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1653U - 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1653U
CN215721653U CN202121593449.5U CN202121593449U CN215721653U CN 215721653 U CN215721653 U CN 215721653U CN 202121593449 U CN202121593449 U CN 202121593449U CN 215721653 U CN215721653 U CN 215721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ring
waste liquid
baffle ring
exhaust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934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宏升
贾志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934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1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1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1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所述结构设置在排气筒弯头的下端,包括:上挡环、下挡环、排液管、阀门;所述上挡环沿着圆周设置在排气筒管道的上半部分,所述下挡环沿着圆周设置在排气筒管道的下半部分;所述上挡环设置在所述下挡环的前面;所述排液管设置在下挡环一侧,且设置在上挡环和下挡环之间;所述排液管上设置阀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小巧、安装方便,可以极大的减少排气筒废液的积留,减少对阀门和膨胀节的损伤,减少维修负担。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酸洗机组常年运行,废气通过排气筒排出,部分废弃气会液化沿着排气筒往下流,在排气筒底部积留,日积月累,积累量越来越大。这类废弃往往呈酸性或者碱性,如果风管上的阀门或膨胀节的法兰处密封不够严实,废液则会沿着缝隙往下渗漏,对连接螺栓造成腐蚀,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阀门和膨胀节的使用寿命,增加后续维修负担。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能有效解决排气筒底部废液积留的问题,减少废液对设备和环境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
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所述结构设置在排气筒弯头的下端,包括:上挡环、下挡环、排液管、阀门;所述上挡环沿着圆周设置在所述排气筒弯头的上半部分,所述下挡环沿着圆周设置在所述排气筒弯头的下半部分;所述上挡环设置在所述下挡环的前面;所述排液管设置在下挡环一侧,且设置在上挡环和下挡环之间;所述排液管上设置阀门。
优选地,所述上挡环和下挡环截面均呈三角形式,顺着风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挡环、下挡环、排液管、阀门选用的材料为耐酸和/或耐碱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时工作量小,安装方便。极大的减少了排气筒废液的积留,减少对阀门和膨胀节的损伤,减少维修负担。排气筒废液可集中收集处理,减少废液渗漏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上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在排气筒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的上挡环、下挡环安装时沿A-A方向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排气筒主体1,排气筒弯头2,上挡环3,下挡环4,阀门5,排液管6,风机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以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做详细介绍说明,请参阅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在排气筒上的安装示意图;排气管弯头设置在排气筒主体1的末端与风机的连接处,因为酸洗机组常年运行,废气通过排气筒排出,部分废弃气会液化残留在排气筒内壁上,沿着排气筒往下流,在排气筒底部积留,日积月累,积累量越来越大,弯头处的废液含量增加,会对风管上的阀门5、膨胀节等设备造成损伤。因此将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在排气筒弯头2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结构包括:上挡环3、下挡环4、排液管6、阀门5;请参阅图2,上挡环3沿着圆周设置在排气筒弯头2的上半部分,下挡环4沿着圆周设置在排气筒弯头2的下半部分;上挡环3设置在下挡环4的前面;当废液沿着排气筒弯头2内壁向下流时,上半部分的废液遇到上挡环3阻挡后,由于重力现象会流到下半部分,因此上挡环3设置在下挡环4的前面,这样顺着下挡环4流下来的积液就会流到下半部分,遇到下挡环4。
排液管6设置在下挡环4一侧,且设置在上挡环3和下挡环4之间;这样积液可以通过排液管6流出。
排液管6上设置阀门5,方便定期对排液管6处的积液进行排放收集,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地,如图1所示,上挡环3和下挡环4截面均呈三角形式,顺着风向设置,可以减少风阻,风机7设置在排气筒弯头2的尾部。
优选地,因为排液管6处的积液往往呈酸性或者碱性,所以上挡环3、下挡环4、排液管6、阀门5选用的材料为耐酸和/或耐碱性材料。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可以极大的减少排气筒废液的积留,减少对阀门5和膨胀节的损伤,减少维修负担。排气筒废液可集中收集处理,减少废液渗漏对环境造成污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3)

1.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设置在排气筒弯头的下端,包括:上挡环、下挡环、排液管、阀门;所述上挡环沿着圆周设置在所述排气筒弯头的上半部分,所述下挡环沿着圆周设置在所述排气筒弯头的下半部分;所述上挡环设置在所述下挡环的前面;所述排液管设置在下挡环一侧,且设置在上挡环和下挡环之间;所述排液管上设置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环和下挡环截面均呈三角形式,顺着风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环、下挡环、排液管、阀门选用的材料为耐酸和/或耐碱性材料。
CN202121593449.5U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 Active CN215721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3449.5U CN215721653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3449.5U CN215721653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1653U true CN215721653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86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93449.5U Active CN215721653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16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21653U (zh) 一种防止排气筒废液积留的结构
CN108104242A (zh) 降低吸入气体量的直流式跌水结构
CN106322413A (zh) 一种玻璃钢内烟筒用烟气冷凝结露酸液收集装置
CN212080849U (zh) 一种全自动填埋气采气排水装置
CN205095952U (zh) 电除雾膨胀补偿防落水系统
CN211302595U (zh) 一种用于有机溶剂挥发气体回收的有自清洁功能的吸收塔
CN210601703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给料系统
CN111365561A (zh) 高层建筑排污管
CN210892855U (zh) 一种自然通风式直接空冷系统的塔内环形排汽母管结构
CN211118196U (zh) 用于市政工程的污水排放弯管结构
CN210264132U (zh) 一种变截面钢内筒烟囱
CN208130657U (zh) 湿法脱硫后液滴收集排出的补偿器
CN207936775U (zh) 一种新型水冷烟罩
CN202500208U (zh) 合流制排水管道雨水口防臭导流箱
CN201697298U (zh) 组合式空调机冷凝水排放用水封
CN210768081U (zh) 一种混凝土烟囱内部的壁面排水结构
CN217603850U (zh) 一种排放蒸汽管道冷凝水装置结构
CN218624484U (zh) 一种新型管道贯流式水轮机装置
CN210238708U (zh) 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
CN114893726B (zh) 新型煤气排水排污装置
CN218541335U (zh) 一种半套筒防腐烟囱
CN219129554U (zh) 一种湿电除尘装置
CN214469109U (zh) 一种防雨锥形风帽
CN219441215U (zh)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烟气脱硫管道
CN213983629U (zh) 一种烟囱防腐用弧形导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