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53660U - 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53660U
CN215653660U CN202121008572.6U CN202121008572U CN215653660U CN 215653660 U CN215653660 U CN 215653660U CN 202121008572 U CN202121008572 U CN 202121008572U CN 215653660 U CN215653660 U CN 215653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wire rope
frame
exercise
hybrid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85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uoyi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uoyi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uoyi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uoyi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085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53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53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53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包括车架、驱动组件、蓄能组件和健身组件。所述车架设置有前轮和后轮,其中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均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健身组件包括踏杆和第一钢丝绳,所述踏杆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踏杆靠近中部处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钢丝绳轮上,以在所述踏杆被踩踏时能通过所述第一钢丝绳带动所述钢丝绳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从动轮带动所述健身车移动。该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的蓄能组件能利用增阻装置产生的弹性势能驱动健身车移动,还能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健身车移动,让健身人员在锻炼时的环境不再单一。

Description

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
背景技术
现有健身车属于模拟户外运动的有氧健身器材。一般情况下,健身车被固定在室内供健身人员锻炼,而不能在室外进行移动使用,导致健身人员的锻炼环境单一,难以提高健身人员在锻炼时的热情。另外,为了提高健身车的健身效果,健身车上还配备有增大阻力的增阻装置。健身人员在健身时,健身车上的增阻装置受驱动而产生的弹性势能通常不能得到良好的利用。
现有健身车的锻炼方式单一,不能让健身人员身体的多个部位得到锻炼。健身人员的全身未得到协调锻炼,也就难以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其提供一种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中该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的蓄能组件能利用增阻装置产生的弹性势能驱动健身车移动,还能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健身车移动,让健身人员在锻炼时的环境不再单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其提供一种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中该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通过电机调速器能适用于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人员,调节健身人员在锻炼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其提供一种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中该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具有胸部锻炼、腿部锻炼和托举多种锻炼方式,能让健身人员的全身得到协调锻炼。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其提供一种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中该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具有手动转向和足部转向两种控制方向的模式,让健身人员在不同锻炼方式下,均能对健身车移动的方向进行掌控。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中所述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包括车架、驱动组件、蓄能组件和健身组件。
所述车架设置有前轮和后轮,其中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均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其中所述驱动电机被设置于所述车架,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后轮,以在所述后轮被驱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健身车移动。
所述蓄能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钢丝绳轮和自动复位轮,其中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自动复位轮被可定向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以在所述主动轮被驱动而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自动复位轮带动所述从动轮同步转动,而在施加于所述主动轮的力消失时,所述自动复位轮能够复位而带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同步复位,所述从动轮转动连接所述后轮,以在所述从动轮被带动而转动时能够同步带动所述健身车移动,所述钢丝绳轮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钢丝绳轮与所述主动轮转动连接。
所述健身组件包括踏杆和第一钢丝绳,所述踏杆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踏杆靠近中部处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钢丝绳轮上,以在所述踏杆被踩踏时能通过所述第一钢丝绳带动所述钢丝绳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从动轮带动所述健身车移动。
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一电机调速器,其中所述电机调速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所述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还包括单向转动组件,所述单向转动组件被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单向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轴杆、单向轴承和转动轮,所述第一轴杆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单向轴承、所述钢丝绳轮和转动轮均被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且所述单向轴承被设置于所述转动轮和所述钢丝绳轮之间,以使所述转动轮和所述钢丝绳轮能够在所述车架上单向转动,所述转动轮与所述主动轮转动连接。
所述单向转动组件还包括复位轮,所述复位轮被设置于所述钢丝绳轮,以复位所述钢丝绳轮。
所述健身组件还包括脚蹬组件,所述脚蹬组件包括方管和座椅,所述方管于一端被可转动且可锁定地设置在靠近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方管的另一端呈开口状,所述第一钢丝绳贯穿所述方管后与所述踏杆连接,所述座椅被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前部。
所述健身组件还包括背拉组件,所述背拉组件包括支杆、背拉绳和第二钢丝绳,所述支杆被设置于所述座椅的背面,所述背拉绳与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杆的顶部,所述第二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一钢丝绳,以使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能相互传动。
所述健身组件还包括托举拉杆,所述托举拉杆靠近中部处与所述第二钢丝绳连接,以使所述托举拉杆能通过所述第二钢丝绳对所述第一钢丝绳进行牵引。
所述健身组件还包括胸部锻炼组件,所述胸部锻炼组件包括T形架、L形架、第三钢丝绳和固定杆,所述T形架铰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T形架垂直于地面时,所述T形架贴合在所述座椅上,所述L形架铰接在所述T形架上,所述固定杆可拆卸地插接于所述T形架,以在所述固定杆插接在所述T形架上时,所述L形架不能在所述T形架上转动,所述第三钢丝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L形架,所述第三钢丝绳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钢丝绳轮。
所述胸部锻炼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被设置于所述T形架,所述座椅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件相配合的定位孔,以通过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定位孔的配合将所述T形架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
所述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还包括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被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至少两直角板,所述直角板的弯折处沿水平方向被铰接于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前轮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直角板的一端,所述转向杆铰接于所述直角板的另一端,所述软轴的底部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向杆,所述软轴的顶部与方向盘固定连接,所述软轴靠近顶部处连接于所述方管的侧面,所述脚踏板的一端被铰接于所述车架的前端,且所述脚踏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直角板靠近所述转向杆的一端铰接,以通过所述脚踏板带动所述直角板于所述车架上转动。
所述方管通过调节杆被可转动且可锁定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软轴靠近顶部处滑动连接于所述方管的侧面,所述方管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方管靠近中部处,以通过所述调节杆改变所述方管位于所述车架上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的底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的蓄能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的托举拉杆被向上举和踏杆被向前蹬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的托举拉杆被向下拉和踏杆被向后拉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的第三钢丝绳绕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图1至图10,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将在以下被详细阐明,其中该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包括车架10、驱动组件20、蓄能组件30和健身组件40。
所述车架10设置有前轮11和后轮12,其中所述前轮11和所述后轮12均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10。
所述驱动组件20包括驱动电机21,其中所述驱动电机21被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10,其中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后轮12,以在所述后轮12被驱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健身车移动。
所述蓄能组件30包括主动轮31、从动轮32、自动复位轮33和钢丝绳轮34,其中所述主动轮31和所述从动轮32均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10。所述自动复位轮33被可定向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主动轮31和所述从动轮32之间。正常情况下,所述主动轮31在被驱动而转动时,所述自动复位轮33能够带动所述从动轮32同步转动,而当施加于所述主动轮31的力消失时,所述自动复位轮33能够自动复位而带动所述主动轮31和所述从动轮32同步复位。所述从动轮32转动连接所述后轮12,当所述从动轮32被所述主动轮31通过所述自动复位轮33带动而转动时,所述从动轮32在被驱动的情况下能带动所述后轮12转动,进而使所述健身车能移动。所述钢丝绳轮34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10,所述钢丝绳轮34与所述主动轮31转动连接。
所述健身组件40包括踏杆413和第一钢丝绳412。所述踏杆413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10。所述第一钢丝绳412的一端与所述踏杆413靠近中部处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413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钢丝绳轮34。在所述踏杆413被健身人员踩踏时,先由所述第一钢丝绳412带动所述钢丝绳轮34转动,再由所述钢丝绳轮34带动所述主动轮31在所述车架10上转动,然后由所述主动轮31通过所述自动复位轮33带动所述从动轮32转动,最后由被驱动的所述从动轮32带动所述后轮1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健身车移动。
所述驱动电机21带动所述后轮12转动,而驱动所述健身车移动,便于在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之间的灵活转换,从而给健身人员提供多种不同的锻炼环境。当健身人员踩踏所述踏杆413时,在所述踏杆413的带动下也能使所述健身车移动,两种方式均能驱动健身车进行移动,保证健身人员在锻炼时的环境不再单一。
所述驱动组件20还包括一电机调速器22,其中所述电机调速器22与所述驱动电机21电连接。所述电机调速器22以调节所述驱动电机21的转速。
所述驱动组件20还包括一可充电电源23。所述可充电电源23用于对所述驱动电机21和所述电机调速器22供电。
所述驱动电机21能带动所述后轮12转动,所述踏杆413通过所述钢丝绳轮34、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32的配合带动所述后轮12转动,两者均能带动所述后轮12转动。在所述驱动电机21的转速一定时,不同运动强度的人群,对所述踏杆413踩踏的力度也不同,则所述踏杆13带动所述后轮12转动的速率也不同,进而导致所述后轮12在转动时的速率不同,使健身车移动的速度不同。健身人员可通过所述电机调速器22调节所述驱动电机21的转速,使所述健身车适应不同运动强度的人。具体的情况是,当健身人员锻炼的强度大时,给所述后轮12提供的力量也大,驱动所述后轮12转动的更快,此时将所述驱动电机21的转速调低,提高运动强度;当健身人员的锻炼强度较小,给所述后轮12提供的动力较小,将所述驱动电机21的转速调高,降低运动强度。
所述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还包括单向转动组件50,所述单向转动组件50被设置在所述车架10。所述单向转动组件50包括第一轴杆51、单向轴承52和转动轮53,其中所述第一轴杆5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10。所述单向轴承52、转动轮53和钢丝绳轮34均被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51,且所述单向轴承52被设置于所述转动轮53和所述钢丝绳轮34之间,以使所述转动轮53和所述钢丝绳轮34在所述车架10上单向转动。所述单向轴承52的作用是:当所述钢丝绳轮34受到所述第一钢丝绳412的牵引时,所述钢丝绳轮34带动所述转动轮53在所述车架10上转动;而所述钢丝绳轮34将所述第一钢丝绳412缠绕时,所述转动轮53能通过所述单向轴承52在所述第一轴杆51上转动。在所述第一钢丝绳412被牵扯时,所述钢丝绳轮34便通过所述第一轴杆51在所述车架10上发生转动。
健身人员对所述踏杆413进行踩踏时,先由连接所述踏杆413的所述第一钢丝绳412受牵引而带动所述钢丝绳轮34转动,再由所述钢丝绳轮34通过所述单向轴承52带动所述转动轮53进行转动,接着由所述转动轮53带动所述主动轮31转动,然后由所述主动轮31通过所述自动复位轮33带动所述从动轮32转动,最后由被驱动的所述从动轮32带动所述后轮12转动,使得所述健身车发生移动。便于所述健身车对健身人员锻炼所处的环境进行改变。所述单向轴承52能防止所述转动轮53带动所述主动轮31反向转动,从而避免健身车反向移动。
所述单向转动组件还包括复位轮55,所述复位轮55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51,所述复位轮55被设置于所述钢丝绳轮34,以复位所述钢丝绳轮34,所述复位轮55与所述钢丝绳轮34连接,以在所述钢丝绳轮34被转动后能通过所述复位轮55复位。
优选地,所述单向轴承52、所述钢丝绳轮34和所述复位轮55均为两组且以所述转动轮51位中心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轴杆51上。
当所述第一钢丝绳412上的拉力消失时,所述复位轮55便带动所述钢丝绳轮34将所述第一钢丝绳412缠绕在所述钢丝绳轮34上(由于所述转动轮53通过所述单向轴承52只能在所述第一轴杆51上单向转动)。所述钢丝绳轮34便不会带动所述转动轮53转动。
优选地,所述转动轮53通过传动带54与所述主动轮31传动连接。进一步具体的,所述传动带54为链传动带。
优选的,所述自动复位轮33和所述复位轮55均为弹性复位轮,其中所述自动复位轮33由多个弹性复位轮组成。
所述健身组件还包括脚蹬组件42,所述脚蹬组件包括方管411、座椅415和至少两第一定滑轮414。所述座椅被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10。所述方管411的一端被可转动且可锁定地设置于靠近所述车架10的前部,所述方管411的另一端呈开口状。两个所述第一定滑轮414被固定设置于所述方管411靠近所述开口处的内部。所述第一钢丝绳412绕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滑轮414并贯穿所述方管411后连接在所述踏杆413的靠近中部处。所述方管411上靠近所述开口处开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钢丝绳的限位槽4101。在所述第一钢丝绳412被拉动时,所述第一钢丝绳412于所述限位槽4101进行滑动。
在对所述踏杆413进行踩踏时,使用者的双脚对所述踏杆413的两端进行踩踏,通过所述踏杆413的位移变化对所述第一钢丝绳412进行牵引。所述方管411上具有两个第一定滑轮414,当所述踏杆413被健身人员的双手拉动时,所述第一钢丝绳412仅需要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定滑轮414上便可对所述第一钢丝绳412的方向进行改变,使所述踏杆413被向后拉动时能顺利带动所述第一钢丝绳412。健身人员还可以通过双脚对所述踏杆411进行踩踏。此时所述第一钢丝绳412通过两个第一定滑轮414的配合能顺利的改变所述第一钢丝绳412的方向,使所述踏杆413能被向前踩踏,从而使健身人员的腿部得到锻炼。通过所述踏杆413便能使健身人员的手部和腿部均得到锻炼。
所述健身组件还包括背拉组件43,所述背拉组件43包括支杆431、背拉绳432、动滑轮组433和第二钢丝绳435。所述动滑轮组433由至少两个动滑轮组成。其中所述支杆431被固定设置于所述座椅415的背面。所述背拉绳432位于所述座椅415的上方,且所述背拉绳432靠近中部处与所述第二钢丝绳43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43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杆431的内部且绕过所述动滑轮组433中的一个动滑轮后连接在所述支杆431的顶部。所述动滑轮组433中的另一个动滑轮被所述第一钢丝绳412绕过。所述第一钢丝绳412和所述第二钢丝绳435通过所述动滑轮组433传动连接,由于所述动滑轮组433的连接,两者能在较小摩擦力的情况下相互传动。
健身人员坐在所述座椅415上,健身人员的双手绕至后背对所述背拉绳432拉动,先由所述背拉绳432带动所述第二钢丝绳435的一端朝外延伸,再由所述第二钢丝绳435带动所述动滑轮组433向上移动时,最后所述第二钢丝绳435通过所述动滑轮组433带动所述第一钢丝绳412向上移动。则所述背拉绳432能通过所述第一钢丝绳412的传导对所述自动复位轮33进行拉动。所述背拉绳432在被健身人员拉动时,则所述弹性复位轮能提供阻力,达到对健身人员的双手锻炼的目的。
所述背拉组件还包括托举拉杆434,其中所述托举拉杆434靠近中部处与所述第二钢丝绳435连接,以使所述托举拉杆434能通过所述第二钢丝绳435对所述第一钢丝绳412进行牵引。
优选地,所述支杆431的顶部也设有两个第一定滑轮414。所述第二钢丝绳435穿过两个第一定滑轮414后与所述托举拉杆434连接。所述托举拉杆434被向下拉动时,所述第二钢丝绳435仅通过一个第一定滑轮414便可完成转向。当所述托举拉杆434被向上托举时,所述第二钢丝绳435通过两个第一定滑轮414完成转向。通过第一定滑轮414完成转向,能降低所述第二钢丝绳435于所述支杆431内部移动时的摩擦力。
健身人员的双手对所述托举拉杆434向上推动或向下拉动时,会带动所述第二钢丝绳435向上移动。所述第二钢丝绳435通过所述动滑轮组433对所述第一钢丝绳412进行牵引,同健身人员对所述背拉绳432牵引一样,健身人员对所述托举拉杆434的牵引也存在由所述弹性复位轮提供的阻力,达到对健身人员双手锻炼的目的。
健身人员对所述背拉绳432和所述托举拉杆434的牵引均能对所述弹性复位轮进行带动,所述弹性复位轮在被带动的同时也会带动所述从动轮32进行转动,进而由所述从动轮32被转动时驱动所述后轮12转动,也能使健身车能进行移动,能改变健身车周围的环境。
所述健身组件还包括胸部锻炼组件,所述胸部锻炼组件42包括T形架421、L形架422、第三钢丝绳423和固定杆424。其中所述T形架421由相互垂直的竖直部和水平部两个部分构成,所述T形架421的竖直部铰接在所述车架10上。当所述T形架421的竖直部垂直于地面时,所述T形架421的竖直部贴合在所述座椅415上。所述L形架422铰接在所述T形架421的水平部。所述固定杆424被可拆卸地插接于所述T形架421的水平部,且所述固定杆424插接在所述T形架421上时,所述固定杆424贯穿所述L形架422,以使所述L形架422不能在所述T形架421的水平部上转动。所述第三钢丝绳423的一端与所述L形架422连接,所述第三钢丝绳423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钢丝绳轮34。当所述L形架422被健身人员驱动时,所述第三钢丝绳423能带动所述钢丝绳轮34转动。
所述固定杆424可被实施为固定销。
优选地,所述L形架422、所述固定杆424和所述第三钢丝绳423均为两个,两个所述L形架422对称铰接在所述T形架421水平部上,两个所述L形架422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三钢丝绳423连接,两个所述第三钢丝绳423缠绕在所述钢丝绳轮34上。
所述胸部锻炼组件还包括固定件425,所述固定件425被设置于所述T形架421,所述座椅415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件425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固定件425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时,所述T形架421与所述座椅415固定连接。
将所述固定杆424贯穿所述L形架422并插入所述T形架421上时,并保证所述固定件425未将所述T形架421固定在所述座椅415上,健身人员通过双手对两个所述L形架422推动(健身人员双手的运动轨迹与划船类似),所述L形架422通过所述T形架421的竖直端在所述车架10上转动。将所述固定杆424从所述L形架422上拔出,并通过所述固定件425将所述T形架421与所述座椅415连接,所述L形架422能在所述T形架421的水平部上转动,而所述T形架421的竖直部不能在所述车架10上发生转动,健身人员通过双手对两个所述L形架422推动(健身人员双手的运动轨迹变为双手朝相反的方向扩胸或双手朝相同的方向含胸),两个所述L形架422在所述T形架421的水平部上转动。在所述L形架422被健身人员驱动时,会通过所述第三钢丝绳423带动所述钢丝绳轮34转动,先由被转动的所述钢丝绳轮34通过所述单向轴承52带动所述转动轮53转动,再由所述转动轮53对所述弹性复位轮进行带动,则所述弹性复位轮便给所述L形架422在移动过程中增加了阻力,从而达到了锻炼健身人员的手臂的效果。
所述固定件425可被实施为一转动杆和一移动杆,所述转动杆被铰接于所述T形架421,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杆的一端铰接,通过所述转动杆在所述T形架421上转动的角度,控制所述移动杆是否延伸进入所述座椅415上定位孔的内部,从而达到将所述T形架421是否固定于所述座椅415上的目的。
通过对所述胸部锻炼组件42上所述固定杆424和所述固定件425的不同使用状态进行改变,健身人员能通过所述胸部锻炼组件42锻炼不同的部位。
由于健身人员对所述L形架422驱动过程中所述弹性复位轮提供了阻力,则所述弹性复位轮便会带动所述从动轮32转动,所述从动轮32在被转动时便能带动所述后轮12进行转动,最后驱动了所述健身车进行移动。
所述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还包括转向机构60,其中所述转向机构60设置于所述车架10。所述转向机构60包括转向杆62、方向盘63、软轴64、脚踏板65和至少两直角板61。所述软轴64作为传动轴与所述转向杆62传动连接,在能保证稳定传动的情况下也能随着所述方管411转动。所述直角板61呈平行与所述车架10的水平状。所述直角板61的弯折处沿水平方向被铰接于所述车架10的前部。两个所述前轮11分别被可转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直角板61的一端,所述转向杆62的两端分别对应铰接于两个所述直角板61的另一端。所述软轴64的底部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向杆62靠近中部处,且所述软轴64的顶部与方向盘63固定连接。首先通过所述方向盘63带动所述软轴64进行转动,接着所述软轴64带动所述转向杆62进行转动,最后所述转向杆62对所述前轮11进行推动,从而完成所述健身车的转向。所述软轴64靠近顶部处连接于所述方管411的侧面,所述脚踏板65的一端被铰接于所述车架10的前端,使所述脚踏板65于所述车架10上在水平面上转动,且所述脚踏板65的另一端与所述直角板61靠近所述转向杆62的一端铰接,以通过所述脚踏板65带动所述直角板61于所述车架10上转动。所述脚踏板65的另一端通过弯折杆66与所述直角板61进行连接。所述弯折杆66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直角板,所述弯折杆66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脚踏板65。在所述脚踏板65水平转动时,所述脚踏板65通过所述弯折杆66带动所述直角板61于所述车架10上水平转动,从而完成对所述健身车的转向。当健身人员在健身车上对手部进行锻炼时,能通过所述脚踏板65对健身车在移动时的方向进行掌控;当健身人员在健身车上对腿部进行锻炼时,能通过所述方向盘63对健身车在移动时的方向进行掌控。
所述方管411通过调节杆80被可转动且可锁定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软轴64靠近顶部处滑动连接于所述方管411的侧面,所述方管411的一端与所述车架10铰接,所述调节杆80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10,所述调节杆80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方管411靠近中部处,以通过所述调节杆80改变所述方管411位于所述车架10上的角度。
所述调节杆80被实施为螺纹调节杆,其包括螺杆和螺母,通过对螺杆上的螺母进行扭动,改变所述螺母位于所述螺杆上的位置,从而调节了螺纹调节杆整体的长度。当所述螺纹调节杆的长度发生改变时,所述方管411于所述车架10上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所述踏杆413相对于所述车架10的高度,也改变了所述踏杆413相对于所述座椅415的距离,从而能适应不同高度的人对所述踏杆413进行踩踏。所述软轴64的顶部与所述方管411滑动连接。所述方管411的侧面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弧形槽601。所述软轴64上固定设有一滑块67,所述滑块67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弧形槽601配合的滑动杆。所述软轴64通过所述滑动杆于所述弧形槽601的内部滑动。使得所述方向盘63的高度也对应发生改变。
优选地,所述后轮12为两个。所述车架10上还设有第二转轴13,两个所述后轮12通过所述第二轴杆13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10的后端。所述第二轴杆13上设有两个从动链轮14,所述后轮12通过两个所述从动链轮14分别对应与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和所述从动轮32传动连接。
传统支撑架对健身车支撑的方式是:在支撑架上设置两个可滚动的滚轮,两个滚轮与后轮滚动接触。在健身车被健身人员驱动时,后轮会带动滚轮同步转动,使健身车不会发生位移,使健身车能在室内使用。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支撑架70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滚轮,其中两个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二轴杆13滚动接触。在所述第二轴杆13转动时,所述第二轴杆13能带动两个所述滚轮同步滚动。通过所述支撑架70上的滚轮与所述第二轴杆13滚动接触,改变了传统的滚轮与后轮接触的方式,对比传统的方式,滚轮与所述第二轴杆13的接触面积也变小,进而降低了所述后轮12在转动时的摩擦力,使健身车适用于锻炼强度较小的健身人员。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还包括若干定滑轮15,所述定滑轮15用于辅助钢丝绳转向,降低钢丝绳绕在所述车架10上的摩擦力,减少能量的损耗。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包括:
一车架,其设置有前轮和后轮,其中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均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
一驱动组件;其包括驱动电机,其中所述驱动电机被设置于所述车架,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后轮,以在所述后轮被驱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健身车移动;
一蓄能组件,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钢丝绳轮和自动复位轮,其中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自动复位轮被可定向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以在所述主动轮被驱动而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自动复位轮带动所述从动轮同步转动,而在施加于所述主动轮的力消失时,所述自动复位轮能够复位而带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同步复位,所述从动轮转动连接所述后轮,以在所述从动轮被带动而转动时能够同步带动所述健身车移动,所述钢丝绳轮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钢丝绳轮与所述主动轮转动连接;和
一健身组件,其包括踏杆和第一钢丝绳,所述踏杆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踏杆靠近中部处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钢丝绳轮上,以在所述踏杆被踩踏时能通过所述第一钢丝绳带动所述钢丝绳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从动轮带动所述健身车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一电机调速器,其中所述电机调速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还包括单向转动组件,所述单向转动组件被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单向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轴杆、单向轴承和转动轮,所述第一轴杆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单向轴承、所述钢丝绳轮和转动轮均被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杆,且所述单向轴承被设置于所述转动轮和所述钢丝绳轮之间,以使所述转动轮和所述钢丝绳轮能够在所述车架上单向转动,所述转动轮与所述主动轮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转动组件还包括复位轮,所述复位轮被设置于所述钢丝绳轮,以复位所述钢丝绳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健身组件还包括脚蹬组件,所述脚蹬组件包括方管和座椅,所述方管于一端被可转动且可锁定地设置在靠近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第一钢丝绳贯穿所述方管后与所述踏杆连接;
所述车架的前部设置有一座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通过调节杆被可转动且可锁定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方管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方管靠近中部处,以通过调节所述调节杆的长度而改变所述方管与所述车架形成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还包括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被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杆、方向盘、软轴、脚踏板和至少两直角板,所述直角板的弯折处沿水平方向被铰接于所述车架的前部,所述前轮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直角板的一端,所述转向杆铰接于所述直角板的另一端,所述软轴的底部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向杆,所述软轴的顶部与所述方向盘固定连接,所述软轴靠近顶部处滑动连接于所述方管的侧面,所述脚踏板的一端被铰接于所述车架的前端,且所述脚踏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直角板靠近所述转向杆的一端铰接,以通过所述脚踏板带动所述直角板于所述车架上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健身组件还包括背拉组件,所述背拉组件包括支杆、背拉绳和第二钢丝绳,所述支杆被设置于所述座椅的背面,所述背拉绳与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杆的顶部,所述第二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一钢丝绳,以使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能相互传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健身组件还包括托举拉杆,所述托举拉杆靠近中部处与所述第二钢丝绳连接,以使所述托举拉杆能通过所述第二钢丝绳对所述第一钢丝绳进行牵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健身组件还包括胸部锻炼组件,所述胸部锻炼组件包括T形架、L形架、第三钢丝绳和固定杆,所述T形架铰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T形架垂直于地面时,所述T形架贴合在所述座椅上,所述L形架铰接在所述T形架上,所述固定杆可拆卸地插接于所述T形架,以在所述固定杆插接在所述T形架上时,所述L形架不能在所述T形架上转动,所述第三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L形架,所述第三钢丝绳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钢丝绳轮。
CN202121008572.6U 2021-05-12 2021-05-12 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 Active CN215653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8572.6U CN215653660U (zh) 2021-05-12 2021-05-12 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8572.6U CN215653660U (zh) 2021-05-12 2021-05-12 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53660U true CN215653660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71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8572.6U Active CN215653660U (zh) 2021-05-12 2021-05-12 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536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17157U (zh) 一种用于上肢锻炼的新型健身器材
CN215653660U (zh) 多功能组合健身混合动力车
CN212141309U (zh) 一种四肢联动式康复训练装置
CN211513304U (zh) 一种舞蹈啦啦操腿部锻炼装置
CN211158378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健身拉绳
CN210057297U (zh) 新型引体向上训练器
CN110841250A (zh) 一种力量训练和跑步健身一体机
CN112957671B (zh) 一种竞技健美操柔韧类练习器材
CN213912157U (zh) 一种手拉辅助腹部锻炼的健身器材
CN205516357U (zh) 一种包含有电动自行车的健身车
CN113198142B (zh) 一种运动健康管理机器人
CN113975714A (zh) 一种小力量康复训练机
CN216963453U (zh) 一种双飞轮健身车
CN217661265U (zh) 一种儿童健身用具有长度调节的网状弹力绳
CN220676647U (zh) 一种拉力背肌训练器
CN218187794U (zh) 一种蛙泳辅助学习装置
CN216986192U (zh) 登山跑步机下坡度调节机构
CN215461768U (zh) 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康复护理装置
CN216798608U (zh) 一种可折叠的新型磁阻划船器
CN219783686U (zh) 多功能复合发电健身器
CN219983815U (zh) 一种卧拉组合训练器
CN212593727U (zh) 一种带有滑雪功能的绳动健身跑步机
CN218740024U (zh) 一种便携式单杠训练装置
CN114344830B (zh) 一种体育拉筋器
CN216061897U (zh) 一种简易拉力体能训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