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7504U - 一种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7504U
CN215637504U CN202122310483.3U CN202122310483U CN215637504U CN 215637504 U CN215637504 U CN 215637504U CN 202122310483 U CN202122310483 U CN 202122310483U CN 215637504 U CN215637504 U CN 215637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ump
way valve
liquid inlet
communicated
liqui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1048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如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1048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7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7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7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热泵机组、太阳能加热单元、壁挂炉、水箱、空调内机以及地暖加热器,所述热泵机组连接所述水箱、所述地暖加热器以及空调内机,所述壁挂炉连接至所述地暖加热器、所述空调内机以及所述水箱,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连接至所述水箱,所述热泵系统在制冷时,所述热泵机组与所述空调内机形成制冷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在制热时,所述热泵机组和/或所述壁挂炉与所述地暖加热器和/或所述空调内机之间形成制热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在制热水时,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所述热泵机组、所述壁挂炉与所述水箱之间形成制热水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在热泵系统中能源的消耗较大,能源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热泵、壁挂炉、太阳能等一些供热装置逐渐受到大家青睐,但是热泵、壁挂炉以及太阳能均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例如:热泵在环境温度较高时,节能效果会显著,但是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热泵的优势便不明显;壁挂炉虽然制热效果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且在制热水时,加热的水温会较高,但是在使用壁挂炉时,所需的费用较高;太阳能虽然不消耗电能,经济性极高,但太阳能会受到天气制约,在无阳光时无法正常使用。
在现有技术中,虽然有通过三种供热装置之间的互补供热系统,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源的消耗较大,同时也降低了能源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在热泵系统中能源的消耗较大,能源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热泵机组、太阳能加热单元、壁挂炉、水箱、空调内机以及地暖加热器,所述热泵机组连接所述水箱、所述地暖加热器以及空调内机,所述壁挂炉连接至所述地暖加热器、所述空调内机以及所述水箱,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连接至所述水箱,所述热泵系统在制冷时,所述热泵机组与所述空调内机形成制冷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在制热时,所述热泵机组和/或所述壁挂炉与所述地暖加热器和/或所述空调内机之间形成制热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在制热水时,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所述热泵机组、所述壁挂炉与所述水箱之间形成制热水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热泵系统在制冷、制热以及制热水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热泵机组与所述空调内机之间的制冷系统能够实现制冷的目的;所述热泵机组和/或所述壁挂炉与所述地暖加热器和/或所述空调内机之间形成制热系统,能够实现制热的目的;通过太阳能加热单元、所述壁挂炉以及所述热泵机组在不同场景下对所述水箱的加热,能够实现制热水的目的;在所述热泵系统中通过在不同场景下选取不同的制冷、制热或者制热水系统,能够提高在热泵系统中使用过程中的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损耗。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机组与所述空调内机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液管路与第一出液管路,且所述第一进液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以及第三三通阀;所述水箱的第二进液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液口,所述水箱的第二出液管路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液管路;所述壁挂炉的第三进液管路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液管路所述壁挂炉的第三出液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进液口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液口之间;所述地暖加热器的第四进液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六出液口,所述地暖加热器的第四出液管路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液管路;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的第五进液管路以及第五出液管路连接至所述水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以及所述第三三通阀的设置,能够实现在所述热泵系统中,单独运行所述热泵机组、所述壁挂炉以及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的目的,在所述热泵系统中,能够充分发挥所述热泵机组、所述壁挂炉以及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的优势,避免了在同时进行制热或者同时进行制热水时能源的损耗,提升了能源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冷时,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热泵机组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出液口与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五出液口与所述空调内机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制冷时,通过调整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以及所述所述第三三通阀的流向,能够使所述热泵机组与所述空调内机之间的管道连通,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避免了管路中冷却水的浪费,提升了所述热泵系统的制冷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热,且所述热泵机组加热所述地暖加热器时,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热泵机组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出液口与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六出液口与所述第四进液管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所述热泵机组运行制热时,通过连通所述热泵机组与所述地暖加热器之间的管路,实现了所述热泵机组单独制热的目的,避免了所述壁挂炉对所述热泵机组制热时的影响,提升了所述热泵机组的制热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热,且所述壁挂炉加热所述地暖加热器时,所述第一三通阀关闭,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三出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进液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六出液口与所述第四进液管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所述壁挂炉运行制热时,通过连通所述壁挂炉与所述地暖加热器之间的管路,封闭所述热泵机组与所述地暖加热器之间的管道,实现了所述壁挂炉单独制热的目的,同时避免了所述热泵机组对所述壁挂炉制热时的影响,进一步的也提升了所述壁挂炉的制热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热,且所述热泵机组与所述壁挂炉同时加热所述地暖加热器时,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热泵机组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出液口与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六出液口与所述第四进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三出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三进液管路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所述热泵机组与所述壁挂炉结合的方式,对所述地暖加热器进行加热,提高了所述热泵系统的制热效率,提升了能源利用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热,且所述热泵机组与所述壁挂炉同时加热所述空调内机时,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热泵机组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出液口与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五出液口与所述空调内机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三出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三进液管路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所述热泵机组与所述壁挂炉对所述空调内机同时加热,通过二者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所述热泵系统的制热效率,减少了加热管道内热水所需的时间,提升了能源利用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热水时,且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加热所述水箱时,所述第五进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五出液管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由于使用太阳能在制热水的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较小,故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通过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对所述水箱进行加热,能够提升能源利用率,同时采用太阳能制热水时,经济性较高。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热水时,且所述热泵机组加热所述水箱时,所述第二三通阀与所述第三三通阀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热泵机组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根据热泵系统制热水的多样性,在阳光不充分,且在环境温度较高时,采取所述热泵机组,能够充分发挥所述热泵机组节能的优势,从而提升了能源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热水时,且所述壁挂炉加热所述水箱时,所述第一三通阀与所述第三三通阀关闭,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三出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四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根据热泵系统制热水的多样性,在阳光不充分,且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所述壁挂炉相较于所述热泵机组更能节省资源,采取所述壁挂炉制热水,充分发挥了所述壁挂炉节能的优势,同时也实现了能源利用的最大化。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热水时,且所述热泵机组与所述壁挂炉同时加热所述水箱时,所述第三三通阀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热泵机组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三出液管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四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所述热泵机组与所述壁挂炉结合的方式,对所述水箱进行加热,提高了所述热泵系统的制热水效率,提升了能源利用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热泵机组;太阳能板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且电连接至所述热泵机组;水箱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水箱,且电连接至所述热泵机组;地暖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地暖加热器,且电连接至所述热泵机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室外环境温度的测定,通过了解室外环境温度,选取所述热泵机组、所述壁挂炉进行制热或者制热水,能够充分发挥所述热泵机组或者所述壁挂炉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了所述热泵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节能的目的,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循环泵,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且位于所述第一三通阀与所述所述热泵机组之间;壁挂炉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液管路,且位于所述第二三通阀与所述壁挂炉之间;混水泵,设置于所述第四进液管路,且位于所述第三三通阀与所述地暖加热器之间;太阳能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五进液管路,且位于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与所述水箱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循环泵、所述壁挂炉水泵、所述混水泵以及所述太阳能水泵的设置,则能够实现对所述热泵系统管路中水温以及流量的控制,进一步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i)在不同场景下,所述热泵机组、所述壁挂炉以及太阳能加热单元的设置,所述热泵系统能够实现制冷制热以及制热水的目的,且在所述热泵系统中通过在不同场景下选取不同的制冷、制热或者制热水系统,能够提高在热泵系统中使用过程中的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损耗;
ii)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以及所述第三三通阀的设置,实现了单独运行所述热泵机组、所述壁挂炉以及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的目的,在所述热泵系统中,能够充分发挥所述热泵机组、所述壁挂炉以及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的优势,避免了在同时进行制热或者同时进行制热水时能源的损耗,提升了能源的利用率;
iii)在所述热泵系统运行制热时,在不同场景下,采取所述热泵机组或者所述壁挂炉制热,实现了所述热泵机组或者所述壁挂炉单独制热的目的,进一步的提升了所述壁挂炉以及所述热泵机组的运行效率,同时也避免了能源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泵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热泵系统100中三通阀、进液管路以及出液管路之间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在制冷场景下热泵系统100的运行示意图。
图4为在制热场景下热泵系统100的运行示意图。
图5为在制热场景下热泵系统100的另一种运行的示意图。
图6为在制热水场景下热泵系统100的运行示意图。
图7为在制热水场景下热泵系统100的另一种运行示意图。
图8为在制热水场景下热泵系统100的再一种运行示意图。
图9为在制冷以及制热水场景下热泵系统100的运行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热泵系统;10-热泵机组;11-室外温度传感器;12-循环泵;13-热泵控制器;20-壁挂炉;21-第一三通阀;211-第一进液口;212-第一出液口;213- 第二出液口;22-壁挂炉水泵;23-第二三通阀;231-第二进液口;232-第三出液口;233-第四出液口;24-单向阀;30-太阳能加热单元;31-太阳能板温度传感器;32-太阳能水泵;40-地暖加热器;41-地暖温度传感器;42-混水泵;43- 混水阀;50-水箱;51-水箱温度传感器;60-空调内机;61-第一风机盘管;62- 第二风机盘管;63-第三三通阀;631-第三进液口;632-第五出液口;633-第六出液口;71-第一进液管路;72-第二进液管路;73-第三进液管路;74-第四进液管路;75-第五进液管路;81-第一出液管路;82-第二出液管路;83-第三出液管路;84-第四出液管路;85-第五出液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100,所述热泵系统100例如包括:热泵机组10、壁挂炉20、太阳能加热单元30、地暖加热器40、水箱50以及空调内机60;其中,热泵机组10设置有室外机,所述室外机设置有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能够对室外机中的冷媒与热泵系统100中管道的水形成换热,在空调内机60与热泵机组10之间连接有第一进液管路71与第一出液管路81,且在热泵机组10连接空调内机60的第一进液管路7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三通阀21、第二三通阀23以及第三三通阀63;空调内机60中设置有风机盘管等结构,空调内机60中设置的风机盘管至少有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机盘管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风机盘管61 与第二风机盘管62。
进一步的,第一三通阀21、第二三通阀23以及第三三通阀63能够调节热泵机组10与空调内机60之间管路的连通,或者壁挂炉20与地暖加热器40、水箱50以及空调内机60之间管路的连通,或者热泵机组10与地暖加热器40 以及水箱50之间管路的连通;通过设置第一三通阀21、第二三通阀23以及第三三通阀63能够实现热泵机组10、壁挂炉20、太阳能加热单元30单独运行的目的,避免了同时运行制热或者同时制热水时造成的能源浪费。
优选的,热泵系统100的第一进液管路71上还设置有循环泵12、室外温度传感器11以及热泵控制器13;循环泵12设置于热泵机组10与第一三通阀 21之间;在热泵机组10运行制热或者制冷时,循环泵12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一进液管路71与第一出液管路81中水的循环;循环泵12受热泵机组10的控制,通过热泵机组10控制循环泵12能够实现控制流向第一进液管路71中水的流量;热泵控制器13则用于控制热泵机组10的开启,室外温度传感器 11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当室外温度传感器11检测的温度达到热泵机组 10开启条件时,则开启热泵机组10。
优选的,热泵系统100在制冷时,热泵机组10与空调内机60形成制冷系统;热泵系统100在制热时,热泵机组10或者壁挂炉20与地暖加热器40 之间形成制热系统;热泵系统100在制热水时,太阳能加热单元30、热泵机组10、壁挂炉20与水箱50之间形成制热水系统。
进一步的,热泵系统100处于所述制冷系统时,开启热泵机组10,关闭壁挂炉20,热泵机组10运行制冷;热泵系统100处于所述制热系统时,热泵机组10和/或壁挂炉20与地暖加热器40和/或空调内机60之间形成制热系统;热泵系统100处于所述制热水系统,开启太阳能加热单元30,或者开启热泵机组10,或者,开启壁挂炉20,太阳能加热单元30或者热泵机组10 或者壁挂炉20对水箱50加热。
优选的,水箱50设置有第二进液管路72以及第二出液管路82,水箱50 的第二进液管路72连接至第一三通阀21的第二出液口213,水箱50的第二出液管路82连通至第一出液管路81。
进一步的,水箱50还设置有水箱温度传感器51,用于检测水箱50中热水的温度;水箱温度传感器51设置于水箱50内部,且电连接至热泵机组10;在用户有制热水的需求时,热泵系统100可根据水箱温度传感器51检测的温度对水箱50进行加热,直至将水箱50内的热水加热到用户的设定温度值为止。
优选的,壁挂炉20设置有第三进液管路73与第三出液管路83,壁挂炉 20的第三进液管路73连通至第一出液管路81,壁挂炉20的第三出液管路83 连接在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与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出液口212 之间。
进一步的,壁挂炉20还包括:单向阀24以及壁挂炉水泵22;单向阀24 设置在第三进液管路73上,且位于壁挂炉20与第二三通阀23之间;单向阀 24的设置主要在于实现将第三进液管路73的水输送至第一进液管路71内,避免第一进液管路71中的水反向的流通,对壁挂炉20中形成的短路;壁挂炉水泵22设置于壁挂炉20,且位于第三进液管路73与第三出液管路83之间,壁挂炉水泵22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三进液管路73与第三出液管路83中水的循环;壁挂炉水泵22受热泵机组10的控制,通过热泵机组10控制壁挂炉水泵 22能够实现控制第三进液管路73中水的流量。
优选的,地暖加热器40设置有第四进液管路74与第四出液管路84,地暖加热器40的第四进液管路74连接至第三三通阀63的第六出液口633,地暖加热器40的第四出液管路84连通至第一出液管路81。
进一步的,地暖加热器40还包括:地暖温度传感器41、混水泵42以及混水阀43;地暖温度传感器41设置于地暖,用于检测地暖的温度,且地暖温度传感器41电连接至电连接至热泵机组10;在用户有地暖制热需求时,热泵系统100可根据地暖温度传感器41检测的地暖温度对地暖加热器40进行加热,直至将地暖的温度加热到用户设定的温度为止;混水泵42与混水阀43 设置于第四进液管路74上,且位于地暖加热器40与第三三通阀63之间,混水泵42在于实现第四进液管路74与第四出液管路84之间水的循环,混水阀 43则用于控制流入地暖加热器40内水的温度;且混水泵42以及混水阀43受热泵机组10的控制,通过热泵机组10能够控制流向地暖加热器40中水的温度以及流量;其中,地暖加热器40可设置有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地暖加热器40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太阳能加热单元30设置有第五进液管路75与第五出液管路85,且第五进液管路75与第五出液管路85连接在太阳能加热单元30与水箱50 之间;太阳能加热单元30主要利用太阳能对水箱50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太阳能加热单元30设置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温度传感器31 以及太阳能水泵32;太阳能板温度传感器31设置于所述太阳能板,用于检测所述太阳能板的温度;太阳能水泵32设置于第五进液管路75,太阳能水泵 32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五进液管路75与第五出液管路85中水的循环;太阳能水泵32受热泵机组10的控制,通过热泵机组10控制太阳能水泵32能够达到控制第五进液管路75与第五出液管路85中水的流量的目的。
优选的,在采取本实施例中的热泵系统100后,通过切换第一进液管路 71中的第一三通阀21、第二三通阀23以及第三三通阀63的开合,调节热泵机组10、壁挂炉20以及太阳能加热单元30的开启,能够实现制冷、制热以及制热水的目的;为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实现资源的节约,在热泵系统100 使用过程中,热泵机组10用于制冷,热泵机组10或者壁挂炉20用于制热,太阳能加热单元30或者热泵机组10或者壁挂炉20用于制热水,在使用热泵系统100时,通过采取热泵机组10以及壁挂炉20单独工作的目的,能够避免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到的出液管路以及进液管路是以管路中水的流向而设定,举例来说,第一进液管路71中的水由热泵机组10 流向空调内机60,第一出液管路81中的水由空调内机60流向热泵机组10;第二进液管路72中的水由外部流向水箱50,第二出液管路82中的水由水箱 50流向外部;第三进液管路73中的水由外部流向壁挂炉20,第三出液管路 83中的水由壁挂炉20流向外部;第四进液管路74中的水由外部流向地暖加热器40,第四出液管路84中的水由地暖加热器40流向外部。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3,其为热泵系统10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制冷场景下的运行示意图,热泵系统100处于所述制冷系统时,热泵控制器13控制启动循环泵12,且调节第一三通阀21、第二三通阀23以及第三三通阀63的开口,使第一进液管路71连通,即热泵机组10中的冷却水能够从第一进液管路71流至空调内机60,通过第一风机盘管61以及第二风机盘管62完成制冷后,冷却水再由第一出液管路81输送至热泵机组10内部,完成循环。
可以理解的是,在热泵机组10以及壁挂炉20中,只有热泵机组10有制冷功能,故在制冷时运行热泵机组10;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进液口211与热泵机组10连通,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出液口212与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连通,第二三通阀23的第三出液口232与第三三通阀63的第三进液口631连通,第三三通阀63的第五出液口632与空调内机60连通,即在热泵系统100运行制冷时,冷却水在热泵机组10与空调内机60之间流动,没有流向壁挂炉20、地暖加热器40以及水箱50的冷却水。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4与5,其为热泵系统100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制热场景下的运行示意图,由于热泵机组10以及壁挂炉20都能够运行制热,故在热泵系统100处于所述制热水系统时,可选取热泵机组10制热,或者选取壁挂炉20 制热。
进一步的,在热泵机组10制热时,首先启动循环泵12,再次调节第一三通阀21、第二三通阀23以及第三三通阀63的开口,打开第四进液管路74,即此时热泵机组10中的热水由第一进液管路71通过第三三通阀63流向第四进液管路74中(如图4),对地暖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制热;混水泵42以及混水阀43则能够实现对第四进液管路74内热水温度以及流量的控制;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空调内机60以及地暖加热器40都能够运行制热,故在热泵机组10运行制热时,可调节第三三通阀63的开口,由热泵机组10控制空调内机60和/或控制地暖加热器40运行制热,举例来说,可采取热泵机组10控制地暖加热器40实现制热的方式;且在调节第一三通阀21、第二三通阀23 以及第三三通阀63的开口时,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进液口211与热泵机组 10连通,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出液口212与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连通,第二三通阀23的第三出液口232与第三三通阀63的第三进液口631 连通,第三三通阀63的第六出液口633与第四进液管路74连通,即,在热泵机组10单独运行制热时,没有流向壁挂炉20以及水箱50的热水。
进一步的,在壁挂炉20制热时,调节第一三通阀21、第二三通阀23以及第三三通阀63的开口,打开第三进液管路73以及第四进液管路74,使第二进液管路72与第四进液管路74之间连通(如图5),即此时可看作壁挂炉 20中的水,由第三进液管路73经第四进液管路74流向地暖加热器40中,再由壁挂炉水泵22完成水循环;其中,在壁挂炉20制热过程中,在调节第一三通阀21、第二三通阀23以及第三三通阀63的开口时,要保证第一三通阀 21关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三通阀21关闭是指管道没有流向第一三通阀 21以及没有从第一三通阀21流出的水,后文中,第二三通阀23以及第三三通阀63的关闭同样如此;并且调节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与第三出液管路83连通,第三三通阀63的第三进液口631与第二三通阀23的第三出液口232连通,第三三通阀63的第六出液口633与第四进液管路74连通,即在壁挂炉20单独运行制热时,没有流向热泵机组10以及水箱50的热水。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空调内机60以及地暖加热器40都能够运行制热,故在壁挂炉20运行制热时,可调节第三三通阀63的开口,由壁挂炉20控制空调内机60和/或控制地暖加热器40运行制热,本实施例中,采取了壁挂炉20控制地暖加热器40实现制热的方式。
进一步的,由于在热泵机组10制热时,空调内机60与地暖加热器40能够同时实现制热的效果,故在热泵机组10运行制热时,可由热泵机组10同时对空调内机60以及地暖加热器40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制热的目的;或者可以由壁挂炉20同时对空调内机60以及地暖加热器40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制热的目的;其中,具体管路连通情况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制热模式下热泵机组10控制地暖加热器40、壁挂炉20控制地暖加热器40之间的第一三通阀21、第二三通阀23以及第三三通阀63的调节方式,此处不再作一一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热泵机组10进行制热时,管路之间的连通方式与制冷模式下管路的连通方式相同,具体的在热泵机组10制热时,管路之间的连通方式可参考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制冷模式下管路的连通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热泵系统100的制热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热泵机组10 加热空调内机60,和/或加热地暖加热器40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壁挂炉20加热空调内机60,和/或加热地暖加热器40的方式达到制热的目的;具体的可根据热泵机组10以及壁挂炉20的实际运行效率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而定此处不再作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为提高热泵系统100的运行效率,降低资源的浪费,在制热时,根据热泵机组10以及壁挂炉20不同环境下的节能效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可选取热泵机组10与壁挂炉20其中的一种方式运行制热;且由于热泵机组10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在环境温度不同时,热泵机组10的运行能效不同,当环境温度低于一定值后,热泵机组10的电费会明显高于壁挂炉 20的气费,故在环境温度较高时,采取热泵机组10制热,在环境温度较低时,采取壁挂炉20制热。
具体的,室外温度传感器11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值T,当环境温度值T≥预设环境温度值T0时,此时热泵机组10的运行能效高于1.8,此时热泵机组 10制热时所消耗的电费小于壁挂炉20制热时消耗的燃气费,在此场景下,选取热泵机组10运行制热。
进一步的,当环境温度值T<预设环境温度值T0时,此时热泵机组10的运行能效低于1.8,此时热泵机组10制热时所消耗的电费大于壁挂炉20制热时消耗的燃气费,在此场景下,选取壁挂炉20运行制热;其中预设环境温度值T0∈[-7℃,-3℃],T0可选取-5℃。
需要说明的是,当环境温度值T在达到预设环境温度值T0,且热泵机组 10的运行能效在1.8左右时,此时热泵机组10所消耗的电费与壁挂炉20所消耗的燃气费用差距不大,在此情况下,若用户对于制热的需求较大时,此时采用热泵机组10与壁挂炉20结合的方式实现制热,即采用热泵机组10与壁挂炉20同时对空调内机60进行加热,和/或采用热泵机组10与壁挂炉20 同时对地暖加热器40进行加热。
具体的,热泵系统100处于制热,且热泵机组10与壁挂炉20同时加热地暖加热器40的过程中,在调节第一三通阀21、第二三通阀23以及第三三通阀63的开口以及管路时,调节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进液口211与热泵机组10连通,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出液口212与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连通,第二三通阀23的第三出液口232与第三三通阀63的第三进液口 631连通,第三三通阀63的第六出液口633与第四进液管路74连通;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与第三出液管路83连通,第三进液管路73与第一出液管路81连通。
进一步的,热泵系统100处于制热,且热泵机组10与壁挂炉20同时加热空调内机60的过程中,在调节第一三通阀21、第二三通阀23以及第三三通阀63的开口以及管路时,调节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进液口211与热泵机组10连通,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出液口212与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 231连通,第二三通阀23的第三出液口232与第三三通阀63的第三进液口 631连通,第三三通阀63的第五出液口632与空调内机60连通;第二三通阀 23的第二进液口231与第三出液管路83连通,第三进液管路73与第一出液管路81连通。
【第四实施例】
参见图6-图8,其为热泵系统100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制热水场景下的运行示意图,由于太阳能加热单元30、热泵机组10以及壁挂炉20都能够对水箱50进行加热,且太阳能加热单元30在加热过程中几乎不消耗电能,在制热水时,太阳能加热单元30的经济性最高,但太阳能加热单元30受阳光限制;故在热泵系统100处于所述制热水系统时,若阳光充足,则优先使用太阳能加热单元30制热水;在无阳光或者阳光不充足时,可选取热泵机组10或者壁挂炉20制热水。
优选的,在太阳能加热单元30制热水时,热泵机组10以及壁挂炉20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仅仅依靠太阳能加热单元30对水箱50进行加热,且在加热过程中由太阳能水泵32控制第五进液管路75以及第五出液管路85中热水的流量;故在太阳能加热单元30制热水时,只要保证第五进液管路75连通第五出液管路85即可。
进一步的,在热泵机组10制热水时,热泵机组10加热水箱50,调整第二三通阀23与第三三通阀63关闭,调节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进液口211与热泵机组10连通,第一三通阀21的第二出液口213与第二进液管路72连通;在壁挂炉20制热水时,壁挂炉20加热水箱50,第一三通阀21与第三三通阀 63关闭,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与第三出液管路83连通,第二三通阀23的第四出液口233与第二进液管路72连通,第三进液管路73与第二出液管路82连通。
优选的,在选取太阳能加热单元30、热泵机组10以及壁挂炉20制热水时,首先根据太阳能板温度传感器31检测太阳能板的温度值T1,通过比较温度值T1与预设温度值T1′之间的大小判断阳光是否充足;其中,预设温度值 T1′∈[26℃,30℃],且T1′可选取28℃;举例来说,T1′选取28℃,若太阳能板的温度值T1≥28℃时,此时说明阳光充足,选取太阳能加热单元30制热水,当太阳能板的温度值T1<28℃,说明此时阳光不足,此时选取热泵机组10或者壁挂炉20制热水。
优选的,在阳光不足,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T的大小选取热泵机组10或者壁挂炉20制热水;此时由室外温度传感器11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值T,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值T的大小以及热泵机组10的运行能效,在节约能源的前提下选取热泵机组10或者壁挂炉20制热水。
需要说明的是,在阳光不足且用户对于热水需求量较高时,热泵系统100 中可采用热泵机组10与壁挂炉20同时进行制热水的方式,即在热泵系统100 处于制热水时,热泵机组10与壁挂炉20同时对水箱50进行加热,同时调整第三三通阀63关闭,调节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进液口211与热泵机组10连通,第一三通阀21的第二出液口213与第二进液管路72连通;第二三通阀 23的第二进液口231与第三出液管路83连通,第二三通阀23的第四出液口 233与第二进液管路72连通,第三进液管路73与第二出液管路82连通。
当然了,在阳光充足,且用户度热水需求量较高时,还可以采用太阳能加热单元30与热泵机组10,或者,太阳能加热单元30与壁挂炉20二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制热水,也可以采用太阳能加热单元30、热泵机组10以及壁挂炉 20三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制热水,具体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第五实施例】
参见图9,其为热泵系统100同时运行制冷以及制热水的运行示意图,由于在使用太阳能加热单元30制热水的过程中几乎不消耗电能,在阳光充足时,热泵系统100可以同时满足制冷以及制热水的需求,此时,可开启太阳能加热单元30对水箱50加热,开启热泵机组10运行制冷;其中,阳光充足是指太阳能板温度传感器31检测太阳能板的温度值T1≥预设温度值T1′,且T1′∈ [26℃,30℃],通过比较温度值T1与预设温度值T1′之间的大小判断阳光是否充足;太阳能加热单元30制热水以及热泵机组10运行制冷的方式以及第一三通阀21、第二三通阀23以及第三三通阀63的开口的调整与第四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中的调整方式一致,此处不再作一一赘述。
【第六实施例】
优选的,在阳光充足时,热泵系统100还可以满足制热水以及制热的需求,即此时热泵系统100可满足太阳能加热单元30制热水与热泵机组10制热;或者热泵系统100可满足太阳能加热单元30制热水与壁挂炉20制热的目的;其中,具体的调节方式可参考第三实施例中的调节方式,此处不在作一一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热泵机组(10)、太阳能加热单元(30)、壁挂炉(20)、水箱(50)、空调内机(60)以及地暖加热器(40),所述热泵机组(10)连接所述水箱(50)、所述地暖加热器(40)以及空调内机(60),所述壁挂炉(20)连接至所述地暖加热器(40)、所述空调内机(60)以及所述水箱(50),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30)连接至所述水箱(50),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泵系统(100)在制冷时,所述热泵机组(10)与所述空调内机(60)形成制冷系统;
所述热泵系统(100)在制热时,所述热泵机组(10)和/或所述壁挂炉(20)与所述地暖加热器(40)和/或所述空调内机(60)之间形成制热系统;
所述热泵系统(100)在制热水时,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30)、所述热泵机组(10)、所述壁挂炉(20)与所述水箱(50)之间形成制热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组(10)与所述空调内机(60)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液管路(71)与第一出液管路(81),且所述第一进液管路(7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三通阀(21)、第二三通阀(23)以及第三三通阀(63);
所述水箱(50)的第二进液管路(72)连接至所述第一三通阀(21)的第二出液口(213),所述水箱(50)的第二出液管路(82)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液管路(81);
所述壁挂炉(20)的第三进液管路(73)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液管路(81)所述壁挂炉(20)的第三出液管路(83)连接在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与所述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出液口(212)之间;
所述地暖加热器(40)的第四进液管路(74)连接至所述第三三通阀(63)的第六出液口(633),所述地暖加热器(40)的第四出液管路(84)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液管路(81);
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30)的第五进液管路(75)以及第五出液管路(85)连接至所述水箱(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100)处于制冷时,所述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进液口(211)与所述热泵机组(10)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出液口(212)与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三出液口(232)与所述第三三通阀(63)的第三进液口(631)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63)的第五出液口(632)与所述空调内机(6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100)处于制热,且所述热泵机组(10)加热所述地暖加热器(40)时,所述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进液口(211)与所述热泵机组(10)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出液口(212)与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三出液口(232)与所述第三三通阀(63)的第三进液口(631)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63)的第六出液口(633)与所述第四进液管路(7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100)处于制热,且所述壁挂炉(20)加热所述地暖加热器(40)时,所述第一三通阀(21)关闭,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与所述第三出液管路(83)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63)的第三进液口(631)与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三出液口(232)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63)的第六出液口(633)与所述第四进液管路(7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100)处于制热,且所述热泵机组(10)与所述壁挂炉(20)同时加热所述地暖加热器(40)时,所述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进液口(211)与所述热泵机组(10)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出液口(212)与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三出液口(232)与所述第三三通阀(63)的第三进液口(631)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63)的第六出液口(633)与所述第四进液管路(74)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与所述第三出液管路(83)连通,所述第三进液管路(73)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路(8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100)处于制热,且所述热泵机组(10)与所述壁挂炉(20)同时加热所述空调内机(60)时,所述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进液口(211)与所述热泵机组(10)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出液口(212)与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三出液口(232)与所述第三三通阀(63)的第三进液口(631)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63)的第五出液口(632)与所述空调内机(60)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与所述第三出液管路(83)连通,所述第三进液管路(73)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路(8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100)处于制热水时,且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30)加热所述水箱(50)时,所述第五进液管路(75)连通所述第五出液管路(8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100)处于制热水时,且所述热泵机组(10)加热所述水箱(50)时,所述第二三通阀(23)与所述第三三通阀(63)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进液口(211)与所述热泵机组(10)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21)的第二出液口(213)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路(72)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100)处于制热水时,且所述壁挂炉(20)加热所述水箱(50)时,所述第一三通阀(21)与所述第三三通阀(63)关闭,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与所述第三出液管路(83)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四出液口(233)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路(72)连通,所述第三进液管路(73)与所述第二出液管路(82)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100)处于制热水时,且所述热泵机组(10)与所述壁挂炉(20)同时加热所述水箱(50)时,所述第三三通阀(63)关闭,所述第一三通阀(21)的第一进液口(211)与所述热泵机组(10)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21)的第二出液口(213)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路(72)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二进液口(231)与所述第三出液管路(83)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23)的第四出液口(233)与所述第二进液管路(72)连通,所述第三进液管路(73)与所述第二出液管路(82)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2-11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外温度传感器(11),设置于所述热泵机组(10);
太阳能板温度传感器(31),设置于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30),且电连接至所述热泵机组(10);
水箱温度传感器(51),设置于所述水箱(50),且电连接至所述热泵机组(10);
地暖温度传感器(41),设置于所述地暖加热器(40),且电连接至所述热泵机组(10)。
13.根据权利要求2-11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循环泵(12),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71),且位于所述第一三通阀(21)与所述热泵机组(10)之间;
壁挂炉水泵(22),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液管路(73),且位于所述第二三通阀(23)与所述壁挂炉(20)之间;
混水泵(42),设置于所述第四进液管路(74),且位于所述第三三通阀(63)与所述地暖加热器(40)之间;
太阳能水泵(32),设置于所述第五进液管路(75),且位于所述太阳能加热单元(30)与所述水箱(50)之间。
CN202122310483.3U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热泵系统 Active CN215637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0483.3U CN215637504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0483.3U CN215637504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7504U true CN215637504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18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10483.3U Active CN215637504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75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82205A (zh) * 2022-12-21 2023-02-03 芜湖大正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空调机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82205A (zh) * 2022-12-21 2023-02-03 芜湖大正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空调机组
CN115682205B (zh) * 2022-12-21 2023-08-11 深圳英创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空调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4219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地暖系统及控制方法
AU2013350341A1 (en) A double-compressor air-source heat pump heating and heat supply system
CN103542614B (zh) 供热制冷系统
CN215637504U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110207296B (zh) 空调热水两用系统及其制热控制方法
CN111706943A (zh) 一种恒温层与空气热泵耦合的辐射空调系统
CN109945366B (zh) 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和空调水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739788U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108253643B (zh) 一种即热蓄热热泵与太阳能耦合热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230375209A1 (en) Hydraulic module control system of floor heating multi-split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1649417A (zh) 一种具有热水器功能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15076820B (zh) 一种空调器节能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空调器
CN202973314U (zh) 一种高温地热水串联供暖系统
CN201935314U (zh) 一种空调、冰箱和燃气热水器复合系统
CN213514443U (zh) 水箱组件、供热系统
CN210624991U (zh) 高温水生产的节能装置
CN204285677U (zh) 热回收系统
CN203249305U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太阳能、空气源、电能互补供暖供热系统
CN208652707U (zh) 一种用于室内温度调节的水力控制系统
CN203550283U (zh) 供热制冷系统
CN211781387U (zh) 一种电暖炉辅热式热泵机组
CN218627021U (zh) 一种热水、采暖和制冷三联供热泵二级循环装置
CN219550645U (zh) 冷热联供机组
CN109269139B (zh)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63946B (zh) 一种空调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9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5100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Oxfam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