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5391U - 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内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内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5391U
CN215725391U CN202121769783.1U CN202121769783U CN215725391U CN 215725391 U CN215725391 U CN 215725391U CN 202121769783 U CN202121769783 U CN 202121769783U CN 215725391 U CN215725391 U CN 215725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tube
tubes
base tube
exchange tub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697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翠琼
曾荣
潘紫贤
谭文俊
任远兵
钟前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Jiangnan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Jiangnan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Jiangnan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Jiangnan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697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5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5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5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内芯,换热管包括换热基管,所述换热基管的两端具有基管安装连接部;所述换热基管的外表面在两所述基管安装连接部之间分布有翅片;所述换热管在两所述基管安装连接部之间的翅片上设置有至少一箍紧件。本实用新型优点:直接在翅片的外部箍设箍紧件,箍紧件会高出翅片的外端,这样在将换热管堆叠在一起时,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之间正好可以通过箍紧件形成间距,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的翅片不会接触,从而能够方便加热介质从换热管之间的间距通过;安装时只需将各换热管直接堆叠在一起就能够自然地形成间距,因此安装操作简单,安装起来也十分方便,安装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内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换热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内芯。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十分广泛。
换热管是换热器的重要元件之一,置于筒体之内,用于两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具有很高的导热性和良好的等温性。传统的换热管在组装时,都将换热管穿过开孔安装到管板上,保证两根换热管之间不会紧靠在一起,从而方便热流体通过;但是需要手动将换热管一根一根地穿过开孔,安装不方便,安装效率低。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内芯,解决现有换热管安装存在安装不方便,效率低的问题,能够方便换热管的快速安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一种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换热基管,所述换热基管的两端具有基管安装连接部;所述换热基管的外表面在两所述基管安装连接部之间分布有翅片;所述换热管在两所述基管安装连接部之间的翅片上设置有至少一箍紧件。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在两所述基管安装连接部之间的翅片上间距设置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箍紧件。
进一步的,所述箍紧件为金属箍紧件。
进一步的,所述翅片为螺旋翅片。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为双金属轧制翅片管。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为单金属轧制翅片管。
第二方面,一种换热内芯,包括若干个上述的换热管;各所述换热管堆叠在一起形成所述换热内芯;相邻的两所述换热管之间通过箍紧件形成间距。
进一步的,各所述换热管的长度相等且两端对齐。
进一步的,各所述换热管上设置的箍紧件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的,各所述换热管上设置箍紧件的位置对齐。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直接在翅片的外部箍设箍紧件,箍紧件会高出翅片的外端,这样在将换热管堆叠在一起时,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之间正好可以通过箍紧件形成间距,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的翅片不会接触,从而能够方便加热介质从换热管之间的间距通过。
2、利用箍紧件直接使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之间形成间距,而不再需要设置管板,也不需要对管板进行开孔,更不需要将换热管穿过管板,只需将各换热管直接堆叠在一起就能够自然地形成间距,因此安装操作简单,安装起来也十分方便,安装效率高。
3、通过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之间的箍紧件形成间距,将各换热管直接堆叠在一起,能够保证在具有间距的基础上,在相同的空间内放置更多的换热管,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多根换热管堆叠而成的换热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内芯装配于内芯外框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100-换热管,200-换热内芯,1-换热基管,2-基管安装连接部,3-翅片,4-箍紧件,5-间距,6-内芯外框体,61-底部支撑板,62-顶部支撑板,63-端部封板,64-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管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换热管100包括换热基管1,所述换热基管1的两端具有基管安装连接部2;所述换热基管1的外表面在两所述基管安装连接部2之间分布有翅片3;所述换热管100在两所述基管安装连接部2之间的翅片3上设置有至少一箍紧件4。使用时,通过基管安装连接部2连接外部管道实现将被加热介质(如冷水)输送到换热管100内或者将换热后的介质输送出去;通过在换热管100的外表面分布翅片3,能够增大换热管100外表面的面积,从而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翅片3上设置箍紧件4,与现有使用管板安装换热管的方式相比,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1、直接在翅片3的外部箍设箍紧件4,箍紧件4会高出翅片3的外端,这样在将换热管100堆叠在一起时,相邻的两个换热管100之间正好可以通过箍紧件4形成间距5,相邻两个换热管100之间的翅片3不会接触,从而能够方便加热介质(如热气流)从换热管100之间的间距通过。2、利用箍紧件4直接使相邻的两个换热管100之间形成间距,而不再需要设置管板,也不需要对管板进行开孔,更不需要将换热管100穿过管板,只需将各换热管100直接堆叠在一起就能够自然地形成间距5,因此安装操作简单,安装起来也十分方便,安装效率高。3、通过相邻的两个换热管100之间的箍紧件4形成间距5,将各换热管100直接堆叠在一起,能够保证在具有间距5的基础上,在相同的空间内放置更多的换热管100,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100在两所述基管安装连接部2之间的翅片3上间距设置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箍紧件4,例如,可以在换热管100的中间设置一个箍紧件4,在靠近两端的基管安装连接部2的位置也各设置一个箍紧件4。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换热管100的长度比较长,通过在两所述基管安装连接部2之间的翅片3上设置多个所述箍紧件4,能够保证相邻的两个换热管100之间更好地形成间距5。优选地,各所述箍紧件4等间距地设置在换热管100上,以使相邻两个换热管100的各部位之间都能够保持间距5;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各所述箍紧件4也可以不等间距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箍紧件4为金属箍紧件,一方便可以达到更好的箍紧作用,加热介质通过时也不会对箍紧件4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金属材质的箍紧件4对提高换热效率也有帮助。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箍紧件4可以是绕设在翅片3外部的金属片,并通过夹紧工具将绕设在翅片3外部的金属片夹紧,由于翅片3与翅片3之间具有间隙,金属片在被夹紧的过程中会产生形变,因此箍紧件4能够与翅片3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保证箍紧件4不会脱离。同时,金属片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可以通过绕设固定厚度的金属片来使两个换热管100之间保持所需的间距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达到更好的换热效率,所述翅片3为螺旋翅片。优选地,所述换热基管1采用圆形基管,所述翅片3采用圆形翅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100为双金属轧制翅片管;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换热管100可以采用钢铝复合翅片管或者铜铝复合翅片管,钢铝复合翅片管是由(钢管和铝管,或不锈钢管和铝管)经复合后再轧制出翅片,铜铝复合翅片管由(铜管、铝管)经复合后再轧制出翅片,具有结合紧密、热阻小、传热性能好、强度高、流动损失小、防腐蚀性能强、在长期冷热工况下不易变形,工作寿命长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100为单金属轧制翅片管;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换热管100可以采用铝管、钢管或者铜管轧制而成;优选地采用铝管轧制而成,其具有无接触热阻、强度高、耐热和机械振动、热膨胀性能好、具有客观的扩展换热面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如果不考虑换热效率和性能等因素,所述换热管100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翅片管,例如套装成型翅片管等。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内芯200的较佳实施例,包括若干个换热管100;各所述换热管100堆叠在一起形成所述换热内芯200;相邻的两所述换热管100之间通过箍紧件4形成间距5。其中,所述换热管100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实施例1的详细介绍,在此就不进行赘述了。该换热内芯200通过采用上述的换热管100,使得在具体安装时,只需将各换热管100直接堆叠在一起形成所述换热内芯200,换热内芯200内相邻的两个换热管100之间就能够自然地形成间距5,因此整个换热内芯200的安装操作简单,安装起来也十分方便,安装效率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各所述换热管100的长度相等且两端对齐,使各个换热管100能够更好的堆叠在一起,堆叠后形成的换热内芯200更加紧凑、美观,换热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使换热内芯200内相邻的两个换热管100之间更好的间隔开,各所述换热管100上设置的箍紧件4的数量相同。各所述换热管100上设置箍紧件4的位置对齐。这样,各所述换热管100的相同位置处的箍紧件4正好能够对齐,在对换热内芯200进行安装固定时,可以保证只有箍紧件4与箍紧件4之间能够接触,而各换热管100上未设置箍紧件4的翅片3不会有任何的接触,能够避免翅片3,也便于换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内芯200安装于内芯外框体6内;所述内芯外框体6包括底部支撑板61、顶部支撑板62以及固设于所述底部支撑板61和顶部支撑板62的两端的端部封板63;所述底部支撑板61与顶部支撑板62的两侧边缘之间间距固设有若干根支撑柱64;所述底部支撑板61、顶部支撑板62、两端的端部封板63以及两侧的支撑柱64之间形成用于装配所述换热内芯200的换热内芯装配区域(未图示)。通过设置内芯外框体6包括底部支撑板61和顶部支撑板62,可以将换热内芯200的顶部和底部封闭住,保证换热时加热介质(如高温热气流)只能够从换热内芯200的侧端进出;通过在底部支撑板61和顶部支撑板62的两侧边缘间距设置支撑柱64,一方面可以对换热内芯200的两侧进行限位和支撑顶部支撑板62,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加热介质从侧端进入至换热内芯200。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包括换热基管,所述换热基管的两端具有基管安装连接部;所述换热基管的外表面在两所述基管安装连接部之间分布有翅片;所述换热管在两所述基管安装连接部之间的翅片上设置有至少一箍紧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在两所述基管安装连接部之间的翅片上间距设置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箍紧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紧件为金属箍紧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螺旋翅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双金属轧制翅片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单金属轧制翅片管。
7.一种换热内芯,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各所述换热管堆叠在一起形成所述换热内芯;相邻的两所述换热管之间通过箍紧件形成间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换热内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换热管的长度相等且两端对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换热内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换热管上设置的箍紧件的数量相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换热内芯,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换热管上设置箍紧件的位置对齐。
CN202121769783.1U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内芯 Active CN215725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9783.1U CN215725391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内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69783.1U CN215725391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内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5391U true CN215725391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91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69783.1U Active CN215725391U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内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5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28410B2 (en) Gas turbine regenera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1349514B (zh) 一种内外翅片插管式高温换热器
WO2018141245A1 (zh) 一种板式气气热交换器
CN111059934A (zh) 一种复合结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芯体
CN215725391U (zh) 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内芯
CN212931106U (zh) 一种蒸汽冷凝用的板式热交换器的换热板片
CN215864785U (zh) 夹片式换热器
CN110887388A (zh) 一种高效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
CN202770269U (zh) 管束缠绕式换热器
CN114894012A (zh) 交叉式换热结构及换热器
CN111141163B (zh) 焊接式板形热交换器
CN212931100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11626195U (zh) 一种菱型异形封条散热器
CN211178076U (zh) 一种正六边型异形封条散热器
CN220016537U (zh) 一种需散热的工业管道
CN211178077U (zh) 一种欧姆型异形封条散热器
CN221006037U (zh) 一种多流程矩形板壳式换热器
CN117848116A (zh) 一种板壳式热交换器
CN220288359U (zh) 一种板壳式半焊型换热板片
RU203335U1 (ru) Плоскоовальная оребренная трубка радиатора
CN219736110U (zh) 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
CN218916060U (zh) 一种可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器管束
CN217953231U (zh) 一种耐高压矩形板片板壳式换热器
CN212158242U (zh) 一种高效多层式微通道换热器
CN212676053U (zh) 铝铸高效散热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