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17518U - 支撑装置及楼承板施工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支撑装置及楼承板施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17518U
CN215717518U CN202121565358.0U CN202121565358U CN215717518U CN 215717518 U CN215717518 U CN 215717518U CN 202121565358 U CN202121565358 U CN 202121565358U CN 215717518 U CN215717518 U CN 215717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lamp
bearing
plat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653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嘉
张凯
檀方杰
王昊林
顾川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653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17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17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175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夹持部、支撑部、承载部和斜撑部。其中,夹持部包括夹具和顶紧螺杆,夹具上设置有夹持槽和预紧孔,夹持槽用于使夹具夹持于钢梁,夹持槽与预紧孔连通,顶紧螺杆螺纹连接于预紧孔,且穿过预紧孔,顶紧螺杆用于将夹具固定于钢梁。支撑部的一端用于抵持钢梁的上翼缘,支撑部的另一端抵于夹具。承载部的一端连接于支撑部,承载部的另一端朝远离支撑部的方向延伸。斜撑部的一端连接于承载部的远离支撑部的一端,斜撑部的另一端连接于夹具。这样的设计安装和卸载均很便捷,且能多次使用,有效缩短了工期、缩减了成本。

Description

支撑装置及楼承板施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支撑装置及楼承板施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钢结构建筑的推广,钢框架上多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楼承板悬挑长度较长时,悬挑范围应设置可靠临时支撑。
在相关技术中,为实现对楼承板悬挑部分的的临时支撑,往往采用焊接临时三角撑的方法,使用后无法有效回收,造成浪费,且卸除时难度较大,增加了施工的工作量,降低了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支撑装置,能够多次使用,且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支撑装置的楼承板施工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支撑装置,包括: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夹具和顶紧螺杆,所述夹具上设置有夹持槽和预紧孔,所述夹持槽用于使所述夹具夹持于所述钢梁,所述夹持槽与所述预紧孔连通,所述顶紧螺杆螺纹连接于所述预紧孔,且穿过所述预紧孔,所述顶紧螺杆用于将所述夹具固定于所述钢梁;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用于抵持所述钢梁的上翼缘,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抵于所述夹具;
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承载部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延伸;
斜撑部,所述斜撑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承载部的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所述斜撑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夹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利用夹持部来将斜撑部固定于钢梁,然后通过支撑部、承载部与斜撑部之间的相互配合,来使得承载部能够对铺设在钢梁上的悬挑板施加支撑力,安装和卸载均很便捷,且能多次使用,有效缩短了工期、缩减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还包括衔接件,所述衔接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板,所述承载部靠近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板,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夹具的一端用于将所述第一板抵于所述钢梁的上翼缘,所述第一板的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侧面与所述夹具的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侧面相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部包括套筒、调节螺母和调节螺杆,所述第一板上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且所述调节螺母的孔轴线与所述调节孔的孔轴线相重合,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套筒内,且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母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助力杆,所述助力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螺杆的靠近所述调节螺母的一端,所述助力杆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调节螺杆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所述承载部包括第一承载件、第二承载件、第一定位螺杆和第一定位螺母,所述第一承载件贴合于所述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上设置有第一条形长孔,所述第二承载件上设置有第二条形长孔,所述第一定位螺杆能够穿过所述第一条形长孔、所述第二条形长孔,且与所述第一定位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定位螺杆与所述第一定位螺母用于锁紧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二承载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二承载件均为角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所述斜撑部包括第一斜撑件、第二斜撑件、第二定位螺杆和第二定位螺母,所述第一斜撑件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斜撑件中,所述第一斜撑件上设置有第三条形长孔,所述第二斜撑件上设置有第四条形长孔,所述第二定位螺杆能够穿过所述第三条形长孔、所述第四条形长孔,且与所述第二定位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定位螺杆与所述第二定位螺母用于锁紧所述第一斜撑件与所述第二斜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斜撑件与所述第二斜撑件均为方管。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楼承板施工系统,包括钢梁、悬挑板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支撑装置,所述钢梁包括上翼缘和下翼缘,所述夹具通过所述夹持槽夹持于所述下翼缘,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抵于所述夹具的朝向所述上翼缘的侧面,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抵于所述上翼缘,所述悬挑板铺设于所述钢梁与所述承载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楼承板施工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支撑装置,在完成了对悬挑板的临时支撑的同时,有效缩短了工期、缩减了施工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楼承板施工系统,所述支撑装置设置有多个,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之间的间距的范围为1.5m至2.5m。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夹持部100、夹具110、夹持槽111、顶紧螺杆120、支撑部200、套筒210、调节螺母220、调节螺杆230、助力杆240、承载部300、衔接件301、第一板302、第二板303、第一承载件310、第一条形长孔311、第二承载件320、第二条形长孔321、第一定位螺杆330、第一定位螺母340、斜撑部400、第一斜撑件410、第三条形长孔411、第二斜撑件420、第四条形长孔421、第二定位螺杆430、第二定位螺母440、钢梁500、上翼缘510、下翼缘5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包括夹持部100、支撑部200、承载部300和斜撑部400。
其中,夹持部100包括夹具110和顶紧螺杆120,夹具110上设置有夹持槽111和预紧孔,夹持槽111用于使夹具110夹持于钢梁500,夹持槽111与预紧孔连通,顶紧螺杆120螺纹连接于预紧孔,且穿过预紧孔,顶紧螺杆120用于将夹具110固定于钢梁500。支撑部200的一端用于抵持钢梁500的上翼缘510,支撑部200的另一端抵于夹具110。承载部300的一端连接于支撑部200,承载部300的另一端朝远离支撑部200的方向延伸。斜撑部400的一端连接于承载部300的远离支撑部200的一端,斜撑部400的另一端连接于夹具110。
具体地,钢梁500为工字梁,故包括有上翼缘510和下翼缘520。夹持部100包括有夹具110和顶紧螺杆120,在夹具110上设置有一个凹槽,凹槽的两侧设有开口,该凹槽即夹持槽111,设置有夹持槽111的夹具110呈C字状,夹持槽111的开口能够卡接在钢梁500的下翼缘520上,即钢梁500的下翼缘520朝外的一部分能够插入到夹持槽111中。而在夹具110上还设置有一个与夹持槽111连通的通孔,该通孔即预紧孔,夹具110设置有预紧孔的一侧朝下设置,即当夹具110卡接在下翼缘520上时,预紧孔位于下翼缘520的下侧。
顶紧螺杆120的直径与预紧孔的直径相同,且在顶紧螺杆120的侧面上攻有外螺纹,而同时在预紧孔的孔壁上攻有与顶紧螺杆120上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从而使得顶紧螺纹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插入到预紧孔中。在与预紧孔的内壁螺纹配合后,顶紧螺杆120穿过预紧孔的一端会紧密地抵在下翼缘520的下表面上,由此将夹具110固定在下翼缘520处。
支撑部200呈杆状,其一端紧密地抵在夹具110朝向上翼缘510的侧面上,其另一端则紧密地抵在上翼缘510的下侧面上。在支撑部200与上翼缘510的下侧面接触的一端,连接有承载部300,连接方式可以为紧固件连接、铰接或是由支撑部200将承载部300顶在上翼缘510的下侧,而承载部300的另一端则朝远离钢梁500的方向延伸。承载部300可以呈方管状,或是角钢状等,其上表面为平面,且与上翼缘510的上表面齐平,由此,悬挑板能够平稳地放置在承载部300上。承载部300远离钢梁500的一端,以及夹具110之间设置有斜撑部400,斜撑部400与夹具110、承载部3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紧固件连接,或是铰接等。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夹具110通过夹持槽111卡接在要铺设悬挑板的钢梁500的下翼缘520上,此时夹具110位于将要铺设在该钢梁500上的悬挑板的下方,然后利用顶紧螺杆120将夹具110固定在下翼缘520上。之后分别安装支撑部200、承载部300和斜撑部400,即完对支撑装置的安装,便可以在钢梁500上铺设悬挑板,而悬挑板也能够得到临时支撑。这样的设计使得支撑装置的安装和卸载均很便捷,且能多次使用,有效缩短了工期、缩减了成本。并且,夹具110的设计有效减小了支撑部200作用于钢梁500的下翼缘520的压强,对下翼缘520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衔接件301,衔接件301包括第一板302和第二板303,第一板302固定于第二板303,承载部300靠近支撑部200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板303,支撑部200的远离夹具110的一端用于将第一板302抵于钢梁500的上翼缘510,第一板302的朝向支撑部200的侧面与夹具110的朝向支撑部200的侧面相平行。
具体地,衔接件301呈T字型,包括有第一板302和第二板303,第一板302和第二板303均呈板状,且第一板302的面积较大的侧面垂直于第二板303的面积较大的侧面,第一板30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板303。而第二板303的远离钢梁500的侧面同样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承载部300靠近钢梁500的一端,且第二板303的面积较大的侧面始终与承载部300的上表面相垂直,同时第二板303的上表面与承载部300的上表面齐平。
在安装过程中,第一板302的一个面积较大的侧面将紧贴在上翼缘510的下表面上,而与之相对的另一个面积较大的侧面则会受到来自支撑部200的作用力,即此时的支撑部200的靠近上翼缘510的一端,会抵在第一板302上,并将第一板302紧密地抵在上翼缘510上,由此完成对衔接件301的固定,并通过衔接件301实现对承载部300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有效减小了支撑部200作用于上翼缘510的下表面的压强,对上翼缘510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支撑部200包括套筒210、调节螺母220和调节螺杆230,第一板302上设置有调节孔,调节螺母220固定于第一板302,且调节螺母220的孔轴线与调节孔的孔轴线相重合,调节螺杆230的一端穿设于套筒210内,且与套筒210螺纹连接,调节螺杆230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母220螺纹连接。
具体地,支撑部200包括有套筒210、调节螺母220和调节螺杆230,其中套筒210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腔,且在调节腔上攻有与调节螺杆230上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同时在套筒210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与调节腔连通,调节螺杆230便是从该开口插入到调节腔中,并与套筒210螺纹连接。此时,套筒210未设置有开口的端面抵在夹具110的朝向上翼缘510的侧面上。
在第一板302上设置有一个通孔,该通孔即调节孔,而调节螺母220便焊接在第一板30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调节孔的位置处,此时调节螺母220的孔轴线、调节孔的孔轴线和调节螺杆230的中轴线均重合在一起,同时调节孔的直径要大于或等于调节螺杆230的最大直径,故调节螺杆230的远离套筒210的一端能够与调节螺母220螺纹连接,并在穿过调节螺母220后,插入到调节孔中。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使得支撑部200的长度可调节,从而使得安装支撑部200的过程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支撑部200还包括助力杆240,助力杆240的一端固定于调节螺杆230的靠近调节螺母220的一端,助力杆240的另一端朝远离调节螺杆230的方向延伸。
具体地,支撑部200包括有至少一个助力杆240,助力杆240呈杆状,其一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于调节螺杆230的靠近调节螺母220的一端,其另一端则朝远离调节螺杆230的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支撑部200的时候,助力杆240的设计使得在相同作用力下,调节螺杆230受到的力矩更大,从而使得拧动调节螺杆230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承载部300包括第一承载件310、第二承载件320、第一定位螺杆330和第一定位螺母340,第一承载件310贴合于第二承载件320,第一承载件310上设置有第一条形长孔311,第二承载件320上设置有第二条形长孔321,第一定位螺杆330能够穿过第一条形长孔311、第二条形长孔321,且与第一定位螺母340螺纹连接,第一定位螺杆330与第一定位螺母340用于锁紧第一承载件310与第二承载件320。
具体地,在实际使用时,当钢梁500的型号不同时,其上翼缘510与下翼缘520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支撑部200的长度经过调节后,还需对承载部300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确保其上表面能够与上翼缘510的上表面齐平。为实现这一点,在承载部300中包括有第一承载件310、第二承载件320、至少两个第一定位螺杆330和与之相匹配的第一定位螺母340。
其中,第一承载件310和第二承载件320可以呈方管状,或角钢状等,二者的上表面均为平面,能够与上翼缘510的上表面齐平。第一承载件310的一端焊接在衔接件301上,第二承载件320的一端则铰接于斜撑部400。
第一承载件310在竖直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条形长孔311,对应地,第二承载件320在竖直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条形长孔321,第一条形长孔311与第二条形长孔321沿相同的方向延伸,二者的长度及宽度均相同。第一承载件310设置有第一条形长孔311的侧面与第二承载件320设置有第二条形长孔321的侧面相贴合,且第一承载件310能够相对于第二承载件320,沿第一条形长孔311与第二条形长孔321的延伸方向移动。
第一定位螺杆330的杆头的直径大于第一条形长孔311和第二条形长孔321的宽度,而第一定位螺杆330的杆部直径则小于第一条形长孔311和第二条形长孔321的宽度,故第一定位螺杆330能够依次从第一条形长孔311和第二条形长孔321中穿过,其穿过了第一条形长孔311和第二条形长孔321的一端与第一定位螺母340螺纹连接。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第一定位螺杆330依次从第一条形长孔311和第二条形长孔321中穿过,并使第一定位螺杆330的杆头抵在第一承载件310远离第二承载件320的侧面上,然后将第一定位螺母340拧在第一定位螺杆330穿过了第一条形长孔311和第二条形长孔321的一端上。
当需要调节承载部300的长度时,只需将第一定位螺母340拧松,便可使第一承载件310相对于第二承载件320沿靠近钢梁500,或远离钢梁500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第一承载件310与第二承载件32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调整,进而实现调节承载部300长度的目的。
当第一承载件310与第二承载件320之间的位置关系符合预期值时,拧紧第一定位螺母340,使第一定位螺母340紧贴第二承载件320远离第一承载件310的侧面上,从而使得第一承载件310无法再相对于第二承载件320移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承载件310能够相对于第二承载件320进行移动的最长距离等于第一条形长孔311、第二条形长孔321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件310与第二承载件320均为角钢。
具体地,第一承载件310与第二承载件320均采用角钢加工而成,且二者所用角钢的型号相同。以第一承载件310所采用的角钢为例:
角钢的一个翼缘板的表面平行于钢梁500的上翼缘510的上表面设置,角钢的另一个翼缘板的表面则垂直于上翼缘510的上表面,第一条形长孔311便设置在该垂直于上翼缘510的上表面的翼缘板上。在完成对悬挑板的临时支撑的过程中,角钢的平行于上翼缘510的上表面的翼缘板将与悬挑板直接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角钢具有较高的刚度,能够很好的完成承载任务,且因角钢为标准件,获取容易,故采用角钢来制作第一承载件310与第二承载件320,缩减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斜撑部400包括第一斜撑件410、第二斜撑件420、第二定位螺杆430和第二定位螺母440,第一斜撑件410的一端穿设在第二斜撑件420中,第一斜撑件410上设置有第三条形长孔411,第二斜撑件420上设置有第四条形长孔421,第二定位螺杆430能够穿过第三条形长孔411、第四条形长孔421,且与第二定位螺母440螺纹连接,第二定位螺杆430与第二定位螺母440用于锁紧第一斜撑件410与第二斜撑件420。
具体地,为了确保支撑部200调整了长度后,承载部300的上表面依然能够与上翼缘510的上表面齐平,在斜撑部400中包括有第一斜撑件410、第二斜撑件420、至少两个第二定位螺杆430和与之相匹配的第二定位螺母440。
其中,第一斜撑件410和第二斜撑件420可以采用方管或圆管等空心钢材加工而成,且第一斜撑件410的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二斜撑件420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但第一斜撑件410的横截面的尺寸要大于第二斜撑件420的尺寸,且能够使得第二斜撑件420恰好地穿插在第一斜撑件410内。同时,第一斜撑件410远离第二斜撑件420的一端铰接于夹具110,第二斜撑件420远离第一斜撑件410的一端铰接于承载部300。
在第一斜撑件410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三条形长孔411,在第二斜撑件420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四条形长孔421,第三条形长孔411和第四条形长孔421的长度、宽度均相同,且二者重叠设置。
第二定位螺杆430的杆头的直径大于第三条形长孔411和第四条形长孔421的宽度,而第二定位螺杆430的杆部直径则小于第三条形长孔411和第四条形长孔421的宽度,故第二定位螺杆430能够依次从第三条形长孔411和第四条形长孔421中穿过,其穿过了第三条形长孔411和第四条形长孔421的一端与第二定位螺母440螺纹连接。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第二定位螺杆430依次从第三条形长孔411和第四条形长孔421中穿过,并使第二定位螺杆430的杆头抵在第一斜撑件410的侧面上,然后将第二定位螺母440拧在第二定位螺杆430穿过了第三条形长孔411和第四条形长孔421的一端上。
当需要调节斜撑部400的长度时,只需将第二定位螺母440拧松,便可使第一斜撑件410相对于第二斜撑件420沿靠近夹具110,或远离夹具110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对第一斜撑件410与第二斜撑件42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调整,进而实现调节斜撑部400长度的目的。
当第一斜撑件410与第二斜撑件420之间的位置关系符合预期值时,拧紧第二定位螺母440,使第二定位螺母440紧贴第一斜撑件410的与第二定位螺杆430的杆头所抵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从而使得第一斜撑件410无法再相对于第二斜撑件420移动,至此完成了对斜撑部400的长度的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斜撑件410与第二斜撑件420均为方管。
具体地,第一斜撑件410和第二斜撑件420均采用方管制成,且第一斜撑件410所采用的方管的尺寸,要大于第二斜撑件420所采用的的方管的尺寸,从而确保第二斜撑件420能够穿插在第一斜撑件410内。可以理解的是,方管为标准件,获取简单,且具有良好的刚性,在满足了斜撑任务的同时,缩减了加工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楼承板施工系统,包括钢梁500、悬挑板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支撑装置,钢梁500包括上翼缘510和下翼缘520,夹具110通过夹持槽111夹持于下翼缘520,支撑部200的一端抵于夹具110的朝向上翼缘510的侧面,支撑部200的另一端抵于上翼缘510,悬挑板铺设于钢梁500与承载部300。
具体地,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确定钢梁500上需要设置支撑装置的位置,然后对支撑装置进行安装。在支撑装置安装完成后,再铺设悬挑板,并绑扎钢筋,最后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预期要求时,再将支撑装置从钢梁500上卸载。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采用上述支撑装置,在完成了对悬挑板的临时支撑的同时,有效缩短了工期、缩减了施工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支撑装置设置有多个,且相邻的两个支撑装置之间的间距的范围为1.5m至2.5m。
具体地,在楼承板施工系统中设置有多个支撑装置,且相邻的两个支撑装置之间的最大间距为2.5m,最小间距为1.5m。当相邻的两个支撑装置之间的间距小于1.5m时,会导致支撑装置的需求数目大大增加,进而增加了施工成本;当相邻的两个支撑装置之间的间距大于2.5m时,则容易大于悬挑板的许用跨度,造成临时支撑不合格。
例如,相邻的两个支撑装置之间的间隔可以均设置为2m。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在确保了支撑装置能够完成临时支撑任务的同时,节约了施工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支撑铺设在钢梁上的悬挑板,包括: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夹具和顶紧螺杆,所述夹具上设置有夹持槽和预紧孔,所述夹持槽用于使所述夹具夹持于所述钢梁,所述夹持槽与所述预紧孔连通,所述顶紧螺杆螺纹连接于所述预紧孔,且穿过所述预紧孔,所述顶紧螺杆用于将所述夹具固定于所述钢梁;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用于抵持所述钢梁的上翼缘,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抵于所述夹具;
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承载部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延伸;
斜撑部,所述斜撑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承载部的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所述斜撑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夹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衔接件,所述衔接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板,所述承载部靠近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板,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夹具的一端用于将所述第一板抵于所述钢梁的上翼缘,所述第一板的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侧面与所述夹具的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侧面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套筒、调节螺母和调节螺杆,所述第一板上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且所述调节螺母的孔轴线与所述调节孔的孔轴线相重合,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套筒内,且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母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助力杆,所述助力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螺杆的靠近所述调节螺母的一端,所述助力杆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调节螺杆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第一承载件、第二承载件、第一定位螺杆和第一定位螺母,所述第一承载件贴合于所述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上设置有第一条形长孔,所述第二承载件上设置有第二条形长孔,所述第一定位螺杆能够穿过所述第一条形长孔、所述第二条形长孔,且与所述第一定位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定位螺杆与所述第一定位螺母用于锁紧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二承载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件与所述第二承载件均为角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部包括第一斜撑件、第二斜撑件、第二定位螺杆和第二定位螺母,所述第一斜撑件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斜撑件中,所述第一斜撑件上设置有第三条形长孔,所述第二斜撑件上设置有第四条形长孔,所述第二定位螺杆能够穿过所述第三条形长孔、所述第四条形长孔,且与所述第二定位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定位螺杆与所述第二定位螺母用于锁紧所述第一斜撑件与所述第二斜撑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件与所述第二斜撑件均为方管。
9.楼承板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悬挑板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钢梁包括上翼缘和下翼缘,所述夹具通过所述夹持槽夹持于所述下翼缘,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抵于所述夹具的朝向所述上翼缘的侧面,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抵于所述上翼缘,所述悬挑板铺设于所述钢梁与所述承载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楼承板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设置有多个,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之间的间距的范围为1.5m至2.5m。
CN202121565358.0U 2021-07-09 2021-07-09 支撑装置及楼承板施工系统 Active CN215717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65358.0U CN215717518U (zh) 2021-07-09 2021-07-09 支撑装置及楼承板施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65358.0U CN215717518U (zh) 2021-07-09 2021-07-09 支撑装置及楼承板施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17518U true CN215717518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8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65358.0U Active CN215717518U (zh) 2021-07-09 2021-07-09 支撑装置及楼承板施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175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17518U (zh) 支撑装置及楼承板施工系统
JP2617737B2 (ja) 壁型枠支持装置
CN107842195B (zh) 一种梁模板支撑加固体系
CN111877752B (zh) 一种建筑模板的加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JP2023115032A (ja) コンクリート打設用圧送管固定金具
CN211666270U (zh) 模板卡具
CN212866679U (zh) 轨道固定连接器
KR100375444B1 (ko) 커튼월 고정용 패스너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튼월 고정방법
CN214424017U (zh) 一种大尺寸构件短边模板加固装置
CN213297161U (zh) 一种采用型钢制作而成的新型模板加固件
CN112459483A (zh) 一种大尺寸构件短边模板加固装置
KR200210947Y1 (ko) 커튼월 고정용 패스너
CN216108608U (zh) 预埋件固定组合装置
CN220150850U (zh) 脚手板固定器
CN115110762B (zh) 一种混凝土结构墙柱模板定位装置
JP5781377B2 (ja) アンカーボルトの位置修正構造及びアンカーボルトの位置修正方法
CN219011945U (zh) 一种现浇梁钢筋桁架楼承板拼缝模板卡具
CN114960982B (zh) 一种车库顶板的后浇带结构
CN220666930U (zh) 一种柱模板用加固装置
CN212865988U (zh) 一种蓄水围堰工装
JP2009057727A (ja) コンクリート型枠緊締金具
JPH0240192Y2 (zh)
JP2022170107A (ja) 型枠緊結金具、型枠構造および型枠構造の構築方法
JPS5836948Y2 (ja) アンテナポ−ル支持具
KR200345032Y1 (ko) 거푸집 고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