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3983U - 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3983U
CN215633983U CN202121527347.3U CN202121527347U CN215633983U CN 215633983 U CN215633983 U CN 215633983U CN 202121527347 U CN202121527347 U CN 202121527347U CN 215633983 U CN215633983 U CN 215633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ump
side wall
heat dissipation
fixedly connected
beve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273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Zhongyangchu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Zhongyangchu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Zhongyangchu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Zhongyangchu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273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3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3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39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油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包括油泵本体和壳体,所述油泵本体的两端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油泵本体和壳体之间的间隙构成散热腔,且油泵本体和壳体之间通过散热片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当温度正常时,能够利用油泵本体工作时,空气的流动为动力,实现水冷和风冷相互结合散热,同时,实现了对冷却水的循环使用,保证其冷却效果,从而使得散热效果更好,并且,当温度过高时,启动微型马达,使得水冷和风冷散热速度更快,避免了油泵本体的温度过高,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更加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油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
背景技术
油气泵是一种动量喷气式原理的设备,工作时,将所需抽真空的容器内的空气通过吸气管吸入到泵腔内,最后通过排气管排到外界。
但是当叶轮旋转增压后,会在泵腔内产生热量,为了降低因温度升高而影响泵的性能,一般在泵盖的外侧面都设有散热片,但是,仅仅依靠散热片进行散热的方式,不仅速度慢,且散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来解决同类产品散热速度慢,且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包括油泵本体和壳体,所述油泵本体的两端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油泵本体和壳体之间的间隙构成散热腔,且油泵本体和壳体之间通过散热片进行固定,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对油泵本体进行散热的水冷机构和风冷机构,且壳体内设置有防止油泵本体温度过高的防护机构。
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外侧壁上的储水箱,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管网,且管网套设在油泵本体的四周,所述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箱,所述第一工作箱的内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叶轮,且第一转轴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所述驱动机构和水冷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工作箱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管网的侧壁固定,所述第一工作箱远离进水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回水管,且回水管的另一端贯穿壳体的下侧壁并与储水箱的侧壁固定,所述储水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供水管,且供水管的另一端贯穿壳体的侧壁并与管网的侧壁固定。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进气管进气端的第二工作箱,且第二工作箱内通过传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叶轮,所述第二工作箱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下端的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贯穿第一工作箱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且第一从动锥齿轮与第一主动锥齿轮啮合设置。
所述风冷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侧壁上的L形板,所述L形板的侧壁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风扇,所述风冷机构和水冷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L形板侧壁上的第二主动锥齿轮,且第三转轴远离第二主动锥齿轮的一端与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贯穿L形板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且第二从动锥齿轮与第二主动锥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一转轴的侧壁固定套设有主动皮带轮,所述第三转轴的侧壁固定套设有从动皮带轮,且从动皮带轮和主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且微型马达的输出端贯穿壳体的侧壁并与第三转轴的一端固定,所述微型马达与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所述回水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水管,且加水管的另一端贯穿壳体的顶部并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通过设置水冷机构等,当油泵本体开始工作时,外部空气从连接管进入第二工作箱中,并且,通过进气管进入油泵本体中,当气体进入第二工作箱中时吹在第二叶轮的表面,使得第二叶轮进行转动,将空气流动时的冲击力转化为动力,更加节能环保,第二叶轮的转动带动传动轴和第一主动锥齿轮的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一叶轮的转动,从而将管网中温度较高的水通过回水管送回至储水箱中进行冷却,并且,通过供水管向管网中输送温度较低的水,实现了对冷却水的循环使用,保证其冷却效果。
2、该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通过设置风冷机构等,第一从动锥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和主动皮带轮的转动,主动皮带轮的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和第二主动锥齿轮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和风扇的转动,实现了利用空气流动时的能量实现了对油泵本体内部的风冷散热,同时,加快内部空气流动,并且,通过散热孔进入壳体内部的空气也会经过管网的冷却,从而使得风冷效果更好。
3、该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通过设置防护机构等,当壳体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信号后,使得微型马达启动,微型马达的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锥齿轮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和风扇的转动,使得风冷散热速度更块,同时,微型马达的转动带动从动皮带轮的转动,进而通过皮带和主动皮带轮带动第一叶轮的转动,使得水冷散热速度更快,避免了壳体内的温度过高,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更加节能环保。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外侧壁上的储水箱,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管网,且管网套设在油泵本体的四周,所述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箱,所述第一工作箱的内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叶轮,且第一转轴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所述驱动机构和水冷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工作箱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管网的侧壁固定,所述第一工作箱远离进水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回水管,且回水管的另一端贯穿壳体的下侧壁并与储水箱的侧壁固定,所述储水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供水管,且供水管的另一端贯穿壳体的侧壁并与管网的侧壁固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油泵本体开始工作时,外部空气从连接管进入第二工作箱中,并且,通过进气管进入油泵本体中,当气体进入第二工作箱中时吹在第二叶轮的表面,使得第二叶轮进行转动,将空气流动时的冲击力转化为动力,更加节能环保,第二叶轮的转动带动传动轴和第一主动锥齿轮的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一叶轮的转动,从而将管网中温度较高的水通过回水管送回至储水箱中进行冷却,并且,通过供水管向管网中输送温度较低的水,实现了对冷却水的循环使用,保证其冷却效果。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进气管进气端的第二工作箱,且第二工作箱内通过传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叶轮,所述第二工作箱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油泵本体开始工作时,外部空气从连接管进入第二工作箱中,并且,通过进气管进入油泵本体中,当气体进入第二工作箱中时吹在第二叶轮的表面,使得第二叶轮进行转动,将空气流动时的冲击力转化为动力,更加节能环保。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下端的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贯穿第一工作箱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且第一从动锥齿轮与第一主动锥齿轮啮合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叶轮的转动带动传动轴和第一主动锥齿轮的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一叶轮的转动。
进一步,所述风冷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侧壁上的L形板,所述L形板的侧壁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风扇,所述风冷机构和水冷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从动锥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和主动皮带轮的转动,主动皮带轮的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和第二主动锥齿轮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和风扇的转动,实现了利用空气流动时的能量实现了对油泵本体内部的风冷散热,同时,加快内部空气流动,并且,通过散热孔进入壳体内部的空气也会经过管网的冷却,从而使得风冷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L形板侧壁上的第二主动锥齿轮,且第三转轴远离第二主动锥齿轮的一端与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贯穿L形板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且第二从动锥齿轮与第二主动锥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一转轴的侧壁固定套设有主动皮带轮,所述第三转轴的侧壁固定套设有从动皮带轮,且从动皮带轮和主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从动锥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和主动皮带轮的转动,主动皮带轮的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和第二主动锥齿轮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和风扇的转动。
进一步,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且微型马达的输出端贯穿壳体的侧壁并与第三转轴的一端固定,所述微型马达与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壳体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信号后,使得微型马达启动,微型马达的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锥齿轮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和风扇的转动,使得风冷散热速度更块,同时,微型马达的转动带动从动皮带轮的转动,进而通过皮带和主动皮带轮带动第一叶轮的转动,使得水冷散热速度更快,避免了壳体内的温度过高,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更加节能环保。
进一步,所述回水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水管,且加水管的另一端贯穿壳体的顶部并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通过加水管添加冷却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油泵本体;201、储水箱;202、管网;203、固定板;204、第一工作箱;205、第一转轴;206、第一叶轮;207、进水管;208、回水管;209、供水管;301、传动轴;302、连接管;303、第二工作箱;304、第二叶轮;401、第一主动锥齿轮;402、第一从动锥齿轮;501、L形板;502、第二转轴;503、风扇;601、主动皮带轮;602、从动皮带轮;603、皮带;604、第二主动锥齿轮;605、第二从动锥齿轮;606、第三转轴;701、温度传感器;702、微型马达;8、加水管;9、密封盖;10、散热孔;11、散热片;12、壳体;13、散热腔;14、进气管;15、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油气泵是一种动量喷气式原理的设备,工作时,将所需抽真空的容器内的空气通过吸气管吸入到泵腔内,最后通过排气管排到外界。
发明人对油泵壳体使用过程进行深入考察与研究后发现:油泵壳体在长时间运行后,其表面温度较高,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后,得出主要原因为叶轮旋转增压后,会在泵腔内产生热量,为了降低因温度升高而影响泵的性能,一般在泵盖的外侧面都设有散热片,但是,仅仅依靠散热片进行散热的方式,不仅速度慢,且散热效果差。
上述问题在本领域中还未见公开的报道,发明人发现了上述问题并设计了本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优选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包括油泵本体1和壳体12,油泵本体1的两端设置有进气管14和出气管15,油泵本体1和壳体12之间的间隙构成散热腔13,且油泵本体1和壳体12之间通过散热片11进行固定,壳体12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0,壳体12内设置有用于对油泵本体1进行散热的水冷机构和风冷机构,且壳体12内设置有防止油泵本体1温度过高的防护机构,当温度正常时,能够利用油泵本体1工作时,空气的流动为动力,实现水冷和风冷相互结合散热,同时,实现了对冷却水的循环使用,保证其冷却效果,从而使得散热效果更好,并且,当温度过高时,启动微型马达702,使得水冷和风冷散热速度更快,避免了油泵本体1的温度过高,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更加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水冷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2外侧壁上的储水箱201,散热腔13内设置有管网202,且管网202套设在油泵本体1的四周,壳体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3,且固定板2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箱204,第一工作箱204的内部通过第一转轴205转动连接有第一叶轮206,且第一转轴205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驱动机构和水冷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第一工作箱204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07,且进水管207的另一端与管网202的侧壁固定,第一工作箱204远离进水管20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回水管208,且回水管208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2的下侧壁并与储水箱201的侧壁固定,储水箱2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供水管209,且供水管209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2的侧壁并与管网202的侧壁固定,当油泵本体1开始工作时,外部空气从连接管302进入第二工作箱303中,并且,通过进气管14进入油泵本体1中,当气体进入第二工作箱303中时吹在第二叶轮304的表面,使得第二叶轮304进行转动,将空气流动时的冲击力转化为动力,更加节能环保,第二叶轮304的转动带动传动轴301和第一主动锥齿轮401的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401的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402和第一叶轮206的转动,从而将管网202中温度较高的水通过回水管208送回至储水箱201中进行冷却,并且,通过供水管209向管网202中输送温度较低的水,实现了对冷却水的循环使用,保证其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进气管14进气端的第二工作箱303,且第二工作箱303内通过传动轴301转动连接有第二叶轮304,第二工作箱303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302,当油泵本体1开始工作时,外部空气从连接管302进入第二工作箱303中,并且,通过进气管14进入油泵本体1中,当气体进入第二工作箱303中时吹在第二叶轮304的表面,使得第二叶轮304进行转动,将空气流动时的冲击力转化为动力,更加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传动轴301下端的第一主动锥齿轮401,第一转轴205的一端贯穿第一工作箱204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402,且第一从动锥齿轮402与第一主动锥齿轮401啮合设置,第二叶轮304的转动带动传动轴301和第一主动锥齿轮401的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401的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402和第一叶轮206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风冷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2侧壁上的L形板501,L形板501的侧壁通过第二转轴502转动连接有风扇503,风冷机构和水冷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第一从动锥齿轮402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205和主动皮带轮601的转动,主动皮带轮601的转动通过皮带603带动从动皮带轮602和第二主动锥齿轮604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605和风扇503的转动,实现了利用空气流动时的能量实现了对油泵本体1内部的风冷散热,同时,加快内部空气流动,并且,通过散热孔10进入壳体12内部的空气也会经过管网202的冷却,从而使得风冷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传动机构包括通过第三转轴606转动连接在L形板501侧壁上的第二主动锥齿轮604,且第三转轴606远离第二主动锥齿轮604的一端与壳体12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转轴502的上端贯穿L形板501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605,且第二从动锥齿轮605与第二主动锥齿轮604啮合设置,第一转轴205的侧壁固定套设有主动皮带轮601,第三转轴606的侧壁固定套设有从动皮带轮602,且从动皮带轮602和主动皮带轮601之间通过皮带603传动,第一从动锥齿轮402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205和主动皮带轮601的转动,主动皮带轮601的转动通过皮带603带动从动皮带轮602和第二主动锥齿轮604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605和风扇503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2内部的温度传感器701,壳体12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702,且微型马达702的输出端贯穿壳体12的侧壁并与第三转轴606的一端固定,微型马达702与温度传感器701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701采用的型号为DS18B20,当壳体12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701检测到温度信号后,使得微型马达702启动,微型马达702的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锥齿轮604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605和风扇503的转动,使得风冷散热速度更块,同时,微型马达702的转动带动从动皮带轮602的转动,进而通过皮带603和主动皮带轮601带动第一叶轮的转动,使得水冷散热速度更快,避免了壳体12内的温度过高,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更加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回水管20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水管8,且加水管8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2的顶部并螺纹连接有密封盖9,便于通过加水管8添加冷却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当油泵本体1开始工作时,外部空气从连接管302进入第二工作箱303中,并且,通过进气管14进入油泵本体1中,当气体进入第二工作箱303中时吹在第二叶轮304的表面,使得第二叶轮304进行转动,将空气流动时的冲击力转化为动力,更加节能环保,第二叶轮304的转动带动传动轴301和第一主动锥齿轮401的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401的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锥齿轮402和第一叶轮206的转动,从而将管网202中温度较高的水通过回水管208送回至储水箱201中进行冷却,并且,通过供水管209向管网202中输送温度较低的水,实现了对冷却水的循环使用,保证其冷却效果;
并且,第一从动锥齿轮402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205和主动皮带轮601的转动,主动皮带轮601的转动通过皮带603带动从动皮带轮602和第二主动锥齿轮604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605和风扇503的转动,实现了利用空气流动时的能量实现了对油泵本体1内部的风冷散热,同时,加快内部空气流动,并且,通过散热孔10进入壳体12内部的空气也会经过管网202的冷却,从而使得风冷效果更好;
当壳体12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701检测到温度信号后,使得微型马达702启动,微型马达702的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锥齿轮604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从动锥齿轮605和风扇503的转动,使得风冷散热速度更块,同时,微型马达702的转动带动从动皮带轮602的转动,进而通过皮带603和主动皮带轮601带动第一叶轮的转动,使得水冷散热速度更快,避免了壳体12内的温度过高,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更加节能环保。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当温度正常时,能够利用油泵本体1工作时,空气的流动为动力,实现水冷和风冷相互结合散热,同时,实现了对冷却水的循环使用,保证其冷却效果,从而使得散热效果更好,并且,当温度过高时,启动微型马达702,使得水冷和风冷散热速度更快,避免了油泵本体1的温度过高,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更加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包括油泵本体(1)和壳体(12),所述油泵本体(1)的两端设置有进气管(14)和出气管(15),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本体(1)和壳体(12)之间的间隙构成散热腔(13),且油泵本体(1)和壳体(12)之间通过散热片(11)进行固定,所述壳体(12)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0),所述壳体(12)内设置有用于对油泵本体(1)进行散热的水冷机构和风冷机构,且壳体(12)内设置有防止油泵本体(1)温度过高的防护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2)外侧壁上的储水箱(201),所述散热腔(13)内设置有管网(202),且管网(202)套设在油泵本体(1)的四周,所述壳体(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3),且固定板(2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箱(204),所述第一工作箱(204)的内部通过第一转轴(205)转动连接有第一叶轮(206),且第一转轴(205)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所述驱动机构和水冷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工作箱(204)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07),且进水管(207)的另一端与管网(202)的侧壁固定,所述第一工作箱(204)远离进水管(207)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回水管(208),且回水管(208)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2)的下侧壁并与储水箱(201)的侧壁固定,所述储水箱(2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供水管(209),且供水管(209)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2)的侧壁并与管网(202)的侧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进气管(14)进气端的第二工作箱(303),且第二工作箱(303)内通过传动轴(301)转动连接有第二叶轮(304),所述第二工作箱(303)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3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传动轴(301)下端的第一主动锥齿轮(401),所述第一转轴(205)的一端贯穿第一工作箱(204)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402),且第一从动锥齿轮(402)与第一主动锥齿轮(401)啮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2)侧壁上的L形板(501),所述L形板(501)的侧壁通过第二转轴(502)转动连接有风扇(503),所述风冷机构和水冷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通过第三转轴(606)转动连接在L形板(501)侧壁上的第二主动锥齿轮(604),且第三转轴(606)远离第二主动锥齿轮(604)的一端与壳体(12)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502)的上端贯穿L形板(501)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605),且第二从动锥齿轮(605)与第二主动锥齿轮(604)啮合设置,所述第一转轴(205)的侧壁固定套设有主动皮带轮(601),所述第三转轴(606)的侧壁固定套设有从动皮带轮(602),且从动皮带轮(602)和主动皮带轮(601)之间通过皮带(603)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2)内部的温度传感器(701),所述壳体(12)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702),且微型马达(702)的输出端贯穿壳体(12)的侧壁并与第三转轴(606)的一端固定,所述微型马达(702)与温度传感器(701)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20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水管(8),且加水管(8)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2)的顶部并螺纹连接有密封盖(9)。
CN202121527347.3U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633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7347.3U CN215633983U (zh)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27347.3U CN215633983U (zh)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3983U true CN215633983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8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2734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633983U (zh)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39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60218U (zh)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
CN11229015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102480191B (zh)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结构
CN110021801B (zh) 一种车用电池组冷却装置
CN215633983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用油泵壳体
CN219529154U (zh) 一种具有冷却效果的割草机气缸体
CN114645848B (zh) 罗茨真空泵
CN114285226B (zh) 一种增加磁通量的汽车交流发电机
CN212429423U (zh) 一种矿用提升绞车液压站
CN211981672U (zh) 新型防爆电机散热结构
CN212544427U (zh) 高效金属散热器
CN210195968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
CN217318854U (zh) 一种高温间接加热模温机
CN219220733U (zh) 一种真空泵风冷散热器
CN216589201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具备水冷结构的风机
CN111525742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机高效降温散热装置
CN221448218U (zh) 一种防尘式电机
CN215452701U (zh) 一种汽车发电机的辅助散热装置
CN217712828U (zh) 风力发电机组用散热装置
CN218945201U (zh) 一种风冷却罐式球磨机
CN213245417U (zh) 一种建筑暖通用水冷散热装置
CN221096734U (zh) 一种风机发电机组装置
CN216650324U (zh) 一种用于高压变频器的散热装置
CN215333122U (zh) 一种变频发电机冷却风道
CN212252531U (zh) 一种led驱动电源的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