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7097U - 反射式灯具 - Google Patents

反射式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7097U
CN215597097U CN202120408458.6U CN202120408458U CN215597097U CN 215597097 U CN215597097 U CN 215597097U CN 202120408458 U CN202120408458 U CN 202120408458U CN 215597097 U CN215597097 U CN 215597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mp
light source
reflective
illuminat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084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涛
魏彬
朱奕光
邹磊
冯桌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084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7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7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70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反射式灯具,包括灯臂、具有反射面的反射件、第一光源;所述灯臂安装有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灯臂安装有所述反射件;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至所述反射件,再经所述反射件的反射面反射后形成照明区域。本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反射式灯具,利用反射原理进行配光,有利于实现照明区域照度均匀,且能有效降低眩光及蓝光危害,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Description

反射式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射式灯具。
背景技术
带有灯臂的灯具,如台灯、橱柜灯、落地灯等灯具作为一种可移动的补充光源,由于其光亮照射范围较小且集中,能够在小范围提供良好的照明,因而在家庭中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这类带有灯臂的灯具主要的发光形式有直下式和侧发光式等。但是,直下式结构灯具需要通过透镜进行配光,该发光形式容易导致蓝光值较大,对眼睛危害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眩光,进而会影响用户的视觉。同时,直下式台灯通常需要通过在透镜外增加扩散罩来达到防蓝光标准,并通过增加格栅来减少眩光的发生,但使用扩散罩或格栅均会降低光的利用率,使得需要增加光源数量,导致成本增加、发光效率下降。而侧发光式通过导光板发光,该发光方式价格偏高,经济性差,造成光的利用率偏低,且照在桌面的照度均匀度较差。因此,需要一种新结构的带有灯臂的灯具,这种新结构的灯具一方面能够满足方便移动,便于另一方面满足防蓝光和防眩光标准,同时灯具光源也不会直射用户眼睛造成用户使用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反射式灯具,该灯具便于不仅移动,而且利用反射原理进行配光,有利于实现照明区域照度均匀,有效降低眩光及蓝光危害,同时光源不会直射用户眼睛,避免用户用眼疲劳。该灯具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反射式灯具,包括灯臂、具有反射面的反射件、第一光源;
所述灯臂安装有所述第一光源;
所述灯臂安装有所述反射件;
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至所述反射件,再经所述反射件的反射面反射后形成照明区域。
优选地,所述灯臂的侧壁向内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光源。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上槽壁向所述反射面倾斜,所述第一光源处设有导光透镜,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透镜投射至所述反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上槽壁的倾斜角度为40~70°。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安装于所述灯臂;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与所述第一光源经过所述反射面反射的光线共同形成照明区域。
优选地,所述灯臂的侧壁向内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光源。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槽壁向所述第一安装槽垂直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槽壁的倾斜角度为40~75°。
优选地,所述第一光源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至所述反射件,再经所述反射件的反射面反射后共同形成照明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二光源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与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共同形成照明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的灯臂安装有反射件,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至反射件,再经反射件的反射面反射后形成照明区域。本技术方案的灯具利用反射原理对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再次进行配光,使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反射面反射后照射至照明区域,有利于实现照明区域的照度均匀,且能有效降低灯具带来的眩光,另外由于使用者没有直视光源,因此能够避免使用者的用眼疲劳,并能降低蓝光危害,满足国家对对应灯具的标准和性能要求,营造更健康、安全、舒适的照明环境。
2、本技术方案的灯臂还安装有第二光源,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至照射区域,令照射至照射区域的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和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共同形成照明区域,有利于实现照明区域的照度均匀,进一步降低台灯带来的眩光,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照射的范围。
3、本技术方案的第一光源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至反射件,再经反射件的反射面反射后照射至照明区域,令多个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共同形成照明区域,更有利于实现照明区域的照度均匀。
4、本技术方案的第二光源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至照明区域,多个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与多个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共同形成区域,有利于实现照明区域的照度均匀。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式灯具——台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式灯具——台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式灯具——台灯实施例一中一种调节情况的照度分布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式灯具——台灯实施例二中一种调节情况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式灯具——台灯实施例二中一种调节情况的照度分布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式灯具——台灯实施例二中另一种调节情况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二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式灯具——台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式灯具——橱柜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式灯具——橱柜灯实施例四的照度分布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式灯具——落地灯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式灯具——落地灯实施例五的照度分布图;
其中:灯臂1、本体11、安装臂12、反射件2、第一光源3、第二光源4、第一安装槽111、第二安装槽112、第一固定件6、第二固定件7、底座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目前,台灯的发光形式主要有直下式与侧发光式。直下式台灯通过透镜进行配光,该发光形式容易导致蓝光值较大,对眼睛危害大,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眩光,进而会影响用户的视觉。侧发光式通过导光板发光,该发光方式价格偏高,造成光的利用率偏低,且照在桌面的照度均匀度较差。
为了有效降低现有台灯带来的眩光及蓝光危害,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反射式灯具,具体地,为一种反射式台灯。如图1-4所示,包括灯臂1、具有反射面的反射件2、第一光源3。
具体地,灯臂1包括本体11和安装臂12;本体11安装有用于发出光线的第一光源3;安装臂12安装有反射件2;第一光源3发出的光线投射至反射件2,再经反射件2的反射面反射后照射至照明区域5,形成照明区域5。将第一光源3安装在灯臂1的本体11上,既可以达到台灯便于移动和放置的特点,也得以使光源避免直射使用者的眼睛,同时也使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轻松的投射至反射件2的反射面。本实施例的台灯利用反射原理对第一光源3发出的光线再次进行配光,使第一光源3发出的光线经反射面反射后照射至照明区域5,有利于实现照明区域5的照度均匀,且能有效降低台灯带来的眩光,另外由于使用者没有直视光源,因此能够避免使用者的用眼疲劳,并能降低蓝光危害,满足国家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营造更健康、安全、舒适的照明环境。
优选地,第一光源3包含导光透镜,通过设置导光透镜,可以使第一光源3发出的光更聚集的沿着预定的光路照射,即第一光源3发出的光经过导光透镜投射到反射件2的反射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反射件2为具有反射功能的光学元件,具体可以为平面反射镜、凸面镜、不规则形状反射镜等,但不限定于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光源3可以为白炽灯、LED灯、荧光灯、OLED灯等,但不限定于此。本实施例中的导光透镜为用于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光学元件,可以为聚光杯、凸透镜、TIR透镜、TV透镜、实心玻璃体中任意一个或多个组合等,但不限定于此。本实施例中的照明区域5指的是需要被照射的平面,如桌面、台面等。
本实施例中的导光透镜在图中未显示,由于在本领域中,导光透镜通常与光源结合,且调节导光透镜的方法为公知技术,如直接用手调节导光透镜位置等,因此不再具体示出。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本体11的侧壁向内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11,所述第一安装槽111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光源3。
为了进一步降低眩光,优选地,本体11的侧壁向内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光源3的第一安装槽111,第一安装槽111对光源起到遮光作用,从而起到降低眩光的作用。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安装槽111的上槽壁向所述反射面倾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槽111的上槽壁向反射面倾斜,有利于防止第一安装槽111遮挡第一光源3向反射件2发出的光线,确保照射光线的正常发出。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11的上槽壁的倾斜角度(如图2中∠a所示)为40~70°,有利于进一步确保照射光线的正常发出。
作为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一的一种调节情况,当第一光源3与反射件2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130mm,反射面与照明区域5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400mm,且第一安装槽111的上槽壁的倾斜角度为47°时,图3为该调节情况下的俯视图,图4为该调节情况下的照度分布图,该照度图的中的扇形半径为500mm,反射式台灯设置在圆心位置。可见该调节情况下照明区域5内的最低照度可达到400lx,满足局部工作所需亮度,符合国家标准。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方案还进行了进一步的变形改进。
本实施例的反射式灯具还设置有第二光源4,如图5-8所示,第二光源4安装于本体11,优选地,第二光源4安装有用于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导光透镜;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线照射至照明区域5(如设有导光透镜,则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透镜照射至照明区域5),令照射至照明区域5的第一光源3发出的光线和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线共同形成照明区域5,有利于实现照明区域5的照度均匀,且能有效降低台灯带来的眩光,同时也能扩大照明区域5。
通过调节第一光源3和/或第二光源4的导光透镜,可以实现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线合理的混合,达到更好的照明效果。
在一种调节情况下,如图5所示,第一光源3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透镜投射至反射件2,再经反射件2的反射面反射后照射至照明区域5中远离本体11的远照明区域5;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透镜照射至照明区域5中靠近本体11的近照明区域5,两个光源发出的光线混合在一起共同形成照明区域5。
当第一光源3与反射件2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130mm,第二光源4与照明区域5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200mm,反射面与照明区域5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400mm,且第一安装槽111的上槽壁的倾斜角度为47°,第二安装槽112的下槽壁的倾斜角度为60°时,图6为该调节情况下的照度分布图,与实施例一相同,该扇形照度图的半径为500mm,反射式台灯设置在圆心位置。可见该调节情况下照明区域5内的最低照度可达到400lx,满足局部工作所需亮度,符合国家标准。
在另一种调节情况下,如图7所示,第一光源3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透镜投射至反射件2,再经反射件2的反射面反射后照射至照明区域5中靠近本体11的近照明区域5;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透镜照射至照明区域5中远离本体11的远照明区域5,两个光源发出的光线混合在一起共同形成照明区域5。
以上两种调节情况仅是对方案的简单示意,还存在无数种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混合的调节情况,这些情况均包含在本实施例的范围中。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本体11的侧壁向内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12,所述第二安装槽112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光源4。
为了进一步降低眩光,优选地,本体11的侧壁向内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光源4的第二安装槽112,第二安装槽112对光源起到遮光作用,从而起到降低眩光的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安装槽112的下槽壁向与第一安装槽111垂直的方向倾斜(或向照明区域5倾斜),有利于防止第二安装槽112遮挡第二光源4向照明区域5发出的光线,确保照射光线的正常发出。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112的下槽壁的倾斜角度(如图8中∠b所示)为40~75°,有利于进一步确保照射光线的正常发出。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方案还进行了进一步的变形改进。
如图9所示,第一光源3可以设置为多个,所有的第一光源3均设置在本体11上,多个第一光源3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透镜合理调节投射至反射件2,再经反射件2的反射面反射后照射至照明区域5,令多个第一光源3发出的光线共同形成照明区域5,有利于实现照明区域5的照度均匀,且能有效降低台灯带来的眩光,另外由于使用者没有直视光源,因此能大大地降低蓝光危害,满足国家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营造更健康、安全、舒适的照明环境。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内容也可以和实施例二结合进一步变形,即在本体11上设置多个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通过多个第一光源3经反射件2反射和多个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线混合完成对照明区域5的照射。
实施例四
不同于实施例一至三中的反射式台灯,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反射式灯具,即一种反射式可移动橱柜灯。该灯具可做局部照明,通常带有红外感应开关。当该灯具安装于层板之间时,打开柜门或抽屉时会感应自动亮灯,辅助柜内照明;当该灯具安装在墙角或床下沿时,夜晚通过感应人体移动点亮;当该灯具安装在桌面时,可供夜间阅读;该灯具也可当移动式灯具,便于携带,供夜间寻找物件及停电时使用。
如图10所示,所述反射式灯具包含于实施例一类似的灯臂1(灯臂1包含本体11、安装臂12),所述本体11安装有第一固定件6,所述安装臂12安装有第二固定件7。第一固定件6和第二固定件7可以为胶带、磁吸件、挂钩等用于固定的部件,但不限于此。通过第一固定件6或第二固定件7可以便捷的将该灯具固定在预定的位置。与实施例一类似,该灯具的灯臂1上设有第一光源3,第一光源3发出光线投射至设置在安装臂12上的反射件2,再经反射件2的反射面反射后照射至照明区域5,形成照明区域5。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光源3包含导光透镜。
具体地,此处提供一种反射式可移动橱柜灯的可选方案,如图11所示为该方案的照度图。该照度图对应的区域为长度800mm、宽度400mm的橱柜内部,该灯具设置在该区域的宽边的右侧、长边的中间位置(即图11中最高亮度900lx旁边),第一光源3与照明区域5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330mm,此时该区域内的最低亮度为400lx左右(略低于400lx),可以满足实际使用且可以避免当用户取物时光源直射入眼。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的橱柜灯也可以效仿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种的光源设置方式,使用直射加反射的组合以及使用多个光源混合。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反射式灯具,反射式落地灯。
落地灯,一般布置在客厅和休息区域里,与沙发、茶几配合使用,以满足房间局部照明和点缀装饰家庭环境的需求。
如图12所示,该反射式落地灯与实施例一中反射式台灯结构和工作原理相似,所述反射式落地灯包含于实施例一类似的灯臂1(灯臂1包含本体11、安装臂12),通过设置在本体11上的第一光源3发出光线投射至设置在安装臂12上的反射件2,再经反射件2的反射面反射后照射至照明区域5,形成照明区域5。但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光源3类似实施例三,为多个,方便在不同的方向上投射,如在同一高度沿本体11设置一圈,并对应的设置环形的反射件2,从而更好的进行照明。
优选地,与其他实施例相似,第一光源3处可设置有导光透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可以省略安装臂12,即将反光件2直接固定在本体11上。同样,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式固定。
优选地,该反射式落地灯还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灯臂1的底部,使得反射式灯具可直接放置于任一摆放平面,如地面、桌面、柜面等,能有效提升反射式灯具的实用性。
作为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五的一种调节情况,图13为该反射式落地灯的照度图。该照度图的范围为边长4000mm的正方形,反射式落地灯设置在正方形的中心处。此时在此预定高度上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光源3,每个第一光源3之间的间隔为90°。第一光源3与反射面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为130mm,反射面所在的平面与照明区域5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400mm,且第一光源3向斜上方投射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47°。该调节情况下照明区域5内的大部分区域照度可达到200lx,仅四角略低于200lx,满足局部工作所需亮度。
进一步地说明,本技术方案的本体11可以呈杆状(如图1、5、7、9所示)或板状(如图10所示),但不限制于此。更进一步地说明,本技术方案中的安装臂12可以呈杆状(如图1、5、7、9所示)或板状(如图10所示),但不限制于此,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改变本体11和安装臂12的形状。
综合以上实施例,当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光源3、第二光源4)位置高于照明区域5时,灯臂1支撑反射件2,使光源发出光的光路位于反射件2和照明区域5之间;当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光源3、第二光源4)位置低于照明区域5时,灯臂1支撑反射件2,使光源发出光的光路位于反射件2和光源之间。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反射式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臂、具有反射面的反射件、第一光源;
所述灯臂安装有所述第一光源;
所述灯臂安装有所述反射件;
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至所述反射件,再经所述反射件的反射面反射后形成照明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臂的侧壁向内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式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上槽壁向所述反射面倾斜,所述第一光源处设有导光透镜,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透镜投射至所述反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式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上槽壁的倾斜角度为40~70°。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反射式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安装于所述灯臂;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与所述第一光源经过所述反射面反射的光线共同形成照明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射式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臂的侧壁向内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光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式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槽壁向所述第一安装槽垂直的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式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槽壁的倾斜角度为40~7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反射式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至所述反射件,再经所述反射件的反射面反射后共同形成照明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射式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与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共同形成照明区域。
CN202120408458.6U 2021-02-24 2021-02-24 反射式灯具 Active CN215597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8458.6U CN215597097U (zh) 2021-02-24 2021-02-24 反射式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8458.6U CN215597097U (zh) 2021-02-24 2021-02-24 反射式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7097U true CN215597097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69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08458.6U Active CN215597097U (zh) 2021-02-24 2021-02-24 反射式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70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06355A (en) Luminaire
CN204254375U (zh) 一种单光源多方位反射的无影护眼台灯
JP2012059699A (ja) 光源装置及び光源装置の使用方法
WO2013102862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CN104864314A (zh) 一种侧发光无导光板led面板灯
WO2024067239A1 (zh) 减影台灯
CN215597097U (zh) 反射式灯具
CN201772343U (zh) 一种均匀无眩光台灯
CN112963763A (zh) 反射式灯具
CN113606558B (zh) 光学结构和灯结构
CN213656440U (zh) 一种led教室灯
CN213089751U (zh) 一种防眩反光杯以及带有该反光杯的灯具
CN104990036B (zh) 一种室内用单边照led透镜及其照明系统
CN204512999U (zh) 一种led黑板灯
CN211289784U (zh) 一种双向发光的防眩吸顶灯
CN202165924U (zh) Led汽车车内照明灯
CN203202854U (zh) 一种均匀出光的led灯具
CN218914708U (zh) 一种新型防眩目台灯
CN209587756U (zh) 一种用于主照明的落地灯
CN202118564U (zh) 一种格栅灯具
CN105042478B (zh) Led照明灯
JPS5911366Y2 (ja) 壁面用照明器具
CN212361835U (zh) 一种组合式led灯
CN214332587U (zh) 一种用于线条灯的防眩结构
CN215892154U (zh) 一种无眩光的教室照明上照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