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7302U - 音频处理设备及音频系统 - Google Patents

音频处理设备及音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7302U
CN215647302U CN202121434457.5U CN202121434457U CN215647302U CN 215647302 U CN215647302 U CN 215647302U CN 202121434457 U CN202121434457 U CN 202121434457U CN 215647302 U CN215647302 U CN 215647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ontrol
interface
terminal
switch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344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小江
邓仕君
程琛
谢柱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Chuangch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Chuangch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Chuangch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Chuangch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344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7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7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7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频处理设备及音频系统,该音频处理设备包括供电模块,供电模块包括供电单元、供电控制单元以及第一接口;供电单元通过供电控制单元与第一接口连接,第一接口用于与智能终端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和为智能终端充电;供电控制单元包括开关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通过控制开关电路的通断,接通或断开供电单元与第一接口之间的连接,以开始或停止为智能终端充电。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音频处理设备与智能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自动对智能终端进行供电,无需额外的其他外部设备。

Description

音频处理设备及音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直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频处理设备及音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的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取消了3.5mm的音频接口,仅提供一数据接口(如TYPE_C、lightning接口等),在采用外置声卡进行直播时,智能终端的数据接口需要与外置声卡连接传输音频数据,这样就会造成在直播过程中无法对智能终端充电的问题。
公开号为CN11041799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实现手机直播与充电同步的方法以及声卡,该方法将声卡与手机通过手机接口连接的同时,还将声卡通过USB接口与PC电脑端连接,在直播时,为手机充电的电能来自PC电脑端,PC电脑对声卡进行供电,而声卡对正在直播的手机进行充电,但是,该方法实际上是通过PC电脑同时对声卡和手机进行供电,对于现有的手机直播场景来说,其使用存在较大不便,实现上也需要PC电脑支撑,使得整个直播系统较为复杂。因此,该解决方案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处理设备及音频系统,可以在智能终端与音频处理设备连接开始直播时,通过音频处理设备对直播用的智能终端进行自动充电,通过结构简单的电路,解决了直播中无法对智能终端进行充电的问题,提高了音频处理设备的可用性,使音频系统简单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音频处理设备,所述音频处理设备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供电单元、供电控制单元以及第一接口;
所述供电单元通过所述供电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智能终端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和为所述智能终端充电;
所述供电控制单元包括开关电路以及控制电路;
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供电输入端、供电输出端、第一开关电路以及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串联连接后设置在所述供电输入端和所述供电输出端之间,所述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电源输出端,所述供电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检测端、第二电压检测端、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一设备识别端和第二设备识别端,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连接所述供电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串联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使能控制端以及第二使能控制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设备识别端和所述第二设备识别端与所述第一接口上的两个识别引脚对应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识别端的信号、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的信号、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的信号生成所述第一控制端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二设备识别端的信号生成所述第二控制端的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MOS管,其中,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供电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连接点形成所述串联连接点;
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供电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都同时连接所述第一使能控制端和所述第二使能控制端。
优选地,开关电路还包括一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上拉电阻、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二极管;
所述上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使能控制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使能控制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通过一检测电路连接所述供电输入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以及第二控制电路;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所述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设备识别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以及所述第一设备识别端检测到的信号符合预设条件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使能控制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导通;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LAM模块,所述LAM模块具有第二设备识别端,所述LAM模块分别与第一接口以及音频处理器连接,所述LAM模块的设备识别输出端与所述音频处理器的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设备识别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设备识别端检测到设备识别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二控制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二使能控制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导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为数字传输接口,所述数字传输接口集成了USB TYPE-C接口的引脚和Lighting接口引脚。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所述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控制单元集成在一PCB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所述供电模块、所述第一控制电路集成在所述第一PCBA板上,所述第二控制电路、音频处理模块集成在第二PCBA板上,所述音频处理模块包括所述音频处理器,所述第一PCBA板与第二PCBA板通过一排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数字传输接口与所述具有多个接口的数据传输线连接,所述数据传输线至少具有一USB TYPE-C接口以及一Lighting接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音频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音频处理设备、具有多个接口的数据传输线以及一智能终端,所述音频处理设备的第一接口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线与所述智能终端连接,用以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并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为所述智能终端进行充电。
优选地,所述音频处理设备为外置声卡,所述智能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处理设备及音频系统,可以实现在音频处理设备与智能终端通过第一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内部的供电单元、供电控制电路的配合对智能终端进行供电,无需额外的其他外部设备,仅需简单的开关电路和控制电路即可以实现对智能终端插入的检测及自动供电,提高了音频处理设备的可用性,同时也使音频系统简单化。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处理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供电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开关电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接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处理设备的示意图,该音频处理设备包括供电模块1以及音频处理模块2。
供电模块1包括第一接口10、供电单元11以及供电控制单元12;
供电单元11通过供电控制单元12与第一接口10连接;第一接口10用于与智能终端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并为智能终端充电。
请参考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供电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供电控制单元11包括开关电路以及控制电路。
开关电路包括供电输入端12a、供电输出端12b、具有控制端的第一开关电路120以及具有控制端的第二开关电路121,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串联连接后设置在供电输入端12a和供电输出端12b之间,供电输入端12a连接供电单元11的电源输出端,供电输出端12b连接第一接口10进而可连接智能终端的电源输入端,当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处于导通状态时,供电单元11通过电源输出端为智能终端供电。
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检测端12d、第二电压检测端12e、第一设备识别端12f、第二设备识别端12j、第一控制端12g以及第二控制端12h,第一电压检测端12d连接供电输入端12a,第二电压检测端12e连接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的串联连接点12c,第一控制端12g连接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的第一使能控制端120g,第二控制端12h连接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的第二使能控制端121g,第一设备识别端12f和第二设备识别端12j与第一接口10上两个识别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可以使能控制端,设置有第一使能控制端120g和第二使能121g,控制电路11通过第一控制端12g或第二控制端12h均可控制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同时导通。
第一电压检测端12d、第二电压检测端12e用于检测供电输入端12a处的电压以及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串联连接点12c的电压分压状态,第一设备识别端12f和第二设备识别端12j连接第一接口10对应的识别引脚以检测第一接口10处是否识别到智能终端的插入,当第一电压检测端12d处检测到供电输入、第二电压检测端12e处检测到高电平信号,以及第一设备识别端12f处检测到设备识别信号时,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端12g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的第一使能控制端120g,此时,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同时导通。在第二设备识别端12j处检测到设备识别信号时,说明有智能终端插入,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端12g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的第二使能控制端121g,此时,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同时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音频处理设备可通过第一接口10连接支持不同类型接口的智能终端进行数据传输。例如,支持USB TYPE-C接口智能终端或采用Lighting接口智能终端,当连接不同接口类型的智能终端时,控制电路根据不同的设备识别信号,从不同的控制端(第一控制端12g或第二控制端12h)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的导通,供电单元11经供电输入端12a、开关电路、供电输出端12b、第一接口10,输出放电电流,开始为智能终端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音频处理设备与智能终端通过第一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内部的供电单元、供电控制电路的配合对智能终端进行充电,无需额外的其他外部设备,仅需简单的开关电路和控制电路即可以实现对智能终端插入的检测及自动供电,提高了音频处理设备的可用性,同时也使音频系统简单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可以为MOS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其他开关结构或器件,只要能够实现基于控制端实现导通和断开的开关结构或器件,在本实用新型中均可适用。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3,第一开关电路120包括第一MOS管Q6,第一开关电路120包括第二MOS管Q7,优选地,第一MOS管Q6和第二MOS管Q7可以采用P-MOS管。
第一MOS管Q6的漏极连接供电输入端12a,第一MOS管Q6的源极与所述第二MOS管Q7的源极连接,连接点形成串联连接点12c;
第二MOS管Q7的漏极与供电输出端12b连接;
第一MOS管Q6的栅极连接第一使能控制端120g和第二使能控制端121g,第二MOS管Q7的栅极连接第一使能控制端120g和第二使能控制端121g。
可以理解,第一MOS管Q6的栅极以及第二MOS管Q7的栅极可以直接与两个使能控制端直接连接,也可以经其他电路后与共同控制端连接,以使栅极处的电压保持稳定。
同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导通后电流过大损害MOS管,开关电路12还包括一保护电路,保护电路包括上拉电阻R16、第一二极管D7以及第二极管D10。上拉电阻R16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的公共端12c,也即第一MOS管Q6和第二MOS管Q7的源极,上拉电阻R16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7以及第二极管D10的阳极,也即,第一二极管D7以及第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后与上拉电阻R16连接。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第一MOS管Q6的栅极,阴极管连接第一使能控制端120g,第二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第二MOS管Q7的栅极,阴极管连接第二使能控制端121g。
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电路检测到有智能终端插入时,控制电路输出至第一使能控制端120g或第二使能控制端121g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此时,第一MOS管Q6和第二MOS管Q7处于导通状态,供电输入端12a与供电输出端12b连通,此时,供电单元11通过供电输入端12a、供电输出端12b、第一接口10为智能终端进行充电,此时,通过第一二极管D7以及第二极管D10,可以使MOS管的栅极电压稳定在低电平状态,使开关电路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避免电路波动,使充电状态维持稳定。
请继续参考图3,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压检测端12d通过一检测电路连接供电输入端12a,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5和第二电阻R19,第一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供电输入端12a,第一电阻R15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压检测端12d以及第二电阻R19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19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压检测端12e(连接至串联连接点12c)、第一电压检测端12d的特殊位置设置,在通过第一设备识别端12f检测到智能终端插入时,可以确定开关电路导通后电流可能的流向,以避免出现电流倒灌的情况,对音频处理设备和智能终端进行保护。以下为控制电路通过第一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的工作原理说明:
当音频设备的音频处理模块处于工作状态,供电单元11持续供电中,此时供电输入端12a处长期存在供电状态,即便没有智能终端插入,供电输入端12a也输出供电电压,此时,由于第一设备识别端12f没有检测到设备识别信号,控制电路输出至第一使能控制端120g控制信号维持为高电平,第一MOS管Q6和第二MOS管Q7处于断开状态,此时,串联连接点12c处电压接近供电输入端12a处电压,第一电压检测端12d和第二电压检测端12e(连接串联连接点12c)处均可以检测到供电输入,当智能终端输入时,第一设备识别端12f处也检测到设备识别信号,则此时,第一电压检测端12d第二电压检测端12e、第一设备识别端12f处均可以检测到对应信号,控制电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第一使能控制端120g处将电平拉低,第一MOS管Q6和第二MOS管Q7导通。
当智能终端输入时,音频设备的音频处理模块还处于关闭状态时,此时,供电单元11还未开始供电,供电输入端12a处未进入供电状态,为低电平状态出,串联连接点12c处电压接近供电输出端12b处电压(智能终端对外电压),此时,第二电压检测端12e(连接串联连接点12c)可以检测到电压信号,第一设备识别端12f可以检测到插入信号,而第一电压检测端12d处由于供电输入端12a没有供电输入,无法检测到供电输入信号,此时,通过第二电压检测端12e和第一电压检测端12d处电压的检测,可以确认供电输出端12b处电压高于供电输入端12a处电压,若此时导通开关电流,则可能出现智能终端为音频处理模块充电的情况,因此,开关电路不可导通,控制电路输出至控制电路输出至第一使能控制端120g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此时,第一MOS管Q6和第二MOS管Q7处于断开状态,在本场景中,正是通过第一电压检测端12d、第二电压检测端12e两者的配合,才可以确认此时智能终端已经插入而供电单元还未对外输出,由此,避免了开关电路在上电后检测到拔插信号即导通,出现智能终端向音频处理设备进行充电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在检测到第一类型的智能设备插入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电路导通,第二控制电路在检测到第二类型的智能设备插入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电路导通。请同时参考图4和图5,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电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第一使能控制端120g,第二控制电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第二使能控制端121g。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检测端12d、第二电压检测端12e、第一控制端12g、以及第一设备识别端12f。如前所述,在第一控制电路在第一电压检测端12d、第二电压检测端12e、以及第一设备识别端12f检测到的信号符合预设条件时,通过第一控制端12g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导通。
第一控制电路可由接口通信芯片或单片机组成。例如,支持USB PD协议(USBPower Delivery,功率传输协议)的芯片。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电路可以采用LDR6023SS芯片,其中,LDR6023SS芯片的第2脚为第一控制端12g,LDR6023SS芯片的第11脚为第一电压检测端12d,LDR6023SS芯片的第16脚为第二电压检测端12e,该管脚为芯片的供电电源管脚,当第二电压检测端12e处检测到预设高电平(例如,5.0v),LDR6023SS芯片开始工作。芯片有两个拔插管脚,分别为11d1和11d2,分别为LDR6023SS芯片的第8脚和第7脚,这两个管脚连接第一接口上的CC1引脚和CC2引脚以检测这两个通道处的电平,当第一接口上连接有智能终端时,LDR6023SS芯片的第8脚和第7脚都会对设备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进行通信,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管脚可以同时设备识别端,则此时,第一设备识别端12f有两个,分别为12f1和12f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从第8脚和第7脚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设备识别端,则此时,第一设备识别端仅有1个。当第二电压检测端12e处检测到预设高电平时,LDR6023SS芯片开始上电工作,若第一设备识别端12f1和12f2、第一电压检测端12d同时检测到信号,则LDR6023SS芯片从第一控制端12g输出使能信号作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同时导通,此时,供电单元11经供电输入端12b,供电输出端12b、第一接口10,输出放电电流为智能终端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0为数字传输接口,该数字传输接口集成了USB TYPE-C接口的引脚和Lighting接口的引脚,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口的引脚示意图,该数字传输接口至少集成了USB TYPE-C接口的部分引脚如接地引脚GND、数据引脚DP、DM、CC1、CC2,以及Lighting接口的部分引脚如接地引脚LAM_GND、数据引脚LAM_D+、LAM_D+、LAM_DW、对外供电引脚LAM_PWR,其中,供电引脚VBUS由USB TYPE-C接口和Lighting接口共用,用于对智能终端进行充电,该引脚与对外供电控制电路10的供电输出端12b连接。上述第一控制电路适用于数字传输接口作为USB TYPE-C接口使用时,插入USB TYPE-C类型的智能终端时的场景,此时,CC1、CC2数据引脚用于与LDR6023SS芯片的第8脚和第7脚连接,作为第一接口的TYPE-C识别引脚使用。以下介绍专门适用于数字传输接口作为Lighting接口使用时的第二控制电路。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电路由符合Lighting规范的LAM模块(Lightning Audio Module,闪电音频模块)组成,该LAM模块与第一接口10以及音频处理器U1连接,其中,LAM模块的E4引脚作为第二设备识别端12j使用,LAM模块的B1引脚作为设备识别输出端与音频处理器的一输入管脚连接,音频处理器U1的设备识别端与第二控制端12h连接。如图5所示,该模块的对应引脚与第一接口上的同名引脚对应连接,该模块可以对使用Lighting接口的智能终端进行插入识别并与该智能终端进行通信,同时将智能终端传输的数据转换为音频处理器U1可识别的数据,再发送至音频处理器U1。当使用Lighting接口的智能终端的插入到第一接口10上时,智能终端开始为LAM模块供电,LAM模块可以识别到智能终端,此时,在LAM模块的E4引脚,也即第二设备识别端12j处可以检测到设备识别信号,LAM模块的设备识别输出端B1管脚输出LIGHT_CK信号至音频处理器U1的一输入端,音频处理器U1的设备识别端输出IPHONE_CHK信号至第二控制端12h作为第二控制信号,此时,第一开关电路120和第二开关电路121同时导通,供电单元11经供电输入端12b,供电输出端12b、第一接口10,输出放电电流为智能终端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0、供电模块1、第一控制电路集成在第一PCBA板上,第二控制电路、音频处理模块集成在第二PCBA板上,音频处理模块包括上述音频处理器,第一PCBA板与第二PCBA板通过一排线连接。此时,LAM模块与音频处理器设置在同一块PCBA板上,LAM模块与第一接口、音频处理器与供电模块都通过一排线进行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LAM模块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二PCBA板上,音频处理模块单独设置在第一PCBA板上,第一PCBA板与第二PCBA板通过一排线进行连接,两个PCBA板之间的电路模块通过该排线连接通信。
优选的,此时,LAM模块的设备识别输出端B1管脚可以直接作为第二控制端12h,而不需要通过音频处理模块的音频处理器进行桥接。
优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0作为集成了USB TYPE-C接口的引脚和Lighting接口引脚的数字传输接口,如图6所示,其外形以及管脚设置为USB TYPE-C母头,在音频处理设备使用时,与具有多个接口的数据传输线连接,该数据传输线可以为一拖二的数据转换线,一头为USB TYPE-C公头,管脚设置对应第一接口的设置,与第一接口连接,另一头同时具有USB TYPE-C公头和Lighting公头,可以分时连接不同接口类型的智能终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处理设备,可以同时适配使用不同接口类型的智能终端,在不同类型的智能终端接入时,控制电路都可以检测到智能终端的接入,通过控制开关电路的导通为智能终端实现充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音频系统,包括上述的音频处理设备、具有多个接口的数据传输线以及一智能终端;
其中,音频处理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数据传输线的一端接口,所述数据传输线的另一端接口连接所述智能终端,音频处理设备经第一接口,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智能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并为智能终端进行充电。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音频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接口,音频设备可以同时通过第一接口和多个第二接口连接多个智能终端,与多个智能终端进行通信。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音频处理设备为外置声卡,所述智能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音频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处理设备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供电单元、供电控制单元以及第一接口;
所述供电单元通过所述供电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智能终端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和为所述智能终端充电;
所述供电控制单元包括开关电路以及控制电路;
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供电输入端、供电输出端、第一开关电路以及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串联连接后设置在所述供电输入端和所述供电输出端之间,所述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电源输出端,所述供电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检测端、第二电压检测端、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一设备识别端和第二设备识别端,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连接所述供电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串联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使能控制端以及第二使能控制端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设备识别端和所述第二设备识别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设备识别端的信号、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的信号、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的信号生成所述第一控制端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二设备识别端的信号生成所述第二控制端的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MOS管,其中,
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供电输入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连接点形成所述串联连接点;
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供电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都同时连接所述第一使能控制端和所述第二使能控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开关电路还包括一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上拉电阻、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二二极管;
所述上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使能控制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使能控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通过一检测电路连接所述供电输入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以及第二控制电路;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所述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设备识别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以及所述第一设备识别端检测到的信号符合预设条件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使能控制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导通;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LAM模块,所述LAM模块具有第二设备识别端,所述LAM模块分别与第一接口以及音频处理器连接,所述LAM模块的设备识别输出端与所述音频处理器的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设备识别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第二设备识别端检测到设备识别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二控制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二使能控制端,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为数字传输接口,所述数字传输接口集成了USB TYPE-C接口的引脚和Lighting接口引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频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供电模块、所述第一控制电路集成在所述第一PCBA板上,所述第二控制电路、音频处理模块集成在第二PCBA板上,所述音频处理模块包括所述音频处理器,所述第一PCBA板与第二PCBA板通过一排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频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传输接口与所述具有多个接口的数据传输线连接,所述数据传输线至少具有一USB TYPE-C接口以及一Lighting接口。
9.一种音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音频处理设备、具有多个接口的数据传输线以及一智能终端,所述音频处理设备的第一接口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线与所述智能终端连接,用以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并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为所述智能终端进行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音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处理设备为外置声卡,所述智能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CN202121434457.5U 2021-06-25 2021-06-25 音频处理设备及音频系统 Active CN215647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4457.5U CN215647302U (zh) 2021-06-25 2021-06-25 音频处理设备及音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4457.5U CN215647302U (zh) 2021-06-25 2021-06-25 音频处理设备及音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7302U true CN215647302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5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34457.5U Active CN215647302U (zh) 2021-06-25 2021-06-25 音频处理设备及音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73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2372B (zh) Usb线缆、usb接口以及适配器
CN101102119B (zh) 一种电器设备的充电检测电路及充电检测方法
US11119550B2 (en) USB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8093329B (zh) 基于共用接口的外设类型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US1161122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ccessory with quick charging and audio transmission functions
US9148001B1 (en) Intelligent cable mechanism
WO2019010822A1 (zh) 快充转接头及快充线缆结构
WO2023134458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1075704Y (zh) 一种电器设备的充电检测电路及具有所述电路的手机
CN105490124B (zh) 多头数据线
CN215647302U (zh) 音频处理设备及音频系统
CN211017659U (zh) 一种usb接头转换电路和接头转换器
CN210042140U (zh) 无线耳机、无线耳机充电盒以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CN210780912U (zh) 电子设备与兼具快充与音频传输功能的配件
US20230101461A1 (en) Data line and charging device
CN114865403A (zh) 快充系统、一拖多快充数据线、充电管理装置及方法
CN206650453U (zh) 多接口快速充电线缆
CN210246371U (zh) 一种多源多口输出电路
CN211403415U (zh) 一种Type-C接口功能测试装置
CN111399424A (zh) 智能终端、智能底座设备以及智能控制系统
CN104994320A (zh) 一种hdmi服务设备
CN112199311B (zh) 一种多路电源和数据传输切换电路及数据线
CN220526325U (zh) 一种接口检测电路及终端设备
CN220527359U (zh) 一种数据线及充电设备
CN110875614A (zh) 一种充电接口的保护方法及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