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08896U - 安全绳 - Google Patents

安全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08896U
CN215608896U CN202121713645.1U CN202121713645U CN215608896U CN 215608896 U CN215608896 U CN 215608896U CN 202121713645 U CN202121713645 U CN 202121713645U CN 215608896 U CN215608896 U CN 215608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rope
connecting rope
safety
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136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涛
吴翼锴
魏向阳
陈斯祺
王春华
孙晖
耿东生
邓华勇
周瑜
王代兵
赵军
覃建华
张站强
尹述贤
赵炎
季泽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shui Zhaoy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shui Zhaoy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shui Zhaoy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shui Zhaoy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136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08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08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08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绳,所述安全绳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的中部均设有报警组件,所述报警组件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的倾斜角度及拉力,并用于在所述倾斜角度或所述拉力超出预设值的时候进行报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绳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之间均设置了报警组件,报警组件可对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上的倾斜角度和拉力进行监测,从而在不满足使用要求以及发生危险的时候立即报警。

Description

安全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设工程高空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绳。
背景技术
坠落悬挂安全带是一种防止高空作业人员发生坠落,或发生坠落后将作业人员安全悬挂的个体防护装备,被广泛应用在施工高处作业中,其中安全绳为坠落悬挂安全带中的一部分,即连接系带与挂点之间的绳。
坠落悬挂安全带需遵循高挂低用的使用原则,既挂点位置应该高于安全带佩戴者的位置,但是现有安全带中没有有效的监测手段去监测佩戴者是否遵循高挂低用的使用原则,这就导致佩戴者的人身安全没有得到稳妥的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绳,旨在实现对安全绳的使用情况,保障佩戴者的人身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安全绳,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的中部均设有报警组件,所述报警组件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的倾斜角度及拉力,并用于在所述倾斜角度或所述拉力超出预设值的时候进行报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均包括两个绳体,所述两个绳体之间通过所述报警组件连接;
所述报警组件包括:
外壳,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绳体;
拉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内的一端,并与其中一个所述绳体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连接绳或所述第二连接绳上的拉力;
姿态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另一端,并与另一个所述绳体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连接绳或所述第二连接绳的倾斜角度;以及
喇叭,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喇叭、所述拉力传感器以及所述姿态传感器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内还具有分别位于所述外壳两侧的蓄电池和数据处理器,所述喇叭固设于所述数据处理器的底部并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蓄电池上还设有USB接口,用于对外部设备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处理器的顶部还固定有定位器和通讯器,所述定位器和所述通讯器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内设有交叉于一点的多个电气连接杆,所述电气连接杆内穿设有电线,所述电线分别连接于所述拉力传感器、所述姿态传感器以及所述数据处理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气连接杆上还分支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固接于所述外壳内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器均分别包括:
挂钩;
固定盒,设于所述挂钩的宽端,且用于与所述绳体连接;
测距传感器,设于所述固定盒朝向所述挂钩的一侧,所述测距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挂钩的宽端与所述挂钩窄端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固定盒与所述绳体之间还设有缓冲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安全绳,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之间均设置了报警组件,报警组件可对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上的倾斜角度和拉力进行监测,从而对工作人员对安全绳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实时的监控,从而在不满足使用要求以及发生危险的时候立即报警,从而方便佩戴者及时调整,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救援,保障了佩戴者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报警组件的立体结构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报警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连接器;11-挂钩;12-固定盒;13-测距传感器;
20-第二连接器;
30-第三连接器;
40-第一连接绳;41-绳体;
50-第二连接绳;
60-报警组件;61-外壳;62-拉力传感器;63-姿态传感器;64-喇叭;65-警报灯;66-蓄电池;67-数据处理器;68-USB接口;69-定位器;610-通讯器;
70-电气连接杆;71-固定头;
80-缓冲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绳进行说明。所述安全绳,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器10、第二连接器20以及第三连接器30,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绳40连接,第二连接器20和第三连接器3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绳50连接,第一连接绳40和第二连接绳50的中部均设有报警组件60,报警组件60用于测量第一连接绳40和第二连接绳50的倾斜角度及拉力,并在倾斜角度或拉力超出预设值的时候进行报警。
本实用新型安全绳在使用的时候,第一连接器10和第三连接器30需满足“高挂”,即第一连接器10和第三连接器30为连接在挂点上;第二连接器20需满足“低用”,即第二连接器20连接在系带(即与佩戴者身上的安全带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报警组件60处于第一连接绳40和第二连接绳50的中部,如果是满足高挂低用的使用原则,即第一连接器10和第三连接器30均高于第二连接器20,则报警组件60测得的角度是处于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一旦不满足高挂低用原则的话,即第二连接器20和第三连接器30中的其中一个和两个低于第二连接器20,则至少有一个报警组件60测得的角度是处于第三象限或第四象限的,则此时判定佩戴者使用不规范,安全系数较低,报警组件60进行报警提醒佩戴者进行调整;并且如果佩戴者发生危险的情况下(如高空掉落),安全绳使佩戴者悬挂在半空,安全绳此时受到较大的拉力,报警组件60监测到较大的拉力(超出预设拉力值)发出警报,从而可提醒其他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救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安全绳,在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之间,第二连接器20和第三连接器30之间均设置了报警组件60,报警组件60可对第一连接绳40和第二连接绳50上的倾斜角度和拉力进行监测,从而对工作人员对安全绳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实时的监控,从而在不满足使用要求以及发生危险的时候立即报警,从而方便佩戴者及时调整,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救援,保障了佩戴者的人身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报警组件60可以采用如图1及图3至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3至图4,第一连接绳40和第二连接绳50均包括两个绳体41,两个绳体41之间均通过报警组件60连接;报警组件60包括外壳61、拉力传感器62、姿态传感器63以及喇叭64,外壳61用于连接两个绳体41;拉力传感器62设于外壳61内的一端,并与其中一个绳体41连接,用于监测第一连接绳40或第二连接绳50上的拉力;姿态传感器63设于外壳61内的另一端,并与另一个绳体41连接,用于监测第一连接绳40或第二连接绳50的倾斜角度;喇叭64设于外壳61内,喇叭64、拉力传感器62以及姿态传感器63电连接。
即,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之间依次是绳体41、报警组件60以及绳体41,第二连接器20和第三连接器30之间也依次是绳体41、报警组件60以及绳体41。绳体41直接与拉力传感器62连接,才能保证拉力传感器62准确的测得绳体41上拉力,从而满足对拉力的监控;所有元器件设于外壳61内,不仅可以提高整体性,由于两个绳体41之间通过外壳61实现的连接,外壳61还可保证两个绳体4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外壳61上还可设有警报灯65,当需要报警的时候,喇叭64和警报灯65同时启动,警报灯65可在环境较暗的情况下标识此时佩戴者所处的位置,从而准确实行的救援。
此外,姿态传感器63处还设有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加速度,当安全绳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的数值几乎为0;当佩戴者掉落的时候,加速度传感器会突然测量出一个大于0的加速度值,此时判定安全绳使用异常,喇叭64发出警报信号;该数据均可发送至地面的控制室,地面的控制室接收异常信号并在信号长时间未解除的情况下可与佩戴者发起对话,确认情况,方便对佩戴者及时进行救援。
不管是测量拉力、外壳的倾斜角度还是加速度,都是为了判断此时佩戴者是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只要任何一个参数不符合标准均可触发报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报警组件60可以采用如图3至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3至图4,外壳61内还具有分别位于外壳61两侧的蓄电池66和数据处理器67,喇叭64固设于数据处理器67的底部并与数据处理器67电连接。在不设置数据处理器67的情况下,报警组件60上监测的拉力值以及倾斜角度信息需要传输至地面上的控制室进行分析,则需要与地面上的控制室通过无线实现通讯连接,但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存在信号不好的情况,影响报警信息的反馈;设置数据处理器67之后,可对拉力传感器62和姿态传感器63监测的信息直接进行处理,保证报警信号及时传出,防止事故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的蓄电池66起到对数据处理器67、拉力传感器62、姿态传感器63、喇叭64等的供电,保证可长期使用;并且蓄电池66和数据处理器67设于外壳61内的两侧,拉力传感器62和姿态传感器63设于外壳61内的两端,从而使得外壳61内的各个组件呈十字型分布,方便布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报警组件60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蓄电池66上还设有USB接口68,用于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可选的,USB接口68可以是输出接口,也可以是输入接口,当USB接口68为输出接口时,佩戴者在进行高空作业的情况下,如果遇到受伤的工具电量不足不能使用的情况,可通过蓄电池66进行充电,从而防止爬上爬下,降低工作效率;当USB接口68位输入接口时,可通过充电多次使用,防止频繁更换蓄电池66,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报警组件60可以采用如图3至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3至图4,数据处理器67的顶部还固定有定位器69和通讯器610,定位器69和通讯器610分别与数据处理器67电连接。通过设置定位器69和通讯器610,可与地面的工作人员进行实时对讲,方便沟通;并且一旦佩戴者掉落的时候,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定位器69跟随佩戴者一同掉落,则此时可根据定位器69的位置寻找掉落的佩戴者;一种是定位器69未跟随佩戴者一同掉落,此时可根据定位器69的位置在可能范围内寻找掉落的佩戴者,方便救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外壳61内零件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如图3至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3至图4,外壳61内设有交叉于一点的多个电气连接杆70,电气连接杆70内穿设有电线,电线分别连接于拉力传感器62、姿态传感器63以及数据传感器。通过电气连接杆70方便布线,防止电线太多相互卷绕影响后期某个器件的更换。
具体地,外壳61可以为两瓣结构,两瓣结构通过卡扣卡和在一起,在组装的时候,可将外壳61内的器件全部安装完毕后,将另一瓣扣上,电气连接杆70还可防止电线太多阻碍两瓣结构的扣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气连接杆70可以采用如图3至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3至图4,电气连接杆70上还分支有固定头71,固定头71固接于外壳61内壁。固定头71可在外壳61的内部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保证外壳61的强度,不容易凹陷损坏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器10、第二连接器20以及第三连接器30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2,第一连接器10、第二连接器20以及第三连接均分别包括挂钩11、固定盒12以及测距传感器13,固定盒12设于挂钩11的宽端,且用于与绳体41连接;测距传感器13设于固定盒12朝向挂钩11的一侧,测距传感器13用于测量挂钩11的宽端与挂钩11的窄端的距离。挂钩11为安全绳常用挂钩,包括宽端和窄端,由于其外形的特征,当挂钩11挂在系点或挂点的绳子上时,绳子是处于窄端的,因此当在使用的时候,测距传感器13测量到的距离是小于未使用时测量到的距离值的,从而可判断挂钩11是否脱出等,增强安全性。
进一步地,测距传感器13也可以与报警组件60通讯连接,从而在使用的时候,一旦测量的距离等于未使用时的距离时,自动发出警报,方便佩戴者及时做出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连接器20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第二连接器20的固定盒12与绳体41支架还设有缓冲器80。第二连接器20是与佩戴者身上的安全带直接连接的,当佩戴者掉落的时候,缓冲器80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由于拉力较大对佩戴者造成二次伤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安全绳,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的中部均设有报警组件,所述报警组件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的倾斜角度及拉力,并用于在所述倾斜角度或所述拉力超出预设值的时候进行报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第二连接绳均包括两个绳体,所述两个绳体之间通过所述报警组件连接;
所述报警组件包括:
外壳,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绳体;
拉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内的一端,并与其中一个所述绳体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连接绳或所述第二连接绳上的拉力;
姿态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另一端,并与另一个所述绳体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连接绳或所述第二连接绳的倾斜角度;以及
喇叭,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喇叭、所述拉力传感器以及所述姿态传感器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具有分别位于所述外壳两侧的蓄电池和数据处理器,所述喇叭固设于所述数据处理器的底部并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上还设有USB接口,用于对外部设备充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绳,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器的顶部还固定有定位器和通讯器,所述定位器和所述通讯器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安全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交叉于一点的多个电气连接杆,所述电气连接杆内穿设有电线,所述电线分别连接于所述拉力传感器、所述姿态传感器以及所述数据处理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连接杆上还分支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固接于所述外壳内壁。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器均分别包括:
挂钩;
固定盒,设于所述挂钩的宽端,且用于与所述绳体连接;
测距传感器,设于所述固定盒朝向所述挂钩的一侧,所述测距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挂钩的宽端与所述挂钩窄端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固定盒与所述绳体之间还设有缓冲器。
CN202121713645.1U 2021-07-26 2021-07-26 安全绳 Active CN215608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3645.1U CN215608896U (zh) 2021-07-26 2021-07-26 安全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3645.1U CN215608896U (zh) 2021-07-26 2021-07-26 安全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08896U true CN215608896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2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13645.1U Active CN215608896U (zh) 2021-07-26 2021-07-26 安全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088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1601A (zh) * 2023-02-08 2023-06-23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安全带坠落检测挂扣、安全带坠落监测预警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1601A (zh) * 2023-02-08 2023-06-23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安全带坠落检测挂扣、安全带坠落监测预警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5053B2 (en) Personal fall protection monitoring system
CN215608896U (zh) 安全绳
CN201227477Y (zh) 高空作业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
US11024153B2 (en) Fall detection alert/alarm device and method
CN113750395A (zh) 一种智能安全绳及安全实现方法
CN106039613B (zh) 防坠落装置
CN209087105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厂房安全监控设备
KR20140079069A (ko) 작업용 안전벨트
CN214677782U (zh) 一种智能安全帽和矿工安全监测系统
CN209820524U (zh) 用于地下电缆接头的防盗防爆系统
CN217612572U (zh)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安全绳
CN208367858U (zh) 一种防攀爬的周界防护监测装置及周界防护网
CN213285435U (zh) 垂直生命线
CN207755654U (zh) 一种吊篮安全带锁扣检测装置
CN211245270U (zh) 一种带感应功能的安全带
CN217581361U (zh) 一种高空防坠落器
CN113783139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电力作业安全限位装置
CN215679590U (zh) 一种安全隐患自动预警装置
CN112018717B (zh) 电缆接头防护装置
CN208852290U (zh) 一种消防器材存集装置
CN210804667U (zh) 一种电子围栏的防攀爬报警系统
CN217119162U (zh) 一种具有漏电警示功能的安全带
CN217982511U (zh) 一种基于人体引力的智能报警系统
CN219921882U (zh) 一种高安全性扣带
CN220714604U (zh) 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安全母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