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00661U - 一种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00661U
CN215700661U CN202122089806.0U CN202122089806U CN215700661U CN 215700661 U CN215700661 U CN 215700661U CN 202122089806 U CN202122089806 U CN 202122089806U CN 215700661 U CN215700661 U CN 215700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eat
bearing seat
wire rod
wheel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898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如学
张成祥
刘春晓
樊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898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00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00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00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至少一对承载座,每个承载座上均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轮座,每个轮座上至少可转动设置有一个轮盘,一对承载座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承载座和下承载座,上承载座上的轮座为第一轮座,下承载座上的轮座为第二轮座,第一轮座上的轮盘为第一轮盘,第二轮座上的轮盘为第二轮盘,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之间留有可供盘条通过的过条缝隙;多个第一轮座及第二轮座均于竖直方向上由上承载座的头端至尾端依次向下错开,所有过条间隙组合形成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的过条通道。盘条组通过该过条通道后就会汇聚在一个倾斜面上供刷辊除锈。

Description

一种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盘条在被生产出来到实际使用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因各种原因会导致盘条表面生锈,影响实际使用,因而在对生锈盘条进行使用前需要对盘条表面进行除锈处理。
现有技术的盘条除锈机一般采用刷辊对盘条的表面进行除锈,这种盘条除锈机的刷辊为水平安装,只能从盘条的上、下部对盘条进行除锈,因为盘条为截面为圆形,越靠近盘条的两侧,刷辊上研磨辊对盘条的压力越小,摩擦力也越小,在盘条两侧各存在5°左右的区域是处理不干净的,其除锈存在死角。
针对于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盘条除锈设备,其包括至少两组表面处理机构,每组表面处理机构中设置有两个倾斜设置的刷辊,相邻两组表面处理机构中的刷辊呈井字型设置。为了配合这种盘条除锈设备,需要设计一种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将盘条组汇聚在一个倾斜面上,供刷辊除锈。
申请号为“201910947031.0”的钢丝除锈机的钢丝扭转机构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将两个圆锥形的转向辊分别对向安装与上下横梁上,钢丝组通过两个圆锥形的转向辊之间后发生扭转,从而将钢丝组汇聚在一个倾斜面上供刷辊除锈。但是上述转向辊由需要在轴上套设直径递增的转盘以形成圆锥形,最后几个转盘的盘径过大,不仅生产成本高,生产困难,而且盘径过大也会导致出现转盘变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需要装配大直径的转盘组成圆锥形的转向辊也可以将盘条组汇聚于同一个倾斜面上的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至少一对承载座,每个承载座上均设置有多个沿承载座的长度方向排布的轮座,每个轮座上均至少可转动设置有一个轮盘,所述一对承载座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承载座和下承载座,所述上承载座上的轮座为第一轮座,所述下承载座上的轮座为第二轮座,所述第一轮座上的轮盘为第一轮盘,所述第二轮座上轮盘为第二轮盘,所述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之间留有可供盘条通过的过条缝隙;所述上承载座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多个第一轮座于竖直方向上由上承载座的头端至尾端依次向下错开,且多个第二轮座于竖直方向上由上承载座的头端至尾端依次向下错开,使得所述过条缝隙于竖直方向上依次错开,使得所有的过条间隙组合形成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的过条通道。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每个轮盘上均设置有环状槽型的辊道,所述辊道环绕所述轮盘的外环壁设置,且所述辊道仅可穿过单根盘条,相对应的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的辊道之间形成所述过条缝隙。
通过每个轮盘上均设置有环状槽型的辊道,相对应的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的辊道之间形成所述过条缝隙,就可以避免盘条从所处过条缝隙中脱出与相邻盘条发生干涉。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轮座上的轮盘为多个,同一轮座中的多个轮盘沿上承载座的长度方向排布,且同一轮座中的多个轮盘的直径沿其排布方向依次等差递增。
在转盘不易变形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前提下,在同一轮座中设置多个轮盘,减少轮座的数量,从而降低成本。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同一个轮座中的相邻两个轮盘之间留有间隙。避免相邻两个转盘之间发生干涉导致转盘转动不畅划伤盘条。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上承载座的下端面沿自身长度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下承载座的上端面与所述上承载座的下端面相互平行,多个第一轮座沿上承载座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于上承载座的下端面,多个第二轮座沿上承载座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于下承载座的上端面。
所述上承载座的下端面沿自身长度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下承载座的上端面与所述上承载座的下端面相互平行,那么轮座自身就不需要调节高度,轮座可以统一高度大小,便于生产。且安装时直接安装在上承载座的下端面或下承载座的上端面即可,不需要高度上的定位,安装方便。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轮座与所处的承载座可拆卸连接。在转盘出现损坏时,可以将转盘所在的轮座拆卸下来进行转盘的更换,不需要拆卸整个承载座或其他的轮座。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承载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轮座一一对应,且所述安装孔的一侧孔壁上穿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与所述轮座相连。通过在承载座上开设安装孔,便于旋扭螺栓,便于轮座的拆卸安装。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上承载座与下承载座于过条通道内盘条的进给方向上错开。避免上承载座与下承载座夹紧盘条导致盘条无法进给。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由于上承载座上多个第一轮座于竖直方向上由上承载座的头端至尾端依次错开,下承载座上的第二轮座也于竖直方向上由上承载座的头端至尾端依次错开,就使得相对应的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之间的过条缝隙于竖直方向上依次错开,形成了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的过条通道,盘条组通过该过条通道后就会汇聚在一个倾斜面上供刷辊除锈,不需要转盘的盘径很大,生产成本较低。也不会出现转盘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前后两个承载座上的轮座输送盘条时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角度下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盘条表面处理设备的示意图;
图7为第一表面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盘条经过第一表面处理装置磨刷后的示意图;
图9为第二表面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10为盘条经过第二表面处理装置磨刷后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1-机架,2-盘条,3-第一表面处理装置,4-第二表面处理装置,5-第一刷辊,6-第二刷辊,7-磨刷通道,8-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9-承载座,10-上承载座,11-下承载座,12-轮座,13-第一轮盘,14-第二轮盘,15-辊道,16-定位安装槽,17-安装孔,18-螺栓,19-固定轴,20-插槽,21-插接件,22-侧板,23-安装板,24-轮盘,25-第一磨刷端面,26-第二磨刷端面,27-过条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其为盘条表面处理设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将对盘条表面处理设备展开具体描述。
盘条表面处理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多个表面处理装置,表面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对调节后的盘条2表面进行磨刷除锈的表面处理机构。
其中,表面处理机构包括至少一对用于磨刷盘条外周面的刷辊,盘条外周面包括两个相对立的第一磨刷端面25及余下的两个相对立的第二磨刷端面26。每对刷辊中的两个刷辊相互平行设置。每对刷辊中的两个刷辊之间形成磨刷通道7。
在本方案中,表面处理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上述至少两个表面处理装置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表面处理装置3和至少一个第二表面处理装置4。第一表面处理装置3中的刷辊为第一刷辊5,第二表面处理装置4中的刷辊为第二刷辊6,第一刷辊5与第二刷辊6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且第一刷辊5与第二刷辊6的轴线方向均与盘条2的输送方向相垂直。
刷辊包括辊芯,辊芯的外壁裹有磨料丝。如图7和图8所示,当盘条2输送穿过两个第一刷辊5之间的磨刷通道7,两个平行的第一刷辊5磨刷盘条2上两个相对立的第一磨刷端面25。随后如图9和图10所示,盘条2继续输送穿过两个第二刷辊6之间的磨刷通道7,两个平行的第二刷辊6磨刷盘条2上余下的两个相对立的第二磨刷端面26,从而完成对盘条2外壁的全面磨刷。
而当需要同时磨刷多根盘条2时,如图6-10所示,需先将多根盘条2并排设置以构成盘条组。盘条组输送穿过两个第一刷辊5之间的磨刷通道7,两个平行的第一刷辊5磨刷盘条组中盘条2上两个相对立的第一磨刷端面25。随后盘条组继续输送穿过两个第二刷辊6之间的磨刷通道7,两个平行的第二刷辊6磨刷盘条组中盘条2上余下的两个相对立的第二磨刷端面26,从而完成对盘条2外壁的全面磨刷。
但是由于第一刷辊5与第二刷辊6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盘条组在经由两个第一刷辊5磨刷进入第二刷辊6进行磨刷时盘条组的排列顺序会大幅幅度的变化。作为举例。若第一刷辊5平行于水平面设置,而第二刷辊6垂直于水平面设置,那么盘条组中的盘条2在经第一刷辊5磨刷后需要转动90°才能进入两个第二刷辊6之间的磨刷通道7进行磨刷,转动角度过大会导致盘条2受损甚至断裂。
为了避免转动角度过大会导致盘条2受损甚至断裂。本方案中,刷辊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当盘条组在经由两个第一刷辊5磨刷后,先持续输送盘条组,直至盘条组中的盘条2均大致回落至同一水平面上后。再将盘条组引入第二表面处理机构中进行处理,盘条组中的就不需要转动90°的角度。
且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方案中刷辊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由于刷辊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使得第一表面处理装置3与第二表面处理装置4的结构相同只需要头尾两端相反设置即可,不需要装配两种结构不一的表面处理装置。
在本方案中,表面处理装置中还包括若干个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且至少有一个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沿盘条2的输送方向位于该表面处理装置中的表面处理机构的前方。
如图4所示,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包括多对承载座9,该多对承载座9沿盘条组的输送方向排布。其中每对承载座9均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承载座10和下承载座11。每个承载座9上均设置有多个沿承载座9的长度方向排布的轮座12,且每个轮座12上均至少可转动设置有一个轮盘24。本方案中上承载座10上的轮座12为第一轮座,下承载座11上的轮座12为第二轮座,第一轮座上的轮盘24为第一轮盘13,第二轮座上轮盘24为第二轮盘14,第一轮盘13与第二轮盘14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第一轮盘13与第二轮盘14之间留有可供盘条2通过的过条缝隙27。
每个承载座9上均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且每个承载座9上的多个轮座12由承载座9的头端至尾端依次向下错开。所以每对承载座9中的上承载座10上的多个第一轮座于竖直方向上由上承载座10的头端至尾端依次向下错开,且多个第二轮座于竖直方向上由下承载座11的头端至尾端依次向下错开。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上承载座10的下端面沿自身长度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下承载座11的上端面与上承载座10的下端面相互平行,多个第一轮座沿上承载座10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于上承载座10的下端面,多个第二轮座沿上承载座10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于下承载座11的上端面。第一轮座与第二轮座的大小均保持一致。安装时直接安装在上承载座10的下端面或下承载座11的上端面即可实现轮座12由承载座9的头端至尾端依次向下错开,不需要高度上的定位,安装方便。
且在本方案中,当轮座12上的轮盘24为多个时,同一轮座12中的多个轮盘24沿上承载座10的长度方向排布,且同一轮座12中的多个轮盘24的直径沿上承载座10的头端至尾端方向依次等差递增。从而使得上述第一轮盘13与第二轮盘14之间的过条缝隙27于竖直方向上依次错开,最终使得所有的过条间隙组合形成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的过条通道,该过条通道的延伸方向与该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所属的表面处理设备中两个刷辊之间的磨刷通道7的延伸方向相同,且过条通道与该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所属的表面处理设备中两个刷辊之间的磨刷通道7相正对。
当盘条组由上述过条通道内经过时,盘条2受到所处过条间隙上的第一轮盘13与第二轮盘14的作用必然位于过条间隙所处的高度,而由于过条缝隙27于竖直方向上依次错开,盘条组中相邻盘条2所处高度沿承载座9的头端至尾端方向依次等差递减,就会使得盘条组处于一个倾斜面上。
如图6所示,当盘条组进入第一表面处理设备内时,盘条组先穿过第一表面处理设备内的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从而对盘条组中的盘条2进行高度调节,使得盘条组中的盘条2汇聚于一个倾斜面上,该盘条组的排列方向与第一表面处理设备内的第一刷辊5的延伸方向相同,且该盘条组的与两个第一刷辊5之间的磨料通道相正对。随后盘条组沿盘条2输送方向直接进入两个第一刷辊5之间的磨刷通道7进行磨刷,避免盘条组进入磨刷通道7时发生弯曲变形影响磨刷效果影响刷辊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也对盘条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盘条组与刷辊两端直接下落影响磨刷效果。
盘条组持续输送,直至盘条组中的盘条2大致回落至同一水平面上。
随后盘条组进入第二表面处理设备内。与第一表面处理设备内相同的,盘条组先穿过第二表面处理设备内的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从而对盘条组中的盘条2进行高度调节,使得盘条组中的盘条2汇聚于一个倾斜面上,该盘条组的排列方向与第一表面处理设备内的第一刷辊5的延伸方向相同,且该盘条组的与两个第一刷辊5之间的磨料通道相正对。随后盘条组沿盘条2输送方向直接进入两个第一刷辊5之间的磨刷通道7进行磨刷,从而完成盘条组中各个盘条2的表面处理。
相较于在轴上套设直径递增的转盘以形成圆锥形的转向辊,通过两个对向设置的转向辊对盘条组进行扭转使得盘条组处于一个倾斜面上。上述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在实现使得盘条组处于一个倾斜面上的同时,不需要转盘的盘径很大,生产成本较低。也不会出现转盘变形的问题。
且为了避免相邻盘条2之间发生干涉,每个轮盘24上均设置有环状槽型的辊道15,该辊道15环绕所述轮盘24的外环壁设置,且辊道15仅可穿过单根盘条2。相对应的第一轮盘13与第二轮盘14的辊道15之间形成上述过条缝隙27。通过辊道15对盘条2进行限位,从而避免相邻盘条2之间发生干涉。
同时为了避免相邻两个转盘之间发生干涉导致转盘转动不畅划伤盘条2,同一个轮座12中的相邻两个轮盘24之间留有间隙。具体的,本方案中的轮盘24的盘壁上设置有轻微的凸起,通过该凸起使得相邻两个轮盘24之间留有间隙。
且容易理解的,在引导盘条2的过程中,由于盘条2持续进给,轮盘24难免发生磨损需要进行更换。在本方案中每个轮座12均与所处承载座9可拆卸连接。当其中一个轮盘24出现磨损无法使用后,只需要将轮盘24所在的轮座12从承载座9上拆卸进行更换即可,方便快捷,且不需要更换其他的轮盘24。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承载座9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安装槽16,定位安装槽16与轮座12一一对应。在上承载座10中,上述多个定位安装槽16位于上承载座10的下端面。在下承载座11中,上述多个定位安装槽16位于下承载座11的上端面。同时,每个承载座9上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7,安装孔17的数量也与轮座12一一对应。安装孔17的一侧孔壁上穿有螺栓18,当轮座12插于对应的定位安装槽16时,螺栓18穿过安装孔17的孔壁伸入定位安装槽16并与轮座12连接。只需要旋扭螺栓18即可完成轮座12的拆装,且通过设置有安装孔17也便于螺栓18的旋扭。且在轮座12插于对应的定位安装槽16后,螺栓18可以直接穿过安装孔17的孔壁与轮座12连接,省去了找准定位的步骤,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每个轮座12上可拆卸设置有固定轴19,固定轴19沿承载座9的长度方向延伸,每个轮座12上的轮盘24均可转动设置于该固定轴19上。作为一种固定轴19的具体安装方式,本方案中的轮座12包括安装板23,当轮座12插于定位安装槽16内时,安装板23与定位安装槽16的槽底相抵。且安装板23上设置有两个相平行的侧板22,固定轴19贯穿上述两个侧板22。固定轴19上还设置有插槽20。当固定轴19贯穿上述两个侧板22时,插槽20露出于侧板22外。且插槽20内插有插接件21,插接件21通过螺钉与侧板22连接,从而使得固定轴19与侧板22保持相对固定。
当轮盘24磨损时,先旋扭安装孔17内的螺栓18,将轮座12从承载座9上脱出。随后旋扭插接件21上的螺钉,并将插接件21从固定轴19上的插槽20内取出。随后就可以将固定轴19从侧板22上抽出,并取下固定轴19上的轮盘24进行更换,方便快捷。且不需要将轮座12也进行更换,提高了轮座12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材料。
且在本方案中,多对承载座9中的上承载座10沿盘条2输送方向排布并位于同一高度上,且相邻两个上承载座10沿上承载座10的长度方向错开设置。同样的,多对承载座9中的下承载座11沿盘条2输送方向排布并位于同一高度上,且相邻两个下承载座11沿下承载座11的长度方向错开设置。
容易理解的,同一个承载座9上两个轮座12之间至少会存在两个侧板22大小的间隔,从该间隔中穿过的盘条2与该承载座9上就没有轮盘24可对其进行引导。而通过相邻两个承载座9上的轮座12沿承载座9的长度方向错开设置,即使同一承载座9上相邻两个轮座12上的轮盘24之间由于轮座12厚度等原因留有一定的间隔,其它承载座9上的轮座12于盘条2的输送方向上就可以填补该间隔的空缺,使得穿于间隔内的盘条2也可以经由其它承载座9上的轮盘24进行引导,避免了从两个轮座12上的轮盘24之间的间隔中穿过的盘条2就没有轮盘24可对其进行引导的问题。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引导后的盘条组处于一个倾斜面上。于盘条2的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轮座12中用于引导同一根盘条2走向的轮盘24直径相等。而于盘条2的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轮座12中用于引导相邻两根盘条2走向的轮盘24的直径沿承载座9的头端至尾端方向依次等差递增。从而使得相邻盘条2所处高度沿承载座9的头端至尾端方向依次等差递减,就可以迫使经由多个承载座9上的轮盘24所引导的盘条组处于一个倾斜面上。
且本方案中,上承载座10与下承载座11于过条通道内盘条2的进给方向上错开,避免上承载座10与下承载座11夹紧盘条2导致盘条2无法进给。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至少一对承载座,每个承载座上均设置有多个沿承载座的长度方向排布的轮座,每个轮座上均至少可转动设置有一个轮盘,所述一对承载座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承载座和下承载座,所述上承载座上的轮座为第一轮座,所述下承载座上的轮座为第二轮座,所述第一轮座上的轮盘为第一轮盘,所述第二轮座上轮盘为第二轮盘,所述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一一对应,相对应的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之间留有可供盘条通过的过条缝隙;所述上承载座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多个第一轮座于竖直方向上由上承载座的头端至尾端依次向下错开,且多个第二轮座于竖直方向上由上承载座的头端至尾端依次向下错开,使得所述过条缝隙于竖直方向上依次错开,使得所有的过条间隙组合形成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的过条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轮盘上均设置有环状槽型的辊道,所述辊道环绕所述轮盘的外环壁设置,且所述辊道仅可穿过单根盘条,相对应的第一轮盘与第二轮盘的辊道之间形成所述过条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座上的轮盘为多个,同一轮座中的多个轮盘沿上承载座的长度方向排布,且同一轮座中的多个轮盘的直径沿其排布方向依次等差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同一个轮座中的相邻两个轮盘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座的下端面沿自身长度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下承载座的上端面与所述上承载座的下端面相互平行,多个第一轮座沿上承载座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于上承载座的下端面,多个第二轮座沿上承载座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于下承载座的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座与所处的承载座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轮座一一对应,且所述安装孔的一侧孔壁上穿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与所述轮座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座与下承载座于过条通道内盘条的进给方向上错开。
CN202122089806.0U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 Active CN215700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89806.0U CN215700661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89806.0U CN215700661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00661U true CN215700661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10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89806.0U Active CN215700661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00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6993B2 (en) Steel wire descaling device
CN215700661U (zh) 一种盘条组高低排列调节机构
CN113858002B (zh) 盘条组倾斜导向调节装置
CN215696100U (zh) 一种盘条组调节机构
CN202759810U (zh) 甘蔗剥叶机
CN216098184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盘条组调节组件
CN110039124A (zh) 一种设置独立转刷的齿轮外齿槽去毛刺设备
CN110936268A (zh) 一种便于破磷辊安装的钢丝除锈机构及破磷辊更换方法
CN218518369U (zh) 高效性盘条表面氧化皮处理装置
CN113858003B (zh) 一种盘条表面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CN109848246A (zh) 一种线材的除锈工艺
CN110193653B (zh) 石化渣油过滤滤芯生产设备中焊接装置
CN213635517U (zh) 一种笼式绞线机用压合机构
CN203700180U (zh) 一种玻璃屑清扫装置
CN202962993U (zh) 一种加料机筒体内壁清理装置
CN104985391A (zh) 一种钢丝球加工设备
KR20130107435A (ko) 선재 산화막 박리장치
CN107350911B (zh) 一种360°旋转抛光矫直机
CN111069019B (zh) 一种转笼式斜轧球生产半球筛分装置
CN108856346B (zh)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丝前处理系统
CN219356849U (zh) 一种毛刷组件及滚筛机
CN114275616A (zh) 可延长盘条导辊寿命的盘条组输送高度调节方法
CN112278982A (zh) 一种漆包铜线的生产系统
CN211103295U (zh) 钢丝除锈机
CN114229586A (zh) 一种盘条导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