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5267U - 无痕黏扣带 - Google Patents

无痕黏扣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5267U
CN215685267U CN202121264222.6U CN202121264222U CN215685267U CN 215685267 U CN215685267 U CN 215685267U CN 202121264222 U CN202121264222 U CN 202121264222U CN 215685267 U CN215685267 U CN 215685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ring
hook
loop
hoo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42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逸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2642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5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5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5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无痕黏扣带,其包括:一第一黏接组件,包括一第一黏扣层及一第一可拉伸离型层,该第一黏扣层包括一基片及复数勾体,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及该复数勾体分别设于该基片的相对二侧,该复数勾体与该基片是为塑胶一体射出成型;及一第二黏接组件,包括一第二黏扣层及一第二可拉伸离型层,该第二黏扣层包括一织物底部及复数圈状结构,该该第二可拉伸离型层及该复数圈状结构设于该织物底部的相对二侧;其中,至少一该勾体可释放地勾扣于至少一该圈状结构。

Description

无痕黏扣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无痕黏扣带。
背景技术
一般将画框、壁画、海报等悬挂于墙面上或其他垂直面上,通常都会在墙面或其他垂直面上钉入钉子或具备有钉子以钉入定位的挂勾,得以令画框、壁画、海报上的扣孔或勾件勾扣于上。
然而,现有的挂画框、壁画、海报等方式,会破坏墙面上或其他垂直面的结构,若要调整挂设的位置或调整角度时,便需要拆除原本的钉子或挂勾,再重新在调整后的位置上挂设,导致墙面或其他垂直面上留有许多的孔洞以影响整体的美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无痕黏扣带,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痕黏扣带,其于不破坏一墙面或一物件的状况下以挂设及拆离该物件于该墙面上。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痕黏扣带,包括:一第一黏接组件,其包括一第一黏扣层及一第一可拉伸离型层,该第一黏扣层包括一基片及复数勾体,该基片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黏接于该第一表面,该复数勾体设于该第二表面,该复数勾体与该基片是为塑胶一体射出成型,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包括一朝一第一方向凸出于该基片的第一凸部,各该勾体包括一连接于该第一表面的基部及一弯勾部,该弯勾部连接于该基部且朝一第二方向延伸弯曲,该第二方向是横向于该第一方向;及一第二黏接组件,其包括一第二黏扣层及一第二可拉伸离型层,该第二黏扣层包括一织物底部及复数圈状结构,该织物底部包括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该第二可拉伸离型层黏接于该第三表面,该复数圈状结构设于该第四表面;其中,至少一该勾体可释放地勾扣于至少一该圈状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复数勾体包括至少一第一勾体排及至少一第二勾体排,该至少一第一勾体排与该至少一第二勾体排于该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列设置,各该第一勾体排包括复数该弯勾部朝向同侧的勾体,各该第二勾体排各包括复数该弯勾部朝向同侧的勾体,各该第一勾体排的各该勾体的弯勾部与各该第二勾体排的各该勾体的弯勾部于该第二方向上分别朝向相反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至少一第一勾体排的至少一该勾体的弯勾部与该至少一第二勾体排的至少一该勾体的弯勾部勾扣于同一该圈状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第一黏扣层的该基片及各该勾体分别为可变形材质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第二可拉伸离型层包括一朝向该第一方向凸出于该织物底部的第二凸部,各该圈状结构包括一扣孔,该扣孔朝于一开放方向上开放,该开放方向横向于该第一方向,该开放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之间定义一夹角,该夹角小于90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复数圈状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圈排及至少一第二圈排,该至少一第一圈排及该至少一第二圈排于该第二方向上排列设置,各该第一圈排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与各该第二圈排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该至少一第一圈排的至少一该圈状结构的开放方向横向于该至少一第二圈排的至少一该圈状结构的开放方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至少一圈状结构包括复数相互分离的圈体,该至少一勾体可勾扣于至少一该圈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包括一拉伸变形基层及二黏接层,其中一该黏接层黏附于该拉伸变形基层及该第一表面之间,各该黏接层的一厚度小于该拉伸变形基层的一厚度;其中,拉伸该拉伸变形基层以使该黏接层同时变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另包括二设于该第一凸部相对二侧的防水层,各该黏接层朝该第一方向凸出该基片黏附于该第一凸部其中一侧及其中一该防水层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复数勾体包括复数该第一勾体排及复数该第二勾体排;该第一黏扣层的该基片及各该勾体分别为可变形材质制成;该织物底部及该复数圈状结构分别为可变形材质;该第二可拉伸离型层包括一朝向该第一方向凸出于该织物底部的第二凸部,各该圈状结构包括一扣孔,该扣孔朝于一开放方向上开放,该开放方向横向于该第一方向,该开放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之间定义一夹角,该夹角小于90度;该复数圈状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圈排、至少一第二圈排、至少一第三圈排及至少一第四圈排,该至少一第一圈排、该至少一第二圈排、至少一第三圈排及至少一第四圈排于该第二方向上排列设置,各该第一圈排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各该第二圈排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各该第三圈排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各该第四圈排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该至少一第一圈排相邻该至少一第三圈排,该至少一第四圈排相邻该至少一第二圈排,该至少一第一圈排的至少一该圈状结构的开放方向横向于该至少一第二圈排的至少一该圈状结构的开放方向;该第二黏扣层定义一朝该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及一于该第一方向上的底侧,至少一该第一圈排及至少一该第三圈排位于该参考线的一第一侧,至少一该第二圈排及至少一该第四圈排位于该参考线的一相对于该第一侧的第二侧,至少一该第一圈排、至少一该第三圈排、至少一该第二圈排及至少一该第四圈排分别倾斜朝向该参考线及该底侧;该第一黏接组件与该第二黏接组件的总厚度小于等于1.00cm;该复数勾体占该第二表面的密度大于等于1个/平方公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黏接组件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扣合图。
图5为图4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二黏接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朝一第一方向的俯视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朝一第一方向的局部放大扣合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二黏接组件的局部放大前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安装于一墙面及一物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剥离该第二黏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剥离该第二黏接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安装于一墙面及一物件的另一示意图。
其中,1:无痕黏扣带;2:墙面;3:物件;4:离型纸;10:第一黏接组件;11:第一黏扣层;12:第一可拉伸离型层;121:拉伸变形基层;122:黏接层;123:第一凸部;124:防水层;13:基片;131:第一表面;132:第二表面;133:底侧;134:第一侧;135:第二侧;14,14a,14b:勾体;141:基部;142:弯勾部;15:第一勾体排;16:第二勾体排;20:第二黏接组件;21:第二黏扣层;22:第二可拉伸离型层;221:拉伸变形基层;222:黏接层;23:织物底部;231:第三表面;232:第四表面;233:防水层;24,24a,24b:圈状结构;241:圈体;25:第二凸部;26:扣孔;27:第一圈排;28:第二圈排;29:第三圈排;291:第四圈排;L1:第一方向;L2:第二方向;L3a,L3b:开放方向;L4:参考线;D1:厚度;D2:厚度;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12,其显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无痕黏扣带1包括一第一黏接组件10及一第二黏接组件20。
该第一黏接组件10包括一第一黏扣层11及一第一可拉伸离型层12,该第一黏扣层11包括一基片13及复数勾体14,该基片13包括一第一表面131及一第二表面132,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12黏接于该第一表面131,该复数勾体14设于该第二表面132,该复数勾体14与该基片13是为塑胶一体射出成型,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12包括一朝一第一方向L1凸出于该基片13的第一凸部123,各该勾体14包括一连接于该第一表面131的基部141及一弯勾部142,该弯勾部142连接于该基部141且朝一第二方向L2延伸弯曲,该第二方向L2是横向于该第一方向L1;该第二黏接组件20包括一第二黏扣层21及一第二可拉伸离型层22,该第二黏扣层21包括一织物底部23及复数圈状结构24,该织物底部23包括一第三表面231及一第四表面232,该第二可拉伸离型层22黏接于该第三表面231,该复数圈状结构24设于该第四表面232;该第二黏扣层21的该织物底部23包括复数经线及复数与该复数经线横向交(编)织而成的纬线,该复数经线及该复数纬线至少其中一者一体设置有该复数圈状结构24;其中,至少一该勾体14可释放地勾扣于至少一该圈状结构24,各该勾体14可释放地勾扣于至少一该圈状结构24。具体地说,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12包括一拉伸变形基层121及二黏接层122,其中一该黏接层122黏附于该拉伸变形基层121及该第一表面131之间,各该黏接层122的一厚度D1小于该拉伸变形基层121的一厚度D2,是以整体的厚度小,其中一该黏接层122可供黏接于一墙面2(或其他垂直的壁面)或一物件3(如画框、相框、挂饰品等),该第二黏接组件20与该第一黏接组件10同样包括一拉伸变形基层221及二黏接层222,其中一该黏接层222供黏接于该墙面2或该物件3;另一该黏接层122、222可供黏接一离型纸4;其中,拉伸该拉伸变形基层121,221以使该黏接层122,222同时变形而剥离该墙面2、该物件3、该第一表面131或该第二表面132,达到无痕及不残胶;故,可于不破坏该墙面2或该物件3的状况下以挂设及拆离该物件3于该墙面2上,该第一黏扣层11可与该第二黏扣层21可拆卸地相互扣合,再者,该第一黏扣层11的该复数勾体14与该第二黏扣层21的该圈状结构24之间的勾扣结合强度高,故所能承受的重量高(如于该第一方向L1上可紧固结合),而于横向该第一方向L1施力易将该第一黏扣层11及该第二黏扣层21相互剥离。各该黏接层122、222为可拉伸剥离具黏着力的黏胶材料。
该复数勾体14包括至少一第一勾体排15及至少一第二勾体排16,该该复数勾体14包括复数该第一勾体排15及复数该第二勾体排16,该至少一第一勾体排15与该至少一第二勾体排16于该第一方向L1上间隔排列设置;于本实施例中,该复数勾体14包括复数该第一勾体排15及复数该第二勾体排16,该复数第一勾体排15及该复数第二勾体排16于该第一方向L1交替设置。各该第一勾体排15包括复数该弯勾部142朝向同侧的勾体14a,各该第二勾体排16各包括复数该弯勾部142朝向同侧的勾体14b,各该第一勾体排15的各该勾体14a的弯勾部142与各该第二勾体排16的各该勾体14b的弯勾部142于该第二方向L2上分别朝向相反侧,以提供不同方向的勾扣。较佳地,该至少一第一勾体排15的至少一该勾体14a的弯勾部142与该至少一第二勾体排16的至少一该勾体14b的弯勾部142勾扣于同一该圈状结构24;该至少一圈状结构24包括复数相互分离的圈体241,该至少一勾体14可勾扣于至少一该圈体241,于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勾体14勾扣于复数该圈体241;该复数勾体14占该第二表面132的密度大于等于1个/平方公分;于本实施例中,该复数勾体14占该第二表面132的密度大于等于1.5个/平方公分或大于等于2.0个/平方公分;该第二可拉伸离型层22包括一朝向该第一方向L1凸出于该织物底部23的第二凸部25,各该圈状结构24包括一扣孔26,该扣孔26朝于一开放方向L3上开放,该开放方向L3横向于该第一方向L1,该开放方向L3与该第一方向L1之间定义一夹角θ,该夹角θ小于90度;勾扣的结合强度高而不易脱离。
该第一黏扣层11的该基片13及各该勾体14分别为可变形材质制成;该织物底部23及该复数圈状结构24分别为可变形材质;故在压合该第一黏接组件10及该第二黏接组件20时该复数圈状结构24及该复数勾体14利于变形而相互扣紧,而于相互剥离时该复数圈状结构24及该复数勾体14可变形而利于脱离,例如该复数勾体14可变形而外开及弹性复位。
该复数圈状结构24包括至少一第一圈排27及至少一第二圈排28,该至少一第一圈排27及该至少一第二圈排28于该第二方向L2上排列设置,各该第一圈排27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24a(倾斜角度可相同或不同)与各该第二圈排28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24b(倾斜角度可相同或不同),该至少一第一圈排27的至少一该圈状结构24a的开放方向L3a横向于该至少一第二圈排24b的至少一该圈状结构24a,24b的开放方向L3b。于本实施例中,该复数圈状结构24a,24b另包括至少一第三圈排29及至少一第四圈排291,该至少一第一圈排27、该至少一第二圈排28、至少一第三圈排29及至少一第四圈排291于该第二方向L2上排列设置,于本实施例中该复数圈状结构24a,24b包括复数该第一圈排27、复数该第二圈排28、复数第三圈排29及复数第四圈排291,各该第三圈排29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24a(倾斜角度可相同或不同),各该第四圈排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24b(倾斜角度可相同或不同),该至少一第一圈排27相邻该至少一第三圈排29,该至少一第四圈排291相邻该至少一第二圈排28;该第二黏扣层21定义一朝该第一方向L1延伸的参考线L4及一于该第一方向L1上的底侧133,至少一该第一圈排27及至少一该第三圈排29位于该参考线L4的一第一侧134,至少一该第二圈排28及至少一该第四圈排291位于该参考线L4的一相对于该第一侧134的第二侧135,至少一该第一圈排27、至少一该第三圈排29、至少一该第二圈排28及至少一该第四圈排291分别倾斜朝向该参考线L4及该底侧133,如图6及图9,以提供多个方向的勾扣以而提升勾扣的结合强度。
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12另包括二设于该第一凸部123相对二侧的防水层124,各该黏接层122朝该第一方向L1凸出该基片13黏附于该第一凸部123其中一侧及其中一该防水层124之间,加工步骤简化,得以手夹持于该二防水层124以拉伸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12,以达到剥离效果,且可防止液体渗入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12;另外,该第二可拉伸离型层22的结构与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12的结构相同,该第二凸部25相对二侧分别黏设二防水层233。
该第一黏接组件10与该第二黏接组件20的总厚度小于等于1.00cm,较佳地该第一黏接组件10与该第二黏接组件20的总厚度小于等于0.50cm,于挂设时,该物件3可较靠近该墙面2且提升支撑效果并使之间之间隙小,该第一黏接组件10及该第二黏接组件20便会被隐藏而美观。
该第一黏接组件10与该第二黏接组件20可于一第三方向拆离及结合,该第三方向横向于该第一方向L1及该第二方向L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痕黏扣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黏接组件,包括一第一黏扣层及一第一可拉伸离型层,该第一黏扣层包括一基片及复数勾体,该基片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黏接于该第一表面,该复数勾体设于该第二表面,该复数勾体与该基片是为塑胶一体射出成型,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包括一朝一第一方向凸出于该基片的第一凸部,各该勾体包括一连接于该第一表面的基部及一弯勾部,该弯勾部连接于该基部且朝一第二方向延伸弯曲,该第二方向是横向于该第一方向;及
一第二黏接组件,包括一第二黏扣层及一第二可拉伸离型层,该第二黏扣层包括一织物底部及复数圈状结构,该织物底部包括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该第二可拉伸离型层黏接于该第三表面,该复数圈状结构设于该第四表面;
其中,至少一该勾体可释放地勾扣于至少一该圈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痕黏扣带,其特征在于,该复数勾体包括至少一第一勾体排及至少一第二勾体排,该至少一第一勾体排与该至少一第二勾体排于该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列设置,各该第一勾体排包括复数该弯勾部朝向同侧的勾体,各该第二勾体排各包括复数该弯勾部朝向同侧的勾体,各该第一勾体排的各该勾体的弯勾部与各该第二勾体排的各该勾体的弯勾部于该第二方向上分别朝向相反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痕黏扣带,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勾体排的至少一该勾体的弯勾部与该至少一第二勾体排的至少一该勾体的弯勾部勾扣于同一该圈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痕黏扣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黏扣层的该基片及各该勾体分别为可变形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痕黏扣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可拉伸离型层包括一朝向该第一方向凸出于该织物底部的第二凸部,各该圈状结构包括一扣孔,该扣孔朝于一开放方向上开放,该开放方向横向于该第一方向,该开放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之间定义一夹角,该夹角小于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痕黏扣带,其特征在于,该复数圈状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圈排及至少一第二圈排,该至少一第一圈排及该至少一第二圈排于该第二方向上排列设置,各该第一圈排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与各该第二圈排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该至少一第一圈排的至少一该圈状结构的开放方向横向于该至少一第二圈排的至少一该圈状结构的开放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痕黏扣带,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圈状结构包括复数相互分离的圈体,该至少一勾体可勾扣于至少一该圈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痕黏扣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包括一拉伸变形基层及二黏接层,其中一该黏接层黏附于该拉伸变形基层及该第一表面之间,各该黏接层的一厚度小于该拉伸变形基层的一厚度;其中,拉伸该拉伸变形基层以使该黏接层同时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痕黏扣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可拉伸离型层另包括二设于该第一凸部相对二侧的防水层,各该黏接层朝该第一方向凸出该基片黏附于该第一凸部其中一侧及其中一该防水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痕黏扣带,其特征在于,该复数勾体包括复数该第一勾体排及复数该第二勾体排;该第一黏扣层的该基片及各该勾体分别为可变形材质制成;该织物底部及该复数圈状结构分别为可变形材质;该第二可拉伸离型层包括一朝向该第一方向凸出于该织物底部的第二凸部,各该圈状结构包括一扣孔,该扣孔朝于一开放方向上开放,该开放方向横向于该第一方向,该开放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之间定义一夹角,该夹角小于90度;该复数圈状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圈排、至少一第二圈排、至少一第三圈排及至少一第四圈排,该至少一第一圈排、该至少一第二圈排、至少一第三圈排及至少一第四圈排于该第二方向上排列设置,各该第一圈排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各该第二圈排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各该第三圈排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各该第四圈排包括复数朝向同侧的该圈状结构,该至少一第一圈排相邻该至少一第三圈排,该至少一第四圈排相邻该至少一第二圈排,该至少一第一圈排的至少一该圈状结构的开放方向横向于该至少一第二圈排的至少一该圈状结构的开放方向;该第二黏扣层定义一朝该第一方向延伸的参考线及一于该第一方向上的底侧,至少一该第一圈排及至少一该第三圈排位于该参考线的一第一侧,至少一该第二圈排及至少一该第四圈排位于该参考线的一相对于该第一侧的第二侧,至少一该第一圈排、至少一该第三圈排、至少一该第二圈排及至少一该第四圈排分别倾斜朝向该参考线及该底侧;该第一黏接组件与该第二黏接组件的总厚度小于等于1.00cm;该复数勾体占该第二表面的密度大于等于1个/平方公分。
CN202121264222.6U 2021-06-07 2021-06-07 无痕黏扣带 Active CN215685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4222.6U CN215685267U (zh) 2021-06-07 2021-06-07 无痕黏扣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4222.6U CN215685267U (zh) 2021-06-07 2021-06-07 无痕黏扣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5267U true CN215685267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1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4222.6U Active CN215685267U (zh) 2021-06-07 2021-06-07 无痕黏扣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5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1195B2 (en) Releasable hanging system
US11278132B2 (en) Cube shaped display article
US5671511A (en) Interengaging fastener member having fabric layer
JP2016527922A5 (zh)
US6641096B2 (en) Stretch releasing adhesive tape article with bundling strap
EP3271167B1 (en) Mounting system
CN212026932U (zh) 一种柔性装饰墙板
CN215685267U (zh) 无痕黏扣带
JP2549667Y2 (ja) 吊下げ具
KR0179435B1 (ko) 시이트형 제품을 위한 시이트 파스너
JP6986381B2 (ja) 壁面取付物品セット
US20220386746A1 (en) Fastening strap
JP4822508B2 (ja) 吸盤と吸盤シートおよび吸盤を用いた吸着具
US20190295447A1 (en) Installing printed media
CN218400028U (zh) 一种方便揭贴的墙画
KR20120118833A (ko) 탈,부착식 벽걸이용 홀더
US20230371716A1 (en) Framing system and wall pad therefor
JP6595299B2 (ja) イヤーモニタ用装飾体
WO2023225392A1 (en) Framing system and wall pad therefore
JPH054978U (ja) 引き剥がし可能なフツク
TWM447157U (zh) 粘扣式貼板
KR100632888B1 (ko) 벽붙이 전단 시트의 고정구
JP2004313406A (ja) 額縁
US20050097794A1 (en) Self-hanging poster board
JP2000287734A (ja) 定期券入れ保持用フ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