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2001U - 登梯装置及登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登梯装置及登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2001U
CN215672001U CN202121047486.6U CN202121047486U CN215672001U CN 215672001 U CN215672001 U CN 215672001U CN 202121047486 U CN202121047486 U CN 202121047486U CN 215672001 U CN215672001 U CN 215672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ladder beam
plate
ladder
ped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474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强
于晓
王宁
王伟清
徐学正
王可
吕龙生
满强
孙士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474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2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2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20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登梯装置及登梯系统,涉及机械领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登梯装置不便于收纳的问题。所述登梯装置包括第一梯梁、第二梯梁和踏板,所述踏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梯梁活动连接,所述踏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梯梁活动连接;其中,所述踏板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登梯装置及登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登梯装置及登梯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大型货车由于高度较高,货物装卸时不够方便,因此往往需要通过梯子辅助装卸货物。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通过固定设置于大型货车上的梯子辅助装卸货物,或者通过普通的梯子辅助装卸货物。然而,固定设置于大型货车上的梯子和普通的梯子一般都无法折叠或收缩,因此不便于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登梯装置和登梯系统,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登梯装置不便于收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登梯装置,所述登梯装置包括第一梯梁、第二梯梁和踏板,所述踏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梯梁活动连接,所述踏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梯梁活动连接;其中,所述踏板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可选地,针对任意一个踏板,所述踏板与所述第一梯梁在第一连接点处活动连接,所述踏板与所述第二梯梁在第二连接点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具有第一高度差。
可选地,所述踏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踏板中存在相邻的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所述第一踏板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踏板的第一连接点在沿着所述第一梯梁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踏板或所述第二踏板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登梯装置还包括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设置于第一承载物上,所述第一梯梁和所述第二梯梁均与所述固定支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支座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梯梁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梯梁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梯梁连接的第一目标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上与所述第二梯梁连接的第二目标位置之间具有第二高度差,所述第二高度差与所述第一高度差相等。
可选地,所述固定支座还包括底板、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一防磨板和第二防磨板,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均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防磨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上,所述第二防磨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上;所述第一梯梁通过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梯梁通过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活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登梯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第一限位配合机构和第二限位配合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梯梁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梯梁上,所述第一限位配合机构设置于第二承载物上,所述第二限位配合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上;所述登梯装置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限位配合机构配合锁紧;所述登梯装置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机构配合锁紧。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导向坡和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配合限位销和第一配合限位板,所述第一配合限位销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板上并相对于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板露出;所述登梯装置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配合限位销经过所述第一导向坡进入所述第一限位孔,使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机构配合锁紧;
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第二导向坡和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机构包括第二限位销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配合限位销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板上并相对于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板露出;所述登梯装置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配合限位销经过所述第二导向坡进入所述第二限位孔,使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机构配合锁紧。
可选地,所述第一梯梁包括第一耳板、第一竖杆和第一堵板;所述第一耳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梯梁上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通过所述第一销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堵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梯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堵板上;
所述第二梯梁包括第二耳板、第二竖杆和第二堵板;所述第二耳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梯梁上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通过所述第二销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堵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梯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上。
可选地,所述踏板包括踏板本体、第一踏板耳板、第二踏板耳板、第一踏板销轴和第二踏板销轴,所述踏板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踏板耳板固定连接,所述踏板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踏板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踏板耳板通过所述第一踏板销轴与所述第一梯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踏板耳板通过所述第二踏板销轴与所述第二梯梁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登梯系统,所述登梯系统包括车辆和所述登梯装置,所述登梯装置与所述车辆连接。
由于所述踏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梯梁、所述踏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梯梁均是活动连接,因此所述踏板可以在一定自由度内活动,进而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可以延所述第一梯梁或所述第二梯梁的方向进行折叠。折叠后的所述登梯装置的占地面积较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便于收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登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登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固定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登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第一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第二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第一配合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第二配合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第一梯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第二梯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梯梁、110-第一耳板、120-第一竖杆、130-第一堵板、200-第二梯梁、210-第二堵板、220-第二竖杆、230-第二堵板、300-踏板、310-踏板本体、320-第一踏板耳板、330-第二踏板耳板、340-第一踏板销轴、350-第二踏板销轴、400-固定支座、410-第一连接机构、420-第二连接机构、430-底板、440-第一销轴、450-第二销轴、460-第一防磨板、470-第二防磨板、500-第一限位机构、510-第一导向坡、520-第一限位孔、600-第二限位机构、610-第二导向坡、620-第二限位孔、700-第一配合限位机构、710-第一配合限位销、720-第一配合限位板、800-第二配合限位机构、810-第二配合限位销、820-第二配合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针对上述如何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登梯装置不便于收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折叠收纳的登梯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登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梯梁100、第二梯梁200和踏板300,所述踏板3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梯梁100活动连接,所述踏板30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梯梁200活动连接;其中,所述踏板30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踏板3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梯梁100、所述踏板30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梯梁200均是活动连接,因此所述踏板300可以在一定自由度内活动,进而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可以延所述第一梯梁100或所述第二梯梁200的方向进行折叠,且折叠之后整体体积变小,便于收纳。
如此,当使用所述登梯装置时,可将所述登梯装置展开使用,当使用完所述登梯装置时,可以折叠后进行收纳。由于,折叠后的所述登梯装置的占地面积较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便于收纳。
可选地,所述第一梯梁100、所述第二梯梁200与所述踏板300构成至少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登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了使所述踏板300可以在一定自由度内活动,针对任意一个踏板,所述踏板300与所述第一梯梁100在第一连接点处活动连接,所述踏板300与所述第二梯梁200在第二连接点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具有第一高度差h1。
需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具有第一高度差,可以保证所述踏板300分别与所述第一梯梁100、所述第二梯梁200活动连接时,所述踏板300可以围绕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转动,从而实现折叠。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为了实现更好的折叠效果,可选地,所述踏板300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踏板300中存在相邻的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所述第一踏板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踏板的第一连接点在沿着所述第一梯梁100方向上的距离可以大于所述第一踏板或所述第二踏板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踏板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踏板的长度。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由多个平行四边形组成,因此,所述第一踏板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踏板的第一连接点在沿着所述第一梯梁100方向上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踏板的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踏板的第二连接点在沿着所述第二梯梁200方向上的距离。即,所述第一踏板的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踏板的第二连接点在沿着所述第二梯梁200方向上的距离也可以大于所述第一踏板或所述第二踏板的长度。
当所述登梯装置完全折叠时,所述踏板收纳在所述第一梯梁100和所述第二梯梁200之间。此时,若所述相邻两个踏板300的第一连接点或第二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踏板的长度,则会导致所述第一梯梁100和所述第二梯梁200之间的空间无法完全将所述踏板300收纳。因此,若所述相邻两个踏板300的第一连接点或第二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踏板300的长度,虽然所述登梯装置也可折叠,但是无法实现完全折叠。
因此,为了实现更好的折叠效果,相邻两个踏板300的第一连接点或第二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所述踏板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除了可以日常使用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大型货车,例如半挂车、底盘车等,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可以安装登梯装置的车辆、例如消防车等车辆。
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应用于车辆时,当使用完所述登梯装置时,可以将所述登梯装置收纳进车辆内部。
虽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折叠后的体积较小,但是若将所述登梯装置收纳进车辆内部,还是会占用一部分车辆内部的空间。因此,为了使所述登梯装置不占用车辆内部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还可以收纳在车辆的底部。同时,当将所述登梯装置收纳在车辆底部时,为了使所述登梯装置不会掉落,则可以将所述登梯装置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车辆的车体上。
因此,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支座400,所述固定支座400可以设置于第一承载物上,所述第一梯梁100和所述第二梯梁200可以分别与所述固定支座400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支座40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机构410和第二连接机构420,所述第一梯梁100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1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梯梁200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10上与所述第一梯梁100连接的第一目标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上420与所述第二梯梁200连接的第二目标位置之间具有第二高度差h2,所述第二高度差h2可以与所述第一高度差h1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所述登梯装置整体呈平行四边形,即,需要使所述第一梯梁100、所述第二梯梁200分别与所述固定支座400连接的目标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之间也构成平行四边形。因此,所述第二高度差h2可以与所述第一高度差h1相等。
需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承载物可以是车辆,也可以是其他的具有一定高度的平台等承载物。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
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可以以所述固定支座400为基础旋转,且在旋转的过程中实现折叠与展开。若所述登梯装置应用于车辆,当使用所述登梯装置时,可以将所述登梯装置旋转至与地面垂直,使所述登梯装置处于工作(展开)状态;当不使用所述登梯装置时,可以将所述登梯装置旋转至(与地面平行的)车辆底部,使所述登梯装置处于收纳(折叠)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固定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支座400还可以包括底板430、第一销轴440、第二销轴450、第一防磨板460和第二防磨板470,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10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均与所述底板430连接;所述第一防磨板46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10上,所述第二防磨板47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上;所述第一梯梁100通过所述第一销轴440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1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梯梁200通过所述第二销轴450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活动连接。
所述底板430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的方式设置在第一承载物上,进而使所述固定支座400通过所述底板430与所述第一承载物固定连接。
由于所述第一梯梁100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10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梯梁200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之间为活动连接,因此所述第一梯梁100在以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10为基础旋转时,可能会使所述第一梯梁100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10的连接处产生磨损;所述第二梯梁200在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为基础旋转时,可能会使所述第二梯梁200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的连接处产生磨损。因此,为了防止磨损,可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10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上分别设置第一防磨板460和第二防磨板470。所述第一防磨板460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10与所述第一梯梁100之间,所述第二防磨板470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与所述第二梯梁200之间。
同时,所述第一防磨板460和所述第二防磨板470还可以增强所述登梯装置旋转时的稳定性。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登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在收纳状态时,可以稳定地收纳在车辆底部,不掉落;在工作状态时,可以稳定地处于与地面垂直的位置,不摇晃。
因此,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限位机构500、第二限位机构600、第一限位配合机构700和第二限位配合机构800,所述第一限位机构500设置于所述第一梯梁100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600设置于所述第二梯梁200上,所述第一限位配合机构700设置于第二承载物上,所述第二限位配合机构800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上;所述登梯装置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机构500与所述第一限位配合机700构配合锁紧;所述登梯装置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机构600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机构800配合锁紧。
所述第二承载物,可以为车辆,也可以为具有一定高度的平台等其他承载物。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配合机构700固定设置于第二承载物上。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如图5所示,当所述第一限位机构500与所述第一限位配合机700构配合锁紧时,所述登梯装置可以稳定地收纳在车辆底部,不掉落;当所述第二限位机构600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机构800配合锁紧时,所述登梯装置可以稳定地处于与地面垂直的位置,不摇晃。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500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600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梯梁100上,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二梯梁200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50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梯梁100的底端,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梯梁100的中部位置。
同时,由于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机构800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上,而为了节约占地面积,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的长度不宜过长。因此,为了实现所述第二限位机构600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机构800配合锁紧,相应地,所述第二限位机构60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梯梁200上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的位置。
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无论在工作状态还是收纳状态,都可以保持稳定。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第一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第二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第一配合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第二配合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6-9所示,所述第一限位机构500包括第一导向坡510和第一限位孔520;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机构700包括第一配合限位销710和第一配合限位板720。所述第一配合限位销71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板720上并相对于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板720露出;所述登梯装置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配合限位销710经过所述第一导向坡510进入所述第一限位孔520,使所述第一限位机构500与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机构700配合锁紧;
所述第二限位机构600包括第二导向坡610和第二限位孔620;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机构800包括第二限位销810和第二限位板820,所述第二配合限位销81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板820上并相对于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板820露出;所述登梯装置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二配合限位销810经过所述第二导向坡610进入所述第二限位孔620,使所述第二限位机构600与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机构800配合锁紧。
需说明的是,为了使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机构700与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机构800的结构更加清楚,图8-9展示的是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机构700中所述第一配合限位销710和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板720分开的状态,和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机构800中所述第二配合限位销810和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板820分开的状态。事实上,在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机构700与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机构800进行配合限位时,所述第一配合限位销71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板720上,所述第二配合限位销81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板820上(参见图6和图4)。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第一梯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梯梁100可以包括第一耳板110、第一竖杆120和第一堵板130;所述第一耳板110可以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梯梁100上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10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一耳板110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10通过所述第一销轴440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堵板130设置于所述第一梯梁100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限位机构50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堵板130上。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第二梯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梯梁200可以包括第二耳板210、第二竖杆220和第二堵板230;所述第二耳板210可以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梯梁200上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耳板210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通过所述第二销轴45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堵板23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梯梁20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机构60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220上。
如此,所述第一梯梁100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耳板110和所述第一销轴440实现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10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梯梁20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耳板210和所述第二销轴450实现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20的活动连接。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中的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所述踏板300可以包括踏板本体310、第一踏板耳板320、第二踏板耳板330、第一踏板销轴340和第二踏板销轴350;所述踏板本体3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踏板耳板320固定连接,所述踏板本体3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踏板耳板3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踏板耳板320通过所述第一踏板销轴340与所述第一梯梁10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踏板耳板330通过所述第二踏板销轴350与所述第二梯梁200活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踏板300可以为防滑踏板。
可选地,所述踏板本体310上可以设有防滑孔、防滑条、防滑槽等防滑机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梯梁100和所述第二梯梁200可以是中空结构。
所述第一梯梁100和所述第二梯梁200上均可设置有用于连接的穿孔;所述第一踏板销轴340可以同时贯穿所述第一梯梁100上的穿孔和所述踏板300的第一踏板耳板320上的穿孔,所述第二踏板销轴350可以同时贯穿所述第二梯梁200上的穿孔和所述踏板300的第二踏板耳板340上的穿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梯梁100和所述第二梯梁200的形状可以为柱体。具体可以是棱柱或圆柱。例如,所述第一梯梁100和所述第二梯梁200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
由于所述第一梯梁100和所述第二梯梁200为中空结构,因此当所述第一梯梁100为长方体时,所述第一梯梁100上可以设有两个穿孔,所述两个穿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梯梁100侧面的与所述踏板300平行的两个对立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上。所述第一梯梁100上与所述踏板300相对的一面上还可以设有连接槽,当所述第一梯梁100与所述踏板300连接时,所述第一耳板320可以部分位于所述连接槽中,然后所述第一耳板销轴340先穿过所述第一梯梁100上设有穿孔的第一面上的穿孔,再穿过所述第一耳板320上的穿孔,最后穿过所述第一梯梁100上设有穿孔的第二面上的穿孔。
即先将所述第一耳板320的一部分放入所述连接槽中,使所述第一梯梁100的两个向对面夹住所述第一耳板320的一部分,最后通过第一耳板销轴340连接所述第一梯梁100和所述第一耳板320。
同理,当所述第二梯梁200为长方体时,所述第二梯梁200上可以设有两个穿孔,所述两个穿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梯梁200侧面的与所述踏板300平行的两个对立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上。所述第二梯梁200上与所述踏板300相对的一面上还可以设有连接槽,当所述第二梯梁200与所述踏板300连接时,所述第二耳板330可以部分位于所述连接槽中,然后所述第二耳板销轴350先穿过所述第二梯梁200上设有穿孔的第一面上的穿孔,再穿过所述第二耳板330上的穿孔,最后穿过所述第二梯梁200上设有穿孔的第二面上的穿孔。
即先将所述第二耳板330的一部分放入所述连接槽中,使所述第二梯梁200的两个向对面夹住所述第二耳板330的一部分,最后通过第二耳板销轴350连接所述第二梯梁200和所述第二耳板330。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踏板本体310可以围绕所述第一踏板销轴340和所述第二踏板销轴350旋转。
如此,既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踏板耳板320和所述第一踏板销轴340实现所述踏板300与所述第一梯梁100的活动连接,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踏板耳板330和所述第二踏板销轴350实现所述踏板300与所述第二梯梁200的活动连接,还可以使所述踏板本体310围绕所述第一踏板销轴340和所述第二踏板销轴350旋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具有可折叠功能。并且当所述登梯装置应用于车辆上时,由于所述登梯装置的一端与车辆固定连接,同时还具有限位机构和配合限位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在工作状态时,可以旋转至与地面垂直的位置并固定;在收纳状态时,可以旋转至车辆底部(此时处于折叠状态)并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在使用时非常方便,并且便于收纳。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登梯装置可以是铝合金材质,也可以是不锈钢材质等材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销轴440、第二销轴450、第一踏板销轴340、第二踏板销轴350都可以替换为螺栓等可以实现活动连接的部件。所述第一配合限位销710和所述第二配合限位销810也可以替换为螺栓等可以实现活动连接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登梯系统,所述登梯系统包括车辆和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中的登梯装置,所述登梯装置与所述车辆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登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登梯装置包括第一梯梁、第二梯梁和踏板,所述踏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梯梁活动连接,所述踏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梯梁活动连接;其中,所述踏板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梯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任意一个踏板,所述踏板与所述第一梯梁在第一连接点处活动连接,所述踏板与所述第二梯梁在第二连接点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具有第一高度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登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踏板中存在相邻的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所述第一踏板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踏板的第一连接点在沿着所述第一梯梁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踏板或所述第二踏板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登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登梯装置还包括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设置于第一承载物上,所述第一梯梁和所述第二梯梁均与所述固定支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支座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一梯梁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梯梁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上与所述第一梯梁连接的第一目标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上与所述第二梯梁连接的第二目标位置之间具有第二高度差,所述第二高度差与所述第一高度差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登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座还包括底板、第一销轴、第二销轴、第一防磨板和第二防磨板,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均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防磨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上,所述第二防磨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上;所述第一梯梁通过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梯梁通过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登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登梯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第一限位配合机构和第二限位配合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梯梁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梯梁上,所述第一限位配合机构设置于第二承载物上,所述第二限位配合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上;所述登梯装置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限位配合机构配合锁紧;所述登梯装置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机构配合锁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登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导向坡和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配合限位销和第一配合限位板,所述第一配合限位销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板上并相对于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板露出;所述登梯装置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配合限位销经过所述第一导向坡进入所述第一限位孔,使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配合限位机构配合锁紧;
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第二导向坡和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机构包括第二限位销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配合限位销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板上并相对于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板露出;所述登梯装置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配合限位销经过所述第二导向坡进入所述第二限位孔,使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二配合限位机构配合锁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登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梁包括第一耳板、第一竖杆和第一堵板;所述第一耳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梯梁上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通过所述第一销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堵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梯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堵板上;
所述第二梯梁包括第二耳板、第二竖杆和第二堵板;所述第二耳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梯梁上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通过所述第二销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堵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梯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包括踏板本体、第一踏板耳板、第二踏板耳板、第一踏板销轴和第二踏板销轴;所述踏板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踏板耳板固定连接,所述踏板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踏板耳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踏板耳板通过所述第一踏板销轴与所述第一梯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踏板耳板通过所述第二踏板销轴与所述第二梯梁活动连接。
10.一种登梯系统,包括车辆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登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登梯装置与所述车辆连接。
CN202121047486.6U 2021-05-17 2021-05-17 登梯装置及登梯系统 Active CN215672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47486.6U CN215672001U (zh) 2021-05-17 2021-05-17 登梯装置及登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47486.6U CN215672001U (zh) 2021-05-17 2021-05-17 登梯装置及登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2001U true CN215672001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72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47486.6U Active CN215672001U (zh) 2021-05-17 2021-05-17 登梯装置及登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20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10186A (en) Goods transporting platform
US4236854A (en) Portable cargo brace
CA2134147C (en) Trailer for hauling metal coils
CA1313001C (en) Portable ramp
US7293813B2 (en) Double jointed hinge and foldable deck using same
AU614652B2 (en) Elevating and transporting device
US6783315B1 (en) Pivoting hitch-mounted loading platform for motor vehicles
US6887028B1 (en) Ramp-rack for a truck or other transport vehicle
US5826932A (en) Cargo bed extension
EP0512791B1 (en) Mobile racking system
CN215672001U (zh) 登梯装置及登梯系统
EP1427604B1 (en) Intermodal transport system for freight
UA51843C2 (uk) Опорний та позиціонувальний пристрій шарнірно зчленованого агрегату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ування автомобілів
US5489171A (en) Vehicle transporter
EP0597979B1 (en) Transporting goods
EP1218282A1 (en) Lift-truck
EP0595051A1 (en) A motor-vehicle transporter
CN219135161U (zh) 车辆运输架
JP3188884B2 (ja) 搬送用コンテナ、搬送用荷台およびコンテナ装置
CN215796214U (zh) 用于运输货物的坡道
US20230150414A1 (en) Vehicle bed loading ramp systems
FI12425U1 (fi) Perävaunu
FI128859B (fi) Perävaunu
CN116119196A (zh) 车辆运输架
JPS6225945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