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8371U - 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88371U CN215688371U CN202023339942.2U CN202023339942U CN215688371U CN 215688371 U CN215688371 U CN 215688371U CN 202023339942 U CN202023339942 U CN 202023339942U CN 215688371 U CN215688371 U CN 2156883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frequency
- sheath
- friction
- incision knif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包括:鞘管,内部贯穿有操作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设置于鞘管远端内,可沿鞘管的轴向伸出或缩回;其中,第一电极的近端,与操作线远端连接,并固设有推动件;第二电极与鞘管之间设有摩擦件;当操作线向远端将第一电极推出鞘管至第一工作位置的过程中,第二电极受摩擦件作用,与鞘管保持静止;当操作线向远端推动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的第一电极的过程中,推动件推动第二电极移动,以使第二电极伸出至第二工作位置;当操作线拉动第一电极缩回至设定位置的过程中,第二电极受摩擦件作用,与鞘管保持静止。本实用新型实现对两个刀具的便捷切换操作,结构简单,灵活性强,手术成本低,同时手术风险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粘膜切开刀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高频粘膜切开刀通过刀丝与组织接触,实现焦化或汽化组织,以达到切开、剥离、凝血等效果。上述粘膜切开刀的种类较多,以多种形状实现多种不同的手术操作目的。
其中,包括一种刀丝为矩形截面的回转体针状刀型,由于其外径较小,因此具有较好的灵活度和切割性能,但进行标记时容易穿孔,也无法实现有效的止血。
还包括一种刀丝为T字形回转体结构刀型,相比于矩形截面的针状刀型,增强了标记或止血功能,同时也不易于发生穿孔,且其在粘膜下剥离过程中仍有穿孔风险。
另外,还有一种在远端设置有绝缘体的刀型,在临床操作中,刀丝放电进行切割与剥离操作,绝缘头顶靠于不需切割的组织上,避免刀丝远端放电灼伤组织,极大地减小了手术中由于误操作造成的未病变组织灼伤穿孔的可能性。但其不具有标记功能,操作者通常使用其他刀型的高频粘膜切开刀进行标记。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多种刀型。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有针对性的操作,一次手术过程可能需要使用到两种或以上刀型进行不同种类的操作,通常需要进行频繁的换刀,会造成手术成本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同时造成手术时间的增长,也增加了医生操作的负担。
综上所述,如何避免增加医生和患者因频繁换刀而产生的手术负担,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该高频粘膜切开刀能够利用一个操作线实现对两个电极的切换,即刀头的切换,从而使手术过程的换刀操作方便快捷,且无需因换刀产生较高的手术负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包括:
鞘管,内部贯穿有操作线;
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鞘管远端内,可沿所述鞘管的轴向伸出或缩回;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近端,与所述操作线远端连接,并固设有推动件;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鞘管之间设有摩擦件;
当所述操作线向远端将所述第一电极推出所述鞘管至第一工作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电极受所述摩擦件作用,与所述鞘管保持静止;
当所述操作线向远端推动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的所述第一电极的过程中,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第二电极移动,以使所述第二电极伸出至第二工作位置;
当所述操作线拉动所述第一电极缩回至设定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电极受所述摩擦件作用,与所述鞘管保持静止。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为管状,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第二电极。
优选地,所述摩擦件环绕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鞘管之间的间隙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的近端设置有抵接所述摩擦件的限位件,当所述第二电极向远端移动时,所述限位件带动所述摩擦件向远端移动;当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第二电极移动时,所述推动件的远端与所述限位件的近端抵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环形,固设于所述第二电极的近端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推动件为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操作线的导电件。
优选地,导电件为管状,固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操作线外周。
优选地,所述摩擦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鞘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远端固设有拉动件,当所述操作线拉动位于所述设定位置的所述第一电极缩回的过程中,所述拉动件拉动所述第二电极缩回,所述第二电极克服所述摩擦件的摩擦力,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缩回。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远端具有大径部,所述大径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内径,当所述第一电极从所述设定位置缩回时,所述大径部的近端抵接所述第二电极的远端,以拉动所述第二电极克服所述摩擦件的摩擦力,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缩回。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的远端设有具有贯穿孔的顶端绝缘头,所述第一电极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大径部的外径;
所述顶端绝缘头远端设有与所述贯穿孔连通的沉孔,所述沉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贯穿孔的内径,所述沉孔的深度大于所述大径部的高度;
当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设定位置时,所述大径部容纳在所述沉孔内;
当所述第一电极从所述设定位置缩回时,所述大径部抵接所述沉孔,带动所述第二电极向近端移动。
优选地,所述鞘管的近端连接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包括:
手柄;
滑块,滑动设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操作线的近端。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还包括弹性件,其弹性力使所述滑块具有向近端移动的趋势,且所述弹性力小于所述摩擦件与所述鞘管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其两端分别抵接或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手柄。
优选地,所述滑块与所述操作线通过驱动管连接,所述驱动管外部套设所述弹簧。
优选地,所述驱动管的近端通过电极锁柱固定于锁块,所述锁块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簧为非均匀导程的弹簧,且其两端的导程小于其中部的导程。
优选地,所述滑块和所述手柄分别设有用于配合卡接的弹性凸起和容纳槽,当所述滑块受外力滑动时所述弹性凸起可以滑入或滑出所述容纳槽;
其中,所述弹性凸起和所述容纳槽的数量和位置满足:
当所述滑块移动至使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弹性凸起与所述容纳槽卡接;
和/或,
当所述滑块移动至使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弹性凸起与所述容纳槽卡接。
优选地,所述鞘管远端设有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具有可穿过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通孔,当所述第二电极伸出时,所述绝缘件阻挡所述摩擦件从所述鞘管内伸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将两种不同类型的刀具集成在一个结构中,利用一个操作线作为源头实现对两个电极进行切换,即刀头的切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两个控制部件分别控制两个刀具的方式,本申请提供的结构简单,操作方式简便,极大提升了操作的灵活程度;同时避免了频繁更换不同的刀具,降低了手术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复杂操作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频粘膜切开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频粘膜切开刀的原始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频粘膜切开刀的第一电极伸出状态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频粘膜切开刀的中间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频粘膜切开刀的第二电极伸出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频粘膜切开刀的调整过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频粘膜切开刀的手柄的剖视图;
图8为手柄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凸点弹片与容纳槽卡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凸点弹片的示意图;
图11为弹簧的示意图。
图1至图11中,附图标记包括:
鞘管1、操作线2、推动件3、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5、摩擦件6、限位件7、第三电极8、顶端绝缘头9、绝缘件10;
操作部11、手柄111、滑块112、锁块113、电极锁柱114、驱动管115、弹性件116、固定帽117、凸点弹片118;
容纳槽1111、凸字形槽1121、凸柱1181、凹坑11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该高频粘膜切开刀能够利用一个操作线作为源头实现对两个电极进行操作,实现电极的切换,即刀头的切换,从而使手术过程的换刀操作方便快捷,且无需因换刀产生较高的手术负担。
本申请中的近端指的是高频粘膜切开刀的操作侧,远端指的是靠近患处一侧,相对应的,各部件的近端均为该部件靠近的高频粘膜切开刀近端的一侧,各部件的远端均为该部件靠近高频粘膜切开刀远端的一侧。
请参考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主要用于对组织进行接触以实现标记和切开等操作,结构上主要包括:鞘管1、操作线2、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
鞘管1的内部设有操作线2,操作线2可以沿鞘管长度移动,以实现贯穿。
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均设于鞘管1远端内,可沿鞘管1的轴向伸出或缩回;第一电极4的近端还连接操作线2的远端,操作线2用于为第一电极4提供电能,第一电极4的近端固设推动件3,第二电极5与鞘管1之间设有增大二者相对滑动的摩擦阻力的摩擦件6。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可以为通电后功能不同的两种刀。
操作线2具有一定刚度,可向第一电极4施加推力或拉力,用于带动第一电极4沿鞘管1的轴向移动,以相对于鞘管1的伸缩,也即相对于第二电极5的伸缩,当第一电极4伸出于鞘管1或第二电极5、且第一电极4通电时,第一电极4可以对组织实现相应的操作。
当操作线2向远端推动第一电极4、并使第一电极4伸出鞘管1至第一工作位置的过程中,请参考图3,第二电极5受摩擦件6的静摩擦力作用,与鞘管1保持静止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4的移动至工作位置之前,受操作线2的推动力作用,第一电极4对第二电极5在移动方向上的摩擦力小于摩擦件6对第二电极5的摩擦力。
当第一电极4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操作线2向远端推动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的第一电极4的过程中,请参考图4,推动件3推动第二电极5移动,以使第二电极5伸出鞘管1至第二工作位置,第二电极5受到推动件3的作用力需要大于摩擦件6的摩擦力,以便克服摩擦力伸出。
第二电极5移动至第二工作位置时,由于存在挠曲,第二电极5与第一电极4径向存在接触,第一电极4可用于向第二电极5导电。需要说明的是,推动件3可以具体为第一电极4或其上设置的凸台或抵接件等用于抵接的结构,当第一电极4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时,抵接结构接触或间接施力在第二电极5上,以带动第二电极5向远端移动。可选的,上述第一电极4可以同时带动第二电极5和摩擦件6移动,具体地,第一电极4或操作线2上设置有凸台或抵接件等抵接的结构,第一电极4的移动带动第二电极5移动,第二电极5设有抵接摩擦件6的结构,从而第二电极5和摩擦件6一起移动。
在第一电极4伸出于第二电极5的状态下,当操作线2向近端移动以拉动第一电极4缩回设定位置的过程中,请参考图5,第二电极5受摩擦件6作用,与鞘管1保持静止。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操作线2控制第一电极4向近端移动,使第一电极4缩回至第二电极5的过程中,第二电极5受摩擦件6的静摩擦力,与鞘管1保持相对静止,摩擦力可以避免第二电极5缩回(例如抵接到人体组织时)。由于前一个状态中通过单向的限位结构抵接以带动第二电极5移动,因此,在第一电极4反向运动时,第二电极5不受其力的作用。
本申请所提供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操作线2控制第一电极4的移动,实现相对的伸缩,伸出状态下能够进行对应的手术操作,在移动到第一工作位置后,操作线2还能够带动第二电极5向外伸出至第二工作位置,此时可控制第一电极4缩回而第二电极不缩回,以便进行第二电极5的手术操作。
本申请提供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将不同类型的刀具集成在一个结构中,利用一个操作线2实现对两个电极进行切换操作,即刀头的切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两个控制部件分别控制两个刀具的方式,本申请提供的结构简单,操作方式简便,极大提升了操作的灵活程度;同时避免了因频繁更换不同的刀具导致手术成本过高,同时也降低了复杂操作的风险。
可选的,本申请中的鞘管1具体为单级高频粘膜切开刀外露部分的主要结构,可以具有极强绝缘性及一定自润滑性,通常可为PTFE(聚四氟乙烯)材料,也可为包覆单层FEP(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材料的金属弹簧螺旋管。
为了更稳定的带动第二电极5向远端移动,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二电极5为管状,第一电极4贯穿第二电极5。
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二者套接能够方便实现导向,同时保证二者的连接和导电性。
请参考图1,摩擦件6环绕于第二电极5与鞘管1之间的间隙内。摩擦件6环绕第二电极5与鞘管1间隙,能够在周向上均匀地提供摩擦力。
另外,第二电极5的近端设置有抵接摩擦件6的限位件7,当第二电极5向远端移动时,限位件7带动摩擦件6向远端移动;当推动件3推动第二电极5移动时,推动件3的远端与限位件7的近端抵接。
限位件7固设于第二电极5,用于向摩擦件6提供推动力,以使第二电极5移动过程中始终与摩擦件6保持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摩擦件6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极5或鞘管1,当与第二电极5固定连接设置时,在第二电极5的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摩擦件6连接,并受到鞘管1对摩擦件6的摩擦作用。
若第二电极5的近端与摩擦件6固定连接,可以使摩擦件6与第二电极5同步移动。在使用过程中,摩擦件6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第二电极5相对于鞘管1的移动,仅在第一电极4的推动件3或凸台抵接于第二电极5、且推动力大于鞘管1对摩擦件6的摩擦力时,第二电极5才会相对于鞘管1向远端移动。摩擦件6具体可以为O型圈等具有增大摩擦、阻滞移动功能的部件。图6中示出的状态,即为由图3所示状态向图4所示状态改变的过程中的剖视图,第二电极5已伸出于鞘管1,摩擦件6可以与第二电极5固定设置,以便同步移动。
或者,摩擦件6嵌套于第二电极5,并可发生相对轴向滑动。若为可相对滑动,限位件7用于向摩擦件6提供单向限位,即当第二电极5向远端移动时,限位件7带动摩擦件6向远端移动。摩擦件6与第二电极5二者可以相对固定具有微小的移动,而大范围的相对移动产生于摩擦件6与鞘管1之间。
针对上述提到的摩擦件6的结构,摩擦件6具体可以为环形结构装配后被压缩,对第二电极5和鞘管1都有摩擦力。以便其能够实现增大第二电极5与鞘管1移动阻力、以限制移动的作用。
可选的,摩擦件6还可以为块状结构,固定于鞘管1的内壁或第二电极5的外壁,能够实现相同的作用效果。
上述另一端面与摩擦件6可以固定,例如粘接、焊接等,通过焊接、铆压等方式固定于第二电极5上,其端面可与5的端面重合,亦可落于第二电极5上或第二电极5外侧。
本申请中的摩擦件6具体为非金属弹性结构,可以具有一定的柔性,或一定的形变能力,摩擦件具有粗糙或特殊的外表面,以便提供摩擦力作用。
可选的,限位件7为环形结构,并固设于第二电极5的近端的外周。采用环形可以有助于与环形的摩擦件6实现全面的抵接,以便实现推动效果。
限位件7与第二电极5具体为粘接固定,或其他连接方式,限位件7的一端面与第二电极5的近端端面共面,另一端面用于与摩擦件6抵接。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推动件3为连接第一电极4与操作线2的导电件。可选的,导电件为管状,固设于第一电极4与操作线2外周。导电件连接于第一电极4,第一电极4贯穿于第二电极5,同时二者为接触连接,因此,推动件3除具有连接第一电极4与操作线2的作用外,还可同时为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进行供电。
具体地,第一电极4套设有可用于推动第二电极5的推动件3,推动件3的外径大于第二电极5的内径。推动件3用于将钢丝绳和第一电极4对接后增材焊接固定,其外径大于第二电极5的内径。或使用多股钢丝绳,将第一电极4的近端插入多股钢丝绳形成的整体结构中并焊接,使其组合外径大于第二电极5的内径,实现利用钢丝绳推动第二电极5。
随着第一电极4的移动,推动件3可以同步移动至与第二电极5的近端抵接,第一电极4继续移动,则推动件3可以推动第二电极5移动。
推动件3设置于第一电极4与操作线2的连接位置,可用于实现第一电极4与操作线2的加固作用。本实施例中,利用套设在第一电极4上的推动件3实现对第二电极5的推动作用,推动件3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可选的,推动件3和凸台等结构除了用于直接抵接以推动第二电极5移动以外,也可以直接抵接并推动摩擦件6。
本申请提供的操作线2具有一定的刚度,用于沿第一电极4移动方向为第一电极4提供推力或拉力,可以为具有轴向支撑刚度的钢丝绳。
本申请中,第一电极4包括针状刀(即I型刀)或纵截面为T形的T型刀,其中T型刀为在针形刀的头端具有大径部,第二电极5包括端部设置有绝缘头的刀,称之为O型刀。
T型刀作为第一电极4时,可利用其端部的大径部结构带动第二电极5的缩回,O型刀作为第二电极5时,其绝缘头可以用于收纳T型刀的大径部,以防止伸入组织下时T型刀继续切割。I型刀作为第一电极4时,其不具有拉动第二电极5缩回的作用,可选的,在I型刀上设置拉动件(例如一个凸起),从而实现其带动第二电极5的回缩。第一电极4还可以使用勾状刀,只需要在第二电极5设置相应的凹槽形状即可收纳。当然,二者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刀。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4远端固设有拉动件,当操作线2拉动位于设定位置的第一电极4缩回的过程中,拉动件拉动第二电极5缩回,第二电极5克服摩擦件6的摩擦力,从第二工作位置缩回。
或者,在第二电极5为管状、第一电极4贯穿第二电极5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4远端具有大径部,大径部的外径大于第二电极5的内径,当第一电极从设定位置缩回时,大径部的近端抵接第二电极5的远端,以拉动第二电极5克服摩擦件6的摩擦力,从第二工作位置缩回。
由上述两种情况可知,拉动件可以为第一电极4的固有形状,或者为固定设置于其上的结构,需要具有径向的凸出,以在第一电极4回缩过程形成对第二电极5的拉动。
而针对上述第二种情况,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5的远端设有贯穿孔的顶端绝缘头9,第一电极4穿过贯穿孔,贯穿孔的内径小于大径部的外径;
顶端绝缘头9远端设有与贯穿孔连通的沉孔,沉孔的内径大于贯穿孔的内径,沉孔的深度大于大径部的高度;
当第一电极4位于设定位置时,大径部容纳在沉孔内;当第一电极4从设定位置缩回时,大径部抵接沉孔,带动第二电极5向近端移动。
请参考图5,图5中的第一电极4即为设定位置,第一电极4贯穿顶端绝缘头9的贯穿孔,且在第一电极4移动至设定位置时,贯穿孔端部的沉孔与大径部抵接,第一电极4的向近端的移动可带动第二电极5向近端的移动。
可选的,在第二电极5的端部套接设置有第三电极8,可用于固定顶端绝缘头9,第三电极8通过焊接、铆压、螺纹等方式紧固于第二电极5上。
沉孔深度大于第一电极4的T字头的粗头高度,顶端绝缘头9的所有孔都大于第一电极4的最细处。在图2中,顶端绝缘头9有3个连续的、截面大小不同的孔,分别用于与T型刀抵接以实现第二电极5的复位、T刀的主体通过以及与第三电极8抵接。当然,上述孔也可为2个,第一电极4位于相对于顶端绝缘头9的近端时,使第一电极4与第三电极8直接接触。
上述顶端绝缘头9具体为氧化铝、氧化锆等绝缘材料件,可通过模内镶铸、粘接等方式与第三电极8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具有至少三个操作过程,第一,第一电极4伸出第二电极5,第二电极5保持在鞘管1内;第二,第二电极5被第一电极4带动伸出于鞘管1;第三,第一电极4向近端移动,并缩入第二电极5。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第二过程并非刀具的工作状态。
而在实际使用中,在收纳两个电极并要退出钳道时,或在O型刀使用状态后需再次使用T型刀状态时,需要第二电极5、第一电极4向近端复位,即第四个操作过程,具体地,第一电极4可以为T型刀,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的T型刀用于进行标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鞘管1远端设有绝缘件10,绝缘件10具有可穿过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的通孔,当第二电极5伸出时,绝缘件10阻挡摩擦件6从鞘管1内伸出。
在本申请中,第二电极5的伸出端具有顶端绝源头9,鞘管1的远端设有绝缘件10。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O刀在远端设置顶端绝源头9,并在鞘管1的远端设置的绝缘件10,使用时,绝缘头顶靠在不需切割的组织上,从而避免电极的远端放电灼伤组织。绝缘件10还可以用于限制顶端绝缘头9进入鞘管1,并限制摩擦件6移出鞘管1。
绝缘件10需要具有隔离高频电的作用,以提升安全性,同时为了能够实现第一电极4的伸缩,顶端绝缘头9为套设于第二电极5远端的环形结构,顶端绝缘头9设有使第一电极4贯穿的中孔,以便第一电极4伸出或缩回。
上述绝缘件10为氧化铝、氧化锆等绝缘材料件,其通过粘接、过盈配合等方式与鞘管1固定,绝缘件10的作用是对第二电极5实现限位,并与顶端绝缘头9配合,为单级高频粘膜切开刀提供远端绝缘保护。
可选的,第一电极4可以为I刀或其他刀型,并在其远端设置其他可以抵接凹槽的限位结构,以实现第一电极4带动第二电极5退回。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鞘管1的近端连接操作部11,操作部11包括手柄111和滑块112,滑块112滑动设于手柄111,连接操作线2的近端,用于带动操作线2移动。
滑块112的移动能够带动连接于其上的操作线2移动,从而使用者控制滑块112相对于手柄111移动,则能够带动操作线2相对于手柄111和鞘管1移动。可选的,滑块112套设于手柄111的外部。
具体地,操作部11还包括弹性件116,其弹性力使滑块112具有向近端移动的趋势,上述弹性力小于摩擦件6和鞘管1之间的摩擦力。
当仅弹性力作用于操作线2时,第二电极5不能够克服摩擦力移动。操作部11设置弹性件116能够方便实现无外力作用时操作线2、第一电极4的复位。弹性件116可以连接或抵接于手柄111的固定位置和滑块112之间,通过自身弹性回复力带动滑块112复位。
可选的,弹性件116为弹簧,其两端分别抵接或连接滑块112与所述手柄111。
请参考图7至图11,弹性件116对于滑块112的推动力,用于带动操作线2向近端移动,且在上述各个操作过程中,在无外力作用下,弹性件116的弹性作用力使第一电极4向近端移动或具有靠近近端的趋势,使第一电极4自动返回设定位置;但弹性力小于摩擦件6与鞘管1之间的摩擦力,不会使第二电极脱离第二工作位置。当滑块112受到外部的外加作用力(推力或拉力)时,弹性件116产生形变,滑块112克服弹性件116移动做功。
可选的,滑块112与操作线2通过驱动管115连接,驱动管115外部套设上述弹簧。
具体地,驱动管115和操作线2可以采用压铆或银焊等固定方式。
可选的,弹簧为均匀导程的弹簧,或者为非均匀导程的弹簧,且其两端的导程小于其中部的导程。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驱动管115的近端通过电极锁柱114固定于锁块113,锁块113与滑块112固定连接。
具体地,驱动管115穿过锁块113设置,两者通过电极锁柱114插入并固定连接,同时滑块112通过电极锁柱114实现与操作线2、驱动管115、锁块113的整体固定。
为了在使用过程中为操作者提供较好的使用体验,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滑块112和手柄111分别设有用于配合卡接的弹性凸起和容纳槽1111,当滑块112受外力滑动时弹性凸起可以滑入或滑出容纳槽1111;
其中,弹性凸起和容纳槽1111的数量和位置满足:
当滑块112移动至使第一电极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弹性凸起与容纳槽1111卡接;
和/或,当滑块112移动至使第二电极5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弹性凸起与容纳槽1111卡接。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弹性凸起和容纳槽1111的卡接关系用于使操作者获知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的转变。当滑块112移动至使第一电极4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弹性凸起与容纳槽1111卡接;当第二电极5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弹性凸起与容纳槽1111脱离卡接。
进一步地,在滑块112移动过程中,弹性凸起可以卡入容纳槽1111中,以形成暂时的定位,并能够提供给操作者卡顿的感受,二者卡接的状态对应上述第一电极4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状态,即滑块112的移动带动操作线2、第一电极4移动,当第一电极4移动至工作位置,弹性凸起可以卡入容纳槽1111。而当继续推动滑块112,弹性凸起脱离容纳槽1111,同时第一电极4推动第二电极5移动至第二工作位置时,此时,若外加作用力取消,滑块112受到弹性件116的作用,带动滑块112向近端移动,相对应的,第一电极4能够缩回到第二电极5内部。
本实施例中为操作线2的移动提供了操作手柄,手柄111上的滑块112与弹性件116、弹性凸起和容纳槽1111配合,形成对于操作线2、两个电极移动过程的暂时定位,为操作者提供顿挫感以提示当前位置,能够实现对操作线2和电极移动的精确的控制掌握,弹性件116带动滑块112复位,能够实现方便快捷的操作。当操作者移动滑块112感受到卡顿时,可知操作到位电极已经处于对应的工作位置,此时可松开对滑块112的操作力,即使使用较小的力误操作也不会使电极脱离工作位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操作部11包括手柄111、滑块112、锁块113、电极锁柱114、驱动管115、弹性件116、固定帽117和凸点弹片118,其中,凸点弹片118为上述弹性凸起的一种具体形式,凸点弹片118具有弹性,其上设置有向外部凸出的凸点或凸柱。鞘管1通过固定帽117固定于操作部11,二者内部连通。钢丝绳为操作线2的一种具体形式,与驱动管115连接。
滑块112套接于手柄111的外部,手柄111设有容纳槽1111,滑块112设有凸字形槽1121,凸字形槽1121内设有凸点弹片118,凸点弹片118上具有用于与容纳槽1111卡接的凸点或凸柱1181。可选的,在凸点或凸柱1181上设置有凹坑1182,或者在凸点弹片118上设置凸点或凸柱1181的位置设有凹坑1182,用于形成空隙以便凸点或凸柱1181在受到外部挤压力时相对于凸点弹片118有空间可进行移动。
凸字形槽1121可以设置在滑块112的近端,在凸字形槽1121内通过插接或滑入的方式设置一个凸点弹片118,凸字形槽1121朝向容纳槽1111的一侧设有通孔,凸点弹片118的凸点或凸柱1181伸出于该通孔,实现与容纳槽1111的卡接。
上述凸字形槽1121形状多样,可以为工字形、燕尾形等,凸字形槽1121与其内设置的凸点弹片118可以为过盈固定设置,或者二者为间隙配合,并在凸点弹片118装入后,将凸字形槽1121的端部胶水密封或利用封堵件实现封堵,还可以利用对凸字形槽1121的端部进行热变形封堵。
凸点弹片118可以为钣金结构件或者为塑胶结构件,具体地,滑块112与手柄111相对运动的范围内,仅有凸点弹片118和容纳槽1111卡接限位时,凸点弹片118上的凸点或凸柱1181位于容纳槽1111内,而凸点或凸柱1181为滑入容纳槽1111内时,凸点或凸柱1181会发生弹性的变形,滑入时,其弹性变形将还原或部分还原。
滑块112与手柄111具有至少一个卡接位置,位于该位置时,滑块112与手柄111通过其上设置的凸点弹片118和容纳槽1111卡接限位。可选的,在手柄111上设置多个凸点弹片118和容纳槽1111,或在凸点弹片118上设置多个凸点或凸柱1181的卡接组合。当凸点或凸柱1181设置为双数时,可以分别设置在滑块112移动方向的轴线的两侧,优选为对称设置。相对应的,手柄111上设置若干个容纳槽1111时,可以为通孔、半通孔或半球形凹坑等结构,其数量可以与凸点或凸柱1181的数量相关,或者沿滑块112的移动方向设置若干,即形成对滑块112不同行程位置的定位,数量根据定位的档位需要单独设置,例如可以针对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5的不同位置状态分别设置对滑块112的定位。
可选的,凸点弹片118具体可以为高弹性高分子材料件,以便通过凸点弹片118自身实现卡入容纳槽1111的作用。
可选地,容纳槽1111可以为通孔或盲孔(凹坑)。
本申请中的手柄111用于操作操作线2的移动,以实现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5的控制,手柄111上设置的弹片和容纳槽1111能够向操作者提供针对滑块112位置的力的感应,同时手柄111中的弹性件116可以用于带动滑块112复位,实现快捷、方便的操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单级高频粘膜切开刀的使用包括初始状态、第一电极4伸出状态、中间状态和第二电极5伸出状态。
当滑块112位于高频粘膜切开刀近端时,凸柱1181位于容纳槽1111的外部,并与容纳槽1111外端面形成摩擦挤压,凸柱1181处于形变状态,滑块112仅受弹簧的作用,位置保持固定,此时操作线2被滑块112控制,同样位于近端,请参考图2,两个电极均处于收缩状态,即上述初始状态。
当外力作用于滑块112使其克服弹簧作用并向远端移动,直至凸柱1181位于容纳槽1111中时,此时凸柱1181释放弹性势能并与容纳槽1111卡接,提供给操作者顿挫感。
钢丝绳受滑块112向远端移动,带动推动件3和第一电极4向前移动,此操作可以使第一电极4被推出至第一工作位置,可用第一电极4进行手术操作。当推动件3接触到第二电极5时,若推动力小于第二电极5受到摩擦件6提供的较大的摩擦力以及弹性凸起受到凹槽1111的作用力,第二电极5无法向远端运动。当增大外力继续作用于滑块112使其向远端移动,凸柱1181移出容纳槽1111,请参考图4,在滑块112、推动件3的推动下,在轴向上,限位件7的端面顶靠在摩擦件6的端面上形成限位,第二电极5和摩擦件6向远端运动,摩擦件6的远端面将会顶靠在绝缘件10的近端面上,从而运动终止,此时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分别被推至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且均处于伸出状态,此时并非任何工作状态,即上述中间状态。当然,也可以通过设置较远端的弹性凸起和/或容纳槽1111,来限定(提醒操作者)电极伸出的极限,不必使摩擦件6顶靠绝缘件10。如果在各个位置都采用这种方式来限定(提醒)时,滑块112则不会产生向远端的意外移动,可选择的设置或取消弹簧。
在中间状态下,若取消向远端的外力,则在弹簧的作用下,滑块112向近端移动,带动第一电极4向近端移动。
在第一电极4回缩过程中,第一电极4的T型刀的端部接触顶端绝缘头9而被限位,此时第一电极4、顶端绝缘头9在弹簧的作用下均存在向近端运动的趋势。但是由于摩擦件6的摩擦力大于弹簧的拉力,从而使第二电极5不会向近端运动,请参考图5,此时,第一电极4缩入第二电极5中,第二电极5保持在鞘管外部,即管状刀伸出状态。从而绝缘件10和顶端绝缘头9之间具有间隙,从而第二电极5能够实现O型刀的手术操作。
在此种工作状态下,顶端绝缘头9在顶靠在组织时,会受到使顶端绝缘头9向近端移动的力,但由于摩擦件6的摩擦力较大,且大于钢丝绳绷紧力,故第二电极5的伸出长度不变。
在管状刀伸出状态下,若控制滑块112向近端运动,例如在操作者手部拉力作用下,向近端移动并回到初始状态以实现复位,钢丝绳在拉力作用下带动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同时向近端移动,第一电极4的粗端(T型刀的端部)带动顶端绝缘头9的端面、第二电极5移动以复位。高频粘膜切开刀可以如此实现循环操作,但该复位操作并不是手术中的常见操作,仅在需要再次使用第一电极4时使用。
本申请中的第一电极4为针状结构,设置于第二电极5内部,可称为内刀丝,具体为金属导体,是切割结构之一。其为具有外径大于第一电极4整体外径的、延轴向分布的从一侧端面开始的导体部分的针状结构,具体可以为T型刀或I型刀。内刀丝采用I型刀(针状刀)时,可以实现不具备复位功能的高频粘膜切开刀,或者可以通过在其近端增加拉动件(例如外表面的凸起)与管状刀的相应结构配合(例如近端设置特定长度的导槽)来实现复位过程。
本申请中的第二电极5具体为金属导体,是切割结构之一。其为管状结构,可称之为外刀管,且嵌套在第一电极4外,故其内径大于第一电极4的外径。
本申请提供的钢丝绳具体为挠性导体,并具有一定的轴向支撑性。当向远端推动滑块112时,钢丝绳能够被前推,向近端拉滑块时,钢丝绳能够被向后拉,在电极锁柱114接通电源时,钢丝绳可流通电流。
除了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高频粘膜切开刀的主要结构和各部分连接关系以外,该高频粘膜切开刀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以及上述的常见零部件、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频粘膜切开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鞘管(1),内部贯穿有操作线(2);
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设置于所述鞘管(1)远端内,可沿所述鞘管(1)的轴向伸出或缩回;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4)的近端,与所述操作线(2)远端连接,并固设有推动件(3);所述第二电极(5)与所述鞘管(1)之间设有摩擦件(6);
当所述操作线(2)向远端将所述第一电极(4)推出所述鞘管(1)至第一工作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电极(5)受所述摩擦件(6)作用,与所述鞘管(1)保持静止;
当所述操作线(2)向远端推动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的所述第一电极(4)的过程中,所述推动件(3)推动所述第二电极(5)移动,以使所述第二电极(5)伸出至第二工作位置;
当所述操作线(2)拉动所述第一电极(4)缩回至设定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电极(5)受所述摩擦件(6)作用,与所述鞘管(1)保持静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5)为管状,所述第一电极(4)贯穿所述第二电极(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6)环绕于所述第二电极(5)与所述鞘管(1)之间的间隙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5)的近端设置有抵接所述摩擦件(6)的限位件(7),当所述第二电极(5)向远端移动时,所述限位件(7)带动所述摩擦件(6)向远端移动;当所述推动件(3)推动所述第二电极(5)移动时,所述推动件(3)的远端与所述限位件(7)的近端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7)为环形,固设于所述第二电极(5)的近端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3)为连接所述第一电极(4)与所述操作线(2)的导电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管状,固设于所述第一电极(4)与所述操作线(2)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6)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5)或所述鞘管(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4)远端固设有拉动件,当所述操作线(2)拉动位于所述设定位置的所述第一电极(4)缩回的过程中,所述拉动件拉动所述第二电极(5)缩回,所述第二电极(5)克服所述摩擦件(6)的摩擦力,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缩回。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4)远端具有大径部,所述大径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电极(5)的内径,当所述第一电极(4)从所述设定位置缩回时,所述大径部的近端抵接所述第二电极(5)的远端,以拉动所述第二电极(5)克服所述摩擦件(6)的摩擦力,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缩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5)的远端设有具有贯穿孔的顶端绝缘头(9),所述第一电极(4)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大径部的外径;
所述顶端绝缘头(9)远端设有与所述贯穿孔连通的沉孔,所述沉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贯穿孔的内径,所述沉孔的深度大于所述大径部的高度;
当所述第一电极(4)位于所述设定位置时,所述大径部容纳在所述沉孔内;
当所述第一电极(4)从所述设定位置缩回时,所述大径部抵接所述沉孔,带动所述第二电极(5)向近端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1)的近端连接操作部(11),所述操作部(11)包括:
手柄(111);
滑块(112),滑动设于所述手柄(111),连接所述操作线(2)的近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11)还包括弹性件(116),其弹性力使所述滑块(112)具有向近端移动的趋势,且所述弹性力小于所述摩擦件(6)与所述鞘管(1)之间的摩擦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16)为弹簧,其两端分别抵接或连接所述滑块(112)与所述手柄(11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12)与所述操作线(2)通过驱动管(115)连接,所述驱动管(115)外部套设所述弹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管(115)的近端通过电极锁柱(114)固定于锁块(113),所述锁块(113)与所述滑块(112)固定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非均匀导程的弹簧,且其两端的导程小于其中部的导程。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12)和所述手柄(111)分别设有用于配合卡接的弹性凸起和容纳槽(1111),当所述滑块(112)受外力滑动时,所述弹性凸起可以滑入或滑出所述容纳槽(1111);
其中,所述弹性凸起和所述容纳槽(1111)的数量和位置满足:
当所述滑块(112)移动至使所述第一电极(4)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弹性凸起与所述容纳槽(1111)卡接;
和/或,
当所述滑块(112)移动至使所述第二电极(5)位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弹性凸起与所述容纳槽(1111)卡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高频粘膜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1)远端设有绝缘件(10),所述绝缘件(10)具有可穿过所述第一电极(4)和所述第二电极(5)的通孔,当所述第二电极(5)伸出时,所述绝缘件(10)阻挡所述摩擦件(6)从所述鞘管(1)内伸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339942.2U CN215688371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339942.2U CN215688371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88371U true CN215688371U (zh) | 2022-02-01 |
Family
ID=79985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339942.2U Active CN215688371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8837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18008A (zh) * | 2020-12-31 | 2021-04-09 |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 |
-
2020
- 2020-12-31 CN CN202023339942.2U patent/CN21568837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18008A (zh) * | 2020-12-31 | 2021-04-09 |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44564B2 (en) | Electrosurgical device | |
JP4643361B2 (ja) | 内視鏡用処置具及び内視鏡用処置具システム | |
EP2679176B1 (en) | Surgical forceps | |
US8372071B2 (en) | High-frequency treatment tool | |
EP0032156A1 (en) | Disposable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 |
JPH11192205A (ja) | 内視鏡用ドレナージチューブ留置具 | |
CN215688371U (zh) | 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 | |
CN108523986B (zh) | 一种内窥镜用带注射针的高频刀具 | |
JP2009090003A (ja) | 内視鏡用高周波処置具 | |
JP5601776B2 (ja) | 内視鏡用高周波処置具 | |
CN210931791U (zh) | 一种多功能高频电刀 | |
CN112618008A (zh) | 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 | |
KR101356607B1 (ko) | 고주파 처치 장치 | |
US12096954B2 (en) | Endoscopic surgical tool | |
JP5342980B2 (ja) | 内視鏡用高周波ナイフ | |
CN110507412A (zh) | 一种多功能高频电刀 | |
US10292759B2 (en) | Electrosurgical device for vessel sealing | |
CN112438795B (zh) | 一种新型医用电刀的刀头组件及新型医用电刀 | |
EP3031420B1 (en) | Energizable attachment for surgical devices | |
US10136941B2 (en) | Surg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 of creating the same | |
CN217772488U (zh) | 一种二合一型器械的治疗器具 | |
CN112043372B (zh) | 高频电刀 | |
JP5952068B2 (ja) | 内視鏡用高周波処置具 | |
JP2010188116A (ja) | 内視鏡用処置具 | |
JP2010131049A (ja) | 内視鏡用高周波処置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