋钮411靠近底座1的端面抵接于底座1,旋转第一定位旋钮411带动第一定位压块412卡接于第一燕尾槽12内。具体实施时,由于第一定位旋钮411靠近底座1的端面抵接于底座1,当旋转第一定位旋钮411时,第一定位压块412会朝靠近第一定位旋钮411的方向移动;由于底座1还开设有第一燕尾槽12,第一定位压块412上设有与第一燕尾槽12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第一定位压块412朝靠近第一定位旋钮411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定位压块412逐渐进入第一燕尾槽12内,实现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与底座1的锁紧。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2,滑块21上远离第一夹持件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燕尾槽212,第二燕尾槽212位于滑块21上远离底座1的一端;第一释放组件42包括第一释放压块421、第一释放按钮422和第一弹性件423,第一释放按钮422位于底座1的外部;第一释放压块421的一端与第一释放按钮422固定连接,第一释放压块421相对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后在第二滑槽211内滑动;第一弹性件423套设于第一释放压块421上,且第一弹性件42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定位旋钮411和第一释放按钮422;第一释放压块421远离第一释放按钮422的一端设有与第二燕尾槽212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具体实施时,第一弹性件423可以为弹簧,由于第一弹性件42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定位旋钮411和第一释放按钮422,第一弹性件423会对第一释放按钮422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释放按钮422有朝向远离底座1运动的趋势,因为第一释放压块421的一端与第一释放按钮422固定连接,第一释放按钮422会带动第一释放压块421有朝靠近滑块21运动的趋势,保持第一释放压块421在滑块21的第二滑槽211内滑动。结合参阅图5和图6,当第一夹持件2处于活动状态时,第一释放压块421位于第二滑槽211的第二燕尾槽212内,第一夹持件2移动时,能带动第一释放压块421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定位锁紧组件41也一起移动,拉动第一夹持件2移动到一定距离后,旋转第一定位旋钮411,使得第一定位压块412锁紧于底座1,然后拉动第二夹持件3,将手机夹持于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之间;将手机取下后,第二夹持件3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自动收纳,按压第一释放按钮422,第一释放按钮422朝向靠近底座1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一释放压块421朝向远离滑块21的方向移动至第一释放压块421与第二燕尾槽212分离,使第一夹持件2处于活动状态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收纳;当需要再次将同一款手机或同一型号的手机放置于夹持装置10时,拉动第一夹持件2,当第一夹持件2移动至第一次锁紧的位置时,即第一释放压块421位于第二燕尾槽212上方时,在第一弹性件423的作用下,第一释放压块421朝向滑块21移动至第二燕尾槽212内,从而将第一夹持件2锁紧于第一次锁紧的位置,拉动第二夹持件3,将手机放置于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支架即可继续使用,无需进行位置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4,第一释放压块421包括第一头部4211和第一杆部4212,第一杆部4212的一端连接第一释放按钮422,第一杆部421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211后与第一头部4211连接,第一头部4211上设有与第二燕尾槽212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具体实施时,第一杆部4212可以通过螺钉与第一释放按钮422固定连接,第一杆部421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211后与第一头部4211连接,在第一弹性件423的作用下,第一头部4211始终保持与滑块21接触,当第一头部4211位于第二燕尾槽212上方时,第一头部4211朝向滑块21移动至第二燕尾槽212内,从而将第一夹持件2锁紧于第一次锁紧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云台,请参阅图7和图8,云台包括手柄20、电机臂30、调整臂40、第二锁紧释放机构5以及如前述的夹持装置10,电机臂30设于手柄20,调整臂40的一端与电机臂30滑动连接,调整臂40的另一端与夹持装置10的底座1连接;第二锁紧释放机构5连接调整臂40和电机臂30;其中,第二锁紧释放机构5包括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和第二释放组件52,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用于将调整臂40锁紧于电机臂30,并记录调整臂40锁紧于电机臂30的位置,第二释放组件52用于释放调整臂40与电机臂30的锁紧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云台,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夹持装置10,因此,具有的夹持装置1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具体实施时,当将手机安装于夹持装置10中调整位置后,将调整臂40相对于电机臂30移动后调平,再通过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将调整臂40锁紧于电机臂30,并记录调整臂40锁紧于电机臂30的位置;通过第二释放组件52释放调整臂40与电机臂30的锁紧状态,即可实现对调整臂40的收纳;当需要再次安装同一款手机或同一型号的手机时,将手机安装于夹持装置10中,将调整臂40相对电机臂30移动至调整臂40第一次锁紧于电机臂30的位置时,调整臂40会锁紧于电机臂30中,无需再进行调平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9和图10,电机臂30上设有第三滑槽301,调整臂40上设有与第三滑槽301相对应的第四滑槽401;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套设于第二释放组件52外;其中,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在第三滑槽301内锁紧于电机臂30或在第三滑槽301内滑动;第二释放组件52在第四滑槽401内锁紧于调整臂40或在第四滑槽401内滑动。具体实施时,当调整臂40相对于电机臂30处于活动状态时,第二释放组件52锁紧于调整臂40,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套设于第二释放组件52外,当调整臂40相对于电机臂30滑动时,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和第二释放组件52会跟随调整臂40一起移动,当调整臂40的位置调整完成后,将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锁紧于电机臂30,使得第二释放组件52相对电机臂30固定,进而将调整臂40与电机臂30固定;将第二释放组件52与调整臂40松开,使得调整臂40与电机臂30处于活动状态,即可对调整臂40进行收纳,将夹持装置10中的手机取出;当需要再次使用同一款手机或同一型号的手机时,将手机固定于夹持装置10中,由于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始终保持与电机臂30锁紧的状态,拉动调整臂40至调整臂40第一次锁紧于电机臂30的位置时,第二释放组件52会锁紧于调整臂40,将调整臂40锁紧,使得调整臂40的位置与调整臂40第一次安装时的位置相同,无需再次调整调整臂40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10,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包括第二定位旋钮512和第二定位压块513,第二定位旋钮512和第二定位压块513分别位于电机臂30的两侧,第二定位压块513位于电机臂30靠近调整臂40的一侧且滑动设于第三滑槽301内,第二定位旋钮512位于电机臂30远离调整臂40的一侧,第二定位旋钮512穿过第三滑槽301与第二定位压块513连接,旋转第二定位旋钮512带动第二定位压块513压紧于电机臂30。具体实施时,第二定位旋钮512和第二定位压块51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由于第二定位旋钮512和第二定位压块513分别位于电机臂30的两侧,旋转第二定位旋钮512使得第二定位旋钮512和第二定位压块513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二定位旋钮512和第二定位压块513将电机臂30压紧,实现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与电机臂30的锁紧。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9,电机臂30还开设有第三燕尾槽302,第三燕尾槽302的尺寸小于第三滑槽301的尺寸;在电机臂30靠近调整臂40的一侧向电机臂30远离调整臂40的一侧的方向上,第三滑槽301和第三燕尾槽302依次设置且相互贯通,且第三燕尾槽302的尺寸逐渐变小;第二定位压块513上设有与第三燕尾槽302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旋转第二定位旋钮512带动第二定位压块513卡接于第三燕尾槽302内。具体实施时,由于第二定位旋钮512靠近电机臂30的端面抵接于电机臂30,当旋转第二定位旋钮512时,第二定位压块513会朝靠近第二定位旋钮512的方向移动;由于电机臂30还开设有第三燕尾槽302,第二定位压块513上设有与第三燕尾槽302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第二定位压块513朝靠近第二定位旋钮512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定位压块513逐渐进入第三燕尾槽302内,实现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与电机臂30的锁紧。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9,调整臂40上远离夹持装置10的一端开设有第四燕尾槽402,第四燕尾槽402位于调整臂40上远离电机臂30的一端;第二释放组件52包括第二释放压块521、第二释放按钮522和第二弹性件523;第二释放压块521在第四滑槽401内滑动;第二释放按钮522包括第二头部5221和第二杆部5222,第二头部5221位于电机臂30远离调整臂40的一侧,第二杆部5222穿过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后与第二释放压块521连接;第二弹性件523套设于第二杆部5222靠近第二头部5221的一端,且第二弹性件52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二定位旋钮512和第二头部5221;第二释放压块521远离第二释放按钮522的一端设有与第四燕尾槽402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具体实施时,第二弹性件523可以为弹簧,由于第二弹性件52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二定位旋钮512和第二头部5221,第二弹性件523会对第二头部5221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二头部5221有朝向远离电机臂30运动的趋势,由于第二杆部5222穿过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后与第二释放压块521连接,第二头部5221会带动第二释放压块521有朝靠近调整臂40运动的趋势,保持第二释放压块521在调整臂40的第四滑槽401内滑动。当调整臂40处于活动状态时,第二释放压块521位于第四滑槽401的第四燕尾槽402内,调整臂40移动时,能带动第二释放压块521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也一起移动,当调整臂40移动到一定距离后,旋转第二定位旋钮512,使得第二定位压块513锁紧于电机臂30,实现对调整臂40的锁紧和位置记录;当需要收纳调整臂40时,按压第二释放按钮522,带动第二释放压块521朝向远离调整臂40的方向移动至第二释放压块521与第四燕尾槽402分离,使调整臂40处于活动状态,从而可以对调整臂40进行收纳;当需要再次使用同一款手机或同一型号的手机时,由于第二定位锁紧组件51始终保持与电机臂30锁紧的状态,拉动调整臂40至调整臂40第一次锁紧于电机臂30的位置时,即第二释放压块521位于第四燕尾槽402上方时,在第二弹性件523的作用下,第二释放压块521朝向调整臂40移动至第四燕尾槽402内,从而将调整臂40与电机臂30锁紧,无需再次进行位置调整。
优选地,第二杆部5222与第二释放压块521螺纹连接。通过第二弹性件523实现第二释放压块521保持位于第四燕尾槽402内实现对调整臂40的锁紧状态,这种方式并不能将调整臂40完全与电机臂30固定,由于第二杆部5222与第二释放压块521通过螺纹连接,通过旋转第二释放按钮522,使得第二杆部5222朝向第二释放压块521移动,从而可以进一步将调整臂40与电机臂30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10,第二释放组件52还包括防脱螺钉524,第二释放压块521上开设有中心孔5211,第二杆部5222靠近第二释放压块521的一端对应开设有螺纹孔5223,防脱螺钉524的螺杆穿过中心孔5211连接于第二杆部5222的螺纹孔5223内。通过防脱螺钉524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杆部5222和第二释放压块521的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10,电机臂30靠近调整臂40的一侧设置为燕尾槽结构,调整臂40靠近电机臂30的一侧容置于燕尾槽结构中的梯形台403。如此,可以进一步提升电机臂30与调整臂40的锁紧方式的稳固性。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9,调整臂40上远离夹持装置10的一端设有挡板404。具体实施时,将手机放置于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之间,将手机推到与调整臂40上的挡板404相接处,然后再调节调整臂40的位置,可以提高手机在夹持装置10中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第一锁紧释放机构,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均能相对所述底座滑动且能够弹性夹持;所述第一锁紧释放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锁紧释放机构包括第一定位锁紧组件和第一释放组件,所述第一定位锁紧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锁紧于所述底座,并记录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锁紧于所述底座的位置,所述第一释放组件用于释放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底座的锁紧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夹持件上设有可在所述底座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定位锁紧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释放组件外;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锁紧组件在所述第一滑槽内锁紧于所述底座或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释放组件在所述第二滑槽内锁紧于所述滑块或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锁紧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旋钮和第一定位压块,所述第一定位旋钮和所述第一定位压块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定位压块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定位旋钮位于所述底座的外部,所述第一定位旋钮穿过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定位压块连接,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旋钮带动所述第一定位压块压紧于所述底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开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燕尾槽在所述底座的内部向所述底座的外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且相互贯通,所述第一燕尾槽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尺寸,所述第一燕尾槽的尺寸从所述底座的内部向所述底座的外部逐渐变小;
所述第一定位压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燕尾槽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所述第一定位旋钮靠近所述底座的端面抵接于所述底座,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旋钮带动所述第一定位压块卡接于所述第一燕尾槽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上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二燕尾槽位于所述滑块上远离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一释放组件包括第一释放压块、第一释放按钮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释放按钮位于所述底座的外部;所述第一释放压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释放按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释放压块相对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定位锁紧组件后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释放压块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旋钮和所述第一释放按钮;所述第一释放压块远离所述第一释放按钮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燕尾槽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释放压块包括第一头部和第一杆部,所述第一杆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释放按钮,所述第一杆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后与所述第一头部连接,所述第一头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燕尾槽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
7.云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电机臂、调整臂、第二锁紧释放机构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电机臂设于所述手柄,所述调整臂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臂滑动连接,所述调整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装置的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锁紧释放机构连接所述调整臂和电机臂;
其中,所述第二锁紧释放机构包括第二定位锁紧组件和第二释放组件,所述第二定位锁紧组件用于将所述调整臂锁紧于所述电机臂,并记录所述调整臂锁紧于所述电机臂的位置,所述第二释放组件用于释放所述调整臂与所述电机臂的锁紧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臂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调整臂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槽相对应的第四滑槽;所述第二定位锁紧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二释放组件外;
其中,所述第二定位锁紧组件在所述第三滑槽内锁紧于所述电机臂或在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释放组件在所述第四滑槽内锁紧于所述调整臂或在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锁紧组件包括第二定位旋钮和第二定位压块,所述第二定位旋钮和所述第二定位压块分别位于所述电机臂的两侧,所述第二定位压块位于所述电机臂靠近所述调整臂的一侧且滑动设于所述第三滑槽内,所述第二定位旋钮位于所述电机臂远离所述调整臂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旋钮穿过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二定位压块连接,旋转所述第二定位旋钮带动所述第二定位压块压紧于所述电机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臂还开设有第三燕尾槽,所述第三燕尾槽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三滑槽的尺寸;在所述电机臂靠近所述调整臂的一侧向所述电机臂远离所述调整臂的一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滑槽和所述第三燕尾槽依次设置且相互贯通,且所述第三燕尾槽的尺寸逐渐变小;
所述第二定位压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燕尾槽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旋转所述第二定位旋钮带动所述第二定位压块卡接于所述第三燕尾槽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臂上远离所述夹持装置的一端开设有第四燕尾槽,所述第四燕尾槽位于所述调整臂上远离电机臂的一端;
所述第二释放组件包括第二释放压块、第二释放按钮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释放压块在所述第四滑槽内滑动;
所述第二释放按钮包括第二头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二头部位于所述电机臂远离所述调整臂的一侧,所述第二杆部穿过所述第二定位锁紧组件后与所述第二释放压块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杆部靠近所述第二头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旋钮和所述第二头部;
所述第二释放压块远离所述第二释放按钮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燕尾槽的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部与所述第二释放压块螺纹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释放组件还包括防脱螺钉,所述第二释放压块上开设有中心孔,所述第二杆部靠近所述第二释放压块的一端对应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防脱螺钉的螺杆穿过所述中心孔连接于所述第二杆部的所述螺纹孔内。
14.如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臂靠近所述调整臂的一侧设置为燕尾槽结构,所述调整臂靠近所述电机臂的一侧容置于所述燕尾槽结构中的梯形台。
15.如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臂上远离所述夹持装置的一端设有挡板。
CN202122407292.9U 2021-09-30 2021-09-30 夹持装置和云台 Active CN215734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7292.9U CN215734385U (zh) 2021-09-30 2021-09-30 夹持装置和云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7292.9U CN215734385U (zh) 2021-09-30 2021-09-30 夹持装置和云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4385U true CN215734385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26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7292.9U Active CN215734385U (zh) 2021-09-30 2021-09-30 夹持装置和云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43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3088B (zh) 固定夹
US7185862B1 (en) Mounting platform assembly for a stand device
US7290740B2 (en) Portable tripod and universal mounting assembly for an object
JP6650952B2 (ja) 携帯電話ケース
CN215734385U (zh) 夹持装置和云台
CN218763204U (zh) 支架及照明装置
CN112253956A (zh) 一种可伸缩的三脚架
JP6665208B2 (ja) 自撮り装置
CN218543715U (zh) 转动结构和具有该转动结构的拍摄辅助装置
JP4640027B2 (ja) 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CN213207028U (zh) 夹持装置及移动终端夹具
CN212850619U (zh) 一种夹持机构及摄影用云台
TWI642392B (zh) 具有彈性墊的可攜式裝置架
CN218208631U (zh) 按键型升降结构、支架及显示器
CN219875820U (zh) 一种手机磁吸夹持座
CN216926879U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模组检测用治具座
TWI755013B (zh) 顯示器支架以及其顯示裝置
CN216480020U (zh) 一种支架
CN211344517U (zh) 夹持装置
CN219828379U (zh) 一种快拆云台及摄影三脚架
CN219639857U (zh) 快装座和快装组件
CN219994829U (zh) 相机支撑装置及云台
CN212231544U (zh) 一种带手机夹功能且可快速切换横竖拍模式的快装板结构
CN220205231U (zh) 夹持装置和支撑架
CN218564940U (zh) 一种便携式高亮度投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