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1284U -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1284U
CN215641284U CN202121404283.8U CN202121404283U CN215641284U CN 215641284 U CN215641284 U CN 215641284U CN 202121404283 U CN202121404283 U CN 202121404283U CN 215641284 U CN215641284 U CN 215641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reaction
support member
layer
middl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042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少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Bu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Bu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Bu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Bufeng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1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1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包括上层支持件、中层反应件、下层支持件,中层反应件与上层支持件或/和下层支持件结合在一起,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中层反应件,其中至少一个中层反应件能够被用于进行对照测试,其他中层反应件能够被用于进行至少一种指标的检测;相邻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为0.5‑5mm。本实用新型的样本检测装置中,缩小了相邻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缩小到0.5‑5mm,实验组和对照组相邻,更容易肉眼判断检测结果或便于使用设备进行图像采集。

Description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胃幽门螺杆菌的检测装置与检测方法有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侵入式的和非侵入式的。
其中侵入式指的是通过胃镜取出胃粘膜,然后对胃粘膜进行检查。包括培养法,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染色,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快速尿素酶检测(RapidUrease Test)等。临床上RUT是侵入性检测的首选手段。
非侵入式指的是非通过胃镜取样的检测手段,包括尿素呼吸实验(UBT,UreaBreath Test),俗称13C及14C检测,15N尿氨排出实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血清学检测,尿液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检测口腔特定部位的尿素酶检测等。其中13C和14C被广泛应用,适合于现症感染的测试,成为目前许多国家的临床诊断共识方法。
幽门螺杆菌被一致认为是胃癌的高致病因子。根据研究统计,目前全球大约50%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如上的各种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满足基数如此庞大的需求。
侵入式的方法只能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医院进行,非侵入式的如13C及14C检测,15N尿氨排出实验需要借助仪器,血清学检测需要收集血液样本。这些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粪便中检测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原,尿液中检测特异性抗体需要比较昂贵的免疫学技术做支撑,相对于尿素酶生化法还存在检测时间长,操作复杂的情况。
口腔特定部位的尿素酶检测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第一,口腔为幽门螺杆菌的储存库。口腔位于消化道前端,与胃直接物理相连。唾液,牙菌斑,舌背,口腔粘膜,牙根管,扁桃体都有被测定出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报道。抗生素根治幽门螺杆菌的失败可能与口腔内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相关性,口口传播已经得到发现。这些都预示着口腔可以作为测试幽门螺杆菌的消化道部位。
第二,口腔取样非常容易,不依赖于过多技术手段支撑。
然而具体部位取样有差别,例如牙菌斑需要使用硬质器械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才可以安全进行,扁桃体在口腔深处,取样易造成不适;牙根管只有在蛀牙治疗时才易进行;唾液的幽门螺杆菌菌体含量有限且不稳定。
位于舌背的舌苔是比较好的选择。舌苔是指舌背表面覆盖的苔垢,有舌粘膜细胞分化及脱落细胞,渗出白细胞,唾液,细菌,真菌,实物碎屑组成。舌苔的成分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利用适当的方式即可刮取足量的舌苔作为检测样本使用,因此非常合适检测。
由于舌苔的成分相对比较复杂,同时受到饮食的影响。单纯的尿素酶检测可能会受到干扰,造成结果不准确。目前市售的尿素酶检测装置没有考虑到样本的复杂性,没有设置对照,检测结果不准确,容易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结果,而且装置使用起来不方便。
常用的方法是胶体金法,因此也产生了较多的检测装置。胶体金法一般是检测抗原或者抗体,抗原标本为粪便,抗体标本为血液、血清、指尖血等。优点是简单、方便、准确度高,且不受条件的限制。但是胶体金方法需要8分钟测出结果,需要特异性抗原、二抗、标记物等,而且检测装置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包括上层支持件、中层反应件、下层支持件,中层反应件与上层支持件或/和下层支持件结合在一起,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中层反应件,其中至少一个中层反应件能够被用于进行对照测试,其他中层反应件能够被用于进行至少一种指标的检测;相邻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为0.5-5mm。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设有隔板。
进一步地,上层支持件的一端与下层支持件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上层支持件的一端与下层支持件的一端采用合页结构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单面胶的一端连接在上层支持件的外侧,另一端连接在下层支持件的外侧。
进一步地,上层支持件和下层支持件的非连接端的长度不同。
进一步地,下层支持件或者上层支持件上设置加样区域。
进一步地,在上层支持件和下层支持件的连接端设置标识。
进一步地,在上层支持件或/和下层支持件上设置标记。
进一步地,相邻的对照中层反应件与试验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为0.5-5mm。
进一步地,上层支持件或/和下层支持件的宽度与中层反应件的宽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样本检测装置中,缩小了相邻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缩小到0.5-5mm,实验组和对照组相邻,更容易肉眼判断检测结果或便于使用设备进行图像采集。
(2)本实用新型的样本检测装置中,相邻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较小,但是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不会发生液体交换风险;下层支持件上设有一个加样区域,一次加载样本,可以实现两个中层反应件的检测。一次加载样本,更加简便,易于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样本检测装置的各个中层反应件之间设有隔板,能够将对照组与实验组隔开,而且可以将样本分成两份,一份用于对照组检测,一份用于实验组检测,隔板的设置能够减小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3)本实用新型可以是基于生物酶的专一性和高效催化的原理的干式生化反应检测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能够在不依赖于仪器的条件下,对固液混合物,粘性样本或液体样本进行一次测试,获得一个或多个指标的定性检测结果;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能够应用在医学,兽医学,农业,畜牧业,食品安全,环境监控,生物安全等领域。
(4)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上设置有中层反应件(对照组)用于进行对照测试,检测时对同一样本的检测可以增加对照组,排除干扰,使得测定的结果更加准确。
(5)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能够通过挤压使被分析物液体部分扩散促进生化反应发生,快速得到检测结果,而且该检测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具有两个及以上的中层反应件被固定在上层支持件或/和下层支持件的不同区域,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物理距离确保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这样可以对一个样本进行一种指标检测或对一个样本进行多种指标检测。在不同指标的反应区域加载同一样本,可以获得多种指标的检测结果。
(6)本实用新型上层支持件的端部与下层支持件的端部采用合页结构连接在一起;那么当需要打开上层支持件,进行加样时,可以翻开上层支持件,使上层支持件在平面上自然摊开,暴露出中层反应件与加样区域,这样方便使用者腾出双手,顺利将样本加在加样区域,当完成加样后,将上层支持组件和下层支持组件扣合在原来的位置,方便后续的结果判读。
(7)本实用新型在下支持件或者上支持件上设置加样区域,加样区域的设置有利于准确、快速地将样品加入到检测装置上,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加样区域与中层反应件通常设置在不同的支持件上,有助于加样,而且不会造成样本的污染。如果加样区域与中层反应件均设置在同一支持件上,也就是说加样区域与中层反应件位置有重合部分,那么在加样的时候可能会触及到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这样有可能会存在污染的情况,影响对照实验的准确性,一定要先在对照组加样然后在实验组加样。
附图说明
图1是样本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集到的样本位于样本采集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吸管吸取样本采集装置中样本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样本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样本检测装置打开时,上层支持件与下层支持件平铺在一个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将已经吸取样本的定量吸管对准翻开铺平放置的下层支持件的加样区域示意图。
图7是样本在加样区域形成一个类半球状示意图。
图8是上层支持件与下层支持件合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9是检测结果示意图,其中(1)是阴性结果示意图,(2)是弱阳性结果示意图,(3)是阳性结果示意图。
图10是检测结果为无效结果示意图。
图11中,(1)是检测结果为疑似阴性结果示意图,(2)是检测结果为疑似阳性结果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2中,检测装置被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2中,负载件与中层反应件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中,(1)是透明负载件的结构示意图,(2)是隔板与负载件结合的结构示意图,(3)是其中一个中层反应件与负载件结合的结构示意图,(4)是另一个中层反应件与负载件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使用加样环加载样本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使用定量吸管加载样本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参照附图4-11。
如图4-8所示,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包括上层支持件1、中层反应件2、下层支持件3,中层反应件2与上层支持件1或/和下层支持件3结合在一起,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5所示,中层反应件2与上层支持件1结合固定在一起;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至少包括两个中层反应件2,其中至少一个中层反应件2能够被用于进行对照测试,其他中层反应件2能够被用于进行至少一种指标的检测。本实用新型中可以设置一个以上中层反应件2用于进行对照测试,这样能够较好地排除干扰,识别无效结果,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还能够采用多个中层反应件2,进而能够对样本进行多种指标检测。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中层反应件2上能够进行一些生化反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中层反应件2上预先包埋有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和相关助剂,预先包埋的这些物质能够与样品中的待测物质发生反应,进而能够检测某种物质的存在与否。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用于进行某种指标检测的中层反应件2(即实验组)上预先包埋全部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和相关助剂;用于进行对照测试的中层反应件2(即对照组)上预先包埋部分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和相关助剂,未被包埋的物质是检测被分析物质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中层反应件2(对照组)上包埋的化学物质组成成分比中层反应件2(实验组)的化学物质组成成分少至少一种,其中相同成分的化学物质具有相同的量。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用于进行对照测试的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包括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用于进行指标测试的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包括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及尿素。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用于进行对照测试的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包括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防腐剂,用于进行指标测试的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包括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防腐剂及尿素。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4-8所示,相邻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为0.5-5mm。在此距离下(0.5-5mm),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不发生液体交换,检测过程中,两个中层反应件互不影响。相邻的两个中层反应件可以均是对照组的两个反应件,或者相邻的两个中层反应件中,一个是对照组的中层反应件,一个是实验组的中层反应件;或者相邻的两个中层反应件可以均是实验组的两个反应件,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唯一的限定。缩小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缩小到0.5-5mm,这样可以只加载一次样本即可得到两个中层反应件的检测结果,而且两个中层反应件相邻,更容易肉眼判断对比检测结果或便于使用设备进行图像采集。
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d缩小到0.5-5mm。实际应用中,距离d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该距离小于加载到下层支持件上的一个类似半球状的舌苔样本与下层支持件的接触面(圆形的接触面)的直径;例如5uL舌苔样本加载到下层支持件上可以形成一个半球,半球的直径大概2.7mm;(2)该距离大于两个反应层之间刚好不发生液体交换风险的距离。
进一步地,相邻的对照组中层反应件与试验组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为0.5-5mm,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中层反应件中,一个是对照组的中层反应件,用于对照测试;另一个是实验组的中层反应件,用于测试某一指标。这样缩小了相邻的两个中层反应件(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距离,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缩小到0.5-5mm,实验组和对照组相邻,更容易肉眼判断检测结果或便于使用设备进行图像采集。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相邻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设有隔板2d。隔板2d能够阻挡样本在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来回流动,避免检测过程中,相邻的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相互影响,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甚至检测不准确等等。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下层支持件上(或者上层支持件上)设置标记,用于标明中层反应件2用于何种测试,比如用于对照测试(对照组),或者用于测试某种指标(实验组)。可以用C表示对照组,用T表示实验组,当有多个实验组时,可以用T1,T2,T3…Tn来表示,或者采用其他不同的符号进行区分表示。当有多个对照组时,可以用C1,C2,C3…Cn来表示,或者采用其他不同的符号进行区分表示。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上层支持件1或者下层支持件3主要是支持与固定作用,比如可以将中层反应件2固定在上层支持件1(或者下层支持件3)上,加样时,可以将样品加在中层反应件2上;样品能够与中层反应件2上预先包埋的物质发生反应。或者将样品加在下层支持件3(或者上层支持件1)与中层反应件2相对应的位置上,比如,可以在下层支持件上对应的位置预先印制加样区域10,如图5-7所示,图5中圆圈区域就是所述的加样区域10,可以将样本加在加样区域10中,加样区域10的设置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将样品加入到检测装置上,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这样能够保证上层支持件1与下层支持件3合起来时,样本能够与中层反应件2接触,样本能够渗入中层反应件2,样本与中层反应件2上包埋的物质发生生化反应。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加样区域10位于下层支持件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这样有益于加样,而且能够避免因为加样位置不合适导致样本溢出下层支持件的边缘。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加样区域与中层反应件通常设置在不同的支持件上,比如,如果中层反应件与上层支持件1结合,那么就将加样区域设置在下层支持件上与中层反应件相对应的位置上;如果中层反应件与下层支持件1结合,那么就将加样区域设置在上层支持件上与中层反应件相对应的位置上;将加样区域与中层反应件设置在不同的支持件上,有助于加样,而且不会造成样本的污染,如果向不同的中层反应件上直接加样,容易造成样本污染,因为不同的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有可能不同,比如中层反应件(对照组)与中层反应件(实验组)或者为了检测不同的指标,包埋了不同物质的中层反应件。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两个及以上的中层反应件2被固定在上层支持件1或/和下层支持件3的不同区域,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物理距离确保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这样可以对一个样本进行一种指标检测或对一个样本进行多种指标检测。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反应件之间的距离缩小到0.5-5mm,可以加载一次样本,实现两个中层反应件的检测。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使用胶黏剂将上层支持件1(或者下层支持件3)与中层反应件2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检测装置包括两个中层反应件2,两个中层反应件2被固定在上层支持件1的不同区域,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缩小到0.5-5mm,互不干扰。其中一个中层反应件2用于对照测试,另外一个用于某种样本的某一指标的检测,所述样本可以是液体样本,如血液,尿液,汗液,脊髓液,唾液等,所述样本还可以是高黏性液态样本,如痰液,鼻腔粘分泌物等;所述样本还可以是固液态混合样本,如组织样本,菌落,粪便样本,培养物,牙垢,牙斑,舌苔等;所述样本还可以是不含液体或液体含量低的固态样本,如土壤。所述指标可以是某种细菌(比如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或者某种病毒的检测或者某种抗体的检测或者某种化学物质的检测,比如毒品等。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上层支持件1的一端与下层支持件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上层支持件1的一端与下层支持件3的一端采用合页结构连接在一起。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采用单面胶将上层支持件1的一端与下层支持件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单面胶的一端连接在上层支持件1的外侧,另一端连接在下层支持件3的外侧。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单面胶厚度在0.1-0.2mm之间。本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单面胶薄层一部分连接在上层支持件1的外侧(即上方),另一部分连接在下层支持组件的外侧(即下方),这样就类似于合页结构,单面胶薄层本身构成一个“合页区”,那么当需要打开上层支持件1,进行加样时,可以翻开上层支持件1,使上层支持件1在平面上自然摊开,如图5-7所示,暴露出位于上层支持组件内侧固定的中层反应件2,这样方便使用者腾出双手,顺利将样本加在各个中层反应件2上或者将样本加在下层支持件上与中层反应件对应的位置,当完成加样后,将上层支持组件和下层支持组件扣合在一起,样本与中层反应件接触,进行反应,方便后续的检测结果判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下层支持件和上层支持件是通过一个柔性胶带连接固定在一起的。柔性胶带把上、下支持件的端部连接起来,柔性胶带可以起到“合页”的作用。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4所示,上层支持件1和下层支持件3的非连接端的长度不同,这样便于从非连接端揭开上层支持件1,露出中层反应件与加样区域10,便于加入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上层支持件1和下层支持件3的连接端设置相应的标识,或者设置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便于识别、辨认连接端与非连接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层支持件1和下层支持件3的连接端设置较深的颜色,来区别连接端与非连接端,比如可以设置红色或者绿色等颜色。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上层支持件1的厚度在0.1mm-1mm之间或者下层支持件3的厚度在0.1mm-1mm之间。这样便于生产,也方便使用者操作。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上层支持件1采用透明材料。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上层支持件1采用透明塑料材料,所述塑料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E(聚乙烯),PP(聚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聚苯乙烯共聚物),PC(聚碳酸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VC(聚氯乙烯),PS(聚苯乙烯),PLA(聚乳酸树脂)。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下层支持件3为白色或浅色塑料片,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等。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下层支持件至少内侧经过磨砂处理。这样有益于样本位于下层支持件的加样区域,避免样本外溢、四处流动。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下层支持件3上可以不附着或预先附着一层易揭不干胶,便于操作者的操作或留存测试结果。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中层反应件2采用多孔材料。多孔材料能够留住样本,样本容易与中层反应件2接触,有益于样本与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进行反应,可以避免液体样本溢出测试装置外。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中层反应件为多孔亲水材料,包括以纤维素为主的滤纸,含有-CONHCH2OH、-CONH2、-COOH、-COOROH、-NH2、-OH、-SO3H等亲水性基团的树脂。多孔亲水材料能够吸收样本中的水分,样本容易与中层反应件2接触,有益于样本与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进行反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多孔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滤纸,聚酯,玻璃纤维。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多孔材料的厚度在0.1mm-1mm之间。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上层支持件或/和下层支持件与中层反应件的宽度是相同的,如图5所示。中层反应件、下层支持件、上层支持件具有相同的宽度,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先将大片或成卷的中层反应件,下层支持件,上层支持件和单面胶预先按规定位置贴合,然后使用切割刀切割即可完成,工作效率较高。
所述的样本检测装置能够被用于检测舌苔样本、牙垢样本等等。
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图5所示,中层反应件2结合在上层支持件1上,依此为例进行描述)
(1)打开上层支持件1,使上层支持件1与下层支持件平铺在同一平面上,如图5所示;
(2)取一定量的样本,可以采用定量吸管进行加样或者采用其他加样装置进行加样;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将样本放置在加样区域的中间位置;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采用定量吸管吸取收集的舌苔样本5uL-10uL,挤出到下层支持件的指定位置(这里只需要加载样本一次即可);
(3)翻回上层支持件,将上层支持件1与下层支持件3合在一起,压平,开始计时。压平样本之后,样本与中层反应件2紧密结合。
(4)0.5-5分钟内观察中层反应件的颜色变化。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层反应件2结合在上层支持件1上,依此为例进行描述)
(1)打开上层支持件1,使上层支持件1与下层支持件平铺在同一平面上,如图5所示;
(2)如图6所示,将已经吸取样本的定量吸管对准位于下层支持件的加样区域;然后将样本加在加样区域;挤出样本后,样本会在加样区域形成一个类半球状;如图7所示,
本实施例中,由定量吸管吸取被采集到的样本,可以采集样本5uL-10uL(如果过多,如20uL,样本在测试时会溢出,不卫生),由于使用吸管滴加样本到下层支持件的加样区(指定位置),对材料的亲水性无需要求,此处考虑接触角在90°附近的材料时,20uL样本,形成的半球的底部直径约为4.24mm,然而此时对于10mm宽的检测装置而言,样本将会在压平操作时溢出检测装置,不卫生,影响使用体验。
(3)翻回上层支持件,将上层支持件1与下层支持件3合在一起,如图8所示,压平,开始计时。压平样本之后,样本与中层反应件2紧密结合。
(4)观察中层反应件的颜色变化。
进一步地,步骤(4)中,0.5-5分钟内观察颜色变化;
检测结果通常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如图9(1)所示,没有干扰存在下的有效阴性结果,对照组C没有颜色变化,实验组T也没有颜色变化。
第二种,如图9(2)所示,没有干扰存在下的弱阳性结果,对照组C没有颜色变化,实验组T有颜色变化;其中,实验组颜色比对照组颜色稍微深一些,表示弱阳性结果。如图9(3)所示,实验组颜色比对照组颜色深,对比较为明显,表示阳性结果。图9(2)中,有两个测试结果,这两个测试结果均为弱阳性,为两种情况。图9(3)中,也有两个测试结果,这两个测试结果均为阳性,为两种情况。
第三种,无效结果,其包括两种情况,图10(1)中,对照组有颜色变化,实验组没有颜色变化;图10(2)中,对照组有颜色变化,实验组也有颜色变化,而且两者的颜色深浅一致。
第四种,疑似阴性结果,如图11(1)所示,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有颜色变化,并且两者的颜色深浅一致,均较浅。
第五种,疑似阳性结果,如图11(2)所示,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有颜色变化,其中,对照组颜色变化较小,颜色较浅,颜色变化不明显;实验组颜色变化明显,颜色较深。图11(2)中,有两个测试结果,这两个测试结果均为疑似阳性,为两种情况。
一种基于生化反应的检测装置在检测舌苔样本中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所述装置为以上所述的检测装置。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用于进行对照测试的中层反应件2(即对照组)上包埋的物质包括0.01-0.1M的pH=2.0-7.0的缓冲溶液,构成酸碱平衡的缓冲溶液包括但不限于甘氨酸缓冲溶液,柠檬酸缓冲溶液,磷酸缓冲溶液,吗啉乙磺酸缓冲溶液等。在该溶液中加入0.03-300mM酸碱指示剂,包括但不限于甲酚红,苯酚红,溴甲酚紫等。在该溶液中也可以加入助剂,如助溶的化学惰性物质,细菌或霉菌抑制剂等。用于进行某种指标检测的中层反应件2(即实验组)上包埋的物质为:在如上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0.05mM-500mM的尿素;也就是说,除了尿素外,实验组中的其他组分、及其浓度、含量与对照组一样。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中层反应件(对照组)包埋的水溶液中所溶解的物质:0.01-0.1M柠檬酸缓冲液pH3.0-pH6.0含有0.3-30mM苯酚红(指示剂),和0.05-5mM苯甲酸钠(防腐剂);中层反应件(实验组)包埋的水溶液中所溶解的物质:0.01-0.1M柠檬酸缓冲液pH3.0-pH6.0含有0.3-30mM苯酚红(指示剂),0.05-5mM苯甲酸钠(防腐剂),和0.5-500mM尿素。以上所述的1M=1mol/L。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按照多孔材料的承水量计算溶液的体积,如厚度为0.3mm的1cm2多孔材料可以承载大概20μL水溶液。将以上所述溶液包埋在中层反应件上,具体的包埋方法是,计算多孔材料的面积,喷涂相应量的溶液到多孔材料上,在相对湿度30%以下,2-40℃干燥约12小时即可。
尿素酶检测的原理:幽门螺杆菌为目前发现的尿素酶含量最高的细菌(这是该种细菌长期进化的结果,可以使幽门螺杆菌在酸性条件下继续存活),尿素酶可以将尿素在酸性条件下催化成氨,随着氨的浓度的升高,造成尿素酶周围pH值升高,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即可判断尿素酶的存在。
如上的信息传递链可以如下表示:
①碱指示剂颜色变化---->②pH值升高---->③NH3增多---->④尿素酶存在---->⑤幽门螺杆菌存在。
由于舌苔的成分相对比较复杂,同时受到饮食的影响。单纯的尿素酶检测可能会受到干扰,造成结果不准确。如上的信息传递链上的①②可能会受到非尿素酶因素的影响。因此若是能够设置对照,则可以有效避免非尿素酶因素的干扰。
对照的设置就是要排除那些非尿素酶因素而设置的。
如果设置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指示剂,其他条件均一致;假如受测者喝了茶等使得口腔pH值高于7.0,舌苔样本pH值高于7.0,此时,检测舌苔样本,对照组因为没有指示剂,依然不变色;实验组中层反应件上的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此时很难区分:指示剂颜色变化是幽门螺杆菌造成的,还是样本本身对指示剂有影响,这样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容易导致假阳性的结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尿素,其他条件均一致;假如受测者喝了茶等使得口腔pH值高于7.0,舌苔样本pH值高于7.0,此时,检测舌苔样本,对照组的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这说明存在干扰;如果实验组中层反应件上的指示剂也发生颜色变化,但是实验组的红色超过对照组的红色,则可作出正确判断:舌苔样本中存在幽门螺杆菌,若没有明显区别,则很可能是阴性的,舌苔样本中不存在幽门螺杆菌。这说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对照组与实验组能够更准确地检测舌苔样本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
采用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检测舌苔样本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具体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层反应件2结合在上层支持件1上,依此为例进行描述)
(1)围绕合页翻开上层支持件1,随之中层反应件2与下层支持件3分开,上层支持件2与下层支持件3平铺在一个平面上;
(2)将舌苔样本加到下层支持件3加样区域,
(3)加载好样本后,翻回上层支持件2,上层支持件2与下层支持件3合在一起;
(4)压平,使得加载于下层支持件3的样本渗透到中层反应件2中;
(5)开始计时,观察中层反应件(对照组)和中层反应件(实验组)的颜色变化。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计时可以设定在0.5-5分钟,在此时间范围内进行观察颜色变化。
当通过透明的上层支持件观察到样本渗入中层反应件,且0.5-5分钟内,中层反应件(对照组)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时,可以认为此次样本的测试未受到非尿素酶干扰,结果准确。0.5-5分钟内,中层反应件(对照组)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时,中层反应件(实验组)出现颜色变化,可以认为是阳性结果,存在幽门螺杆菌。0.5-5分钟内,中层反应件(对照组)与中层反应件(实验组)均未出现颜色变化,可以认为是阴性结果。当通过透明的上层支持件观察到样本渗入中层反应件,且0.5-5分钟内中层反应件(对照组)发生颜色变化时,说明有干扰物质存在,此时应该比较中间反应件(对照组)与中间反应件(实验组)的颜色变化差别,如果颜色变化没有明显差别,应终止检测,查明舌苔样本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清除后再进行测试;如果中间反应件(实验组)的颜色变化超过中间反应件(对照组)的颜色变化,这可以认为是阳性结果。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可以通过肉眼观察,也可以使用仪器进行结果的判定。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若所取得的样本为均质的,且加载的量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10%,则可以给出半定量或定量结果。10%指的是相对加载的样本要求量的实际变异,如果样本要求量是3mg,则实际加入的样本量不一定就是3mg,实际的加载量控制在2.7-3.3mg,此时,可以排除加样量误差的影响因素,结果仅与均匀的样本有关,认为细菌的“浓度”是颜色变化的唯一变量,所以才有半定量或定量的基础。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若是使用仪器监测,结果的判读标准可以是达到一定灰度时所需要的时间,也可以是在固定的时间达到一定的灰度。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若使用仪器判读,在达到一定时间内,灰度和幽门螺杆菌的菌含量成正相关;在达到一定灰度,所需时间与幽门螺杆菌的菌含量成负相关。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里,可以使用现有的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安装相应应用软件配合移动设备自带的摄像功能辅助进行结果判定和阐释。
实施例2,参照附图12-17。
如图12-13所示,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包括上层支持件1、中层反应件2、下层支持件3,中层反应件2与上层支持件1或/和下层支持件3结合在一起,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至少包括两个中层反应件2,其中至少一个中层反应件2能够被用于进行对照测试,其他中层反应件2能够被用于进行至少一种指标的检测。本实用新型中可以设置一个以上中层反应件2用于进行对照测试,这样能够较好地排除干扰,识别无效结果,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还能够采用多个中层反应件2,进而能够对样本进行多种指标检测。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中层反应件2上能够进行一些生化反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中层反应件2上预先包埋有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和相关助剂,预先包埋的这些物质能够与样品中的待测物质发生反应,进而能够检测某种物质的存在与否。进一步地,用于进行某种指标检测的中层反应件2(即实验组)上预先包埋全部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和相关助剂;用于进行对照测试的中层反应件2(即对照组)上预先包埋部分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和相关助剂,未被包埋的物质是检测被分析物质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中层反应件2(对照组)上包埋的化学物质组成成分比中层反应件2(实验组)的化学物质组成成分少至少一种,其中相同成分的化学物质具有相同的量。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用于进行对照测试的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包括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用于进行指标测试的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包括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及尿素。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用于进行对照测试的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包括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防腐剂,用于进行指标测试的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包括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防腐剂及尿素。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上层支持件1上设有开孔1e,被配置为能够用于观测检测结果。所述开孔1e的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圆形、方形、条状等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开孔1e为圆形,因为上层支持件1上表面设有开孔1e,那么透过开孔1e,可以看到中层反应件,有利于观测中层反应件上的检测结果,便于检测结果的判读。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中层反应件与上层支持件1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地,中层反应件与上层支持件1结合在一起之后,中层反应件的中部位于开孔1e处,如图12所示,中层反应件的其他部分与上层支持件1固定连接,这样有利于通过开孔1e观察检测结果。因为,当加样之后,中层反应件中部的样本较多而且样本较为均匀,具有代表性,这样使得通过开孔1e观察到的结果较为准确。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中层反应件与上层支持件1结合在一起之后,至少一个中层反应件位于开孔1e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有两个中层反应件位于开孔1e处,透过开孔1e,可以看到两个中层反应件的中部区域。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上层支持件1上表面具有说明信息。所述说明信息可以是检测装置名称,结果判读指示,受检者信息,时间要求等,这些说明信息可以是文字形式或/和图片形式。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上层支持件1上表面具有结果判读指示信息,显示出了哪种结果是阳性、哪种结果是阴性,哪种结果是无效等等。同样地,下层支持件的上表面也可以印刷说明信息,比如样本加样区域、操作提示、操作注意事项等,这样方便用户使用该检测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负载件2e,被配置为能够负载中层反应件,具体地,所述负载件2e可以与中层反应件结合。进一步地,负载件2e还与上层支持件1结合。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负载件2e采用透明材料,这样便于观察中层反应件的反应结果。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13所示,负载件2e上设有隔断3e,被配置为能够将相邻的两个中层反应件隔开,避免两个中层反应件上的样本接触、混合在一起,相互影响,干扰,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隔断3e可以是阻挡件,比如挡条、挡板、隔板等等,当然隔断3e也可以是指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起到隔断的作用,或者隔断是起到阻挡作用的其他部件或者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所述隔断为隔板,隔板位于相邻的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下层支持件上(或者上层支持件1上)设置标记,用于标明中层反应件2(对照组)与中层反应件2(实验组),比如用C表示对照组,用T表示实验组,当有多个实验组时,可以用T1,T2,T3…Tn来表示,或者采用其他不同的符号进行表示。当有多个对照组时,可以用C1,C2,C3…Cn来表示,或者采用其他不同的符号进行表示。
在一些方式中,上层支持件1或者下层支持件3主要是支持与固定作用,比如可以将中层反应件2固定在上层支持件1(或者下层支持件3)上,加样时,可以将样品加在中层反应件2上;样品能够与中层反应件2上预先包埋的物质发生反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中层反应件2被固定在上层支持件1上,此时可以将样品加在下层支持件3与中层反应件2相对应的位置上,比如,可以在下层支持件上对应的位置预先印制加样区域10,如图13所示,图13中圆圈区域就是所述的加样区域10,可以将样本加在加样区域10中,加样区域10的设置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将样品加入到检测装置上,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这样能够保证上层支持件1与下层支持件3合起来时,样本能够与中层反应件2接触,样本能够渗入中层反应件2,样本与中层反应件2上包埋的物质发生生化反应。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加样区域10位于下层支持件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这样有益于加样,而且能够避免因为加样位置不合适导致样本溢出下层支持件的边缘。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加样区域与中层反应件通常设置在不同的支持件上,比如,如果中层反应件与上层支持件1结合,那么就将加样区域设置在下层支持件上与中层反应件相对应的位置上;如果中层反应件与下层支持件3结合,那么就将加样区域设置在上层支持件上与中层反应件相对应的位置上;将加样区域与中层反应件设置在不同的支持件上,有助于加样,而且不会造成样本的污染,如果向不同的中层反应件上直接加样,容易造成样本污染,因为不同的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有可能不同,比如中层反应件(对照组)与中层反应件(实验组)或者为了检测不同的指标,包埋了不同物质的中层反应件。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两个及以上的中层反应件2被固定在上层支持件1或/和下层支持件3的不同区域,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物理距离确保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为0.5-5mm。在此距离下(0.5-5mm),即使是没有隔断,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也不发生液体交换,检测过程中,两个中层反应件之前互不影响。这样可以对一个样本进行一种指标检测或对一个样本进行多种指标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14所示,检测装置包括两个中层反应件2,两个中层反应件2被固定在负载件2e的不同区域,两个中层反应件2之间设有隔断3e,互不干扰。其中一个中层反应件2用于对照测试,另外一个用于某种样本的某一指标的检测,所述样本可以是液体样本,如血液,尿液,汗液,脊髓液,唾液等,所述样本还可以是高黏性液态样本,如痰液,鼻腔粘分泌物等;所述样本还可以是固液态混合样本,如组织样本,菌落,粪便样本,培养物,牙垢,牙斑,舌苔等;所述样本还可以是不含液体或液体含量低的固态样本,如土壤。所述指标可以是某种细菌(比如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或者某种病毒的检测或者某种抗体的检测或者某种化学物质的检测,比如毒品等。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上层支持件1的一端与下层支持件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上层支持件1的一端与下层支持件3的一端采用合页结构连接在一起。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采用单面胶将上层支持件1的一端与下层支持件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单面胶的一端连接在上层支持件1的外侧,另一端连接在下层支持件3的外侧。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单面胶厚度在0.1-0.2mm之间。本实施例中,单面胶薄层一部分连接在上层支持件1的外侧(即上方),另一部分连接在下层支持组件的外侧(即下方),这样就类似于合页结构,单面胶薄层本身构成一个“合页区”,那么当需要打开上层支持件1,进行加样时,可以翻开上层支持件1,使上层支持件1在平面上自然摊开,如图13所示,暴露出位于上层支持组件内侧固定的中层反应件2,这样方便使用者腾出双手,顺利将样本加在各个中层反应件2上或者将样本加在下层支持件上与中层反应件对应的位置,当完成加样后,将上层支持组件和下层支持组件扣合在一起,样本与中层反应件接触,进行反应,方便后续的检测结果判读。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下层支持件和上层支持件是通过一个柔性胶带连接固定在一起的。柔性胶带把上、下支持件的端部连接起来,柔性胶带可以起到“合页”的作用。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上层支持件1和下层支持件3的非连接端的长度不同,这样便于从非连接端揭开上层支持件1,露出中层反应件与加样区域10,便于加入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上层支持件1和下层支持件3的连接端设置相应的标识,或者设置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便于识别、辨认连接端与非连接端。在上层支持件1和下层支持件3的连接端设置较深的颜色,来区别连接端与非连接端,比如可以设置红色或者绿色等颜色。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下层支持件3为白色或浅色塑料片,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等。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下层支持件内侧经过磨砂处理。这样有益于样本位于下层支持件的加样区域,避免样本外溢、四处流动。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下层支持件3上可以不附着或预先附着一层易揭不干胶,便于操作者的操作或留存测试结果。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中层反应件2采用多孔材料。多孔材料能够留住样本,样本容易与中层反应件2接触,有益于样本与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进行反应,可以避免液体样本溢出测试装置外。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中层反应件为多孔亲水材料,包括以纤维素为主的滤纸,含有-CONHCH2OH、-CONH2、-COOH、-COOROH、-NH2、-OH、-SO3H等亲水性基团的树脂。多孔亲水材料能够吸收样本中的水分,样本容易与中层反应件2接触,有益于样本与中层反应件上包埋的物质进行反应。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多孔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滤纸,聚酯,玻璃纤维。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多孔材料的厚度在0.1mm-1mm之间。
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图13所示,中层反应件2结合在负载件上,负载件与上层支持件1结合,依此为例进行描述)
(1)打开上层支持件1,使上层支持件1与下层支持件平铺在同一平面上,如图13所示;
(2)取一定量的样本,可以采用定量吸管吸取样本或者采用其他加样装置进行加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使用加样环加样;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可以采用定量吸管进行加样;
(3)将上层支持件1与下层支持件3合起来,如图12所示,挤压(使样本与中层反应件2紧密结合),开始计时,0.5-5分钟内观察颜色变化;
通过挤压,样本中液体部分能够较快扩散,待测物质能够与中层反应件2上预先包埋的物质充分接触,促进生化反应发生。
检测结果与实施例1中的检测结果类似,包括几种情况:有效阴性结果,弱阳性结果,阳性结果,无效结果,疑似阴性结果,疑似阳性结果等,此处便不在赘述。
一种基于生化反应的检测装置在检测舌苔样本中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所述装置为以上所述的检测装置。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用于进行对照测试的中层反应件2(即对照组)上包埋的物质包括0.01-0.1M的pH=2.0-7.0的缓冲溶液,构成酸碱平衡的缓冲溶液包括但不限于甘氨酸缓冲溶液,柠檬酸缓冲溶液,磷酸缓冲溶液,吗啉乙磺酸缓冲溶液等。在该溶液中加入0.03-300mM酸碱指示剂,包括但不限于甲酚红,苯酚红,溴甲酚紫等。在该溶液中也可以加入助剂,如助溶的化学惰性物质,细菌或霉菌抑制剂等。用于进行某种指标检测的中层反应件2(即实验组)上包埋的物质为:在如上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0.05mM-500mM的尿素;也就是说,除了尿素外,实验组中的其他组分、及其浓度、含量与对照组一样。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中层反应件(对照组)包埋的水溶液中所溶解的物质:0.01-0.1M柠檬酸缓冲液pH3.0-pH6.0含有0.3-30mM苯酚红(指示剂),和0.05-5mM苯甲酸钠(防腐剂);中层反应件(实验组)包埋的水溶液中所溶解的物质:0.01-0.1M柠檬酸缓冲液pH3.0-pH6.0含有0.3-30mM苯酚红(指示剂),0.05-5mM苯甲酸钠(防腐剂),和0.5-500mM尿素。以上所述的1M=1mol/L。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按照多孔材料的承水量计算溶液的体积,如厚度为0.3mm的1cm2多孔材料可以承载大概20μL水溶液。将以上所述溶液包埋在中层反应件上,具体的包埋方法是,计算多孔材料的面积,喷涂相应量的溶液到多孔材料上,在相对湿度30%以下,2-40℃干燥约12小时即可。
尿素酶检测的原理:幽门螺杆菌为目前发现的尿素酶含量最高的细菌(这是该种细菌长期进化的结果,可以使幽门螺杆菌在酸性条件下继续存活),尿素酶可以将尿素在酸性条件下催化成氨,随着氨的浓度的升高,造成尿素酶周围pH值升高,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即可判断尿素酶的存在。
如上的信息传递链可以如下表示:
②碱指示剂颜色变化---->②pH值升高---->③NH3增多---->④尿素酶存在---->⑤幽门螺杆菌存在。
由于舌苔的成分相对比较复杂,同时受到饮食的影响。单纯的尿素酶检测可能会受到干扰,造成结果不准确。如上的信息传递链上的①②可能会受到非尿素酶因素的影响。因此若是能够设置对照,则可以有效避免非尿素酶因素的干扰。
对照的设置就是要排除那些非尿素酶因素而设置的。
如果设置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指示剂,其他条件均一致;假如受测者喝了茶等使得口腔pH值高于7.0,舌苔样本pH值高于7.0,此时,检测舌苔样本,对照组因为没有指示剂,依然不变色;实验组中层反应件上的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此时很难区分:指示剂颜色变化是幽门螺杆菌造成的,还是样本本身对指示剂有影响,这样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容易导致假阳性的结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尿素,其他条件均一致;假如受测者喝了茶等使得口腔pH值高于7.0,舌苔样本pH值高于7.0,此时,检测舌苔样本,对照组的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这说明存在干扰;如果实验组中层反应件上的指示剂也发生颜色变化,但是实验组的红色超过对照组的红色,则可作出正确判断:舌苔样本中存在幽门螺杆菌,若没有明显区别,则很可能是阴性的,舌苔样本中不存在幽门螺杆菌。这说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对照组与实验组能够更准确地检测舌苔样本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
采用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检测舌苔样本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具体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图13所示,中层反应件2结合在上层支持件1上,依此为例进行描述)
(1)翻开上层支持件1,随之中层反应件2与下层支持件3分开,上层支持件2与下层支持件3平铺在一个平面上,如图13所示;
(2)将舌苔样本加到下层支持件3的加样区域,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仅需进行一次加样即可。
(3)下层支持件上的加样区域加载好样本后,翻回上层支持件2,上层支持件2与下层支持件3合在一起,如图12所示;
(4)压平,使得加载于下层支持件3的样本渗透到中层反应件2中;
(5)开始计时,0.5-5分钟内,观察中层反应件(对照组)和中层反应件(实验组)的颜色变化。
当通过透明的上层支持件观察到样本渗入中层反应件,且0.5-5分钟内,中层反应件(对照组)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时,可以认为此次样本的测试未受到非尿素酶干扰,结果准确。0.5-5分钟内,中层反应件(对照组)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时,中层反应件(实验组)出现颜色变化,可以认为是阳性结果,存在幽门螺杆菌。0.5-5分钟内,中层反应件(对照组)与中层反应件(实验组)均未出现颜色变化,可以认为是阴性结果。当通过透明的上层支持件观察到样本渗入中层反应件,且0.5-5分钟内中层反应件(对照组)发生颜色变化时,说明有干扰物质存在,此时应该比较中间反应件(对照组)与中间反应件(实验组)的颜色变化差别,如果颜色变化没有明显差别,应终止检测,查明舌苔样本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清除后再进行测试;如果中间反应件(实验组)的颜色变化超过中间反应件(对照组)的颜色变化,这可以认为是阳性结果。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可以通过肉眼观察,也可以使用仪器进行结果的判定。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若所取得的样本为均质的,且加载的量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10%,则可以给出半定量或定量结果。10%指的是相对加载的样本要求量的实际变异,如果样本要求量是3mg,则实际加入的样本量不一定就是3mg,实际的加载量控制在2.7-3.3mg,此时,可以排除加样量误差的影响因素,结果仅与均匀的样本有关,认为细菌的“浓度”是颜色变化的唯一变量,所以才有半定量或定量的基础。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若是使用仪器监测,结果的判读标准可以是达到一定灰度时所需要的时间,也可以是在固定的时间达到一定的灰度。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若使用仪器判读,在达到一定时间内,灰度和幽门螺杆菌的菌含量成正相关;在达到一定灰度,所需时间与幽门螺杆菌的菌含量成负相关。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里,可以使用现有的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安装相应应用软件配合移动设备自带的摄像功能辅助进行结果判定和阐释。
实施例3,参照附图1-3。
一种样本采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从生物组织或者器官上采集和/或转移样本的取样器1a,取样器1a包括取样头3a,取样头3a具有至少一个样本结合区域10a。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取样头3a能够用于采集样本,取样头3a能够通过刮取或者其他方式,使样本脱离生物组织或者器官,聚集在样本结合区域10a,样本结合区域10a能够结合并保持样本,使样本不会脱离取样头3a,掉落在别处;而且允许其他装置从样本结合区域取走样本,所述结合是可逆结合。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取样头3a能够从具有柔软表面的组织或者器官上采集样本,此处,所述样本可以是液体样本或者固液混合样本,也可以是具有一定黏性的样本,比如从舌头表面刮取舌苔样本。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取样器1a也能够用于将采集到的样本转移加入到检测装置上。
以上所谓的“结合”是指样本与样本结合区域的接触,通过液体样本或者固液混合样本的表面张力与结合区域的表面接触,或者,液体样本或者固液混合样本中含有的黏性成分与结合区域表面接触而让样本保留在结合区域。该区域具有相对大的表面积,从而对样本具有较大的保持力,让样本可以稳定地汇集在该区域。这样的结合区域的形式可以是多种结构,例如弯曲或者折线式的弯曲区域或者折线区域,弯曲或者折线是相对于直线的形式来说明的。弯曲的区域或者折线式的区域的相对表面积增加,有更大的表面积与样本接触。除了以上所述方式,增大表面积的方式还可以是让与样本接触的部位变得粗糙,或者弯曲的区域结合表面的粗糙,或者折线式的区域结合表面的粗糙等等。如果样本结合区域仅仅采用直线或者平面式的结构,这样的结合区域与样本的表面接触较少,那么结合区域结合或者汇集的样本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液体样本,因为液体样本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样本结合区域10a包括弧线结构或/和折线结构。所述弧线结构或/和折线结构有利于样本结合在样本结合区域10a,这样的结合区域与样本的表面接触较多,样本通过表面张力、吸引力、黏性力等作用力结合在结合区域,比如,液体样本能够通过表面张力结合在样本结合区域10a。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弧线的弧度大于0小于等于2π,当弧度等于2π时,所述弧线结构即圆环;弧线结构可以是一段弧线或者一段弧面或者是圆环状结构,液体具有表面张力,液体样本能够容易地结合在所述弧线结构处,不易掉落。折线结构包括闭折线、开折线,闭折线就是多边形结构,比如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折线结构还包括折面;所述折线结构均具有夹角,所述弧线结构具有圆角,这样的结合区域与样本的表面接触较多,液体样本或者固液混合样本或者具有一定黏性的样本容易结合在夹角和圆角处。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样本结合区域10a既包括弧线结构又包括折线结构。本实施例中,取样头的结构如图1所示,样本结合区域10a为三边形环状结构,三边形环状结构的夹角处容易结合比较多的液体样本或者固液混合样本或者具有一定黏性的样本。三边形环状结构的三条直边中间处或者三条直边所在的三个平面的中间位置处,比如11b位置处,结合的样本较少。如果本实施例中取样头做得体积较小时,整个三边形环状结构均结合有样本,但是取样头体积太小,取样量有限。通常将取样头做得体积适中,夹角处容易汇集比较多的液体样本或者固液混合样本或者具有一定黏性的样本。三边形环状结构便于使用者从生物组织或者器官上刮取样本,样本比较容易汇集在结合区域,而且三边形环状结构较稳定,在使用时不容易损坏。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多边形结构的每个角均进行倒圆角处理,如图1所示,这样使得取样器使用起来更加安全,不容易刮伤器官或者组织,而且有利于稳定地结合或者保持液体样本。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1所示,取样头还包括支撑面12a;所述支撑面12a与样本结合区域连接;两者结合,可以形成多个夹角,夹角的形成使得,样本可以和取样头的多个表面进行结合,结合较为稳定,样本不容易脱离取样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与样本结合区域的端部连接,可以形成凹槽,如图1所示,样本容易结合在凹槽中,第一支撑面12a支撑、承载样本,使得样本不容易脱离取样头,避免样本掉落或者洒在别处,造成污染。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第一支撑面12a采用平面、凹面、折面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面12a采用平面,平面作为底托,能够托着样本,本实施例中,底托没有完全密封三边形环,而是留有开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面可以完全密封三边形环。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取样头还包括挡板1d,被配置为能够保持样本处于样本结合区域,阻挡采集到的样本离开或者脱离样本结合区,避免样本离开取样头,掉落在外部。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挡板1d与样本结合区域连接,挡板1d与样本结合区域结合之后,两者的结合处可以形成多个能够容纳样本的角落或者区域,有利于样本结合在该角落或者区域。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挡板1d与支撑面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式连接;两者结合,可以形成多个夹角,夹角的形成使得,样本可以和取样头的多个表面进行接触结合,结合得较为稳定,样本不容易脱离取样头。进一步地,挡板1d既与支撑面连接,又与样本结合区域连接,如图1所示,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四周有壁的容器,可以容纳采集(刮取)的样本(比如舌苔样本),保证收集到的样本不外流。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1所示,取样器还包括第一手柄8a,第一手柄8a与取样头3a连接。第一手柄8a便于拿取取样器。第一手柄8a与取样头3a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式连接,比如第一手柄8a与取样头3a采用卡扣结构进行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取样器1a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取样头3a与第一手柄8a具有一定硬度,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不容易变形,有助于力的传递,能够较好地从具有柔软表面的生物组织或者器官上刮取样本。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取样器还包括连接件4a,如图1所示,连接件4a能够加强取样头3a与第一手柄8a的连接,使得取样头3a与第一手柄8a的连接更加牢固,避免取样头3a与第一手柄8a的连接处断裂,有助于力的传递,便于刮取样本。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如图1-3所示,连接件的尾部7a呈方形,宽度较大,这样不仅便于与其他部件连接,而且便于拿取取样器,使之不容易掉落。
以上所述采集装置能够被用于采集舌苔样本。比如,可以反向拿着采集装置在舌头上刮取舌苔样本Y,采集完成后,正向拿取采集装置或者将采集装置正向放置,如图2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装置能够被用于检测舌苔样本中幽门螺杆菌。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取样器为一次性注塑生产,材料为含有元素氮和/或氧和/或元素氯和/或硫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ABS(丙烯腈/丁二烯/聚苯乙烯共聚物),PC(聚碳酸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VC(聚氯乙烯),PS(聚苯乙烯),PLA(聚乳酸树脂)。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层支持件、中层反应件、下层支持件,中层反应件与上层支持件或/和下层支持件结合在一起,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中层反应件,其中至少一个中层反应件能够被用于进行对照测试,其他中层反应件能够被用于进行至少一种指标的检测;相邻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为0.5-5mm;
相邻两个中层反应件之间设有隔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是,上层支持件的一端与下层支持件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是,上层支持件的一端与下层支持件的一端采用合页结构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单面胶的一端连接在上层支持件的外侧,另一端连接在下层支持件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是,上层支持件和下层支持件的非连接端的长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是,下层支持件或者上层支持件上设置加样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是,上层支持件或/和下层支持件的宽度与中层反应件的宽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在上层支持件或/和下层支持件上设置标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是,相邻的对照中层反应件与试验中层反应件之间的距离为0.5-5mm。
CN202121404283.8U 2020-06-24 2021-06-23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Active CN21564128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5940 2020-06-24
CN2020105959405 2020-06-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1284U true CN215641284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502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04283.8U Active CN215641284U (zh) 2020-06-24 2021-06-23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CN202121401412.8U Active CN216317703U (zh) 2020-06-24 2021-06-23 一种样本采集装置
CN202121404291.2U Active CN215641285U (zh) 2020-06-24 2021-06-23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01412.8U Active CN216317703U (zh) 2020-06-24 2021-06-23 一种样本采集装置
CN202121404291.2U Active CN215641285U (zh) 2020-06-24 2021-06-23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1564128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1285U (zh) 2022-01-25
CN216317703U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76384B2 (ja) 診断用テスト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AU2007208334B2 (en) Rapid test apparatus
AU672823B2 (en) Oral collection device and kit
US5339829A (en) Oral collection device
US20080286831A1 (en) Sample collector and tester
ES2357637T3 (es) Sensores.
US20130022517A1 (en) Device for assaying analytes in bodily fluids
JP2007511770A (ja) サンプル分析システムが一体化されたサンプル採集カップ
CN1284012A (zh) 具有毛细管孔道的分析测试元件
WO2009131705A1 (en) Device for handling and analysis of a biological sample
ES2329481T3 (es) Dispositivo y metodo de examen de sangre fecal oculta.
CN107782575B (zh) 一种收集和检测样本中被分析物质的系统及其方法
US20110204084A1 (en) Sample Coll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AU2005245777B2 (en) Biological soil detecto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20230012231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piratory secretion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CN215641284U (zh)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CN111398511A (zh) 一种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2610625U (zh) 一种基于生化反应的检测装置
WO2005114184A2 (en) Biological soil detecto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12592235U (zh) 一种样本采集装置
CN111297408A (zh) 一种样本采集装置
CN113295684A (zh) 测试卡及其制作和测试方法
US20040053417A1 (en) Diagnostic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17766459U (zh)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装置
CN117471102A (zh) 人骨代谢标志物Galanin双胶体金检测试纸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