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68425U - 一种新型针织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针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68425U
CN215668425U CN202121728808.3U CN202121728808U CN215668425U CN 215668425 U CN215668425 U CN 215668425U CN 202121728808 U CN202121728808 U CN 202121728808U CN 215668425 U CN215668425 U CN 215668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knitting
conveying
side wall
fixed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2880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文平
俞铜泉
袁海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Chenxin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Chenxi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Chenxin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Chenxi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2880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68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68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68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针织机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针织机,包括基座、针织箱、编织机构、引导机构、输送机构、限位机构和控制装置,所述针织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的顶部右侧,所述编织机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针织箱的内腔右侧壁,所述引导机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针织箱的内腔左侧壁,所述输送机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的顶部左侧,所述限位机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输送机构的左右侧壁,所述控制装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输送机构的顶部右侧,该新型针织机,结构设计合理,编织方法简单,同时能够提高编织的效率,能够自动进行调节间距,调节过程省时省力,更加的精准,软管的输送更加的连贯,同时也提高了软管编织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针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针织机。
背景技术
编织软管是指在不锈钢软管或胶管外面编织一层不锈钢丝后的产品,主要用于电气线路保护和家用龙头,马桶,花洒等管道连接器,编织软管需要用到针织机对其进行编织。
现有的针织机需要进行经编和纬编同时进行配合编织,编织的效率较低,编织的方式过于复杂,并且编织的软管的尺寸不一在对软管进行输送时需要进行手动调节输送设备,调节过程费时费力,不够精准,造成软管的输送不够连贯,在编织时出现编织质量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针织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针织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的针织机需要进行经编和纬编同时进行配合编织,编织的方式过于复杂,并且编织的软管的尺寸不一在对软管进行输送时需要进行手动调节输送设备,造成软管的输送不够连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针织机,包括基座、针织箱、编织机构、引导机构、输送机构、限位机构和控制装置,所述针织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的顶部右侧,所述编织机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针织箱的内腔右侧壁,所述引导机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针织箱的内腔左侧壁,所述输送机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的顶部左侧,所述限位机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输送机构的左右侧壁,所述控制装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输送机构的顶部右侧,所述控制装置通过电线与所述编织机构、所述引导机构和所述输送机构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针织箱的内腔右侧壁中间处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外侧壁左侧一周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所述输送管的外侧壁左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圆盘的右侧一周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盘。
优选的,所述编织机构包括安装箱、伺服电机和装线轴,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箱的内腔壁一周,且均匀分布,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左端贯穿所述安装箱并延伸至所述安装箱的左侧壁,且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装线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转盘的左侧壁上下两侧。
优选的,所述装线轴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张紧杆,所述张紧杆和所述装线轴的之间套接有扭簧,所述装线轴的外侧壁左侧固定连接有导线管。
优选的,所述引导机构包括支撑板、滑杆、电动滑块和连接杆,所述滑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左右两侧之间,所述电动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杆的外侧壁,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动滑块的顶部,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环。
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箱、转动轴、电动伸缩杆和输送带,所述输送箱的内腔左侧壁下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下侧两个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输送箱的内腔前后侧壁左右两侧之间,下侧左侧所述转动轴通过皮带与所述转动电机转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转动连接在上侧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前后两端,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末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输送箱的内腔顶部四角,所述输送带转动连接在上侧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壁之间和下侧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板、第一限位辊和第二限位辊,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后侧中间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第一限位辊转动连接在所述立柱的前侧壁上侧,所述第二限位辊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外侧前后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新型针织机,通过编织机构的使用,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转盘进行转动,转盘带动装线轴进行转动,在对软管进行编织时,通过张紧杆和装线轴之间扭簧的作用,对编织的线施加张力,同时转盘上的装线轴在转动的同时使编织的线进行交叉编织,并且通过多组装线轴进行转动编织,编织方法简单,同时能够提高编织的效率。
2、该新型针织机,通过输送机构的使用,转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左侧下侧的转动轴进行转动,下侧的转动轴带动下侧的输送带进行转动,并且通过上侧输送带的挤压作用,带动编织后的软管进行输送,根据不同加工软管的尺寸进行调节输送带之间的间距,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带动上侧的转动轴进行上升,同时上侧的转动轴带动上侧的输送带进行上升,从而能够自动进行调节间距,调节过程省时省力,更加的精准,软管的输送更加的连贯,同时也提高了软管编织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基座;200、针织箱;210、输送管;220、第一圆盘;230、第二圆盘;300、编织机构;310、安装箱;320、伺服电机;321、转盘;330、装线轴;331、张紧杆;332、扭簧;333、导线管;400、引导机构;410、支撑板;420、滑杆;430、电动滑块;440、连接杆;441、支撑环;500、输送机构;510、输送箱;511、转动电机;520、转动轴;530、电动伸缩杆;540、输送带;600、限位机构;610、安装板;611、立柱;620、第一限位辊;630、第二限位辊;70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针织机,提高效率,精准调节,提高编织质量,请参阅图1-5,包括基座100、针织箱200、编织机构300、引导机构400、输送机构500、限位机构600和控制装置700;
请参阅图1-2,基座100用于安装支撑针织箱200、编织机构300、引导机构400、输送机构500、限位机构600和控制装置700;
请再次参阅图1-2,针织箱2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基座100的顶部右侧,针织箱200用于安装编织设备;
请参阅图5,编织机构3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针织箱200的内腔右侧壁,编织机构300用于对软管进行编织;
请参阅图4,引导机构4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针织箱200的内腔左侧壁,引导机构400用于对编织后的软管进行引导;
请参阅图2,输送机构5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基座100的顶部左侧,输送机构500用于输送编织后成品的软管;
请参阅图3,限位机构6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输送机构500的左右侧壁,限位机构600用于软管的限位输送;
请再次参阅图1-2,控制装置700通过电线与编织机构300、引导机构400和输送机构500电性连接,控制装置7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输送机构500的顶部右侧,控制装置700用于控制编织机构300、引导机构400和输送机构500的启停。
请再次参阅图1-2,为了软管能够平稳的进行编织,针织箱200的内腔右侧壁中间处固定连接有输送管210,输送管210的外侧壁左侧一周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220,输送管210的外侧壁左侧,且位于第一圆盘220的右侧一周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盘230。
请再次参阅图5,为了提高编织的效率,编织机构300包括安装箱310,伺服电机320和装线轴330,伺服电机32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安装箱310的内腔壁一周,且均匀分布,伺服电机320的动力输出轴左端贯穿安装箱310并延伸至安装箱310的左侧壁,且固定连接有转盘321,装线轴33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转盘321的左侧壁上下两侧。
请再次参阅图5,为了能够对编织的线起到张紧作用,装线轴330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张紧杆331、张紧杆331和装线轴330的之间套接有扭簧332,装线轴330的外侧壁左侧固定连接有导线管333。
请再次参阅图4,为了能够将编织后的软管引导至输送机构500内进行输送,引导机构400包括支撑板410、滑杆420、电动滑块430和连接杆440,滑杆42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支撑板410的顶部左右两侧之间,电动滑块430滑动连接在滑杆420的外侧壁,连接杆44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电动滑块430的顶部,连接杆440的顶部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环441。
请再次参阅图2,为了能够输送不同规格的软管,输送机构500包括输送箱510、转动轴520、电动伸缩杆530和输送带540,输送箱510的内腔左侧壁下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511,下侧两个转动轴520转动连接在输送箱510的内腔前后侧壁左右两侧之间,下侧左侧转动轴520通过皮带与转动电机511转动连接,电动伸缩杆530转动连接在上侧两个转动轴520的前后两端,电动伸缩杆530的末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输送箱510的内腔顶部四角,输送带540转动连接在上侧两个转动轴520的外侧壁之间和下侧两个转动轴520的外侧壁之间。
请再次参阅图3,为了能够对软管进行定位输送,限位机构600包括安装板610、第一限位辊620和第二限位辊630,安装板610的顶部后侧中间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立柱611,第一限位辊620转动连接在立柱611的前侧壁上侧,第二限位辊630转动连接在安装板610的顶部外侧前后两侧。
在具体的使用时,本技术领域人员对软管进行编织时,通过将编织线安装到装线轴330上,将线从导线管333穿过,再穿过张紧杆331,再将需要编织的软管从输送管210穿过,从针织箱200穿出,最后将软管穿过输送带540,将编织线交叉固定到软管上,通过控制装置700启动转动电机511,转动电机511带动左侧下侧的转动轴520进行转动,下侧的转动轴520带动下侧的输送带540进行转动,并且通过上侧输送带540的挤压作用,带动编织后的软管进行输送,输送的同时通过安装板610上的第一限位辊620和第二限位辊630对软管进行限位输送,在输送软管之前根据不同加工软管的尺寸进行调节输送带540之间的间距,通过控制装置700启动电动伸缩杆530,电动伸缩杆530带动上侧的转动轴520进行上升,同时上侧的转动轴520带动上侧的输送带540进行上升,从而能够自动进行调节间距,通过控制装置700启动伺服电机320,伺服电机320带动转盘321进行转动,转盘带321动装线轴330进行转动,在对软管进行编织时,通过张紧杆331和装线轴330之间扭簧332的作用,对编织的线施加张力,同时转盘321上的装线轴330在转动的同时使编织的线进行交叉编织,在编织的同时电动滑块430带动连接杆440上的支撑环441进行移动,对编织的软管进行引导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7)

1.一种新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0)、针织箱(200)、编织机构(300)、引导机构(400)、输送机构(500)、限位机构(600)和控制装置(700),所述针织箱(2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100)的顶部右侧,所述编织机构(3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针织箱(200)的内腔右侧壁,所述引导机构(4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针织箱(200)的内腔左侧壁,所述输送机构(5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100)的顶部左侧,所述限位机构(6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输送机构(500)的左右侧壁,所述控制装置(7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输送机构(500)的顶部右侧,所述控制装置(700)通过电线与所述编织机构(300)、所述引导机构(400)和所述输送机构(500)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箱(200)的内腔右侧壁中间处固定连接有输送管(210),所述输送管(210)的外侧壁左侧一周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220),所述输送管(210)的外侧壁左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圆盘(220)的右侧一周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盘(2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机构(300)包括安装箱(310)、伺服电机(320)和装线轴(330),所述伺服电机(32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箱(310)的内腔壁一周,且均匀分布,所述伺服电机(320)的动力输出轴左端贯穿所述安装箱(310)并延伸至所述安装箱(310)的左侧壁,且固定连接有转盘(321),所述装线轴(33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转盘(321)的左侧壁上下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线轴(330)的左端转动连接有张紧杆(331),所述张紧杆(331)和所述装线轴(330)的之间套接有扭簧(332),所述装线轴(330)的外侧壁左侧固定连接有导线管(3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400)包括支撑板(410)、滑杆(420)、电动滑块(430)和连接杆(440),所述滑杆(42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410)的顶部左右两侧之间,所述电动滑块(430)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杆(420)的外侧壁,所述连接杆(44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动滑块(430)的顶部,所述连接杆(440)的顶部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环(4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500)包括输送箱(510)、转动轴(520)、电动伸缩杆(530)和输送带(540),所述输送箱(510)的内腔左侧壁下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511),下侧两个所述转动轴(520)转动连接在所述输送箱(510)的内腔前后侧壁左右两侧之间,下侧左侧所述转动轴(520)通过皮带与所述转动电机(511)转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530)转动连接在上侧两个所述转动轴(520)的前后两端,所述电动伸缩杆(530)的末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输送箱(510)的内腔顶部四角,所述输送带(540)转动连接在上侧两个所述转动轴(520)的外侧壁之间和下侧两个所述转动轴(520)的外侧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600)包括安装板(610)、第一限位辊(620)和第二限位辊(630),所述安装板(610)的顶部后侧中间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立柱(611),所述第一限位辊(620)转动连接在所述立柱(611)的前侧壁上侧,所述第二限位辊(630)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610)的顶部外侧前后两侧。
CN202121728808.3U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新型针织机 Active CN215668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28808.3U CN215668425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新型针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28808.3U CN215668425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新型针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68425U true CN215668425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81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28808.3U Active CN215668425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新型针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684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3320B (zh) 一种能够自动等量切割布料的裁布机
CN209259048U (zh) 一种筒子纱自动倒角机
CN107963520B (zh) 一种纺织加工用上蜡装置
CN109397513A (zh) 石膏装饰线条全自动化生产线
US6199411B1 (en) Dyeing range unloader
CN215668425U (zh) 一种新型针织机
CN110468499B (zh) 用于生产针织管的针通机的送线单元及针通机
CN109122792B (zh) 一种香肠制品生产线
KR101416314B1 (ko) 어업용 발 제작장치
CN109554840A (zh) 一种密目式安全网生产设备
US4052245A (en) Centering device
US2218062A (en) Plaiter-down folding attachment and method of laying the cloth
CN207375438U (zh) 一种服装制造业拉布机
CN113151974B (zh) 一种智能精准种绳编织机
US2961182A (en) Rug packaging apparatus
CN212474994U (zh) 一种调节式皮带输送机
US2371224A (en) Pipe co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0312989U (zh) 一种稳定型双传动系统
CN109430353B (zh) 一种香肠扎线机与挂杆机联合生产装置
KR101915600B1 (ko) 단조성형기의 원재료 공급장치
CN220517694U (zh) 一种卷纸管机用均匀上胶装置
CN213950090U (zh) 一种编织带制造机传送装置
CN217024291U (zh) 一种自动摇摆布料机
CN218425306U (zh) 一种自动打弯机
CN218903215U (zh) 一种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