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05364U - 手持式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05364U
CN215605364U CN202121306542.3U CN202121306542U CN215605364U CN 215605364 U CN215605364 U CN 215605364U CN 202121306542 U CN202121306542 U CN 202121306542U CN 215605364 U CN215605364 U CN 215605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harging
positive
assembly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065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国祥
李霞
芦加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065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05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05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05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主机组件、连接管组件、地刷组件以及充电底座,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包括放电端口和充电端口,所述放电端口与地刷组件电连接,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充电底座电连接,所述第一端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三个与所述主机组件电连接的端子,其中,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第二端子包括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第三端子包括第一充电负极端子C1‑和第一放电负极端子P1‑,所述第一放电负极端子P1‑和所述第一充电负极端子C1‑共线。本实用新型布线简单、节省成本且充电方便。

Description

手持式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持充电吸尘器越来越受广大用户的青睐,随手拿起就能使用,不需要拖动复杂的电线,边冲边用。
但现有的充电式吸尘器,每次充电时都需要将储电部件从吸尘器上卸下,用充电适配器进行充电后,再安装回来,这样的充电方式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反复拆卸容易导致吸尘器的损坏,且内部布线复杂,成本较高,手持充电吸尘器连接管组件接口处由于电学端子布置,导致风道面积损失,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其布线简单,充电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主机组件、地刷组件以及充电底座,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包括放电端口和充电端口,所述放电端口与地刷组件电连接,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充电底座电连接,所述第一端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设置有共线的对接组件,所述对接组件与所述主机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的,对接组件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其中,第一端子是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第二端子是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第三端子是第一共线负极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放电端口包括第二放电正极端子P2+和第二放电负极端子P2-,所述第二放电正极端子P2+与所述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相对应,所述充电端口包括第二充电正极端子C2+和第二充电负极端子C2-,所述第二充电正极端子C2+与所述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相对应,所述第二放电负极端子P2-、所述第二充电负极端子C2-共线以与所述第一共线负极端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组件包括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对接组件电连接,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四放电正极端子P4+、第四充电正极端子C4+以及第二共线负极端子,所述第四放电正极端子P4+与所述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电连接,所述第四充电正极端子C4+与所述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电连接,所述第二共线负极端子与所述第一共线负极端子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组件内装有存储电池,所述地刷组件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主机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管组件与所述地刷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底座设有与所述充电端口相配合的充电端,所述充电端包括第三充电正极端子C3+和第三充电负极端子C3-,所述第三充电正极端子C3+与所述第二充电正极端子C2+相配合,所述第三充电负极端子C3-与所述第二充电负极端子C2-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底座内设有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通过充电适配器与外部电源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吸尘器包括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所述放电回路包括所述存储电池、所述驱动电机、保险丝和第一PMOS管,所述存储电池正极与所述保险丝一端相连,所述保险丝另一端与所述第一PMOS管相连,所述第一PMOS管与所述驱动电机一端相连,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与存储电池负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回路包括所述充电底座、所述存储电池、所述保险丝和第二PMOS管,所述存储电池正极与所述保险丝一端相连,所述保险丝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MOS管相连,所述第二PMOS管与所述充电底座正极相连,所述充电底座负极与所述存储电池负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放电回路中,从第一PMOS管流出的电流经由第四放电正极端子P4+、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第二放电正极端子P2+流向驱动电机正极,并由驱动电机负极流出,之后,电流经由第二放电负极端子P2-、第一共线负极端子、第二共线负极端子流向存储电池负极;
所述充电回路中,由充电底座流出的电流经由充电端口上的第二充电正极端子C2+、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第四充电正极端子C4+流向第二PMOS管,由第二PMOS管流出的电流经由保险丝、存储电池正负极、第二共线负极端子、第一共线负极端子、第二充电负极端子C2-流向充电底座负极。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存储电池、驱动电机和充电底座部件,存储电池负极与驱动电机相连的电线和存储电池负极与充电底座负极相连的电线并线,达到布线简单、节约生产成本的效果。
2、通过充电底座和手持式吸尘器部件,充电底座内的充电端子通过电源适配器与外部电源相连,不使用时,充电底座自然放置于角落,使用时,手持式吸尘器直接放到充电底座上即可实现充电,达到充电更加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组件和主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连接管内腔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机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导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导电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沿A-A线的阶梯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针与导电元件连接位置角度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针与导电元件分离位置角度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管组件的第二端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刷上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管组件的内部的电线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放电电路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连接管组件两端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连接管组件的第一端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连接管组件,2-主机组件,101-端部,102-凸部,103-锁紧部,105-导电针、1051-倒扣部,106-弹性导电组件,107-第一压簧,108-卡扣,109-主体部,110-转轴,111-螺钉,112-第二压簧,113-固定架、1131-卡槽,114-按动部,115-基座,116-第一内壁,117-螺纹孔,118-第一外表面,119-第二通孔,125-长针,126-开孔,201-导电元件,202-内腔,203-壁体,204-卡孔,205-插孔,206-导电片。
31-存储电池,32-储灰室,33-真空源,41-第一端,42-充电端口,43-放电端口,44-第二端,45-第三通孔,46-第一凹槽,411-第一端子,412-第二端子,413-第三端子,5-地刷,51-驱动电机,52-橡胶圈,53-第二凹槽,54-圆柱筒,55-卡扣件,56-按压把,6-充电底座,61-充电插针,62-充电端子,7-充电适配器,8-第二PMOS管,81-第一PMOS管,9-保险丝,91-放电回路,92-充电回路,93,94-电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吸尘器包括连接管组件1和主机组件2、地刷组件5、充电底座6和充电适配器7,其中,连接管组件1一端与主机组件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地刷组件5固定连接,并且主机组件2位于连接管组件1一端上方,而地刷组件5位于连接管组件1另一端下方,充电底座6和充电适配器7电性连接。
如图2~图7所示,连接管组件1包括用于将连接管组件1和主机组件2相互锁紧或释放的锁紧部103,锁紧部103上设置弹性导电组件106;主机组件2包括导电元件201;当连接管组件1和主机组件2相互锁紧时,弹性导电组件106与导电元件201相互电性接触;当连接管组件1和主机组件2相互释放时,弹性导电组件106与导电元件201相互分离。
主机组件2内安装有存储电池31、储灰室32、真空源33,连接管组件除有导电结构外还有流体通道,用于传送气体。此外,管道越宽流体损失越小,真空源33利用率越高。本实施例中连接管组件1的最小截面面积具体为388mm2
具体的,连接管组件1靠近主机组件2的一端定义为第一端41,远离主机组件2的一端定义为第二端44;主机组件2的连接端包括导电元件201和壁体203,壁体203形成内腔202,导电元件201设置于壁体203上;主机组件2上设置有供电极组件93电连接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具体为导电元件201,导电元件201包括导电片206,弹性导电组件106包括导电针105,连接管组件1和主机组件2相互锁紧或释放时,导电针105与导电片206相互电性接触或相互分离。优选的,导电针105和导电片206各至少两个;优选的,至少两个导电针105与至少两个导电片206位置相对应。
锁紧部103除弹性导电组件106之外,还包括:主体部109、转轴110和第一压簧,主体109上设置有卡扣108和用于按压的按动部114;弹性导电组件106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针105、固定架113、第二压簧112和螺钉111;主体部109与转轴110转动连接,至少两个导电针105固定安装于固定架113并可伸缩的穿设于主体部109,主体部109设置与至少两个导电针105相对应的对应开孔126,至少两个导电针105从对应开孔126中伸出,第二压簧112设置于螺钉111与固定架113之间,第二压簧112的一端抵接于螺钉111头部,另一端抵接于固定架113,主体部109设有螺纹孔117,螺钉111与螺纹孔117螺纹旋紧至固定位置使得第二压簧112在螺钉111与固定架113之间被压缩,从而使得固定架113始终受到第二压簧112向上的弹力;壁体203设置有卡孔204,连接管组件1和主机组件2通过卡扣108与卡孔204的相互卡合或分离从而相互锁紧或释放;连接管组件1还包括基座115,第一压簧107设置于基座115与按动部114之间,第一压簧107一端与按动部114相连,另一端抵接在基座115上。
如图8~图10所示,按动部114位于主体部109一端部,卡扣108位于主体部109中部;主体部109另一端部与转轴110转动连接。优选的,主体部109与按动部114和卡扣108为一体加工成型。主体部109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119,转轴110穿设于第二通孔119内,并且转轴110固定安装于基座115,主体部109可绕着转轴110转动。
至少两个导电针105固定安装于固定架113上;导电针105通过冲压形成倒扣部1051,固定架113上设有卡槽1131,倒扣部1051卡勾入卡槽1131内,整个导电针105因为厚度较薄所以倒扣部1051有一定弹性且导电针105卡勾方向使其易于安装但是难拆卸。固定架113呈与导电针105外形匹配的折弯状,优选的,导电针105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优选的,固定架113由满足安规要求的阻燃PP或PA6等材质制成。
卡扣108呈楔形,卡孔204与卡扣108的外形、位置均相匹配,当连接管组件1和主机组件2配接时,卡扣108与卡孔204卡合固定。
需要将主机组件2与连接管组件1相互拆卸时,向下按动按钮部114使得主体部109绕着转轴110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卡扣108脱离卡孔204,同时压缩第一压簧107,此外因为导电针105相对于主体部109固定,因此导电针105与导电片206电性分离,从而将主机组件2与连接管组件1相互拆卸;当需要将主机组件2与连接管组件1相互装配时,将主机组件2与连接管组件1相互对准插入,在第一压簧107和第二压簧112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卡扣108卡入卡孔204,且导电针105与导电片206相互电性配合,从而实现主机组件2与连接管组件1的相互连接。可见,导电针105和导电片206接触配合方向,与主机组件2和连接管组件1配合方向呈一定角度,对应本实施例中为垂直;且弹性导电元件106与导电元件201是过盈配合的,第一压簧107和第二压簧112共同保证了导电针105与导电片206的电连接,而且弹性导电组件106与导电元件201是过盈配合的,可以保证导电针105不会因为在主机组件2与连接管组件1插接过程中,使得导电针105的侧边会因为阻碍运动而受力,导致导电针105损坏或者晃动。通过设置于连接管组件1上的锁紧部103,使得连接管组件1与主机组件2配接时,节省空间的同时又能保证电气接触稳定,满足重复使用要求。
当然,可以显见的是,上述锁紧部103及相应的弹性导电组件106也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置在主机组件2上,而不限于设置在连接管组件1上。另外,上述导电针105与导电片206的电连接属于针与片的配合,也可以替代为针与槽的配合,还可以替代为片与针的配合。
连接管组件1的第一端41包括电极组件93,电极组件93用于与主机组件2电连接,以在工作状态时为清洁件(例如地刷组件5)提供电能、并在充电状态时为存储电池31提供电能。在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电极组件93包括: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第一放电负极端子P1-、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和第一充电负极端子C1-。具体的,如图3、图6所示,两个导电针105和一对长针125形成电极组件93,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设置四个导电针105形成电极组件93,而无需设置一对长针125。对于图3、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主机组件2上还开设有与一对长针125对应的一对插孔205,当连接管组件1与主机组件2配接后,一对长针125插入一对插孔205内并电性连接。一对长针125分别为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和第一放电负极端子P1-,至少两个导电针105分别为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和第一充电负极端子C1-,并且第一放电负极端子P1-和第一充电负极端子C1-共线(图未示)。相应的,与导电针105对接的导电片206分别为第四充电正极端子C4+和第四充电负极端子C4-。通过将第一放电负极端子P1-和第一充电负极端子C1-共线,不仅降低了成本,也大大节约了连接管组件的布线空间。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一对长针125分别为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和第一充电负极端子C1-,至少两个导电针105分别为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和第一放电负极端子P1-,并且第一放电负极端子P1-和第一充电负极端子C1-共线(图未示)。相应的,与导电针105对接的导电片206分别为第四放电正极端子P4+和第四放电负极端子P4-。
如图11~图14所示,当连接管组件1和主机组件2配接时,将主机组件2缓缓插入连接管组件1,主机组件2的壁体203逐渐挤压卡扣108,卡扣108连同主体部109一同绕着转轴110逆时针转动,同时,第一压簧107逐渐被压缩,由于卡扣108呈楔形,当卡孔204完全越过卡扣108的第一外表面后,由于第一压簧107的反弹作用而将卡扣108向上顶起,从而卡扣108与卡孔204相互卡合固定;此时,至少两个导电针105与一对导电元件201对接,可实现电性导通,第二压簧112持续的弹性作用,使得至少两个导电针105与至少两个导电片206在对接时能够始终保持过盈配合,保证对接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接触不良等情况的发生。
当需要将连接管组件1和主机组件2拆卸时,使用者按压按动部114,按动部114带动第一压簧107向下压缩,主体部109绕着转轴110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卡扣108与第一压簧107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卡扣108与卡孔204分离,然后将连接管组件1和主机组件2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可实现分离。方便快捷,重复性高,有效保护电器不受损害,延长电器使用寿命。
如图15~图17所示,第二端44包括充电端口42和放电端口43,第二端44还设有第三通孔45和第一凹槽46,放电端口43与地刷组件5电连接,放电端口43包括第二放电正极端子P2+和第二放电负极端子P2-,第二放电正极端子P2+与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相对应,第二放电负极端子P2-和第一放电负极端子P1-相对应;第二端44还设有与充电底座6电连接的充电端口42,充电端口42包括第二充电正极端子C2+和第二充电负极端子C2-,第二充电正极端子C2+与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相对应,第二充电负极端子C2-与第一充电负极端子C1-相对应,其中第二放电负极端子P2-和第二充电负极端子C2-共线,地刷组件5上方设有与放电端口43相配合的第二接入端口。
地刷组件5还包括橡胶圈52、圆柱筒54、卡扣件55和按压把56和弹性件(图未示),圆柱筒54设有第二凹槽53,橡胶圈52套设于第二凹槽53上,橡胶圈52可以提高组装时的密闭性,卡扣件55和按压把56一体相连,按压把56与弹性件相连,弹性件可使得按压把56被按动后自然的回弹,优选的,弹性件为弹簧;第一凹槽46内设有卡槽(图未示),卡槽与卡扣件55形状匹配。当地刷组件5与连接管组件1安装时,圆柱筒54放置于第三通孔45内,按动按压把56使按压把56带动卡扣件55向圆柱筒54方向靠拢,待卡扣件55位于卡槽内时,松开按压把56,弹性件带动按压把56回弹,使得卡扣件55与卡槽卡扣连接;当地刷组件5与连接管组件1需要拆卸时,按动按压把56,按压把56带动卡扣件55脱离卡槽,即可将地刷组件5与第二端44分开。
如图18所示,充电底座6包括与连接管组件1放电端口43相配合的充电端,充电端具体可以为插针61,充电插针61包括第三充电正极端子C3+和第三充电负极端子C3-,第三充电正极端子C3+与连接管组件1充电端口42的第二充电正极端子C2+相配合,第三充电负极端子C3-与连接管组件1充电端口42的第二充电负极端子C2-相配合,充电底座6内设有充电端子62,充电端子62通过充电适配器7与外部电源相连,吸尘器需充电时,只需将连接管组件1放到充电底座6上,并将充电插针61与充电端口42相接触即可实现自动充电,方便快捷。将吸尘器从充电底座6上拿走,打开吸尘器开始吸尘工作,工作完成后,将吸尘器放入充电底座6上,即可实现自动充电,充电底座6一般放置于墙角处或隐蔽处,不影响到人日常活动。
如图19所示,主机组件2内安装有存储电池31,地刷组件5内安装有驱动电机51,充放电电路包括充电回路92和放电回路91。
放电回路91包括存储电池31、保险丝9、第一PMOS管81和带动地刷组件5工作的驱动电机51,存储电池31正极与保险丝9一端相连,保险丝9另一端与第一PMOS管81相连,第一PMOS管81与驱动电机51一端相连,驱动电机51另一端与存储电池31负极相连;放电回路91即吸尘器工作时,放电回路91导通,存储电池31工作,电流由存储电池31正极流向保险丝9,保险丝9流向第一PMOS管81,第一PMOS管81流向驱动电机51,流向驱动电机51再流向存储电池31,这样放电回路91导通并正常工作,使得驱动电机51带动地刷组件5工作。
充电电路包括存储电池31、保险丝9、第二PMOS管8和充电底座6,存储电池31正极与保险丝9一端相连,保险丝9另一端与第二PMOS管8相连,第二PMOS管8与充电底座6正极相连,充电底座6负极与存储电池31负极相连,充电底座6通过充电适配器7与外部电源相连,充电回路92正常工作时,电流由充电底座6正极流向第二PMOS管8,第二PMOS管8流向保险丝9,保险丝9流向存储电池31正极,存储电池31正极流向存储电池31负极,存储电池31负极流向充电底座6负极,这样充电回路92导通并正常工作,使得存储电池31正常蓄电;存储电池31负极分别与驱动电机51和充电底座6负极相连,从而实现共线,以此达到布线简单的效果,从而节约生产成本。
第二实施例,如图20~图21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主要在于电极组件的不同,故其他结构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电极组件94同样设置在连接管组件1的第一端41,所述第一端41包括电极组件94,所述电极组件94设置有共线的对接组件,所述对接组件用于与所述主机组件2电连接,对接组件94包括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以及第一共线负极端子。相应的,主机组件2的导电元件上的导电端子包括第四放电正极端子P4+、第四充电正极端子C4+以及第二共线负极端子。
其中,第一端子411是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第二端子412是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第三端子413是共线负极端子。共线负极端子同时提供第一放电负极端子P1-和第一充电负极端子C1-的作用。主机组件2上设置存储电池31、驱动电机51,为了与上述第一端子411、第二端子412、第三端子413对接且达到布线简单、节约生产成本的效果,主机组件2中设置的存储电池31负极与驱动电机51负极相连。具体的,第一端子411、第二端子412、第三端子413为拼针。
通过充电底座6和连接管组件1部件,充电底座6内的充电端子62通过电源适配器与外部电源相连,不使用时,充电底座6自然放置于角落,使用时,连接管组件1直接放到充电底座6上即可实现充电,达到充电更加方便的效果。
在设置共线负极端子的实施中,放电回路91中,从第一PMOS管81流出的电流经由第四放电正极端子P4+、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第二放电正极端子P2+流向驱动电机51正极,并由驱动电机51负极流出,之后,电流经由第二放电负极端子P2-、第一共线负极端子、第二共线负极端子流向存储电池31负极。充电回路92中,由充电底座6流出的电流经由充电端口43上的第二充电正极端子C2+、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第四充电正极端子C4+流向第二PMOS管8,由第二PMOS管8流出的电流经由保险丝9、存储电池31正负极、第二共线负极端子、第一共线负极端子、第二充电负极端子C2-流向充电底座6负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对接组件93也可以是三个导电针105,此时,三个导电针105分别是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以及第一共线负极端子,对应的的三个导电片206分别是第四放电正极端子P4+、第四充电正极端子C4+以及第二共线负极端子无需设置一对长针125,结构简单。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主机组件(2)、连接管组件(1)、地刷组件(5)以及充电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组件(1)包括第一端(41)和第二端(44),所述第二端(44)包括放电端口(43)和充电端口(42),所述放电端口(43)与地刷组件(5)电连接,所述充电端口(42)与所述充电底座(6)电连接,所述第一端(41)包括电极组件(93、94),所述电极组件(93、94)设置有共线的对接组件,所述对接组件用于与所述主机组件(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组件包括第一端子(411)、第二端子(412)、第三端子(413),其中,第一端子(411)是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第二端子(412)是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第三端子(413)是第一共线负极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端口(43)包括第二放电正极端子P2+和第二放电负极端子P2-,所述第二放电正极端子P2+与所述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相对应,所述充电端口(42)包括第二充电正极端子C2+和第二充电负极端子C2-,所述第二充电正极端子C2+与所述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相对应,所述第二放电负极端子P2-、所述第二充电负极端子C2-共线以与所述第一共线负极端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组件(2)包括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对接组件电连接,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四放电正极端子P4+、第四充电正极端子C4+以及第二共线负极端子,所述第四放电正极端子P4+与所述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电连接,所述第四充电正极端子C4+与所述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电连接,所述第二共线负极端子与所述第一共线负极端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组件(2)内装有存储电池(31),所述地刷组件(5)内设有驱动电机(51),所述主机组件(2)通过所述连接管组件(1)与所述地刷组件(5)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6)设有与所述充电端口(42)相配合的充电端(61),所述充电端(61)包括第三充电正极端子C3+和第三充电负极端子C3-,所述第三充电正极端子C3+与所述第二充电正极端子C2+相配合,所述第三充电负极端子C3-与所述第二充电负极端子C2-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6)内设有充电端子(62),所述充电端子(62)通过充电适配器(7)与外部电源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包括充电回路(92)和放电回路(91),所述放电回路(91)包括所述存储电池(31)、所述驱动电机(51)、保险丝(9)和第一PMOS管(81),所述存储电池(31)正极与所述保险丝(9)一端相连,所述保险丝(9)另一端与所述第一PMOS管(81)相连,所述第一PMOS管(81)与所述驱动电机(51)一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回路(92)包括所述充电底座(6)、所述存储电池(31)、所述保险丝(9)和第二PMOS管(8),所述存储电池(31)正极与所述保险丝(9)一端相连,所述保险丝(9)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MOS管(8)相连,所述第二PMOS管(8)与所述充电底座(6)正极相连,所述充电底座(6)负极与所述存储电池(31)负极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回路(91)中,从第一PMOS管(81)流出的电流经由第四放电正极端子P4+、第一放电正极端子P1+、第二放电正极端子P2+流向驱动电机(51)正极,并由驱动电机(51)负极流出,之后,电流经由第二放电负极端子P2-、第一共线负极端子、第二共线负极端子流向存储电池(31)负极;
所述充电回路(92)中,由充电底座(6)流出的电流经由充电端口(43)上的第二充电正极端子C2+、第一充电正极端子C1+、第四充电正极端子C4+流向第二PMOS管(8),由第二PMOS管(8)流出的电流经由保险丝(9)、存储电池(31)正负极、第二共线负极端子、第一共线负极端子、第二充电负极端子C2-流向充电底座(6)负极。
CN202121306542.3U 2021-06-11 2021-06-11 手持式吸尘器 Active CN215605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6542.3U CN215605364U (zh) 2021-06-11 2021-06-11 手持式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6542.3U CN215605364U (zh) 2021-06-11 2021-06-11 手持式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05364U true CN215605364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2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06542.3U Active CN215605364U (zh) 2021-06-11 2021-06-11 手持式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05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311179U (en) Mini dual-purpose charger
US11664703B2 (en) Power and home tools
CN215605364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13243615U (zh) 一种插接稳定的电池充电器
CN113287968B (zh) 手持式吸尘器
TWM325088U (en) Three level separable wireless vacuum
CN106571436B (zh) 电池包转换装置、用电器以及电气组件
CN108288787B (zh) 一种插座式轨道取电装置
CN214965096U (zh) 一种具有弹性充电装置的清洗基站
CN208754015U (zh) 一种充电器外壳
CN210732360U (zh) 一种电动工具及电动工具用电池连接器
CN220045779U (zh) 可更换式清洁附件供电系统
CN117878673B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0881906A (zh) 一种充电设备和扫地机器人
CN218472352U (zh) 一种充电器结构
CN215119309U (zh) 一种便捷插拔式供电装置
CN218919135U (zh) 一种蓄电池可拆卸式便携风扇
CN219499011U (zh) 一种电池包转接装置
CN218792126U (zh) 一种手持式洗地机的电池安装手柄
CN216167250U (zh) 清洁设备
CN216135775U (zh) 充电座及组合
CN219875169U (zh) 级联式储能电源
CN215227303U (zh) 清洁设备、清洁基站和清洁装置
CN220856835U (zh) 插接结构、连接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10902810U (zh) 一种带电地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