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12101U -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12101U
CN215712101U CN202120739761.4U CN202120739761U CN215712101U CN 215712101 U CN215712101 U CN 215712101U CN 202120739761 U CN202120739761 U CN 202120739761U CN 215712101 U CN215712101 U CN 215712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supply
check ring
aeration pipe
fixedly connected
lin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397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琦铭
曹志超
伊杰
吴雅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Manb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Manb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Manb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Manb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397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12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12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12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包括供氧泵和挡圈,所述供氧泵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挡圈的中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输氧机构供氧,所述挡圈的四周侧壁从上往下均匀分布有多组通气孔,所述曝气管的四周开设有位置与通气孔相平行的连接管,所述挡圈的内腔中关于曝气管左右对称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侧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挡圈上侧并与其固定连接的联动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联动机构、转轴和穿透辊的配合,能够将对通气孔进行循环不间歇的清理,保证通气孔的畅通,从而保证供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
背景技术
河水发黑发臭普遍是由于河水含氧量较低所致,为了改变河水的质量,常常会向着水中进行供氧,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通常采用曝气器对水中进行供氧,为由于需要治理的河水质量较差,其中常常含有大量的淤泥和杂质,会是的曝气器的出气口堵塞,从而会降低供氧量,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包括供氧泵和挡圈,所述供氧泵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挡圈的中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输氧机构供氧,所述挡圈的四周侧壁从上往下均匀分布有多组通气孔,所述曝气管的四周开设有位置与通气孔相平行的连接管,所述挡圈的内腔中关于曝气管左右对称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侧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挡圈上侧并与其固定连接的联动箱,联动箱的上侧设置有驱动箱,驱动箱的中部设置有微型防水电机,微型防水电机通过设置于其上端的蓄电池供电,微型防水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联动箱并与设置于联动箱中的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联动箱的内壁设置有内齿,内齿与主动齿轮之间设置有分别与主动齿轮和内齿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中部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的四周对称设置有多个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杆,连杆远离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直径小于通气孔的穿透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气孔的形状为外窄内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穿透辊远离转轴的一侧端面为弧形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氧机构包括供氧泵,供氧泵通过软管与设置于支撑底座中的导气管连通,导气管与曝气管的中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的联动机构、转轴和穿透辊,使用时将挡圈放入水底部,通过输氧机构对曝气管进行输氧,氧气经过曝气管后从连接管中排出,随后通过通气孔排出,同时蓄电池将会给微型防水电机供电,微型防水电机将会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主动齿轮将会带动主动齿轮自转的同时围绕主动齿轮进行公转,从而带动转轴自转的同时围绕曝气管进行公转,使得穿透辊不断的插入通气孔中再复位,将聚集在通气孔中的泥沙和脏污挤出,随后复位,由于转轴的公转,使得穿透辊能够沿着挡圈的内部侧壁不断的对通气孔进行清理,保证通气孔的通畅,通过设置的联动机构、转轴和穿透辊的配合,能够将对通气孔进行循环不间歇的清理,保证通气孔的畅通,从而保证供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主动齿轮的俯视图;
图3为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挡圈的俯视图。
图中:1支撑底座、11橡胶垫、2供氧泵、3挡圈、31通气孔、4联动箱、41主动齿轮、42从动齿轮、5驱动箱、51蓄电池、52微型防水电机、6转轴、61穿透棍、62连杆、 7曝气管、71连接管、72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包括供氧泵2和挡圈3,所述供氧泵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1,所述挡圈3的中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曝气管 7,所述曝气管7通过输氧机构供氧,所述挡圈3的四周侧壁从上往下均匀分布有多组通气孔31,所述曝气管7的四周开设有位置与通气孔31相平行的连接管71,所述挡圈3的内腔中关于曝气管7左右对称设置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上侧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挡圈3上侧并与其固定连接的联动箱4,联动箱4的上侧设置有驱动箱 5,驱动箱5的中部设置有微型防水电机52,微型防水电机52通过设置于其上端的蓄电池 51供电,微型防水电机52的输出端贯穿联动箱4并与设置于联动箱4中的主动齿轮41固定连接,所述联动箱4的内壁设置有内齿,内齿与主动齿轮41之间设置有分别与主动齿轮41和内齿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42,从动齿轮42的中部与转轴6固定连接,转轴6的四周对称设置有多个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杆62,连杆62远离转轴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直径小于通气孔31的穿透辊61;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挡圈3放入水底部,通过输氧机构对曝气管7进行输氧,氧气经过曝气管7后从连接管71中排出,随后通过通气孔31排出,同时蓄电池51将会给微型防水电机52供电,微型防水电机52将会带动主动齿轮41旋转主动齿轮41将会带动主动齿轮41自转的同时围绕主动齿轮41进行公转,从而带动转轴6自转的同时围绕曝气管7进行公转,使得穿透辊61不断的插入通气孔31中再复位,将聚集在通气孔31中的泥沙和脏污挤出,随后复位,由于转轴6的公转,使得穿透辊61能够沿着挡圈3的内部侧壁不断的对通气孔31进行清理,保证通气孔31的通畅,通过设置的联动机构、转轴6和穿透辊61的配合,能够将对通气孔31进行循环不间歇的清理,保证通气孔31的畅通,从而保证供氧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孔31的形状为外窄内宽,使得穿透辊61在穿过通气孔31时不会卡住。
更进一步的,所述穿透辊61远离转轴6的一侧端面为弧形设置,且穿透辊61的直径为通气孔31最窄处的三分之二,方便穿透辊61从通气孔31中脱离。
实施例2
参照图1,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中所提及的输氧机构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输氧机构包括供氧泵2,供氧泵2通过软管与设置于支撑底座1中的导气管72连通,导气管72与曝气管7的中部连通;工作原理:使用时启动弄供氧泵2,将氧气通过软管和导气管72抽入曝气管7中,达到供氧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1,对支撑底座1的底部起到保护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包括供氧泵(2)和挡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泵(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1),所述挡圈(3)的中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曝气管(7),所述曝气管(7)通过输氧机构供氧,所述挡圈(3)的四周侧壁从上往下均匀分布有多组通气孔(31),所述曝气管(7)的四周开设有位置与通气孔(31)相平行的连接管(71),所述挡圈(3)的内腔中关于曝气管(7)左右对称设置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上侧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挡圈(3)上侧并与其固定连接的联动箱(4),联动箱(4)的上侧设置有驱动箱(5),驱动箱(5)的中部设置有微型防水电机(52),微型防水电机(52)通过设置于其上端的蓄电池(51)供电,微型防水电机(52)的输出端贯穿联动箱(4)并与设置于联动箱(4)中的主动齿轮(41)固定连接,所述联动箱(4)的内壁设置有内齿,内齿与主动齿轮(41)之间设置有分别与主动齿轮(41)和内齿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42),从动齿轮(42)的中部与转轴(6)固定连接,转轴(6)的四周对称设置有多个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杆(62),连杆(62)远离转轴(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直径小于通气孔(31)的穿透辊(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31)的形状为外窄内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透辊(61)远离转轴(6)的一侧端面为弧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氧机构包括供氧泵(2),供氧泵(2)通过软管与设置于支撑底座(1)中的导气管(72)连通,导气管(72)与曝气管(7)的中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1)。
CN202120739761.4U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 Active CN215712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9761.4U CN215712101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9761.4U CN215712101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12101U true CN215712101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28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39761.4U Active CN215712101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121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92627U (zh) 一种搅拌罐设备
CN116002829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加药装置及加药方法
CN215712101U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供氧装置
CN108726673A (zh)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高效曝气池
CN102257984B (zh) 增氧机的传动装置
CN212467506U (zh) 一种用于模具打磨作业的除尘装置
CN21210217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池
CN214218308U (zh) 一种一体式曝气生物的高速反应装置
CN111847676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多角度曝气装置
CN217732760U (zh) 一种绿色节能环保水处理装置
CN214767766U (zh) 一种土壤修复药剂加注装置
CN213141521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氧化槽搅拌用曝气机
CN212375009U (zh) 一种多功能臭氧灭菌消毒增氧机
CN212039576U (zh) 一种大气污染清洁用喷雾装置
CN102138543A (zh) 增氧机
CN113457554A (zh)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药液搅拌装置
CN209135158U (zh) 一种用于大闸蟹养殖的高效增氧装置
CN214206864U (zh) 一种高效驱动的养殖业增氧装置
CN218527318U (zh) 一种节能型高速离心增氧机
CN218608942U (zh) 一种可提高保湿水混合度的搅拌装置
CN207170364U (zh) 一种消化科用清洗箱
CN216796203U (zh) 一种室内高密度养鱼池用供氧机构
CN214266118U (zh) 一种具有防止粉尘扩散的商品砼搅拌装置
CN215403380U (zh) 一种用于水体曝气的增氧装置
CN217173516U (zh) 一种养殖水零排放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