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0185U - 一种支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0185U
CN215720185U CN202122008814.8U CN202122008814U CN215720185U CN 215720185 U CN215720185 U CN 215720185U CN 202122008814 U CN202122008814 U CN 202122008814U CN 215720185 U CN215720185 U CN 215720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support arm
stop
arm
gas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88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世明
李守强
王国彬
彭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Xiangyu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088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0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0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0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臂,包括具有连接板I的第一节支臂、具有连接板II的第二节支臂和第一阻力调节件;第一阻力调节件包括自连接板I和连接板II贯穿的铰接轴I;设于铰接轴I端部的调节块;调节块内设有弹性止位件;与连接板II贴合的垫片I;垫片I、连接板I分别与调节块沿定轴旋转方向相对静止;调节块沿铰接轴I的轴向移动和锁紧;连接板II内设有止位盲孔;垫片I内设有与止位盲孔同轴的止位孔;弹性止位件沿伸缩方向具有依次穿入止位孔和止位盲孔的止位端。该支臂在垫片I的基础上增设弹性止位件来增大摩擦,从而增大该支臂的承载力。此外,调整调节块的安装位置可以调节前述摩擦,实现调节该支臂的姿态。

Description

一种支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臂。
背景技术
根据支臂在关节处的摩擦支撑原理,目前的支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结构采用气弹簧支撑零件等结构实现对质量较轻的被承载物的支撑;当被承载物的质量发生变化时,气弹簧支撑零件可以适应于被承载物的质量变化;第二种结构利用电极对关节处的零件实现精确的角度控制,虽然能够满足质量较大的被承载物的支撑和定位,但是因其体积大、结构复杂、加工精度高等原因,并不适用于整体尺寸较小的产品。
为此,如何提供一种承载力大且能够合理有效适用于被承载物的质量变化的支臂,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臂,其结构简单易操作,不仅具有较大的承载力,且能够根据被承载物的质量变换实现适应性调节,从而扩大使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臂,包括具有连接板I的第一节支臂、具有连接板II的第二节支臂以及第一阻力调节件;所述第一阻力调节件包括:
自板面相互贴合的所述连接板I和所述连接板II二者中贯穿设置以实现定轴铰接的铰接轴I;
设于所述铰接轴I的轴向端部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内设有弹性止位件;
与所述连接板II贴合的垫片I;所述垫片I、所述连接板I分别与所述调节块沿定轴旋转方向相对静止;所述调节块沿所述铰接轴I的轴向移动和锁紧;
所述连接板II内设有止位盲孔;所述垫片I内设有与所述止位盲孔同轴的止位孔;所述弹性止位件沿伸缩方向具有依次穿入所述止位孔和所述止位盲孔的止位端。
优选地,所述垫片I设于所述调节块和所述连接板II之间;所述垫片I贴合且固定于所述调节块的端面。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板I和所述连接板II之间的垫片II。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支臂和所述调节块二者中,其一设有阻挡另一者沿所述定轴旋转方向运动的止挡面。
优选地,所述弹性止位件包括弹簧和设于所述弹簧的端部、并压入所述止位盲孔内的刚性体。
优选地,所述止位盲孔的内壁呈半球面状;所述刚性体具体为半径等于所述止位盲孔的曲率半径的钢珠。
优选地,所述调节块还包括与所述弹簧同轴设置的顶丝;所述顶丝和所述钢珠分别位于所述弹簧的轴向两端;所述顶丝与所述调节块内的螺纹孔旋合。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II设于所述第二节支臂的臂体根部;所述连接板I设于所述第一节支臂的臂体头部,所述第一节支臂的臂体根部设有连接板III,所述连接板III通过第二阻力调节件定轴铰接于所述机架底座。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III具体包括一对平行间隔、并夹紧于所述机架底座两侧的支臂安装板;所述第一节支臂的臂体根部与一对所述支臂安装板呈音叉状;任一所述支臂安装板的板体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板I的板体尺寸;所述第二阻力调节件包括:
贯通一对所述支臂安装板与所述机架底座以实现三者定轴铰接的铰接轴II;
贴合于所述支臂安装板设置的摩擦垫片;
分别连接于所述铰接轴II的轴向两端的挡板和第一锁紧手柄;所述第一锁紧手柄沿所述铰接轴II的轴向移动且锁紧。
优选地,所述摩擦垫片包括两个垫片III和一个垫片IV;两个垫片III分别设于两个支臂安装板与所述机架底座的接触面之间;所述垫片IV和所述挡板分别贴合于所述两个支臂安装板的外侧;所述机架底座、所述铰接轴II、所述挡板、所述垫片IV以及两个所述垫片III均相对固定。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臂包括:具有连接板I的第一节支臂、具有连接板II的第二节支臂以及第一阻力调节件。
在该支臂中,第一阻力调节件包括铰接轴I、调节块和垫片I;垫片I与连接板II贴合;调节块设于铰接轴I的轴向端部,可沿铰接轴I的轴线方向移动和锁紧定位。其中,调节块内设有弹性止位件,该弹性止位件用于沿自身伸缩方向依次穿入垫片I的止位孔和连接板II的止位盲孔内。
对于第二节支臂的连接板II而言,其用于支撑和定位被承载物的支撑力一方面来自与连接板II相互贴合的连接板I和垫片I,另一方面来自于弹性止位件向连接板II的止位盲孔所施加的作用力。因此,相较于单纯使用垫片来满足第二节支臂所需的摩擦阻力而言,该支臂能够向第一节支臂和第二支臂的连接部位提供更大的摩擦阻力,从而满足该支臂对质量更大的被承载物的支撑。与此同时,在铰接轴I的轴向上调整调节块相对于连接板I和连接板II的安装位置,可以增大和减小连接板I和连接板II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适应于被承载物的质量变化,实现该支臂的姿态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臂在第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臂在第二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臂在连接板III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臂在连接板I和连接板I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臂在球铰关节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机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挡板和扁杆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三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四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一节支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一节支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二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二节支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安装板和机架底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一节支臂、安装板和机架底座在第一方向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一节支臂、安装板和机架底座在第二方向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三垫片、锁紧螺栓在机架底座处的装配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一节支臂、安装板、第一锁紧手柄和机架底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弹簧、钢珠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调节块和垫片I的装配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节支臂和第二节支臂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节支臂和第二节支臂处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1-第一节支臂、101-连接板I、102-连接板III、1021-支臂安装板、2-第二节支臂、201-连接板II、2011-止位盲孔、3-机架底座、4-安装板、5-调节块、6-垫片I、61-止位孔、61-安装螺钉孔、7-垫片II、8-弹簧、9-钢珠、10-顶丝、11-垫片III、12-垫片IV、13-挡板、14-第一锁紧手柄、15-第二锁紧手柄、16-外球头套、17-手柄顶丝、18-内球头窝、19-球头杆、20-扁杆段、21-安装螺钉、22-安装板铰接轴、23-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臂在第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臂在第二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臂在连接板III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臂在连接板I和连接板I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支臂在球铰关节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机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挡板和扁杆段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三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四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一节支臂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一节支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二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二节支臂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安装板和机架底座的装配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一节支臂、安装板和机架底座在第一方向上的装配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一节支臂、安装板和机架底座在第二方向上的装配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三垫片、锁紧螺栓在机架底座处的装配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一节支臂、安装板、第一锁紧手柄和机架底座的装配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弹簧、钢珠处的局部剖视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调节块和垫片I的装配示意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节支臂和第二节支臂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节支臂和第二节支臂处的装配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臂,包括定轴铰接的第一节支臂1和第二节支臂2,还包括设于前述第一节支臂1和第二节支臂2之间的第一阻力调节件。
在该支臂中,第一节支臂1具有连接板I101,第二节支臂2具有连接板II201,连接板I101和连接板II201以板面平行且相互贴合的角度分布。其中,第一阻力调节件的铰接轴I用于贯穿前述连接板I101和连接板II201,由此实现第一节支臂1和第二节支臂2的定轴铰接。
除了铰接轴I以外,上述第一阻力调节件还包括调节块5和垫片I6。
调节块5设于铰接轴I的轴向端部;调节块5内设有弹性止位件,调节块5及其弹性止位件可以沿铰接轴I的轴向移动和锁紧定位。垫片I6贴合于连接板II201,且垫片I6、连接板I101分别与调节块5沿铰接轴I的定轴旋转方向相对静止,也就是说,经由铰接轴I连接的垫片I6、连接板I101和调节块5三者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此外,第二节支臂2的连接板II201内设有止位盲孔2011,与此同时,垫片I6内设有与前述止位盲孔2011同轴的止位孔61。对于该支臂而言,第一阻力调节件的弹性止位件沿自身伸缩方向依次穿入垫片I6的止位孔61和连接板II201的止位盲孔2011,位于该弹性止位件端部的止位端挤压于止位盲孔2011内。因此,该支臂能够利用弹性止位件和垫片I6施加于连接板II201的摩擦力增大第一节支臂1和第二节支臂2在铰接轴I处受到的摩擦,从而令具备第一节支臂1和第二节支臂2的支臂可以具备更大的承载能力。
综上,相较于单纯利用垫片来增大第一节支臂1和第二节支臂2的摩擦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臂在垫片I6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设弹性止位件来增大第一节支臂1和第二节支臂2的摩擦,令支臂可以支撑质量更大的物体,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调节块5的安装位置来增大和降低第一节支臂1和第二节支臂2的摩擦,从而方便调整第一节支臂1和第二节支臂2的相对角度以改变该支臂的姿态。可见,该支臂不仅承载力大,而且能够适用于被承载物的重量变化,实现方便快速调节。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臂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针对上述支臂,垫片I6具体可设置于调节块5和连接板II201之间,也就是说,垫片I6的一侧端面贴合于调节块5的端面,垫片I6的另一侧端面贴合于连接板II201。其中,垫片I6的端面与调节块5的端面贴合固定,二者通过安装螺钉孔61以及穿入安装螺钉孔61和调节块5内的安装螺钉21实现锁紧固定,由此实现二者在定轴旋转方向上的相对静止。
除了垫片I6以外,连接板I101和连接板201之间还可以设置垫片II7。其中,垫片II7和垫片I6分别贴合于连接板II201的两侧端面,而调节块5和连接板I101则分别处于垫片I6和垫片II7的两侧。
至于调节块5和第一节支臂1的连接板I101,此二者可通过设于彼此之间的止挡面实现在定轴旋转方向上的相对静止。例如,以铰接轴I的周向来看,调节块5的表面可设置止挡面,该止挡面紧邻于第一节支臂1的端部表面。一旦调节块5相对于第一节支臂1具有相对转动的趋势时,则前述止挡面会贴合于第一节支臂1的端部表面,起到阻止止挡面旋转的作用,进而令调节块5与第一节支臂1在铰接轴I的定轴旋转方向上相对静止。其中,铰接轴I的定轴旋转方向也就是第一节支臂1和第二节支臂2的定轴旋转方向。
至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弹性定位件,可包括设于调节块5内的弹簧8以及安装于弹簧8端部的刚性体。由于弹性定位件的伸缩方向与
弹性止位件包括弹簧8和设于弹簧8端部、用以压入止位盲孔2011内的刚性体。由于弹性止位件沿同轴分布的止位孔61和止位盲孔2011穿入,因此,位于弹簧8端部的刚性体在弹簧8的挤压下向止位盲孔2011施加作用力;与此同时,设有止位孔61的垫片I6本身也能够向连接板II201施加作用力。可见,对于设于连接板I101和垫片I6之间的连接板II201而言,不仅连接板I101和垫片I6可以向连接板II201提供阻止连接板II201定轴旋转的摩擦阻力,弹性止位件的刚性体同样能够为连接板II201提供阻止连接板II201定轴旋转的摩擦阻力,由于后者能够方便快速地实现摩擦阻力的调节,因此更加有利于操作人员调整该支臂的姿态。
考虑到第一节支臂1和第二节支臂2的定轴铰接关系,上述止位盲孔2011与刚性体可以以球铰接实现连接和定位。例如,止位盲孔2011呈半球状,也就是说,止位盲孔2011的内壁呈半球面状;与之相适应地,刚性体具体为固定于弹簧8端部的钢珠9,且该钢珠9的半径等于止位盲孔2011的曲率半径,从而令钢珠9嵌入后钢珠9的周侧表面完全贴合于止位盲孔2011的内壁。
为了实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臂中,调节块5内还设有与弹簧8同轴的顶丝10,且顶丝10和钢珠9分别设于弹簧8的轴向两端。可见,顶丝10向弹簧8施加沿轴向的作用力时,可以调整弹簧8的压缩量,进而调节钢珠9施加于止位盲孔2011的作用力。其中,顶丝10可通过调节块5内的螺纹孔实现安装。
此外,根据上述记载可知,对于调节块5而言,除了设于其内的钢珠9可以通过弹簧8和顶丝10实现调节以外,整个调节块5本身也可以沿铰接轴I的轴向移动,从而实现靠近和远离连接板II201。
通常,上述调节块5可以与第二锁紧手柄15连接,以便操作人员通过旋转前述第二锁紧手柄15来调整调节块5在铰接轴I轴向上的具体位置。
例如,第二锁紧手柄15通过铰接轴I连接于调节块5。调节块5可与铰接轴I固定,操作人员令第二锁紧手柄15沿铰接轴I的轴向靠近调节块5时,调节块5与第二锁紧手柄15之间的间距缩小,此时调节块5和第二锁紧手柄15分别自连接板I101和连接板II201的两侧施加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从而增大连接板I101和连接板II201之间的摩擦力,令该支臂足以承受更大质量的负载。
其中,调节块5与铰接轴I相对固定时,调节块5沿铰接轴I的轴向移动和锁紧指的是调节块5可以沿铰接轴I所在的直线方向相对于连接板II201移动,并通过第二锁紧手柄15锁紧于连接板II201的一侧,确保调节块5可以向连接板II201施加大小不等的作用力。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该支臂还包括与第一节支臂1连接的机架底座3。与第一节支臂1和第二节支臂2的连接方式类似,第一节支臂1和机架底座3同样可以定轴铰接。例如,第一节支臂1的臂体头部和臂体根部分别设有连接板I101和连接板II201,位于第一节支臂1的臂体头部的连接板I101与位于第二节支臂2的臂体根部的连接板II201通过第一阻力调节件定轴铰接,位于第一节支臂1的臂体根部的连接板III102与机架底座3通过第二阻力调节件定轴铰接。
其中,上述第二阻力调节件的结构以及安装方式可等同于第一阻力调节件的结构和安装方式。
考虑到支臂的常规结构中,越靠近机架底座3的支臂关节尺寸越大,反之,越远离机架底座3的支臂关节尺寸越小。因此,相比于单纯设置垫片而言,第一阻力调节件不仅能够提供更大的摩擦阻力,而且增设调节块5以及弹性止位件对连接板I101和连接板II201所在位置的支臂关节的尺寸要求较低。换言之,针对第一节支臂1和机架底座3的连接部位而言,该位置处的支臂关节尺寸更大,若出于增大此处摩擦阻力的目的,除了采用与第一阻力调节件相同的第二阻力调节件,也可以将第二阻力调节件设置为垫片结构并通过增大垫片的尺寸来保证摩擦阻力。
示例性的,第一支臂的连接板III102具体包括一对平行间隔分布的支臂安装板1021,这对支臂安装板1021与第一节支臂1的臂体根部连接,呈现音叉状。前述一对支臂安装板1021用于夹紧于机架底座3的两对,第二阻力调节件的摩擦垫片贴合于支臂安装板1021设置,用于增大第一节支臂1和机架底座3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避免磨损第一节支臂1和机架底座3。第二阻力调节件的铰接轴II则顺次穿过前述一对支臂安装板1021、摩擦垫片以及设于一对支臂安装板1021之间的机架底座3,实现连接板III102与机架底座3的定轴铰接。
为了方便操作第二阻力调节件,第二阻力调节件还包括设于铰接轴II的轴向两端的挡板13和第一锁紧手柄14。挡板13和第一锁紧手柄14沿铰接轴II的轴向的间距可调,因此能够根据操作人员的具体调节向一对支臂安装板1021和位于这对支臂安装板1021之间的机架底座3施加大小不同的作用力。
第二阻力调节件的摩擦垫片可包括两个垫片III11和一个垫片IV12;两个垫片III11分别设于两个支臂安装板1021与机架底座3的接触面之间;垫片IV12和挡板13分别贴合于两个支臂安装板1021的外侧,换言之,垫片IV12处于锁紧手柄与相邻的垫片III11之间。
其中,机架底座3、铰接轴II、挡板13、垫片IV12以及两个垫片III11均相对固定,例如,两个垫片III11可以通过设于机架底座3表面的凹槽实现定位,挡板13固定于铰接轴II的端部,垫片IV12的扁孔可与铰接轴II的扁杆段20装配,从而实现铰接轴II与垫片IV12的相对固定。在此基础上,可在铰接轴II与机架底座3之间设置固定螺栓23,用于锁紧铰接轴II和机架底座3。至此,前述机架底座3、铰接轴II、挡板13、垫片IV12以及两个垫片III11实现相对固定。
此外,该支臂中,机架底座3处除了铰接轴II所带来的一个旋转自由度以外,还可以通过与机架底座3定轴铰接的安装板4引入另一方向的旋转自由度。如图16所示,安装板4和机架底座3通过安装板铰接轴22定轴连接;其中,前述安装板铰接轴22垂直于铰接轴II。
至于支臂靠近第二节支臂2一侧的端部,还可连接由内球头窝18和外球头套16所装配而成的球铰关节。该球铰关节中,外球头套16和内球头窝18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手柄顶丝17调节。此外,该球铰关节远离第二节支臂2的一端可设置球头杆19,用于连接其他零部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臂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连接板I(101)的第一节支臂(1)、具有连接板II(201)的第二节支臂(2)以及第一阻力调节件;所述第一阻力调节件包括:
自板面相互贴合的所述连接板I(101)和所述连接板II(201)二者中贯穿设置以实现定轴铰接的铰接轴I;
设于所述铰接轴I的轴向端部的调节块(5);所述调节块(5)内设有弹性止位件;
与所述连接板II(201)贴合的垫片I(6);所述垫片I(6)、所述连接板I(101)分别与所述调节块(5)沿定轴旋转方向相对静止;所述调节块(5)沿所述铰接轴I的轴向移动和锁紧;
所述连接板II(201)内设有止位盲孔(2011);所述垫片I(6)内设有与所述止位盲孔(2011)同轴的止位孔(61);所述弹性止位件沿伸缩方向具有依次穿入所述止位孔(61)和所述止位盲孔(2011)的止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I(6)设于所述调节块(5)和所述连接板II(201)之间;所述垫片I(6)贴合且固定于所述调节块(5)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板I(101)和所述连接板II(201)之间的垫片II(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支臂(1)和所述调节块(5)二者中,其一设有阻挡另一者沿所述定轴旋转方向运动的止挡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止位件包括弹簧(8)和设于所述弹簧(8)的端部、并压入所述止位盲孔(2011)内的刚性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盲孔(2011)的内壁呈半球面状;所述刚性体具体为半径等于所述止位盲孔(2011)的曲率半径的钢珠(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5)还包括与所述弹簧(8)同轴设置的顶丝(10);所述顶丝(10)和所述钢珠(9)分别位于所述弹簧(8)的轴向两端;所述顶丝(10)与所述调节块(5)内的螺纹孔旋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II(201)设于所述第二节支臂(2)的臂体根部;所述连接板I(101)设于所述第一节支臂(1)的臂体头部,所述第一节支臂(1)的臂体根部设有连接板III(102),所述连接板III(102)通过第二阻力调节件定轴铰接于机架底座(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III(102)具体包括一对平行间隔、并夹紧于所述机架底座(3)两侧的支臂安装板(1021);所述第一节支臂(1)的臂体根部与一对所述支臂安装板(1021)呈音叉状;任一所述支臂安装板(1021)的板体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板I(101)的板体尺寸;所述第二阻力调节件包括:
贯通一对所述支臂安装板(1021)与所述机架底座(3)以实现三者定轴铰接的铰接轴II;
贴合于所述支臂安装板(1021)设置的摩擦垫片;
分别连接于所述铰接轴II的轴向两端的挡板(13)和第一锁紧手柄(14);所述第一锁紧手柄(14)沿所述铰接轴II的轴向移动且锁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垫片包括两个垫片III(11)和一个垫片IV(12);两个所述垫片III(11)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支臂安装板(1021)与所述机架底座(3)的接触面之间;所述垫片IV(12)和所述挡板(13)分别贴合于两个所述支臂安装板(1021)的外侧;所述机架底座(3)、所述铰接轴II、所述挡板(13)、所述垫片IV(12)以及两个所述垫片III(11)均相对固定。
CN202122008814.8U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支臂 Active CN215720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8814.8U CN215720185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支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8814.8U CN215720185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支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0185U true CN215720185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06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8814.8U Active CN215720185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支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0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02197A (en) Structure of pivot joint
US10309582B2 (en) Supporting module
CN215720185U (zh) 一种支臂
WO2015091870A1 (fr)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viscoelastique
JP2021195998A (ja) 支持機構、及びこの支持機構を備えた支持装置
CN112095833A (zh) 变刚度摩擦阻尼器
CN207245454U (zh) 一种悬停铰链机构及包括其的中控台扶手
CN111376310A (zh) 一种多自由度阻尼式机械臂
CN219317420U (zh) 一种阻尼旋转关节、显示器转臂及超声诊断设备
WO2023066131A1 (en) Side brush structure for road sweeper
CN103495267B (zh) 伸缩臂臂头连接装置、用于消防车的伸缩臂以及消防车
CN107893490B (zh) 玻璃孔连接机构及玻璃肋吊挂装置
CN215721618U (zh) 一种可调式波纹管补偿器
CN203525176U (zh) 伸缩臂臂头连接装置、用于消防车的伸缩臂以及消防车
CN211398257U (zh) 一种转臂结构
CN113880020A (zh) 一种自调节滑块和具有该自调节滑块的臂架
US5971572A (en) Device for angularly positioning a mass relative to a horizontal support axis and a light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uch a device
US8641067B2 (en) Suspension unit
CN218519767U (zh) 履带减震结构
CN220268195U (zh) 一种万向装置
CN218409215U (zh) 多角度承重支架
CN219865874U (zh) 一种扭力差异铰链
CN216038538U (zh) 一种自调节滑块和具有该自调节滑块的臂架
CN218816337U (zh) 一种卡接固定组件及控压钻井用节流阀
KR20040027213A (ko) 힌지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