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06181U - 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06181U
CN215706181U CN202121468146.0U CN202121468146U CN215706181U CN 215706181 U CN215706181 U CN 215706181U CN 202121468146 U CN202121468146 U CN 202121468146U CN 215706181 U CN215706181 U CN 215706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bsorbing unit
elastic energy
door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81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旭
刘博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Faway Adient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Faway Adient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Faway Adient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Faway Adient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814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06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06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06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包括:仪表板骨架、气囊门和弹性吸能单元;所述弹性吸能单元镶嵌在仪表板骨架和气囊门上,实现气囊门与仪表板骨架的铰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囊支架的气囊门与仪表板骨架之间设置弹性吸能单元,在实现气囊门翻转铰接的同时,使气囊门翻转得到有效缓冲,从而降低气囊门翻转速度,避免因气囊门或仪表板骨架碰撞碎裂对车内乘员造成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气囊结构设计技术领域,适用于车辆副驾驶位置,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附件是气囊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气囊做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其中,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一次碰撞”,车辆内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的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且在二次碰撞前,其内部物质经爆破产生大量气体,气囊经气囊门弹出迅速打开形成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以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该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以减少因车辆碰撞而对乘员所造成的伤害。
现有车辆的气囊一般分布在车内正副驾驶位的前方、车内前排和后排的侧方以及车顶三个方向。其中,位于副驾驶位的气囊内物质爆破后经气囊门弹出打开过程中,气囊门高速打开翻转后与仪表板上体骨架表面发生撞击,由于硬质的仪表板上体骨架表面没有软化层,缺少吸能结构,主要靠织物铰链拉伸控制气囊门翻转速度,但控制效果欠佳,无法避免撞击,且撞击后的气囊门或上体骨架极易发生碎裂颗粒飞出或形成尖角,极易对乘员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通过在气囊支架的气囊门与气囊支架外框之间设置弹性吸能单元,在实现气囊门翻转铰接的同时,使气囊门翻转得到有效缓冲,从而降低气囊门翻转速度,避免因气囊门或仪表板骨架碰撞碎裂对车内乘员造成损伤。
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包括:气囊支架外框1、气囊门2和弹性吸能单元3;
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镶嵌注塑在气囊门2上,气囊门2通过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与气囊支架外框1的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的一侧设有气囊门连接部,另一侧设有支架连接部,弹性吸能单元3的气囊门连接部与骨架连接部之间为过渡连接部;
弹性吸能单元3的气囊门连接部经镶嵌匹配安装在气囊门2的铰链拉伸槽内,弹性吸能单元3的骨架连接部镶嵌匹配安装在气囊支架外框1边缘开设的连接槽内,弹性吸能单元3的过渡连接部在外力作用下折叠变形,实现气囊门2相对于气囊支架外框1翻转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为直线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采用橡胶材质。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采用EPDM材质。
进一步地,在所述气囊门2与气囊支架外框1的外表面固定有仪表板骨架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通过在气囊支架上设置弹性吸能单元,在实现气囊门翻转铰接的同时,使气囊门翻转得到有效缓冲,从而降低气囊门翻转速度,避免因气囊门或仪表板骨架碰撞碎裂对车内乘员造成损伤。
2、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通过弹性吸能单元实现气囊门翻转铰接,在发生碰撞事故时,气囊门可流畅顺利地打开,使硬质仪表板气囊爆破的可靠性及通过率大幅提升,整车安全性相应提升。
3、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使用包括EPDM材料在内的橡胶材质弹性吸能单元,取替原有的进口织物铰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个气囊支架的制造及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剖视图。
图中:
1-气囊支架外框,2-气囊门,3-弹性吸能单元,
4-仪表板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及其具体工作过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所述气囊支架总成包括:气囊支架外框1、气囊门2、弹性吸能单元3以及仪表板骨架4;其中:
所述气囊支架外框1上开有气囊窗口,所述气囊门2匹配设置在气囊支架外框1的气囊窗口处,并通过弹性吸能单元3与气囊支架外框1铰接;
所述气囊门2与气囊支架外框1相连一侧,沿着气囊门2的翻转轴向开有铰链拉伸槽;所述气囊支架外框1与气囊门2相连一侧,沿着气囊支架外框1的边缘开有连接槽;
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主体为直线形一体成型结构,弹性吸能单元3的一侧设有气囊门连接部,另一侧设有骨架连接部,弹性吸能单元3的气囊门连接部与骨架连接部之间为过渡连接部;
弹性吸能单元3的气囊门连接部经弹性压缩镶嵌注塑在气囊门2的铰链拉伸槽内,弹性吸能单元3的骨架连接部经弹性压缩镶嵌注塑在气囊支架外框1边缘开设的连接槽内,弹性吸能单元3中间的过渡连接部经翻转折叠弹性压缩变形,以实现将气囊门2铰接在气囊支架外框1上;
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采用性价比较高的橡胶材质,优选地,采用EPDM(三元乙丙橡胶)材质。
在所述气囊门2与气囊支架外框1的外表面均卡接固定有仪表板骨架4,以实现车辆内饰部件的一致性与美观性。
在气囊门2打开翻转过程中,嵌置在铰链拉伸槽内的弹性吸能单元3经压缩易吸收所受到的周向压力,进而能够有效吸收气囊门2的动能,实现吸能缓冲的作用,避免气囊门2速度过快,翻转幅度过大,造成分别覆盖有仪表板骨架4的气囊门2与气囊支架外框1之间发生碰撞破损。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
包括:气囊支架外框(1)、气囊门(2)和弹性吸能单元(3);
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镶嵌注塑在气囊门(2)上,气囊门(2)通过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与气囊支架外框(1)的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的一侧设有气囊门连接部,另一侧设有支架连接部,弹性吸能单元(3)的气囊门连接部与骨架连接部之间为过渡连接部;
弹性吸能单元(3)的气囊门连接部经镶嵌匹配安装在气囊门(2)的铰链拉伸槽内,弹性吸能单元(3)的骨架连接部镶嵌匹配安装在气囊支架外框(1)边缘开设的连接槽内,弹性吸能单元(3)的过渡连接部在外力作用下折叠变形,实现气囊门(2)相对于气囊支架外框(1)翻转打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为直线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为一体成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采用橡胶材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吸能单元(3)采用EPDM材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囊门(2)与气囊支架外框(1)的外表面固定有仪表板骨架(4)。
CN202121468146.0U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 Active CN215706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8146.0U CN215706181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8146.0U CN215706181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06181U true CN215706181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6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8146.0U Active CN215706181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061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76988B2 (ja) 歩行者、乗員、車両のための可変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
US5098124A (en) Padding to reduce injuries in automobile accidents
US20080048421A1 (en) Airbag Which Deploys Along Multiple Sides of Occupant
US20150343986A1 (en) Dual cushion airbag with independent inflation
US7040653B1 (en) Steering wheel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US20040256842A1 (en) Knee bolster airbag system
RU150672U1 (ru) Встроенная подушка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пассажир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20080147278A1 (en) Knee Airbags Including Film
US7597342B2 (en) Energy absorbing feature for inflatable curtain airbag
WO2015039444A1 (zh) 一种具有正面保护功能的车辆侧气帘装置
US20030006575A1 (en) Side impact friendly running board
JP348023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A2546563A1 (en) Resilient and deformable member for absorbing kinetic energy
KR20150135932A (ko) 차량의 에어백
CN215706181U (zh) 一种带有吸能单元的汽车副驾驶气囊支架总成
US6129375A (en) Device for protecting motor vehicle occupants
KR20080017726A (ko) 차량의 액티브 후드 시스템
CN101372216A (zh) 空气气囊缓冲垫
JPWO2008065964A1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224358B2 (ja) 自動車のフード
CN105128807A (zh) 汽车驾驶室内的四肢保护气囊
CN104071113B (zh) 一种用于乘员头颈胸和膝部保护的安全气囊
CN212604958U (zh) 一种保险杠及汽车
JPH0858507A (ja) 車室内の衝撃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CN216467675U (zh) 一种车辆的碰撞吸能结构及一种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