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06409U - 牙科器械及壳状矫正器 - Google Patents
牙科器械及壳状矫正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06409U CN215606409U CN202120668069.7U CN202120668069U CN215606409U CN 215606409 U CN215606409 U CN 215606409U CN 202120668069 U CN202120668069 U CN 202120668069U CN 215606409 U CN215606409 U CN 2156064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thodontic
- appliance
- shell
- dental
- tee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4513 dentit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6346 tooth eru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283 inciso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1274 Malocclu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63 bicusp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64 cusp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98 laser cu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90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8—Mouthpiece-type retainers or positioners, e.g. for both the lower and upper arch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12—Brackets; Arch wir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正畸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固定矫正与隐形矫正联用的牙科器械及壳状矫正器。本实用新型牙科器械包括正畸固定器具及壳状矫正器,以实现联合矫治,将壳状矫正器的结构设置为包括子壳体和用于连接安装有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相邻两侧的子壳体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仅为实现连接作用,且不与正畸固定器具产生接触,对相应位置的牙齿不会产生力的作用,使该部分牙齿仅由正畸托槽及弓丝实现矫正,矫正作用力单一,降低了矫治计划的设计难度,同时提高了矫治精度,确保矫治效果与矫治计划相符。此外,所述壳状矫正器还具有便于摘带、易于制作、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正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矫正与隐形矫正联用的牙科器械、适用于固定矫正与隐形矫正联用的壳状矫正器。
背景技术
口腔正畸通常是将患者的牙齿重定位到期望的排列,以矫正牙列不齐和/或咬合不正,保证牙齿的生理功能同时提高美观性。传统的正畸方法是,在患者的全部牙齿上安装牙箍,牙箍主要包括托槽和弓丝,治疗时利用粘合剂将托槽的基底连接到牙齿表面,并将弓丝安装在托槽的槽沟内,通过弓丝变形产生的弹性力提供矫正力,弓丝在牙齿上施加持续的矫正力并且逐步地将牙齿向期望的牙齿位置移动。经过一段时间内医生对牙箍进行的一系列临床考察和调整,使牙齿到达其最终位置后移除牙箍。
除了传统的牙箍矫正(也称为固定矫正)之外,使用壳状矫正器的隐形矫正技术在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相比于使用牙箍(托槽、弓丝)的传统正畸方法,隐形矫正具有更为美观、舒适等特点。但在一些情况下,例如牙列严重拥挤、牙齿扭转或拔牙间隙关闭时,壳状矫正器由于提供的作用力较小,因此对复杂案例的矫治可能需要较长的矫治周期才能达到矫治效果。由于固定矫正所使用的弓丝能够提供足够大的矫治力,故而在隐形矫正的基础上引入固定矫正能够弥补隐形矫正在复杂案例中的不足,扩大隐形矫正的应用范围。
现有技术中隐形矫正与传统牙箍配合使用时,壳状矫正器对安装有托槽的牙齿形成包裹,使得该牙齿同时受到托槽和壳状矫正器提供的矫治力,这两种矫治力的叠加大大增加了牙齿受力的复杂程度,其所带来的矫治效果难以控制,一方面会导致矫治计划的设计难度增加,另一方面矫治精度无法得到保证,随着矫治的进行,矫治计划中的每一步骤均有可能产生偏差,偏差的不断累积最终会引起矫治计划无法继续而重启的情况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矫治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牙科器械及壳状矫正器,以避免隐形矫正与固定矫正共同对牙齿施加矫治力,进而降低矫治计划的设计难度,确保矫治效果与矫治计划相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科器械,其包括:
正畸固定器具,用于重定位安装有该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包括固定在不同牙齿上的两个以上的托槽和安装在所述托槽上的紧固件;
壳状矫正器,所述壳状矫正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子壳体及连接所述子壳体的连接部;每个所述子壳体包括一个或多个能够容纳牙齿的腔体,至少一部分所述腔体被设计为重定位被其容纳的、未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
其中,所述正畸固定器具安装在所述相邻的子壳体之间的至少部分牙齿上,所述连接部连接相邻设置的所述子壳体;在所述壳状矫正器佩戴到牙颌的过程中以及佩戴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不接触;在所述牙科器械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产生力的作用。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在所述牙科器械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接触。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在所述牙科器械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接触但不产生力的作用。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正畸固定器具在颊舌方向或唇舌方向设置在牙齿的同一侧或不同侧。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正畸固定器具设置在牙齿的同一侧时,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下方不设置任何实体结构。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托槽安装在前牙区牙齿的唇侧面,所述连接部包含舌侧面部分,且不含唇侧面部分。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托槽安装在后牙区牙齿的颊侧面,所述连接部包含舌侧面部分和/或咬合面部分,且不含颊侧面部分。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托槽安装在前牙区牙齿的舌侧面,所述连接部包含唇侧面部分,且不含舌侧面部分。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托槽安装在后牙区牙齿的舌侧面,所述连接部包含颊侧面部分和/或咬合面,且不含舌侧面部分。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连接部包括唇/颊侧面部分及舌侧面部分,其中,所述连接部在安装了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一面仅设置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上方。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连接部包括唇/颊侧面部分、咬合面部分及舌侧面部分,其中,所述连接部在安装了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一面仅设置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上方和/或两侧。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连接相邻设置的所述子壳体。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体,至少两个所述连接体位于唇/颊侧面、舌侧面、咬合面中的同一面或不同面。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连接体位于唇/颊侧面或舌侧面,所述连接体在龈颌方向上对应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部分的宽度小于等于对应的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牙冠高度。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连接体位于唇/颊侧面,所述连接体与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连接体位于舌侧面,所述连接体与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连接体位于咬合面,所述连接体在颊舌方向上对应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部分的宽度小于等于对应的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咬合面宽度。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连接体的形状与对应的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咬合面基本一致。
所述的牙科器械优选,所述连接体与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牙冠最高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壳状矫正器,用于如上所述的牙科器械,该壳状矫正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子壳体及连接所述子壳体的连接部;每个所述子壳体包括一个或多个能够容纳牙齿的腔体,至少一部分所述腔体被设计为重定位被其容纳的、未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
所述连接部连接相邻设置的所述子壳体;在所述壳状牙科矫正器佩戴到牙颌的过程中以及佩戴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不接触;在所述壳状矫正器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产生力的作用。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牙科器械及壳状矫正器,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壳状矫正器在对应安装托槽的牙齿的位置处设置连接部,连接部主要为实现连接作用,对相应位置的牙齿不会产生力的作用,使该部分牙齿仅由正畸托槽及弓丝实现矫正,矫正作用力单一,降低了矫治计划的设计难度;同时,隐形矫正与固定矫正在矫治计划下协同进行,提高了矫治精度,确保矫治效果与矫治计划相符。
2.连接部的位置设计还使得其在佩戴状态及摘除和佩戴的过程中均不与托槽接触,使摘戴更加方便,而且连接部在摘戴过程中不受力,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牙科器械安装佩戴在牙齿上的示意图一;图1b为图1a提供的牙科器械中壳状矫正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c、1d为连接部位于舌侧面的壳状矫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牙科器械安装佩戴在牙齿上的示意图二;图2b为图2a提供的牙科器械中壳状矫正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c为连接部位于咬合面和舌侧面的壳状矫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牙科器械安装佩戴在牙齿上的示意图三;图3b为图3a提供的牙科器械中壳状矫正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c、3d为连接部位于颊侧面和舌侧面的壳状矫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牙科器械安装佩戴在牙齿上的示意图四;图4b为图4a提供的牙科器械中壳状矫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牙科器械安装佩戴在牙齿上的示意图五,其中正畸固定器具设置在后牙区牙齿的舌侧。
图5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牙科器械安装佩戴在牙齿上的示意图六,其中正畸固定器具设置在前牙区牙齿的唇侧。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牙科器械安装佩戴在牙齿上的示意图七,其中正畸固定器具设置有两组。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状矫正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设计的数字化牙颌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状矫正器的示意图,其中连接部的形状与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咬合面基本一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科器械,能够实现正畸固定器具和壳状矫正器的配合使用,使壳状矫正器和正畸固定器具对牙齿施加的力互不影响,在设定的相应矫治计划下整个牙列能够协调矫治,并且矫治过程、矫治周期、矫治效果更符合矫治计划。此外,还能够便捷地佩戴和摘除,减少壳状矫正器与正畸固定器具的接触次数,延长壳状矫正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壳状矫正器,该壳状矫正器适用于与正畸固定器具配合使用,在设定的相应矫治计划下能够与正畸固定器具的矫治进度保持一致,并且便于佩戴,制作方法简单。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其包括:
正畸固定器具,用于重定位安装有该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包括固定在不同牙齿上的两个以上的托槽和安装在所述托槽上的紧固件;
壳状矫正器,所述壳状矫正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子壳体及连接所述子壳体的连接部;每个所述子壳体包括一个或多个能够容纳牙齿的腔体,至少一部分所述腔体被设计为重定位被其容纳的、未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
其中,所述正畸固定器具安装在所述相邻的子壳体之间的至少部分牙齿上,所述连接部连接相邻设置的所述子壳体;在所述壳状矫正器佩戴到牙颌的过程中以及佩戴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不接触;在所述牙科器械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产生力的作用。
通常牙齿的矫治需由医生为患者设计矫治计划,即以临床和生物学上合理的方式将患者牙齿从初始位置分多个矫治步骤移动至最终位置,每个矫治步骤中单颗牙的移动按照计划设计相应的移动量,从而使所有牙齿在矫治计划内的移动协调进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牙科器械能够用在矫治计划中任一个采用正畸固定器具和壳状矫正器配合实施的矫治步骤,由于连接部对安装有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不产生力的作用,使得固定矫正和隐形矫正能够在相应的矫治计划下分别独立地进行,保证了较高的矫治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牙科器械中,正畸固定器具可设置一组或多组,每组正畸固定器具用于进行一组牙齿的矫正,在同一组正畸固定器具中,多个托槽(多个托槽可以是两个或更多)通常分别设置在该组牙齿中相邻的牙齿上,但如果在其中的某些牙齿不适合或不需要安装托槽的情况下,则多个托槽有可能分别设置在该组牙齿的不相邻的牙齿上。紧固件通常选用弓丝,弓丝嵌入一组正畸固定器具的多个托槽(多个托槽可以是两个或更多)的槽沟中,产生形变并趋于回复到原来位置,进而产生矫治力,矫治力通过托槽的传导作用在牙齿上,实现牙齿的重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牙科器械中,壳状矫正器的壳体包括多个子壳体,子壳体的数量取决于正畸固定器具的数量,如果设置一组正畸固定器具,则壳体需要设置一个连接部,那么通常就包括两个子壳体,而如果设置两组正畸固定器具,则壳体需设置两个连接部,那么壳状矫正器包括三个子壳体,以此类推。本实用新型不对正畸固定器具及子壳体的数量进行特别的限定,其可根据实际的矫治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牙科器械中,壳状矫正器的壳体的连接部的作用是将多个子壳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其位置对应安装了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可以说,一组安装了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位于其两侧相邻的子壳体之间,连接部的结构设置需保证其不会对安装了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产生力的作用,并且在所述壳状牙科矫正器佩戴到牙颌的过程中以及佩戴后,连接部与正畸固定器具(通常是托槽和弓丝)不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牙科器械中,壳状矫正器的壳体的每个子壳体具有一个或多个能够容纳牙齿的腔体,通常及优选的,每个子壳体具有多个能够容纳牙齿的腔体,由于矫治计划的不同步骤的不同设计,某个位置的腔体在某些矫治步骤中可以仅具有容纳作用,而在另一矫治步骤中可以同时具有容纳及重定位作用,因此,在某一个矫治步骤中,可以是所有的腔体,也可以是仅仅其中的一部分腔体具有重定位牙齿的作用。被所述腔体容纳的是未安装托槽的牙齿,因此,该些牙齿的重定位是通过腔体的重定位作用实现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牙科器械中,正畸固定器具通常适用于复杂、难度较大的牙齿矫正,例如牙列严重拥挤的案例,若仅使用壳状矫正器,在拥挤的牙齿位置由于受力极为复杂,一方面壳状矫正器摘带困难,另一方面易出现壳状矫正器的断裂,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牙齿扭转的案例中;再例如拔牙病例,拔牙后会留下较大的间隙,使用正畸固定器具能够加快间隙关闭的进度,缩短矫治周期,因此壳状矫正器与正畸固定器具联合使用恰好可以取长补短。
在考虑固定托槽式矫正与隐形矫正联合使用的时候,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在壳状矫正器中对应于设置了托槽的牙齿的部位如何进行结构设计,而无论是将托槽容纳在壳状矫正器的腔体中,还是将托槽与壳状矫正器锚合,都会使壳状矫正器包裹部分牙齿,从而与托槽共同对牙齿产生作用力,导致牙齿受力情况复杂化,一方面矫治计划的设计难度增加,另一方面矫治过程中矫正效果不可控,使得其与矫治计划出现较大偏差,且偏差会随着矫治计划的进行不断累积,严重时则需要重建矫治计划,这样矫正周期会受到影响,更有甚者还会造成矫正失败;此外,壳状矫正器也会因为在佩戴与摘除的过程中与托槽产生接触而降低佩戴的便捷性,甚至频繁的接触使壳状矫正器出现变形,更有可能会发生壳状矫正器的断裂。
本实用新型在牙科器械的结构设计中,对应正畸固定器具矫正的牙齿的部位仅设置具有连接作用的连接部,连接部不具有容纳和包裹正畸固定器具或牙齿的作用,使得在设定的相应矫治计划下,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与壳状矫正器之间无相互作用,可以仅在正畸固定器具施力下移动,受力及移动情况简单,便于进行施力分析和控制、以及进行矫正步骤的设计,同时壳状矫正器的子壳体仍然保留矫治力,能够对未安装托槽的牙齿进行重定位,与正畸固定器具配合来保持整个牙列的协调矫治,使整体的矫正效果更接近矫治计划,并使矫正进度更可控。
在本实用新型的牙科器械中,所述壳状矫正器佩戴到牙颌的过程中以及佩戴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不接触。其中,所述壳状矫正器佩戴后的状态即为壳状矫正器佩戴到位之后在牙齿上保持固定的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少连接部与正畸固定器具的接触,一方面保证了患者摘带壳状矫正器的便捷性,另一方面避免了壳状矫正器因过多的接触而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延长了壳状矫正器的使用寿命。
“在所述牙科器械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产生力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在所述牙科器械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接触,通过完全不接触的方式使得连接部与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之间缺少力的作用点,进而确保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另一种是在所述牙科器械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接触但不产生力的作用,为了保证连接部不会引起佩戴者的不适,在设计时连接部可能与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距离略近,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部和牙齿之间产生接触,但设计连接部时保证该接触不会引起连接部形变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不产生力的作用。
对所述连接部的形状,本实用新型没有特别的限定,基本原则是设计简单、易制作。具体的,基于所述连接部的设计优选原则是上述的“在所述壳状牙科矫正器佩戴到牙颌的过程中以及佩戴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不接触”,同时“在所述牙科器械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产生力的作用”,连接部的结构设计优选是: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正畸固定器具在颊舌方向或唇舌方向设置在牙齿的同一侧或不同侧;当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正畸固定器具设置在牙齿的同一侧时,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下方不设置任何实体结构。具体的结构设置例如是,如所述托槽安装在前牙区牙齿的唇侧面,所述连接部包含舌侧面部分,且不含唇侧面部分;或者,如所述托槽安装在后牙区牙齿的颊侧面,所述连接部包含舌侧面部分和/或咬合面部分,且不含颊侧面部分;或者,如所述托槽安装在前牙区牙齿的舌侧面,所述连接部包含唇侧面部分,且不含舌侧面部分;或者,如所述托槽安装在后牙区牙齿的舌侧面,所述连接部包含颊侧面部分和/或咬合面,且不含舌侧面部分;或者,所述连接部包括唇/颊侧面部分及舌侧面部分,其中,所述连接部在安装了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一面仅设置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上方;或者,所述连接部包括唇/颊侧面部分、咬合面部分及舌侧面部分,其中,所述连接部在安装了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一面仅设置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上方和/或两侧。
本实用新型中所用术语“前牙区”、“后牙区”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前牙区”包括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后牙区”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术语“唇/颊侧面”表示唇侧面或颊侧面,即“/”代表“或”的意思;术语“唇侧面部分”、“颊侧面部分”、“舌侧面部分”、“咬合面部分”分别代表连接部位于唇侧面、颊侧面、舌侧面、咬合面的部分,在下述实施例中可对应其中所示的位于各个面的连接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做出更详细的解释,这里的附图遵循编号惯例,其中第一个数字对应于附图编号,其余数字表示附图中的元件或部件。不同附图之间的相似元件或组件可以通过使用相似的数字来识别。例如,102在图1a中可以指壳状矫正器,并且在图3a中壳状矫正器可以称为302。
请参见图1a,其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结构的牙科器械100佩戴于患者牙齿900上的示意图。该牙科器械100包括正畸固定器具101和壳状矫正器102,其中,正畸固定器具101包括分别固定在患者后牙区不同牙齿上的三个托槽101a以及连接在三个托槽101a上的弓丝101b,每个托槽101a安装在牙齿的颊侧表面;请结合参见图1b,其中展示了图1a中壳状矫正器102的具体实施结构,所述壳状矫正器102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子壳体103和第二子壳体104,所述第一子壳体103包括多个腔体,其中每个腔体均设计为容纳牙齿,并且全部腔体或一部分腔体设计为重定位牙齿,所述第二子壳体104包括一个腔体。在图1b中,所述第一子壳体103和第二子壳体104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包含一个位于舌侧面的连接体105,连接体105在龈颌方向上对应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部分的宽度小于对应的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牙冠高度,连接体105与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龈颌方向是指从齿龈线至咬合面的竖直方向。
图1c、图1d展示了连接部位于舌侧面的壳状矫正器的其他具体实施结构。图1c中的连接部包含一个位于舌侧面靠近齿龈线的连接体106,连接体106在龈颌方向上对应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部分的宽度小于对应的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牙冠高度,连接体106与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图1d中的连接部包含一个位于舌侧面靠近咬合面的连接体107,连接体107在龈颌方向上对应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部分的宽度小于对应的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牙冠高度,连接体107与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
图1b、图1c、图1d所展示的实施结构中,连接部均只包含一个连接体,并且该连接体与托槽位于不同的侧面。具体的,上述示例将连接部设置在与托槽安装表面(后牙区牙齿的颊侧表面)相对的舌侧面,使得壳状矫正器在佩戴或取下的过程中不会触碰到托槽或弓丝,保证了佩戴的便捷性和壳状矫正器的完整性,并且整个牙列的矫治进度在相应的矫正计划下保持一致,进而调控患者的矫正周期和矫正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得知的是,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若将托槽安装在后牙区牙齿的舌侧表面上,连接部的位置可相应地转移到相对的颊侧位置,或者若托槽安装在前牙区牙齿的唇侧表面或舌侧表面时,连接部的位置设置在托槽的相对面上,以确保患者在佩戴和摘除壳状矫正器时、以及已佩戴矫正器的状态下避免壳状矫正器与正畸固定器具接触,保证了佩戴的便捷性,且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产生力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含咬合面部分,如图2a所示。图2b示出了图2a中壳状矫正器202的连接部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连接部包含一个位于咬合面的连接体205,连接体205在颊舌方向上对应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部分的宽度小于等于对应的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咬合面宽度,连接体205与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牙冠最高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在图2b中展示的实施结构中,由于仅在咬合面设置了一个连接体,则无论托槽安装在后牙区牙齿的颊侧表面或舌侧表面,均不会在壳状矫正器使用过程中使连接部与正畸固定器具产生接触;此外,位于咬合面的连接体的设计难度更低,主要考虑其高度位置上与牙齿的距离即可,在相应壳状矫正器的制作上更易实现。
图2c示出了包含咬合面部分的连接部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连接部包括位于舌侧面的连接体206和位于咬合面的连接体207,所述连接体206的形状、位置与上述连接体105相同或相似,所述连接体207的形状、位置与上述连接体205相同或类似。图2c中的设计从确保壳状矫正器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考虑,连接部与相邻的子壳体之间的连接面积越大,连接作用更稳固,同时连接部自身的强度也得到提高,使得壳状矫正器不易受到损坏。图2c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托槽设置在后牙区牙齿的颊侧面,所述连接部包含舌侧面部分和咬合面部分,且不含颊侧面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得知的是,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所述托槽设置在后牙区牙齿的舌侧面时,所述连接部则相应地设计为包含颊侧面部分和咬合面部分,且不含舌侧面部分。
当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体时,除了连接体位于舌侧面和咬合面以及颊侧面和咬合面这两种实施方式之外,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牙科器械而言,所述连接部还可包括唇/颊侧面部分及舌侧面部分,其中,所述连接部在设置了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一面仅设置位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上方。这样的示例请参见图3a-图3d。
图3a为佩戴于患者牙齿900上的本实用新型的牙科器械的另一种示例结构,图3b示出了图3a中壳状矫正器302的实施结构,其中,壳状矫正器302的连接部包括设置在舌侧面的连接体305和设置在颊侧靠近咬合面位置的连接体306;所述连接体305的形状、位置与上述连接体105相同或相似;所述连接体306在龈颌方向上对应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部分的宽度小于对应的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牙冠高度,连接体306与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
图3c、图3d示出了包含颊侧面部分和舌侧面部分的连接部的另两种可能的设计。图3c中所示的连接部包括设置在舌侧靠近齿龈线位置的连接体307和设置在颊侧靠近咬合面位置的连接体308;所述连接体207的形状、位置与上述连接体106相同或相似;所述连接体308的形状、位置与上述连接体306相同或相似。图3d中所示的连接部包括设置在舌侧靠近咬合面位置的连接体309和设置在颊侧靠近咬合面位置的连接体310;所述连接体309的形状、位置与上述连接体107相同或相似;所述连接体310的形状、位置与上述连接体306相同或相似。
上述示例图3b-3d将连接部设计为两个连接体的组合,在不接触正畸固定器具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了壳状矫正器第一子壳体和第二子壳体之间的连接,使整个牙列的矫治进度在相应的矫正计划下保持一致,进而调控牙齿的矫正周期和矫正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得知的是,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若将托槽安装在牙齿的舌侧表面上,位于舌侧的连接体需相应地设置在托槽的上方,以确保患者在佩戴和摘除壳状矫正器时、以及已佩戴矫正器的状态下避免壳状矫正器与正畸固定器具接触。
除了上述的两个连接体的情况之外,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更多连接体,多个连接体可以位于牙齿的同一侧或不同侧,设计优选原则是上述的“在所述壳状牙科矫正器佩戴到牙颌的过程中以及佩戴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不接触”,同时“在所述牙科器械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产生力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结构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唇/颊侧面部分、舌侧面部分、咬合面部分中的一个或两个,且所述连接部中与托槽位于同一侧的部分均位于托槽的上方。作为可替换实施例,所述连接部还可以设计为包括唇/颊侧面部分、咬合面部分及舌侧面部分,其中,所述连接部在设置了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一面仅设置位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上方和/或两侧,可参见图4a及图4b示出的一种示例。图4a中壳状矫正器402的结构在图4b中详细展示,其中,所述连接部405包括颊侧面部分、咬合面部分及舌侧面部分,上述三部分分别与牙齿上对应位置的外表面、咬合面、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且所述颊侧面部分包括位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上方和两侧的部分,不包括位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下方的部分。
上述示例能够完全避开牙齿表面安装的正畸固定器具,具有较高的佩戴便捷度,在矫正过程中使固定矫治的矫治力更好地发挥,此外,连接部也保证了壳状矫正器整体的牢固性,使牙科器械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相应的矫治计划,整个牙列的矫正进度在可控的条件下保持一致。
如前所述的所有示例均是将托槽安装在后牙区牙齿的颊侧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得知的是,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若将托槽安装在后牙区牙齿的舌侧表面上,位于舌侧的连接部可相应地转移到相对的颊侧位置,如图5a所示,连接部503位于颊侧,以确保患者在佩戴和摘除壳状矫正器时、以及已佩戴矫正器的状态下避免壳状矫正器与正畸固定器具接触。
如前所述的所有示例均是将托槽安装在后牙区牙齿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得知的是,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若将托槽安装在前牙区牙齿上时,由于前牙区牙齿的咬合面较窄,故通常连接部不包含咬合面部分,如图5b所示,连接部504位于前牙区牙齿的舌侧,以确保患者在佩戴和摘除壳状矫正器时、以及已佩戴矫正器的状态下避免壳状矫正器与正畸固定器具接触。
此外,以上实施例均为设置一组正畸固定器具的情况,而在图6中则展示了设置两组正畸固定器具的情况。根据图6所示,患者的牙齿上设置有两组正畸固定器具,其中一组正畸固定器具601位于患者的左侧三颗牙齿上,而另一组正畸固定器具602位于患者的右侧三颗牙齿上,此时壳状矫正器包括三个子壳体603、604、605,子壳体603与子壳体60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606连接,子壳体603与子壳体60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607连接。图6中所示第一连接部606、第二连接部607均包括一个位于舌侧的连接体,在可替换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606、第二连接部607还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设置或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变形。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包括更多组正畸固定器具的牙科器械的形状和结构,此处不再进行详尽阐述。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壳状矫正器,其用于与正畸固定器具配合使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子壳体及连接所述子壳体的连接部;每个所述子壳体包括一个或多个能够容纳牙齿的腔体,至少一部分所述腔体被设计为重定位被其容纳的、未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
所述连接部连接相邻设置的所述子壳体;在所述壳状牙科矫正器佩戴到牙颌的过程中以及佩戴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不接触;在所述壳状矫正器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产生力的作用。
此处所述的壳状矫正器的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及结构设计可参考前述的牙科器械中壳状矫正器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上述壳状矫正器的示例性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采用热压膜成型的工艺制作所述壳状矫正器,包括如下步骤:
S1.初始牙颌模型的获取:获取矫治计划中任一矫治步骤的数字化牙颌模型作为初始牙颌模型;
所述矫治计划中任一矫治步骤利用正畸固定器具与所述壳状矫正器配合实施,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用于重定位安装有该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包括固定在不同牙齿上的两个以上的托槽和安装在所述托槽上的紧固件;
S2.数字化牙颌模型的设计:根据所述壳状矫正器中所述连接部的设计,在所述初始牙颌模型中的安装了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上设计预设连接部模型,得到包括预设连接部模型的数字化牙颌模型;
S3.实体牙颌模型的制作:基于所述包括预设连接部模型的数字化牙颌模型,采用增材制造的工艺制作得到包括预设连接部的实体牙颌模型;
S4.热压膜:在所述实体牙颌模型上热压膜得到包括预设连接部的壳状矫正器;
S5.切割:在所述包括预设连接部的壳状矫正器上沿牙龈线或邻近牙龈线处切割去除多余部分,并将对应所述安装了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部分切割去除,切割后的所述壳状矫正器包括至少两个子壳体,所述预设连接部经切割成形为连接部,使得所述连接部连接相邻设置的所述子壳体;在所述壳状牙科矫正器佩戴到牙颌的过程中以及佩戴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不接触;在所述壳状矫正器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产生力的作用。
在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步骤S5采用激光切割或机械切割。
以上述图2b所示的壳状矫正器为例,采用热压膜成型的工艺制作该壳状矫正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矫治计划中任一矫治步骤的数字化牙颌模型作为初始牙颌模型,所述矫治计划中任一矫治步骤利用一组正畸固定器具与所述壳状矫正器配合实施;
S2.如图7所示,根据壳状矫正器中所需连接部的设计,在所述初始牙颌模型中安装了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701上设计预设连接部模型702,得到包括预设连接部模型的数字化牙颌模型700;其中,预设连接部模型702为一凸起模型,其包括位于咬合面的凸起表面,所述凸起表面在颊舌方向上对应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部分的宽度小于等于对应的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咬合面宽度,所述凸起表面与安装了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701的牙冠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
S3.实体牙颌模型的制作:基于所述包括预设连接部模型的数字化牙颌模型,采用增材制造的工艺制作得到包括预设连接部的实体牙颌模型;
S4.热压膜:在所述实体牙颌模型上热压膜得到包括预设连接部的壳状矫正器;
S5.切割:在所述包括预设连接部的壳状矫正器上沿牙龈线或邻近牙龈线处切割去除多余部分,并将所述包括预设连接部的壳状矫正器上对应安装了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部分切割去除,切割后的所述壳状矫正器包括两段子壳体,所述预设连接部经切割成形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相邻设置的所述子壳体。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连接部模型可以遵循牙齿表面进行设计,在上述步骤S2中,设计所述凸起表面上的每一点均与相应位置的牙齿咬合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为一预设的大于0的值,即可得到与咬合面形状基本一致的凸起表面,继而可制作得到如图8所示的连接部804,其形状与对应的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咬合面基本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壳状矫正器的制作方法中,预设连接部模型的设计原则为:保证经切割后成形的连接部在所述壳状牙科矫正器佩戴到牙颌的过程中以及佩戴后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不接触,同时在所述牙科器械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产生力的作用,连接部的具体形状可参考前述的牙科器械中壳状矫正器上连接部的设计,或在其基础上进行变形。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畸固定器具,用于重定位安装有该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包括固定在不同牙齿上的两个以上的托槽和安装在所述托槽上的紧固件;
壳状矫正器,所述壳状矫正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子壳体及连接所述子壳体的连接部;每个所述子壳体包括一个或多个能够容纳牙齿的腔体,至少一部分所述腔体被设计为重定位被其容纳的、未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
其中,所述正畸固定器具安装在相邻的所述子壳体之间的至少部分牙齿上,所述连接部连接相邻设置的所述子壳体;在所述壳状矫正器佩戴到牙颌的过程中以及佩戴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不接触;在所述牙科器械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相邻所述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产生力的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牙科器械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牙科器械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接触但不产生力的作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正畸固定器具在颊舌方向或唇舌方向设置在牙齿的同一侧或不同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正畸固定器具设置在牙齿的同一侧时,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下方不设置任何实体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槽安装在前牙区牙齿的唇侧面,所述连接部包含舌侧面部分,且不含唇侧面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槽安装在后牙区牙齿的颊侧面,所述连接部包含舌侧面部分和/或咬合面部分,且不含颊侧面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槽安装在前牙区牙齿的舌侧面,所述连接部包含唇侧面部分,且不含舌侧面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槽安装在后牙区牙齿的舌侧面,所述连接部包含颊侧面部分和/或咬合面,且不含舌侧面部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唇/颊侧面部分及舌侧面部分,其中,所述连接部在安装了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一面仅设置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上方。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唇/颊侧面部分、咬合面部分及舌侧面部分,其中,所述连接部在安装了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一面仅设置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上方和/或两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连接相邻设置的所述子壳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体,至少两个所述连接体位于唇/颊侧面、舌侧面、咬合面中的同一面或不同面。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位于唇/颊侧面或舌侧面,所述连接体在龈颌方向上对应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部分的宽度小于等于对应的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牙冠高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位于唇/颊侧面,所述连接体与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位于舌侧面,所述连接体与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
17.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位于咬合面,所述连接体在颊舌方向上对应所述正畸固定器具的部分的宽度小于等于对应的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咬合面宽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形状与对应的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咬合面基本一致。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与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的牙冠最高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
20.一种壳状矫正器,用于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子壳体及连接所述子壳体的连接部;每个所述子壳体包括一个或多个能够容纳牙齿的腔体,至少一部分所述腔体被设计为重定位被其容纳的、未安装正畸固定器具的牙齿;
所述连接部连接相邻设置的所述子壳体;在所述壳状矫正器佩戴到牙颌的过程中以及佩戴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正畸固定器具不接触;在所述壳状矫正器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不产生力的作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68069.7U CN215606409U (zh) | 2021-04-01 | 2021-04-01 | 牙科器械及壳状矫正器 |
PCT/CN2021/115408 WO2022205761A1 (zh) | 2021-04-01 | 2021-08-30 | 牙科器械、壳状矫正器及其制作方法 |
TW110211073U TWM625020U (zh) | 2021-04-01 | 2021-09-17 | 牙科器械及殼狀矯正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68069.7U CN215606409U (zh) | 2021-04-01 | 2021-04-01 | 牙科器械及壳状矫正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06409U true CN215606409U (zh) | 2022-01-25 |
Family
ID=79935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68069.7U Active CN215606409U (zh) | 2021-04-01 | 2021-04-01 | 牙科器械及壳状矫正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06409U (zh) |
TW (1) | TWM62502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20368A (zh) * | 2022-05-12 | 2022-09-30 | 浙江省人民医院 | 一种可牵引低位萌出尖牙的隐形矫治器 |
CN115475023A (zh) * | 2022-09-13 | 2022-12-16 | 乔斯生物(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塑形矫治器以及塑形矫治器的制备方法 |
KR102499868B1 (ko) * | 2022-02-23 | 2023-02-13 | 이선희 | 선택적 하이브리드 타입을 이용한 영역별 포지셔닝이 가능한 견인 교정 시스템 |
-
2021
- 2021-04-01 CN CN202120668069.7U patent/CN215606409U/zh active Active
- 2021-09-17 TW TW110211073U patent/TWM625020U/zh unknow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499868B1 (ko) * | 2022-02-23 | 2023-02-13 | 이선희 | 선택적 하이브리드 타입을 이용한 영역별 포지셔닝이 가능한 견인 교정 시스템 |
WO2023163250A1 (ko) * | 2022-02-23 | 2023-08-31 | 이선희 | 선택적 하이브리드 타입을 이용한 영역별 포지셔닝이 가능한 견인 교정 시스템 |
CN115120368A (zh) * | 2022-05-12 | 2022-09-30 | 浙江省人民医院 | 一种可牵引低位萌出尖牙的隐形矫治器 |
CN115475023A (zh) * | 2022-09-13 | 2022-12-16 | 乔斯生物(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塑形矫治器以及塑形矫治器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25020U (zh) | 2022-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606409U (zh) | 牙科器械及壳状矫正器 | |
US20230414326A1 (en) | Devices for treating teeth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111588490B (zh) |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制作方法 | |
JP6656280B2 (ja) | 咀嚼式歯列矯正装置 | |
CN110584805B (zh) | 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
CN210612259U (zh) | 一种隐形矫治器 | |
CN211067108U (zh) | 壳状牙齿矫治器、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 | |
NZ585015A (en) | A dental appliance elastically deformable to apply a correction force at a base of the crown | |
WO2019043097A1 (en) | ORTHODONTIC SYSTEM | |
CN111513877A (zh) | 一种正畸器具、矫治器套组及矫治系统 | |
CN114145864A (zh) | 一种多维度牵引埋伏牙的个性化矫治装置 | |
CN211512126U (zh) | 用于错颌畸形治疗的牙科器械、牙科器械套组及矫治系统 | |
CN210931950U (zh) | 一种牙齿矫治器、矫治器套组以及壳状牙科矫治系统 | |
CN219461460U (zh) | 颌间关系调整矫治器 | |
WO2022205761A1 (zh) | 牙科器械、壳状矫正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4246697A (zh) | 牙齿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 | |
CN217938416U (zh) |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 |
CN114052950B (zh) | 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 |
CN112075999B (zh) | 一种辅助隐形矫治近中移动磨牙的装置及矫治方法 | |
CN115177384A (zh) | 牙科器械、壳状矫正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0680526B (zh) | 个性化拉磨牙向远中矫治器 | |
CN212592501U (zh) | 可实现三维控制的隐形矫治器 | |
CN217448044U (zh) | 一种用于压低过长磨牙的隐形矫治器 | |
CN213406361U (zh) |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齿矫治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 | |
CN213406362U (zh) |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齿矫治套组和矫治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