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5520U - 空气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5520U
CN215675520U CN202121405300.XU CN202121405300U CN215675520U CN 215675520 U CN215675520 U CN 215675520U CN 202121405300 U CN202121405300 U CN 202121405300U CN 215675520 U CN215675520 U CN 215675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te
air
heat exchange
partition plat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053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峰
张爱川
刘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Handan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053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5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5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5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外壳、分隔组件和风机组件。外壳限定出容纳腔,分隔组件设在容纳腔内,并用于将容纳腔分割成独立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风机组件设在第一换热腔内,风机组件包括风轮和蜗壳,风轮设在蜗壳内以驱动第一换热腔内的气流流动,蜗壳的部分与至少一部分分隔组件为一体式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设备,蜗壳的部分与至少一部分分隔组件为一体式结构,相较于蜗壳和分隔组件分开安装至容纳腔内,可以在容纳腔的外侧完成对蜗壳和分隔组件的连接,而且可以在连接蜗壳和分隔组件时可以不受连接空间的限制,从而可以降低空气处理设备的装配难度。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生活中重要的生活的电器。对于一体式空气处理设备,由于通常安装在厨卫等空间内,使其的体积通常较小。相关技术中,在进行一体式空气处理设备的装配时,由于其体积小时使得内部的安装空间小,因此,将多个模块安装至一体式空气处理设备内部时的安装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具有装配难度低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限定出容纳腔;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分隔组件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独立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换热腔内,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轮和蜗壳,所述风轮设在所述蜗壳内以驱动所述第一换热腔内的气流流动,所述蜗壳的部分与至少一部分所述分隔组件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蜗壳的部分与至少一部分分隔组件为一体式结构,使得在将分隔组件和蜗壳安装至容纳腔前,可以先将蜗壳和至少一部分分隔组件先组装成一体式结构,而后将一体式机构安装至容纳腔内,相较于蜗壳和分隔组件分开安装至容纳腔内,可以在容纳腔的外侧完成对蜗壳和分隔组件的连接,而且可以在连接蜗壳和分隔组件时可以不受连接空间的限制,从而可以降低空气处理设备的装配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组件包括: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和所述第一分隔板连接,所述第二分隔板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分隔板的另一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所述第二分隔板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蜗壳为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隔板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外壳连接以限定出与所述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二换热腔均分隔开的盛放腔,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压缩机设在所述盛放腔内,所述主体部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主体部的另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邻近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一端设有限位挡筋,所述限位挡筋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挡筋止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包括:上蜗壳,所述上蜗壳具有气流进口329,所述气流进口329与所述第一换热腔连通;下蜗壳,所述下蜗壳和所述上蜗壳连接以限定出风道,所述风轮设在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道的一端形成为气流出口,所述上蜗壳和所述下蜗壳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分隔板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蜗壳和所述下蜗壳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上蜗壳和所述下蜗壳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的侧壁上设有降噪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噪孔的内轮廓形成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噪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降噪孔在所述蜗壳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电机,所述外壳包括底盘,所述蜗壳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并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降噪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换热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换热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换热腔内,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二换热腔内,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容纳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第二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蜗壳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空气处理设备100;
外壳1;容纳腔11;第一换热腔111;第二换热腔112;盛放腔113;第一进风口12;第一出风口13;第二出风口14;安装孔15;
分隔组件2;第一分隔板21;第二分隔板22;主体部221;连接部222;限位挡筋223;固定孔23;
风机组件3;风轮31;蜗壳32;上蜗壳321;下蜗壳322;风道323;气流出口324;第一卡接部325;第二卡接部326;降噪孔327;螺纹孔328;气流进口329;螺纹紧固件33;
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压缩机6;送风组件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包括:外壳1、分隔组件2和风机组件3。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处理设备1000可以为空气净化器等设备,还可以为空调或者浴霸等设备,这里不做限制。
其中,外壳1限定出容纳腔11。可以理解的是,在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容纳腔11可以较好地收容风机组件3、换热器等空气处理设备100的内部单元,以通过外壳1阻隔外界的灰尘等进入空气处理设备100内,在保持空气处理设备100内部整洁性的同时,可以较好地降低灰尘等对风机组件3等单元的干扰,以保障风机组件3等单元的正常运转。此外,外壳1可以较好地避免空气处理设备100内部的组件外露,利于提升空气处理设备100外部整体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分隔组件2设在容纳腔11内,分隔组件2用于将容纳腔11分割成独立的第一换热腔111和第二换热腔112。由此,分隔组件2可以较好地阻断第一换热腔111和第二换热腔112之间的空气流动,使得第一换热腔111内的气体无法向第二换热腔112内流动扩散。同样,第二换热腔112内的空气无法向第一换热腔111内流动扩散。例如,在空气处理设备100制冷或制热模式时,第一换热腔111内的气流与第二换热腔112内的气流存在温差,由于第一换热腔室111和第二换热腔室112之间是密封且间隔开的,由此可以避免第一换热腔室111内的气流与第二换热腔室112内的气流出现混合,从而可以避免两股气流之间出现热量的交换,进而降低空气处理设备100的能耗。也就是说,通过阻隔气体在第一换热腔111和第二换热腔112之间流动,可以较好地阻隔热量通过气流在第一换热腔111和第二换热腔112之间传递,隔热效果好。
具体地,以第一换热腔111内进行空气的降温调节,第二换热腔112内进行空气的升温调节为例,即,第一换热腔111内的气体的温度较低,而第二换热腔112内的气体的温度较高。由此,通过分隔组件2将第一换热腔111和第二换热腔112间隔开,可以较好地避免第二换热腔112内温度较高的气体进入第一换热腔111内影响第一换热腔111的降温效率,利于降低空气处理设备100空气调节的能耗。
如图2所示,风机组件3设在第一换热腔111内,风机组件3包括风轮31和蜗壳32,风轮31设在蜗壳32内以驱动第一换热腔111内的气流流动。由此,通过风轮31驱动第一换热腔111内的气流流动,使得外界的空气可以在风轮31的驱动下,进入第一换热腔111内进行换热调节,并使得换热调节后的气体在风轮31的驱动下排出空气处理设备100,以在空气处理设备100外部空气和第一换热腔111之间形成气体的强制循环。
在相关技术中,进行空调的组装时,通常需要将空调的各个模块逐个安装到空调的箱体内部,但是可以理解的是,为控制空调的体积,空调内部的空间通常较小,即,空调箱体内部的多个模块的安装空间较小,因此,在逐个安装模块的过程中,剩余的安装空间逐渐缩小增加了模块的安装难度,且容易发生与已安装的模块摩擦、碰撞的安全风险。
而在本申请中,蜗壳32的部分与至少一部分分隔组件2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地,在将分隔组件2和蜗壳32安装至容纳腔11前,可以先将蜗壳32和至少一部分分隔组件2先组装成一体式结构,而后将一体式结构安装至容纳腔11内。由此,相较于蜗壳32和分隔组件2分开安装至容纳腔11内,可以在容纳腔11的外侧完成对蜗壳32和分隔组件2的连接,而且可以在连接蜗壳32和分隔组件2时可以不受连接空间的限制,从而可以降低空气处理设备100的装配难度。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蜗壳32的一部分与分隔组件2的一部分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可以是蜗壳32的一部分与分隔组件2整体为一体式结构,这里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一体式结构可以为蜗壳32与至少一部分的分隔组件2通过安装形成一体式结构。也就是说,蜗壳32和分隔组件2的一体部分为分体件且装配相连。由此,蜗壳32和分隔组件2的一体部分可以分别单独加工为符合各自导风要求的结构形式,方便加工。需要说明的是,装配相连的具体方式不限,可以为不可拆卸的装配相连,例如粘接、铆接等等,也可以为可拆卸地装配相连,例如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等等,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拆卸蜗壳32或者分隔组件2的一体部分,以进行更换、维修等操作。
此外,为蜗壳32与至少一部分的分隔组件2还可以为一体成型。由此,在进行蜗壳32和分隔组件2一体成型部分的生产设计时,仅需设计一体成型部分的模具即可,相较于蜗壳32和分隔组件2分体生产,具有更少的开模数量,从而可以减少空气处理设备100生产时的开模费用,进而可以降低空气处理设备100的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蜗壳32和分隔组件2一体成型部分的装配效率,保证了蜗壳32和分隔组件2一体成型部分的连接可靠性,再者,一体成型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蜗壳32的部分与至少一部分分隔组件2为一体式结构,使得在将分隔组件2和蜗壳32安装至容纳腔11前,可以先将蜗壳32和至少一部分分隔组件2先组装成一体式结构,而后将一体式机构安装至容纳腔11内,相较于蜗壳32和分隔组件2分开安装至容纳腔11内,可以在容纳腔11的外侧完成对蜗壳32和分隔组件2的连接,而且可以在连接蜗壳32和分隔组件2时可以不受连接空间的限制,从而可以降低空气处理设备100的装配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分隔组件2包括: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具体地,第一分隔板2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分隔板22和第一分隔板21连接,第二分隔板22的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分隔板22的另一部分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分隔板21沿着第一方向间隔开容纳腔11,以将第一分隔板21第一方向的两侧空间间隔开。而第二分隔板22具有朝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的部分,使得第二分隔板22可以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间隔开容纳腔11。由此,通过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的配合,可以将容纳腔11间隔成多个独立的腔室,且所需要的分隔组件2的数量较少,利于降低空气处理设备100的组装难度和生产成本。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也就是说,第一分隔板21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分隔板22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两部分,第一分隔板21位于第二分隔板22沿左右方向延伸部分的前侧,且,第一分隔板21的后端与第二分隔板22沿前后方向延伸部分的前端抵接,以保证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连接位置的密封效果。具体地,在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组装完成后,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的上端面均与外壳1上侧的内壁面抵接,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的下端面均与外壳1下侧的内壁面抵接,以在第一分隔板21的右侧和第二分隔板22沿左右方向延伸部分的前侧之间间隔出第一换热腔111,并在第一分隔板21的左侧和第二分隔板22沿前后方向延伸部分的左侧之间间隔出第二换热腔112。由此,通过第一分隔板21、第二分隔板22和外壳1的配合,可以较好地阻隔第一换热腔111和第二换热腔112之间的空气流动,隔热效果好,利于降低空气处理设备100的能耗。
进一步地,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中的至少一个与蜗壳32为一体式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第一分隔板21与蜗壳32的部分一体成型,可以是第一分隔板21与蜗壳32整体一体成型,可以是第二分隔板22与蜗壳32的部分一体成型,还可以是第二分隔板22与蜗壳32整体一体成型,这里不做限制。由此,可以降低空气处理设备100的装配难度。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分隔板21与蜗壳32为一体式结构,使得在将第一分隔板21和蜗壳32安装至容纳腔11前,可以先将蜗壳32和第一分隔板21先组装成一体式结构,而后将一体式结构安装至容纳腔11内。由此,相较于蜗壳32和第一分隔板21分开安装至容纳腔11内,可以在容纳腔11的外侧完成对蜗壳32和第一分隔板21的连接,而且可以在连接蜗壳32和第一分隔板21时可以不受连接空间的限制,从而可以降低空气处理设备100的装配难度。
可选地,第一分隔板21与蜗壳32通过安装形成一体式结构。也就是说,蜗壳32和第一分隔板21为分体件且装配相连。由此,蜗壳32和第一分隔板21可以分别单独加工为符合各自导风要求的结构形式,方便加工。需要说明的是,装配相连的具体方式不限,可以为不可拆卸的装配相连,例如粘接、铆接等等,也可以为可拆卸地装配相连,例如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等等,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拆卸蜗壳32或者第一分隔板21,以进行更换、维修等操作。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分隔板21与蜗壳32一体成型。由此,相较于蜗壳32和第一分隔板21分体生产,一体成型的第一分隔板21和蜗壳32生产时所需要的模具更少,以减少空气处理设备100生产时的开模费用,利于降低空气处理设备100的生产成本,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另一方面,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蜗壳32和第一分隔板21的装配效率,保证了蜗壳32和第一分隔板21的连接可靠性,而且,一体成型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二分隔板22包括:主体部221和连接部222。其中,如图2所示,主体部221与外壳1连接以限定出与第一换热腔111、第二换热腔112均分隔开的盛放腔113,空气处理设备100的压缩机6设在盛放腔113内。由此,将压缩机6放置于盛放腔113内,使得压缩机6具有独立的运转空间,从而降低外部不良因素对压缩机6的影响,提升压缩机6运转的稳定性。此外,主体部221可以较好地阻隔第一换热腔111和第二换热腔112与盛放腔113之间流体流动,在压缩机6在运转的过程中,主体部221可以较好地阻隔压缩机6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入第一换热腔111或第二换热腔112,从而降低对第一换热腔111和第二换热腔112内空气换热的干扰。
其中,主体部221的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主体部221的另一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也就是说,主体部221的两部分垂直设置,进而通过主体部221与外壳1的连接,以在主体部221和外壳之间限定出盛放腔113。由此,降低了盛放腔113的形成难度,利于提升空气处理设备100的组装效率。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参考图2,第一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主体部221沿第一方向延伸部分的前端与沿第二方向延伸部分的左端连接,主体部221沿第一方向延伸部分的后端与外壳1后侧的内壁抵接,主体部221沿第二方向延伸部分的右端与外壳1右侧的内壁抵接,以在主体部221沿第一方向延伸部分的右侧和沿第二方向延伸部分的后侧之间形成盛放腔113,盛放腔113的形成难度低。
进一步地,连接部222沿第一方向延伸,连接部222的一端与主体部221连接,连接部222的另一端与第一分隔板2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222与第一分隔板21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使得在进行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安装连接时,第一分隔板21与连接部222容易对齐形成连接,降低了第一分隔板21和连接部222的配合难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连接部222与第一分隔板21连接位置的端面可以较好地贴合抵接,利于提升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连接位置的密封效果。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前后方向,在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安装至容纳腔11后,第一分隔板21的后端面与连接部222的前端面抵接,连接板的后端连接在主体部221沿第二方向延伸部分的前侧壁上,由此,通过连接板可以较好地连接第一分隔板21和主体部221,降低了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的配合难度,利于提升空气处理设备100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部222的邻近第一分隔板21的一端设有限位挡筋223,限位挡筋223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分隔板21的一端与限位挡板止抵。也就是说,限位挡筋223设于连接部222与第一分隔板21抵接的一端上,由此,通过限位挡筋223可以较好地限制第一分隔板21第二方向上的活动自由度,从而提升第一分隔板21的安装强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分隔板21和连接部22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前后方向上,限位挡筋223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即限位挡筋223凸出连接部222的前端面设置,且限位挡筋223的左侧面与连接部222的左侧面同面。由此,当第一分隔板21的后端与第二分隔板22的前端抵接后,限位挡筋223与第一分隔板21后端的左侧侧壁抵接,即,限位挡筋223限制第一分隔板21朝向左侧的活动自由度,利于提升第一分隔板21与连接部222抵接的稳定性。
并且,在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组装完成后,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的上端面均与外壳1上侧的内壁面抵接,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的下端面均与外壳1下侧的内壁面抵接,以通过连接部222和外壳1前侧的内壁可以限制第一分隔板21前后方向上的活动自由度,同时,外壳1的上下两侧内壁可以较好地限制第一分隔板21上下方向上的活动自由度。由此,第一分隔板21与连接板222以及外壳1的配合,使得第一分隔板21安装后位置不易发生偏移,以提升第一分隔板21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此外,在第一分隔板21和连接部222抵接后,限位挡筋223还可以较好地覆盖在第一分隔板21和连接部222的抵接位置的左侧。由此,限位挡筋223可以较好地阻挡气流穿过第一分隔板21和连接部222的抵接位置,从而提升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的密封效果。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第一分隔板21、第二分隔板22与外壳1的连接位置上,以及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的抵接位置上,均设有密封条。由此,通过密封条可以较好地填充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之间、第一分隔板21和外壳1之间以及第二分隔板22和外壳1之间的间隙,从而给避免气流通过微小的间隙流动,利于提升分隔组件2的整体密封效果。此外,密封条整体重量较轻,在确保密封效果的同时,对空气处理设备100整体的重量影响较小。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隔组件2上设有多个固定孔23,外壳1上设有多个与固定孔23对应的安装孔15。如图4所示,在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的两侧,即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的上下两端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孔23。具体地,在进行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的安装时,可以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固定孔23和对应的安装孔15,以将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外壳1的上侧内壁和下侧内壁上,固定后的第一分隔板21和第二分隔板22位置较为牢固,提升了分隔组件2安装后的稳定性,密封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分隔组件2与外壳1之间的连接还可以通过胶粘、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通过紧固件与固定孔23、安装孔15配合为较优的选择,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蜗壳32包括: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由此,可以进行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的分开生产,降低了生产难度。并且,可以先将风轮31放置于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之间后,将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进行固定连接,利于降低风轮31的装配难度以及后期的维护难度。
进一步地,参考图2和图5,上蜗壳321具有气流进口329,气流进口329与第一换热腔111连通,下蜗壳322与上蜗壳321连接以限定出风道323,风轮31设在风道323内,风道323的一端形成为气流出口324。具体地,在风轮31的驱动下,第一换热腔111内的空气通过气流进口329进入风道323内,并通过气流出口324排出风道323。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换热腔111与室内空间连通,气流出口324朝向室内空间,使得在风轮31的驱动下,室内空间的空气进入第一换热腔111内换热后通过气流出口324排入室内空间,从而实现室内空间空气与第一换热腔111之间空气的强制循环,以通过空气处理设备100进行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
进一步地,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分隔板21为一体式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上蜗壳321与第一分隔板21一体成型,还可以是下蜗壳322与第一分隔板21一体成型,这里不做限制。由此,可以降低空气处理设备100的装配难度。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上蜗壳321与第一分隔板21为一体式结构,使得在将第一分隔板21和上蜗壳321安装至容纳腔11前,可以先将上蜗壳321和第一分隔板21先组装成一体式结构,而后将一体式结构安装至容纳腔11内。由此,相较于上蜗壳321和第一分隔板21分开安装至容纳腔11内,,可以在容纳腔11的外侧完成对上蜗壳321和第一分隔板21的连接,而且可以在连接上蜗壳321和第一分隔板21时可以不受连接空间的限制,从而可以降低空气处理设备100的装配难度。
可选地,第一分隔板21与上蜗壳321通过安装形成一体式结构。也就是说,上蜗壳321和第一分隔板21为分体件且装配相连。由此,上蜗壳321和第一分隔板21可以分别单独加工为符合各自导风要求的结构形式,方便加工。需要说明的是,装配相连的具体方式不限,可以为不可拆卸的装配相连,例如粘接、铆接等等,也可以为可拆卸地装配相连,例如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等等,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拆卸上蜗壳321或者第一分隔板21,以进行更换、维修等操作。
可选地,上蜗壳321与第一分隔板21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上蜗壳321和第一分隔板21的装配效率,保证了上蜗壳321和分隔组件2的连接可靠性,再者,一体成型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此外,相较于上蜗壳321和第一分隔板21分体生产均需要对应的模具,一体成型的上蜗壳321和第一分隔板21在生产时所需的模具数量少,减少了空气处理设备100生产时的开模数量,利于降低空气处理设备100的生产成本。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蜗壳321与第一分隔板21的上半部分一体成型,下蜗壳322与第一分隔板21的下半部分一体成型,在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组装时,第一分隔板21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抵接以构成完整的第一分隔板21。由此,在不增加开模数量的同时保证第一分隔板21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卡接部325,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第一卡接部325配合的第二卡接部326。也就是说,第一卡接部325和第二卡接部326卡接配合后,可以较好地实现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的固定连接,而将第一卡接部325和第二卡接部326解除卡接配合后,便可以将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分开。由此,第一卡接部325和第二卡接部326的配合方式简单,使得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的组装以及拆卸难度低,利于提升空气处理设备100的装配效率。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卡接部325形成为卡接扣并凸出上蜗壳321的底端设置,第二卡接部326形成为卡接凸起,设于下蜗壳322的外周壁的上部区域上,在进行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的组装时,将卡接扣扣在对应的卡接凸起上,从而实现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的互相限位,连接结构简单,同时降低了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组装时的定位难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上设有多组对应的螺纹孔328,即上蜗壳321的螺纹孔328和下蜗壳322上的螺纹孔328相对,使得螺纹紧固件33可以依次穿过上下两个螺纹孔328,以固定连接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由此,在进行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的组装时,可以通过多个螺纹紧固件33穿过多组对应螺纹孔328,以增加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风轮31转动过程中蜗壳32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时,螺纹紧固件33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优点,通过螺纹紧固件33可以实现上蜗壳321与下蜗壳322的紧密连接。此外,在保证上蜗壳321与下蜗壳322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可选地,螺纹紧固件33可以为螺钉、螺栓或者螺柱。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图5,还可以在使用第一卡接部325和第二卡接部326卡接配合的同时,使用螺纹紧固件33和螺纹孔328配合,实现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的连接固定,从而增强上蜗壳321和下蜗壳322的连接强度,以提升风轮31转动过程中蜗壳32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蜗壳32的侧壁上设有降噪孔327。可以理解的是,在风机组件3运转时,驱动装置如电机转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以及驱动装置驱动风轮31转动较易引发蜗壳32共振,并在蜗壳32内产生共振噪声,影响用户使用空气处理设备100的舒适性。由此,通过降噪孔327可以较好地将蜗壳32内的共鸣噪声排出蜗壳32,以减少风机组件3运转过程中的噪声,利于营造空气处理设备100安静的使用环境。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蜗壳32内形成风道323,降噪孔327与风道323不连通。由此,可以较好地避免在气流在风道323内流动的过程中,穿过降噪孔327排出蜗壳32,使得气流可以沿着风道323的流动至气流出口324位置处排出,即,避免气流在风道323内流动时的损耗。
可选地,降噪孔327的内轮廓形成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可以理解的是,降噪孔327的内轮廓可以根据设计需求灵活设置,这里不做限制。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降噪孔327的内轮廓形成为矩形,从而使得降噪孔327在蜗壳32侧壁的周向上具有较长的跨距,以提升降噪孔327排出噪声的能力,利于营造空气处理设备100安静的使用环境。
可选地,降噪孔327为多个,多个降噪孔327在蜗壳32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在风机组件3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可以同时从蜗壳32上的多个位置排出蜗壳32,从而提升降噪孔327对蜗壳32内噪音的排出效率,利于营造空气处理设备100安静的使用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处理设备还包括电机,外壳1包括底盘,蜗壳设置在底盘上形成有安装腔,电机安装在安装腔内,降噪孔与安装腔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电机的输出端与风轮31连接,从而通过电机驱动风轮31转动以带动空气流动,但是在电机转动时容易产生振动噪声。由此,通过降噪孔可以较好地排出电机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噪声,从而避免电机的振动噪声引发蜗壳32的共鸣噪声,利于营造空气处理设备100安静的使用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上设有与第一换热腔111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2和第一出风口13,外壳1上还设有与第二换热腔112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14。空气处理设备100还包括: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具体地,第一换热器4设于第一换热腔111内,第一换热器4与第一进风口12连通。
即,空气处理设备100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2向第一换热腔111内流动时,气流与第一换热器4接触,以通过第一换热器4对流经的气流进行换热调节。
此外,第二换热器5设于第二换热腔112内,第二换热器5与第二进风口连通。即,空气处理设备100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向第二换热腔112内流动时,气流与第二换热器5接触,以通过对流经的气流进行换热调节。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参考图2和图6,第一进风口12设于外壳1的右侧壁上,第一换热器4为蒸发器,设于第一进风口12的内侧,第一换热器4与第一进风口12正对设置,即,第一进风口12与第一进风口12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正投影在第一换热腔111的外边缘的范围内,或是第一进风口12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换热器4的外边缘重合。此外,第一出风口13设于外壳1的前侧壁上,第一出风口13与风机组件3的气流出口324连通。由此,在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2流经蒸发器时,蒸发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得流经蒸发器进入第一换热器4的空气温度下降,进而在风机组件3的驱动下,使得降温后的气体通过第一出风口13排出,如排入室内空间,以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降温调节。
进一步地,第二出风口14设于外壳1的前侧壁上,第二换热腔112内设有送风组件7,送风组件7用于驱动第二换热腔112内的气体通过第二出风口14排出。第二进风口设于外壳1的后侧壁上,第二换热腔112为冷凝器,设于第二进风口的内侧,第二换热器5与第二进风口正对设置,即,第二进风口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换热器5的外边缘的范围内,或是第二进风口在气流流动方向的正投影与第二换热器5的外边缘重合。由此,使得外界的气体通过第二进风口流经冷凝器时,冷凝器通过冷媒的液化向空气中释放热量,使得流经冷凝器进入第二换热腔112内的空气温度上升,升温后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14排出,如排入室内空间,以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升温调节。
需要说明的时,这里仅是对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便于理解空气处理设备100的空气调节过程。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4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5为蒸发器,这里均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限定出容纳腔;
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分隔组件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独立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换热腔内,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轮和蜗壳,所述风轮设在所述蜗壳内以驱动所述第一换热腔内的气流流动,所述蜗壳与至少一部分所述分隔组件为一体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包括:
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和所述第一分隔板连接,所述第二分隔板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分隔板的另一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所述第二分隔板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蜗壳为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板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外壳连接以限定出与所述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二换热腔均分隔开的盛放腔,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压缩机设在所述盛放腔内,所述主体部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主体部的另一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隔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邻近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一端设有限位挡筋,所述限位挡筋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挡筋止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
上蜗壳,所述上蜗壳具有气流进口,所述气流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腔连通;
下蜗壳,所述下蜗壳和所述上蜗壳连接以限定出风道,所述风轮设在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道的一端形成为气流出口,所述上蜗壳和所述下蜗壳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分隔板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蜗壳和所述下蜗壳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上蜗壳和所述下蜗壳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的侧壁上设有降噪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孔的内轮廓形成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降噪孔在所述蜗壳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电机,所述外壳包括底盘,所述蜗壳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并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降噪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换热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换热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换热腔内,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二换热腔内,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
CN202121405300.XU 2021-06-23 2021-06-23 空气处理设备 Active CN215675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5300.XU CN215675520U (zh) 2021-06-23 2021-06-23 空气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5300.XU CN215675520U (zh) 2021-06-23 2021-06-23 空气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5520U true CN215675520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76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05300.XU Active CN215675520U (zh) 2021-06-23 2021-06-23 空气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5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40163B1 (ko) 창문형 룸 공기 조화기
CN106765654B (zh) 空调装置
CN109812873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5675520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16346702U (zh) 空调器
CN21014162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0594860A (zh) 风管机
CN210118859U (zh) 天花机
CN210463476U (zh) 用于空调器的风道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642411B (zh) 送风组件和空调室外机
CN111237877A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KR20000034097A (ko) 레크레이션어블 비이클용 공기 조화기의 스크롤하우징
CN106594879B (zh) 一种空调器
CN219572081U (zh) 空调器
CN221375810U (zh) 空调器
CN111623411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915124U (zh) 风机组件与空调器
CN220365763U (zh) 一种蜗壳组件、离心风机系统及空调室内机
CN217303013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组的支架组件、空调室外机组和空调器
CN219572092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9036872U (zh) 一种空调器
CN220750260U (zh) 立式空调
CN221763677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21222864U (zh) 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CN217844263U (zh) 移动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