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62854U - 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62854U
CN215662854U CN202120656693.5U CN202120656693U CN215662854U CN 215662854 U CN215662854 U CN 215662854U CN 202120656693 U CN202120656693 U CN 202120656693U CN 215662854 U CN215662854 U CN 215662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on
air
internal
automobil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66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海
韩芳
赵瑞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566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62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62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62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空调进风机构及汽车。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外循环补偿进风量不易调控以及由外循环切换到内循环所用时间较长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外循环通道和内循环通道,在外循环通道内设置有外循环开闭门,在内循环通道内设置有内循环开闭门;空调箱进风机构还包括内外循环切换部,内外循环切换部分别与外循环开闭门和内循环开闭门连接,并且内外循环切换部设置成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同步控制外循环开闭门和内循环开闭门的开闭程度。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能够精确调节外循环进气比例,以调整整车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整体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包括内循环结构和外循环结构,内循环结构与外循环结构之间通过转轴来调整开合角度,以实现外循环进气补偿及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切换。
但是,现有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在内循环模式下,进行外循环进气补偿,存在外循环补偿进风量不易调控以及由外循环切换到内循环所用时间较长等问题。
相应的,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及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外循环补偿进风量不易调控以及由外循环切换到内循环所用时间较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外循环通道和内循环通道,在所述外循环通道内设置有外循环开闭门,在所述内循环通道内设置有内循环开闭门;所述空调箱进风机构还包括内外循环切换部,所述内外循环切换部分别与所述外循环开闭门和所述内循环开闭门连接,并且所述内外循环切换部设置成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同步控制所述外循环开闭门和所述内循环开闭门的开闭程度。
在上述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外循环切换部包括内循环风门拨杆、外循环风门拨杆和转盘,所述转盘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内循环风门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开闭门连接,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转盘的第一滑道内,所述外循环风门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循环开闭门连接,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转盘的第二滑道内。
在上述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外循环切换部还包括内循环过渡连杆和外循环过渡连杆,所述内循环风门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开闭门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内循环过渡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内循环过渡连杆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转盘的第一滑道内,所述外循环风门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循环开闭门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外循环过渡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外循环过渡连杆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转盘的第二滑道内。
在上述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箱通风结构还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转盘连接。
在上述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分别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两面。
在上述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的外侧还设置有加强筋。
在上述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筋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的最小宽度。
在上述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外循环切换部包括转盘,所述转盘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内循环开闭门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转盘的第一滑道内,所述外循环开闭门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转盘的第二滑道内。
在上述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外循环切换部包括内循环风门拨杆、外循环风门拨杆和转轴,所述转轴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互不干涉的正螺纹槽和反螺纹槽,所述内循环风门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开闭门铰接,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转盘的正螺纹槽或反螺纹槽中的一个内,相应地所述外循环风门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循环开闭门铰接,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转盘的正螺纹槽或反螺纹槽中的另外一个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
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外循环通道和内循环通道,在外循环通道内设置有外循环开闭门,在内循环通道内设置有内循环开闭门;空调箱进风机构还包括内外循环切换部,内外循环切换部分别与外循环开闭门和内循环开闭门连接,并且内外循环切换部设置成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同步控制外循环开闭门和内循环开闭门的开闭程度。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壳体内的外循环开闭门和内循环开闭门能够通过内外循环切换部自身运动以同步控制开闭程度,从而实现空调箱在内循环模式下,通过开启不同程度的外循环开闭门,可精确调节外循环进气比例,使得部分车外新鲜空气能够顺利的从车外进入空调箱内且不产生其他负面影响,以调整整车的舒适性,创造愉悦的氛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附图中:
图1为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的内部传动机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的内部传动机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的内部传动机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
11-外循环通道;111-外循环开闭门;
12-内循环通道;121内循环开闭门;
2-内外循环切换部;
21-内循环风门拨杆;
22-外循环风门拨杆;
23-转盘;231-第一滑道;232-第二滑道;233-加强筋;
24-转轴;241-正螺纹槽;242-反螺纹槽;
25-内循环过渡连杆;
26-外循环过渡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说明书中是以伺服电机与转盘连接为例对转盘的驱动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可以采用其他各种驱动结构对转盘进行驱动,只要该驱动结构能够对转盘具有驱动效果即可,例如,手动机械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进行描述。
如图1-2所示,为解决现有的外循环补偿进风量不易调控以及由外循环切换到内循环所用时间较长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外循环通道11和内循环通道12,在外循环通道11内设置有外循环开闭门111,在内循环通道12内设置有内循环开闭门121;空调箱进风机构还包括内外循环切换部2,内外循环切换部2分别与外循环开闭门111和内循环开闭门121连接,并且内外循环切换部2设置成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同步控制外循环开闭门111和内循环开闭门121的开闭程度。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中设置内外循环切换部2,并通过内外循环切换部2分别与外循环开闭门111和内循环开闭门121连接,以实现通过内外循环切换部2自身运动以同步控制外循环开闭门111和内循环开闭门121的开闭程度,从而实现空调箱在内循环模式下,通过开启不同程度的外循环开闭门111,可精确调节外循环进气比例,使得部分车外新鲜空气能够顺利的从车外进入空调箱内且不产生其他负面影响,以调整整车的舒适性,创造愉悦的氛围。
下面进一步参照图3-6,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的内部传动机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内外循环切换部2包括内循环过渡连杆25和外循环过渡连杆26,内循环风门拨杆21的第一端与内循环开闭门121铰接,第二端与内循环过渡连杆25的第一端铰接,内循环过渡连杆25的第二端设置在转盘23的第一滑道231内,外循环风门拨杆22的第一端与外循环开闭门111铰接,第二端与外循环过渡连杆26的第一端铰接,外循环过渡连杆26的第二端设置在转盘23的第二滑道232内。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内外循环切换部2中设置内循环过渡连杆25和外循环过渡连杆26,并将内循环过渡连杆25分别与内循环风门拨杆21和转盘23的第一滑道231连接,同时将外循环过渡连杆26分别与外循环风门拨杆22和转盘23的第二滑道232连接,以实现通过转盘23自身转动带动内循环过渡连杆25和外循环过渡连杆26分别在转盘23的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中滑动,从而带动内循环风门拨杆21和外循环风门拨杆22摆动,进而实现对内循环开闭门121和外循环开闭门111的开启程度同步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在内外循环通风部2中设置内循环过渡连杆25和外循环过渡连杆26,并将内循环过渡连杆25和外循环过渡连杆26分别设置在转盘23的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内为例对内外循环切换部2的传动结构说明的,但是本实施例中内外循环切换部2的传动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该传动机构能够满足通过转盘23的自身转动以实现对内循环开闭门121和外循环开闭门111的开启程度同步控制即可。例如,内外循环切换部2包括内循环风门拨杆21、外循环风门拨杆22和转盘23,转盘23可自转地设置在壳体1上,内循环风门拨杆21的第一端与内循环开闭门121连接,第二端设置在转盘23的第一滑道231内,外循环风门拨杆22的第一端与外循环开闭门111连接,第二端设置在转盘23的第二滑道232内。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设置方式中的内循环风门拨杆21的第一端与内循环开闭门121以及外循环风门拨杆22的第一端与外循环开闭门111之间的连接既可以是铰接也可以固定连接。再如,内外循环切换部2包括转盘23,转盘23可自转地设置在壳体1上,内循环开闭门12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图中未示出),第一凸起设置在转盘23的第一滑道231内,外循环开闭门111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图中未示出),第二凸起设置在转盘23的第二滑道232内。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内循环风门拨杆21和外循环风门拨杆22分别直接设置在转盘23的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中,以及在内循环开闭门12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外循环开闭门111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并将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设置在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中,能够实现在满足传动要求的同时简化结构。
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内外循环切换部2包括内循环风门拨杆21、外循环风门拨杆22和转轴24,转轴24可自转地设置在壳体1上,转轴24上设置有互不干涉的正螺纹槽241和反螺纹槽242,内循环风门拨杆21的第一端与内循环开闭门121铰接,第二端设置在转轴24的正螺纹槽241或反螺纹槽242中的一个内,相应地外循环风门拨杆22的第一端与外循环开闭门111铰接,第二端设置在转轴24的正螺纹槽241或反螺纹槽242中的另外一个内。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轴24上设置互不干涉的正螺纹槽241和反螺纹槽242,并将内循环风门拨杆21和外循环风门拨杆22分别相对应的设置在正螺纹槽241和反螺纹槽242中,以实现通过转轴24自转带动内循环风门拨杆21和外循环风门拨杆22在正螺纹槽241和反螺纹槽242中滑动,从而实现对内循环开闭门121和外循环开闭门111的开启程度的同步控制。
如图4-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分别设置在转盘23的两面,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的外侧还设置有加强筋233,加强筋233的间距小于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的最小宽度。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盘23的两面分别设置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相较于将其设置在一个平面内,增加了滑道长度,从而增加了内循环下外循环补偿的可调整的比例范围,进而可实现更为精确调节外循环进气比例,增加整车的舒适性,创造愉悦的氛围,也降低了两个连杆在运动过程当中的干涉的可能,提高了可靠性。同时,在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的外侧还设置有加强筋233,通过在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外侧设置加强筋233可以增加转盘23的结构强度。此外加强筋233的间距小于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的最小宽度,可防止设置在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内的构件错滑至别处造成故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空调箱通风结构还包括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伺服电机与转盘23连接。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伺服电机与转盘23连接,使得转盘的转动变得省力、快捷和精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中设置不同结构的内外循环切换部2,并通过内外循环切换部2分别与外循环开闭门111和内循环开闭门121连接,以实现通过内外循环切换部2自身运动以同步控制外循环开闭门111和内循环开闭门121开闭程度,从而实现空调箱在内循环模式下,通过开启不同程度的外循环开闭门111,可精确调节外循环进气比例,以调整整车的舒适性,创造愉悦的氛围。并通过在转盘23的两面分别设置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增加了滑道长度,从而增加了内循环下外循环补偿的可调整的比例范围,进而可实现更为精确调节外循环进气比例,使得部分车外新鲜空气能够顺利的从车外进入空调箱内且不产生其他负面影响,增加整车的舒适性,创造愉悦的氛围。同时,在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的外侧还设置有加强筋233,通过在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外侧设置加强筋233可以增加转盘23的结构强度。此外加强筋233的间距小于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的最小宽度,可防止设置在第一滑道231和第二滑道232内的构件错滑至别处造成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用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旨在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上述结构进行调整,以便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具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用于汽车的空调通风箱结构。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外循环通道和内循环通道,在所述外循环通道内设置有外循环开闭门,在所述内循环通道内设置有内循环开闭门;
所述空调箱进风机构还包括内外循环切换部,所述内外循环切换部分别与所述外循环开闭门和所述内循环开闭门连接,并且所述内外循环切换部设置成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同步控制所述外循环开闭门和所述内循环开闭门的开闭程度;
所述内外循环切换部包括内循环风门拨杆、外循环风门拨杆和转盘,所述转盘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内循环风门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开闭门连接,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转盘的第一滑道内,所述外循环风门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循环开闭门连接,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转盘的第二滑道内;
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分别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两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循环切换部还包括内循环过渡连杆和外循环过渡连杆,所述内循环风门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开闭门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内循环过渡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内循环过渡连杆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转盘的第一滑道内,所述外循环风门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循环开闭门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外循环过渡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外循环过渡连杆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转盘的第二滑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通风结构还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转盘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的外侧还设置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的最小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循环切换部包括转盘,所述转盘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内循环开闭门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转盘的第一滑道内,所述外循环开闭门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转盘的第二滑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循环切换部包括内循环风门拨杆、外循环风门拨杆和转轴,所述转轴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互不干涉的正螺纹槽和反螺纹槽,所述内循环风门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循环开闭门铰接,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转轴的正螺纹槽或反螺纹槽中的一个内,相应地所述外循环风门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循环开闭门铰接,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转轴的正螺纹槽或反螺纹槽中的另外一个内。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
CN202120656693.5U 2021-03-31 2021-03-31 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及汽车 Active CN215662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6693.5U CN215662854U (zh) 2021-03-31 2021-03-31 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6693.5U CN215662854U (zh) 2021-03-31 2021-03-31 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62854U true CN215662854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69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6693.5U Active CN215662854U (zh) 2021-03-31 2021-03-31 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62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4053B (zh) 一种空调及其导风板运动机构
CN10294405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8001167B (zh) 出风口出风调节结构
CN102937319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2937325A (zh) 具有导风板的空调室内机
CN102486336A (zh) 立式空调器
CN116572711B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CN109664729A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风门驱动结构
CN105546790A (zh) 出风口结构和换气装置
CN215662854U (zh) 用于汽车的空调箱进风机构及汽车
CN10988293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984506U (zh) 一种车辆出风口结构
CN201291732Y (zh) 汽车空调送风模式的控制机构
CN21494937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082868U (zh) 一种电机驱动的汽车空调出风口
CN214891780U (zh) 用于导风板的驱动组件、空调室内机
CN110454964A (zh) 空调器
CN208419137U (zh) 封闭式空调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29599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230742U (zh)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CN105928170A (zh) 空调导板系统
CN218523743U (zh) 一种导风门的驱动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346613U (zh) 空调器
CN206145916U (zh) 面板驱动机构和空调器
CN219406447U (zh) 一种轨道交通工具新风空调调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