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0919U - 框架式爬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框架式爬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0919U
CN215670919U CN202122126405.8U CN202122126405U CN215670919U CN 215670919 U CN215670919 U CN 215670919U CN 202122126405 U CN202122126405 U CN 202122126405U CN 215670919 U CN215670919 U CN 215670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units
outer frame
unit
inn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264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天启
刘绍宁
秦鑫
岳晓明
陈加俊
杨建祖
饶云东
段玉诚
王建楠
赵仕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264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0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0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0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一种框架式爬架结构,其包括框架主体、第一防护网片和第一走道板,第一防护网片和第一走道板分别设于框架主体上,框架主体由框架单元连接而成,框架单元在竖向方向上错位连接而使得相邻框架单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不对齐。框架主体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外框架和内框架,在外框架与内框架之间设有若干侧衍架。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式爬架结构的主体结构由若干框架单元拼接而成,现场施工时,只需将各框架单元、走道板、防护网片组装在一起,便可完成爬架结构的组装,相比于杆式结构的爬架,这种框架主体式结构可大大减少现场施工量。此外,相邻框架单元之间在竖向方向错落拼接,其可避免拼接位置位于同一位置处,从而可增强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框架式爬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框架式爬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爬架,通常都是现场组装,其由众多的立杆、横杆、斜杆、防护网、走道板连接而成。这种爬架,杆件众多,现场组装工序繁多,因而不利于提高施工效率。此外,现有爬架的防护网通常是安装在外框架的外侧,其需要使用较多的网片龙骨进行支撑固定。因此,现有的这种爬架,仍有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减少现场施工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的框架式爬架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框架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框架主体、第一防护网片和第一走道板,所述第一防护网片和第一走道板分别设于所述框架主体上,所述框架主体由框架单元连接而成,所述框架单元在竖向方向上错位连接而使得相邻框架单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不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外框架和内框架,在所述外框架与内框架之间设有若干侧衍架,所述侧衍架垂直连接于所述外框架与内框架之间,所述第一走道板设于所述外框架与内框架之间,并搭接于所述侧衍架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网片固定设于所述外框架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由若干外框架单元连接而成,所述外框架单元在竖向方向上错位连接而使得相邻外框架单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不对其。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单元包括分别呈矩形框架状的第一外框架单元和第二外框架单元,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和第二外框架单元的高度不同,所述外框架的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由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第二外框架单元沿横向交替分布并相互固接,所述外框架的非端部由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和/或第二外框架单元相互固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的高度是所述第二外框架单元的高度的两倍。
进一步地,所述内框架由若干内框架单元连接而成,所述内框架单元在竖向方向上错位连接而使得相邻内框架单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不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内框架单元包括分别呈矩形框架状的第一内框架单元和第二内框架单元,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和第二内框架单元的高度不同,所述内框架的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由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第二内框架单元沿横向交替分布并相互固接,所述内框架的非端部由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和/或第二内框架单元相互固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的高度是所述第二内框架单元的高度的两倍。
进一步地,在所述架体的顶部设有向外悬挑的悬挑操作台,所述悬挑操作台包括L型框架、固定框架、第二防护网片、第二走道板,所述L型框架固接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并伸出于所述框架主体外;所述固定框架沿竖直方向固接于所述L型框架的外侧;所述第二防护网片固接于所述固定框架与L型框架之间,所述第二走道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固接于所述L型框架上,并搭接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式爬架结构的主体结构由若干框架单元拼接而成,现场施工时,只需将各框架单元、走道板、防护网片组装在一起,便可完成爬架结构的组装,相比于杆式结构的爬架,这种框架主体式结构可大大减少现场施工量。此外,相邻框架单元之间在竖向方向错落拼接,其可避免拼接位置位于同一位置处,从而可增强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防护网片装设于外框架的内侧,其可利用外框架作为支撑,从而可减少网片龙骨。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式爬架结构具有结构新颖、安装方便、安全性强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框架单元的平面分布示意图,其示出了未固接时的示意图。
图3是内框架单元的平面分布示意图,其示出了未固接时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一防护网片单元、第二防护网片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识:外框架10、第一外框架单元11、第二外框架单元12、斜杆13、内框架20、第一内框架单元21、第二内框架单元22、第一防护网片30、第一防护网片单元31、第一走道板40、侧衍架50、悬挑操作台60、L型框架61、固定框架62、第二防护网片63、第二防护网片单元631、第二走道板64。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式爬架结构包括框架主体、第一防护网片30和第一走道板40。所述第一防护网片30和第一走道板40分别设于所述框架主体上。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要点在于,所述框架主体由框架单元连接而成,所述框架单元在竖向方向上错位连接而使得相邻框架单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不对齐,这样可大大减少现场施工量,并增强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主体为框架式爬架结构的主体结构,其可为所述第一防护网片30、第一走道板40提供支撑基础。
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外框架10和内框架20。
如图1所示,所述外框架10和内框架20平行间隔设置,其之间由侧衍架50进行支撑连接。所述侧衍架50垂直连接于所述外框架10与内框架20之间,从而使得外框架10、内框架20、侧衍架50固接在一起,而形成爬架的主体结构。
外框架10:
如图2所示,所述外框架10由若干外框架单元连接而成。所述外框架单元呈矩形框架状,其在竖向方向上错位连接,即错落固接,从而使得相邻外框架单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不对齐,这样便可使得框架单元与框架单元的连接部位分布于不同位置处,从而可增强框架主体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如图2所示,为使得外框架单元在竖向方向上能够进行错位连接,并保证外框架10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平齐,所述外框架单元包括第一外框架单元11和第二外框架单元12。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和第二外框架单元12均呈矩形框架状,其宽度一致,高度不同。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第二外框架单元12沿竖向、横向方向进行分布并固接,便可形成所述外框架10。所述外框架10的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由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第二外框架单元12沿横向交替分布并相互固接而形成,所述外框架10的非端部由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和/或第二外框架单元12相互固接而形成。由于第一外框架单元11和第二外框架单元12的高度不同,当其一端平齐时,其另一端便无法平齐,因此,这样便可确保非端部位置处的外框架单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不对齐。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的高度是所述第二外框架单元12的高度的两倍,所述外框架10的沿高度方向的两端由3个第一外框架单元11、2个第二外框架单元12错落设置并固接而成。换言之,每2个第一外框架单元11之间固接有1个第二外框架单元12,且第一外框架单元11和第二外框架单元12的外端平齐。所述外框架10的非端部,则由若干第一外框架单元11固接而形成,其数量可根据外框架10的尺寸和第一外框架单元11的尺寸而确定。
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第二外框架单元12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排布和固接,从而确保相邻框架单元在竖向方向的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不对齐。
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第二外框架单元12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而设置。为方便拼接,在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第二外框架单元12的四周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螺孔,安装时,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之间通过螺钉或螺栓便可进行固接。这样不仅方便拆装,以利于重复利用,而且可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如图2所示,为支撑所述第一防护网片30,可在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第二外框架单元12内设置斜杆13,以将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第二外框架单元12内部分隔成若干个三角形结构,从而有力支撑所述第一防护网片30。
内框架20:
如图3所示,所述内框架20由若干内框架单元连接而成。所述内框架单元呈矩形框架状,其在竖向方向上错位连接,即错落固接,从而使得相邻内框架单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不对齐,这样便可使得框架单元与框架单元的连接部位分布于不同位置处,从而可增强框架主体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如图3所示,为使得内框架单元在竖向方向上能够进行错位连接,并保证内框架20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平齐,所述内框架单元包括第一内框架单元21和第二内框架单元22。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21和第二内框架单元22均呈矩形框架状,其宽度一致,高度不同。为方便拼装,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21、第二内框架单元22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第二外框架单元12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21、第二内框架单元22沿竖向、横向方向进行分布并固接,便可形成所述内框架20。所述内框架20的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由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21、第二内框架单元22沿横向交替分布并相互固接而形成,所述内框架20的非端部由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21和/或第二内框架单元22相互固接而形成。由于第一内框架单元21和第二内框架单元22的高度不同,当其一端平齐时,其另一端便无法平齐,因此,这样便可确保非端部位置处的内框架单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不对齐。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21的高度是所述第二内框架单元22的高度的两倍,所述内框架20的沿高度方向的两端由3个第一内框架单元21、2个第二内框架单元22错落设置并固接而成。换言之,每2个第一内框架单元21之间固接有1个第二内框架单元22,且第一内框架单元21和第二内框架单元22的内端平齐。所述内框架20的非端部,则由若干第一内框架单元21固接而形成,其数量可根据内框架20的尺寸和第一内框架单元21的尺寸而确定。
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21、第二内框架单元22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排布和固接,从而确保相邻框架单元在竖向方向的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不对齐。
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21、第二内框架单元22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如图3所示,为方便拼接,在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21、第二内框架单元22的四周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螺孔,安装时,相邻两个框架单元之间通过螺钉或螺栓便可进行固接。这样不仅方便拆装,以利于重复利用,而且可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侧衍架50:
如图1所示,所述侧衍架50沿横向连接于所述内框架20与外框架10之间,并与所述内框架20、外框架10垂直固接。所述侧衍架50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提供三角形支撑结构,以利于支撑所述第一走道板40。本实施例中,所述侧衍架50为门式框架主体结构,其内部两侧分别设有三角形支撑结构,以利于提高结构稳固性。为方便拼接,在所述侧衍架50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螺孔,安装时,其可通过螺钉或螺栓与所述内框架20、外框架10进行固定。
第一走道板40: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走道板40设于所述内框架20与外框架10之间,并搭接于所述侧衍架50之上。所述第一走道板40用于提供施工平台,其根据楼层情况而分成设置。为方便拼接,在所述第一走道板40的侧壁上均匀设有若干螺孔,安装时,其可通过螺钉或螺栓与所述内框架20、外框架10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道板40的长度与所述内框架单元、外框架单元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一走道板40的宽度,与所述内框架20与外框架10之间的距离一致。
第一防护网片30: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一防护网片30用于防护,其设于所述外框架10的内侧。所述第一防护网片30包括若干块第一防护网片单元31。所述第一防护网片单元31为设有网孔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网片单元31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外框架单元12的尺寸匹配,其可遮罩住所述第二外框架单元12。为方便安装,在所述第一防护网片30的四周边缘分别设有若干螺孔,其螺孔位置与所述外框架单元、第一走道板40上的螺孔位置相对应,其可通过螺钉或螺栓而固定在所述外框架10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各第一外框架单元11上固接有2个第一防护网片单元31,在各第二外框架单元12上固接有1个第一防护网片单元31。
安装时,所述第一防护网片单元31设于所述内框架单元的内侧,第一防护网片单元31的下端和/或上端插装在内框架单元与第一走道板40之间,通过螺钉或螺栓,便可将内框架单元、第一防护网片单元31的下端和/或上端、第一走道板40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防护网片单元31的左右两侧分别贴合在所述内框架单元的内侧壁上,并通过螺钉或螺栓紧固在一起。
由于所述第一防护网片30设于所述外框架10的内侧,其可利用外框架10为其提供支撑,因而可减少网片龙骨,简化结构和用料。
此外,如图1所示,为解决挑檐施工难题,可在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设置向外悬挑的悬挑操作台60。
如图1所示,所述悬挑操作台60可为工人提供操作平台,其部分位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部分伸出于所述框架主体外,从而形成悬挑结构,以对应于屋面挑檐的施工
如图1所示,所述悬挑操作台60包括L型框架61、固定框架62、第二防护网板63、第二走道板64。
如图1所示,所述L型框架61设有若干个,其间隔设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并与所述框架主体固接在一起。
如图1所示,为方便固接,在所述L型框架61上设有若干螺孔,所述L型框架61可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
如图1所示,所述L型框架61部分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固接,部分伸出于所述框架主体外。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竖直的设置有5个L型框架61,其分别与所述外框架单元的边缘位置相对应。
所述固定框架62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固接于所述L型框架61之间。所述固定框架62为矩形框架结构,其形状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二外框架单元12一致。
为方便拼接,在所述固定框架62的四周侧壁上均匀设有若干螺孔,其可通过螺钉或螺栓与所述L型框架61固接在一起。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走道板64搭接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并与所述L型框架61固接。所述第二走道板64呈矩形板状,其四周侧壁上均匀设有若干螺孔,其可通过螺钉或螺栓与所述L型框架61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防护网片63用于防护,其设于所述固定框架62的内侧。所述第二防护网片63包括若干块第二防护网片单元631。所述第二防护网片单元631为设有网孔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二防护网片单元631的尺寸,与所述固定框架62的尺寸匹配,其可遮罩住所述固定框架62。为方便安装,在所述第二防护网片63的四周边缘分别设有若干螺孔,其螺孔位置与所述固定框架62、第二走道板64上的螺孔位置相对应,其可通过螺钉或螺栓而固定在所述固定框架62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在各固定框架62上固接有1个第二防护网片单元631。
安装时,所述第二防护网片单元631设于所述固定框架62的内侧,第二防护网片单元631的下端插装在固定框架62与第二走道板64之间,通过螺钉或螺栓,便可将固定框架62、第二防护网片单元631的下端、第二走道板64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防护网片单元631的左右两侧及上端分别贴合在所述固定框架62的内侧壁上,并通过螺钉或螺栓紧固在一起。
由于所述第二防护网片63设于所述固定框架62的内侧,其可利用固定框架62为其提供支撑,因而可减少网片龙骨,简化结构和用料。
藉此,便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式爬架结构,其为框架主体式结构,现场施工时,只需将各框架单元、走道板、防护网片组装在一起,便可完成爬架结构的组装,相比于杆式结构的爬架,这种框架主体式结构可大大减少现场施工量。此外,相邻框架单元之间在竖向方向错落拼接,其可避免拼接位置位于同一位置处,从而可增强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防护网片装设于外框架10的内侧,其可利用外框架10作为支撑,从而可减少网片龙骨。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式爬架结构具有结构新颖、安装方便、安全性强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Claims (10)

1.一种框架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框架主体、第一防护网片(30)和第一走道板(40),所述第一防护网片(30)和第一走道板(40)分别设于所述框架主体上,所述框架主体由框架单元连接而成,所述框架单元在竖向方向上错位连接而使得相邻框架单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不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外框架(10)和内框架(20),在所述外框架(10)与内框架(20)之间设有若干侧衍架(50),所述侧衍架(50)垂直连接于所述外框架(10)与内框架(20)之间,所述第一走道板(40)设于所述外框架(10)与内框架(20)之间,并搭接于所述侧衍架(50)之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网片(30)固定设于所述外框架(10)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0)由若干外框架单元连接而成,所述外框架单元在竖向方向上错位连接而使得相邻外框架单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不对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单元包括分别呈矩形框架状的第一外框架单元(11)和第二外框架单元(12),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和第二外框架单元(12)的高度不同,所述外框架(10)的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由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第二外框架单元(12)沿横向交替分布并相互固接,所述外框架(10)的非端部由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和/或第二外框架单元(12)相互固接而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框架单元(11)的高度是所述第二外框架单元(12)的高度的两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20)由若干内框架单元连接而成,所述内框架单元在竖向方向上错位连接而使得相邻内框架单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相互错开而不对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架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单元包括分别呈矩形框架状的第一内框架单元(21)和第二内框架单元(22),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21)和第二内框架单元(22)的高度不同,所述内框架(20)的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由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21)、第二内框架单元(22)沿横向交替分布并相互固接,所述内框架(20)的非端部由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21)和/或第二内框架单元(22)相互固接而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框架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框架单元(21)的高度是所述第二内框架单元(22)的高度的两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架体的顶部设有向外悬挑的悬挑操作台(60),所述悬挑操作台(60)包括:
L型框架(61),其固接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并伸出于所述框架主体外;
固定框架(62),沿竖直方向固接于所述L型框架(61)的外侧;
第二防护网片(63),固接于所述固定框架(62)与L型框架(61)之间,
第二走道板(64),沿水平方向设置,固接于所述L型框架(61)上,并搭接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
CN202122126405.8U 2021-09-05 2021-09-05 框架式爬架结构 Active CN215670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26405.8U CN215670919U (zh) 2021-09-05 2021-09-05 框架式爬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26405.8U CN215670919U (zh) 2021-09-05 2021-09-05 框架式爬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0919U true CN215670919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59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26405.8U Active CN215670919U (zh) 2021-09-05 2021-09-05 框架式爬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0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08207B1 (ko) 유자형 합성보를 이용한 층고절감형 철골골조
WO2012008657A1 (ko) 흙막이 가시설용 프리스트레스 강재띠장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112796528B (zh) 一种大跨度钢桁架高空原位拼装的施工方法
CN108560895B (zh) 一种调节式电梯井道操作平台及其搭设方法
CN215670919U (zh) 框架式爬架结构
CN108412187B (zh) 一种超高连体群塔外框结构的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KR200467252Y1 (ko) 건물 외부 작업용 케이지
JP5936934B2 (ja) パネル保持構造
KR101407816B1 (ko) 트러스근 일체형 비대칭 에이치형강 합성보를 이용한 구조 시스템
EP0713942A1 (en) Temporary stairway with landing and method for arrangement thereof
CN114482561A (zh) 钢结构屋面安装方法
KR100402030B1 (ko) 층고저감을위한철골콘크리트조의거푸집장착구조
KR102082334B1 (ko) 와이드빔을 이용한 무량판 시스템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RU96589U1 (ru) Каркас здания
CN209975877U (zh) 一种组合式顶板浇筑用通道马镫
CN210369873U (zh) 竖向加强组合式模板
CN219100434U (zh) 一款钢结构井道外立面幕墙结构
CN218324142U (zh) 一种滑轨钢筋加工棚
CN109441088A (zh)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的钢结构作业平台
CN212224575U (zh) 一种建筑施工安全作业平台
CN219535485U (zh) 一种组合式电缆桥架
CN218970714U (zh) 水平洞口防护装置
CN219011923U (zh) 一种楼承板地坪伸缩缝处模板结构
CN214462344U (zh) 一种用于大跨度钢桁架高空原位拼装的装配式操作平台
CN219652554U (zh) 折叠式支座塔吊附着装置检修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rame climbing structur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28

Pledgee: Huaxia Bank Co.,Ltd. Kunming Daguan Branch

Pledgor: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5300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