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93789U - 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93789U
CN215693789U CN202122226611.6U CN202122226611U CN215693789U CN 215693789 U CN215693789 U CN 215693789U CN 202122226611 U CN202122226611 U CN 202122226611U CN 215693789 U CN215693789 U CN 215693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onductive
diamond
synthesis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266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仁德
邓华
侍立新
宋邵蒙
杨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R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R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R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R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266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93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93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93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包括叶腊石形成的矩形合成块,所述合成块内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设置有导电堵头和导电腔体,所述导电堵头分别安装于合成块通孔的两端位置,所述导电腔体抵接于合成块圆形通孔的侧壁上,所述导电腔体于合成块的外壁上设置有导电部,所述导电堵头和所述导电腔体围成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内部沿轴向设置有依次交错排列的石墨片和触媒。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刚石合成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金刚石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
背景技术
因为金刚石的硬度高和良好的耐磨性,金刚石被广泛应用于切削、磨削和钻探等工业生产中,但是使用自然挖掘的金刚石成本高昂,生产受限,因此现在工业生产中用到的金刚石均采用工业合成来得到。在人造金刚石的合成领域,主要采用六面顶压机配合叶腊石合成容纳腔的静压触媒法来生产金刚石,需要将叶腊石合成块处于稳定的压强和温度状态下,才能保证金刚石的合成质量,但是叶腊石容纳箱内部的温度与外部受热部的温度不均匀,造成金刚石的合成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刚石合成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包括叶腊石形成的矩形合成块,所述合成块内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设置有导电堵头和导电腔体,所述导电堵头分别安装于合成块通孔的两端位置,所述导电腔体抵接于合成块圆形通孔的侧壁上,所述导电腔体于合成块的外壁上设置有导电部,所述导电堵头和所述导电腔体围成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内部沿轴向设置有依次交错排列的石墨片和触媒。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堵头和导电腔体相互靠近的一端安装有导热片。
进一步地,每层所述石墨片和所述触媒的厚度均不超过0.5mm。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块的厚度不少于5mm。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块的六个面上均设置有增压腔,所述增压腔内设置有增压块,所述增压块与六面顶压机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块采用硬质导电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导电堵头和导电腔体相互配合的加热方式,可以对叶腊石的内外部受热均匀,避免因温度不够或受热不均匀而影响金刚石的合成效率;通过依次交错排列的石墨片和触媒,通过交错设置石墨片可以进行多层导电加热,提高了加热面积;石墨片和所述触媒的厚度均不超过0.5mm,进一步保证了生成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合成块;2、导电堵头;3、导电腔体;4、石墨片;5、触媒;6、导热片;7、增压腔;8、增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包括叶腊石形成的矩形合成块1,所述合成块1内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设置有导电堵头2和导电腔体3,所述导电堵头2分别安装于合成块1通孔的两端位置,所述导电腔体3抵接于合成块1圆形通孔的侧壁上,所述导电腔体3于合成块1的外壁上设置有导电部,所述导电堵头2和所述导电腔体3围成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内部沿轴向设置有依次交错排列的石墨片4和触媒5。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导电堵头2和导电腔体3相互配合的加热方式,可以对叶腊石的内外部受热均匀,避免因温度不够或受热不均匀而影响金刚石的合成效率;通过依次交错排列的石墨片4和触媒5,通过交错设置石墨片4可以进行多层导电加热,提高了加热面积;石墨片4和所述触媒5的厚度均不超过0.5mm,进一步保证了生成速率。
导电堵头2和导电腔体3相互靠近的一端安装有导热片6,导热片可以进行导电保温。每层所述石墨片4和所述触媒5的厚度均不超过0.5mm。合成块1的厚度不少于5mm。合成块1的六个面上均设置有增压腔7,所述增压腔7内设置有增压块8,所述增压块8与六面顶压机相接触。增压块8采用硬质导电合金制成。
在使用时,在叶腊石内部安装导电腔体3,导电腔体3的导电部与增压块8相抵接,在导电腔体的内部对石墨片4和触媒进行依次交错排列,最外端设置石墨片4,两端的导电堵头2与石墨片进行导电接触,使叶腊石内部受热均匀,保证金刚石的合成效率。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腊石形成的矩形合成块,所述合成块内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设置有导电堵头和导电腔体,所述导电堵头分别安装于合成块通孔的两端位置,所述导电腔体抵接于合成块圆形通孔的侧壁上,所述导电腔体于合成块的外壁上设置有导电部,所述导电堵头和所述导电腔体围成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内部沿轴向设置有依次交错排列的石墨片和触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堵头和导电腔体相互靠近的一端安装有导热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石墨片和所述触媒的厚度均不超过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块的厚度不少于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块的六个面上均设置有增压腔,所述增压腔内设置有增压块,所述增压块与六面顶压机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块采用硬质导电合金制成。
CN202122226611.6U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 Active CN215693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6611.6U CN215693789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26611.6U CN215693789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93789U true CN215693789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20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26611.6U Active CN215693789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93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41127U (zh) 一种合成异形复合片的组装块装置
CN204409573U (zh) 一种低温卷烟及低温烘焙烟具
JP2004534907A5 (zh)
CN215693789U (zh) 一种用于金刚石的合成腔体
CN101279223B (zh) 电热合金在六面顶高温高压合成腔体中的用途
CN202942863U (zh) 合成超硬材料用组装件
CN216954642U (zh) 一种硼六氧制备装置
CN202052523U (zh) 一种节能型人造金刚石合成组装块
CN204911430U (zh) 合成金刚石用加热装置
CN202762402U (zh) 一种人造金刚石合成装置
CN210410621U (zh) 一种超硬材料的烧结装置
CN103100732A (zh) 一种金刚石复合片
CN201399336Y (zh) 一种白云石保温片
CN109133923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特种石墨粉制备特种石墨纸的方法
CN211216566U (zh) 人造金刚石合成用博士帽式导电钢圈
CN201653118U (zh) 一种硬质合金制备用烧结炉
CN201454497U (zh) 一种方形金刚石复合片的合成腔体
CN100444944C (zh) 合成金刚石用介质材料及其组成的介质
CN2368597Y (zh) 一种导电隔热传压片
CN220429561U (zh) 一种合成pcbn超薄片的合成块组装结构
CN201212281Y (zh) 锁芯外壳
CN203668490U (zh) 湿氢处理剔除钨镍铁合金中残余碳的装置
CN208302721U (zh) 一种超硬材料合成用高保温导电堵头
CN202199323U (zh) 带预密封边的复合叶蜡石组装块
CN211411948U (zh) 一种pdc合成腔体及pdc组装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