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21365U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21365U
CN215621365U CN202121678760.XU CN202121678760U CN215621365U CN 215621365 U CN215621365 U CN 215621365U CN 202121678760 U CN202121678760 U CN 202121678760U CN 215621365 U CN215621365 U CN 215621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power system
work
engine
pu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787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梓皓
何志伟
朱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787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21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21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21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作业车辆,该系统包括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发动机、第一电机和储能装置;发动机与第一电机、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同轴连接,第一电机可与轴连接或者分离;第一电机与储能装置电连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发动机工作,第一电机与轴连接,第一电机工作在发电模式或者电动模式;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一电机工作在电动模式,第一电机与轴连接,第一电机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工作,发动机不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工作。本实用新型实现最大限度地回收富余能量,并减少发动机的开机时间,进而降低燃油消耗量。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主流的车载泵主要以柴油为动力。由于作业车辆的工作工况比较复杂,导致发动机工作在高效区的时间较少,燃油消耗量较大。
车载泵在泵送换向状态时,车载泵的负载突然卸掉,发动机转矩波动很大,燃油消耗率较高。车载泵在待料状态时,仅有搅拌等少数系统工作,发动机负载低,燃油消耗率也很高。因此,通常车载泵的怠速工况时间占比较大,即发动机在高效工作区间工作时间较少,导致燃油消耗率高,增加燃油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作业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作业车辆整体的燃油消耗量和燃油成本高的缺陷,实现回收发动机富余能量,减少燃油消耗量,进而降低燃油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发动机、第一电机和储能装置;
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同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可与所述轴连接或者分离;
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储能装置电连接;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发动机工作,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工作在发电模式或者电动模式;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电机工作在电动模式,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工作,所述发动机不驱动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具有第三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轴分离,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述轴包括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和动力输出轴;
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的端部连接有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的端部,所述第一电机可与所述动力输出轴连接或者分离,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与所述动力输出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所述轴连接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行星齿轮连接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控制所述行星齿轮以使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轴连接或者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电柜和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柜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柜用于与电网连接以通过所述电网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控制器和行驶动力系统;
所述第二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和所述行驶动力系统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储能装置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用于将所述储能装置和/或所述第一电机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驱动所述行驶动力系统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所述行驶动力系统为制动状态或滑行状态时,所述行驶动力系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为所述储能装置充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变速箱;
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变速箱与所述行驶动力系统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通过所述变速箱驱动所述行驶动力系统;和/或,
所述行驶动力系统用于通过所述变速箱带动所述第二电机发电,以向所述储能装置充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业车辆,包括车体;
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其中,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作业车辆,所述作业车辆为泵车或车载泵,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包括所述泵车或车载泵的泵送系统、搅拌系统、摆缸系统、散热系统和水洗系统至少其中之一;或者,
所述作业车辆为车载泵,所述车载泵包括上装和底盘;
所述发动机的数量为一个,位于所述上装或底盘上;
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位于所述上装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作业车辆,一方面通过发动机直接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并将发动机产生的富余能量回收至储能装置,不仅可以减少多次能量转换带来的能量损耗,还可以实现最大程度地回收发动机产生的富余能量,进而减少燃油能量损耗,降低燃油成本;另一方面在储能装置的能量充足的情况下,由储能装置为第一电机提供动能,以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仅在储能装置的能量不足和/或泵送作业动力系统的负载较大的情况下,启动发动机,可以有效缩短发动机的开机时间,提高发动机在高效工作区间的时间占比,进而降低燃油消耗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九;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十;
附图标记:
1:泵送作业动力系统; 2:发动机; 3:第一电机;
4:储能装置; 5:第二电机; 6:变速箱;
7:电柜; 8:第一控制器; 9:第二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该系统包括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发动机2、第一电机3和储能装置4;
其中,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主油泵,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齿轮泵。
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与泵送系统连接,用于驱动泵送系统工作。第二驱动装置与执行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执行机构工作。
执行机构用于执行搅拌系统、水洗系统和散热系统等处于待料工况下的作业。
所述发动机2与所述第一电机3、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同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可与所述轴连接或者分离;
其中,第一电机3、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通过轴与发动机2同轴连接;
在第一电机3与轴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电机3通过轴分别与发动机2和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连接;
在第一电机3与轴分离的情况下,第一电机3与发动机2和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断开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3与所述储能装置电连接;
其中,储能装置4可以是电池包等,本实施例不限于储能装置4的类型。
可选地,第一电机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控制器与储能装置电连接。
第一电机3在发电模式下,将电能存储在储能装置4内;第一电机3在电动模式下,从储能装置4内获取电能进行工作。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发动机2工作,所述第一电机3与所述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工作在发电模式或者电动模式;
可选地,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一电机3与轴连接,此时第一电机3通过轴分别与发动机2和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连接。
其中,在储能装置4的电量不足和/或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的工作负载较高时,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下;
如图2所示,在储能装置4电量不足时,发动机2处于工作状态,可以直接通过轴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工作,并可以将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剩余的能量用于驱动第一电机3发电,以供第一电机3为储能装置4充电。
如图3所示,在储能装置4电量充足,且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的工作负载较高时,储能装置4驱动第一电机3工作,此时,第一电机3工作在电动模式,与发动机2共同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工作。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发动机需要通过电机驱动各系统工作,本实施例通过发动机直接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和/或第一电机,一方面可以减少多次能量转换带来的能量损耗,进而降低燃油消耗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最大程度地回收发动机产生的富余能量,减少燃油能量损耗,降低燃油成本。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电机3工作在电动模式,所述第一电机3与所述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驱动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工作,所述发动机2不驱动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工作。
可选地,在储能装置4的电量充足且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的工作负载较低时,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下;
如图4所示,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发动机2处于待机或关机状态,不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工作,仅由第一电机3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工作。其中,第一电机3的动能来源于储能装置4。
其中,整车控制器与用于控制发动机2的第三控制器连接,以对发动机2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储能装置的储能情况以及泵送作业动力系统的工作负载,在满足作业车辆的作业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缩短发动机的运行时间,提高发动机在高效工作区间的时间占比,降低作业车辆的燃油消耗量。
本实施例一方面通过发动机直接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并将发动机产生的富余能量回收至储能装置,不仅可以减少多次能量转换带来的能量损耗,还可以实现最大程度地回收发动机产生的富余能量,进而减少燃油能量损耗,降低燃油成本;另一方面在储能装置的能量充足的情况下,由储能装置为第一电机提供动能,以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仅在储能装置的能量不足和/或泵送作业动力系统的负载较大的情况下,启动发动机,可以有效缩短发动机的开机时间,提高发动机在高效工作区间的时间占比,进而降低燃油消耗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具有第三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电机3与所述轴分离,所述发动机2驱动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工作。
可选地,在发动机2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正常工作且无富余能量的情况下,第一电机3与轴分离。此时,发动机2仅用于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
可选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内部设置有监测模块和控制单元,监测模块用于对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中的发动机2、第一电机3和储能装置等进行监测,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监测结果控制第一电机3与轴分离或连接。
其中,监测单元可以通过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组管理系统)监测获取储能装置4的荷电状态。
此外,BMS也可以将监测到的储能装置4的荷电状态实时反馈到作业车辆的显示屏上,以供驾驶员实时查看作业车辆的储能装置4的荷电状态。
监测单元还可以监测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的负载状态等。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一电机与轴的连接关系,有效保证泵送作业动力系统正常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能量损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包括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和动力输出轴;所述发动机2的输出轴的端部连接有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的端部,所述第一电机3可与所述动力输出轴连接或者分离,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与所述动力输出轴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离合器的一端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动力输出轴连接;
整车控制器可以用于控制第一离合器的开关状态。
可选地,在整车控制器的监测模块监测到储能装置4的电量充足,且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的负载较低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离合器断开,仅通过第一电机3驱动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工作;
可选地,在整车控制器的监测模块监测到储能装置4的能量不足和/或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的负载较高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离合器接合,通过发动机2驱动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工作;
可选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处于高负载的工作状况,可以是泵送工况,此时泵送、搅拌和水洗等作业同时进行;
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处于低负载的工作状况,可以是待料工况。此时,停止泵送,仅进行搅拌和水洗等作业。可选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包括主油泵,泵送是否处于停止运行状态,可以通过监测主油泵出口处的溢流阀的开关状态来确定。在主油泵工作时,溢流阀打开,可以通过溢流阀使液压油回流,不能驱动泵送,泵送停止运行。
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还包括齿轮泵,搅拌和水洗等作业是否处于停止运行的状态,可以通过监测齿轮泵的液压管路上的溢流阀的开关状态来确定。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的开关状态,调整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的供能策略,在保证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燃油消耗量。
第一电机3和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依次串接在动力输出轴上。其中,电机3通过轴套与发动机2的输出轴连接。
第一电机3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通过整车控制器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发动机2驱动第一电机3发电,或第一电机3处于电动模式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工作时,控制第一电机3与动力输出轴连接;在第一电机3处于待机或关机状态下,控制第一电机3与动力输出轴分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轴连接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3连接,所述行星齿轮连接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控制所述行星齿轮以使所述第一电机3通过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轴连接或者分离。
可选地,行星齿轮与第二离合器构成一个元器件,且构成的元器件与第一电机3连接。
其中,第二离合器也通过整车控制器进行控制。
可选地,在第一电机3处于发电模式或电动模式的情况下,整车控制器控制第二离合器结合,并通过控制行星齿轮使第一电机3与所述轴连接;
在第一电机3处于待机状态或关机状态下,整车控制器控制第二离合器断开,并通过控制行星齿轮使第一电机3与所述轴分离。
本实施例通过第二离合器可以灵活控制第一电机与轴之间的连接关系,以调整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驱动方案,保证泵送作业动力系统正常运行。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柜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8与所述第一电机3电连接,所述电柜7与所述第一控制器8电连接,所述电柜用于与电网连接以通过所述电网驱动所述第一电机3工作。
可选地,整车控制器还与第一控制器8通过总线进行连接;在工业电网许可时,电柜可与电网连接。
其中,总线可以是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等,本实施例不对此作具体地限定。如图6所示,在电柜与电网连接的情况下,整车控制器向第一控制器下发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电机3处于电动模式,通过电网驱动第一电机3工作,以使第一电机3驱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工作和/或为储能装置4充电。
其中,第一控制器可以是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或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等,本实施例不对此作具体地限定。
在第一电机3外接电网的情况下,第一电机3的油耗为0,且可以为储能装置4充电,有效降低燃油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电机5、第二控制器9和行驶动力系统;所述第二电机5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9和所述行驶动力系统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9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8和储能装置4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5用于将所述储能装置4和/或所述第一电机3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驱动所述行驶动力系统工作。
具体地,第二电机5依次通过第二控制器9和第一控制器8与第一电机3连接,第二电机5通过第二控制器9与储能装置连接,且第二电机与行驶动力系统连接。
因此,第二电机5既可以由第一电机3驱动,也可以由储能装置4驱动。
在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停止运行,仅由行驶动力系统工作时,由于第二电机5既可以由第一电机3驱动,也可以由储能装置4驱动。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燃油消耗量,本实施例根据储能装置4的荷电状态以及泵送作业动力系统的负载状态,获取相应的控制策略。
如图7所示,在行驶动力系统的负载较小,且储能装置4的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由储能装置4直接驱动第二电机5。此时,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均分离,储能装置4处于放电模式,以驱动第二电机5,使行驶动力系统工作。
如图8所示,在储能装置4的能量不充足,难以为行驶动力系统提供充足的能量,启动发动机2,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均接合,通过发动机2驱动第一电机3发电,进而驱动第二电机5。另外,还可以将发动机2驱动第二电机时剩余的富余能量通过第一电机3存储在储能装置4内。
如图9所示,在行驶动力系统的负载较高且储能装置4的电量充足的情况下,仅由储能装置难以为行驶动力系统提供充足的动能。此时,发动机2启动,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均接合,以使第一电机和储能装置共同驱动第二电机5工作。
其中,整车控制器还与第二电机5的第二控制器连接,用于对第二电机5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根据储能装置的电能和行驶动力系统的负载状态获取不同的控制策略,并根据不同的控制策略控制储能电池和/或发动机输出能量,并对富余能量进行回收,以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高效区,缩短发动机的开机时间,且利用储能装置为第二电机供电,有效降低车载泵的燃油消耗率,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中在所述行驶动力系统为制动状态或滑行状态时,所述行驶动力系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5为所述储能装置4充电。
可选地,在行驶动力系统为制动状态或滑行状态时,如图10所示,此时,由制动状态或滑行状态下产生的富余动能可带动第二电机5发电,并将第二电机5发电的电能存储于储能装置4中,实现富余能量回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中还包括变速箱6;所述第二电机5通过所述变速箱6与所述行驶动力系统连接;所述第二电机5用于通过所述变速箱6驱动所述行驶动力系统;和/或,所述行驶动力系统用于通过所述变速箱6带动所述第二电机5发电,以向所述储能装置4充电。
具体地,第二电机5与行驶动力系统之间设置有变速箱6。在第二电机5运行的情况下,为变速箱6提供功能,以驱动行驶动力系统,使得作业车辆正常行驶。
或在行驶动力系统为制动状态或滑行状态时,富余的动能可以驱动变速箱6带动第二电机5发电,以供第二电机5将产生的电能存储在储能装置4内。
本实施例中的变速箱可以将第二电机产生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行驶动力系统,也可以将第二电机产生的电能存储在储能装置4,可进一步回收富余能量,降低燃油消耗率,降低燃油成本。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车辆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作业车辆与上文描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相互对应参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包括车体;还包括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中,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具体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以设置在作业车辆的车体的车架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中所述作业车辆为泵车或车载泵。
其中,作业车辆的类型可以是车载泵、泵车或挖掘机等,本实施例不限于作业车辆的类型。
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包括所述泵车或车载泵的泵送系统、搅拌系统、摆缸系统、散热系统和水洗系统至少其中之一。
可选地,执行机构可以搅拌系统、摆缸系统、散热系统和水洗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地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作业车辆。本实施例的作业车辆的执行机构与作业车辆的类型相关,不同类型的作业车辆的执行机构。在对各类型的作业车辆上设置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地布置。
本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以应用于多种类型的作业车辆中,具有良好的普适应,应用范围广。
或者,所述作业车辆为车载泵,所述车载泵包括上装和底盘;所述发动机2的数量为一个,位于所述上装或底盘上;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位于所述上装上。
具体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的第一驱动装置、泵送系统、第二驱动装置和执行机构均设置在作业车辆的上装部分。
其中,泵送作业动力系统1和电机3并行连接在发动机2的输出轴上,为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第二电机5、变速箱6和行驶动力系统位于底盘部分。
发动机2、电机3和第二电机5依次串联连接,为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发动机、第一电机和储能装置;
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同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可与所述轴连接或者分离;
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储能装置电连接;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发动机工作,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工作在发电模式或者电动模式;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电机工作在电动模式,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工作,所述发动机不驱动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具有第三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轴分离,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包括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和动力输出轴;
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的端部连接有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的端部,所述第一电机可与所述动力输出轴连接或者分离,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与所述动力输出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连接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行星齿轮连接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控制所述行星齿轮以使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轴连接或者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柜和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柜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柜用于与电网连接以通过所述电网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控制器和行驶动力系统;
所述第二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和所述行驶动力系统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储能装置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用于将所述储能装置和/或所述第一电机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驱动所述行驶动力系统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驶动力系统为制动状态或滑行状态时,所述行驶动力系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为所述储能装置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速箱;
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变速箱与所述行驶动力系统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通过所述变速箱驱动所述行驶动力系统;和/或,
所述行驶动力系统用于通过所述变速箱带动所述第二电机发电,以向所述储能装置充电。
9.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
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其中,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车辆为泵车或车载泵,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包括所述泵车或车载泵的泵送系统、搅拌系统、摆缸系统、散热系统和水洗系统至少其中之一;或者,
所述作业车辆为车载泵,所述车载泵包括上装和底盘;
所述发动机的数量为一个,位于所述上装或底盘上;
所述泵送作业动力系统位于所述上装上。
CN202121678760.XU 2021-07-22 2021-07-22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作业车辆 Active CN215621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8760.XU CN215621365U (zh) 2021-07-22 2021-07-22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作业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8760.XU CN215621365U (zh) 2021-07-22 2021-07-22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作业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21365U true CN215621365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1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78760.XU Active CN215621365U (zh) 2021-07-22 2021-07-22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21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9663B (zh) 混合动力汽车空调压缩机及液压泵驱动系统
CN215621353U (zh) 泵送车辆动力系统及泵送车辆
EP3594413B1 (en) Power architecture for a vehicle such as an off-highway vehicle
CN215553625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牵引车
CN201627216U (zh) 混合动力挖掘装载机
CN108437775B (zh) 一种并联型油电混合动力拖式混凝土泵
CN112109696B (zh) 一种并联油电混合机场消防车底盘的电控系统
CN108382180B (zh) 一种并联型油电混合动力车载式混凝土泵
CN103538482A (zh) 一种可助力及回收制动能量的汽车起停系统
CN215621365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作业车辆
CN108162952B (zh) 一种新型四驱混合动力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10481539A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CN215793204U (zh) 一种适用于工程机械的增程行驶、并联作业动力系统
CN110588378A (zh) 电动工程机械混合供电式电气控制管理系统
CN216374196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及牵引车
CN105128676A (zh) 一种车载双电机取力供电系统及方法
CN110588631B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0554229U (zh) 电动工程机械混合供电式电气控制管理系统
CN210821809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合动力装置
CN210912403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CN203267763U (zh) 一种车用深度混合动力总成
CN215474439U (zh)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以及混凝土搅拌车辆
CN111827402A (zh) 一种装载机用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CN106956607B (zh) 混合动力型工程机械
CN217514955U (zh) 动力系统及泵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