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0569U -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30569U
CN215730569U CN202121394115.5U CN202121394115U CN215730569U CN 215730569 U CN215730569 U CN 215730569U CN 202121394115 U CN202121394115 U CN 202121394115U CN 215730569 U CN215730569 U CN 215730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conductiv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941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原野
董飞
李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941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30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30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30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模组能够降低维修难度,同时大幅降低维修成本。该显示模组应用于裸眼3D显示装置,裸眼3D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板,驱动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卡扣;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包括多个绑定部,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待绑定部,各绑定部分别与对应的待绑定部绑定连接;第二端包括第二连接卡扣,第二连接卡扣与第一连接卡扣卡合式电连接。本申请适用于显示模组的制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持设备(手机、平板等设备)及3D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影院看3D电影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利用平板看3D电影已成为一种趋势。手持设备中液晶模组作为人机交互媒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裸眼3D液晶模组的维修难度大,且成本高,不利于产品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能够降低维修难度,同时大幅降低维修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应用于裸眼3D显示装置,所述裸眼3D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卡扣;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包括多个绑定部,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待绑定部,各所述绑定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待绑定部绑定连接;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二连接卡扣,所述第二连接卡扣与所述第一连接卡扣卡合式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布;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的金手指侧和非金手指侧;
所述第一导电布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非金手指侧的表面至少部分贴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布的尺寸小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尺寸。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布包括层叠设置的黑色导电涂层、导电拉伸层和导电黏合层,所述导电黏合层与所述非金手指侧的表面贴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布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所在位置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弯折区域对应。
可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连接卡扣相对设置,且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非金手指侧,所述第二连接卡扣设置在所述金手指侧;
所述第一导电布与所述支撑板至少部分贴合、且与所述非金手指侧中除所述支撑板所在区域以外的区域全贴合。
可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防电磁层,所述防电磁层设置在所述非金手指侧中除所述支撑板所在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导电布还与所述防电磁层全贴合。
可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多个漏铜区,所述第一导电布通过所述漏铜区接地。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布;所述第二导电布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非绑定侧边。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布和所有所述第二导电布分体设置。
可选的,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电布和所述第二导电布在相接位置交叠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导电布在相接位置交叠设置。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中框、背光模组和背板;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所述中框与所述背板固定、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背板被配置为支撑所述中框和所述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背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中框包括多个固定卡扣,所述中框通过所述固定卡扣与所述背板卡合。
可选的,所述背板包括基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围绕所述基板设置、且与所述基板相连;
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开口,所述固定卡扣嵌入在所述开口内。
可选的,所述背板的材料包括GM55。
可选的,所述侧板中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绑定侧对应的部分包括双折边结构;
所述双折边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基板相连;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反射固定条、导光板和灯条;
其中,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边、且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反射固定条包括反射条和固定在所述反射条上的多个固定部,所述反射条贴覆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固定部设置在相邻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多个所述固定部将所述导光板和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固定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粘结层,所述粘结层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所述粘结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粘结部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粘结部,所述第一粘结部和第二粘结部不相连,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外壳和驱动电路板;
其中,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背光侧,且所述外壳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显示模组的柔性电路板弯折设置,以使得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背光侧,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端卡合式电连接,且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外壳固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应用于裸眼3D显示装置,所述裸眼3D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卡扣;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包括多个绑定部,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待绑定部,各所述绑定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待绑定部绑定连接;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二连接卡扣,所述第二连接卡扣与所述第一连接卡扣卡合式电连接。
本申请中,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包括第二连接卡扣,第二连接卡扣与第一连接卡扣卡合式电连接,即柔性电路板与驱动电路板通过卡扣卡合式连接。那么,在显示模组的光栅或者驱动电路板等出现不良需要维修时,只需解开第一连接卡扣和第二连接卡扣即可进行维修,从而避免了解绑定操作,进而大幅降低了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
另外,上述柔性电路板属于异形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包括多个绑定部,每个绑定部分别与显示面板的一个待绑定部对应,这样一个柔性电路板可以与显示面板的多个待绑定部绑定连接,相比一个柔性电路板只能与显示面板的一个待绑定部绑定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可以大幅减少柔性电路板的数量,进而减少了组装卡扣的次数并降低了组装对位难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柔性电路板和驱动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和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第一导电布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导电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跑道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防电磁层和支撑板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导电布和第二导电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邻两个第二导电布相交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显示模组沿图12所示的A1A2方向的截面图;
图14为显示模组沿图12所示的B1B2方向的截面图;
图15为显示模组沿图12所示的C1C2方向的截面图;
图16为显示模组沿图12所示的D1D2方向的截面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灯条和反射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沿图17中E1E2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粘结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粘结层和中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实物图的正面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显示模组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仅为了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裸眼3D液晶模组包括opencell显示面板,opencell显示面板将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的一端绑定在Bare Cell上,COF的另一端与PCB(PrintedCircuit Boards,印刷电路板)绑定。裸眼3D技术由于运算量大,使用的PCB为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电路板,板子整体重量大且发热量极高。
为了实现裸眼3D显示,opencell显示面板的表面需要贴一层光栅;而目前光栅和FPGA板的良率均较低,若仍采用常规绑定设计,一旦光栅或者FPGA板出现不良,需要解绑定后才能进行维修,从而大幅提升了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
基于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应用于裸眼3D显示装置,参考图1所示,裸眼3D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板10,驱动电路板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卡扣11。
上述显示模组的类型不做限定,示例的,其可以是液晶显示模组,或者还可以是OLED(Organic Light-Em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的尺寸不作限定,示例的,若该显示模组应用在裸眼3D平板装置中,该显示模组的尺寸可以是10.1寸、10.87寸或者10.9寸,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尺寸。该显示模组可以应用在裸眼3D平板、裸眼3D手机、裸眼3D电脑、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装置或者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装置等裸眼3D显示产品中。
上述驱动电路板可以包括FPGA电路板或者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高级精简指令集运算机器)电路板等,这里不做限定。由于裸眼3D技术的运算量较大,为了提高响应速度,裸眼3D显示装置中多采用FPGA电路板作为驱动电路板。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显示模组1包括:显示面板2和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3;柔性电路板3包括相对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其中,第一端包括多个绑定部33,显示面板2包括多个待绑定部21,各绑定部分别与对应的待绑定部绑定连接;第二端32包括第二连接卡扣34,第二连接卡扣34与第一连接卡扣11卡合式电连接。图1以显示模组包括两个柔性电路板为例进行绘示,图2以第一端包括三个绑定部、显示面板包括三个待绑定部21为例进行绘示,图2仅示意性地绘示了显示面板2的部分结构。
上述第一连接卡扣和第二连接卡扣的结构不做限定,只要能实现卡合式电连接即可。上述柔性电路板的数量不做限定,需要根据显示面板的尺寸等参数选择。
为了实现裸眼3D显示,上述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光栅,光栅可以贴覆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当然,该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中框、背板等结构,后文会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说明
上述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可以包括COF单元和如图1和图2所示的镂空区30,该柔性电路板具有可挠性,能够弯折。为了实现窄边框,可以将柔性电路板弯折,使得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光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侧和背光侧,其中,显示侧用于显示画面,背光侧与显示侧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电路板可以固定在显示模组的背光侧,但是驱动电路板的发热量极高,热量传递到显示模组上,无法有效传导出去,会造成显示模组出现膜材褶皱不良的问题。为了增强散热性,参考图3所示,可以在裸眼3D显示装置的外壳12上固定驱动电路板10;外壳12与显示模组1之间存在间隙,能够增加散热空间,提高散热效率。
本申请中,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包括第二连接卡扣,第二连接卡扣与第一连接卡扣卡合式电连接,即柔性电路板与驱动电路板通过卡扣卡合式连接。那么,在显示模组的光栅或者驱动电路板等出现不良需要维修时,只需解开第一连接卡扣和第二连接卡扣即可进行维修,从而避免了解绑定操作,进而大幅降低了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
另外,上述柔性电路板属于异形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包括多个绑定部,每个绑定部分别与显示面板的一个待绑定部对应,这样一个柔性电路板可以与显示面板的多个待绑定部绑定连接,相比一个柔性电路板只能与显示面板的一个待绑定部绑定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可以大幅减少柔性电路板的数量,进而减少了组装卡扣的次数并降低了组装对位难度。
示例的,以10.87寸的裸眼3D平板为例,显示面板包括6个待绑定部,若采用常规的柔性电路板,需要使用6块板,组装6次卡扣,组装难度很大。而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柔性电路板,在兼顾卡扣最大支持管脚数和作业性的情况下,柔性电路板可以包括3个绑定部,则只需要2块板、组装2次卡扣,即可完成柔性电路板和驱动电路板的卡合式电连接;相较之下,本申请可以减少4块板,并减少组装4次卡扣,大幅减低了组装难度,优化了量产性。同时,2块板可以采用相同结构,进一步简化了物料供应。
为了降低电磁干扰,提高显示效果,可选的,参考图4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布35;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的金手指侧和非金手指侧;第一导电布与柔性电路板的非金手指侧的表面至少部分贴合。
上述第一导电布的尺寸、形状和材料均不做限定。示例的,该第一导电布的材料可以采用铝箔复合材料,或者黑色导电材料。上述第一导电布的数量与柔性电路板的数量相同,示例的,若显示模组包括如图2所示的2个柔性电路板,则第一导电布的数量也为2;另外,两个第一导电布35可以如图4所示相连,或者,也可以不连,这里不做限定。图4中,显示面板和柔性电路板相互绑定的区域标记为22,图4中一个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的绑定区有3个。
上述柔性电路板中,金手指侧是指设置有金手指的一侧,与金手指侧相对的一侧为非金手指侧。其中,金手指包括多个金黄色的导电触片,因其表面镀金而且导电触片排列如手指状,所以称为金手指。柔性电路板产生的信号可以通过金手指与其它结构(例如:驱动电路板)进行传输。
上述第一导电布与柔性电路板的非金手指侧的表面可以部分贴合,或者全部贴合,这里不做限定。当然,该第一导电布与柔性电路板的非金手指侧的表面贴合的面积越大,该显示模组的电磁抗干扰能力越强。
上述第一导电布可以用于防止电磁干扰,隔离电磁波对用户的危害,避免不需要的电压或电流影响柔性电路板。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导电布的尺寸小于柔性电路板的尺寸,这样,第一导电布的边界不会超出柔性电路板的边界,从而避免第一导电布粘尘,进而保证第一导电布的性能。
上述第一导电布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柔性电路板的尺寸和形状选择,因此,同时,第一导电布的边界相对于柔性电路板的边界内缩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的范围可以是0.2-1mm,示例的,该预设距离可以是0.5mm。图4所示的柔性电路板为异形柔性电路板,其上贴覆的第一导电布也属于异形导电布。
可选的,为了能够起到较强的遮光和吸光作用,从而保护柔性电路板,参考图5所示,第一导电布包括层叠设置的黑色导电涂层351、导电拉伸层352和导电黏合层353,导电黏合层353与非金手指侧的表面贴合。其中,黑色导电涂层具有遮光和吸光作用,导电拉伸层具有可拉伸性,导电黏合层具有黏合性。为了保证第一导电布的粘性,在使用第一导电布之前,第一导电布中导电黏合层远离导电拉伸层的一侧还设置有如图5所示的离型层354;在使用时,将离型层撕掉,将导电黏合层一侧贴覆在非金手指侧的表面。
将该显示模组应用到窄边框裸眼3D显示装置时,为了达到窄边框的效果,需要将柔性电路板弯折,使得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光侧;此时,与柔性电路板贴合的第一导电布随着柔性电路板的弯折而弯折。为了减少弯折产生的应力,从而防止不良,可选的,参考图4所示,第一导电布35设置有多个通孔350,通孔所在位置与柔性电路板的弯折区域对应。
上述通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孔,或者跑道孔(又称腰圆形孔),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通孔。为了提高容错率,可以选择跑道孔;这里对于跑道孔的具体尺寸不做限定,示例的,参考图6所示,可以采用3mm*1mm跑道孔355,且相邻两个跑道孔355的间距为6mm。
为了向第二连接卡扣提供较强的支撑性,同时,在第一连接卡扣和第二连接卡扣插拔时提供足够的按压支撑,可选的,参考图4所示,柔性电路板还包括支撑板36;支撑板和第二连接卡扣相对设置,且支撑板设置在非金手指侧,第二连接卡扣设置在金手指侧。
参考图4所示,第一导电布35与支撑板36至少部分贴合、且与非金手指侧中除支撑板所在区域以外的区域全贴合。
上述支撑板可以采用补强钢板或者补强铁板制作,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制作,这里不做限定。
上述第一导电布与支撑板可以部分贴合或者全贴合,这里不做限定。图4以第一导电布35与支撑板36的两端贴合为例进行绘示。
柔性电路板上会设置GOA(Gate Driver on Array,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而GOA电路的芯片(Gate IC)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辐射,难以满足整机对于降低电磁干扰的要求。上述第一导电布与支撑板至少部分贴合,能够将辐射有效传导出去,进而大幅降低了电磁干扰。
进一步可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抗电磁性,参考图7所示,柔性电路板还包括防电磁层37,防电磁层37设置在非金手指侧中除支撑板36所在区域以外的区域;第一导电布还与防电磁层全贴合。
由于支撑板多采用补强钢板,而防电磁层难以涂覆在补强钢板上,因此,在支撑板上未设置防电磁层。当然,若支撑板采用其他材料,该防电磁层还可以设置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可选的,为了更有效地将辐射导出,以进一步降低电磁干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多个漏铜区,第一导电布通过漏铜区接地。
这里对于漏铜区的具体位置和大小均不做限定,可以选择在柔性电路板未设置电路的区域中设置。示例的,参考图7所示,漏铜区可以设置在支撑板36的区域A1、区域A2和区域A3;当然,若柔性电路板包括防电磁层,则漏铜区还可以设置在防电磁层37的区域B1、区域B2、区域B3、区域B4和区域B5。
在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显示模组侧边漏光,提高遮蔽效果,参考图8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布38;第二导电布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绑定侧边。
显示模组的形状不做限定,图8中以矩形为例进行绘示,该显示模组包括三个第二导电布38和两个第一导电布35,三个第二导电布形成U形。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中与柔性电路板绑定的侧边称为绑定侧边(又称DP侧),其余侧边均称为非绑定侧边。
若显示模组包括多个第二导电布时,相邻两个第二导电布可以相连,或者,也可以不连,这里不做限定;相邻的第二导电布和第一导电布可以相连,或者,也可以不连,这里不做限定。
进一步可选的,为了降低设计成本,参考图8所示,第一导电布35和所有第二导电布38分体设置。即第一导电布和所有第二导电布均分别单独设置。参考图8所示,该显示模组包括4段分体式导电布,左右两侧的第二导电布可以采用同样结构,从而降低了设计成本。
进一步可选的,为了提高传导能力,进一步增强抗电磁性,相邻的第一导电布和第二导电布在相接位置交叠设置;参考图9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布38在相接位置380交叠设置,这样,所有第一导电布和第二导电布均连接在一起,能够快速有效地将辐射传导出去。
在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为了向显示面板提供更好地支撑,以利于后续整机组装,参考图10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中框6、背光模组4和背板5;背光模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中框与背板固定、且被配置为支撑显示面板;背板被配置为支撑中框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设置在背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图10为显示模组的爆炸图,其中,反射固定条42、灯条41和发光二极管驱动板40也属于背光模组4。
该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此时,该显示模组可以为液晶显示模组。背光模组被配置为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这里对于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均不作限定,可以根据相关技术获得,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中框和背板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要求确定。背板的材料可以是304不锈钢、430不锈钢或者GM55等材料,这里不做限定。中框的材料可以是PC(聚碳酸酯),或者其他聚合物材料;若采用PC制作中框,则中框的颜色是白色。若该显示模组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等大尺寸的裸眼3D显示装置中,该中框可以采用回字形的框架结构。若该显示模组应用于平板、手机等小尺寸的裸眼3D显示装置中,为了节省空间,该中框可以采用图11所示的U型框;具体的,该中框中,与显示面板的非绑定侧对应的位置设置U型框,与显示面板的绑定侧对应的位置不设置边框;可以通过将背板向靠近显示面板的方向翻折,以支撑显示面板的绑定侧边。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以U型中框为例进行绘示。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窄边框,上述显示模组的柔性电路板可以弯折设置,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具体的,可以将柔性电路板弯折,使得其第二端设置在背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
进一步可选的,参考图12所示,中框6包括多个固定卡扣61,中框通过固定卡扣与背板卡合。
上述固定卡扣的具体结构和设置位置均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要求确定。另外,固定卡扣的具体数量也不做限定。图12是以U型中框为例进行绘示,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2所示中框的上侧边框标注为U侧中框、左侧边框标注为L侧中框、右侧边框标注为R侧中框,其中,U侧中框、L侧中框和R侧中框对应显示面板的非绑定侧的不同侧边。图12中以U侧中框包括6个固定卡扣、L侧中框和R侧中框分别包括4个固定卡扣为例进行绘示。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节省空间,同时提高固定卡扣的定位精度,参考图13-15所示,背板包括基板51和侧板52,侧板52围绕基板51设置、且与基板51相连;参考图16所示,侧板52靠近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开口520,固定卡扣61嵌入在开口520内。
上述固定卡扣可以称为嵌入式卡扣,该固定卡扣通过粗定位和精定位的方式,从而能同时定位x、y、z三个轴向。以U型中框的U侧为例进行说明,L侧和R侧与此类似,图16为显示模组沿图12所示的D1D2方向的截面图,参考图16所示,固定卡扣61嵌入在背板中侧板52的开口520内,先进行粗定位,即确定固定卡扣61与左右两侧的侧板52的距离(分别标记为A1和A2),示例的,A1=A2=0.5mm,当然A1和A2还可以选择其他值,具体根据固定卡扣和侧板开口的尺寸确定。接着进行精定位,对于U型中框的U侧而言,图13为显示模组沿图12所示的A1A2方向的截面图,参考图13所示,需要确定中框6与侧板52沿垂直于基板方向的距离Z1、以及中框6与基板51沿平行于基板方向的距离Y,示例的,Y=0.05mm,Z1=0.05mm,即位于U侧的固定卡扣可以管控Z向定位与Y向定位。对于U型中框的L侧和R侧而言,这里以L侧为例进行说明,R侧与此类似,图14为显示模组沿图12所示的B1B2方向的截面图,参考图14所示,需要确定中框6与侧板52的第二侧边522沿垂直于基板方向的距离Z2、以及中框6与基板51沿平行于基板方向的距离X,示例的,X=0.05mm,Z2=0.05mm,即位于L侧的固定卡扣可以管控Z向定位与X向定位。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U侧对应的侧板为单边结构,图14中L侧对应的侧板为双折边结构。
进一步可选的,为了大幅提升散热效果,背板的材料包括GM55。这里对于GM55的具体型号和厚度均不做限定。GM55的材质强度高、具有优良的抗压强度、优良的散热功能、完全无磁性,不影响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功能,并有一定的防腐性。将厚度均为0.2t的GM55-H28、SUS304-1/2H、SUS304-3/4H、SUS430.1D四种材料进行对比,参考表1所示,GM55跟传统不锈钢比,热导率约为不锈钢热导率的9倍,散热效果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在硬度方面,GM55逊色于传统不锈钢。
表1
Figure BDA0003127300450000131
为了提高GM55形成的背板的支撑性能,侧板中与显示面板的非绑定侧对应的部分包括双折边结构;参考图15所示,双折边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一侧边521和第二侧边522,第二侧边522与基板51相连;开口设置在第一侧边靠近基板的一侧。图14中,侧板52的第一侧边521设置有开口;图15中,侧板52的第一侧边521未设置有开口。
上述侧板中与显示面板的非绑定侧对应的部分可以全部设置为双折边结构,或者,部分设置为双折边结构,这里不做限定。示例的,显示面板的非绑定侧包括与绑定侧对应的U侧、分别连接U侧和绑定侧的L侧和R侧,则侧板中与U侧对应的部分可以仍设置为单边结构,侧板中分别与L侧和R侧对应的部分可以设置为双折边结构。
上述显示模组的背板具有散热性较好、无磁性、不影响GPS功能、且能保证足够硬度,完全可以满足小尺寸裸眼3D显示装置(例如:10.87寸的裸眼3D平板)对于散热性、磁性、硬度的要求。
在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7和18,背光模组包括反射固定条42、导光板43和灯条41;其中,灯条41设置在导光板43的侧边、且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411;反射固定条42包括反射条421和固定在反射条421上的多个固定部420,反射条420贴覆在背板5上,固定部420设置在相邻发光二极管411之间;多个固定部将导光板和多个发光二极管固定在一起。
上述发光二极管可以采用Side View LED(芯片侧发光的二极管),即芯片针脚在发光方向的侧面。灯条所在位置可以与显示面板的绑定侧对应,灯条还可以包括电路板,多个发光二极管均设置在电路板上,电路板可以与背板贴合。参考图17所示,该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驱动板40,该发光二极管驱动板可以用于向发光二极管提供驱动信号,以控制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
上述导光板和反射条的材料不做限定,上述固定部可以采用固定胶带。
为了更好地固定导光板,参考图10所示,上述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导光板胶带430,导光板中与显示面板的U侧对应的侧边可以通过导光板胶带与背板固定。另外,为了提高发光效果,参考图10所示,上述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位于背板5和导光板43之间的反射膜44、依次层叠设置在导光板43出光侧的第一扩散膜45、第二扩散膜46和增透膜47。
通过设置上述反射固定条,一方面反射条可以将发光二极管射向反射条的光线反射出去,从而提高光利用率;另一方面固定部能够使得发光二极管和导光板之间紧密相接、保持零间隙,从而减少光线的损耗,进一步提高光利用率。
在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0所示,显示模组还包括粘结层7,粘结层7设置在背光模组4和显示面板2之间。
参考图19所示,粘结层7包括沿第一方向OX方向延伸的第一粘结部71和沿第二方向OY方向延伸的第二粘结部72,第一粘结部71和第二粘结部72不相连,第一方向OX方向和第二方向OY方向相交。
上述粘结层能够将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固定在一起。这里对于粘结层的形状和分布情况不做限定。为了防止背光模组向显示面板的四周漏光,结合图19和20所示,粘结层7可以为口字形胶,该口字形胶7紧邻中框6设置,包括两个平行排布的第一粘结部71和两个平行排布的第二粘结部72,其中,第一粘结部和第二粘结部均分别包括本体、以及位于本体两端的凸出部,第一粘结部71的凸出部711和相邻的第二粘结部72的凸出部721沿第二方向OY方向的距离L1的范围可以为0.1-0.5mm,示例的,可以为0.3mm;第一粘结部71的本体710和相邻的第二粘结部72的凸出部721沿第一方向OX方向的距离L2的范围可以为0.1-0.5mm,示例的,可以为0.3mm。图19中,第二粘结部72的本体标记为720。
上述相邻的第一粘结部和第二粘结部不相连,两者之间存在空气间隙,则后续在形成具有触控功能的裸眼3D显示装置时,有利于贴合触控单元,避免触控单元贴合时产生的排气不良导致的相关膜层鼓起引发的白边现象。
图21和图22为10.87寸裸眼3D平板液晶显示模组的实物图,其中,图21为正面图,图22为背面图,该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为2.51mm,四边边框最窄为3.12mm,亮度可以达到450nit,在保证良好的画面品质基础上,大幅降低设计成本,具有极高的可量产性。参考图21和图22所示,该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两个异形柔性电路板3,异形柔性电路板3的第二端设置一个第二连接卡扣34,两个异形柔性电路板3之间设置有发光二极管驱动板40。图21中,异形柔性电路板的非金手指侧贴覆有第一导电布35,第一导电布35与补强钢板39的两端贴合,第一导电布35还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跑道孔355,以利于减轻弯折应力。图22中,背板5作为整个液晶显示模组的骨架,采用GM55材料制作,具有极好的散热性、完全无磁性、且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该显示装置可以是裸眼3D平板、裸眼3D手机、裸眼3D电脑、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装置或者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装置,具有设计成本低、画面品质好、可量产性高、维修成本低的优点。
可选的,参考图1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外壳和驱动电路板;其中,外壳设置在显示模组的背光侧,且外壳与显示模组之间存在间隙;显示模组的柔性电路板弯折设置,以使得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设置在显示模组的背光侧,驱动电路板与第二端卡合式电连接,且驱动电路板与外壳固定。
上述驱动电路板多采用FPGA电路板,板子整体重量大且发热量极高;将驱动电路板固定在外壳上,由于外壳与显示模组之间存在间隙,能够增加散热空间,提高散热效率。同时,驱动电路板与柔性电路板卡合式电连接,那么,在显示模组的光栅或者驱动电路板等出现不良需要维修时,只需解开卡扣即可进行维修,从而避免了解绑定操作,进而大幅降低了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显示模组的相关结构说明,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另外,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这里仅介绍与发明点相关的内容,其余结构可以参考相关技术获取,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者“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此外,请注意,这里“在一个实施例中”的词语例子不一定全指同一个实施例。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裸眼3D显示装置,所述裸眼3D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卡扣;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至少一个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包括多个绑定部,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待绑定部,各所述绑定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待绑定部绑定连接;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二连接卡扣,所述第二连接卡扣与所述第一连接卡扣卡合式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布;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的金手指侧和非金手指侧;
所述第一导电布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非金手指侧的表面至少部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布的尺寸小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布包括层叠设置的黑色导电涂层、导电拉伸层和导电黏合层,所述导电黏合层与所述非金手指侧的表面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布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所在位置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弯折区域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连接卡扣相对设置,且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非金手指侧,所述第二连接卡扣设置在所述金手指侧;
所述第一导电布与所述支撑板至少部分贴合、且与所述非金手指侧中除所述支撑板所在区域以外的区域全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防电磁层,所述防电磁层设置在所述非金手指侧中除所述支撑板所在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导电布还与所述防电磁层全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多个漏铜区,所述第一导电布通过所述漏铜区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布;所述第二导电布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非绑定侧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布和所有所述第二导电布分体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电布和所述第二导电布在相接位置交叠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导电布在相接位置交叠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中框、背光模组和背板;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所述中框与所述背板固定、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背板被配置为支撑所述中框和所述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背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多个固定卡扣,所述中框通过所述固定卡扣与所述背板卡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基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围绕所述基板设置、且与所述基板相连;
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开口,所述固定卡扣嵌入在所述开口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材料包括GM55。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中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绑定侧对应的部分包括双折边结构;
所述双折边结构包括相连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基板相连;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反射固定条、导光板和灯条;
其中,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边、且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反射固定条包括反射条和固定在所述反射条上的多个固定部,所述反射条贴覆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固定部设置在相邻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多个所述固定部将所述导光板和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固定在一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粘结层,所述粘结层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所述粘结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粘结部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粘结部,所述第一粘结部和第二粘结部不相连,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外壳和驱动电路板;
其中,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背光侧,且所述外壳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显示模组的柔性电路板弯折设置,以使得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背光侧,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端卡合式电连接,且所述驱动电路板与所述外壳固定。
CN202121394115.5U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730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4115.5U CN215730569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94115.5U CN215730569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30569U true CN215730569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4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94115.5U Active CN215730569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305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7530A1 (zh) * 2021-06-22 2022-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7530A1 (zh) * 2021-06-22 2022-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662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1441362B (zh) 背光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US1098986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3386162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8254972A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JP6510664B2 (ja) 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ディスプレイ製品
CN101097340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9947297A (zh) 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CN108319074A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215730569U (zh)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CN10697048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4155244U (zh) 触摸显示模组和电子显示产品
CN108254971A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CN215678969U (zh) 显示模组
CN201255800Y (zh) 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7966858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287437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8302386A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15512607A (zh)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CN216351640U (zh) 一种lcm模组
TWI796737B (zh) 背光模組
CN11492707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4964951U (zh) 背光源组件、显示装置
CN208353379U (zh) 一种用于手机的触控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