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4753U - 变速箱和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箱和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4753U
CN215634753U CN202121093061.9U CN202121093061U CN215634753U CN 215634753 U CN215634753 U CN 215634753U CN 202121093061 U CN202121093061 U CN 202121093061U CN 215634753 U CN215634753 U CN 215634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utch
transmission
shaf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930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志武
李亮辉
李军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i Huayuan Machinery Co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i Huayuan Machiner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i Huayuan Machinery Co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i Huayuan Machinery Co
Priority to CN2021210930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47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4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4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提供变速箱和作业车辆。该变速箱用于实现六个前进档位和三个后退档位的变换,该变速箱包括:动力输入轴,构造为输入动力;动力输出轴,构造为输出动力;齿轮传动组件,用于连接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轴;以及多个离合器,分别设于齿轮传动组件上;其中,两个对应的离合器结合,使得齿轮传动组件通过四对齿轮的相互啮合传递动力给动力输出轴以变换至六个前进档位中对应的前进档位。本申请的变速箱和作业车辆能够缩短传动路线,降低了换挡传动过程中的噪音,能够提高变速箱在传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延长了变速箱和作业车辆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变速箱和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变速箱和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现有技术中,目前平地机、装载机用变速箱的在挂两档时,传递路线经过八对齿轮啮合,传动路线过长,导致挂该档位行驶时整车噪声大,行驶不稳定,且从其它档位切换到该档位时换挡冲击大。另外,此种变速箱在高速档时,空转齿轮转速高,导致空载扭矩损失大,变速箱发热严重,影响变速箱内轴承及摩擦片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者改善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变速箱,变速箱用于实现六个前进档位和三个后退档位的变换,所述变速箱包括:动力输入轴,构造为输入动力;动力输出轴,构造为输出所述动力;齿轮传动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以及多个离合器,分别设于所述齿轮传动组件上;其中,两个对应的所述离合器结合,使得所述齿轮传动组件通过四对齿轮的相互啮合传递所述动力给所述动力输出轴以变换至六个所述前进档位中对应的前进档位,或两个对应的所述离合器结合,使得所述齿轮传动组件通过三对齿轮的相互啮合传递所述动力给所述动力输出轴以实现变换至三个所述后退档位中对应的后退档位。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的变速箱,通过将多个离合器设于齿轮传动组件上,使得两个离合器的相互结合来改变多个齿轮与传动轴的相互配合关系,将相互啮合的齿轮对数缩减到四对和三对,从而缩短了传动路线,降低了换挡传动过程中的噪音,能够提高变速箱在传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延长了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动力输入齿轮,分别设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上;动力输出齿轮,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以及多级齿轮传动组,每级所述齿轮传动组均包括传动轴、传动齿轮和离合齿轮,所述传动轴上设有多个所述离合器、多个所述离合齿轮和至少一个所述传动齿轮,所述离合齿轮转动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其中,每个所述离合器连接一个所述离合齿轮,每个所述离合器用于实现对应的所述离合齿轮与对应的所述传动轴的接合和分离,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离合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传动齿轮;所述多级齿轮传动组中不同级的齿轮传动组中的两个所述离合器分别结合,使得对应的所述离合齿轮与对应的所述动力输入齿轮相互啮合以传递所述动力,且所述多级齿轮传动组通过对应的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相互啮合以向所述动力输出轴输出所述动力。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输入轴上设有第一动力输入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入齿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级齿轮传动组包括:第一传动轴和套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一离合齿轮和第二离合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还套接有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离合齿轮,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二离合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设于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离合器之间,所述第一离合齿轮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离合齿轮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齿轮相互啮合;第二传动轴和套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第三离合齿轮和第四离合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还套接有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三离合齿轮,所述第四离合器来呢及所述第四离合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于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第四离合器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三离合齿轮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齿轮相互啮合;第三传动轴和套接于所述第三传动轴上的第四传动齿轮、第五离合齿轮和第六离合齿轮;以及所述第三传动轴上还套接有第五离合器和第六离合器,所述第五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五离合齿轮,所述第六离合器连接所述第六离合齿轮,所述第四传动齿轮设于所述第五离合器与所述第六离合器之间,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相互啮合,且所述第五离合齿轮与所述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六离合齿轮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相互啮合;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分别构造为可转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输入轴、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在相对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轴承,以分别实现转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级所述齿轮传动组中的离合齿轮设于所述离合器背离另一个所述离合器的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输入齿轮通过键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固定连接;和/或所述动力输出齿轮通过键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和/或所述传动齿轮通过键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离合齿轮通过第二轴承与对应的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的作业车辆,所述作业车辆包括:如上实现方式中的所述变速箱。
本申请中的作业车辆,由于包括了上述任一实现方式中的变速箱,因此具有了上述任一项的变速箱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作业车辆还包括:驻车制动器,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提供的变速箱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提供的作业车辆的方框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申请概述
为了解决或者改善背景技术中存在的在变换档位的过程中,动力的传动路线过长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液压传动方式。但是,采用液压的传动方式,结构复杂,不能完全解决换挡带来的冲击问题。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基本构思是提出一种变速箱和作业车辆,将变速箱拆分为两层:第一层采用可转动的输入轴与可转动的输出轴,使得传力更平稳。第二层采用齿轮传动组件和多个离合器,使得结合对应的两个离合器,有选择地实现多级齿轮与传动轴对动力的传递,从而达到缩短传递路线的目的。例如,通过四对齿轮的相互啮合实现多个前进挡位的变换,通过三对齿轮的相互啮合实现多个后退挡位的变换,进而能够减少换挡带来的冲击,能够提高变速箱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变速箱可以应用于任何场景下用于换挡的动力传动。具体而言,机械结构的设计目的是要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为通过对应的机械结构或机械结构中的部分或全部组件以完成具体的机械动作或信息传递。
在介绍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之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例。
示例性变速箱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提供的变速箱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变速箱100,用于实现六个前进档位和三个后退档位的变换,变速箱100包括:动力输入轴110、动力输出轴120、齿轮传动组件和多个离合器。
具体地,动力输入轴110构造为输入动力。动力源通过动力输入轴110输入变速箱100。动力输出轴120构造为输出动力。齿轮传动组件用于连接动力输入轴110与动力输出轴120。多个离合器分别设于齿轮传动组件上。其中,两个对应的离合器结合,使得齿轮传动组件通过四对齿轮的相互啮合传递动力给动力输出轴120以变换至六个前进档位中对应的前进档位,或两个对应的离合器结合,使得齿轮传动组件通过三对齿轮的相互啮合传递动力给动力输出轴120以变换至三个后退档位中对应的后退档位。
该变速箱100通过将多个离合器设于齿轮传动组件上,使得两个离合器的分别结合,来改变多个齿轮与传动轴的相互配合关系,将相互啮合的齿轮对数缩减到四对或三对,从而缩短了传动路线,降低了换挡传动过程中的噪音,能够提高变速箱100在传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延长了变速箱100的使用寿命。其中,两个离合器相互结合,与六个前进档位中的其中一个前进档位,一一对应,可以理解为,通过结合对应的两个离合器,齿轮传动组件中的四对齿轮相互啮合,传递动力给动力输出轴120,可以变换档位至对应的前进档位。同样地,两个离合器相互结合,与六个后退档位中的其中一个后退档位,一一对应,可以理解为,通过结合对应的两个离合器,齿轮传动组件中的三对齿轮相互啮合,传递动力给动力输出轴120,可以变换档位至对应的后退档位。
继续结合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齿轮传动组件包括:动力输出齿轮133、多个动力输入齿轮和多级齿轮传动组,多个动力输入齿轮分别设于动力输入轴110上。动力输出齿轮133设于动力输出轴120上。每级齿轮传动组均包括传动轴、传动齿轮和离合齿轮,传动轴上设有多个离合器、多个离合齿轮和至少一个传动齿轮,离合齿轮转动套设在传动轴上,传动齿轮固定套设在传动轴上。其中,每个离合器连接一个离合齿轮,每个离合器用于实现对应的离合齿轮与对应的传动轴的接合和分离,且相邻的两个离合器之间设有一个传动齿轮。多级齿轮传动组通过对应的离合齿轮与对应的动力输入齿轮相互啮合以传递动力,且多级齿轮传动组通过对应的传动齿轮与动力输出齿轮133相互啮合以向动力输出轴120输出动力。
具体地,每一级齿轮传动组设有一个传动轴,传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和两个离合器,传动齿轮位于两个离合器之间。每个离合器连接有一个离合齿轮,离合齿轮与对应的传动轴转动连接。可以理解为,每级齿轮传动组设于传动轴上的传动齿轮、离合器和离合齿轮同轴设置。
继续结合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动力输入轴110上设有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和第二动力输入齿轮1313。可以理解为,动力输入齿轮设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和第二动力输入齿轮1313,以能够在前进一档、前进二档、前进三档和后退一档、后退二挡、后退三档之间进行切换。还可以在前进前三档和前进后三档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在前进一档、前进二档、前进三档和在后退一档、后退二挡、后退三档时,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传递动力,在前进四档、前进五档、前进六档时,第二动力输入齿轮1313传递动力。
继续结合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级齿轮传动组包括:第一传动轴1351和分别套接于第一传动轴1351上的第一传动齿轮1371、第一离合齿轮1391和第二离合齿轮1392,以及第二传动轴1353和分别套接于第二传动轴1353上的第二传动齿轮1373、第三传动齿轮1375、第三离合齿轮1393和第四离合齿轮1394,以及第三传动轴1355和分别套接于第三传动轴1355上的第四传动齿轮1377、第五离合齿轮1395和第六离合齿轮1396。其中,第一传动轴1351、第二传动轴1353与第三传动轴1355分别构造为可转动。
具体地,第一传动轴1351上还套接有第一离合器141和第二离合器142,第一离合器141连接第一离合齿轮1391,第二离合器142连接第二离合齿轮1392,第一传动齿轮1371设于第一离合器141与第二离合器142之间,第一离合齿轮1391与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相互啮合,第二离合齿轮1392与第二动力输入齿轮1313相互啮合。第二传动轴1353上还套接有第三离合器143和第四离合器144,第三离合齿轮1393与第三离合器143连接,第四离合齿轮1394与第四离合器144连接,第二传动齿轮1373设于第三离合器143与第四离合器144之间,第二传动齿轮1373与第一传动齿轮1371相互啮合。第三传动轴1355上还套接有第五离合器145和第六离合器146,第五离合器145连接第五离合齿轮1395,第六离合器146连接第六离合齿轮1396,第四传动齿轮1377设于第五离合器145与第六离合器146之间,第四传动齿轮1377与动力输出齿轮133相互啮合,且第五离合齿轮1395与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第六离合齿轮1396与第三传动齿轮1375相互啮合。
其中,第一传动轴1351和第一传动轴1351上套接的第一传动齿轮1371、第一离合齿轮1391和第二离合齿轮1392,构成了第一级齿轮传动组。第二传动轴1353和第二传动轴1353上套接的第二传动齿轮1373、第三离合齿轮1393、第四离合齿轮1394和第二传动齿轮1375,构成了第二级齿轮传动组。第三传动轴1355和第三传动轴1355上套接的第四传动齿轮1377、第五离合齿轮1395和第六离合齿轮1396,构成了第三级齿轮传动组。其中,第一传动齿轮1371与第二传动齿轮1373相互啮合,第三传动齿轮1375与第六离合齿轮1396相互啮合,第四传动齿轮1377与动力输出齿轮133相互啮合。
其中,通过结合第一离合器141或第二离合器142,能够将动力传递至第一传动轴1351。第一传动轴1351上通过花键连接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1371,第二传动轴1353上通过花键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1373,第一传动齿轮1371与第二传动齿轮1373常啮合,能够直接将动力从第一传动轴1351传递至第二传动轴1353。第二传动轴1353上分别通过花键连接安装第二传动齿轮1373和第三传动齿轮1375,第二传动轴1353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三离合齿轮1393和第四离合齿轮1394及第三离合器143、第四离合器144,第三离合齿轮1393与第一输入齿轮1313啮合,动力可通过结合第三离合器143从动力输入轴110传递至第二传动轴1353,以实现倒挡。
具体地,第二传动轴1353分别通过花键安装第二传动齿轮1373和第三传动齿轮1375,第二传动轴1353分别通过轴承安装第三离合齿轮1393和第四离合齿轮1394,第三传动轴1355分别通过轴承安装第五离合齿轮1395和第六离合齿轮1396,且第三传动轴1355通过花键安装第四传动齿轮1377啮合。其中,第二传动齿轮1373与第五离合齿轮1395相互啮合,第三传动齿轮1375与第六离合齿轮1396相互啮合,第四离合齿轮1394与第四传动齿轮1377相互啮合,通过第四离合器144、第五离合器145、第六离合器146分别结合将动力从第二传动轴1353传递至第三传动轴1355。
第三传动轴1355上安装有第五离合齿轮1395、第六离合齿轮1396,第五离合齿轮1395与第六离合齿轮1396分别通过轴承固定于第三传动轴1355上,第三传动轴1355上的第四传动齿轮1377与动力输出齿轮133啮合,以将动力由第三传动轴1355传递至动力输出轴120。动力输出齿轮133通过花键连接方式安装于动力输出轴120上。
可见,通过三级齿轮传动组中的多个传动轴、多个传动齿轮、多个离合器与多个离合齿轮的相互配合,使得六个前进挡的传动路线由四对齿轮相互啮合而形成,而三个后退档的传动路线由三对齿轮相互啮合而形成,从而缩短了换挡的传动路线,减少了噪音,且齿轮不会在高速下发生空转,继而减少了扭矩损失,减少了变速箱发热,避免了过热而影响变速箱内轴承及摩擦片的使用寿命,总而最终提高了车辆驾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变速箱100的该种实现方式中,具体实现前进六档与后退三档的传动路线如下。
前进一档时,第一离合器141与第六离合器146结合,动力输入轴110带动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转动,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带动第一离合齿轮1391转动,第一离合齿轮1391带动第一传动轴1351转动,第一传动轴1351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371转动,第一传动齿轮1371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373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373带动第二传动轴1353转动,第二传动轴1353带动第三传动齿轮1375转动,第三传动齿轮1375带动第六离合齿轮1396转动,第六离合齿轮1396带动第三传动轴1355转动,第三传动轴1355带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转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带动动力输出齿轮133转动,动力输出齿轮133带动动力输出轴120转动。
前进二档时,第一离合器141与第四离合器144结合,动力输入轴110带动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转动,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带动第一离合齿轮1391转动,第一离合齿轮1391带动第一传动轴1351转动,第一传动轴1351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371转动,第一传动齿轮1371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373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373带动第二传动轴1353转动,第二传动轴1353带动第四离合齿轮1394转动,第四离合齿轮1394带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转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带动动力输出齿轮133转动,动力输出齿轮133带动动力输出轴120转动。
前进三档时,第一离合器141与第五离合器145结合,动力输入轴110带动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转动,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带动第一离合齿轮1391转动,第一离合齿轮1391带动第一传动轴1351转动,第一传动轴1351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371转动,第一传动齿轮1371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373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373带动第五离合齿轮1395转动,第五离合齿轮1395带动第三传动轴1355转动,第三传动轴1355带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转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带动动力输出齿轮133转动,动力输出齿轮133带动动力输出轴120转动。
前进四档时,第二离合器142与第六离合器146结合,动力输入轴110带动第二动力输入齿轮1313转动,第二动力输入齿轮1313带动第二离合齿轮1392转动,第二离合齿轮1392带动第一传动轴1351转动,第一传动轴1351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371转动,第一传动齿轮1371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373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373带动第二传动轴1353转动,第二传动轴1353带动第三传动齿轮1375转动,第三传动齿轮1375带动第六离合齿轮1396转动,第六离合齿轮1396带动第三传动轴1355转动,第三传动轴1355带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转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带动动力输出齿轮133转动,动力输出齿轮133带动动力输出轴120转动。
前进五档时,第二离合器142与第四离合器144结合,动力输入轴110带动第二动力输入齿轮1313转动,第二动力输入齿轮1313带动第二离合齿轮1392转动,第二离合齿轮1392带动第一传动轴1351转动,第一传动轴1351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371转动,第一传动齿轮1371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373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373带动第二传动轴1353转动,第二传动轴1353带动第四离合齿轮1394转动,第四离合齿轮1394带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转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带动动力输出齿轮133转动,动力输出齿轮133带动动力输出轴120转动。
前进六档时,第二离合器142与第五离合器145结合,动力输入轴110带动第二动力输入齿轮1313转动,第二动力输入齿轮1313带动第二离合齿轮1392转动,第二离合齿轮1392带动第一传动轴1351转动,第一传动轴1351带动第一传动齿轮1371转动,第一传动齿轮1371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373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373带动第五离合齿轮1395转动,第五离合齿轮1395带动第三传动轴1355转动,第三传动轴1355带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转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带动动力输出齿轮133转动,动力输出齿轮133带动动力输出轴120转动。
倒退一档时,第三离合器143、第六离合器146结合,动力输入轴110带动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转动,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带动第三离合齿轮1393转动,第三离合齿轮1393带动第二传动轴1353转动,第二传动轴1353带动第三传动齿轮1375转动,第三传动齿轮1375带动第六离合齿轮1396转动,第六离合齿轮1396带动第三传动轴1355转动,第三传动轴1355带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转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带动动力输出齿轮133转动,动力输出齿轮133带动动力输出轴120转动。
倒退二档时,第三离合器143与第四离合器144结合,动力输入轴110带动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转动,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带动第三离合齿轮1393转动,第三离合齿轮1393带动第二传动轴1353转动,第二传动轴1353带动第四离合齿轮1394转动,第四离合齿轮1394带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转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带动动力输出齿轮133转动,动力输出齿轮133带动动力输出轴120转动。
倒退三档时,第三离合器143与第五离合器145结合,动力输入轴110带动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转动,第一动力输入齿轮1311带动第三离合齿轮1393转动,第三离合齿轮1393带动第二传动轴1353转动,第二传动轴1353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373,转动第二传动齿轮1373带动第五离合齿轮1395转动,第五离合齿轮1395带动第三传动轴1355转动,第三传动轴1355带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转动,第四传动齿轮1377带动动力输出齿轮133转动,动力输出齿轮133带动动力输出轴120转动。
继续结合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动力输入轴110、第一传动轴1351、第二传动轴1353、第三传动轴1355与动力输出轴120在相对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轴承150,以分别实现转动。
具体地,动力输入轴110转动以输入动力,且动力输出轴120转动以输出动力,以及,每级齿轮传动组中的传动轴的转动,能够降低离合器中摩擦片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降低空转的齿轮的转速,进而使得对应的齿轮的空载扭矩损失小,减少了变速箱的发热,提高了变速箱内轴承及摩擦片的使用寿命。
继续结合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级齿轮传动组中的离合齿轮设于离合器背离另一个离合器的一侧。
具体地,也可以理解为,每个离合器中外接的离合齿轮在传动轴上朝向外侧设置,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也更有利于实现动力传动。
继续结合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动力输入齿轮通过键与动力输入轴110固定连接;和/或动力输出齿轮133通过键与动力输出轴120固定连接;和/或传动齿轮通过键与传动轴固定连接。
具体地,动力输入齿轮可通过花键与动力输出轴110固定连接,使得连接牢固,动力传递更平稳。同样地,动力输出齿轮133通过花键与动力输出轴120固定连接,传动齿轮通过花键与传动轴固定连接。
继续结合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离合齿轮通过第二轴承160与对应的传动轴转动连接。
具体地,第二轴承160可以为滚针轴承,使得离合齿轮便于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与对应的齿轮相互啮合或实现空转,从而达到在降低噪音的情况下传动动力的目的。
示例性作业车辆
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提供的作业车辆的方框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作业车辆10包括:如上任一实现方式中的变速箱100。
本申请中的作业车辆10,可以为平地机、铲运车。另外,由于作业车辆10包括了上述实现方式中的变速箱100,因此,作业车辆10具有了上述任一项的变速箱100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结合图1所示,作业车辆10还包括:驻车制动器200,驻车制动器200设于动力输出轴120上。驻车制动器200能够在作业车辆200停稳后稳定车辆,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用于实现六个前进档位和三个后退档位的变换,所述变速箱包括:
动力输入轴,构造为输入动力;
动力输出轴,构造为输出所述动力;
齿轮传动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以及
多个离合器,分别设于所述齿轮传动组件上;
其中,两个对应的所述离合器结合,使得所述齿轮传动组件通过四对齿轮的相互啮合传递所述动力给所述动力输出轴以变换至六个所述前进档位中对应的前进挡位,或两个对应的所述离合器结合,使得所述齿轮传动组件通过三对齿轮的相互啮合传递所述动力给所述动力输出轴以变换至三个所述后退档位中对应的后退挡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
多个动力输入齿轮,分别设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上;
动力输出齿轮,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以及
多级齿轮传动组,每级所述齿轮传动组均包括传动轴、传动齿轮和离合齿轮,所述传动轴上设有多个所述离合器、多个所述离合齿轮和至少一个所述传动齿轮,所述离合齿轮转动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
其中,每个所述离合器连接一个所述离合齿轮,每个所述离合器用于实现对应的所述离合齿轮与对应的所述传动轴的接合和分离,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离合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传动齿轮;所述多级齿轮传动组中不同级的齿轮传动组中的两个所述离合器分别结合,使得对应的所述离合齿轮与对应的所述动力输入齿轮相互啮合以传递所述动力,且所述多级齿轮传动组通过对应的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相互啮合以向所述动力输出轴输出所述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上设有第一动力输入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入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齿轮传动组包括:
第一传动轴和套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一离合齿轮和第二离合齿轮;
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还套接有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一离合齿轮,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二离合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设于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离合器之间,所述第一离合齿轮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离合齿轮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齿轮相互啮合;
第二传动轴和套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第三离合齿轮和第四离合齿轮;
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还套接有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三离合齿轮,所述第四离合器连接所述第四离合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于所述第三离合器与所述第四离合器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三离合齿轮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齿轮相互啮合;
第三传动轴和套接于所述第三传动轴上的第四传动齿轮、第五离合齿轮、第六离合齿轮;以及
所述第三传动轴上还套接有第五离合器和第六离合器,所述第五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五离合齿轮,所述第六离合器连接所述第六离合齿轮,所述第四传动齿轮设于所述第五离合器与所述第六离合器之间,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相互啮合,且所述第五离合齿轮与所述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六离合齿轮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相互啮合;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分别构造为可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在相对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轴承,以分别实现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每级所述齿轮传动组中的离合齿轮设于所述离合器背离另一个所述离合器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齿轮通过键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固定连接;和/或所述动力输出齿轮通过键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和/或所述传动齿轮通过键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齿轮通过第二轴承与对应的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
9.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车辆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车辆还包括:
制动器,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
CN202121093061.9U 2021-05-20 2021-05-20 变速箱和作业车辆 Active CN215634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3061.9U CN215634753U (zh) 2021-05-20 2021-05-20 变速箱和作业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3061.9U CN215634753U (zh) 2021-05-20 2021-05-20 变速箱和作业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4753U true CN215634753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38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93061.9U Active CN215634753U (zh) 2021-05-20 2021-05-20 变速箱和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47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69227B2 (ja) マルチレンジ油圧機械式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及び作動方法
WO2018174067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3716937B2 (ja) 負荷下で切換可能な多段逆転機
CN107571728B (zh) 纯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系统
KR100816991B1 (ko) 트랙터의 변속장치
US7121162B2 (en) Parallel shaft transmission
GB1595124A (en) Dual path dual range transmission
CN101949430A (zh) 一种新型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ct)布置结构
CN102966706A (zh) 三轴双离合器变速器
JPH10122336A (ja) 油圧−機械式変速装置
JPH07151194A (ja) パワー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5276272B2 (ja) 産業車両用変速機
US6332371B1 (en) Parallel shaft transmission
WO2008018475A1 (fr) Transmission à double embrayage
CN215634753U (zh) 变速箱和作业车辆
US20230272844A1 (en) Two-speed transmission gearbox of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vehicle
EP1599684B1 (en)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
CN201973185U (zh) 三轴双离合器变速器
JP6802725B2 (ja) 車両のオイルポンプ駆動装置
CN216078224U (zh) 具有原位转向和单侧制动转向的双模式变速箱
CN210739272U (zh) 电动驱动系统的变速器、电动驱动系统和车辆
CN113404850A (zh) 具有原位转向和单侧制动转向的双模式变速箱
RU180285U1 (ru) Коробка перемены передач
CN216789137U (zh) 一种多挡新型自动变速器
US4833933A (en) Alternate path tractor transmission having a redundant clut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