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77486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7486U
CN215577486U CN202022808056.3U CN202022808056U CN215577486U CN 215577486 U CN215577486 U CN 215577486U CN 202022808056 U CN202022808056 U CN 202022808056U CN 215577486 U CN215577486 U CN 215577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frame
display module
display device
bracket
detachab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080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斌
曹磊
孙俊民
王子锋
任妍
魏靖刚
吴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080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7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7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7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固定结构,位于所述显示模组非出光侧,与所述第一侧边框、所述第二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显示模组;转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侧边框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边框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结构可拆卸地连接。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标牌是通过其大尺寸的屏幕终端显示设备,发布商业、财经和娱乐信息的高新产品。其旨在特定的物理场所、特定的时间段对特定的人群进行广告信息播放,使其达到优质的广告效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模组;
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
固定结构,位于所述显示模组非出光侧,与所述第一侧边框、所述第二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显示模组;
转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侧边框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边框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结构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连接梁,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框和所述第二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侧边框与所述第二侧边框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连接梁分别位于所述显示模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显示装置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侧边框、所述第二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
第二支架,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显示模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可拆卸连接;
背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背板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转接件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转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支架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纵梁,所述横梁配置为与所述显示模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所述第一支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转接件的第三连接部与所述横梁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框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
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一支架对应的部分、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一支架对应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一侧边框限定出第一安装槽;
所述第二侧边框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凸条和第四凸条;所述第三凸条与所述第一支架对应的部分、所述第四凸条与所述第一支架对应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二侧边框限定出第二安装槽;
其中,所述第二凸条、所述第四凸条均与所述背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相对两端分别配置为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
支撑梁,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框和所述第二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支撑梁配置为承载所述显示模组;
加固框,位于所述支撑梁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加固框的一端配置为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第一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加固框的另一端配置为伸入所述第二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第二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框包括:多个第一加固梁和多个第二加固梁,所述第一加固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固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每个所述第一加固梁与多个所述第二加固梁固定连接;
最靠近所述第一侧边框的第二加固梁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最靠近所述第二侧边框的第二加固梁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为弧形背板,且所述背板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上设置有定型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的一部分插入所述安装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有摄像头安装架和扬声器安装架,所述摄像头安装架位于所述连接梁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配置为安装摄像头;
所述扬声器安装架位于所述连接梁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配置为安装扬声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罩壳,位于所述第一侧边框和所述第二侧边框之间,所述罩壳与所述第一侧边框和所述第二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并与所述连接梁围成安装腔,所述扬声器安装架和所述摄像头安装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壳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通光孔和出声孔,所述通光孔配置为与所述摄像头安装架相对设置,所述出声孔配置为与所述扬声器安装架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安装架包括:
第一固定件,其包括限位板、以及位于所述限位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梁上,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摄像头的镜头的直径;
第二固定件,其包括安装板、以及位于所述安装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一一对应地铰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限位板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固定在所述第一凸条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和所述第三凸条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框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侧面与所述显示模组的间距、以及所述第二侧边框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侧面与所述显示模组的间距之和,小于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四凸条的宽度之和。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A为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B为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图2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B为沿图2A中F-F’线的剖视图。
图2C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固定结构与第一侧边框、第二侧边框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I-I’线的剖视图。
图5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侧边框及其上的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后视图。
图5B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侧边框及其上的第三凸条和第四凸条的后视图。
图6为沿图5A中A-A’线和B-B’线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5B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8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侧边框及其上的第二凸条的后视图。
图9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
图9B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侧边框、第二侧边框和显示模组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11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支架和纵梁的底部位置的示意图。
图11B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纵梁的立体图。
图12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沿图12A中J-J’线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支架与底座的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支架与底座拆分开的局部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底座的底部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顶部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顶部的一些结构的分解图。
图18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头安装架的立体图。
图1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头安装架和摄像头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这里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术语并非旨在限制和/或限定本公开的范围。例如,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A为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图1B 为本公开的一些示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的主视图,该显示装置为立式的显示装置,例如,电子标牌。如图1A所示,显示装置包括:第一侧边框 11、第二侧边框12、固定架21和背板(未示出),第一侧边框11、第二侧边框 12和固定架21限定出容纳空间,以容纳显示模组200。显示模组200为用于显示的器件,例如,显示模组200为液晶显示模组,或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固定架21包括:上横梁211、下横梁 212、以及位于显示模组200背光侧的结构。上横梁211、下横梁212、第一侧边框11、第二侧边框12围成框形区域,下横梁212用于在显示装置处于立式状态时承载显示模组200,上横梁211与下横梁212相对设置。第一侧边框11上设置有第一凸条111和第二凸条112,第二侧边框12上设置有第三凸条121和第四凸条122,第一凸条111和第三凸条121位于显示模组200的出光侧,第二凸条112和第四凸条122位于显示模组200的背光侧。第一凸条111和第三凸条 121可以在显示模组200的厚度方向上限定显示模组200的位置,并且可以对显示模组200出光侧的盖板或触控屏等结构进行支撑。第二凸条112和第四凸条 122均连接固定架21和背板。
对于图1A所示的显示装置,在进行组装时,需要利用上横梁211与下横梁 212将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固定连接,从而得到图1B的结构,上横梁211、下横梁212、第一侧边框11、第二侧边框12围成框形区域;之后,沿图1B中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将显示模组200装入框形区域中,即,显示模组200 需要穿过第二凸条112与第四凸条122之间的间隔中而装入框形区域中。之后,再将固定架21的其他部分与第二凸条112和第四凸条122进行连接。可见,在图1A中的显示装置中,第二凸条112与第四凸条122之间的间隔应大于显示模组200的宽度,也就是说,第一侧边框11的内侧面与显示模组200的间距d1、第二侧边框12的内侧面与显示模组200的间距d2的总和较大,从而导致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较大。其中,显示模组200的宽度为显示模组200在图1A中的 X方向上的尺寸。第一侧边框11/第二侧边框12的内侧面为第一侧边框11/第二侧边框12朝向显示模组200的表面。
图2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B为沿图2A中F-F’线的剖视图,图2C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分解图,图2C中未示出显示模组。如图2A至图2C所示,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固定结构40、转接件50、以及显示模组200。其中,固定结构40与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可拆卸地连接。图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固定结构与第一侧边框、第二侧边框的连接示意图,其中,图3是从显示装置的后视方向得到的、具有透视效果的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I-I’线的剖视图,图5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侧边框及其上的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后视图,图5B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侧边框及其上的第三凸条和第四凸条的后视图,图6 为沿图5A中A-A’线和B-B’线的剖视图,图7为沿图5B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8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侧边框及其上的第二凸条的后视图。
结合图2A至图4所示,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分别位于显示模组 200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固定结构40位于显示模组200的非出光侧。固定结构40、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限定出用于容纳显示模组200的容纳空间SP,显示模组200位于容纳空间SP中,固定结构40用于固定显示模组200,例如,显示模组200与固定结构40可拆卸地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模组200具有出光侧和非出光侧,出光侧即为,沿显示模组200的出光方向的一侧,也即,显示模组200的前方。非出光侧为,出光侧以外的其他侧,非出光侧至少包括与出光侧相对的一侧。
例如,如图3所示,固定结构40可以包括:连接梁41、第一支架42、第二支架43。连接梁41两端分别与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支架42位于第一侧边框11与第二侧边框12之间,且第一支架42和连接梁41分别位于容纳空间SP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一方向为显示装置的高度方向;第一支架42与第一侧边框11、第二侧边框12可拆卸地连接。第二支架4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空间沿第二方向的一侧,第二方向为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第二支架43与第一支架42可拆卸连接。这种情况下,第一支架42、第二支架43、第一侧边框11、第二侧边框12可以限定出容纳空间SP。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可以为立式的显示器件,即,正常使用过程中处于直立状态,显示模组的显示面大致垂直于水平面。显示装置具有厚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高度方向是指,显示装置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的上下方向;宽度方向是指,显示装置处于正常使用时的左右方向(即图2C中的X方向),厚度方向是垂直于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方向。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某一个结构的“宽度”即该结构在显示装置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某一个结构的“高度”是指该结构在显示装置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某一个结构的“厚度”是指该结构在显示装置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显示模组200的宽度方向即为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显示模组200的高度方向即为显示装置的高度方向,显示模组200的厚度方向即为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
可选地,固定结构40还包括背板44,背板44位于第二支架43背离容纳空间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为了清楚示意,将背板44表示为具有一定透明度的结构,而实际上,背板44可以采用不透光的结构。
图9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图9B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如图9A和图9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件50至少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其中,第一侧边框11朝向显示模组200的第一侧面、第二侧边框12朝向显示模组200的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与第一连接部51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连接部 52与固定结构40可拆卸地连接。例如,第二连接部52可以与背板44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均为板状,且二者所在平面交叉。例如,第一连接部51可以通过连接元件固定在第一侧边框11的第一侧面(即,朝向第二侧边框12的表面)上;或者,通过连接元件固定在第二侧边框12的第二侧面(即,朝向第一侧边框11的表面)上。
例如,转接件50的数量为多个,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当转接件50的数量为多个时,其中部分数量的转接件50可以采用图9A中的结构,其余的转接件50可以采用图9B中的结构。在图9B中,转接件50除了包括第一连接部51 和第二连接部52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接部53,该第三连接部53可以与背板44之外的其他结构连接,例如,第三连接部53与第二支架43连接。例如,第三连接部53为板状,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和第三连接部53三者所在平面彼此交叉。例如,第二连接部51与第二转接部52之间形成100°~150°的钝角;第三连接部53与第一连接部51大致垂直,例如,第三连接部53与第一连接部51之间的角度在80°~10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两个结构“可拆卸地连接”是指,两个结构可以通过连接元件进行连接,并且,两个结构也可以拆开,而并非通过焊接、一体成型等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的。例如,如图4所示,转接件50的第一连接部51通过螺丝与第一侧边框11连接,转接件50的第二连接部52通过螺丝与固定结构40连接。相应地,如图9A和图9B所示,转接件50上设置有与螺丝匹配的孔V。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侧边框11朝向显示模组200的第一侧面、第二侧边框12朝向显示模组200的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者通过转接件50与固定结构 40可拆卸地连接,因此,和图1A相比,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第一侧边框11的对应显示模组200的位置可以去除上述第二凸条112,和/或,在第二侧边框12 的对应显示模组200的位置可以取消上述第四凸条122,这种情况下,对于某一尺寸的显示模组200而言,本公开实施例中设置方式可以保证显示模组能够装入容纳空间的前提下,减小第一侧边框11与第二侧边框12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
以显示模组200的宽度为707mm、第二凸条112和第四凸条122的宽度为 9mm、第一侧边框11的宽度w1和第二侧边框12的宽度w2为12mm为例,对于图1A的结构而言,则第二凸条112与第四凸条122之间的距离d3至少为 707mm,第一侧边框11与第二侧边框12之间的距离至少为707+9*2=725mm,组装后的显示装置的宽度至少为725+24=749mm。而当本公开实施例设置转接件50后,第一侧边框11、第二侧边框12和显示模组200组装后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由于转接件50可以起到将第一侧边框11或第二侧边框12与背板44 进行连接的作用,因此,可以取消第一侧边框11与显示模组200对应的位置的第二凸条112,此时,可以将第一侧边框11与第二侧边框12之间的距离d12拉近至717mm,那么,第四凸条122与第一侧边框11之间的距离d13为708mm,该距离大于显示模组200的宽度,从而保证显示模组200能够装入第一侧边框 11与第二侧边框12之间;而这种情况下,组装后的显示装置的宽度为 708+24=732mm。与图1A的结构相比,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减小显示装置的整体宽度,而显示区的宽度不变,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有利于实现窄边框。
结合图2A至图8所示,第一侧边框11朝向第二侧边框12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条111和第二凸条112,第一凸条111包括与第一支架42对应的部分和与显示模组200对应的部分;第二凸条112对应于显示模组200的部分形成缺口Ga,也即,第二侧边框12与第一支架42对应的部分上未设置第二凸条112。第一凸条111与第一支架42对应的部分、第二凸条112与第一支架42对应的部分以及第一侧边框11限定出第一安装槽va1。例如,第一凸条111和第二凸条 112均可以采用焊接、一体成型等方式与第一侧边框11固定连接。例如,第一凸条111的宽度大于第二凸条112的宽度。
第二侧边框12朝向第一侧边框11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凸条121和第四凸条122,第三凸条121和第四凸条122均包括与第一支架42对应的部分和与显示模组200对应的部分。第三凸条121与第一支架42对应的部分、第四凸条122 与第一支架42对应的部分以及第二侧边框12限定出第二安装槽va2。例如,第三凸条121、第四凸条122也可以采用焊接、一体成型等方式与第二侧边框12 固定连接。例如,第三凸条121的宽度大于第四凸条122的宽度。
其中,第二凸条112、第四凸条122均与背板44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支架 42的相对两端分别配置为伸入第一安装槽va1和第二安装槽va2中。例如,第一支架42伸入第一安装槽va1内的部分可以通过螺丝与第一侧边框11可拆卸地连接,第二支架43伸入第二安装槽va2内的部分可以通过螺丝与第二侧边框12 可拆卸地连接。
结合图3至图7所示,第一支架42包括:支撑梁422和加固框421。其中,支撑梁422等同于图1B中的下横梁212。支撑梁4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边框 11和第二侧边框12可拆卸地连接,支撑梁422配置为承载显示模组200。加固框421位于支撑梁422背离显示模组200的一侧,即,在立式的显示装置正常使用过程中,支撑梁422位于加固框421的上方。加固框421的一端配置为伸入第一安装槽va1中,并与第一侧边框11可拆卸地连接。加固框421的另一端配置为伸入第二安装槽va2中,并与第二侧边框12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加固框421用于提高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其可以采用硬度和刚度较高的结构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加固框421包括:多个第一加固梁421a和多个第二加固梁421b,第一加固梁421a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加固梁421b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每个第一加固梁421a与多个第二加固梁421b固定连接。示例性地,加固框421包括:四个第一加固梁421a 和两个第二加固梁421b,第二加固梁421b沿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靠近第一侧边框11的第二加固梁421b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安装槽va1中,靠近第二侧边框12的第二加固梁421b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安装槽va2中。
可选地,第一加固梁421a和第二加固梁421b的材料均为钢材,从而提高加固框421的刚性。例如,第一加固梁421a和第二加固梁421b均为方钢,即,实心的棒材。
可选地,加固框421与支撑梁422之间设置有接线盒45,接线盒45中设置有信号接口(例如,USB接口,HDMI接口),信号接口用于通过传输线与显示模组的信号接收端口连接。
如图3所示,第二支架43包括:多个横梁432和多个纵梁431,横梁432 与纵梁431交叉设置并连接,例如,横梁432与纵梁431通过螺丝等连接元件实现可拆卸地连接。横梁432配置为与容纳空间中的显示模组可拆卸地连接,例如,显示模组可以通过连接件来实现与横梁432的连接。纵梁431与横梁432、第一支架42可拆卸地连接。横梁432和纵梁431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纵梁431可以与加固框421连接,通过设置交叉的横梁432和纵梁 431,以及加固框421,可以提高显示装置整机的强度,减少的机器晃动。
图11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支架和纵梁的底部位置的示意图,如图11A所示,第一支架42的其中一个第二加固梁421b位于第一支架42 底部,该第二加固梁421b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较大,从而可以使纵梁431的底端设置在第一支架42底部的第二加固梁421b上。
图11B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纵梁的立体图,如图3和图11B所示,纵梁431沿其宽度方向的中部朝向显示模组200弯曲,以形成“几”字形结构,从而提高纵梁431的刚度和强度。
如图11B所示,纵梁431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板部431a、连接在两个第一板部431a之间的第二板部431b、与每个第一板部431a连接的第三板部431c,第二板部431b与第一板部431a远离背板44的一端连接,第三板部431c与第一板部431a靠近背板44的一端连接。如图3所示,纵梁431可以通过U型结构 433设置在第一支架42底部的第二加固梁421b上,例如,纵梁431的两个第一板部431a分别与U型结构433的两个直立部连接(例如,焊接),U型结构433 的水平部与第一支架42底部的第二加固梁421b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转接件50采用图9B中的结构,即包括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和第三连接部53,第一连接部51与第一侧边框11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连接部52与背板44可拆卸地连接,第三连接部53与第二支架43可拆卸地连接,例如,第三连接部53与第二支架43的横梁432可拆卸地连接。
图12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A所示,背板44为弧形背板,通过弧形背板的设计,可以达到侧面纤薄的视觉效果。背板44朝向固定架的表面上设置有定型筋441。其中,弧形背板采用钢板先预弯好弧度,再将定型筋441与弧形背板焊接,从而防止钢板弯曲后出现反弹。可选地,定型筋441的数量为多个,从而保证背板44不同位置的弯曲程度一致。
图12B为沿图12A中J-J’线的剖视图,如图12A和图12B所示,背板44 上设置有窗口,窗口处设置有与窗口大小匹配的窗口盖11a,背板44上设置有连接圈44b,该连接圈44b与背板44固定连接,例如焊接;窗口盖11a与连接圈44b通过螺丝44c连接。其中,窗口盖11a与图3中接线盒45的位置相对。
为了提高显示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底座,图1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支架与底座的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图14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支架与底座拆分开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3和图14所示,底座60上设置有安装孔60a,第一支架42的一部分插入安装孔60a中。例如,第一支架42的加固框421中的至少两个第一加固梁421a 的底端伸入安装孔60a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某一结构的底端是指,该结构靠近底座60的一端,也即,在显示装置处于直立的状态时,该结构的下端。
图15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底座的底部示意图,如图15所示,底座60包括多个铁板61,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焊接工艺将多个铁板61焊接,形成所需形状的底座。采用铁板61制作底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图16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顶部的示意图,图17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顶部的一些结构的分解图,如图16和图17所示,连接梁41上设置有摄像头安装架71和扬声器安装架72,摄像头安装架71位于连接梁41背离显示模组200的一侧,配置为安装摄像头。扬声器安装架72位于连接梁41背离显示模组200的一侧,配置为安装扬声器。
如图17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罩壳73,其位于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之间,且位于连接梁41背离显示模组200的一侧,罩壳73与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可拆卸地连接,并与连接梁41围成安装腔。扬声器安装架72和摄像头安装架71位于安装腔内,以防止摄像头和喇叭受到损伤。
可选地,如图17所示,罩壳73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通光孔VL和出声孔 VS,通光孔VL配置为与摄像头安装架71正对,以使外界光线从通光孔射入摄像头的镜头;出声孔VS配置为与扬声器安装架72相对设置,以使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从出声孔VS传出。
可选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罩壳73的第一侧壁背离安装腔的一侧还设置有保护板74,保护板74上对应于出声孔VS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小孔74v,小孔74v的孔径远小于出声孔VS的长度和宽度。保护板74对应于通光孔VL的位置设置为透光材料,从而在保护摄像头的同时,保证摄像头能够接收到外界光线。保护板74可以通过粘结的方式与罩壳73连接,也可以通过螺丝等连接元件与罩壳73连接。
可选地,如图17所示,罩壳73的顶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73v,顶壁背离安装腔的一侧设置有盖板75,盖板75与第一通孔73v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 75v,绝缘片76固定在第二通孔75v中,绝缘片76用于使无线信号(例如,wifi 信号)通过,以使显示模组的信号接收端接收到无线信号。可选地,盖板75与罩壳73连接,盖板75沿显示装置宽度方向的两端超出罩壳73,并分别与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连接。
图18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头安装架的立体图,图1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头安装架和摄像头的分解图,如图18和图19 所示,摄像头安装架71包括:第一固定件711和第二固定件712。其中,第一固定件711包括限位板711a、以及位于限位板711a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固定板711b。固定板711b的底端固定在连接梁41上,限位板711a上设置有限位孔 711v,限位孔711v的孔径大于摄像头的直径。
第二固定件712,其包括安装板712a、以及位于安装板712a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连接板712b,连接板712b与固定板711b一一对应地铰接;安装板712a 与限位板711a相对设置,安装板712a配置为与摄像头80的后端连接,以使摄像头80的镜头前端限位孔711v。其中,摄像头80的镜头前端为接收入射光线的一端,摄像头80的后端为远离前端的一端。如图18所示,摄像头80包括电路板82和固定在电路板82上的镜头81,安装板712a用于固定电路板82,镜头81远离电路板82的一端为摄像头80的前端。
另外,摄像头安装架71还包括透镜板713,该透镜板713包括主体板部713a 和设置在主体板部713a上的透镜713b,主体板部713a固定在限位板711a上,例如,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在限位板711a上,或通过连接元件进行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限位板711a上。透镜713b与限位孔711v相对设置。主体板部713a上还可以设置麦克(Mic)孔713v。
由于限位孔711v的孔径大于摄像头80的直径、且第二固定件712与第一固定件铰接,因此,通过转动第二固定件712,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摄像头80 的摄像角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控屏210,其中,触控屏210固定在第一凸条111背离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和第三凸条121背离显示模组200的表面。例如,第一凸条111背离显示模组200的表面和第三凸条121 背离显示模组200的表面上均设置有粘结材料,从而将触控屏210粘结在第一凸条111和第三凸条121上。
其中,触控屏210包括:衬底、设置在衬底上的触控结构层,例如,衬底包括与显示模组200正对的部分和与第一支架42正对的部分,衬底与整个第一凸条111、整个第二凸条112均粘结。触控结构层与显示模组200正对,触控结构层配置为检测触控的发生。衬底与第一支架42正对的部分上未设置触控结构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第二凸条112与显示模组20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缺口,也即,第一侧边框11上与显示模组200正对的位置不再设置第二凸条112。此时,可以将第一侧边框11朝向显示模组200的侧面与显示模组200 的间距、以及第二侧边框12朝向显示模组200的侧面与显示模组200的间距之和设置为,小于第二凸条112与第四凸条122的宽度之和,从而有利于实现窄边框。
下面结合附图2A至图19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进行介绍。组装过程如下:
将连接梁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连接,将支撑梁 4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连接,以及将加固框421连接在第一侧边框11与第二侧边框12之间。此时,第一侧边框11、第二侧边框12、连接梁41、支撑梁422围成框形。
将显示模组200装入框形区域中,以使显示模组200位于第一侧边框11与第二侧边框12之间。
将转接件50的第一连接部51与第一侧边框11连接,将转接件50的第三连接部53与横梁432连接,显示模组200与横梁432固定连接。其中,也可以在将显示模组200装入框形区域之前,就将横梁432与显示模组200连接起来。
将纵梁431与横梁432、加固框421连接。
将背板44与第四凸条122、第二凸条112、转接件50的第三连接部53连接。
将触控屏210与第一侧边框11、第三侧边框13固定连接。其中,也可以在显示模组200装入框形区域之前,将触控屏210与第一侧边框11、第三侧边框 13连接。
将第一支架421的底端插入底座60的安装孔60a中。
其中,可以在将连接梁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连接之前,将摄像头固定在摄像头安装架上,将扬声器固定在扬声器安装架上。在将连接梁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边框11和第二侧边框12连接之后,即可将罩壳73固定在连接梁41上,将保护板74固定在罩壳73侧面上,以及将盖板 75固定在罩壳73顶部。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组;
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
固定结构,位于所述显示模组非出光侧,与所述第一侧边框、所述第二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显示模组;
转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侧边框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边框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结构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连接梁,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框和所述第二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侧边框与所述第二侧边框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连接梁分别位于所述显示模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显示装置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侧边框、所述第二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
第二支架,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显示模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可拆卸连接;
背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背板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转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支架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纵梁,所述横梁配置为与所述显示模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所述第一支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转接件的第三连接部与所述横梁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框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
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一支架对应的部分、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一支架对应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一侧边框限定出第一安装槽;
所述第二侧边框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凸条和第四凸条;所述第三凸条与所述第一支架对应的部分、所述第四凸条与所述第一支架对应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二侧边框限定出第二安装槽;
其中,所述第二凸条、所述第四凸条均与所述背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相对两端分别配置为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
支撑梁,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框和所述第二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支撑梁配置为承载所述显示模组;
加固框,位于所述支撑梁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加固框的一端配置为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第一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加固框的另一端配置为伸入所述第二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第二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框包括:多个第一加固梁和多个第二加固梁,所述第一加固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固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每个所述第一加固梁与多个所述第二加固梁固定连接;
最靠近所述第一侧边框的第二加固梁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最靠近所述第二侧边框的第二加固梁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为弧形背板,且所述背板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上设置有定型筋。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的一部分插入所述安装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上设置有摄像头安装架和扬声器安装架,所述摄像头安装架位于所述连接梁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配置为安装摄像头;
所述扬声器安装架位于所述连接梁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配置为安装扬声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罩壳,位于所述第一侧边框和所述第二侧边框之间,所述罩壳与所述第一侧边框和所述第二侧边框可拆卸地连接,并与所述连接梁围成安装腔,所述扬声器安装架和所述摄像头安装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通光孔和出声孔,所述通光孔配置为与所述摄像头安装架相对设置,所述出声孔配置为与所述扬声器安装架相对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安装架包括:
第一固定件,其包括限位板、以及位于所述限位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梁上,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摄像头的镜头的直径;
第二固定件,其包括安装板、以及位于所述安装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一一对应地铰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限位板相对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固定在所述第一凸条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和所述第三凸条背离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框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侧面与所述显示模组的间距、以及所述第二侧边框朝向所述显示模组的侧面与所述显示模组的间距之和,小于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四凸条的宽度之和。
CN202022808056.3U 2020-11-27 2020-11-27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577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08056.3U CN215577486U (zh) 2020-11-27 2020-11-27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08056.3U CN215577486U (zh) 2020-11-27 2020-11-27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7486U true CN215577486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15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08056.3U Active CN215577486U (zh) 2020-11-27 2020-11-27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7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5360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2071393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backlight unit with a light guide
US10602625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4380715A (zh) 显示装置
US20080239195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21063080A1 (zh) 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EP2487526B1 (en) Display device
CN104280798A (zh) 棱镜片构件和具有该棱镜片构件的多屏显示设备
CN103968210B (zh) 平板显示装置的底座及平板显示装置
EP2607946B1 (en) Display apparatus
KR101396733B1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327511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5577486U (zh) 显示装置
CN105676508A (zh) 液晶屏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4566102A (zh) 显示装置
CN105179981A (zh) 一种导光板、背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18090732A1 (zh) 交互智能平板的散热板安装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CN216387644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0485480C (zh) 背光组件
CN219225267U (zh) 一种高亮度侧入式背光模组
KR102410337B1 (ko) 비디오 월 배치를 위한 가이드 핀 및 이를 이용한 비디오 월
WO2022267522A1 (zh) 整机结构和显示装置
CN220569043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133320B (zh) 显示装置
CN101295082B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框架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