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75564U - 电池测试工装 - Google Patents

电池测试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75564U
CN215575564U CN202121659386.9U CN202121659386U CN215575564U CN 215575564 U CN215575564 U CN 215575564U CN 202121659386 U CN202121659386 U CN 202121659386U CN 215575564 U CN215575564 U CN 215575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heet
electric connection
shell
test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593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胜会
苏树发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593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75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75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755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测试工装,包括壳体和两组电连接片,其中,壳体由两个侧板和两个端板可拆卸围构而成,多个叠放的电芯收容在壳体的容纳腔内,两组电连接片分别设置在两个端板上,电连接片与各电芯电接触,用以串连各电芯并形成测试回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测试工装,通过两个侧板和两个端板可拆卸围构而成的壳体,不仅便于对多个叠放的电芯进行安装,而且还能够在完成测试后拆卸壳体而取出各电芯,从而利于提高壳体和电芯的重复利用率,并通过电连接片串连各电芯并形成的测试回路,而可便于对电芯进行测试。

Description

电池测试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效的能量存储装置,从微型机器人、蓝牙耳机、智能手表、手机、笔记本电脑到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锂离子电池已经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动力电池的应用和需求也越来越多。为了确保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需要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测试。在对电池进行测试时,通常对电芯和连接片进行组装,并使用焊接机进行焊接固定。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出现焊接不良,导致测试精度低,而且完成测试后的电芯通常直接报废,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测试工装,以便于对电池进行测试,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测试工装,包括壳体和两组电连接片,其中,所述壳体由两个侧板和两个端板可拆卸围构而成;多个叠放的电芯收容在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
两组所述电连接片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端板上,所述电连接片与各所述电芯电接触,用以串连各所述电芯并形成测试回。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片插装在所述端板内。
进一步的,所述端板上设有以供所述电连接片插入的插槽。
进一步的,所述端板上设有顶紧装置,所述顶紧装置因被操作而具有施加在所述电连接片上的朝向所述电芯方向的顶紧。
进一步的,所述顶紧装置采用旋接在所述端板上的螺栓。
进一步的,在面向所述电芯的所述电连接片的表面上,形成有电接触电芯极柱的凸起部。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由分布在所述电连接片表面上的多个突起颗粒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片包括引出片,以及电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中间片;所述引出片对应于贴靠在其一所述侧板上的所述电芯设置;
两组所述电连接片的所述引出片于所述壳体上对角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引出片上设有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端板上设有引导所述电芯插入所述容纳腔内的引导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测试工装,通过两个侧板和两个端板可拆卸围构而成的壳体,不仅便于对多个叠放的电芯进行安装,而且还能够在完成测试后通过拆卸壳体而取出各电芯,从而利于提高测试工装和电芯的重复利用率;并通过电连接片串连各电芯并形成的测试回路,而可便于对电芯进行测试。
此外,通过电连接片插装在端板内,便于对电连接片进行安装。插槽的结构简单,便于在端板上布置实施。通过顶紧装置向电连接片施加的顶紧力,利于提高电连接片与电芯之间的电连接效果,而可提高测试的精度。螺栓的产品成熟,易于在端板上布置,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操作便利性。
另外,通过凸起部的设置利于进一步提高电连接片与电芯之间的电连接效果。多个突起颗粒的结构简单,便于在电连接片上布置,且连接效果好。而引出片和连接片的结构简单,可将各电芯串连成测试回路。引导槽能够对电芯于容纳腔中的插入进行引导,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测试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芯;2、壳体;3、电连接片;
201、端板;2011、顶紧螺栓;2012、第一螺纹孔;2013、引导槽;2014、第二插槽;2015、操作孔;
202、侧板;2021、紧固螺栓;
301、引出片;302、中间片;303、突起颗粒;304、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测试工装,整体结构上,该电池测试工装包括壳体2和两组电连接片3。其中,壳体2由两个侧板202和两个端板201可拆卸围构而成,多个叠放的电芯1收容在壳体2的容纳腔内。两组电连接片3分别设置在两个端板201上,电连接片3与各电芯1电接触,用以串连各电芯1并形成测试回路。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测试工装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壳体2呈矩形,两个侧板202平行于电芯1的长度方向,并间隔布置。两个端板201分别垂直连接在两侧板202的两端之间。因侧板202和端板201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容纳腔也呈长方形。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容纳腔的长度与电芯1的长度相匹配,容纳腔的宽度与单个电芯1的厚度以及叠放电芯1的数量相匹配。也即容纳腔的形状是基于其内放置电芯1的数量和规格而确定的。
为便于两侧板202和两端板20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如图1和图3中所示,在各端板201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螺纹孔2012,对应于各第一螺纹孔2012,在各侧板202上分别设有通孔。侧板202经由穿经通孔,并与第一螺纹孔2012螺接相连的紧固螺栓2021与端板201相连。
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螺纹孔2012、通孔以及紧固螺栓2021实现侧板202和端板20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具有便于加工和操作的优点。另外,因第一螺纹孔2012设置在端板201的侧面上,使得各端板201均位于两侧板202之间,不仅利于提高壳体2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而且还能够对容纳腔内多个叠放的电芯1进行夹紧,从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电芯1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芯1,其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中所示。该电芯1整体呈长方体,电芯1的其一端设具有正极极柱,电芯1的另一端具有负极极柱。多个叠放的电芯1中,位于同一端的极柱的极性相反,以便于电连接片3将多个电芯1串联而形成上述的测试回路。
为便于电芯1在壳体2内的安装,在端板201上设有引导电芯1插入容纳腔内的引导槽2013。如图3中所示,各引导槽2013对应于各电芯1上的极柱,设置在各端板201的朝向电芯1的内侧面上。本实施例中,引导槽2013的顶部贯通端板201的顶面,以便于极柱插入到引导槽2013内。同时,引导槽2013的底面能够与极柱底面的抵接,而可限制电芯1向下的移动,起到较好的定位和限位效果,有效防止电芯1由容纳腔的底部脱出。
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片3包括引出片301,以及电连接相邻两个电芯1的中间片302。其中,参照图1中所示,引出片301对应于贴靠在其一侧板202上的电芯1设置,并作为整个电池测试工装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由于各电芯1串连成测试回路,因此,两组电连接片3的引出片301于壳体2上对角设置。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引出片301均伸出端板201的顶面设置,以便于引出片301外接测试设备进行测试。通常,引出片301经由测试电线而外接测试设备。本实施例中,在各引出片301的顶部设有连接孔304,引出片301可经由连接孔304而与测试电线相连,从而利于提高测试的操作便利性。
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端的相邻两电连接片3应当间隔设置,以防止因两电连接片3的接触而短路问题的发生。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片3应当采用具有导电功能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铝或铜制成。
为便于电连接片3在端板201上的安装,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片3插装在对应的端板201内。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端板201上设有以供电连接片3插入的插槽,电连接片3插装在插槽内。
具体结构上,如图3中所示,对应于引出片301,在各端板201上设有第一插槽。对应于各中间片302,在各端板201上设有第二插槽2014。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2014的开口均位于端板201的上表面上。引出片301和中间片302均采用由上至下的方式插设在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2014中。
另外,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端板201上的相邻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2014,以及相邻两个第二插槽2014均隔开布置。如此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因相邻两电连接片3的接触而导致的短路问题的发生。
考虑到与引出片301和中间片302相连的是电芯1的极柱,而极柱位于引导槽2013中。故而,继续参照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引导槽2013与对应的插槽相连通。当极柱在引导槽2013内安装到位时,极柱的端面抵接在引出片301或者中间片302上,从而形成与电连接片3的电接触。
为便于将电连接片3由端板201上取出,如图3中所示,对应于电连接片3的远离极柱的一侧,在端板201上设有操作孔2015,该操作孔2015贯通端板201的上表面。装配状态下的引导槽2013和操作孔2015分别位于电连接片3的两侧,而形成取出空间,通过手部或者夹持工具的夹持即可取出电连接片3。
本实施例中,引出片301和中间片302采用插装的方式安装在端板201上,不仅使得电连接片3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而且还利于将电池测试工装拆解后,对电连接片3和电芯1进行重复利用。
此外,本实施例中,在端板201上设有顶紧装置,该顶紧装置因被操作而具有施加在电连接片3上的朝向电芯1方向的顶紧力。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该顶紧装置采用旋接在端板201上的顶紧螺栓2011。此处,顶紧螺栓2011的产品成熟,易于在端板201上布置实施,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操作便利性。
详细来讲,结合图1至图3中所示,对应于各电芯1的极柱,在端板201上贯通设有第二螺纹孔,顶紧螺栓2011与第二螺纹孔螺接相连。本实施例中,通过旋拧顶紧螺栓2011,使得顶紧螺栓2011的自由端抵紧在电连接片3上,从而利于提高电连接片3与极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为进一步提高极柱和电连接片3的电接触效果,本实施例中,在面向电芯1的电连接片3的表面上形成有电接触电芯1极柱的凸起部。在壳体2本身紧固力的作用下,凸起部利于提高极柱和电连接片3的接触紧密度,而使极柱和电连接片3具有较好的连接稳定性。而在使用顶紧螺栓2011将电连接片3顶紧在极柱上时,凸起部还可有效提高顶紧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凸起部由分布在电连接片3表面上的多个突起颗粒303组成。参照图3中所示,突起颗粒303整体呈柱状,其与极柱的接触面为平面,利于提高极柱和电连接片3之间的连接效果。多个突起颗粒303排布呈正方形,以提高与极柱端面的电接触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突起颗粒303除了呈柱状外,还可呈球状或者半球状等。只不过突起颗粒303呈柱状时,相较于球状和半球状,更便于加工,使用的稳定性也更好。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测试工装在装配时,首先将两侧板202和两端板201进行预紧安装,并将各电芯1通过引导槽2013安装在壳体2内,接着拧紧紧固螺栓2021完成壳体2的安装。然后将引出片301插入第一插槽,中间片302插入第二插槽2014,最后拧紧顶紧螺栓2011,使极柱和对应的电连接片3电接触连接,从而完成电池测试工装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测试工装在拆卸时,先将顶紧螺栓2011拆除,再取出电连接片3,接着将紧固螺栓2021拆除,最后取出电芯1,从而完成对电池测试工装的拆卸。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测试工装,通过两个侧板202和两个端板201可拆卸围构而成的壳体2,不仅便于对多个叠放的电芯1进行安装,而且还能够在完成测试后通过拆卸壳体2而取出各电芯1,从而利于提高测试工装和电芯1的重复利用率;并通过电连接片3串连各电芯1并形成的测试回路,而可便于对电芯1进行测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和两组电连接片(3),其中,
所述壳体(2)由两个侧板(202)和两个端板(201)可拆卸围构而成;多个叠放的电芯(1)收容在所述壳体(2)的容纳腔内;
两组所述电连接片(3)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端板(201)上,所述电连接片(3)与各所述电芯(1)电接触,用以串连各所述电芯(1)并形成测试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片(3)插装在所述端板(2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板(201)上设有以供所述电连接片(3)插入的插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板(201)上设有顶紧装置,所述顶紧装置因被操作而具有施加在所述电连接片(3)上的朝向所述电芯(1)方向的顶紧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紧装置采用旋接在所述端板(201)上的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在面向所述电芯(1)的所述电连接片(3)的表面上,形成有电接触电芯(1)极柱的凸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由分布在所述电连接片(3)表面上的多个突起颗粒(303)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片(3)包括引出片(301),以及电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的中间片(302);
所述引出片(301)对应于贴靠在其一所述侧板(202)上的所述电芯(1)设置;
两组所述电连接片(3)的所述引出片(301)于所述壳体(2)上对角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片(301)上设有连接孔(304)。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板(201)上设有引导所述电芯(1)插入所述容纳腔内的引导槽(2013)。
CN202121659386.9U 2021-07-20 2021-07-20 电池测试工装 Active CN215575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9386.9U CN215575564U (zh) 2021-07-20 2021-07-20 电池测试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9386.9U CN215575564U (zh) 2021-07-20 2021-07-20 电池测试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75564U true CN215575564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27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59386.9U Active CN215575564U (zh) 2021-07-20 2021-07-20 电池测试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755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032742A (ko) 이차전지 충방전용 지그 및 이를 이용한 충방전 장치
JP2013118160A (ja) 電池セル用ホルダ及び電池セル用ホルダを備えた組電池
CN2772043Y (zh) 卷绕组合式锂离子二次动力电池
CN210956747U (zh) 电池组
KR20100136107A (ko) 배터리 팩
KR20110008700A (ko) 2차 전지용 커넥터
CN213905519U (zh) 方形电池
CN213340561U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
CN215575564U (zh) 电池测试工装
CN210015886U (zh) 蓄电池盒及蓄电池组
CN116936944A (zh) 一种小直径充电锂电池的制造方法
CN216750185U (zh) 壳体结构、电池包及储能电源
CN216531949U (zh) 移动储能电源及其电路板组件
CN215451610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01749900U (zh) 锂离子电池组
CN214686115U (zh) 卡接式锂电池电芯夹具
CN217788672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9917502U (zh) 一种小直径充电锂电池
CN218300145U (zh) 电池装置
CN219739189U (zh) 一种蓄电池隔板连接组件
CN210296461U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绝缘固定装置
CN211404594U (zh) 一种用于电芯组装的连接结构
CN21672021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电连接结构
CN218677485U (zh) 电芯连接件、电芯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11404610U (zh) 一种卡扣式电池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