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7542U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7542U
CN215637542U CN202121491250.1U CN202121491250U CN215637542U CN 215637542 U CN215637542 U CN 215637542U CN 202121491250 U CN202121491250 U CN 202121491250U CN 215637542 U CN215637542 U CN 215637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frame
indoor unit
buckle
face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912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龙飞
凌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9125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7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7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7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该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框、下面板和端盖。所述面框的端面设有出管口,所述出管口靠近所述面框的底部设置,所述下面板安装于所述面板框的底部。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面框的端面,并具有沿所述下面板的侧边延伸的下边缘,所述下边缘设有防变形扣,所述防变形扣靠近所述出管口设置,并与所述面框扣接。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解决了现有的一些分体式空调室内机中,下面板和端盖的交界处容易因为端盖的变形而形成较大的台阶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分体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其面框上可拆卸的安装上面板、下面板和端盖,进而便于空调室内机的组装、拆洗和维修。面框的端面一般都会设有出管口,出管口一般靠近面框的边缘设置,并用以将空调内的气管、液管、排水管等拉出。端盖一般是通过卡扣固定在面框的端面,而端盖上与出管口对应的区域没办法通过卡扣与面框固定,只能悬空处理。进而端盖上靠近该出管口的边缘容易相对上面板或下面板的边缘发生外凸或内凹的变形,进而在空调室内机的表面形成较大的台阶,影响了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和表面触感。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的一些分体式空调室内机中,下面板和端盖的交界处容易因为端盖的变形而形成较大的台阶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框、下面板和端盖。所述面框的端面设有出管口,所述出管口靠近所述面框的底部设置,所述下面板安装于所述面板框的底部。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面框的端面,并具有沿所述下面板的侧边延伸的下边缘,所述下边缘设有防变形扣,所述防变形扣靠近所述出管口设置,并与所述面框扣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框和所述端盖都具有相对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出管口靠近所述面框的后侧设置,并与所述面框的后侧连通;所述防变形扣设于所述端盖的下边缘和后侧边缘的交界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变形扣设有朝下的的第一扣接面,所述面框的端面设有朝上第二扣接面,第一扣接面与所述第二扣接面相对或抵接;和/或,所述防变形扣还设有朝上的第三扣接面,所述面框还设有朝下的第四扣接面,所述第三扣接面与所述第四扣接面相对或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变形扣设有扣接缺口,所述扣接缺口的内表面包括所述第一扣接面和所述第三扣接面;所述面框设有卡凸,所述卡凸的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二扣接面和所述第四扣接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接面和所述第二扣接面在远离所述端盖的方向上,逐渐向所述面框的顶部倾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变形扣为扣接板,所述扣接板靠近所述面框的一侧形成有所述缺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的下边缘还凸设有下围挡,所述下围挡沿所述下面板的板面向所述下面板所在的一侧延伸方向,所述防变形扣连接于所述下围挡的内侧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框的端面还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端盖上还设有卡接于所述定位孔的定位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框的端面还有固定槽,所述端盖上还设有卡接于所述固定槽的固定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端盖上还设有抗压扣,所述抗压扣与所述面框的端面抵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面框,所述面框的端面设有用于供空调管路伸出的出管口,所述出管口靠近所述面框的边缘设置;以及,
端盖,安装于所述面框的端面,所述端盖上靠近所述出管口的边缘设有防变形扣,所述防变形扣与所述面框扣接,以限制所述防变形扣所在的边缘与所述面框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通过在端盖的下边缘设置防变形扣,防变形扣与面框扣接,进而限制了端盖的下边缘与下面板的相对位置,即有效地矫正了端盖的变形,避免端盖的下边缘发生较大的变形而在空调室内机的表面形成较大台阶的情况,保证空调室内机具有较好的外观和表面触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端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面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D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142520870000031
Figure BDA000314252087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该空调室内机10具体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主要包括面框20和端盖30。其中,面框20形成空调室内机10的大致框架,从方位角度而言,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面框20大致具有相对的顶部28和底部22(也可称为上部和下部)、相对的前侧23和后侧24、相对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即端面21)、以及呈中空设置的内部安装空间。在组装成完整的空调室内机10之后,面框20的顶部28即为空调室内机10的顶部28,面框20的前侧23即为空调室内机10的前侧23,面框20的左端面21即为空调室内机10的左端面21。空调室内机10在安装至墙面上时,其底部22朝向地面,其后侧24与墙面连接。为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中的方位词(比如上、下、前、后、左、右等)均以空调室内机10安装时的状态为参考标准。
面框20的顶部28一般开口设计,进而形成空调室内机10的进风口。而为了避免空调器中较大的灰尘、颗粒等进入空调室内机10中,如图2所示,面框20的顶部28一般还安装有过滤网80,以保护安装于框体内部的风机以及其他部件。面框20的底面一般安装有底盘和下面板50,底盘用于支撑风机、电机、电控盒等等器件。如图1所示,下面板50则用于封住和装饰面框20的底面,下面板50沿框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下面板5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端盖30的边缘抵接或者小缝隙衔接,下面板50的前侧23可以与上面板60的下侧抵接,也可以延伸至面框20的前侧23并被上面板60所覆盖。
面框20的前侧23则安装有上面板60,上面板60设有显示屏,以显示空调的当前温度。面框20的前侧23和底部22之间设置出风口、以及安装于出风口处的导风板70,进过制冷或制热的风从出风口吹出,进而调节室内温度。导风板70则可以通过旋转来改变出风方向,比如实现上下吹风、左右吹风等等。
面框20内部的安装空间则用于安装蜗壳、风轮、蒸发器等等器件,风轮启动时从面框20顶面的进风口吸风,被吸入的风进过蒸发器换热后降温或升温,然后再从出风口吹回室内,进而实现制冷或制热。蒸发器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介绍。简而言之,蒸发器需要通过管路(气管、液管)与空调室外机接通,使得制冷剂在室内和室外之间循环,进而才能实现热交换。另外,因为蒸发器管路与空气之间存在温差,有时会导致空调室内机10中形成凝露,进而还需要排水管将凝露排出。而空调室内机10中与电机、控制盒等电性连接的线路也需要引出,并与室内电源连接,进而才能给空调室内机10进行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介绍本技术方案,在本说明书中,以上所说的气管、液管、排水管以及线路等均统称为空调管路(未图示)。因此,为了将空调管路自空调室内机10的内部引出,所述面框20的端面21一般设有用于供空调管路伸出的出管口211(如图7所示),出管口211贯通面框20的端面21,并且大致呈方形结构。出管口的大小可以根据空调管路的外径之和来适配设计,避免太小而无法供空调管路穿过、或者太大而影响面框20结构强度的情况。
而为了便于空调管路引出之后的走线和布置,所述出管口211通常是靠近所述面框20的边缘设置,进而空调管路引出之后可以直接沿着墙面布置。比如在一实施例中,出管口与面框20的后侧24连通,也即出管口为面框20后侧24的一个缺口。如此不仅便于出管口的加工,还在安装空调室内机10时,空调管路可以一直沿着墙面伸出空调室内机10外。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空调管路最终会是在面框20的其中一个端面21伸出,但是面框20的两个端面21(即左端面21和右端面21)都可以设置有出管口,如此能够在安装空调时,根据实际的房间环境灵活的决定空调管路从哪一个端面21引出,避免方向不对时难以处理的情况。或者还可以多根空调管路中的一部分从左端面21的出管口伸出,另一部分从右端面21的出管口伸出。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端盖30安装于所述面框20的端面21上,具体的,端盖30可以通过卡接、螺接等方式可拆卸的安装在面框20的端面21上。比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端盖30上设置有固定扣35,面框20的端面21上设有固定槽27,端盖30通过固定扣35卡接在面框20端面21的固定槽27内,进而实现端盖30与面框20的可拆卸连接。当然,也可以是端盖30上设有固定槽27,而面框20的端面21上设置有适配的固定扣35。或者,还可以是端盖30上既设有固定扣35也设有固定槽27,面框20的端面21相应的设置适配的固定槽27和固定扣35。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在端盖30上设置固定槽27时,为确保空调室内机10的外观,端盖30上的固定槽27可以为开口朝向面框20的盲孔。
而为了保证端盖30在面框20上的安装稳定性,避免端盖30随意移动或随意变形的情况,端盖30上各个条件允许的位置都可以设置固定扣35,比如端盖30的中部、边缘等都可以设置多个固定扣35,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端盖30发生位移、摆动、局部变形等情况。
另外,端盖30本身是用于装饰面框20的端面21,因此端盖30的外形与面框20的端面21形状基本相近,一般情况下,端盖30的边缘是沿着面框20的端面21的边缘延伸的,并且与下面板50的侧边、或者上面板60的侧面抵接或者小缝隙衔接。进而保证空调室内机10的外观和表面触感,避免出现较大的台阶、或者出现触摸时很刮手的情况。
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因为面框20的端面21设置了出管口,出管口靠近面框20的边缘设置,进而端盖30上与出管口对应的区域没办法通过固定扣35与面框20固定,只能悬空处理。在这种用情况下,端盖30上靠近该出管口的边缘容易相对上面板60、下面板50、或其他表面的边缘发生外凸或内凹的变形,进而在空调室内机10的表面形成较大的台阶,该较大的台阶严重的影响了空调室内机10的整体外观和表面触感。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结合图3至图8,所述端盖30上靠近所述出管口211的边缘设有防变形扣40,所述防变形扣40与所述面框20扣接,以限制所述防变形扣40所在的边缘与所述面框20的相对位置。
具体的,当出管口211未与面框20的边缘连通时,也即出管口211与最接近的面框20边缘之间还有一部分面框20时,防变形扣40可以扣接在该一部分面框20上,进而将限制端盖30上具有该方向变形扣的边缘发生大的变形。当出管口211与面框20的边缘连通时,防变形扣40可以扣接在出管口211的两侧。当出管口211与面框20的一个边缘连通,同时又与另一个边缘很近时,可以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扣接方式。
其中,防变形扣40可以设置有钩状结构,进而通过钩住面框20而实现与面框20的扣接。防变形扣40也可以设置有扣接槽,面框20设置有扣接凸起,进而通过扣接槽扣接凸起的插接配合而实现扣接。防变形扣40还可以由磁性件形成,面框20上对应设置有磁性件,进而通过磁吸连接而实现扣接。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仅需防变形扣40能够稳定地扣接在面框20上即可。
因此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10通过在端盖30上靠近面框20出管口211的边缘设置防变形扣40,防变形扣40与面框20扣接,进而弥补了端盖30上与出管口对应的区域无法通过固定扣35固定的缺陷,限制了端盖30上靠近面框20出管口211的边缘与面框20之间的相对位置,即有效地矫正了端盖30的变形,避免端盖30的边缘发生较大的变形而在空调室内机10的表面形成较大台阶的情况,保证空调室内机10具有较好的外观和表面触感。
空调室内机10在安装和使用时,一般是靠近天花板安装,其底部22为高度最低的位置,因此,基于方便空调管路走线和方便排水的设计原则,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至图8,所述出管口靠近所述面框20的底部22设置,进而便于空调管路拉伸走线、以及凝水的排出。所述面框20的底部22安装有下面板50,所述端盖30具有沿所述下面板50的侧边延伸的下边缘31,而为了避免端盖30的下边缘31和下面板50的侧边之间形成较大的台阶,所述防变形扣40设置于所述下边缘31上。
在本实施例中,出管口靠近面框20的底部22设置,进而导致端盖30的下边缘31更容易相对下面板50的表面外凸或内凹,进而形成较大的台阶。因此,防变形扣40设置在端盖30的下边缘31可以有效的避免与下面板50之间形成较大的表面台阶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至图8,所述面框20和所述端盖30都具有相对的前侧23和后侧24,所述出管口靠近所述面框20的后侧24设置,并与所述面框20的后侧24连通,也即出管口既靠近面框20的底部边缘设置,又与面框20的后侧边缘连通。因此,所述防变形扣40设于所述端盖30的下边缘31和后侧边缘的交界处,如此能够最大限度的限制端盖30的下边缘31的变形。可以理解的是,当出管口既靠近面框20的底部边缘设置,又与面框20的后侧边缘连通时,端盖30上下边缘31和后侧边缘的交界处悬空幅度最大,最容易相对下面板50发生较大的外凸或内凹变形。因此,本实施例将防变形扣40设于所述端盖30的下边缘31和后侧边缘的交界处,可以很好的将端盖30的下边缘31与下面板50之间所形成的台阶大小控制在合格范围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防变形扣40设有朝下的的第一扣接面41,所述面框20的端面21设有朝上第二扣接面251,第一扣接面41与所述第二扣接面251相对或抵接,进而能够有效的限制端盖30相对下面板50的外凸程度,避免形成较大的外凸台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防变形扣40还设有朝上的第三扣接面42,所述面框20还设有朝下的第四扣接面252,所述第三扣接面42与所述第四扣接面252相对或抵接,如此能够有效的限制端盖30相对下面板50的外凸程度,进而避免形成较大的内凹台阶。
需在此要说明的是,第一扣接面41和第二扣接面251之间、以及第三扣接面42和第四扣接面252之间既可以是间隔相对的状态,也可以是相互抵接的状态。具体的状态由端盖30安装至面框20时的配合精度决定因此,当第一扣接面41和第二扣接面251间隔相对、或者第三扣接面42和第四扣接面252间隔相对时,间隔的距离也是随机的。
因此,只需要在设计至控制好第一扣接面41和第三扣接面42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以及控制好第二扣接面251和第四扣接面252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接口。比如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端盖30与下面板50之间形成的台阶控制正负0.5毫米的范围内,当第一扣接面41抵接第二扣接面251时,端盖30的下边缘31相对下面板50的凸出高估不大于0.5毫米。当第三扣接面42抵接第四扣接面252时,端盖30的下边缘31相对下面板50的内凹深度不大于0.5毫米。
第一扣接面41、第二扣接面251、第三扣接面42以及第四扣接面252可以为平面、弧面、齿形面等等,具体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因为防变形扣40的第一扣接面41朝下,第三扣接面42朝向,面框20的上的第二扣接面251朝上,第四扣接面252朝下,所以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为了便于加工,所述防变形扣40设有扣接缺口43,所述扣接缺口43的内表面包括所述第一扣接面41和所述第三扣接面42;所述面框20设有卡凸25,所述卡凸25的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二扣接面251和所述第四扣接面252。
也即,在本实施例中,只需要在防变形扣40上沿下面板50的延伸方向加工出一个扣接缺口43,即可同时获得相向设置的第一扣接面41和第三扣接面42。同样,只需要在面框20上设置一个卡凸25,接口同时获得相向设置第二扣接面251和第四扣接面252。
当然,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扣接面41和第三扣接面42可以在错开设置而不上下相对。例如防变形扣40可以沿端盖30下边缘31的延伸方向延伸,面框20上设置错位设置的两个限位扣,其中一个限位扣具有朝上的所述第二扣接面251,并位于防变形扣40靠近下面板50的一侧。另一个限位扣具有朝下的第四扣接面252,并位于防变形扣40背离下面板50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扣接面41和所述第二扣接面251在远离所述端盖30的方向上,逐渐向所述面框20的顶部28倾斜。可以理解,第一扣接面41和第二扣接面251倾斜设置不仅对防变形扣40与卡凸25的扣接起到导向的作用,还使得防变形扣40与卡凸25之间的扣接力度随着插接深度的不断增大而增大,确保防变形扣40与卡凸25之间的扣接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防变形扣40为扣接板,所述扣接板靠近所述面框20的一侧形成有所述缺口。可以理解,通过在扣接板上开设缺口而形成防变形扣40,既便于防变形扣40的加工,还使得端盖30的结构简单轻便,不会因为增设防变形扣40而更加复杂或更加笨重。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4和图5,所述端盖30的下边缘31还凸设有下围挡33,所述下围挡33沿所述下面板50的板面向所述下面板50所在的一侧延伸方向,所述防变形扣40连接于所述下围挡33的内侧面。在本实施例中,围挡的设置不仅可以使得端盖30的下边缘31与下面板50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紧凑,提升空调室内机10的外观性。还可以将防变形扣40有效的隐藏和保护起来,避免影响防变形扣40被外物意外碰撞。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5至图10,所述面框20的端面21还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26,所述端盖30上还设有卡接于所述定位孔26的定位扣34。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端盖30的结构更加简便,定位扣34设置有两个,两个定位扣34沿水平方向、或者竖直方向或者其他的方向间隔相对。对于定位扣34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凸台、方柱形凸台或者其他形状的凸台结构,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比如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扣34由凸设于端盖30表面的、并且交叉设置的多个肋板341形成,例如由三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水平肋板341、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个竖向肋板341交叉而成。该多个肋板341之间一体成型,并且与端盖30一体成型。定位孔26的形状、大小与定位扣34适配,以便于定位扣34的卡入。
可以理解,通过至少两个定位扣34和定位孔26,可以实现端盖30在安装至面框20上时的快速定位,提高组装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5至图10,所述面框20的端面21还有固定槽27,所述端盖30上还设有卡接于所述固定槽27的固定扣35。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扣35设有多个,多个固定扣35中分为中部固定扣351和周圈固定扣352,周圈固定扣352沿端盖30的边缘设置,进而固定住端盖30的边缘。端盖30边缘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则设置中部固定扣351,中部固定扣351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中部固定扣351的排布在此不做限定,理论上,端盖30上任何位置的表面都可以设置中部固定扣351,具体的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中部固定扣351上设有钩状结构,进而通过钩住面框20而实现固定。其中,为使得端盖30与面框20之间的安装更加稳定,如图10所示,多个中部固定扣351中,部分中部固定扣351的钩状结构朝向与另一部分中部固定扣351的钩状朝向相反,比如部分钩状结构朝上,另一部分钩状结构朝下。如此可以使得多个中部固定扣351之间形成抱紧或外撑的结构,加强了固定扣35与面框20之间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端盖30上还设有抗压扣36,所述抗压扣36与所述面框20的端面21抵接,并且可以设有多个。可以理解,空调室内机10在组装、搬运、安装的过程中,端盖30都有可能受到外物的挤压。在收到外物挤压时,端盖30上的抗压扣36可以为端盖30提供有力的支撑,避免端盖30被推动、被压变形、被压碎等情况。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该空调室内机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框,所述面框的端面设有出管口,所述出管口靠近所述面框的底部设置;
下面板,安装于所述面板框的底部;以及,
端盖,安装于所述面框的端面,并具有沿所述下面板的侧边延伸的下边缘,所述下边缘设有防变形扣,所述防变形扣靠近所述出管口设置,并与所述面框扣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和所述端盖都具有相对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出管口靠近所述面框的后侧设置,并与所述面框的后侧连通;
所述防变形扣设于所述端盖的下边缘和后侧边缘的交界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变形扣设有朝下的的第一扣接面,所述面框的端面设有朝上第二扣接面,第一扣接面与所述第二扣接面相对或抵接;
和/或,所述防变形扣还设有朝上的第三扣接面,所述面框还设有朝下的第四扣接面,所述第三扣接面与所述第四扣接面相对或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变形扣设有扣接缺口,所述扣接缺口的内表面包括所述第一扣接面和所述第三扣接面;所述面框设有卡凸,所述卡凸的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二扣接面和所述第四扣接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接面和所述第二扣接面在远离所述端盖的方向上,逐渐向所述面框的顶部倾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变形扣为扣接板,所述扣接板靠近所述面框的一侧形成有所述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下边缘还凸设有下围挡,所述下围挡沿所述下面板的板面向所述下面板所在的一侧延伸方向,所述防变形扣连接于所述下围挡的内侧面。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的端面还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端盖上还设有卡接于所述定位孔的定位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的端面还有固定槽,所述端盖上还设有卡接于所述固定槽的固定扣。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还设有抗压扣,所述抗压扣与所述面框的端面抵接。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1491250.1U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5637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91250.1U CN215637542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91250.1U CN215637542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7542U true CN215637542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7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91250.1U Active CN215637542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7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56028B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EP2180266B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06247517B (zh) 空调器
KR19990082444A (ko) 에어컨용스냅끼워맞춤필터
KR20200083945A (ko) 에어컨 실내기 및 에어컨
CN21563754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100264872B1 (ko) 에어컨 실외부 구조
CN207639029U (zh) 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CN21140001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KR19990082437A (ko) 압축기 장착 장치
KR100296892B1 (ko) 에어컨의실내부분구조
KR100264870B1 (ko) 에어컨용 실내 그릴 장착체
KR100353776B1 (ko) 에어컨및에어컨용증발기모듈
WO2019037519A1 (zh) 格栅、面板组件和空调系统
JP2007212104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KR19990082441A (ko) 에어컨용 모터 장착부
CN21563756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641446U (zh) 竖款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156654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21055124U (zh) 座吊式空调器
CN213272875U (zh) 天花嵌入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915336U (zh) 空调壳体及挂壁式空调
JP2009250459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20931333U (zh) 回风框组件及空调设备
CN213019923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