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6809U - 饮水机 - Google Patents

饮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6809U
CN215686809U CN202120821219.3U CN202120821219U CN215686809U CN 215686809 U CN215686809 U CN 215686809U CN 202120821219 U CN202120821219 U CN 202120821219U CN 215686809 U CN215686809 U CN 215686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tank
water outlet
instant heating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2121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崎源
周中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2121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6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6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6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饮水机,所述饮水机包括壳体、即热装置、水箱装置及出水装置。所述即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即热装置设有即热出水端。所述水箱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水箱装置设有水箱出水端。所述出水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出水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侧的出水嘴,以及与所述出水嘴连通且穿入所述壳体内的即热连接端和水箱连接端;所述即热连接端与所述即热出水端连接,所述水箱连接端与所述水箱出水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能够减少软管的使用,以减少由软管连接而产生的漏水或异味的情况出现。

Description

饮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饮水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饮水机。
背景技术
传统饮水机包括水箱装置、即热装置及出水装置;其中,该出水装置具有用于与即热装置连通的即热连接端,以及与水箱装置连通的水箱连接端。在目前市场上,传统饮水机的出水装置的即热连接端通常是采用软管(如硅胶管)与即热装置插置连接,同样地,出水装置的水箱连接端也是采用软管与水箱装置插置连接。然而,这些软管受其材料限制,使得这些软管不仅容易发生变形而导致软管松动脱落而发生漏水;并且,这些软管还容易产生塑料味等异味,使得软管输送出来的水产生异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饮水机,旨在减少软管的使用,以减少由软管连接而产生的漏水或异味的情况出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饮水机,所述饮水机包括壳体、即热装置、水箱装置及出水装置。所述即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即热装置设有即热出水端。所述水箱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水箱装置设有水箱出水端。所述出水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出水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侧的出水嘴,以及与所述出水嘴连通且穿入所述壳体内的即热连接端和水箱连接端;所述即热连接端与所述即热出水端连接固定,所述水箱连接端与所述水箱出水端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即热出水端设置在所述即热装置的顶部;所述饮水机还包括热罐转接管,所述热罐转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即热出水端连接,所述热罐转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装置的即热连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热罐转接管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竖管体及与所述竖管体连接且朝所述出水装置延伸的横管体;所述竖管体与所述即热出水端连接,所述横管体与所述即热连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水箱装置位于所述即热装置的上方,所述水箱装置和所述即热装置之间间隔出有装配区;所述热罐转接管位于所述装配区内,并与所述水箱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水箱出水端设置在所述水箱装置的底部;所述饮水机还包括水箱转接管,所述水箱转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箱出水端连接,所述水箱转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水箱转接管呈直管状沿前后向延伸;所述水箱转接管的后端与所述水箱出水端连接,所述水箱转接管的前端与所述水箱连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水箱转接管的两端设置有两个插接口,两个所述插接口分别适用于供所述水箱出水端、所述水箱连接端插置连接,所述插接口的环周侧壁包裹有密封套;和/或,所述热罐转接管的两端设置有两个插接口,两个所述插接口分别适用于供所述即热出水端、所述即热连接端插置连接,所述插接口的环周侧壁包裹有密封套。
可选地,所述密封套包括内密封层和外密封层,所述内密封层和所述外密封层相对的一端闭合设置,以在所述内密封层和外密封层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适用于供所述插接口的环周侧壁插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插接口的环周侧壁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第一环周壁及与所述第一环周壁相连得第二环周壁,所述第一环周壁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环周壁的内直径;所述第一环周壁插置在所述密封套的环形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密封套的内密封层的内周面凸设有多个环形密封筋,多个所述环形密封筋沿所述密封套的轴向间隔排布。
可选地,所述热罐转接管和/或所述水箱转接管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即热装置的即热出水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和/或,所述水箱装置的水箱出水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及与所述前壳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的后壳;其中,所述出水装置安装安装于所述前壳。
可选地,所述饮水机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安装于所述前壳的前侧面;所述出水装置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出水装置的即热连接端与所述即热装置的即热出水端连接固定,以及将所述出水装置的水箱连接端与所述水箱装置的水箱出水端连接,从而可以取消所述出水装置和即热装置、水箱装置之间的软管,进而大大减少了软管的使用量。如此,不仅可以减少因软管松脱而导致出现的漏水情况,还可以避免因软管老化而导致输送的水出现异味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去除了所述出水装置和即热装置、水箱装置之间的软管,使得软管的数量减少,从而可以简化饮水机内部的管路,降低进水机内部管路错综复杂程度,有效提高饮水机内部构件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饮水机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饮水机的拆除前壳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饮水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4中密封套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即热装置与水箱装置、出水装置三者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即热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6中水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出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沿I-I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029933770000031
Figure BDA000302993377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传统饮水机包括水箱装置、即热装置及出水装置;其中,该出水装置具有用于与即热装置连通的即热连接端,以及与水箱装置连通的水箱连接端。在目前市场上,传统饮水机的出水装置的即热连接端通常是采用软管(如硅胶管)与即热装置插置连接,同样地,出水装置的水箱连接端也是采用软管与水箱装置插置连接。也就是说,出水装置至少需要通过两根软管来与水箱装置、即热装置连通。然而,这些软管受其材料限制,使得这些软管不仅容易发生变形而导致软管松动脱落而发生漏水;并且,这些软管还容易产生塑料味等异味,使得软管输送出来的水产生异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饮水机的实施例,所述饮水机可以应用在饮水机或其他具有供水系统的设备中。所述饮水机可以是管线式饮水机,所述管线式饮水机可以是壁挂式管线饮水机。所述饮水机可以减少软管的使用,从而减少由软管连接而产生的漏水或异味的情况出现。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饮水机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饮水机包括壳体100、即热装置200、水箱装置300及出水装置400。其中,所述即热装置200安装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即热装置200设有即热出水端210;所述水箱装置300安装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水箱装置300设有水箱出水端310(如图6所示);所述出水装置400安装于所述壳体100上,所述出水装置400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00外侧的出水嘴410,以及与所述出水嘴410连通且穿入所述壳体100内的即热连接端420和水箱连接端430(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即热连接端420与所述即热出水端210连接固定,所述水箱连接端430与所述水箱出水端310连接固定。
具体说来,所述壳体100具有安装腔;所述即热装置200和所述水箱装置300均安装于所述壳体100的安装腔内,所述水箱装置300和所述即热装置200沿上下向排布;或者,所述水箱装置300和所述即热装置200沿左右向排布;再或者,所述水箱装置300和所述即热装置200沿前后向排布。在实际生产中,所述水箱装置300和所述即热装置200的排布方式,可以结合出水装置400在壳体100上的位置进行相应设计,在此不设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装置300和所述即热装置200沿上下向排布;其中,所述即热装置200安装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所述水箱装置300设置在所述即热装置200的上方,所述水箱装置30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固定。
所述出水装置400安装于所述壳体100的前端,用于为用水输出冷水或热水。所述出水装置400内置有阀芯组件440,用以切换冷水和热水流路。当用户取用冷水时,所述水箱装置300中的水从水箱出水端310直接输出到出水装置400的水箱连接端430,而后经出水装置400的出水嘴410流出,从而为用户输出冷水。当用户取用热水时,所述即热装置200中的水从即热出水端210直接输出到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而后经出水装置400的出水嘴410流出,从而为用户输出热水。应说明的是,所述冷水和热水仅是相对水的温度而言,即冷水的温度低于热水的温度;例如,冷水可以冰水或者常温水。
对于所述即热装置200而言,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和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连接固定,即所述即热出水端210和所述即热连接端420没有通过软管连通,从而可省去传统饮水机上用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的软管,也就减少了软管的使用。因此,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之间,也就不再存在因软管松脱而导致漏水的情况出现,也不会因软管老化而导致输送的水出现异味。
同理地,对于所述水箱装置300而言,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和出水装置400的水箱连接端430连接固定,即所述水箱出水端310和所述水箱连接端430没有通过软管连通,从而可省去传统饮水机上用于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出水装置400的水箱连接端430的软管,也就减少了软管的使用。因此,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出水装置400的水箱连接端430之间,也就不再存在因软管松脱而导致漏水的情况出现,也不会因软管老化而导致输送的水出现异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连接固定,以及将所述出水装置400的水箱连接端430与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连接固定,从而可以取消所述出水装置400和即热装置200、水箱装置300之间的软管,进而大大减少了软管的使用量。如此,不仅可以减少因软管松脱而导致出现的漏水情况,还可以避免因软管老化而导致输送的水出现异味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去除了所述出水装置400和即热装置200、水箱装置300之间的软管,使得软管的数量减少,从而可以简化饮水机内部的管路,降低进水机内部管路错综复杂程度,有效提高饮水机内部构件的装配效率。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可以直接与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连接固定,也可以通过硬质管500与所述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连接固定。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即热装置200和所述出水装置400之间的装配空间进行设计。同样地,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可以直接与出水装置400的水箱连接端430连接固定,也可以通过硬质管500与所述出水装置400的水箱连接端430连接固定。具体可以根据所述水箱装置300和所述出水装置400之间的装配空间进行设计。但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硬质管500可以是呈弯管状设置(如热罐转接管510),也可以是直管状设置(如水箱转接管520)。硬质管500应当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以使得硬质管500具有较佳的强度,不易发生变形或老化。
请参阅图1、图3及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进水端220通常设置在其底部,并与所述水箱装置300连通;而所述即热出水端210则设置在所述即热装置200的顶部。当用户取用热水时,水箱装置300中的水从即热装置200底部的即热进水端210输送至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内部,然后向上挤压所述即热装置200内部的热水,使得所述即热装置200内的热水被挤压而从所述即热装置200顶部的即热出水端210输出。但是,所述即热装置200顶部的即热出水端210朝上延伸,而所述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朝后延伸,使得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和所述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不易对准连接,操作不方便。
请参阅图3、图4及图6,鉴于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饮水机还包括热罐转接管510,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一端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连接,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连接。
具体说来,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呈弯管状设计,以使得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两端分别朝前、朝下延伸,从而在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两端形成朝不同方向开设的两个插接口501;其中,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其中一个插接口501朝下开放,以供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插置连接;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另一个插接口501朝前开放,以供所述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插置连接。所述热罐转接管510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使得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具有较大的强度,进而确保所述热罐转接管510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所述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连接稳定,难以轻易发生松脱断连的情况。
请参阅图4、图6及图8,进一步地,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呈L形或C形弯管状设置均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呈L形弯管状设置。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竖管体511,以及自所述竖管体511的上端朝向所述出水装置400延伸的横管体512;其中,所述竖管体511与所述即热出水端210连接,所述横管体512与所述即热连接端420连接。
具体说来,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竖管体511的上端与该横管体512的后端连接,从而使得竖管体511和横管体512连接并配成呈L形。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在该竖管体511的下端形成朝下开放的插接口501,该插接口501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对应插置连接。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在该横管体512的前端形成向前开放的插接口501,该插接口501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连接端420对应插置连接。
至于所述竖管体的插接口501与所述出水装置400即热出水端210的固定方式可以过盈配合固定,也可以通过焊接材料焊接固定,还可以通过密封胶(如硅胶)粘结固定,当然也可以通过螺纹配合固定。所述横管体512与所述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的固定方式也可以过盈配合固定,也可以通过焊接材料焊接固定,还可以通过密封胶(如硅胶)粘结固定,当然也可以通过螺纹配合固定。
请参阅图3、图4及图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管体511和所述横管体512一体成型;所述竖管体511下端的插接口501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插置连接,所述竖管体511的插接口501与该即热出水端210过盈配合;所述横管体512前端的插接口501与所述水箱装置300的即热连接端420插置连接,且该所述横管体512的插接口501与该即热连接端420过盈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鉴于所述水箱装置300位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上方,为便于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安置,可选地,在所述水箱装置300和所述即热装置200之间间隔出有装配区;所述热罐转接管510位于所述装配区内。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热罐转接管510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连接,已经相当于将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和所述即热装置200连接固定,使得热罐转接管510不易松脱。由于所述热罐转接管510设置在所述即热装置200和所述水箱装置300之间的装配区内,没有占用所述即热装置200或水箱装置300和所述壳体100的前壳110之间的空间,也就是没有占用所述饮水机的前后向空间,如此则可相应减小所述饮水机的厚度,进而有利用饮水机薄型设计。
在此考虑到,在所述饮水机发生较大的晃动时,所述热罐转接管510也有可能会随之发生晃动,进而影响所述热罐转接管510与所述即热装置200连接的稳定性。因此,为了提高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安装的稳定性,可选地,所述热罐转接管510与水箱装置300的底部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热罐转接管510除其两个插接口501之外的部分与水箱装置300固定,也即是将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和所述水箱装置300装配呈一体。装配时,直接将水箱装置300配置到所述即热装置200的上方,而后将所述水箱装置300底部的热罐转接管510的下端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对应插置连接,最后再将热罐转接管510的前端与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连接即可。如此,相当于将所述热罐转接管510与所述即热装置200、所述水箱装置300均固定连接,从而双重限定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活动,使得所述热罐转接管510更不容易活动松脱。
至于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材料,所述热罐转接管510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硬质材料可选为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可以是不锈钢、铜及其合金、铝及其合金等材料,以使得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具有较佳的强度,不易发生变形或老化。具体在此,所述热罐转接管51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可以与所述水箱装置300一体成型;所述热罐转接管510也可以单独制造成型,而后再与所述水箱装置300连接固定,其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是密封胶(如硅胶)密封连接。
请参阅图3、图4及图8,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水箱出水端310通常设置在所述水箱装置300的底部,如此可依靠所述水箱装置300内水的自身重力向出水装置400输出冷水。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可以开设在水箱装置300的底壁或者侧壁的下端。具体在此,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设置在水箱装置300的底壁,且朝前开放。而所述出水装置400的水箱连接端430朝后开放,从而正好与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相对,进而使得此两者对应插置连接。
在此考虑到,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和/或所述出水装置400的水箱连接端430长度不足,两者不易直接对应插置连接。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饮水机还包括水箱转接管520,所述水箱转接管520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连接,所述水箱转接管520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装置400水箱连接端430连接。
具体说来,所述水箱转接管520呈直管状沿前后向延伸;所述水箱转接管520的后端形成有朝后开放的插接口501,该插接口501与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连接;所述水箱转接管520的前端形成朝后开放的插接口501,该插接口501与所述出水装置400的水箱连接端430连接。
可选地,所述水箱转接管520固定在所述水箱装置300的底部,所述水箱转接管520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水箱装置300和所述即热装置200之间的装配区内。由于所述水箱转接管52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即热装置200和所述水箱装置300之间的装配区内,使得所述水箱转接管520没有占用所述即热装置200或水箱装置300和所述壳体100的前壳110之间的空间,也就是没有占用所述饮水机的前后向空间,如此则可相应减小所述饮水机的厚度,进而有利用饮水机薄型设计。
至于所述水箱转接管520的材料,所述水箱转接管520也可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硬质材料可选为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可以是不锈钢、铜及其合金、铝及其合金等材料,以使得所述水箱转接管520具有较佳的强度,不易发生变形或老化。具体在此,所述水箱转接管52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水箱转接管520可以与所述水箱装置300一体成型;所述水箱转接管520也可以单独制造成型,而后再与所述水箱装置300连接固定,其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是密封胶(如硅胶)密封连接。
请参阅图3、图4及图8,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如前文介绍,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两端设置有两个插接口501,两个所述插接口501分别适用于供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所述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插置连接。为确保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两个插接口501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所述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插置连接的密封性,可选地,在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插接口501的环周侧壁包裹有密封套600。
具体在此,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两个插接口501的环周侧壁均包裹有密封套600。该插接口501的环周侧壁包裹有密封套600,应当理解为,所述密封套600至少部分包裹在该环周侧壁的内壁面,且还有部分包裹造环周侧壁的外壁面。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密封套600与热罐转接管510连接的稳定性,且还能增大密封套600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所述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接触配合的面积,进而增强密封效果。
同样地,所述水箱转接管520的两端设置有两个插接口501,两个所述插接口501分别适用于供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所述出水装置400的水箱连接端430插置连接。为确保所述水箱转接管520的两个插接口501与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所述出水装置400的水箱连接端430插置连接的密封性,可选地,在所述水箱转接管520的插接口501的环周侧壁包裹有密封套600。
具体在此,所述水箱转接管520的两个插接口501的环周侧壁均包裹有密封套600。该插接口501的环周侧壁包裹有密封套600,应当理解为,所述密封套600至少部分包裹在该环周侧壁的内壁面,且还有部分包裹造环周侧壁的外壁面。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密封套600与水箱转接管520连接的稳定性,且还能增大密封套600与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所述出水装置400的水箱连接端430接触配合的面积,进而增强密封效果。
请参阅图4、图5及图8,对于上述密封套600的具体结构,则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在此不设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套600包括内密封层610和外密封层620,所述内密封层610和所述外密封层620相对的一端闭合设置,以在所述内密封层610和外密封层620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630,所述环形凹槽630适用于供所述水箱转接管520或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插接口501的环周侧壁插置连接。
以所述热罐转接管510为例,所述密封套600安装到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插接口501时,将所述密封套600的环形凹槽630与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插接口501的环周侧壁对应,并使得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插接口501的环周侧壁对应插入到所述密封套600的环形凹槽630内,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套600包裹该插接口501的环周侧壁。这样,所述密封套600的内密封层610和外密封层620相当于夹紧在该插接口501的环周侧壁内外表面,使得所述密封套600不易从所述热罐转接管510上脱落下来。
装配完成后,位于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其中一个插接口501处的密封套600,该密封套600的内密封层610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的外周面贴合密封;而位于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另一个插接口501处的密封套600,该密封套600的内密封层610则与所述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的外周面贴合密封。
至于所述密封套600与所述水箱转接管520的插接口501的装配方式,则可以参考上述密封套600与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插接口501的装配方式,在此不在一一赘述。
请参阅图4、图5及图8,进一步地,为提高所述密封套600的密封性能,在所述内密封层610的内周面还凸设有多个环形密封筋611,多个所述环形密封筋611沿所述密封套600的轴向间隔排布。具体地,所述内密封层610的内周面还凸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环形密封筋611,该多个所述环形密封筋611沿所述密封套600的轴向间隔排布;其中,该多个所述环形密封筋611呈等间距排布;或者,该多个所述环形密封筋611呈非等间距排布。如此,所述密封套600的内密封层610可以通过该环形密封筋611与插置在其中的即热进水端210或出水端的外周面紧密贴合,有效增强密封效果。
以所述热罐转接管510和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插接为例,当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插置到所述热罐转接管510朝下开放的插接口501内之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的外周面与包裹在该插接口501的密封套600的内密封层610贴合,该内密封层610上的环形密封筋611与该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的外周面紧紧抵持,从而有效密封该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和该热罐转接管510的插接口501之间的间隙,有效增强此两者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口501包括第一环周壁5011及与所述第一环周壁5011相连得第二环周壁5012,所述第二环周壁5012的内直径小于所述内接部的内直径;所述第二环周壁5012插置在所述密封套600的环形插槽内。应说明的是,所述插接口501可以是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插接口501,也可以是所述水箱转接管520的插接口501。
在此,主要以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插接口501为例进行介绍说明。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插接口501和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插置连接是,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自该插接口501的第一环周壁5011内侧插置到第二环周壁5012的内侧,该即热出水端210的前端的外周面与包裹在第一环周壁5011上的密封套600的内密封层610过盈贴合密封,且该即热出水端210的末端的外周面则直接与第二环周壁5012的内表面贴合密封,从而使得所述即热出水端210的整个外周面和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的内周面之间难以形成有间隙,从而大大减少漏水的情况出现,大大增强此两者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请参阅图2、图6及图8,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为提高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和热罐转接管510连接的牢固性,可选地,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使得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具有较佳的强度,不易发生弯折等变形情况,从而能够与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稳定连接。并且,由于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使得该即热出水端210不易老化,从而由该即热出水端210输出的水也不易产生异味。此外,所述即热装置200通常也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更好地储存高温热水。因此,所述即热装置200的即热出水端210可以与所述即热装置200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为提高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和热罐转接管510连接的牢固性,可选地,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使得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具有较佳的强度,不易发生弯折等变形情况,从而能够与所述热罐转接管510稳定连接。并且,由于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使得该水箱出水端310不易老化,从而由该水箱出水端310输出的水也不易产生异味。此外,所述水箱装置300通常也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更好地储存冷水而不产生异味。因此,所述水箱装置300的水箱出水端310可以与所述水箱装置300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1,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饮水机的壳体100包括前壳110及与所述前壳110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的后壳120;其中,所述出水装置400安装安装于所述前壳110。理论上说来,所述出水装置400可以安装在前壳110的前侧面,也可以安装在前壳110的左右两侧面。考虑到用户通常习惯在所述饮水机的前侧接水,因此,将所述出水装置400安装在前壳110的前面。
进一步地,所述饮水机还包括显示面板700,所述显示面板700安装于所述前壳110的前侧面;所述出水装置40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700的后侧。具体地,所述出水装置400安装在所述前壳110上,所述出水装置400的即热连接端420和水箱连接端430穿过所述前壳110而伸入至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出水装置400还设有两个分别用于调节冷热水流路开关的调节件450;所述显示面板700设有供两个安装部710,两个所述安装部710分别适用于供两个调节件450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机包括:
壳体;
即热装置,所述即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即热装置设有即热出水端;
水箱装置,所述水箱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水箱装置设有水箱出水端;以及
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出水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侧的出水嘴,以及与所述出水嘴连通且穿入所述壳体内的即热连接端和水箱连接端;其中,
所述即热连接端与所述即热出水端连接固定;
所述水箱连接端与所述水箱出水端连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即热出水端设置在所述即热装置的顶部;所述饮水机还包括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的热罐转接管,所述热罐转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即热出水端连接,所述热罐转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即热连接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罐转接管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竖管体,以及与所述竖管体连接且朝所述出水装置延伸的横管体;所述竖管体与所述即热出水端连接,所述横管体与所述即热连接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装置位于所述即热装置的上方,所述水箱装置和所述即热装置之间间隔出有装配区;所述热罐转接管位于所述装配区内,并与所述水箱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出水端设置在所述水箱装置的底部;所述饮水机还包括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的水箱转接管,所述水箱转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箱出水端连接,所述水箱转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转接管呈直管状沿前后向延伸;所述水箱转接管的后端与所述水箱出水端连接,所述水箱转接管的前端与所述水箱连接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转接管的两端设有分别供所述水箱出水端、水箱连接端插置连接的插接口,该插接口的环周侧壁包裹有密封套;和/或,
所述热罐转接管的两端设有分别供所述即热出水端、所述即热连接端插置连接的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的环周侧壁包裹有密封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包括内密封层和外密封层,所述内密封层和所述外密封层相对的一端闭合设置,以在所述内密封层和外密封层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适用于供所述插接口的环周侧壁插置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的环周侧壁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第一环周壁,以及与所述第一环周壁相连得第二环周壁,所述第一环周壁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环周壁的内直径;所述第一环周壁插置在所述密封套的环形凹槽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的内密封层的内周面凸设有多个环形密封筋,多个所述环形密封筋沿所述密封套的轴向间隔排布。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材料为金属材料。
12.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即热出水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和/或,所述水箱出水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13.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及与所述前壳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的后壳;其中,所述出水装置安装安装于所述前壳。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机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安装于所述前壳的前侧面;所述出水装置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
CN202120821219.3U 2021-04-20 2021-04-20 饮水机 Active CN215686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1219.3U CN215686809U (zh) 2021-04-20 2021-04-20 饮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1219.3U CN215686809U (zh) 2021-04-20 2021-04-20 饮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6809U true CN215686809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29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21219.3U Active CN215686809U (zh) 2021-04-20 2021-04-20 饮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68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86809U (zh) 饮水机
CN215686808U (zh) 饮水机
CN114158912A (zh) 饮水机
CN201062581Y (zh)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密闭筒体与储液筒下部连接装置
CN217082937U (zh) 一种贯通式双胆电热水器柔性连接的锥面复合结构
CN216347050U (zh) 横竖两用电热水器
CN214072888U (zh)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8025820U (zh) 一种水加热装置
CN211695358U (zh) 一种发热体组件及采用发热体组件的电加热饮水装置
CN217817478U (zh) 热水器
CN211922014U (zh) 一种新型手持式蒸汽刷
CN207377793U (zh) 一种快接式微型电磁水泵
CN217408455U (zh) 一种具有水箱的蒸烤箱
CN216080354U (zh) 一种电热水器
CN213993498U (zh) 集热泵和具有其的洗涤电器
CN218571954U (zh) 一种抽水结构和电热茶盘
CN218033735U (zh) 热水器
CN215571207U (zh) 内胆组件及电热水器
CN215899426U (zh) 一种新型的电加热炉底座
CN216675479U (zh) 加热组件结构及饮水设备
CN217209807U (zh) 一种即热式过热器
CN218474055U (zh) 一种雾化器
CN111795531A (zh) 冰箱
CN212299445U (zh) 一种电热水器
CN214744203U (zh) 管接头组件、水箱组件及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